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3945A - 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3945A
CN111743945A CN201910241967.1A CN201910241967A CN111743945A CN 111743945 A CN111743945 A CN 111743945A CN 201910241967 A CN201910241967 A CN 201910241967A CN 111743945 A CN111743945 A CN 111743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tridium
radix
intestinal
dried orange
orange p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19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Qiwei Bio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Qiwei Bio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Qiwei Bio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Qiwei Bio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419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39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3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39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5Rutaceae (Rue family)
    • A61K36/752Citrus, e.g. lime, orange or lem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02Antiprotozoals, e.g. for leishmaniasis, trichomoniasis, toxoplasmo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及陈皮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药物为治疗与肠道微生物紊乱相关疾病的药物。

Description

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保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陈皮及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在改善和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人体内共生着大量微生物,尤其人体肠道内有1000-1150种约100万亿细菌,是人体最重要的“内生环境因素”,其数目是人体自身细胞数目的10倍左右。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环境,正常菌群不仅在消化、免疫和抗病毒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与机体健康或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代社会环境下,人们工作强度大,生活压力大,人体长期处于各种应激状态,常常会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调,表现为肠道微生物在种类、数量、比例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常变化。菌群失调又反过来通过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削弱肠道的屏障功能,进一步加重疾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研究证实,人体的多种疾病如长期腹泻、便秘、肥胖、食物过敏、胰腺炎、肝损伤、肠道炎症、肠易激综合征、消化道溃疡、糖尿病、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发病都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虽然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引起了代谢类疾病的发生,还是代谢类疾病的发生导致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构成,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目前,肠道微生物已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可能治疗靶标。
专利文献CN108289917A公开了一种治疗患有微生态失衡的个体的方法,包括确定患有微生态失衡的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组的第一代谢谱,通过向个体施用粪便细菌群落来将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组的第一代谢谱改变为第二代谢谱。
专利文献CN106620189A提供了一种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的方法,及其在制备药物、营养品、保健品、食品、饮料等过程中的应用。此发明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多变量统计学方法找出了与宿主代谢密切相关的肠道细菌类群,如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的细菌大多为有益菌,其可以通过增加肠道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起到抗炎、保护肠屏障功能、调节人体代谢与免疫等作用。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包括布劳特氏菌属、Allobaculum、普氏菌属、拟杆菌属或Butyricimonas。肠道中产内毒素的细菌大多为有害菌,其可以通过增加肠道中内毒素含量引起炎症、损害肠屏障功能、引起人体代谢与免疫失调等作用。产生内毒素的细菌包括变形菌门的细菌。
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肠道有益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其中包括: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人体生物学是由人体基因组和人体微生物组两部分组成的,其中人体基因组的改变是极为困难的,但是人体肠道内微生物构成的改变相对比较容易。目前高热量饮食、快节奏生活,使得一部分人出现肠道微生物紊乱的情况,除非紧急情况,多数人会选择通过饮食进行调节,已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及一些药食同源的食品可以调节人体或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如专利文献CN105596445A涉及丹皮赤芍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发明人研究发现,丹皮赤芍不仅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又如专利文献CN102987383B公开了一种铁皮石斛-枇杷营养药对在肠道微生物调节中的应用,该营养药对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内环境的作用。专利文献CN106038870A公开了一种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组合物包括益生菌、糖类及中药(苍术、山楂、葛根等),该组合物促进益生菌繁殖、抑制有害菌繁殖,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陈皮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还含有多糖、果胶、桔色素、对羟福林及硒、铜元素。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葡萄糖其芹荤素(为黄酮苷类化合物)、橙皮苷(为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3,4,5,7,8-五甲氨基黄酮、川陈皮素、4,5,7,8-四甲氨基黄酮、3,5,6,7,8,3,4-七甲乙氨基黄酮、橘皮素、3,4,5,6,7-五甲氧基;挥发油主要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还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等;生物碱主要为辛弗林。所述的陈皮包括陈皮、广陈皮。
现有技术中,对于陈皮调节肠道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研究,例如:专利文献CN103371301B公开了一种仔猪饲料中草药添加剂及制备方法是,所述的中草药包括白头翁、黄连、陈皮等,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粉碎、水浸泡武火煮沸,保温,加入乳酸杆菌、酵母菌发酵得发酵液,再加入玉米等,直接用于饲喂仔猪。该饲料使机体肠道有益菌群生长繁殖、利于消化和吸收。专利文献CN105146197A、CN106306379A、CN108936057A均公开了一种包含陈皮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且该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可以全面调节动物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改善肠道环境。但是以上现有技术均未对陈皮所调节的具体菌种进行披露,为弥补此缺陷,本发明中,发明人对陈皮调节肠道具体菌种做了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陈皮能显著提高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同时抑制有害菌的数量,可调节肠道微生物。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陈皮或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陈皮或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药物为治疗与肠道紊乱相关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优选的,所述的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陈皮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还含有多糖、果胶、桔色素、对羟福林及硒、铜元素。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葡萄糖其芹荤素(为黄酮苷类化合物)、橙皮苷(为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3,4,5,7,8-五甲氨基黄酮、川陈皮素、4,5,7,8-四甲氨基黄酮、3,5,6,7,8,3,4-七甲乙氨基黄酮、橘皮素、3,4,5,6,7-五甲氧基;挥发油主要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还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等;生物碱主要为辛弗林。
优选的,所述的肠道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原核生物或病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根据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细菌选自真杆菌属(Eubacterium)、丁酸弧菌属(Anaerostipes)、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念珠菌属(Candidatus)、鸟类杆菌属(Ornithobacterium)、丁酸盐产生菌属(butyrate-producing)、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小杆菌属(Dialis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螺菌属(Brachyspira)、Monoglobus菌属、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梭菌属(Clostridium)、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颤杆菌克(Oscillibacter)、Herbinix菌属、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坦纳菌属(Tannerella)、螺杆菌属(Campylobacter)、Dehalobacterium菌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Muribaculum菌属、厌氧嗜热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或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细菌选自真杆菌属(Eubacterium)、丁酸弧菌属(Anaerostipes)、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念珠菌属(Candidatus)、鸟类杆菌属(Ornithobacterium)、丁酸盐产生菌属(butyrate-producing)、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小杆菌属(Dialis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螺菌属(Brachyspira)、Monoglobus菌属、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梭菌属(Clostridium)、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颤杆菌克(Oscillibacter)、Herbinix菌属、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坦纳菌属(Tannerella)、Dehalobacterium菌属、Muribaculum菌属、厌氧嗜热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细菌选自Eubacterium eligens、Anaerostipes hadrus、Olsenellasp.GAM18、Coprococcus catus、Eubacterium rectale、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Candidatus Melainabacteria bacterium MEL.A1、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um SS3/4、Butyrivibrio proteoclasticus、Butyrivibriohungatei、Ruminococcus sp.SR1/5、Fibrobacter succinogenes、Eubacterium siraeum、Blautia hansenii、Dialister sp.Marseille-P5638、Clostridiales bacterium CCNA10、Planococcus versutus、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GAM79、Eubacterium hallii、Coprococcus sp.ART55/1、Roseburia hominis、Brachyspira pilosicoli、Monoglobuspectinilyticus、Intestinimonas butyriciproducens、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Megamonas hypermegale、Flavonifractor plautii、Bifidobacterium breve、Prevotelladenticola、Olsenella sp.Marseille-P2300、Prevotella ruminicola、Clostridiumbotulinum、Prevotella dentalis、Selenomonas sp.oral taxon 126、Oscillibactervalericigenes、Prevotella fusca、Ruminococcus albus、Clostridium sp.SY8519、Herbinix luporum、Bifidobacterium longum、Ruminococcaceae bacterium CPB6、Prevotella enoeca、Selenomonas sputigena、Tannerella forsythia、Selenomonasruminantium、Clostridium thermosuccinogenes、Clostridium bolteae、Clostridiumtyrobutyricum、Oscillibacter sp.PEA192、Eubacterium limosum、Campylobacterfetus、Clostridium butyricum、Ruminococcus torques、Dehalobacteriumformicoaceticum、uncultured Bacteroides sp.、Muribaculum intestinale、Prevotellamelaninogenica、Clostridium beijerincki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Prevotellascopos、Thermoanaerobacterium sp.RBIITD、Prevotella jejuni或Clostridiumsaccharobutylicum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根据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的细菌选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螺杆菌属(Campylobacter)、另枝菌属(Alistipes)、密螺旋体菌属(Treponem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的细菌选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另枝菌属(Alistipes)、密螺旋体菌属(Treponem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的细菌选自uncultured bacterium IN-08、Streptococcuspluranimalium、Ruminococcus champanellensis、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reptococcus parauberis、Streptococcus halotolerans、Streptococcus salivarius、uncultured bacterium IN-07、Streptococcus pasteurianus、Streptococcusdysgalactiae、Lactobacillus johnsonii、Streptococcus infantarius、Lactobacillusamylovorus、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Lactobacillus agilis、Streptococcusequinus、Campylobacter jejuni、Lactobacillus animalis、Alistipes finegoldii、Lactobacillus fermentum、Treponema succinifaciens、Alistipes shahii、Lactobacillus murinus、Campylobacter coli或Lactobacillus reuteri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根据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病毒的数量,所述病毒为粪杆菌属噬菌体(Faecalibacterium phage)。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病毒的数量,所述病毒为Faecalibacterium phage FP_Brigit。
根据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古细菌的数量,所述的古细菌为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古细菌的数量,所述的古细菌为Methanobrevibacter smithii。
根据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原生动物的数量,所述的原生动物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原生动物的数量,所述的原生动物为Blastocystis hominis。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陈皮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药物为治疗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的药物。
优选的,所述的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陈皮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还含有多糖、果胶、桔色素、对羟福林及硒、铜元素。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葡萄糖其芹荤素(为黄酮苷类化合物)、橙皮苷(为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3,4,5,7,8-五甲氨基黄酮、川陈皮素、4,5,7,8-四甲氨基黄酮、3,5,6,7,8,3,4-七甲乙氨基黄酮、橘皮素、3,4,5,6,7-五甲氧基;挥发油主要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还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等;生物碱主要为辛弗林。
优选的,所述的肠道菌群包括细菌、古细菌、原核生物或病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选自长期腹泻、便秘、肥胖、食物过敏、胰腺炎、肝损伤、肠道炎症、肠易激综合征、消化道溃疡、肾结石、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塞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瘫痪、眼病、多发性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帕金森症、焦虑、自闭症、抑郁症或慢性疲劳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优选的,所述的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陈皮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还含有多糖、果胶、桔色素、对羟福林及硒、铜元素。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葡萄糖其芹荤素(为黄酮苷类化合物)、橙皮苷(为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3,4,5,7,8-五甲氨基黄酮、川陈皮素、4,5,7,8-四甲氨基黄酮、3,5,6,7,8,3,4-七甲乙氨基黄酮、橘皮素、3,4,5,6,7-五甲氧基;挥发油主要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还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等;生物碱主要为辛弗林。
优选的,所述的肠道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原核生物或病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细菌选自真杆菌属(Eubacterium)、丁酸弧菌属(Anaerostipes)、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念珠菌属(Candidatus)、鸟类杆菌属(Ornithobacterium)、丁酸盐产生菌属(butyrate-producing)、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小杆菌属(Dialis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螺菌属(Brachyspira)、Monoglobus菌属、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梭菌属(Clostridium)、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颤杆菌克(Oscillibacter)、Herbinix菌属、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坦纳菌属(Tannerella)、螺杆菌属(Campylobacter)、Dehalobacterium菌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Muribaculum菌属、厌氧嗜热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或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更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细菌选自真杆菌属(Eubacterium)、丁酸弧菌属(Anaerostipes)、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念珠菌属(Candidatus)、鸟类杆菌属(Ornithobacterium)、丁酸盐产生菌属(butyrate-producing)、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小杆菌属(Dialis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螺菌属(Brachyspira)、Monoglobus菌属、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梭菌属(Clostridium)、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颤杆菌克(Oscillibacter)、Herbinix菌属、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坦纳菌属(Tannerella)、Dehalobacterium菌属、Muribaculum菌属、厌氧嗜热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细菌选自Eubacterium eligens、Anaerostipes hadrus、Olsenellasp.GAM18、Coprococcus catus、Eubacterium rectale、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Candidatus Melainabacteria bacterium MEL.A1、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um SS3/4、Butyrivibrio proteoclasticus、Butyrivibriohungatei、Ruminococcus sp.SR1/5、Fibrobacter succinogenes、Eubacterium siraeum、Blautia hansenii、Dialister sp.Marseille-P5638、Clostridiales bacterium CCNA10、Planococcus versutus、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GAM79、Eubacterium hallii、Coprococcus sp.ART55/1、Roseburia hominis、Brachyspira pilosicoli、Monoglobuspectinilyticus、Intestinimonas butyriciproducens、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Megamonas hypermegale、Flavonifractor plautii、Bifidobacterium breve、Prevotelladenticola、Olsenella sp.Marseille-P2300、Prevotella ruminicola、Clostridiumbotulinum、Prevotella dentalis、Selenomonas sp.oral taxon 126、Oscillibactervalericigenes、Prevotella fusca、Ruminococcus albus、Clostridium sp.SY8519、Herbinix luporum、Bifidobacterium longum、Ruminococcaceae bacterium CPB6、Prevotella enoeca、Selenomonas sputigena、Tannerella forsythia、Selenomonasruminantium、Clostridium thermosuccinogenes、Clostridium bolteae、Clostridiumtyrobutyricum、Oscillibacter sp.PEA192、Eubacterium limosum、Campylobacterfetus、Clostridium butyricum、Ruminococcus torques、Dehalobacteriumformicoaceticum、uncultured Bacteroides sp.、Muribaculum intestinale、Prevotellamelaninogenica、Clostridium beijerincki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Prevotellascopos、Thermoanaerobacterium sp.RBIITD、Prevotella jejuni或Clostridiumsaccharobutylicum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的细菌选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螺杆菌属(Campylobacter)、另枝菌属(Alistipes)、密螺旋体菌属(Treponem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更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的细菌选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另枝菌属(Alistipes)、密螺旋体菌属(Treponem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的细菌选自uncultured bacterium IN-08、Streptococcuspluranimalium、Ruminococcus champanellensis、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reptococcus parauberis、Streptococcus halotolerans、Streptococcus salivarius、uncultured bacterium IN-07、Streptococcus pasteurianus、Streptococcusdysgalactiae、Lactobacillus johnsonii、Streptococcus infantarius、Lactobacillusamylovorus、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Lactobacillus agilis、Streptococcusequinus、Campylobacter jejuni、Lactobacillus animalis、Alistipes finegoldii、Lactobacillus fermentum、Treponema succinifaciens、Alistipes shahii、Lactobacillus murinus、Campylobacter coli或Lactobacillus reuteri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病毒的数量,所述病毒为粪杆菌属噬菌体(Faecalibacterium phage)。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病毒的数量,所述病毒为Faecalibacterium phage FP_Brigit。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古细菌的数量,所述的古细菌为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古细菌的数量,所述的古细菌为Methanobrevibacter smithii。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原生动物的数量,所述的原生动物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原生动物的数量,所述的原生动物为Blastocystis hominis。
优选的,所述的包含陈皮的组合物为陈皮与选自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温化寒痰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利水消肿药、清热凉血药或肠道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其中,所述补气药选自: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或蜂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补血药选自:当归、熟地黄、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或楮实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补阴药选自: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或鱼鰾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温化寒痰药选自: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皂荚、旋覆花、川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或胖大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凉血止血药选自: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郁金或苎麻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化瘀止血药选自: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或血余炭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利水消肿药选自:茯苓、薏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或荠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清热凉血药选自:生地黄、大黄炭、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或溪黄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肠道菌选自真杆菌属(Eubacterium)、丁酸弧菌属(Anaerostipes)、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念珠菌属(Candidatus)、鸟类杆菌属(Ornithobacterium)、丁酸盐产生菌属(butyrate-producing)、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小杆菌属(Dialis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螺菌属(Brachyspira)、Monoglobus菌属、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梭菌属(Clostridium)、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颤杆菌克(Oscillibacter)、Herbinix菌属、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坦纳菌属(Tannerella)、螺杆菌属(Campylobacter)、Dehalobacterium菌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Muribaculum菌属、厌氧嗜热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粪杆菌属噬菌体(Faecalibacterium phage)、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或芽囊原虫(Blastocysti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补血药为当归。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补气药为黄芪。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补阴药为黄精。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肠道菌选自Eubacterium eligens、Anaerostipes hadrus、Olsenella sp.GAM18、Coprococcus catus、Eubacterium rectale、Butyrivibriofibrisolvens、Candidatus Melainabacteria bacterium MEL.A1、Ornithobacteriumrhinotracheale、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um SS3/4、Butyrivibrioproteoclasticus、Butyrivibrio hungatei、Ruminococcus sp.SR1/5、Fibrobactersuccinogenes、Eubacterium siraeum、Blautia hansenii、Dialister sp.Marseille-P5638、Clostridiales bacterium CCNA10、Planococcus versutus、Lachnospiraceaebacterium GAM79、Eubacterium hallii、Coprococcus sp.ART55/1、Roseburia hominis、Brachyspira pilosicoli、Monoglobus pectinilyticus、Intestinimonasbutyriciproducens、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Megamonas hypermegale、Flavonifractor plautii、Bifidobacterium breve、Prevotella denticola、Olsenellasp.Marseille-P2300、Prevotella ruminicola、Clostridium botulinum、Prevotelladentalis、Selenomonas sp.oral taxon 126、Oscillibacter valericigenes、Prevotellafusca、Ruminococcus albus、Clostridium sp.SY8519、Herbinix luporum、Bifidobacterium longum、Ruminococcaceae bacterium CPB6、Prevotella enoeca、Selenomonas sputigena、Tannerella forsythia、Selenomonas ruminantium、Clostridium thermosuccinogenes、Clostridium bolteae、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Oscillibacter sp.PEA192、Eubacterium limosum、Campylobacter fetus、Clostridiumbutyricum、Ruminococcus torques、Dehalobacterium formicoaceticum、unculturedBacteroides sp.、Muribaculum intestinale、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Clostridiumbeijerincki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Prevotella scopos、Thermoanaerobacteriumsp.RBIITD、Prevotella jejuni、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Faecalibacteriumphage FP_Brigit、Methanobrevibacter smithii或Blastocystis homini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药物为治疗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的药物。
优选的,所述的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陈皮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还含有多糖、果胶、桔色素、对羟福林及硒、铜元素。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葡萄糖其芹荤素(为黄酮苷类化合物)、橙皮苷(为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3,4,5,7,8-五甲氨基黄酮、川陈皮素、4,5,7,8-四甲氨基黄酮、3,5,6,7,8,3,4-七甲乙氨基黄酮、橘皮素、3,4,5,6,7-五甲氧基;挥发油主要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还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等;生物碱主要为辛弗林。
优选的,所述包含陈皮的组合物为陈皮与选自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温化寒痰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利水消肿药、清热凉血药或肠道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其中,所述补气药选自: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或蜂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补血药选自:当归、熟地黄、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或楮实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补阴药选自: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或鱼鰾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温化寒痰药选自: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皂荚、旋覆花、川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或胖大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凉血止血药选自: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郁金或苎麻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化瘀止血药选自: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或血余炭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利水消肿药选自:茯苓、薏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或荠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清热凉血药选自:生地黄、大黄炭、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或溪黄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肠道菌选自真杆菌属(Eubacterium)、丁酸弧菌属(Anaerostipes)、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念珠菌属(Candidatus)、鸟类杆菌属(Ornithobacterium)、丁酸盐产生菌属(butyrate-producing)、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小杆菌属(Dialis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螺菌属(Brachyspira)、Monoglobus菌属、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梭菌属(Clostridium)、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颤杆菌克(Oscillibacter)、Herbinix菌属、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坦纳菌属(Tannerella)、螺杆菌属(Campylobacter)、Dehalobacterium菌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Muribaculum菌属、厌氧嗜热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粪杆菌属噬菌体(Faecalibacterium phage)、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或芽囊原虫(Blastocysti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补血药为当归。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补气药为黄芪。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补阴药为黄精。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肠道菌选自Eubacterium eligens、Anaerostipes hadrus、Olsenella sp.GAM18、Coprococcus catus、Eubacterium rectale、Butyrivibriofibrisolvens、Candidatus Melainabacteria bacterium MEL.A1、Ornithobacteriumrhinotracheale、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um SS3/4、Butyrivibrioproteoclasticus、Butyrivibrio hungatei、Ruminococcus sp.SR1/5、Fibrobactersuccinogenes、Eubacterium siraeum、Blautia hansenii、Dialister sp.Marseille-P5638、Clostridiales bacterium CCNA10、Planococcus versutus、Lachnospiraceaebacterium GAM79、Eubacterium hallii、Coprococcus sp.ART55/1、Roseburia hominis、Brachyspira pilosicoli、Monoglobus pectinilyticus、Intestinimonasbutyriciproducens、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Megamonas hypermegale、Flavonifractor plautii、Bifidobacterium breve、Prevotella denticola、Olsenellasp.Marseille-P2300、Prevotella ruminicola、Clostridium botulinum、Prevotelladentalis、Selenomonas sp.oral taxon 126、Oscillibacter valericigenes、Prevotellafusca、Ruminococcus albus、Clostridium sp.SY8519、Herbinix luporum、Bifidobacterium longum、Ruminococcaceae bacterium CPB6、Prevotella enoeca、Selenomonas sputigena、Tannerella forsythia、Selenomonas ruminantium、Clostridium thermosuccinogenes、Clostridium bolteae、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Oscillibacter sp.PEA192、Eubacterium limosum、Campylobacter fetus、Clostridiumbutyricum、Ruminococcus torques、Dehalobacterium formicoaceticum、unculturedBacteroides sp.、Muribaculum intestinale、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Clostridiumbeijerincki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Prevotella scopos、Thermoanaerobacteriumsp.RBIITD、Prevotella jejuni、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Faecalibacteriumphage FP_Brigit、Methanobrevibacter smithii或Blastocystis homini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肠道菌群包括细菌、古细菌、原核生物或病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选自长期腹泻、便秘、肥胖、食物过敏、胰腺炎、肝损伤、肠道炎症、肠易激综合征、消化道溃疡、肾结石、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塞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瘫痪、眼病、多发性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帕金森症、焦虑、自闭症、抑郁症或慢性疲劳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的包含陈皮的组合物,陈皮与选自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温化寒痰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利水消肿、清热凉血药或肠道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的份数比为1-99:99-1。
优选的,所述包含陈皮的组合物中还包括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辅料选自:载体、稀释剂、粘合剂、润滑剂、润湿剂。
优选的,所述包含陈皮的组合物的剂型选自:片剂、胶囊、丸剂、注射剂、吸入剂、含片、栓剂、乳剂、微乳剂、亚微乳剂、纳米颗粒、凝胶剂、粉剂、悬乳液、乳膏剂、胶冻剂、喷雾剂等。
优选的,所述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可采取的给药方式选自:口服、肠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鼻腔给药、透皮给药、结膜下给药、眼球内给药、眼眶给药、眼球后给药、视网膜给药、脉络膜给药、鞘内注射等。
本发明所述的陈皮为陈皮粉或陈皮提取物。
优选的,所述的陈皮为陈皮提取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陈皮为陈皮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陈皮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陈皮除杂洗净、浸泡;
(2)切条;
(3)干燥;
(4)粉碎。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陈皮洗净浸泡的时间为10-30min;更优选的,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0-25min。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将陈皮切成0.1-2cm的条。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3)中的干燥方式选自晒干、烘干、低温干燥、真空干燥或阴干,使得陈皮表面水分≤0.5%。
优选的,所述的陈皮粉为将陈皮粉碎至80-1200目。
更优选的,所述的陈皮粉为将陈皮条粉碎至800-1200目。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陈皮为陈皮提取物。
优选的,所述的陈皮提取物的提取方法选自:溶剂浸提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树脂吸附分离法或凝胶色谱分离法。
更优选的,所述的提取方法选自溶剂浸提法、煎煮法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陈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陈皮原料烘干,粉碎得陈皮粗粉;
2)陈皮粗粉用溶剂萃取,过滤分离滤渣和滤液,重复萃取、过滤1-5次;
3)将步骤2)中获得的滤液合并后进行蒸馏浓缩得浓缩浸膏一,干燥后得陈皮醇提物;
4)用水萃取步骤2)中的滤渣,萃取后过滤1-5次得滤液;
5)将步骤4)的滤液合并后蒸馏浓缩得浓缩浸膏二,干燥得陈皮水提物;
6)将步骤3)得到的陈皮醇提物与步骤5)得到的陈皮水提物混合得陈皮提取物。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烘干的温度为80-110℃。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陈皮原料经粉碎至10-100目。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二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乙腈或丙酮。更优选的,所述溶剂为20%-80%乙醇溶液。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与陈皮的体积重量比为1:1-25:1。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溶剂的萃取时间为1-10h。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4)中水的温度为10-90℃。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水萃取时间为1-10h。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干燥的方式选自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近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更优选为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为30-50℃。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干燥的方式选自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近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更优选为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为30-50℃。
本发明所述的陈皮包括陈皮、广陈皮。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陈皮改变的肠道微生物物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陈皮粉的制备
选用药用价值较高的陈皮进行制备,将陈皮倒入冷水里浸泡25min,清洗干净,陈皮切成1cm的条,放入低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温度范围:30-40℃,湿度范围:10-20%RH,使得陈皮表面水分≤0.5%,随即将烘干的陈皮趁热及时输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粉碎至800目,将粉碎成粉末的陈皮粉进行灭菌处理后真空包装。
实施例2萃取制备陈皮提取物
1)选用药用价值较高的陈皮进行制备,将陈皮原料烘干,烘烤温度为100℃,粉碎至80目得陈皮粗粉,陈皮粗粉用陈皮重量的10倍体积的60%乙醇溶液萃取,分离滤渣和滤液,萃取、过滤重复4次,4次萃取时间共8h。
2)将步骤1)获得的滤液合并进行蒸馏浓缩得浓缩浸膏,40℃真空干燥得陈皮醇提物。
3)将步骤1)获得的滤渣合并,用60℃的水萃取,过滤,重复萃取、过滤4次,4次萃取时间共8h,将水萃取获得的滤液蒸馏浓缩至浓缩浸膏,40℃真空干燥得陈皮水提物。
4)将步骤2)得到的陈皮醇提物与步骤3)得到的陈皮水提物混合得陈皮提取物。
实施例3水煎煮法制备陈皮提取物
选用药用价值较高的陈皮进行提取,称取100g陈皮,置适宜容积的煎器中,加水约600mL浸没药材1h,煮沸后加热0.5h。分离煎出液,药渣进行二次煎煮,煎出液与第一次煎出液混合,用量筒量取体积,若体积超过600mL则将煎出液进一步煮沸浓缩至约600mL,达到相应体积后将煎出液进行真空包装,装至7-8个小袋中,放入4℃保存待用。
实施例4陈皮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本实验以实验用猴子为实验对象,实验药物为按照实施例3制备的陈皮提取物,给药方式为经鼻灌胃给药,灌胃为每天一次,连续14天。采集灌胃14天中每天、灌胃前后各1天的粪便。实验标准如下:猴子饲养按照非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标准执行,每天早上8点对动物笼底进行冲洗,将一不锈钢网放入动物笼底,之后等待猴子自行排便,排便后核对猴子ID,对粪便进行拍照,使用采便管采集粪便,注意采集过程中避开与网面接触的粪便,之后放入-80℃冰箱保存。
DNA的提取采用强力粪便DNA提取试剂盒(Qiagen,USA)进行提取,每个样品提取100ng DNA,用非接触式超声波破碎仪制成300-400bp的DNA片段,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文库构建定向优化试剂盒VAHTS Nano DNA Library Prep Kit for Illumina(Vazyme,中国)进行测序,测序深度达3千万-5千万每个样品,对每个测序读数进行质量控制,对于非人源序列采用Kraken及Bracken进行分析,以自定义的数据库作为参考,此数据库包括在2017年12月22日前RefSeq中所有的细菌、古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的基因组。
实验结果见图1及表1所示,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陈皮提取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包括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一些细菌、古生菌的数量,同时抑制肠道中另外一些细菌的数量以及抑制肠道中一些原生动物来发挥作用。
表1陈皮改变的肠道微生物物种
Figure BDA0002009948710000191
Figure BDA0002009948710000201
Figure BDA0002009948710000211
Figure BDA0002009948710000221
Figure BDA0002009948710000231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5)

1.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肠道微生物选自细菌、古细菌、原核生物或病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细菌选自真杆菌属(Eubacterium)、丁酸弧菌属(Anaerostipes)、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念珠菌属(Candidatus)、鸟类杆菌属(Ornithobacterium)、丁酸盐产生菌属(butyrate-producing)、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小杆菌属(Dialis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螺菌属(Brachyspira)、Monoglobus菌属、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梭菌属(Clostridium)、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颤杆菌克(Oscillibacter)、Herbinix菌属、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坦纳菌属(Tannerella)、螺杆菌属(Campylobacter)、Dehalobacterium菌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Muribaculum菌属、厌氧嗜热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或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细菌的数量,所述的细菌选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螺杆菌属(Campylobacter)、另枝菌属(Alistipes)、密螺旋体菌属(Treponem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病毒的数量,所述病毒为粪杆菌属噬菌体(Faecalibacterium phage)。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增加肠道中古细菌的数量,所述的古细菌为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肠道微生物为选择性的抑制肠道中原生动物的数量,所述的原生动物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8.陈皮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治疗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的药物。
9.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含陈皮的组合物为陈皮与选自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温化寒痰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利水消肿药、清热凉血药或肠道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药选自: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或蜂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补血药选自:当归、熟地黄、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或楮实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补阴药选自: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或鱼鰾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温化寒痰药选自: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皂荚、旋覆花、川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或胖大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凉血止血药选自: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郁金或苎麻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化瘀止血药选自: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或血余炭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利水消肿药选自:茯苓、薏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或荠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清热凉血药选自:生地黄、大黄炭、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或溪黄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肠道菌选自真杆菌属(Eubacterium)、丁酸弧菌属(Anaerostipes)、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念珠菌属(Candidatus)、鸟类杆菌属(Ornithobacterium)、丁酸盐产生菌属(butyrate-producing)、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小杆菌属(Dialister)、梭菌属(Clostridiale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短螺菌属(Brachyspira)、Monoglobus菌属、肠单胞球菌属(Intestinimona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梭菌属(Clostridium)、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颤杆菌克(Oscillibacter)、Herbinix菌属、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坦纳菌属(Tannerella)、螺杆菌属(Campylobacter)、Dehalobacterium菌属、拟杆菌属(Bacteroides)、Muribaculum菌属、厌氧嗜热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粪杆菌属噬菌体(Faecalibacterium phage)、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或芽囊原虫(Blastocysti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2.包含陈皮的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治疗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的药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陈皮为陈皮粉或陈皮提取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陈皮粉为将陈皮粉碎至80-1200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陈皮提取物的提取方法选自:溶剂浸提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树脂吸附分离法或凝胶色谱分离法。
CN201910241967.1A 2019-03-28 2019-03-28 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Pending CN1117439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1967.1A CN111743945A (zh) 2019-03-28 2019-03-28 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1967.1A CN111743945A (zh) 2019-03-28 2019-03-28 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3945A true CN111743945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72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1967.1A Pending CN111743945A (zh) 2019-03-28 2019-03-28 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3945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840A (zh) * 2009-04-22 2012-04-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肠道细菌群落构成比例调节剂
CN102743420A (zh) * 2012-06-06 2012-10-24 上海交通大学 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840A (zh) * 2009-04-22 2012-04-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肠道细菌群落构成比例调节剂
CN102743420A (zh) * 2012-06-06 2012-10-24 上海交通大学 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文连等: "复方陈皮粉对猪胃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5, no. 02, pages 196 - 202 *
张耀等: "陈皮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回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vol. 39, no. 06, pages 21 - 22 *
李爽: "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陈皮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科技辑》, no. 7, pages 057 - 4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7819A (zh)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保康灵多元益生素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10404076A (zh) 三七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10403965A (zh) 当归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07496850A (zh) 一种调节肠道微生态制剂的配方及应用
CN111821353A (zh) 枸杞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15120683A (zh) 原料组合物和中药发酵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22789A (zh) 黄芪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05012452A (zh) 黄皮叶的新用途
CN111973651A (zh) 甘草在治疗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中的用途
CN105878554A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八珍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22843A (zh) 黄精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10613746A (zh) 黄芪黄精当归组合物及其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04902911A (zh) 草药补充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75507A (zh) 薏仁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06177433A (zh)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葛根和玉竹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CN110575491A (zh) 贝母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06177434A (zh) 一种包含葛根和玉竹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CN111821329A (zh) 人参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15487280B (zh) 一种用于解酒保肝、促进肝再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CN110613849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11743952A (zh) 生地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11904989A (zh) 柴胡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11743945A (zh) 陈皮在调节肠道微生物中的用途
CN112022904A (zh) 连翘在治疗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中的用途
CN106177479A (zh) 一种包含石斛和玉竹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