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0898A -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0898A
CN111740898A CN202010454469.8A CN202010454469A CN111740898A CN 111740898 A CN111740898 A CN 111740898A CN 202010454469 A CN202010454469 A CN 202010454469A CN 111740898 A CN111740898 A CN 111740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table entry
bypass
entry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44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0898B (zh
Inventor
邢家茂
吴国华
赵志宇
张泽
周宏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44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0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0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0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0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0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中的主服务商边缘PE设备,所述L2VPN还包括从服务商边缘PE设备,其中,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有旁路虚链路Bypass PW,以及所述方法包括:主PE设备在确定任一主用链路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主用链路的对应的端口保护组;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由此实现了链路的快速切换,且无需频繁操作PE设备中的转发芯片。

Description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不断的发展,组网的可靠性也越来越重要。通常地,可利用虚链路(Pseudo Wire,PW)冗余技术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在现有的二层虚拟专用网(Layer2Virtual Private Network,L2VPN)中,包括第一用户边界(Custom Edge,CE)设备、第二用户边界设备、第一服务商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第二服务商边缘设备和第三服务商边缘设备,其中,第二PE设备与第三PE设备互为主备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之间配置双旁路虚链路(Bypass PW),包括PW Bypass PW虚链路和AC Bypass PW虚链路,当第二PE设备为主PE设备时,第一CE设备可依次通过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进行业务往来,其中,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的链路可称作PW链路,第二C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的链路可称作AC链路。当PW链路或AC链路故障时,可通过双Bypass PW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业务往来。
然而现有技术,在PW链路故障或AC链路故障时,进行双Bypass PW切换时,是采用先删除再添加的方式,且表项是存储在PE设备的转发芯片中的,导致需要频繁操作转发芯片。例如,当主用PW故障后,先删除转发芯片中主用PW表项,然后再将主用AC表项和PWBypass PW表项进行关联并添加到转发芯片中,而且从PE设备也同样需要先删除备用PW表项,然后再将备用PW表项和AC Bypass PW表项进行关联并添加到转发芯片中。而当主用AC故障时,先删除转发芯片中的主用AC表项,然后再将主用PW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进行关联并添加到转发芯片中,从PE设备也需要执行类似操作,也需要删除其转发芯片中的备用AC表项,然后再将备用AC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进行关联并添加到转发芯片中。也就是说主PE设备和从PE设备都需要操作转发芯片才能实现链路切换,即每次发生故障时,待发生链路切换时,Bypass PW激活后才能下发到转发芯片中,不仅会导致频繁操作转发芯片中的硬件表项,而且由于主从PE设备需要协同操作,既耗时又影响PW保护切换的性能。尤其当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存在多个切换链路时,即存在多个保护组时,当主用链路故障时,需要针对每个保护组执行一次切换操作,即需要执行N次切换操作,从而导致故障恢复时间较长
因此,当主用PE与备用PE之间存在多个切换链路时,如何在主用PW链路或主用AC链路故障时,快速恢复CE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而且减少对转发芯片的频繁操作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用以在主用链路故障时,快速恢复CE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而且减少对转发芯片的频繁操作。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中的主服务商边缘PE设备,所述L2VPN还包括从服务商边缘PE设备,其中,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有至少一条旁路虚链路Bypass PW,所述主PE设备中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主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包括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以及所述方法包括:
主PE设备在确定任一主用链路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主用链路的对应的端口保护组;
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链路切换装置,设置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中的主服务商边缘PE设备,所述L2VPN还包括从服务商边缘PE设备,其中,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有至少一条旁路虚链路BypassPW,所述主PE设备中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主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包括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以及所述装置,包括:
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用于在确定任一主用链路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主用链路的对应的端口保护组;
链路切换模块,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转发模块,用于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商边缘PE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计算机程序促使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计算机程序促使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由于主PE设备中包括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主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而端口保护组可以控制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这样当主用链路故障时,通过操作端口保护组可以一次性实现多个保护组中对应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而且无需逐个操作路径选择开关,实现主用链路故障时通信链路的快速切换,节省了链路的切换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二层虚拟专用网L2VPN组网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商边缘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无故障情况下每个子接口保护组(优先维护主用PW链路)存储的表项参考示意图之一;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无故障情况下关联关系硬件实现时的参考示意图;
图4c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优先保护主用AC链路时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参考示意图;
图4d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主用PW链路故障时的表项关联关系切换示意图之一;
图4e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主用PW链路故障时的表项关联关系切换示意图之二;
图4f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主用AC链路故障时的表项关联关系切换示意图之一;
图4g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主用AC链路故障时的表项关联关系切换示意图之二;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Bypass PW场景中各个子接口存储的表项参考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Bypass PW场景中关联关系硬件实现时的参考示意图;
图5c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Bypass PW场景中主用PW链路故障时切换后的表项示意图;
图5d是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Bypass PW场景中主用AC链路故障时切换后的表项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的从PE设备存储的表项参考示意图之一;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从PE设备存储的表项参考示意图之二;
图6c-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关联关系硬件实现参考示意图之一;
图6c-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关联关系硬件实现参考示意图之二;
图6d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主用PW链路故障时从PE设备切换后的表项示意图;
图6e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主用AC链路故障时从PE设备切换后的表项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主用链路无故障时的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主用PW链路故障时的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7c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主用AC链路故障时的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Bypass PW场景下从PE设备存储的表项关系参考示意图;
图8b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Bypass PW场景下主用链路无故障时的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8c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Bypass PW场景下主用PW链路故障时的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8d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Bypass PW场景下主用AC链路故障时的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单Bypass PW场景下从PE设备存储的关联关系参考示意图;
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Bypass PW场景下从PE设备存储的关联关系参考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链路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链路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服务商边缘PE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故障链路或暂时未关联链路在附图中示意时是用虚线表示的,可用链路用实线表示,例如,参考图4b所示,主用PW链路故障,则主用PW链路表项示意时用虚线表示,且主用PW链路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关联关系也用虚线表示,表示无法提供通信服务等等,其他附图有类似情况的,也按照上述说明实施,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的通信链路为主用路径,当链路发生故障时,路径选择开关切换后导通的通信链路为备用路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层虚拟专用网L2VPN组网请参考图1,该组网包括两个可选传输链路,主用链路和备用链路,第一CE设备可通过主用链路或备用链路与第二CE设备进行业务间通信。主用链路是由主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第二CE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备用链路是由从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第二CE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而且,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了至少一条Bypass PW旁路伪线,主PE设备中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主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分别与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相连,且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这样,当主PE设备在确定任一主用链路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主用链路的对应的端口保护组;通过控制上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由于PE设备的转发芯片中预先存储了多个子接口保护组,而子接口保护组中的关联关系的切换由端口保护组来控制,这样在主用链路故障时,能够基于端口保护组来切换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切换开关,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建立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然后基于建立的多个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切换链路进行业务数据的转发,也即快速实现了CE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恢复,同时也无需频繁操作PE设备中的转发芯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频繁操作转发芯片所带来的硬件开发较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一条主用链路可搭载多条主用AC链路以及多条主用PW链路,也即第一PE设备与主PE设备之间可建立多条主用PW链路,主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可建立多条主用AC链路,因此,主用AC链路和主用PW链路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使得一组对应的主用PW链路和主用AC链路可用于传输一种类型的业务数据。
相应地,一条备用链路可搭载多条备用AC链路以及多条备用PW链路,也即第一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可建立多条备用PW链路,从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可建立多条备用AC链路,因此,备用AC链路和备用PW链路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使得一组对应的备用PW链路和备用AC链路可用于传输一种类型的业务数据。
相应地,一个Bypass PW虚链路可以搭载多条虚链路,即,第二PE设备与第三PE设备之间可以建立多条虚链路,即多条切换链路,因此,可以利用一条虚链路来传输一种类型的业务数据,这样当主用链路故障时,业务数据对应的虚链路就可以承载该业务数据的传输。
请参照图2所示,是服务商边缘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商边缘设备200包括存储器210、处理器220及通信模块230。所述存储器210、处理器220以及通信模块230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
其中,存储器210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所述存储器21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220用于读/写存储器210中存储的数据或程序,并执行相应地功能。
通信模块230用于通过所述网络建立上述服务商边缘设备200与其它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收发数据,以服务商边缘设备200为主PE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则主PE设备可以利用其内的通信模块230通过网络与第一PE设备或第二CE设备进行通信。
应当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服务商边缘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商边缘设备20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该服务商边缘设备200可以为图1中的主PE设备和/或从PE设备。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主PE设备,主PE设备实施上述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可以按照下述过程实施:
S301、主PE设备在确定任一主用链路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主用链路的对应的端口保护组。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预先在主PE设备的转发芯片中下发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主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上述端口保护组包括主PE设备的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上述端口保护组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这样,在主PE设备确定其所在的主用链路发生故障时,可以确定出发生故障的主用链路的端口,进而基于端口确定该端口对应的端口保护组。
具体来说,针对每个子接口保护组,通过切换路径选择开关可以实现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的建立、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的建立,和/或,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然而各个子接口保护组均有端口保护组来控制,则当主用链路故障时,通过调整端口保护组可以达到切换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路径选择开关的目的,从而可以达到关联关系切换的目的,进而实现链路的切换。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控制端口保护组可以实现一次性切换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进而实现链路的切换,不仅可以快速恢复CE设备之间的业务交互,而且也不需要频繁操作转发芯片。
需要说明的是,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中一条虚链路对应一个子接口。
具体地,当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有N对Bypass虚链路时,当主用链路故障时,通过操作端口保护组,可以将原切换耗时O(N)优化为近似O(1),大大节省了多对链路的链路切换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是指主用链路到Bypass PW虚链路通信方向的连接关系,而BypassPW表项与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用于表征Bypass PW虚链路到主用链路方向的通信链路。
可选地,本步骤中可以按照下述方法确定主用链路故障:
当检测到主用链路的端口状态从UP状态切换成DOWN状态时,则确定所述主用链路故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用链路无故障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端口保护组以控制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主用链路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这样,该双向关联关系就可以用于在主用链路未故障时实现数据交互,即,结合图1进行说明,在主用链路正常的情况下,第一CE设备在与第二CE设备交互时,先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然后由第一PE设备通过其与主PE设备之间的主用链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主PE设备,最后由主PE设备通过其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主用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CE设备,由此实现业务数据的发送,同理,当第二C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回复应答数据时,由于主PE设备建立的关联关系是双向的,故第二CE设备通过主PE设备、第一PE设备到第一CE设备的反向传输即可实现,进而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业务往来。
S302、主PE设备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本步骤中,当主用链路故障时,通过确定出故障端口的端口保护组,然后启动该端口保护组以,进而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切换该该端口保护组多个子接口对应的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这样就可以利用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与Bypass PW虚链路实现业务数据的传输。
具体地,在硬件实现时,可以将主用链路的端口的端口保护组的硬件电路分别与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相连,这样当该端口故障时,通过控制该端口保护组的硬件电路来达到一次性切换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路径选择开关的目的。可选地,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各个子接口保护组共用一个路径选择开关时,则可以实现关联关系的快速切换。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端口保护组硬件电路旨在实现控制路径选择开关,以按需求达到链路切换目的,本申请对实现上述硬件电路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路径选择开关旨在实现连接需要通信的两个表项之间的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通信链路,本实施例对路径选择开关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任何可以达到上述目的的路径选择开关都可以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
S303、主PE设备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
本步骤中,主PE设备基于无故障的主用链路传送业务数据至Bypass PW虚链路,然后通过该Bypass PW虚链路传送至从PE设备;或者,从PE设备将业务数据通过Bypass PW虚链路传送至主PE设备,然后主PE设备通过无故障的主用链路向外传输,进而实现了CE设备之间的业务交互。至此,通过实施图3所示的流程,由于表项已预先下发至转发芯片,在主用链路故障时只需控制端口保护组即可实现路径的快速切换,而且无需频繁操作PE设备的转发芯片,同时也实现了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畅通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需要逐个对虚链路进行切换,切换时间线性增长,而通过常用图3所示的流程,可以实现一次性批量对所有虚链路进行切换,大大节约了链路的切换时间。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用链路包括主用PW链路和主用AC链路;具体地,请参考图1所示,主用PW链路是指第一PE设备与主PE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也称作PW侧链路,以及主用AC链路是指主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也称作AC侧链路。相应地,主PE设备中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是指主用PW链路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有至少一条旁路虚链路Bypass PW,且上述至少一条Bypass PW既可以保护AC侧链路又可以保护PW侧链路。当主用链路故障时,可以通过至少一条BypassPW虚链路实现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的通信。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的Bypass PW为单BypassPW,本实施例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的主用PW链路表项分别与主用AC链路表项、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主用AC链路表项分别与主用PW链路表项、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PW表项分别与主用PW链路表项、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当主PE设备存在N对子接口保护组时,则将各个子接口保护组的路径选择开关分别与端口保护组相连,即与端口保护组的硬件电路连接,具体参考图4a所示。图4a中,为了方便描述,以上述3个关联关系分别由第一路径选择开关、第二路径选择开关和第三路径选择开关分别控制。
但是,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实现主用PW链路表项分别与主用AC链路表项、Bypass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的切换的路径选择开关可以为同一个,参考图4b所示;同理,实现主用AC链路表项分别与主用PW链路表项、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的切换的路径选择开关可以为同一个,也请参考图4b所示;实现Bypass PW表项分别与主用PW链路表项、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的切换的路径选择开关可以为同一个,也请参考图4b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控制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不同关联关系切换的端口保护组的硬件电路不同,例如,端口保护组包括第一硬件电路、第二硬件电路和第三硬件电路,而第一硬件电路分别与N个子接口保护组的第一路径选择开关连接,第二硬件电路分别与N个子接口保护组的第二路径选择开关相连,第三硬件电路分别与N个子接口保护组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相连。
针对图4a中任一个子接口保护组,以子接口保护组1为例进行说明,当主PE设备优先维护主用PW链路时,默认情况下,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到主用AC链路表项,由此实现主用PW链路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主用路径),可以理解为主用PW链路到主用AC链路方向的通信为主用通信路径;这样,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就需要控制端口保护组的第一硬件电路,以切换第一路径选择开关,即切换至Bypass PW表项,以实现主用PW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备用路径),可以理解为主用PW链路到Bypass PW虚链路方向的通信为备用通信路径,当然也可以默认情况下第一路径选择开关导通到Bypass PW表项,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优选默认导通主用AC链路表项。同理,默认情况下,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二路径选择开关导通到主用PW链路表项,由此实现主用AC链路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主用路径);当主用PW故障时,操作第二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二路径选择开关,使第二路径选择开关导通至Bypass PW表项,即实现主用AC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备用路径),当然第二路径选择开关也可以默认导通Bypass PW表项,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优选默认导通主用PW链路表项。关于Bypass 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或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可以设置链路保护优先级,若优先保护主用PW链路,则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主用AC链路表项,即默认建立Bypass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即图4a所示的关联关系;若优先保护主用AC链路,则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可以导通主用PW链路表项,请参考图4c所示,即默认建立Bypass PW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另外,默认情况下,图4c中第一路径选择开关与第二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的表项与图4a一致。当然第三路径选择开关也可以不按上述描述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了方便描述,后续均以图4a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在此基础上,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则表明图4a中的主用PW表项与其他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暂无法使用,则为了快速实现链路切换,可以操作第二硬件电路以统一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二路径选择开关,将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二路径选择开关导通至Bypass PW表项,这样就建立了主用AC链路表项到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由于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至主用AC链路表项,即默认建立Bypass PW表项到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无需切换,即可实现主用AC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切换后的关联关系请参考图4d所示。然而当默认情况下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至主用PW链路表项时,即图4c中优先维护主用AC链路的表项示意图,则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除了操作第二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二路径选择开关外,还需要操作第三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即将图4c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切换至主用AC链路表项,参考图4e所示;若第二路径选择开关默认情况下导通至Bypass PW表项,第三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至主用PW链路表项时,则主用PW链路故障时,则第二硬件电路无需操作,即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二路径选择开关无需切换,仅需操作第三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具体要根据默认情况下三个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的表项而定。
而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则主用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关联关系暂不可用,而且主用AC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关联关系也不可用,则为了快速实现链路切换,结合图4a所示,可以操作第一硬件电路以统一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一路径选择开关,以使第一路径选择开关导通至Bypass PW表项,即建立了主用PW链路表项与Bypass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以及操作第三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将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导通至主用PW链路表项,以建立Bypass PW表项到主用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由此构成了主用PW链路表项与Bypass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则切换后的关联关系请参考图4f所示。然而当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一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BypassPW表项时,则在主用AC链路故障时,无需切换第一硬件电路,也即无需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一路径选择开关,只需操作第三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即可实现主用PW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的建立;或者,当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三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至主用PW链路表项时,即还参考图4c所示,则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只需操作第一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一路径选择开关,使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一路径选择开关导通至Bypass PW表项,由此也可以实现主用PW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的建立,基于图4c切换后的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请参考图4g所示。
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后续以第一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主用AC链路表项、第二路径选择默认导通主用PW链路表项,以及第三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主用AC链路表项为例进行说明,即按照图4a所示的关联进行描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的Bypass PW为双Bypass PW时,即一对双Bypass PW虚链路对应一个子接口。主PE设备的Bypass PW表项包括PW Bypass PW表项和AC Bypass PW表项;则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由主用PW链路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主用AC链路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构成,且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ACBypass PW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PW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则步骤S302中建立的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包括: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而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则建立的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包括: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Bypass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具体地,双Bypass PW场景下,当包括N个子接口保护组时,端口保护组与子接口保护组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图5a所示,主用PW链路表项、PWBypass PW表项分别与主用AC链路表项、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主用AC链路表项AC Bypass PW表项分别与主用PW链路表项、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切换开关控制,也请参考图5a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的一对Bypass PW虚链路的构成为,主PE设备的PW Bypass PW和从PE设备的AC Bypass PW形成的一条虚链路,以及主PE设备的ACBypass PW和从PE设备的PW Bypass PW形成的一条虚链路。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5a,默认情况下,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四路径选择开关可以导通至主用AC链路表项,即,能够实现主用PW链路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以及实现PW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同样地,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五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可以导通至主用PW链路,即,能实现主用AC链路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以及实现AC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实现主用PW链路表项、PW BypassPW表项分别与主用AC链路表项、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的切换的路径选择开关可以为同一个,可以参考图5b所示,例如,端口保护组包括第四硬件电路和第五硬件电路,则由第四硬件电路分别与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四路径选择开关相连;同理,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实现主用AC链路表项、AC Bypass PW表项分别与主用PW链路表项、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的切换的路径选择开关可以为同一个,然后由第五硬件电路分别与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五路径选择开关相连,以实现第五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参考图5b所示。
在此基础之上,在通过控制端口保护组以切换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主用AC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时,可以按照下述过程实施:若主用PW链路故障,则通过控制端口保护组切换第四路径选择开关和/或第五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若主用AC链路故障,则通过控制端口保护组以切换第四路径选择开关和/或第五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Bypass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具体而言,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则表示图5a中与主用PW链路表项相连的单向关联关系无法提供通信服务,为了实现通信服务,需要控制端口保护组的第五硬件电路将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五路径选择开关均切换至PW Bypass PW表项,以建立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由于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四路径选择开关保持不变,故已建立了PW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也即,建立了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则切换后的表项关联示意图请参考图5c所示。若默认情况下第四路径选择开关导通的是AC Bypass PW表项,第五路径选择开关的导通关系还参考图5a,则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除了需要控制端口保护组的第五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五路径选择开关外,还需要控制端口保护组中的第四硬件电路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四路径选择开关,使得第四路径选择开关切换至主用AC链路表项;若默认情况下第四路径选择开关的导通至AC Bypass PW表项,第五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PW Bypass PW表项,则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则仅需要控制端口保护组的第四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四路径选择开关即可,即切换至主用AC链路表项,以此实现前述关联关系的建立。但以默认情况为图5a所示的路径选择开关导通关系为优选。当基于上述描述建立主用AC链路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后,主PE设备基于主用AC链路接收到第二CE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可以通过PW BypassPW虚链路发送给从PE设备,然后由从PE设备经第一PE设备发送给第一CE设备,反之亦然,由于只需操作端口保护组即可实现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路径选择开关的一键切换,从而实现链路的快速切换,而且无需频繁操作PE设备的转发芯片。
同理,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还参考图5a所示,表征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N个链路中)与主用AC链路表项相连的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无法提供通信服务,为了实现链路切换,则需要操作端口保护组的第四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四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此时,由于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五路径选择开关均已默认导通至主用PW链路表项,故无需操作控制第五路径选择开关的端口保护组的第五硬件电路,也即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五路径选择开关无需切换,由此即可实现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切换后的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请参考图5d所示。若默认情况下,第五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至PW Bypass PW表项,则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则除了操作端口保护组的第四硬件电路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四路径选择开关外,还需要操作第五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五路径选择开关,以实现AC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的建立;而若默认情况下,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四路径选择开关导通至ACBypassPW表项,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五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至PW Bypass PW表项,则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仅需要操作端口保护组的第五硬件电路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五路径选择开关,以实现AC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主PE设备基于主用PW链路接收到第一PE设备转发的第一CE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后,通过AC BypassPW虚链路发送给从PE设备,然后由从PE设备转发给第二CE设备,反之亦然实现,由于只需操作端口保护组即可实现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路径选择开关的一键切换,从而实现链路的快速切换,而且无需频繁操作PE设备的转发芯片。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由于Bypass PW是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为了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通信,需要从PE设备的参与,故从PE设备的转发芯片中也预先存储了相关表项,以下给出几种可能的实施例。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从PE设备中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备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备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上述端口保护组包括从PE设备的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其中上述从PE设备中的端口保护组与主PE设备中的端口保护组配合使用,以使从PE设备在接收到上述主PE设备转发的业务数据后,将所述业务数据对外传输。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从PE设备的备用链路包括备用PW链路和备用AC链路;也请参考图1所示,备用PW链路是指第一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也称作PW侧链路,以及备用AC链路是指从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也称作AC侧链路。相应地,从PE设备中存储的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为备用PW链路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当本实施例应用在单Bypass PW场景时,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Bypass PW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以及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而备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备用PW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以及备用AC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从PE设备的转发芯片存储的单向关联关系与主PE设备中的单向关联关系描述类似,此处不再重复说明。在此基础之上,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备用PW链路表项分别与备用AC链路表项、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第六路径选择开关控制,备用AC链路表项分别与备用PW链路表项、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第七路径选择开关控制,而Bypass PW表项分别与主用PW链路表项、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第八路径选择开关控制,请参考图6a和图6b所示。图6a和图6b中,从PE设备第六路径选择开关和第七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的表项一致,即,第六路径选择均默认导通至主用AC链路表项,第七路径选择开关均默认导通至主用PW链路表项;而区别在于,图6a中第八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备用AC链路表项,而图6b中第八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备用PW链路表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硬件实现时,N个子接口保护组的关联关系实现可以共用一个第六路径选择开关,同理,N个子接口保护组也可以共用一个第七路径选择开关,以及共用一个第八路径选择开关,且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六路径选择开关与端口保护组的第六硬件电路连接,由第六硬件电路控制第六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请参考图6c-1或图6c-2所示;同理,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七路径选择开关与端口保护组的第七硬件电路连接,由第七硬件电路控制第七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以及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八路径选择开关与端口保护组的第八硬件电路连接,由第八硬件电路控制第八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也请参考图6c-1或图6c-2所示。
在此基础上,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从PE设备为了能够协助主PE设备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业务交互,当从PE设备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为图6c-1时,则从PE设备需要控制端口保护组的第八硬件电路将第八路径选择开关切换至备用PW链路表项,以建立Bypass PW表项到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请参考图6d所示的从PE设备切换后的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这样就能将从主PE设备接收到的业务数据通过备用PW链路发送出去,即快速实现了链路的切换,而且只需通过操作端口保护组方可一次性实现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各个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大大减少了操作转发芯片的频率;若从PE设备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为图6c-2所示,则从PE设备已默认建立Bypass PW表项到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在主用PW链路故障时从PE设备无需执行任何切换操作,这样,从PE设备不仅能够提供通信服务,而且由于从PE设备无需操作转发芯片即可实现链路快速切换,进一步减少了转发芯片的操作频率。
而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当从PE设备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为图6c-1时,则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八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备用AC链路表项,即,默认建立了Bypass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在主用AC链路故障时,从PE设备无需操作转发芯片的表项,即可提供通信服务,能够将主PE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转发出去,只需要主PE设备执行链路切换操作,从PE设备无需操作转发芯片,进一步快速完成了链路切换,从而避免了频繁操作转发芯片。而当从PE设备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为图6c-2所示时,则从PE设备需要操作第八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八路径选择开关,以导通至备用AC链路表项,以建立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切换后的表项关联关系请参考图6e所示,这样从PE设备可以将主PE设备转发的业务数据通过备用AC链路对外发送,也能快速实现链路的切换。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以图7a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第二PE设备为主PE设备,第三PE设备为从P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用于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通信。第二PE设备的转发芯片存储的表项如图4a所示,无故障场景下,第一CE设备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然后由第一PE设备通过其与第二PE设备之间的主用PW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PE设备,由于第二PE设备中存储有主用PW链路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故第二PE设备通过其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主用AC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CE设备,由此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业务数据交互,反向链路亦可实现。
而当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的主用PW链路故障时,参见图7b所示的场景示意图,第二PE设备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执行链路切换后,通过操作端口保护组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后,以切换后的表项关联关系为图4d或图4e所示切换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均会建立了主用AC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第三PE设备若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如图6c-1所示,则需要操作第八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八路径选择开关,建立Bypass PW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切换后的表项关联关系参考图6d所示,或者,若第三PE设备中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参考图6c-2所示,则第三PE设备无需执行链路切换操作;则针对每一个子接口保护组对应的子接口,执行链路切换后实现的通信链路包括正向通信链路和反向通信链路,其中,切换后的正向通信链路为:第一C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三PE设备→第二CE设备;切换后的反向通信链路为:第二CE设备→第二PE设备→第三P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一CE设备。具体来说,第一CE设备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然后第一PE设备会检测到主用PW链路故障,则会通过其与第三PE设备之间的备用PW链路发送业务数据给第三PE设备,然后第三PE设备通过其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备用AC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CE设备,而第二CE设备在发送响应数据时,通过其与第二PE设备之间的主用AC链路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第二PE设备,然后第二PE设备通过Bypass PW虚链路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第三PE设备,然后第三PE设备再通过备用PW链路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由第一PE设备转发给第一CE设备,由此即可实现主用PW链路故障时的链路切换,数据流向也请参考图7b所示,而且由于双向关联关系和单向关联关系已预先下发至转发芯片中,故主用在PW链路故障时,只需一键操作端口保护组即可实现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相应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进而实现链路快速切换,不需要频繁访问转发芯片。
而当第二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主用AC链路故障时,参见图7c所示,第二PE设备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执行链路切换后,切换后会建立主用PW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切换后的表项示意图可以参考图4f或图4g所示,第三PE设备若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如图6c-1所示,则无需执行链路切换操作,已默认建立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或者,若第三PE设备中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参考图6c-2所示,则第三PE设备需要操作第八硬件电路以切换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八路径选择开关,切换后的表项关联关系参考图6d所示,也可实现上述单向关联关系的建立。则针对每一个子接口保护组,执行链路切换后实现的通信链路包括正向通信链路和反向通信链路,其中,切换后的正向通信链路为:第一C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第三PE设备→第二CE设备;反向通信链路为:第二CE设备→第三P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一CE设备。具体来说,第一CE设备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然后第一PE设备通过主用PW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PE设备,由于主用AC链路故障,故第二PE设备通过Bypass PW虚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三PE设备,然后第三PE设备通过备用AC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CE设备,当第二CE设备响应第一CE设备时,第二CE设备会通过备用AC链路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第三PE设备,然后第三PE设备再通过备用PW链路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最后由第一PE设备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第一CE设备,由此,即可实现主用AC链路故障时的通信链路切换,数据流向也请参考图7c所示,而且由于双向关联关系和单向关联关系已预先下发至转发芯片中,故主用在AC链路故障时,只需一键操作端口保护组即可实现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相应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进而实现链路快速切换,不需要频繁访问转发芯片。
然而当本实施例应用于双Bypass PW场景时,从PE设备中每个子接口保护中的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由备用PW链路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备用AC链路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构成,且备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备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备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且Bypass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PW 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AC Bypass PW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每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备用PW链路表项、PW Bypass PW表项分别与备用AC链路表项和AC Bypass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第九路径选择开关控制,以及每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备用AC链路表项、AC Bypass PW表项分别与备用PW链路表项和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第十路径选择开关控制。相应的,从PE设备中端口保护组包括第九硬件电路和第十硬件电路,其中第九硬件电路分别与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九路径选择开关相连,第十硬件电路分别与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十路径选择开关相连。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8a所示,默认情况下,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第九路径选择开关可以导通备用AC链路表项,切换时才导通至AC Bypass PW表项;第十路径选择开关也可以默认导通至备用PW链路表项,切换时才导通至PW Bypass PW表项。在此基础之上,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由于从PE设备中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AC Bypass PW表项已默认与备用PW链路表项建立了单向关联关系,而从PE设备中的AC Bypass PW与主PE设备中的PW Bypass PW属于同一虚链路,故从PE设备无需执行切换操作即可提供通信服务,即,从PE设备可以利用AC Bypass PW虚链路接收主PE设备通过PW Bypass PW虚链路发送的业务数据,然后通过备用PW链路对外发送。而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由于从PE设备中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九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至备用AC链路表项,即默认建立了PW 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且从PE设备中的PW BypassPW与主PE设备中的AC Bypass PW属于同一虚链路,这样,当主PE设备基于主用PW链路接收到业务数据后,可以通过AC Bypass PW虚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从PE设备,而从PE设备可以通过PW Bypass PW虚链路接收主PE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并通过备用AC链路对外发送。由此,当主用PW链路或主用AC链路故障时,只需主PE设备切换路径选择开关实现链路切换,而从PE设备无需执行链路切换操作,由此大大加快了链路切换速度,而且无需频繁操作PE设备的转发芯片。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以图8b所示双Bypass PW虚链路场景为例进行说明,第二PE设备为主PE设备,第三PE设备为从P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用于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通信。第二PE设备的转发芯片存储的表项如图5a所示,第三PE设备的转发芯片存储的表项关联关系如图8a所示,在主用链路无故障场景下,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业务数据交互可以参考图7a所示,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然而当第二PE设备与第一PE设备之间的主用PW链路故障时,请参考图8c所示,第二PE设备链路切换后的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请参考图5c所示,第三PE设备的表项关联关系请参考图8a所示,第三PE设备无需进行表项关联关系切换,则针对每一个子接口保护组,切换后的正向通信链路为:第一C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三PE设备→第二CE设备;切换后的反向通信链路为:第二CE设备→第二PE设备→第三P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一CE设备。即,第一CE设备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然后第一PE设备会检测到主用PW链路故障,则会通过备用PW链路发送给第三PE设备,由于第三PE设备存储的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第九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了备用PW链路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故第三PE设备可以通过备用AC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CE设备;第二CE设备在发送业务数据时,由于主用AC链路无故障,故通过主用AC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PE设备,然后第二PE设备通过PW Bypass PW虚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三PE设备,第三PE设备通过同一虚链路的AC Bypass PW接收上述业务数据,然后通过备用PW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最后由第一PE设备发送给第一CE设备,至此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的双向通信,其业务数据流向也请参考图8c所示。由此实现了主用PW链路故障时链路的快速切换,且由于关联关系已预先下发至转发芯片中,第二PE设备只需通过操作端口保护组来切换路径选择开关,而第三PE设备无需执行切换操作,即可实现链路切换,故在链路切换时无需频繁操作转发芯片,有效节省了链路切换时间。
当第二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主用AC链路故障时,请参考图8d所示,第二PE设备链路切换后的表项关联关系示意图请参考图5d所示,第三PE设备的表项关联关系请参考图8a所示,第三PE设备无需进行表项关联关系切换,则针对每一个子接口保护组,切换后的正向通信链路为:第一C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第三PE设备→第二CE设备;反向通信链路为:第二CE设备→第三PE设备→第一PE设备→第一CE设备。即,第一CE设备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第一PE设备通过主用PW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PE设备,然后第二PE设备通过AC Bypass PW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三PE设备,第三PE设备的PWBypass PW可以接收到该业务数据,最后通过备用AC链路发送给第二CE设备;反向通信时,第二CE设备直接通过备用AC链路反馈业务数据,由于第十路径选择开关默认导通了备用AC链路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故第三PE设备可以直接通过备用PW链路反馈给第一PE设备,最后由第一PE设备将第二CE设备的业务数据反馈给第一CE设备,至此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的双向通信,其业务数据流向也请参考图8d所示。由此也快速实现了主用AC链路故障时链路的切换,且由于关联关系已预先下发至转发芯片中,第二PE设备只需通过切换路径选择开关,而第三PE设备无需执行切换操作,即可实现链路切换,故在链路切换时无需频繁操作转发芯片,有效节省了链路切换时间。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从PE设备中存储有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以及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上述双向关联关系为备用PW链路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当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的旁路虚链路Bypass PW为单BypassPW虚链路时,若优先维护主用PW链路故障,则从PE设备中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的单向关联关系可以为:存储Bypass PW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若优先维护主用AC链路故障,则从PE设备中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的单向关联关系可以为: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请参考图9a所示。
在此基础上,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主PE设备按照图4d或4e所示完成链路切换后,会建立Bypass 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而当从PE设备中存储的是Bypass PW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此时从PE设备不需要执行任何切换操作即可转发主PE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7b所示的链路切换后的交互描述及数据流向过程,此处不再详细描述。而当从PE设备存储的是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在主用PW链路故障时,可以直接通过备用PW链路与备用AC链路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实现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即,第一CE设备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一PE设备,第一PE设备通过备用PW链路将业务数据转发给主PE设备,然后主PE设备通过备用AC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CE设备,反之亦可实现。
在此基础上,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主PE设备按照图4f或4g所示完成链路切换后,会建立Bypass PW表项与主用PW链路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而当从PE设备存储的是Bypass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此时从PE设备不需要执行任何切换操作即可转发主PE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关于图7c所示的链路切换后的交互描述及数据流向过程,此处不再详细描述。而当从PE设备存储的是Bypass PW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直接利用从PE设备中存储的备用AC链路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维护第一C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通信。
当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Bypass PW为双Bypass PW虚链路时,从PE设备的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的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的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AC Bypass PW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以及PW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请参考图9b所示。在此基础上,若主用PW链路故障或主用AC链路故障时,只需主PE设备进行表项切换,而从PE设备依然维持图9b所示的表项关联关系,这样从PE设备无需执行链路切换,即无需操作其内的转发芯片,进一步加快了链路切换过程。
具体而言,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主PE设备基于主用AC链路接收到业务数据后,会通过PW Bypass PW虚链路将业务发送给从PE设备,从PE设备会通过AC Bypass PW接收主PE设备发来的业务数据,然后再通过备用PW链路对外发送,具体举例请参考关于图8c所示的链路切换后的交互过程及数据流向,此处不再详细描述。而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主PE设备基于主用PW了接收到业务数据后,会通过AC Bypass PW虚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给从PE设备,从PE设备会通过PW Bypass PW接收到主PE设备发来的业务数据,然后再通过备用AC链路对外发送,以此完成主用链路故障时的链路切换。具体举例请参考关于图8d所示的链路切换后的交互过程及数据流向,重复之处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还包括:
删除故障的主用链路的主用链路表项。
具体地,由于主PE设备的主用链路发生故障,链路切换和删除故障主用链路表项都是需要执行的操作,故为了进一步优化链路切换性能,可以先进行链路切换,然后再删除主用链路表项。即,先基于步骤S301~S303重新切换通信链路,然后删除故障的主用链路的主用链路表项。例如,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先按照本申请提供的任一方法进行通信链路切换,然后删除主用PW链路表项;而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先按照本申请提供的任一方法进行通信链路切换,然后删除主用AC链路表项。这样既不会影响业务数据的正常发送,而且也能减轻转发芯片的存储压力,进而提高转发芯片的处理性能。
通过实施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预先将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下发到主PE设备的转发芯片中,主PE设备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且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端口保护组用于控制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当主PE设备在确定任一主用链路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主用链路的对应的端口保护组;通过控制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由于端口保护组可以控制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这样当主用链路故障时,通过操作端口保护组可以一次性实现多个保护组中对应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而且无需逐个操作路径选择开关,实现主用链路故障时通信链路的快速切换,节省了链路的切换时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与上述链路切换方法对应的链路切换装置。该链路切换装置的实施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对链路切换方法的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论述。
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链路切换装置,设置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中的主服务商边缘PE设备,上述L2VPN还包括从服务商边缘PE设备,其中,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有至少一条旁路虚链路Bypass PW,所述主PE设备中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主用链路表项和BypassPW表项,且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上述端口保护组包括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以及上述链路切换装置,包括:
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1001,用于在确定任一主用链路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主用链路的对应的端口保护组;
链路切换模块1002,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转发模块1003,用于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
可选地,上述主用链路包括主用PW链路和主用AC链路,所述BypassPW表项包括PWBypass PW表项和AC Bypass PW表项,则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由主用PW链路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主用AC链路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构成,且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AC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PW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
上述链路切换模块1002,具体用于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则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则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链路切换装置,还包括
故障监测模块1004,用于当检测到主用链路的端口状态从UP状态切换成DOWN状态时,则确定所述主用链路故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从PE设备中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备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备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包括从PE设备的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其中所述从PE设备中的端口保护组与所述主PE设备中的端口保护组配合使用,以使从PE设备在接收到所述主PE设备转发的业务数据后,将所述业务数据对外传输。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备用链路包括备用PW链路和备用AC链路,当所述Bypass PW表项包括PW Bypass PW表项和AC Bypass PW表项时,则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由备用PW链路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备用AC链路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构成,且备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备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备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且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PW 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AC Bypass PW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从PE设备中存储有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以及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提供的链路切换装置,本申请在图10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装置,应用于主PE设备中,即,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图10中的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链路切换模块、转发模块和故障监测模块外,还包括端口状态维护模块,请参考图11所示,其中:端口状态维护模块,用于记录主PE设备中的端口及子接口的状态;而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用于维护主PE设备的端口保护组和子接口保护组,及维护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链路的关联关系,而端口保护组与子接口保护组的硬件实现方案可以参考图4a或图5a等所示。
以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有N对双Bypass PW虚链路为例进行说明,当故障监测模块监测到主PE设备的AC侧端口故障时,会将端口故障的端口状态通告给端口状态维护模块,由端口状态维护模块将上述端口状态转发给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然后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接收到上述端口状态后,可以确定主用链路故障,然后基于自身维护的关系确定出故障的主用链路对应的端口保护组,然后告知链路切换模块需要执行的切换操作,即通过控制确定出的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然后由转发模块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这样,由于端口保护组负责N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相应路径选择开关的统一切换,N个双Bypass PW的子接口保护组的保护切换,转换为一个端口保护组的保护切换,切换时间复杂度由O(N)转换为O(1),优化N对双Bypass Pw保护组在主用链路故障时的切换性能,大大节省了链路的切换时间。
具体地,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可以通过触发DMA操作向链路切换模块发送链路切换操作,以使链路切换模块通过控制端口保护组批量实现对应路径选择开关的切换。
可选地,端口状态维护模块在接收到故障端口的端口状态时,还可以仅向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通告上述端口的端口状态。
可选地,端口监测模块在监测到主用链路的端口由UP状态转换为DOWN状态时,还可以将端口的端口状态直接通告给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也请参考图11所示,由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执行一系列操作的同时,端口监测模块再将上述端口的端口状态通告给端口状态维护模块,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端口故障时的链路切换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商边缘PE设备,可以为主PE设备,也可以为从PE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处理器1201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2,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2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120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201被计算机程序促使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
上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包括NVM(Non-volatile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NP(Network Processor,网络处理器)等;还可以是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计算机程序促使处理器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链路切换方法。
对于PE设备以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涉及的方法内容基本相似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中的主服务商边缘PE设备,所述L2VPN还包括从服务商边缘PE设备,其中,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有至少一条旁路虚链路Bypass PW,所述主PE设备中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主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包括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以及所述方法包括:
主PE设备在确定任一主用链路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主用链路的对应的端口保护组;
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链路包括主用PW链路和主用AC链路,所述Bypass PW表项包括PW Bypass PW表项和AC Bypass PW表项,则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由主用PW链路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主用AC链路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构成,且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AC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PW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
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则建立的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包括: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则建立的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包括: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法确定主用链路故障:
当检测到主用链路的端口状态从UP状态切换成DOWN状态时,则确定所述主用链路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PE设备中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备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备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包括从PE设备的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其中所述从PE设备中的端口保护组与所述主PE设备中的端口保护组配合使用,以使从PE设备在接收到所述主PE设备转发的业务数据后,将所述业务数据对外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链路包括备用PW链路和备用AC链路,当所述Bypass PW表项包括PW Bypass PW表项和AC Bypass PW表项时,则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由备用PW链路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备用AC链路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构成,且备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备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备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且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PW Bypass PW表项与备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AC Bypass PW表项与备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PE设备中存储有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以及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备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
7.一种链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中的主服务商边缘PE设备,所述L2VPN还包括从服务商边缘PE设备,其中,主PE设备与从PE设备之间配置有至少一条旁路虚链路Bypass PW,所述主PE设备中存储有端口保护组和多个子接口保护组,其中,子接口保护组的数量与Bypass PW虚链路所能提供的切换链路的数量相同,每个子接口保护组包括该子接口对应的主用链路表项和Bypass PW表项,且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通过路径选择开关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包括端口与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控制各个子接口保护组中关联关系的切换,以及所述装置,包括:
保护组状态维护模块,用于在确定任一主用链路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主用链路的对应的端口保护组;
链路切换模块,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除故障的主用链路之外的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转发模块,用于利用建立的双向关联关系所指示的链路转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链路包括主用PW链路和主用AC链路,所述Bypass PW表项包括PW Bypass PW表项和AC Bypass PW表项,则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由主用PW链路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主用AC链路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构成,且主用链路表项与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Bypass PW表项与至少一个主用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包括:AC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PW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和,PW Bypass PW表项与主用AC链路表项之间的单向关联关系,则
所述链路切换模块,具体用于当主用PW链路故障时,则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主用AC链路表项与PW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当主用AC链路故障时,则通过控制所述端口保护组以切换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保护组中的路径选择开关,以建立主用PW链路表项与AC Bypass PW表项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
9.一种服务商边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所述计算机程序促使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计算机程序促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54469.8A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 Active CN111740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4469.8A CN111740898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4469.8A CN111740898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0898A true CN111740898A (zh) 2020-10-02
CN111740898B CN111740898B (zh) 2023-03-31

Family

ID=72647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4469.8A Active CN111740898B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089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3125A (zh) * 2020-12-22 2021-03-23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通信系统及应用于其的链路切换方法
CN113794632A (zh) * 2021-08-31 2021-12-1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4189405A (zh) * 2021-12-02 2022-03-15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L2vpn自动切换业务端口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7963A (zh) * 2009-09-09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34773A (zh) * 2010-03-30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的保护方法和系统
WO2011088686A1 (zh) * 2010-01-22 2011-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ls的双归保护倒换方法及系统
CN102664788A (zh) * 2012-04-05 2012-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US20130194911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Alcatel-Lucent Canada, Inc. Redundant network connections
CN111131035A (zh) * 2019-12-18 2020-05-08 新华三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7963A (zh) * 2009-09-09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88686A1 (zh) * 2010-01-22 2011-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ls的双归保护倒换方法及系统
CN101834773A (zh) * 2010-03-30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的保护方法和系统
US20130194911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Alcatel-Lucent Canada, Inc. Redundant network connections
CN102664788A (zh) * 2012-04-05 2012-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11131035A (zh) * 2019-12-18 2020-05-08 新华三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3125A (zh) * 2020-12-22 2021-03-23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通信系统及应用于其的链路切换方法
CN113794632A (zh) * 2021-08-31 2021-12-1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4189405A (zh) * 2021-12-02 2022-03-15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L2vpn自动切换业务端口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0898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0898B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和服务商边缘设备
CN108900415B (zh) Mlag接口故障下的主从设备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161455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0531136C (zh) 在虚拟专用网的链路故障时传送报文的方法及系统
EP1863222B1 (en) A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service controlling device in intelligent network
EP3029883B1 (en) Network pro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next-ring node, and system
CN101267360A (zh) 伪线故障检测方法和用户边缘设备
CN111130893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49093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98822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30023892A1 (en) Peer-to-peer redundancy control scheme with override feature
CN111901133A (zh) 一种组播切换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12980B (zh) 一种bras备份方法及装置
EP244511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service based on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CN11087588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3118440A (ja) 伝送装置及び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
CN11140481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RU2667806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на резерв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псевдопроводного (pw) двойн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CN11140481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341323A (zh) Vrrp状态同步方法和装置
EP2429129B1 (en) Method for network protection and architecture for network protection
CN112217718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S59144245A (ja) パケツト交換加入者回線制御方式
CN111478845B (zh) 保护倒换方法和供应商网络边缘设备
WO2024109125A1 (zh) 数据流的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