CN111749080A - 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 Google Patents

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9080A
CN111749080A CN202010616452.8A CN202010616452A CN111749080A CN 111749080 A CN111749080 A CN 111749080A CN 202010616452 A CN202010616452 A CN 202010616452A CN 111749080 A CN111749080 A CN 111749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control system
material receiving
vehicle
receiv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64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炯
程战锋
王良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64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90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9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90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0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 E01C19/10Apparatus or plants for premixing or precoating aggregate or fillers with non-hydraulic binders, e.g. with bitumen, with resins, i.e. producing mixtures or coating aggregates otherwise than by penetrating or surface dressing; Apparatus for premixing non-hydraulic mixtures prior to placing or for reconditioning salvaged non-hydraulic composi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0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 E01C19/10Apparatus or plants for premixing or precoating aggregate or fillers with non-hydraulic binders, e.g. with bitumen, with resins, i.e. producing mixtures or coating aggregates otherwise than by penetrating or surface dressing; Apparatus for premixing non-hydraulic mixtures prior to placing or for reconditioning salvaged non-hydraulic compositions
    • E01C19/1009Plant wherein type or construction of the mixer are irreleva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0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 E01C19/10Apparatus or plants for premixing or precoating aggregate or fillers with non-hydraulic binders, e.g. with bitumen, with resins, i.e. producing mixtures or coating aggregates otherwise than by penetrating or surface dressing; Apparatus for premixing non-hydraulic mixtures prior to placing or for reconditioning salvaged non-hydraulic compositions
    • E01C19/1059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s; Devices solely for supplying or proportioning the ingredi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接料系统包括:移动平台,位于接料口的下方,移动平台用于承载接料车;控制系统,与移动平台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移动平台移动;图像识别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图像识别装置用于拍摄和识别接料车内的装料情况,并将识别到的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以使控制系统调整接料位置。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接料车进行接料的过程中,图像识别装置可以判断接料车的车斗内的装料位置,当车斗内出现装料不匀的情况时,图像识别装置向控制系统发送信息,便于控制系统调整接料车的接料位置,这样避免车斗内局部堆满料而溢出的情况出现,从而确保接料车的装运效率。

Description

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背景技术
目前,沥青搅拌站的接料方式采用人工驾驶车辆的方式或者利用接料系统实现自动化接料的方式进行接料。然而,上述两种方式都存在接料车接料不均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接料车的车斗内局部堆满料而溢出的问题,从而减少了接料车的单次装载量,影响了接料车的运料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料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搅拌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料系统,用于实现接料车在接料口下方的自动化接料,所述接料系统包括:移动平台,位于所述接料口的下方,所述移动平台用于承载所述接料车;控制系统,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移动平台移动,使得承载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的所述接料车能够移动到所述接料口下方的接料位置;图像识别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图像识别装置用于拍摄和识别所述接料车内的装料情况,并将识别到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控制系统调整所述接料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接料车进行接料的过程中,图像识别装置可以判断接料车的车斗内的装料位置,当车斗内出现装料不匀的情况时,图像识别装置向控制系统发送信息,便于控制系统调整接料车的接料位置,这样避免车斗内局部堆满料而溢出的情况出现,从而确保接料车的装运效率。另外,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移动平台,以使接料车移动到接料口下方的接料位置,便于接料车进行接料。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接料系统,将接料车移动到接料位置,从而代替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驾驶的方式,将接料车移动到接料位置,进而避免了采用该种方式,导致的接料车容易出现撒料以及对驾驶司机的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而且,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操作人员能够远程向控制系统输入控制指令,控制系统接收控制指令后,能够控制移动平台动作,将接料车移动到接料位置,以实现接料车在接料口的自动化接料,该种方式不但提高了操作人员操作的安全性,还提高了接料车的接料效率。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接料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平台包括:
承载平台,用于承载所述接料车;
导轨组件,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下方;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承载平台和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承载平台在所述导轨组件上滑动,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以调整所述承载平台与所述接料口的相对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驱动组件驱动承载平台在导轨组件上滑动的方式,实现了接料车移动到接料位置。由于驱动组件的驱动效率较高,从而提高了接料车的接料效率。由于控制系统能够控制驱动组件的启停以及驱动组件驱动承载平台的驱动速率,这样能够确保接料车能够准确地控制承载平台与接料口的相对位置,从而确保接料车能够准确地移动到接料位置,进而确保接料系统能够高效的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轨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导轨,和/或所述导轨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导轨。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承载平台分别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移动,这样使得接料车移动到接料口下方的接料位置,从而确保接料车能够移动到接料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轨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导轨和一个所述第二导轨时,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相连接;或者,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轨,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导轨时,多个所述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轨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或者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轨和多个所述第二导轨时,多个所述第一导轨与多个所述第二导轨交叉连接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轨组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该种导轨组件在保证接料车移动到接料口下方的接料位置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该种结构简单,后续便于更换;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承载平台分别在多个第一导轨和/或多个第二导轨上移动,这样使得接料车移动到接料口下方的接料位置时,存在多条移动轨迹,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预先设计多条移动轨迹指令存储在控制系统中,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移动轨迹,从而确保接料车能够准确地移动到接料位置;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承载平台分别在多个第一导轨和多个第二导轨上移动,这样使得接料车移动到接料口下方的接料位置时,存在多条移动轨迹,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预先设计多条移动轨迹指令存储在控制系统中,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移动轨迹,从而确保接料车能够准确地移动到接料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轨和多个所述第二导轨,多个所述第一导轨与多个所述第二导轨交叉连接设置时,多个所述第一导轨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导轨与多个所述第二导轨垂直交叉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上述第一导轨沿第二方向上延伸,上述第二导轨沿第一方向上延伸,上述第一导轨和上述第二导轨垂直交叉设置。这样使得接料车移动到接料口下方的接料位置时,存在多条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组合移动轨迹,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预先设计多条移动轨迹指令存储在控制系统中,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移动轨迹,从而确保接料车能够准确地移动到接料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承载平台包括承载板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下方的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滚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承载板和承载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所述接料车在所述导轨组件上移动;和/或,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滚动的方式实现承载平台与导轨组件的相对移动,这种方式减小了承载平台与导轨组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驱动组件的驱动效率,进而确保接料车能够快速地移动到接料位置;驱动电机的驱动效率较高,且驱动的速率稳定可调,这样能够确保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控制承载平台的移动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料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将所述接料车与所述接料口的相对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便于所述控制系统调整所述接料车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位装置能够判断接料车是否准确地移动到接料口下方的接料位置,比如定位装置具有警示功能,当接料车没有准确地移动到接料位置时,定位装置可发出提示音,告知操作人员。同时,定位装置还能将位置偏差信息发送到控制系统上,这样方便控制系统对接料车的移动位置进行修正。因此,定位装置提高了控制系统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位置传感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位置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量接料车与接料口的相对位置,同时,多个间隔设置的位置传感器能够提高测试的范围和精度,从而确保定位装置能够正常地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包括摄像装置、雷达和/或激光距离传感器,其中所述摄像装置、所述雷达和/或所述激光距离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和/或所述接料系统还包括称重组件,所述称重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称重组件能够计量所述接料车装料后及装料前的重量,所述称重组件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将所述接料车装料后及装料前的重量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和/或,所述接料口为多个,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移动平台的承载平台在所述移动平台的导轨组件上移动,以使所送接料车移动到多个所述接料口中的任一个所述接料口下方的所述接料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摄像装置能够拍摄车斗内的装料位置,雷达和/或激光距离传感器能够测试车斗内的装料的深度和均匀度,从而方便图像识别装置向控制系统发送信息,便于控制系统调整接料车的位置;当接料车在接料过程中达到预先设定的重量以后,称重组件能够及时向控制系统发送信息,便于控制系统关闭接料口,从而满足接料车的装载要求,避免超载的情况出现;针对不同位置的接料口,控制系统内存储了不同的移动轨迹程序,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的放料情况输入指令,将接料车移动至指定的接料口下方,并配合定位装置,将接料车置于合适的接料位置进行接料,这样本申请中的接料系统实现了接料车在不同位置的接料口进行单独装料的功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沥青搅拌站,包括存储装置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接料系统,所述存储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接料口,所述接料系统能够将所述接料车移动到所述接料口下方的所述接料位置进行接料。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沥青搅拌站,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料系统,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方案中,接料系统能够将接料车移动到接料位置进行接料,实现了接料车在接料口的自动化接料,无需采用人工驾驶的方式,将接料车移动到接料位置进行接料,进而避免了采用该种方式导致的接料车容易出现撒料以及对驾驶司机的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接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接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接料车;20、接料通道;30、接料口;40、定位装置;50、承载平台;60、导轨组件;62、第一导轨;64、第二导轨;70、驱动组件;80、移动平台;100、图像识别装置;110、控制系统;120、称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及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是指x轴方向,第二方向是指y轴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接料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料系统,该接料系统用于实现接料车10在接料口30下方的自动化接料,该接料系统包括移动平台80、控制系统110和图像识别装置100。其中,移动平台80位于接料口30的下方,移动平台80用于承载接料车10;控制系统110与移动平台80连接,控制系统110通过控制移动平台80,使得承载在移动平台80上的接料车10能够移动到接料口30下方的接料位置;图像识别装置100与控制系统110连接,图像识别装置100用于拍摄和识别接料车10内的装料位置,并将识别到的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110,便于控制系统110调整接料车10的接料位置。
上述设置中,在接料车10进行接料的过程中,图像识别装置100可以判断接料车10的车斗内的装料位置,当车斗内出现装料不匀的情况时,图像识别装置100向控制系统110发送信息,便于控制系统110调整接料车10的接料位置,这样避免车斗内局部堆满料而溢出的情况出现,从而确保接料车10的装运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接料车10在装料的过程中,存在多个接料位置,通过将接料车10的车斗移动到不同的接料位置,能够确保接料车10均匀地装料。
另外,控制系统110通过控制移动平台80,以使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口30下方的接料位置,便于接料车10进行接料。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接料系统,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位置,从而代替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驾驶的方式,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位置,进而避免了采用该种方式,导致的接料车10容易出现撒料以及对驾驶司机的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而且,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操作人员能够远程向控制系统110输入控制指令,控制系统110接收控制指令后,能够控制移动平台80动作,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位置,以实现接料车10在接料口30的自动化接料,该种方式不但提高了操作人员现场操作的安全性,还提高了接料车10的接料效率。
实施例一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移动平台80包括承载平台50、导轨组件60和驱动组件70。其中,承载平台50用于承载接料车10;导轨组件60位于承载平台50的下方;驱动组件70分别与承载平台50和控制系统110连接,驱动组件70能够驱动承载平台50在导轨组件60上滑动,控制系统110通过控制驱动组件70,以调整承载平台50与接料口30的相对位置。
上述设置中,利用驱动组件70驱动承载平台50在导轨组件60上滑动的方式,实现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位置。由于驱动组件70的驱动效率较高,从而提高了接料车10的接料效率。由于控制系统110能够控制驱动组件70的启停以及驱动组件70驱动承载平台50的驱动速率,这样能够确保接料车10能够准确地控制承载平台50与接料口30的相对位置,从而确保接料车10能够准确地移动到接料位置,进而确保接料系统能够高效的工作。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驱动组件70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效率较高,且驱动的速率稳定可调,这样能够确保控制系统110能够准确地控制承载平台50的移动位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导轨组件60包括多个第一导轨62,和多个第二导轨64,多个第一导轨6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导轨6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上述设置中,驱动组件70能够驱动承载平台50分别在多个第一导轨62和多个第二导轨64上移动,这样使得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口30下方的接料位置时,存在多条移动轨迹,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预先设计多条移动轨迹指令存储在控制系统110中,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移动轨迹,从而确保接料车10能够准确地移动到接料位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导轨组件60包括两个第一导轨62,和三个第二导轨64,两个第一导轨6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三个第二导轨6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两个第一导轨62沿第二方向上延伸,三个第二导轨64沿第一方向上延伸,两个第一导轨62和三个第二导轨64垂直交叉设置。
上述设置中,由于上述第一导轨62沿第二方向上延伸,上述第二导轨64沿第一方向上延伸,上述第一导轨62和上述第二导轨64垂直交叉设置。这样使得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口30下方的接料位置时,存在多条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组合移动轨迹,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预先设计多条移动轨迹指令存储在控制系统110中,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移动轨迹,从而确保接料车10能够准确地移动到接料位置。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承载平台50包括承载板和设置在承载板下方的滚轮,滚轮与驱动组件70连接,驱动组件70驱动滚轮转动,以带动承载板和承载在承载板上的接料车10在导轨组件60上移动。
上述设置中,采用滚动的方式实现承载平台50与导轨组件60的相对移动,这种方式减小了承载平台50与导轨组件6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驱动组件70的驱动效率,进而确保接料车10能够快速地移动到接料位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接料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移动平台80上的定位装置40,定位装置40与控制系统110连接,用于将接料车10与接料口30的相对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110,便于控制系统110调整接料车10的位置。
上述设置中,定位装置40能够判断接料车10是否准确地移动到接料口30下方的接料位置,比如定位装置40具有警示功能,当接料车10没有准确地移动到接料位置时,定位装置40可发出提示音,告知操作人员。同时,定位装置40还能将位置偏差信息发送到控制系统110上,这样方便控制系统110对接料车10的移动位置进行修正。因此,定位装置40提高了控制系统110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定位装置40包括呈矩形阵列布置的四个位置传感器。上述设置中,位置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量接料车10与接料口30的相对位置。同时,呈矩形阵列布置的四个位置传感器能够提高测试的范围和精度,从而确保定位装置40能够正常地工作。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图像识别装置100包括设置在移动平台80上的摄像装置、雷达和/或激光距离传感器,其中摄像装置、雷达和/或激光距离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110连接。上述设置中,摄像装置能够拍摄车斗内的装料位置,雷达和/或激光距离传感器能够测试车斗内的装料的深度和均匀度,从而方便图像识别装置100向控制系统110发送信息,便于控制系统110调整接料车10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接料系统还包括称重组件120,称重组件120设置在移动平台80上,称重组件120能够计量接料车10装料后及装料前的重量,称重组件120包括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与控制系统110连接,用于将接料车10装料后及装料前的重量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110。
上述设置中,当接料车10在接料过程中达到预先设定的重量时,称重组件120能够及时向控制系统110发送信息,便于控制系统110关闭接料口30,从而满足接料车10的装载要求,避免超载的情况出现。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接料口30为两个,控制系统110能够根据操作指令,控制移动平台80的承载平台50在移动平台80的导轨组件60上移动,以使所送接料车10移动到两个接料口30中的任一个接料口30下方的接料位置。
上述设置中,针对不同位置的接料口30,控制系统110内存储了不同的移动轨迹程序,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的放料情况输入指令,将接料车10移动至指定的接料口30下方,并配合定位装置40,将接料车10置于合适的接料位置进行接料,这样本申请中的接料系统实现了接料车10在不同位置的接料口30进行单独装料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当接料口30设置为两个,通常情况下,每个料口的出料不同,比如其中一个料口出一种类型的沥青混凝土,另一个料口出另外一种类型的沥青混凝土,两者不能混合装载,需要分开装载,此时需要使用接料系统的单独装料功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导轨组件60包括一个第一导轨62和一个第二导轨64,第一导轨62与第二导轨64呈T型连接。
上述设置中,导轨组件60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该种导轨组件60在保证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口30下方的接料位置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该种导轨组件60结构简单,便于后续更换。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实施例二中的接料系统主要应用于接料口30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沥青搅拌站,包括存储装置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项实施例的接料系统,存储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接料口30,接料系统能够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口30下方的接料位置进行接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沥青搅拌站用于生产和转送沥青混凝土。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沥青搅拌站,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接料系统,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设置中,接料系统能够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位置进行接料,实现了接料车10在接料口30的自动化接料,无需采用人工驾驶的方式,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位置进行接料,进而避免了采用该种方式导致的接料车10容易出现撒料以及对驾驶司机的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移动平台80可设置在接料通道20内,这样使得整个放料过程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下进行,避免放料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结合图1详细说明了本申请中实施例一中的接料系统的工作方法:
接料前,承载平台50处于初始位置A(零点位置),司机将接料车10停放在承载平台50上,即可下车离开,称重组件120自动计量空车重量;针对两个不同位置的接料口30,控制系统110内存储了不同的移动轨迹程序,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的放料情况,控制系统110控制承载平台50将接料车10移动到至指定的接料口30下方,并配合定位装置40,将接料车10置于合适的接料位置进行接料。
接料过程中,图像识别装置100实时反馈接料车10车斗内的堆料位置,通过移动平台80及时调整接料车10的位置,使堆料尽量均匀,避免出现局部堆满溢出的情况;同时控制系统110对车辆进行称重,当达到需要的重量时,控制系统110系统关闭接料口30,停止接料。
停止接料后,移动平台80携带接料车10,自动归零至初始位置A,,此时司机上车,驾驶车辆离开,至此完成一次自动接料过程。
需要说的是,本申请中的控制系统110具备自学习功能,能够根据每车的需求重量及接料车10的车型,自动规划平台在接料口下方的起始接料位置、接料过程中的调整路径(轨迹),使每车的接料均匀不撒料。
需要说明的是,申请中实施例二中的接料系统的工作原理同实施例一相同,由于实施例二中只设置有一个接料口30,只需针对该接料口30,在控制系统110内存储了相应的移动轨迹程序,控制系统110只需控制承载平台50将接料车10移动到至上述接料口30下方,并配合定位装置40,将接料车10置于合适的接料位置进行接料。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接料车10进行接料的过程中,图像识别装置100可以判断接料车10的车斗内的装料位置,当车斗内出现装料不匀的情况时,图像识别装置100向控制系统110发送信息,便于控制系统110调整接料车10的接料位置,这样避免车斗内局部堆满料而溢出的情况出现,从而确保接料车10的装运效率。本申请利用接料系统,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位置,从而代替了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驾驶的方式,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位置,进而避免了采用该种方式,导致的接料车10容易出现撒料以及驾驶司机的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另外,操作人员能够远程向控制系统110输入控制指令,控制系统110接收控制指令后,能够控制移动平台80动作,将接料车10移动到接料位置,以实现接料车10在接料口30的自动化接料,该种方式不但提高了操作人员现场操作的安全性,还提高了接料车10的接料效率。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料系统,用于实现接料车(10)在接料口(30)下方的自动化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系统包括:
移动平台(80),位于所述接料口(30)的下方,所述移动平台(80)用于承载所述接料车(10);
控制系统(110),与所述移动平台(80)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10)通过控制所述移动平台(80)移动,使得承载在所述移动平台(80)上的所述接料车(10)能够移动到所述接料口(30)下方的接料位置;
图像识别装置(100),与所述控制系统(110)连接,所述图像识别装置(100)用于拍摄和识别所述接料车(10)内的装料情况,并将识别到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110),以使所述控制系统(110)调整所述接料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80)包括:
承载平台(50),用于承载所述接料车(10);
导轨组件(60),位于所述承载平台(50)的下方;
驱动组件(70),所述驱动组件(70)分别与所述承载平台(50)和所述控制系统(110)连接,所述驱动组件(70)能够驱动所述承载平台(50)在所述导轨组件(60)上滑动,所述控制系统(110)通过控制所述驱动组件(70),以调整所述承载平台(50)与所述接料口(30)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60)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导轨(62),和/或所述导轨组件(60)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导轨(6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60)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导轨(62)和一个所述第二导轨(64)时,所述第一导轨(62)和所述第二导轨(64)相连接;或者,所述导轨组件(60)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轨(62),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导轨(64)时,多个所述第一导轨(6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轨(6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或者,所述导轨组件(60)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轨(62)和多个所述第二导轨(64)时,多个所述第一导轨(62)与多个所述第二导轨(64)交叉连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60)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轨(62)和多个所述第二导轨(64),多个所述第一导轨(62)与多个所述第二导轨(64)交叉连接设置时,多个所述第一导轨(62)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导轨(64)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导轨(62)与多个所述第二导轨(64)垂直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50)包括承载板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下方的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驱动组件(70)连接,所述驱动组件(70)驱动所述滚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承载板和承载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所述接料车(10)在所述导轨组件(60)上移动;和/或所述驱动组件(70)包括驱动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80)上的定位装置(40),所述定位装置(40)与所述控制系统(110)连接,用于将所述接料车(10)与所述接料口(30)的相对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110),便于所述控制系统(110)调整所述接料车(10)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4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位置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装置(100)包括摄像装置、雷达和/或激光距离传感器,其中所述摄像装置、所述雷达和/或所述激光距离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110)连接;和/或所述接料系统还包括称重组件(120),所述称重组件(120)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80)上,所述称重组件(120)能够计量所述接料车(10)装料后及装料前的重量,所述称重组件(120)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110)连接,用于将所述接料车(10)装料后及装料前的重量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系统(110);和/或所述接料口(30)为多个,所述控制系统(110)能够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所述移动平台(80)的承载平台(50)在所述移动平台(80)的导轨组件(60)上移动,以使所送接料车(10)移动到多个所述接料口(30)中的任一个所述接料口(30)下方的所述接料位置。
10.一种沥青搅拌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料系统,所述存储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接料口(30),所述接料系统能够将所述接料车(10)移动到所述接料口(30)下方的所述接料位置进行接料。
CN202010616452.8A 2020-06-30 2020-06-30 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Pending CN1117490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6452.8A CN111749080A (zh) 2020-06-30 2020-06-30 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6452.8A CN111749080A (zh) 2020-06-30 2020-06-30 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9080A true CN111749080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78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6452.8A Pending CN111749080A (zh) 2020-06-30 2020-06-30 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90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1006A (zh) * 2022-11-14 2023-01-17 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更换的自动堆料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7845A (zh) * 2013-06-21 2013-09-11 新野鼎泰电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pcb微钻开槽的cnc下料插盘装置
CN207750665U (zh) * 2017-12-25 2018-08-21 浙江精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釜用接料架
CN109399254A (zh) * 2018-12-07 2019-03-01 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成品仓自动卸料控制系统及沥青站
US10363529B1 (en) * 2016-06-15 2019-07-30 John R. Alberty Method of mixing crosslinking blends in totes for use to crosslink polymer modified asphalts
CN111176244A (zh) * 2020-01-22 2020-05-19 陕西达刚筑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放料控制系统、搅拌站场区运转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788971U (zh) * 2019-10-17 2020-06-19 温州市三和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接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7845A (zh) * 2013-06-21 2013-09-11 新野鼎泰电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pcb微钻开槽的cnc下料插盘装置
US10363529B1 (en) * 2016-06-15 2019-07-30 John R. Alberty Method of mixing crosslinking blends in totes for use to crosslink polymer modified asphalts
CN207750665U (zh) * 2017-12-25 2018-08-21 浙江精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釜用接料架
CN109399254A (zh) * 2018-12-07 2019-03-01 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成品仓自动卸料控制系统及沥青站
CN210788971U (zh) * 2019-10-17 2020-06-19 温州市三和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接料装置
CN111176244A (zh) * 2020-01-22 2020-05-19 陕西达刚筑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放料控制系统、搅拌站场区运转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1006A (zh) * 2022-11-14 2023-01-17 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更换的自动堆料装置
CN115611006B (zh) * 2022-11-14 2023-11-28 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更换的自动堆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93850B (zh) 一种分步式无人装车系统
CN205148936U (zh) 一种铺粉装置以及增材制造装置
KR20160024984A (ko) 차량의 배터리 교환 방법 및 장치
CN111749080A (zh) 接料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CN217672241U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用agv装置
CN205555541U (zh) 码垛、拆垛机器人
CN111232872A (zh) 举升设备、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CN113280897A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取料称重装载一体机和方法
CN215325775U (zh) 汽运自动装车系统
CN214421776U (zh) 一种分步式无人装车系统
CN109095195B (zh) 货物堆叠装置、包括该装置的货物堆叠系统及其方法
CN114312442B (zh) 换电站及其换电控制方法
CN110271828A (zh) 一种自动导引小车的停车定位装置及停车定位方法
CN109733817A (zh) 一种物流智能且可旋转移动的搬运小车及实现方法
CN110745583B (zh) 车辆装料的自动定位系统与沥青站
CN113816056A (zh) 一种物料入库及周转的搬运机器人运行系统及方法
CN110262474A (zh) 一种激光导引小车行进线路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132213B (zh) 换电站的换电控制方法
CN219115429U (zh) 用于轨道交通大型构件自动运输定位的小车
CN208248339U (zh) Agv物料架定位机构
CN109292679A (zh) 一种自动化物流叉车
CN218319168U (zh) 对中设备及工件装配线
CN218087463U (zh) 用于液氮罐的转运装置
CN220219364U (zh) 上料装置
CN219601030U (zh) 一种agv搬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