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9646A - 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 - Google Patents

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9646A
CN111699646A CN201980012154.3A CN201980012154A CN111699646A CN 111699646 A CN111699646 A CN 111699646A CN 201980012154 A CN201980012154 A CN 201980012154A CN 111699646 A CN111699646 A CN 111699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yload
codeword
bits
generating
ll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1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9646B (zh
Inventor
S·K·R·加拉帕蒂
A·哈夫巴拉达拉恩
A·里索
A·皮埃罗
C·瓦兹
H·桑卡尔
L·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699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9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3Code application, i.e. aspects relating to how codes are applied to form multiplex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22PN, e.g. Kronecker
    • H04J13/0029G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312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provision of output signals
    • H04L25/03318Provision of soft deci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9Acquisition of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e.g. detection of cell-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通常涉及用于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多个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技术。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通常可以涉及:在接收机处接收在进行编码之前和之后都被加扰的第一有效载荷;在接收机处生成具有选择性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的第二有效载荷;以及使用第二有效载荷中的选择性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对第一有效载荷进行解扰。

Description

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
基于35 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享受2019年2月5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第16/268,186号的优先权,该申请享受2018年2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第62/630,679号的权益,以引用方式将这两个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种电信服务,比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传送和广播。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采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送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技术。这种多址技术的示例包括长期演进(LTE)系统、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
在一些示例中,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若干个基站,每个基站同时支持针对多个通信设备(在其它方面被称为用户设备(UE))的通信。在LTE或LTE-A网络中,一个或多个基站的集合可以定义演进型节点B(eNB)。在其它示例中(例如,在下一代网络或5G网络中),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与若干个中央单元(CU)(例如,中央节点(CN)、接入节点控制器(ANC)等等)相通信的若干个分布式单元(DU)(例如,边缘单元(EU)、边缘节点(EN)、无线电头(RH)、智能无线电头(SRH)、发送接收点(TRP)等等),其中,与中央单元相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的集合可以定义接入节点(例如,新无线电基站(NR BS)、新无线电节点B(NR NB)、网络节点、5G NB、gNB等等)。基站或DU可以在下行链路信道(例如,用于从基站或到UE的传输)和上行链路信道(例如,用于从UE到基站或分布式单元的传输)上与UE集合通信。
这些多址技术已经在各种电信标准中被采用以提供使不同无线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甚至全球等级进行通信的公共协议。新兴的电信标准的示例是新无线电(NR),例如,5G无线接入。5G NR是对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发布的LTE移动标准的增强集合。NR被设计为通过以下各项来更好地支持移动宽带互联网接入:改进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进服务、利用新频谱和更好地与在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上使用具有循环前缀(CP)的OFDMA的其它开放标准整合、以及支持波束成形、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和载波聚合。
另外,预期5G NR将引入改善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新的编码和解码方案。例如,极化码目前被认为是用于在下一代无线系统(比如NR)中纠错的候选。极化码是编码理论中相对较新的突破,其已经被证明渐近地(对于接近无穷的码大小N)实现了香农容量。然而,虽然极化码在N的较大值处表现良好,但对于N的较低值,极化码遭受较差的最小距离的影响,造成诸如连续消除列表(SCL)解码的技术的发展,这在极化内码之上利用具有极好最小距离的简单外码(比如CRC或奇偶校验),使得组合码具有极好的最小距离。
但是,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加,期望5G NR技术中的进一步改进,比如用于NR的极化码的解码性能的改进。优选的是,这些改进应该可应用于其它多址技术和采用这些技术的电信标准。
发明内容
下文概括了本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以提供对所讨论的技术的基本理解。本发明内容不是对本公开内容的所有预期的特征的详尽的综述,并且既不旨在标识本公开内容的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旨在描述本公开内容任意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摘要的形式呈现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作为对后文呈现的更详细的描述的序言。
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方法。通常,方法包括:在当前传输中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的第一码字的对数似然比(LLR),其中,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其中,第一码字的比特在进行编码之后并且在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响应于接收到当前传输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其中,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包括选择性地设置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将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第二码字;生成第一加扰序列;基于第一加扰序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二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一影响;基于第二码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一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二影响;在所接收的LLR中的第一影响和第二影响被去除之后,将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进行组合;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组合的当前传输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来对第一码字进行解码。
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装置。通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当前传输中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的第一码字的对数似然比(LLR),其中,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其中,第一码字的比特在进行编码之后并且在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响应于接收到当前传输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其中,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包括选择性地设置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将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第二码字;生成第一加扰序列;基于第一加扰序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二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一影响;基于第二码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一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二影响;在所接收的LLR中的第一影响和第二影响被去除之后,将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进行组合;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组合的当前传输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来对第一码字进行解码。装置还通常包括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
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装置。通常,装置包括:用于在当前传输中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的第一码字的对数似然比(LLR)的单元,其中,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其中,第一码字的比特在进行编码之后并且在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当前传输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的单元,其中,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包括选择性地设置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用于将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第二码字的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加扰序列的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加扰序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二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一影响的单元;用于基于第二码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一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二影响的单元;用于在所接收的LLR中的第一影响和第二影响被去除之后,将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进行组合的单元;以及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组合的当前传输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来对第一码字进行解码的单元。
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通常,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在当前传输中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的第一码字的对数似然比(LLR),其中,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其中,第一码字的比特在进行编码之后并且在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响应于接收到当前传输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其中,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包括选择性地设置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将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第二码字;生成第一加扰序列;基于第一加扰序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二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一影响;基于第二码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一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二影响;在所接收的LLR中的第一影响和第二影响被去除之后,将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进行组合;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组合的当前传输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来对第一码字进行解码。
技术可以体现在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当结合附图来浏览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时,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和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虽然可能关于下文的某些实施例和图讨论了本发明的特征,但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可以包括本文所讨论的优选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换句话说,尽管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被讨论为具有某些优势特征,但这样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还可以根据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来使用。以类似的方式,虽然可以在下文中将示例性实施例作为设备、系统或方法实施例来讨论,但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各种设备、系统和方法来实现这样的示例性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详细地理解上文所述的本公开内容的特征的方式,可以有参照方面的上文概述的较具体的描述,其中的一些方面在附图中示出。但是,要注意的是,附图仅仅示出了本公开内容的某些典型方面,并且因此不被视为对其范围的限制,因为描述可以允许其它的同样有效的方面。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概念性说明示例电信系统的方块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说明分布式RAN的示例逻辑架构的方块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说明分布式RAN的示例物理架构的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概念性说明了示例BS和用户设备(UE)的设计的方块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针对实现通信协议栈的示例的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示例无线设备的方块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编码器的简化方块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解码器的简化方块图。
图9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了以DL为中心的子帧的示例。
图10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了以UL为中心的子帧的示例。
图1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了用于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示例操作。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用于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技术的方块图。
为了便于理解,已经在有可能的地方使用了相同的参考序号,以指定对于附图而言公共的相同元素。预期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的元素在无特定叙述的情况下可以有利地用在其它实施例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通常涉及用于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多个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技术。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通常可以涉及:在接收机处接收在进行编码之前和之后都进行加扰的第一有效载荷;在接收机处生成具有选择性地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的第二有效载荷;以及使用第二有效载荷中的选择性地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对第一有效载荷进行解扰。
NR可以支持各种无线通信服务,比如以较宽带宽(例如,超过80MHz)为目标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以较高载波频率(例如,60GHz)为目标的毫米波(mmW)、以非向后兼容MTC技术为目标的大规模MTC(mMTC)和/或以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为目标的关键任务。这些服务可以包括时延和可靠性要求。这些服务还可以具有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以满足各自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另外,这些服务可以在相同子帧中共存。
概括地说,本公开内容的方面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方法和装置。例如,在5G中,有效载荷可以在进行极化编码之前和之后都进行加扰,并且因此,在解码之前对多个传输上的加扰的有效载荷进行组合,要求与在4G LTE中使用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因此,本公开内容的方面提出了技术,凭借所述技术,当接收设备接收到与第一有效载荷相对应的LLR的当前传输时,接收设备通过选择性地设置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根据方面,这些多个选择性地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可以用于去除在对第一有效载荷进行编码之前发生的加扰的影响(例如,解扰)。
示例无线通信系统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诸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它网络的各种无线通信网络。术语“网络”和“系统”通常交换使用。C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时分同步CDMA(TD-SCDMA)和CDMA的其它变型。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
Figure BDA0002621172550000071
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部分。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二者中的3GPP长期演进(LTE)和改进的LTE(LTE-A)是使用E-UTRA的UMTS的新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以及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另外,本文中呈现的技术可以用在各种其它非无线通信网络(比如光纤网络、硬接线“铜”网络等)中,或者用在数字存储或压缩中。换句话说,本文中呈现的技术可以用在包括编码器的任何系统中。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执行本公开内容的方面(例如,用于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示例无线网络100(比如新无线电(NR)或5G网络)。在一些情况下,网络100可以是光纤网络、硬接线“铜”网络等。
如图1中所示,无线网络100可以包括若干个BS 110和其它网络实体。BS可以是与UE通信的站。每个BS 110可以为特定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在3GPP中,术语“小区”可以指服务该覆盖区域的节点B和/或节点B子系统的覆盖区域,取决于使用术语的上下文。在NR系统中,术语“小区”和eNB、节点B、5G NB、AP、NR BS、NR BS、BS或TRP可以是可互换的。在一些示例中,小区可以不一定是静止的,并且小区的地理区域可以根据移动基站的位置来移动。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回程接口(比如直接物理连接、虚拟网络或使用任何适用传输网络的诸如此类)来在无线网络100中相互互连和/或互连到一个或多个其它基站或网络节点(未示出)。
一般而言,任何数量的无线网络可以部署在给定地理区域中。每个无线网络可以支持特定无线接入技术(RAT)并且可以操作在一个或多个频率上。RAT还可以被称为无线技术、空中接口等等。频率还可以被称为载波、频率信道等等。每个频率可以在给定地理区域中支持单个RAT以便避免不同RAT的无线网络之间的干扰。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部署采用多切片网络架构的NR或5G RAT网络。
BS可以为宏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和/或其它类型的小区提供通信覆盖。宏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例如,半径若干公里),并且可以允许具有服务订制的UE的不受限制接入。微微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并且可以允许具有服务订制的UE的不受限制接入。毫微微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小地理区域(例如,家庭)并且可以允许具有与毫微微小区的关联的UE(例如,封闭用户组(CSG)中的UE、针对家庭中的用户的UE等等)的受限制接入。针对宏小区的BS可以被称为宏BS。针对微微小区的BS可以被称为微微BS。针对毫微微小区的BS可以被称为毫微微BS或家庭BS。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BS 110a、110b和110c可以分别是针对宏小区102a、102b和102c的宏BS。BS 110x可以是针对微微小区102x的微微BS。BS 110y和110z可以分别是针对毫微微小区102y和102z的毫微微BS。BS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小区。
无线网络100还可以包括中继站。中继站是从上游站(例如,BS或UE)接收数据和/或其它信息的传输并且向下游站(例如,UE或BS)发送数据和/或其它信息的传输的站。中继站还可以是对针对其它UE的传输进行中继的UE。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中继站110r可以与BS 110a和UE 120r通信以促进BS 110a和UE 120r之间的通信。中继站还可以被称为中继BS、中继器等等。
无线网络100可以是包括不同类型的BS(例如,宏BS、微微BS、毫微微BS、中继器等等)的异构网络。这些不同类型的BS可以在无线网络100中具有不同的发送功率电平、不同的覆盖区域和在干扰上的不同影响。例如,宏BS可以具有较高发送功率电平(例如,20瓦特),而微微BS、毫微微BS和中继器可以具有较低的发送功率电平(例如,1瓦特)。
无线网络100可以支持同步或异步操作。对于同步操作,BS可以具有相似的帧时序,并且来自不同BS的传输可以在时间上近似对齐。对于异步操作,BS可以具有不同帧时序,并且来自不同BS的传输可以不在时间上对齐。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同步和异步操作二者。
网络控制器130可以耦合到BS集合并且为这些BS提供协调和控制。网络控制器130可以经由回程来与BS 110通信。BS 110还可以,例如经由无线或有线回程来直接或间接地相互通信。
UE 120(例如,120x、120y等等)可以遍布无线网络100分布,并且每个UE可以是静止的或移动的。UE还可以被称为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站、用户驻地设备(CPE)、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平板电脑、摄像机、游戏设备、上网本、智能本、超极本、医疗器件或医疗设备、生物传感器/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眼镜、智能腕带、智能首饰(例如,智能戒指、智能手链等等)之类的可穿戴设备、娱乐设备(例如,音乐设备、视频设备、卫星无线电等等)、交通工具组件或传感器、智能仪表/传感器、工业制造设备、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者被配置为经由无线或有线介质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设备。一些UE可以被视为演进型的或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或演进型MTC(eMTC)设备。MTC和eMTC UE包括,例如机器人、无人机、远程设备、传感器、仪表、监测器、位置标签等等,它们可以与BS、另一个设备(例如,远程设备)或某个其它实体来通信。无线节点可以提供,例如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的针对网络或到网络(例如,比如互联网或蜂窝网络之类的广域网)的连接。一些UE可以被视为物联网(IoT)设备。
在图1中,具有双箭头的实线指示UE和服务BS之间期望的传输,所述服务BS是被指定为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服务UE的BS。具有双箭头的虚线指示UE和BS之间的干扰的传输。
某些无线网络(例如,LTE)在下行链路上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且在上行链路上使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OFDM和SC-FDM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K个)正交子载波,所述正交子载波还通常被称为音调、频段等等。每个子载波可以是利用数据来调制的。一般而言,调制符号在频域中利用OFDM来发送,以及在时域中利用SC-FDM来发送。相邻子载波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固定的,并且子载波总数(K)可以取决于系统带宽。例如,子载波的间距可以是15kHz并且最小资源分配(称为“资源块”)可以是12个子载波(或180kHz)。因此,对于1.25、2.5、5、10或20兆赫兹(MHz)的系统带宽,标称FFT大小可以分别等于128、256、512、1024或2048。系统带宽还可以被划分为子带。例如,子带可以覆盖1.08MHz(即,6个资源块),并且针对1.25、2.5、5、10或20MHz的系统带宽可以分别有1、2、4、8或16个子带。
虽然本文中描述的示例的方面可以是与LTE技术相关联的,但是本公开内容的方面可以应用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比如NR/5G)。
5G NR可以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使用具有CP的OFDM,并且包括对使用TDD的半双工操作的支持。可以支持100MHz的单个分量载波带宽。在0.1ms的持续时间上的75kHz的子载波带宽的情况下,NR资源块可以跨越12个子载波。每个无线帧可以由50个具有10ms长度的子帧组成。因此,每个子帧可以具有0.2ms的长度。每个子帧可以指示针对数据传输的链路方向(即,DL或UL),并且针对每个子帧的链路方向可以动态切换。每个子帧可以包括DL/UL数据以及DL/UL控制数据。针对NR的UL和DL子帧可以在下文关于图6和7更详细地描述。可以支持波束成形并且波束方向可以被动态地配置。还可以支持具有预编码的MIMO传输。DL中的MIMO配置可以支持具有多层DL传输高达8个流以及每UE高达2个流的高达8个发射天线。可以支持具有每UE高达2个流的多层传输。可以支持具有高达8个服务小区的对多个小区的聚合。替代地,除了基于OFDM的之外,NR可以支持不同的空中接口。NR网络可以包括比如CU和/或DU之类的实体。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调度到空中接口的接入,其中,调度实体(例如,基站)在其服务区域或小区内的一些或所有设备和装置之间分配用于通信的资源。在本公开内容内,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调度实体可以负责针对一个或多个从属实体的调度、分配、重新配置和释放资源。也就是,对于调度的通信,从属实体使用由调度实体分配的资源。基站不是起到调度实体作用的仅有实体。也就是,在一些示例中,UE可以起到调度实体的作用,调度针对一个或多个从属实体(例如,一个或多个其它UE)的资源。在该示例中,UE起到调度实体的作用,并且其它UE使用由UE调度的资源用于无线通信。UE可以在对等(P2P)网络和/或网状网络中起到调度实体的作用。在网状网络示例中,除了与调度实体通信之外,UE可以可选择地相互直接通信。
因此,在具有被调度的到时间频率资源的接入并且具有蜂窝配置、P2P配置和网格配置的无线通信网络中,调度实体和一个或多个从属实体可以使用被调度的资源来通信。
如上所述,RAN可以包括CU和DU。NR BS(例如,gNB、5G节点B、节点B、发送接收点(TRP)、接入点(AP))可以与一个或多个BS相对应。NR小区可以被配置为接入小区(ACell)或仅数据的小区(DCell)。例如,RAN(例如,中央单元或分布式单元)可以配置小区。DCell可以是用于载波聚合或双向连接的小区,但是不用于初始接入、小区选择/重选或切换。在一些情况下,DCell可以不发送同步信号——在一些情况下DCell可以发送SS。NR BS可以向UE发送指示小区类型的下行链路信号。基于小区类型指示,UE可以与NR BS通信。例如,UE可以确定NR BS以基于指示的小区类型来考虑小区选择、接入、切换和/或测量。
图2示出了分布式无线接入网络(RAN)200的示例逻辑架构,其可以实现在图1中说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5G接入节点206可以包括接入节点控制器(ANC)202。ANC可以是分布式RAN 200的中央单元(CU)。到下一代核心网(NG-CN)204的回程接口可以终止于ANC处。到相邻下一代接入节点(NG-AN)的回程接口可以终止于ANC处。ANC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TRP208(其还可以被称为BS、NR BS、节点B、5G NB、AP或某种其它术语)。如上所述,TRP可以与“小区”互换地使用。
TRP 208可以是DU。TRP可以连接到一个ANC(ANC 202)或多于一个ANC(未示出)。例如,对于RAN共享、作为服务的无线(RaaS)以及服务特定AND部署而言,TRP可以连接到多于一个ANC。TRP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TRP可以被配置为向UE的单独地(例如,动态选择)或联合地(例如,联合传输)服务业务。
分布式RAN 200的本地架构可以用于示出前传(fronthaul)定义。可以定义支持跨不同部署类型的前传解决方案的架构。例如,架构可以基于发送网络能力(例如,带宽、时延和/或抖动)。
架构可以与LTE共享特征和/或组件。根据方面,下一代AN(NG-AN)210可以支持与NR的双向连接。NG-AN可以共享用于LTE和NR的公共前传。
架构可以实现在两个或更多个TRP 208之间的合作。例如,可以在TRP内和/或经由ANC 202来跨TRP预先设置合作。根据方面,可能不需要/存在TRP间接口。
根据方面,对分离逻辑功能的动态配置可以出现在架构200内。如将要参考图5更详细描述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PHY)层可以适应地放置在DU或CU处(例如,分别是TRP或ANC)。根据某些方面,BS可以包括中央单元(CU)(例如,ANC 202)和/或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例如,一个或多个TRP 208)。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面的分布式RAN 300的示例物理架构。集中核心网单元(C-CU)302可以负责核心网功能。C-CU可以是集中部署的。C-CU功能可以被卸载(例如,到高级无线服务(AWS)),以便应对峰值容量。
集中的RAN单元(C-RU)304可以负责一个或多个ANC功能。可选的,C-RU可以本地地负责核心网功能。C-RU可以具有分布式部署。C-RU可以较靠近网络边缘。
DU 306可以负责一个或多个TRP(边缘节点(EN)、边缘单元(EU)、无线电头(RH)、智能无线电头(SRH)等等)。DU可以位于具有射频(RF)功能的网络的边缘处。
图4示出了图1中说明的可以用于实现本公开内容的方面的BS 110和UE 120的示例组件。如上所述,BS可以包括TRP。BS 110和UE 12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用于实践本公开内容的方面。例如,UE 120的天线452、Tx/Rx 222、处理器466、458、464和/或控制器/处理器480,和/或BS 110的天线434、处理器460、420、438和/或控制器/处理器440可以用于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和参考图11说明的操作。
根据方面,对于受限制关联场景,基站110可以是图1中的宏BS 110c,并且UE 120可以是UE 120y。基站11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基站。基站110可以配备有天线434a至434t,以及UE 120可以配备有天线452a至452r。
在基站110处,发送处理器420可以从数据源412接收数据并从控制器/处理器440接收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以针对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等等。数据可以针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等等。处理器420可以对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处理(例如,编码和符号映射)以分别获得数据符号和控制符号。处理器420还可以生成参考符号,例如针对PSS、SSS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如果可应用的话,发送(TX)多输入多输出(MIMO)处理器430可以在数据符号、控制符号和/或参考符号上执行空间处理(例如,预编码),并且可以向调制器(MOD)432a至432t提供输出符号流。每个调制器432可以处理各自的输出符号流(例如,用于OFDM等)以获取输出采样流。每个调制器432可以进一步对输出采样流进行处理(例如,转换为模拟、放大、滤波和上变频)以获得下行链路信号。来自调制器432a至432t的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分别经由天线434a至434t来发送。
在UE 120处,天线452a至452r可以从基站1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可以将接收的信号分别提供给解调器(DEMOD)454a至454r。每个解调器454可以对各自接收的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和数字化)以获得输入采样。每个解调器454可以进一步处理输入采样(例如,用于OFDM等等)以获得接收的符号。MIMO检测器456可以从所有解调器454a至454r获得接收的符号,在接收的符号上执行MIMO检测(如果可应用的话),并提供检测出符号。接收处理器458可以对检测出符号进行处理(例如,解调、解交织和解码),将针对UE120的解码数据提供给数据宿460并将解码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480。
在上行链路上,在UE 120处,发送处理器464可以对来自数据源462的数据(例如,针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以及来自控制器/处理器480的控制信息(例如,针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进行接收和处理。发送处理器464还可以生成针对参考信号的参考符号。来自发送处理器464的符号可以由TX MIMO处理器466进行预编码(如果可应用的话),由解调器454a至454r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用于SC-FDM等等),并且发送给基站110。在BS 110处,来自UE 120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由天线434来接收,由调制器432进行处理,由MIMO检测器436来检测(如果可应用的话),并且由接收处理器438来进一步处理以获得由UE 120发送的经解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接收处理器438可以将解码数据提供给数据宿439,并将解码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440。
控制器/处理器440和480可以分别指导基站110和UE 120处的操作。处理器440和/或基站110处的其它处理器和模块可以执行或指导,例如对图6中示出的功能块和/或针对本文中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的执行。处理器480和/或UE 120处的其它处理器和模块还可以执行或指导,例如,对图7中示出的功能性方块的执行,和/或其它针对本文中描述的技术的过程。存储器442和482可以分别存储针对BS 110和UE 120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器444可以调度UE用于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
图5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面说明了示出用于实现通信协议栈的示例的图500。说明的通信协议栈可以由操作在5G系统(例如,支持基于上行链路的移动性的系统)中的设备来实现。图500说明包括以下各项的通信协议栈:无线资源控制(RRC)层510、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515、无线链路控制(RLC)层520、介质访问控制(MAC)层525和物理(PHY)层530。在各个示例中,协议栈的层可以实现为分离的软件模块、处理器或ASIC的部分、由通信链路来连接的非共置设备的部分或它们的各种组合。共置或非共置实现方式可以用于,例如针对网络接入设备(例如,AN、CU和/或DU)或UE的协议栈中。
第一选项505-a示出协议栈的拆分实现方式,其中,协议栈的实现方式是在集中网络接入设备(例如,图2中的ANC 202)和分布式网络接入设备(例如,图2中的DU 208)之间拆分的。在第一选项505-a中,RRC层510和PDCP层515可以由中央单元来实现,并且RLC层520、MAC层525和PHY层530可以由DU来实现。在各个示例中,CU和DU可以是并置的或非并置的。第一选项505-a可以用在宏小区、微小区或微微小区部署中。
第二选项505-b示出协议栈的统一实现方式,其中,协议栈实现在单个网络接入设备中(例如,接入节点(AN)、新无线电基站(NR BS)、新无线电节点B(NR NB)、网络节点(NN)等等)。在第二选项中,RRC层510、PDCP层515、RLC层520、MAC层525和PHY层530均可以由AN来实现。第二选项505-b可以用在毫微微小区部署中。
不管网络接入设备是否实现协议栈的一部分或全部,UE都可以实现整个协议栈(例如,RRC层510、PDCP层515、RLC层520、MAC层525和PHY层530)。
图6示出了可以在无线通信设备602中使用的各个组件,所述无线通信设备602可以在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内使用。无线通信设备602是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方法(例如,用于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设备的示例。无线通信设备602可以是来自图1的BS110,或者用户设备120中的任意用户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602可以包括控制无线通信设备602的操作的处理器604。处理器604还可以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606向处理器604提供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606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二者。存储器606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处理器604通常基于存储在存储器606内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逻辑和算术操作。可以执行存储器606中的指令以实现本文中描述的方法。
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以包括壳体608,所述壳体608可以包括发射机610和接收机612以允许在无线通信设备602和远程位置之间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发射机610和接收机612可以组合成收发机614。单个或多个发射天线616可以附接到壳体608以及电耦合到收发机614。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以包括(没有示出)多个发射机、多个接收机和多个收发机。
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以包括信号检测器618,可以使用所述信号检测器618以对收发机614接收的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测和量化。信号检测器618可以检测诸如总能量、每符号每子载波的能量、功率谱密度和其它信号这样的信号。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以包括用于处理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620。
另外,无线通信设备602还可以包括编码器622,其用于对信号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在一些情况下,编码器62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中呈现的操作,例如,参考图11。虽然编码器622被示为单个编码器,但应该理解的是:编码器622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本文中呈现的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编码器(例如,外码编码器和内码编码器)。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602可以包括解码器624,其用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码。在一些情况下,解码器624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中呈现的操作,例如,参考图11。虽然解码器624被示为单个解码器,但应该理解的是:解码器624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本文中呈现的技术的一个或多个解码器(例如,外码解码器和内码解码器)。
无线通信设备602的各种组件可以通过总线系统626来耦合在一起,除了数据总线之外,总线系统626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信号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根据下文讨论的本公开内容的方面,处理器604可以被配置为:访问存储在存储器606中的指令以执行无连接访问。
图7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编码器的简化方块图。图7示出了可以被配置为提供用于无线传输的编码消息(例如,使用下文描述的极化码)的射频(RF)调制解调器704的一部分。在一个示例中,基站(例如,BS 110)(或反向路径上的UE 120)中的编码器706(例如,极化编码器)接收消息702用于传输。消息702可以包含指向接收设备的数据和/或编码语音或其它内容。编码器706使用合适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对消息进行编码,所述MCS通常基于由BS 110或另一个网络实体定义的配置来选择。在一些情况下,编码器706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本文中呈现的技术来对消息702进行编码,例如,参考图11。然后可以将编码比特流708(例如,表示编码消息702)提供给映射器710,所述映射器710生成Tx符号序列712,由Tx链714对所述Tx符号序列712进行调制、放大和以其它方式处理以用于产生用于通过天线718传输的RF信号716。
图8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解码器的简化方块图。图8示出了可以被配置为对包括编码消息(例如,使用本文中呈现的技术编码的消息)的无线地发送的信号进行接收和解码的RF调制解调器810的一部分。在各种示例中,接收信号的调制解调器810可以驻留在接入终端处、在基站处,或者在用于执行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其它合适的装置或单元处。天线802将RF信号716(即,图4中产生的RF信号)提供给接入终端(例如,UE 120)。Rx链806对RF信号716进行处理和解调,并且可以向解映射器812提供符号序列808,所述解映射器812产生一系列先验概率(其通常表示为与编码消息相对应的对数似然比(LLR)814)。
然后,解码器816可以用于从已经使用编码方案来编码的比特流解码m比特信息串(例如,如本文中所描述的)。解码器816可以包括极化解码器、LDPC解码器、Viterbi解码器、代数解码器、蝶形(butterfly)解码器或其它合适的解码器。在一个示例中,极化解码器采用连续消除(SC)或连续消除列表(SCL)解码算法。SC解码算法本质上通过执行对解码树的递归深度优先遍历来进行操作,以将比特流(例如,LLR序列814)转换为与消息702相对应的消息818(例如,当解码成功时)。
更具体地,假设每个码字具有长度N,其中N必须是2的整数幂,使得N=2n,并且编码器706(例如,其可以是极化编码器)将K个信息比特编码为N个编码比特,并且将这些编码比特与M个比特进行速率匹配,则与每个码字相对应的来自814的LLR首先由解码器816从M个比特解速率匹配为N个比特,并且构造了深度n=log2(N)的二叉树(例如,被称为解码树)。树的根与要解码的N个对数似然比(LLR)的接收向量相对应,并且树的叶子与解码比特中的每个解码比特相对应,使得叶子中的N-K个叶子与N-K个冻结比特(其应当解码为冻结值(零))相对应,而剩余的K个叶子与K个信息比特相对应。令节点的度d表示所述节点在解码树中的叶子上方的高度,其中,叶子具有d=0并且树的根具有d=log2(N)。
在SC解码中,如下所述,经由对解码树的递归深度优先遍历来执行将与任何节点v相对应的2d个LLR转换为与该节点(例如,被称为解码节点v)的2d个叶子相对应的2d个解码比特。例如,解码器816可以首先使用与该节点v相对应的2d个LLR来计算与节点v的左孩子相对应的2d-1个LLR。然后,解码器816可以对与节点v的左孩子相对应的子码进行解码。然后,解码器816可以对与左孩子相对应的长度2d-1码字进行重新编码。该部分码字被称为(左)部分和。然后,解码器816可以使用来自节点v的左孩子的部分和连同与节点v相对应的2d个LLR来计算与v的右孩子相对应的2d-1个LLR。此后,解码器816可以对与节点v的右孩子相对应的子码进行解码。另外,解码器816可以对与右孩子相对应的长度2d码字进行重新编码,并且该部分码字被称为(右)部分和。此后,解码器816可以对左部分和以及右部分和进行组合,以获得与v相对应的部分和(码字)。
可以从树的根节点(其具有度d=log2(N))处的N个LLR开始递归地执行上述解码算法。在去除N-K个冻结比特之后,对N个叶子节点中的每个叶子节点处的每个(单个)LLR应用硬判决,导致消息818的K个信息比特与消息702相对应(例如,当解码成功时)。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在编码器706之前应用外码(比如CRC)(例如,以便将每K'个有效载荷比特(例如,消息702的比特)编码成K个比特,然后在这些K个比特上应用极化编码器以获得N个编码比特),则将需要将外码解码器(比如CRC解码器)应用于从解码器816输出的K个信息比特,以获得与消息702相对应的消息818的K'个有效载荷比特(例如,当解码成功时)。
注意,在SC解码中,一次对与单个数据叶子节点相对应的单个比特进行解码;已经被解码的比特向量将被称为“解码器历史”。在SCL解码中,维持“最佳”L条路径的列表,其中,路径被定义为解码器历史,并且“最佳”的观念基于计算与给定解码器历史相对应的路径度量。除了上文针对SC描述的树遍历算法针对所有L条路径并行地发生以外,基本SCL算法与SC类似,并且解码树和树遍历是相同的。
在SCL解码中,每当遇到数据叶子节点时,入向的L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被分成2个路径,这产生了2L条路径。这些2L条路径中的前L条路径是通过根据与每条入向路径相对应的LLR的标记进行解码来推导的(如在SC解码中所做的);因此,这L条路径被称为SC路径。剩余的L条路径是前L条路径的副本,但在解码器历史的最后比特被反转的情况下,使得这些路径根据与每个入向路径相对应的LLR的标记的反转进行解码。因此,这些L条路径可以称为反转路径。L条SC路径的路径度量不变,但反转路径的路径度量受到相应LLR(其已经被反转)的幅度的影响。然后,对2L条路径度量进行排序,并且树遍历利用最佳L条路径来继续进行。当不存在外码时,消息818对应于解码比特,所述解码比特与具有最佳路径度量的路径相对应。当外码首先被应用于消息702的K'个有效载荷比特以获得对编码器706的K个比特输入时,外码解码器(例如,CRC解码器),可以应用于L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的解码比特,并且消息818是满足外码解码器的解码比特的集合(例如,通过CRC校验的解码比特的向量)。
图9是示出了以DL为中心的子帧的示例的图900,所述以DL为中心的子帧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设备(例如,BS 110和/或UE 120)用于在无线网络100中进行通信。以DL为中心的子帧可以包括控制部分902。控制部分902可以存在于以DL为中心的子帧的初始或开始部分中。控制部分902可以包括与以DL为中心的子帧的各个部分相对应的各种调度信息和/或控制信息。在一些配置中,如图9所示,控制部分902可以是物理DL控制信道(PDCCH)。以DL为中心的子帧还可以包括DL数据部分904。DL数据部分904有时可以被称为以DL为中心的子帧的有效载荷。DL数据部分904可以包括用于从调度实体(例如,UE或BS)向从属实体(例如,UE)传送DL数据的通信资源。在一些配置中,DL数据部分904可以是物理DL共享信道(PDSCH)。
以DL为中心的子帧还可以包括公共UL部分906。公共UL部分906有时可以被称为UL突发、公共UL突发和/或各种其它合适的术语。公共UL部分906可以包括与以DL为中心的子帧的各个其它部分相对应的反馈信息。例如,公共UL部分906可以包括与控制部分902相对应的反馈信息。反馈信息的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ACK信号、NACK信号、HARQ指示符和/或各种其它合适类型的信息。公共UL部分906可以包括额外或替代信息,比如与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调度请求(SR)有关的信息以及各种其它合适类型的信息。如图9所示,DL数据部分904的结尾可以与公共UL部分906的开始在时间上分隔开。这次分隔有时可以被称为间隙、保护时段、保护间隔和/或各种其它合适的术语。该分隔为从DL通信(例如,从属实体(例如,UE)的接收操作)向UL通信(例如,从属实体(例如,UE)的发送)的切换提供时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前述内容仅是以DL为中心的子帧的一个示例,并且在不必偏离本文中描述的方面的情况下可以存在具有类似特征的替代结构。
图10是示出了以UL为中心的子帧的示例的图1000,所述以UL为中心的子帧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设备(例如,BS 110和/或UE 120)用于在无线网络100中进行通信。以UL为中心的子帧可以包括控制部分1002。控制部分1002可以存在于以UL为中心的子帧的初始或开始部分中。图10中的控制部分1002可以与上文参考图9描述的控制部分类似。以UL为中心的子帧还可以包括UL数据部分1004。UL数据部分1004有时可以被称为以UL为中心的子帧的有效载荷。UL部分可以指用于从从属实体(例如,UE)向调度实体(例如,UE或BS)传送UL数据的通信资源。在一些配置中,控制部分1002可以是物理DL控制信道(PDCCH)。
如图10所示,控制部分1002的结尾可以与UL数据部分1004的开始在时间上分隔开。这次分隔有时可以被称为间隙、保护时段、保护间隔和/或各种其它合适的术语。该分隔为从DL通信(例如,调度实体的接收操作)向UL通信(例如,调度实体的发送)的切换提供时间。以UL为中心的子帧还可以包括公共UL部分1006。图10中的公共UL部分1006可以与上文参考图10描述的公共UL部分1006类似。公共UL部分1006可以额外地或替代地包括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探测参考信号(SRS)有关的信息以及各种其它合适类型的信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前述内容仅是以UL为中心的子帧的一个示例,并且在不必偏离本文中描述的方面的情况下可以存在具有类似特征的替代结构。
在一些情况下,两个或更多个从属实体(例如,UE)可以使用副链路(sidelink)信号来彼此通信。这种副链路通信的实际应用可以包括公共安全、近距离服务、UE到网络中继、车辆到车辆(V2V)通信、万物网(IoE)通信、IoT通信、关键任务网格和/或各种其它合适的应用。通常,副链路信号可以指即使调度实体可以用于调度和/或控制的目,也在不通过调度实体(例如,UE或BS)来对通信进行中继的情况下,从一个从属实体(例如,UE1)传送给另一个从属实体(例如,UE2)的信号。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使用许可频谱(与通常使用未许可频谱的无线局域网不同)来传送副链路信号。
UE可以在各种无线资源配置中操作,包括与使用专用资源集合(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状态等)来发送导频相关联的配置或者与使用公共资源集合(例如,RRC公共状态等)来发送导频相关联的配置。当在RRC专用状态下操作时,UE可以选择专用资源集合用于向网络发送导频信号。当在RRC公共状态下操作时,UE可以选择公共资源集合用于向网络发送导频信号。在任一情况下,由UE发送的导频信号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入设备(比如AN或DU,或者它们的部分)接收。每个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接收和测量在公共资源集合上发送的导频信号,并且还接收和测量在分配给UE的专用资源集合上发送的导频信号,网络接入设备针对所述专用资源集合是针对UE的网络接入设备的监测集合的成员。接收网络接入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网络接入设备,或者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向其发送对导频信号的测量的CU可以使用测量来识别针对UE的服务小区,或者发起针对UE中的一个或多个UE的服务小区的改变。
示例极化码
极化码是编码理论中相对较新的突破,其已经被证明渐近地(对于接近无穷的码大小N)实现了香农容量。极化码具有许多期望的属性,比如确定性构造(例如,基于快速Hadamard变换)、非常低的并且可预测的错误平层以及简单的基于连续消除(SC)的解码。它们目前被认为是在下一代无线系统(比如NR)中用于纠错的候选。
极化码是长度N=2n的线性分组码,其中,它们的生成矩阵是使用矩阵
Figure BDA0002621172550000211
的第n个Kronecker幂来构造的,表示为Gn。例如,等式(1)示出了对于n=3结果的生成矩阵。
Figure BDA0002621172550000212
根据某些方面,可以通过使用生成矩阵来生成(例如,通过编码器706)码字,以对由K个信息比特和N-K个“冻结”比特(其不包含信息并且被“冻结”为已知值,比如零)组成的数个输入比特进行编码。例如,给定数个输入比特u=(u0,u1,...,uN-1),所得的码字向量x=(x0,x1,...,xN-1)可以通过使用生成矩阵G,对输入比特进行编码来生成。然后,该所得的码字可以由基站进行速率匹配以及在无线介质上发送,并且由UE接收。
当接收的向量被解码(例如,通过使用连续消除(SC)解码器(例如,解码器816))时,假定比特u0 i-1被正确解码,则每个估计比特,
Figure BDA0002621172550000221
具有预先确定的错误概率,对于极大的码大小N,所述错误概率趋向于0或0.5。此外,具有低错误概率的估计比特的比例趋向于底层信道的容量。极化码通过使用最可靠的K个比特来发送信息,同时将剩余的(N-K)个比特设置为预先确定的值(比如0)(还被称为冻结)来利用该现象(其被称为信道极化),例如如下所述。
极化码将信道转换为针对N个信息和冻结比特的N个并行的“虚拟”信道。如果C是信道的容量,则对于足够大的N的值,几乎存在N*C个极可靠的信道,以及几乎存在N(1-C)个极不可靠的信道。然后,基本极化编码方案涉及冻结(即,设置为已知值,比如零)与不可靠信道相对应的u中的输入比特,同时仅将信息比特布置在与可靠信道相对应的u的比特中。对于短到中的N,该极化可能不完整,因为可能存在若干既不完全不可靠也不完全可靠的信道(即,边缘可靠的信道)。取决于传输速率,与这些边缘可靠信道相对应的比特可以被冻结或用于信息比特。
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示例组合
在某些蜂窝通信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TE))中,可以在多个连续帧上发送在诸如物理广播信道(PBCH)之类的信道上发送的有效载荷数据。在接收机处,可以对在多个传输上接收的有效载荷数据(例如,诸如对数似然比(LLR)之类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以改善稍后接收的数据帧的解码性能。为了在多个传输之间进行区分,在帧中分配额外的比特以指示系统帧号(SFN)。
已经提出了用于对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基本方案(其称为差量(delta)方案),以基于在多个连续帧上发送的有效载荷的差异进行解码。例如,在4G LTE中,在PBCH上发送的有效载荷可以在进行咬尾卷积编码(TBCC)编码之后进行加扰以及发送给接收设备(例如,UE)。在接收机处,在差量方案中,通过简单地对(当前)有效载荷进行解扰以及将有效载荷添加到先前传输的先前保存的经解扰有效载荷中,可以在多个传输上对在PBCH上接收的有效载荷进行组合。例如,差量方案涉及采取两个连续传输的有效载荷之间的差异(即,差量),以及消除差量比特对当前传输LLR的影响。此后,可以执行对当前传输LLR和先前传输LLR的HARQ组合以改善解码性能。
但是,在5G NR中,有效载荷在进行极化编码之前和之后都进行加扰,并且因此,在解码之前对在多个传输上的加扰的有效载荷进行组合,要求与在4G LTE中使用的方法不同的方法。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方面提出了用于允许对5G NR中的多个传输上的有效载荷进行组合的技术。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对5G NR中的多个传输上的有效载荷进行组合可以涉及:在接收机处生成和编码有效载荷,所述有效载荷包括被选择性地设置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随后,在接收机处生成和编码的有效载荷可以用于去除(例如,解扰)在接收机处通过无线介质接收的LLR中的影响。例如,所接收的LLR可以与在发射机处进行编码之前进行加扰(例如,第一加扰)和之后进行加扰(例如,第二加扰)的信息比特相对应。在接收机处,在接收机处生成和编码的第二有效载荷可以用于去除(例如,解扰)所接收的LLR中的第一加扰的影响,所述第一加扰在发射机处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之前发生。通过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第一加扰的影响,接收机能够组合多个5G NR传输,从而改善解码性能。
图1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了用于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的示例操作。在一些情况下,操作1110可以用于改善5G系统中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解码性能。根据某些方面,操作1100可以例如由任何适当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基站(如,110)、用户设备(如,UE 120)和/或无线通信设备602)来执行。
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如图4和图6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组件,所述组件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中描述的操作。例如,如图4中所示的基站110的天线434、调制器/解调器432、发送处理器420、控制器/处理器440和/或存储器442可以执行本文中描述的操作。另外地或替代地,如图4中所示的用户设备120的天线452、解调器/调制器454、发送处理器464、控制器/处理器480和/或存储器482可以执行本文中描述的操作。另外地或替代地,如图6中所示的处理器604、存储器606、收发机614、DSP 320、编码器622、解码器620和/或天线616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中描述的操作。
在1102处,操作1100开始于在当前传输中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的第一码字的对数似然比(LLR),其中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其中,第一码字的比特在编码之后并且在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
在1104处,无线通信设备响应于接收到当前传输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其中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包括:选择性地设置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
在1106处,无线通信设备将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第二码字。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极化码来对第二有效载荷进行编码。
在1108处,无线通信设备生成第一加扰序列。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加扰序列可以包括通过长度为31的Gold序列发生器来规定的伪随机序列,所述伪随机序列可以基于发送当前传输的小区的小区ID来初始化。
在1110处,无线通信设备基于第一加扰序列来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二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一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第一影响包括:对LLR进行解扰以去除第二次的加扰(例如,在对与所接收的LLR相对应的第一码字进行编码之后并且在所述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进一步第二次对第一码字的比特进行的加扰)。
在1112处,无线通信设备基于第二码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一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二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第二影响包括:对LLR进行解扰以去除第一次的加扰(例如,在被编码为形成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的、对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的加扰)。
在1114处,无线通信设备在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第一影响和第二影响之后,将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进行组合。根据方面,已经以与当前传输的LLR相同的方式,对先前传输的LLR进行了处理。也就是说,当先前传输的LLR在无线通信设备处被接收之后,也已经被处理为去除在发射机处进行编码之前(例如,第一次)和之后(例如,第二次)发生的加扰的影响。
在1116处,无线通信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经组合的当前传输的LLR和先前传输的LLR,对第一码字进行解码。
如上所述,本公开内容的方面提出了用于允许对在5G NR中的多个传输(例如,PBCH传输)上的有效载荷进行组合的技术。下面的表1示出了5G NR中的PBCH的基本帧结构。
X比特 11比特 3比特 24比特
其它MIB比特 S9,S8,…,S0,C0 b5,b4,b3 CRC
表1:5G NR中的PBCH结构
在4G LTE中,在要跨40ms进行组合的四个10ms帧上发送相同的有效载荷,而在5GNR中,在四个20ms帧上发送不同的有效载荷。作为结果,在5G NR中,只有主信息块(MIB)比特跨不同的有效载荷是相同的,并且剩余的有效载荷比特是不同的。如表1中所示,在5G NR中的传输之间可以不同的比特是有效载荷掩码比特(即,假设索引比特)S9-S0、C0、b5-b3。比特b2-b0也是假设索引的一部分,并且是通过辅同步信号(SSS)解码来获得的。在5G NR中,在20ms的传输内,存在4个5ms的突发集。比特S0和C0用于区分20ms帧中的5ms突发集。使用比特b5-b0来区分突发集内的多个突发,以及使用比特S2和S1来为20ms传输编索引。比特S9-S3用于为80ms传输编索引。
由于在5G NR中,在编码之前和之后都对有效载荷比特进行加扰,因此可能无法使用现有的技术来去除预编码加扰的影响。但是,本公开内容的方面提出了用于允许去除在编码过程之前的加扰的影响的技术。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去除编码过程之前的加扰可以涉及:在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接收机)处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相对应的当前传输,所述第一有效载荷在进行编码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还在进行编码之后被第二次加扰。根据方面,第一有效载荷可以包括第一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例如,如上所述。
此外,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以及在第二有效载荷中选择性地设置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例如,以尝试匹配在第一有效载荷中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根据方面,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随后对第二有效载荷进行编码(例如,使用极化码),以及可以尝试使用第二有效载荷中的选择性地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去除第一有效载荷中的第一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的影响(例如,在编码之前发生的加扰)。根据方面,在已经去除了在当前传输的第一有效载荷中的第一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的影响时,当前传输可以与先前传输进行组合并且用于对码字进行解码。现在,本公开内容的方面将参照图12来提供对该过程的更深入的讨论。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用于在5G NR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处对传输进行组合,以改善稍后接收的帧的解码性能的技术的方块图。根据方面,图12中示出的方块/技术可以通过诸如基站(例如,110)、用户设备(例如,UE 120)和/或无线通信设备602的无线通信设备来实现。
如图所示,在1202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诸如UE 120之类的接收机)可以从发送设备(例如,BS 110)接收包括第一码字的多个LLR的当前传输。根据方面,多个LLR可以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然后在编码之后并且在传输(经加扰的)第一码字之前,所述第一码字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根据方面,当前传输可以与包括第一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的PBCH有效载荷相对应,例如,如上面参照表1所描述的。第一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可以由发送设备进行选择性地设置,对所述第一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的特定设置对接收无线通信设备可能是未知的。另外,第一码字可以包括基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来生成的CRC。根据方面并且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鉴于本文所描述的有效载荷组合过程,可以使用包括在第一码字中的CRC来确定是否对第一码字进行了正确解码。
在1204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例如使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生成长度为8M的伪随机序列c0,c1,c2,…,cM-1(例如,对于5G NR,M=864)。在一些情况下,伪随机序列可以通过长度为31的Gold序列生成器来定义,所述伪随机序列可以基于发送当前传输的小区的小区ID来初始化。另外,可以通过辅同步信号(SSS)解码来获得比特b0、b1和b2,以及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所述比特b0、b1和b2来从8*M长度序列中选择长度为M的序列。
在1206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该伪随机序列来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在对(对应于所接收的LLR的)有效载荷比特进行编码之后发生的加扰(即,与第二次相关联的加扰)相关联的加扰的影响。根据方面,1206处的解扰的输出序列可以基于以下算法:
Figure BDA0002621172550000271
在1208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对解扰的LLR进行解速率匹配和解交织。根据方面,解速率匹配可以涉及将LLR的数量从M减少到N,其中解交织将LLR从交织次序重新排序为顺序次序。另外,要注意的是,可以对长度为N的LLR执行解交织操作。
在1210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生成长度为P的第二有效载荷,以及在第二有效载荷中选择性地设置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例如,以尝试匹配在第一有效载荷中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选择性地设置第二有效载荷中的与比特索引s9-s0、c0和b5-b3相对应的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可以将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所有其它比特设置为零。
在1212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使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生成通过长度为31的Gold序列生成器来定义的第二伪随机序列。在一些情况下,第二伪随机序列可以基于发送当前传输的小区的小区ID。根据方面,长度为MPN的输出序列c(n),其中n=0,1,...,MPN-1,可以通过下式来定义:
c(n)=(x1(n+NC)+x2(n+NC))mod 2
x1(n+31)=(x1(n+3)+x1(n))mod 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 2
其中,NC=1600,以及可以使用x1(0)=1,x1(n)=0,n=1,2,...,30来初始化第一m序列。此外,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2621172550000281
来表示对第二m序列的初始化,其中值取决于序列的应用。根据方面,第二伪随机序列可以生成为长度4*P。
在1214处,无线通信设备基于第二有效载荷中的S2、S1比特(例如,它们在1210处被选择性地设置),从长度为4P的第二伪随机序列中(例如,使用MUX)选择长度为P的序列。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基于下面的表2来选择长度为P的序列。
S2,S1 序列
0,0 0到P1
0,1 P到2P-1
1,0 2P到3P-1
1,1 3P到4P-1
表2:基于S2和S1的N序列选择
在1216处,无线通信设备使用在1212和1214处生成/选择的第二伪随机序列,(例如,使用逐位异或(XOR)运算)对在1210处生成的第二有效载荷进行加扰。根据方面,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掩码比特b5-b3、c0、s2和s1可以跳过加扰。
在1218处,无线通信设备基于1216的加扰的输出,来生成循环冗余校验(CRC)序列。在1220和1222处,CRC可以被附接以及与1216的加扰的输出进行交织以形成信息序列(其包括在1210处生成的第二有效载荷的比特和在1218处生成的CRC的比特)。根据某些方面,可以根据预先规定的模式来执行交织。
在1224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使用上面所描述的技术,使用极化码来对信息序列(其包括在1210处生成的第二有效载荷的比特和在1218处生成的CRC的比特)进行编码。
在1226处,基于1224的输出,无线通信设备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第一有效载荷相对应的、与(在发射机处)在对第一有效载荷进行编码之前发生的加扰(即,与第一次相关联的加扰)相关联的加扰的影响(例如,解扰)。例如,基于1224的输出,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选择性地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去除与所接收的LLR中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相关联的影响。例如,解扰器在1226处可以使用多个选择性地设置的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导出多个解扰器比特,然后使用所述多个解扰器比特来对所接收的LLR执行解扰(例如,如上所述,以去除在发射机处在对第一有效载荷进行编码之前发生的对有效载荷比特的加扰的影响)。
在1228处,在从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中去除与第一次加扰和第二次加扰相关联的影响之后,可以将当前传输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例如,其已经使用上述步骤进行了处理)进行组合。例如,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组合的组合可以涉及:对在当前传输中接收的长度为N的LLR与在先前传输中接收的相应LLR的相加。例如,假设Q比特的LLR宽度,可以将来自当前传输的N个LLR与来自先前传输的N个LLR以一对一的加法进行组合。例如,可以将来自当前传输的LLR0添加到先前传输的LLR0,以及将来自当前传输的LLR1添加到先前传输的LLR1,等等。因此,相加的输出具有长度N-LLR。例如,令a=[a(0),a(1),....,a(N-1)]是当前传输LLR。另外,令b=[b(0),b(1),.....,b(N)]是先前传输LLR。最后,令c=[c(0),c(1),....,c(N)]是HARQ组合的结果。根据方面,可以根据以下算法来执行HARQ组合:
for i=0:N-1
c(i)=a(i)+b(i)
end
在1230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经组合的当前传输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来对(例如,与在1202处接收的LLR相对应的)第一码字进行解码。
在1232处,可以将方块1230的输出(例如,经解码的第一码字)随后输入到外码解码器中。根据方面,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在1232处对经解码的第一码字进行处理,以确定在经解码的第一码字(即,与经解码的第一码字相对应的第一有效载荷)中包括的CRC是否通过CRC校验。根据方面,如果在经解码的第一码字中包括的CRC校验通过,则可以假设无线通信设备成功地进行了有效载荷组合技术。
但是,如果在经解码的第一码字中包括的CRC未能通过CRC校验,则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返回到方块1210,以及重复对第二有效载荷的生成,以及将第二有效载荷中的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选择性地设置为与先前第二有效载荷不同的值(例如,再次尝试匹配在第一有效载荷中设置的那些掩码比特)。根据方面,由于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未被设置为正确值(例如,与第一有效载荷中的第一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的值不匹配的值),导致在经解码的第一码字中包括的CRC可能无法通过CRC校验。因此,可以重复地执行方块1210-1232中描述的技术,每次使用不同的值用于第二有效载荷中的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直到在经解码的第一有效载荷中包括的CRC通过CRC校验(例如,暗示第二有效载荷中的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被正确地设置为与第一有效载荷中的第一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匹配)为止。如上所述,当在经解码的第一码字中包括的CRC通过时,可以假设由无线通信设备成功地进行了有效载荷组合技术。
根据方面,上面所描述的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对有效载荷进行组合的方法,所述有效载荷被在编码之前加扰并且在多个传输上进行发送。根据方面,组合有助于利用分集和能量组合增益,并且因此改善了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解码性能。例如,在NR 5G中,上面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改善PBCH(或者其被发送的有效载荷在进行编码之前和之后被加扰的任何其它类型的信道)的解码性能。此外,上面所提出的组合方案是非差量方案。与上面所描述的差量方案不同,非差量方案不要求计算在用于HARQ组合的两个传输之间的有效载荷的差异。因此,可以减少无线通信设备处的硬件/固件实现方式复杂度。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本公开内容的方面提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有效载荷进行组合的技术,但是本文给出的技术不限于这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本文所给出的技术可以等同地应用于使用编码方案的任何其它系统,比如数据存储或压缩、或光纤通信系统、硬线“铜”通信系统等等。另外,虽然本文所给出的技术通常指向对在PBCH上发送的信息进行有效载荷组合,但应当理解的是,这些技术可以等同地应用于在任何类型的信道上发送的、在发射机处在对信息进行编码之前被加扰的任何类型的信息。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指代项目列表的“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指的是那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举例而言,“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旨在涵盖a、b、c、a-b、a-c、b-c和a-b-c,以及具有相同元素的倍数的任何组合(例如,a-a、a-a-a、a-a-b、a-a-c、a-b-b、a-c-c、b-b、b-b-b、b-b-c、c-c和c-c-c或a、b和c的任何其它顺序)。
如本文中所用的,术语“确定”包含广泛的各种的动作。例如,“确定”可以包括运算、计算、处理、导出、研究、查询(例如,在表中、数据库中或另一个数据结构中查询)、确定等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访问(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等等。此外,“确定”可以包括解决、选择、挑选、建立等等。
在一些情况下,设备可以具有接口来输出帧以进行传输,而不是实际发送帧。例如,处理器可以经由总线接口将帧输出到RF前端以进行传输。类似地,设备可以具有接口以获得从另一个设备接收的帧,而不是实际接收帧。例如,处理器可经由总线接口从RF前端获得(或接收)帧以进行传输。
上文描述的方法的各种操作可以由能够执行对应功能的任何适用单元来执行。单元可以包括各种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和/或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处理器。一般而言,在附图中示出操作的情况下,那些操作可以利用相似编号来具有对应的相应功能模块组件。
例如,用于发送的单元、用于接收的单元、用于确定的单元、用于生成的单元、用于编码的单元、用于解码的单元、用于去除的单元、用于组合的单元、用于使用的单元、用于加扰的单元、用于解扰的单元、用于包括的单元,用于校验的单元和/或用于重复的单元可以包括:在BS 110或UE 120处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天线,比如BS 110处的发送处理器420、控制器/处理器440、接收处理器438,或者天线434和/或UE 120处的发送处理器464、控制器/处理器480、接收处理器458或天线452。
可以利用被设计为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方块、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在替代方式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商业可用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如果实现在硬件中,则示例硬件配置可以包括无线节点中的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可以利用总线架构来实现。取决于处理系统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相互连接的总线和桥接器。总线可以将各种电路链接到一起,包括处理器、机器可读介质和总线接口。除了其它事物之外,总线接口可以用于经由总线来将网络适配器连接到处理系统。网络适配器可以用于实现PHY层的信号处理功能。在用户设备120(见图1)的情况下,用户接口(例如按键、显示器、鼠标、操纵杆等等)也可以连接到总线。总线还可以链接各种其它电路,比如时序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功率管理单路等等,这是本领域已知的,并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处理器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通用和/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处理器和能够执行软件的其它电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如何取决于特定应用和施加到整体系统上的整体设计约束来最好地实现针对处理系统所描述的功能。
如果实现在软件中,则功能可以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来存储或发送。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它,软件应该广义地解释为意为指令、数据或它们的任何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二者,所述通信介质包括促进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的任何介质。处理器可以负责管理总线和一般处理,包括对存储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软件模块的执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连接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能够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和向其写入信息。在替代方式中,存储介质还可以整合到处理器中。举例而言,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传输线、由数据调制的载波和/或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与无线节点分离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全部都可以由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来访问。替代地或者另外,机器可读介质或其任意部分可以整合到处理器中,比如可以是利用高速缓存和/或通用寄存器文件的情况。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可以包括,举例而言,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磁盘、光盘、硬盘驱动或任何其它适当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机器可读介质可以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软件模块可以包括单个指令或多个指令,并且可以分布在若干不同代码段上,在不同程序中和跨多个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若干个软件模块。软件模块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比如处理器之类的装置执行时使得处理系统执行各种功能。软件模块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每个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单个存储设备中或分布于多个存储设备中。举例而言,当出现触发事件时可以从硬件驱动将软件模块载入RAM。在对软件模块的执行期间,处理器可以将指令中的一些指令载入高速缓存以提高访问速度。随后可以将一个或多个高速缓存线载入到通用寄存器文件中用于由处理器来执行。在下文提到软件模块的功能时,将理解的是这种功能是由处理器在执行来自软件模块的指令时实现的。
此外,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作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技术(比如红外线(IR)、无线电和微波)来将软件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进行发送,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比如红外线(IR)、无线电和微波)包括在对介质的定义内。本文中所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
Figure BDA0002621172550000331
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利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因此,在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有形介质)。另外,对于其它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信号)。上文的组合也应该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此外,应当了解的是,如果适用,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技术的模块和/或其它适当单元可以由用户终端和/或基站来下载或者以其它方式获得。例如,这样的设备可以耦合到服务器,以促进对用于执行本文描述方法的单元的传送。替代地,本文描述的各种方法可以经由存储单元(例如,RAM、ROM、诸如压缩光盘(CD)或软盘之类的物理存储介质等等)来提供,使得在用户终端和/或基站耦合到设备或向设备提供存储单元时,该用户终端和/或基站可以获得各种方法。此外,可以使用用于将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和技术提供给设备的任何其它适合的技术。
要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不限于上述的具体配置和组件。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文描述的方法和装置的安排、操作和细节做出各种修改、改变和变型。

Claims (44)

1.一种在接收设备处执行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当前传输中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的第一码字的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的所述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码字的比特在进行编码之后并且在所述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当前传输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其中,生成所述第二有效载荷包括选择性地设置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
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第二码字;
生成第一加扰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所述第二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一影响;
基于所述第二码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所述第一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二影响;
在所接收的LLR中的所述第一影响和所述第二影响被去除之后,将所述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进行组合;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组合的所述当前传输的LLR与所述先前传输的所述LLR,来对所述第一码字进行解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去除所述第二影响包括:使用所选择性地设置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相关联的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一加扰序列包括:使用gold序列发生器,利用基于小区ID的初始种子来生成所述第一加扰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二码字还包括:
生成第二加扰序列;以及
在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编码之前,使用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来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加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是使用gold序列发生器,利用基于小区ID的初始种子来生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比特索引S9-S3、S2、S1、S0、C0和b5-b3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比特索引S1、S2、C0、b3、b4和b5相对应的掩码比特在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加扰时不被加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二码字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来生成循环冗余校验(CRC);以及
将所述CRC包括在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和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是使用极化码来编码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中未包括的剩余数量的比特设置为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对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校验;以及
如果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所述CRC未通过,则重复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的生成,以及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设置为与先前代的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不同的值,直到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所述CRC通过为止。
12.一种用于在接收设备处执行的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
在当前传输中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的第一码字的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的所述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码字的比特在进行编码之后并且在所述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当前传输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其中,生成所述第二有效载荷包括选择性地设置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
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第二码字;
生成第一加扰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所述第二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一影响;
基于所述第二码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所述第一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二影响;
在所接收的LLR中的所述第一影响和所述第二影响被去除之后,将所述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进行组合;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组合的所述当前传输的LLR与所述先前传输的所述LLR,来对所述第一码字进行解码;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操作来去除所述第二影响:使用所选择性地设置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相关联的影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gold序列发生器,利用基于小区ID的初始种子来生成所述第一加扰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操作来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二码字:
生成第二加扰序列;以及
在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编码之前,使用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来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加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用gold序列发生器,利用基于小区ID的初始种子来生成所述第二加扰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比特索引S9-S3、S2、S1、S0、C0和b5-b3相对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比特索引S1、S2、C0、b3、b4和b5相对应的掩码比特在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加扰时不被加扰。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操作来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二码字:
基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来生成循环冗余校验(CRC);以及
将所述CRC包括在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和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是使用极化码来编码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操作来生成所述第二有效载荷: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中未包括的剩余数量的比特设置为零。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对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校验;以及
如果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所述CRC未通过,则重复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的生成,以及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设置为与先前代的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不同的值,直到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所述CRC通过为止。
23.一种用于在接收设备处执行的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当前传输中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的第一码字的对数似然比(LLR)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的所述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码字的比特在进行编码之后并且在所述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当前传输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的单元,其中,生成所述第二有效载荷包括选择性地设置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
用于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第二码字的单元;
用于生成第一加扰序列的单元;
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所述第二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一影响的单元;
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码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所述第一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二影响的单元;
用于在所接收的LLR中的所述第一影响和所述第二影响被去除之后,将所述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进行组合的单元;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组合的所述当前传输的LLR与所述先前传输的所述LLR,来对所述第一码字进行解码的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去除所述第二影响的单元包括:用于使用所选择性地设置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相关联的影响的单元。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加扰序列的单元包括:用于使用gold序列发生器,利用基于小区ID的初始种子来生成所述第一加扰序列的单元。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二码字的单元还包括:
用于生成第二加扰序列的单元;以及
用于在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编码之前,使用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来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加扰的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是使用gold序列发生器,利用基于小区ID的初始种子来生成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比特索引S9-S3、S2、S1、S0、C0和b5-b3相对应。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比特索引S1、S2、C0、b3、b4和b5相对应的掩码比特在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加扰时不被加扰。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二码字的单元还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来生成循环冗余校验(CRC)的单元;以及
用于将所述CRC包括在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和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是使用极化码来编码的。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的单元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中未包括的剩余数量的比特设置为零的单元。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校验的单元;以及
如果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所述CRC未通过,用于重复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的生成,以及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设置为与先前代的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不同的值,直到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所述CRC通过为止的单元。
34.一种用于在接收设备处执行的无线通信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指令,所述指令当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
在当前传输中接收与第一有效载荷的比特相对应的第一码字的对数似然比(LLR),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的所述比特在被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一码字之前被第一次加扰,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码字的比特在进行编码之后并且在所述第一码字的传输之前被进一步第二次加扰;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当前传输来生成第二有效载荷,其中,生成所述第二有效载荷包括选择性地设置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
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第二码字;
生成第一加扰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加扰序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所述第二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一影响;
基于所述第二码字,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所述第一次的加扰相关联的第二影响;
在所接收的LLR中的所述第一影响和所述第二影响被去除之后,将所述当前传输的所接收的LLR与先前传输的LLR进行组合;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组合的所述当前传输的LLR与所述先前传输的所述LLR,来对所述第一码字进行解码。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指令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以下操作来去除所述第二影响:使用所选择性地设置的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来去除所接收的LLR中的与有效载荷掩码比特相关联的影响。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指令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以下操作来生成所述第一加扰序列:使用gold序列发生器,利用基于小区ID的初始种子来生成所述第一加扰序列。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指令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以下操作来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二码字:
生成第二加扰序列;以及
在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编码之前,使用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来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加扰。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二加扰序列是使用gold序列发生器,利用基于小区ID的初始种子来生成的。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比特索引S9-S3、S2、S1、S0、C0和b5-b3相对应。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比特索引S1、S2、C0、b3、b4和b5相对应的掩码比特在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进行加扰时不被加扰。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指令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以下操作来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编码为形成所述第二码字:
基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来生成循环冗余校验(CRC);以及
将所述CRC包括在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
42.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和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是使用极化码来编码的。
43.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指令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以下操作来生成所述第二有效载荷: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中未包括的剩余数量的比特设置为零。
44.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对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校验;以及
如果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所述CRC未通过,则重复对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的生成,以及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的第二多个有效载荷掩码比特设置为与先前代的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不同的值,直到与所述第一码字相关联的所述CRC通过为止。
CN201980012154.3A 2018-02-14 2019-02-06 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 Active CN1116996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30679P 2018-02-14 2018-02-14
US62/630,679 2018-02-14
US16/268,186 2019-02-05
US16/268,186 US10700829B2 (en) 2018-02-14 2019-02-05 Combining decision metrics of a scrambled payload
PCT/US2019/016897 WO2019160724A1 (en) 2018-02-14 2019-02-06 Combining decision metrics of a scrambled payloa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9646A true CN111699646A (zh) 2020-09-22
CN111699646B CN111699646B (zh) 2023-08-22

Family

ID=67540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2154.3A Active CN111699646B (zh) 2018-02-14 2019-02-06 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0829B2 (zh)
EP (1) EP3753161A1 (zh)
JP (1) JP7284180B2 (zh)
KR (1) KR20200118810A (zh)
CN (1) CN111699646B (zh)
AU (1) AU2019220491A1 (zh)
BR (1) BR112020016224A2 (zh)
SG (1) SG11202006341PA (zh)
TW (1) TW202005316A (zh)
WO (1) WO20191607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9994A1 (en) * 2022-09-20 2024-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stage bit-level constellation shap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05055B2 (en) * 2019-06-26 2022-08-02 Polaran Haberlesme Teknolojileri Anonim Sirketi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with triangular factorization of generator matrix
US11502715B2 (en) * 2020-04-29 2022-11-15 Eagle Technology, Llc Radio frequency (RF) system including programmable processing circuit performing block coding computa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411593B2 (en) 2020-04-29 2022-08-09 Eagle Technology, Llc Radio frequency (RF) system including programmable processing circuit performing butterfly computa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784749B2 (en) * 2022-02-14 2023-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ar coding Reed-Muller node optimization using Fast Hadamard Transfor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560A (zh) * 2009-09-14 2012-05-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有效载荷差组合判决度量以用于解码
CN104065457A (zh) * 2014-06-27 2014-09-2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合并译码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182187A1 (en) * 2013-08-20 2016-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using polar cod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5811998A (zh) * 2016-03-04 2016-07-27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密度演进的极化码构造方法及极化码编译码系统
CN105897379A (zh) * 2016-04-08 2016-08-24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极化码级联空时码系统及其级联极化码编码方法
US20160295403A1 (en) * 2013-11-07 2016-10-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ecurity data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same
US20170187488A1 (en) * 2015-12-28 2017-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 and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mib) design
CN107026656A (zh) * 2017-01-10 2017-08-0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的CRC辅助中短码长Polar码有效译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4900B2 (ja) * 1996-10-18 2002-05-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復号方法
JP3239863B2 (ja) 1998-11-27 2001-12-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復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392781B2 (en) * 2009-01-13 2013-03-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ybrid-ARQ (HARQ) with scrambler
FR2941828A1 (fr) * 2009-01-30 2010-08-06 France Telecom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dage correcteur d'erreurs flexible et performant et programme d'ordinateur correspondant.
CN102158446B (zh) * 2010-02-11 2014-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物理广播信道的解码方法及装置
US8588347B1 (en) * 2010-06-23 2013-11-1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efficient blind decoding at a wireless receiver
US8406330B2 (en) * 2010-07-19 2013-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vanced LLR processor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91866B (en) 2011-06-15 2015-10-14 Sca Ipla Holding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carriers to camp on to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GB2532233A (en) * 2014-11-12 2016-05-18 Sony Corp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nd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S9832058B2 (en) * 2015-11-03 2017-11-28 Newracom,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rambling control field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7084903A1 (en) * 2015-11-19 2017-05-26 Sony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0027457B2 (en) * 2015-12-14 2018-07-17 Cavium,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oft and blind combining for PUSCH CQI processing
US10638485B2 (en) * 2017-01-27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hanne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CN108462554B (zh) * 2017-02-17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极性码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582504B2 (en) * 2017-02-23 2020-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age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index in new radio
US10965360B2 (en) * 2017-08-23 2021-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beam refinemen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560A (zh) * 2009-09-14 2012-05-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有效载荷差组合判决度量以用于解码
US20160182187A1 (en) * 2013-08-20 2016-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using polar cod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20160295403A1 (en) * 2013-11-07 2016-10-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ecurity data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same
CN104065457A (zh) * 2014-06-27 2014-09-2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合并译码的方法及装置
US20170187488A1 (en) * 2015-12-28 2017-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 and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mib) design
CN105811998A (zh) * 2016-03-04 2016-07-27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密度演进的极化码构造方法及极化码编译码系统
CN105897379A (zh) * 2016-04-08 2016-08-24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极化码级联空时码系统及其级联极化码编码方法
CN107026656A (zh) * 2017-01-10 2017-08-0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的CRC辅助中短码长Polar码有效译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Simulation results for PBCH-DRMS sequence acquisition and PBCH demodulation",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85 R4-1712785》 *
ERICSSON: "Simulation results for PBCH-DRMS sequence acquisition and PBCH demodulation",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85 R4-1712785》, 17 November 2017 (2017-11-17), pages 1 - 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PBCH design using Polar codes", 《3GPP TSG-RAN WG1 RAN1#90B R1- 171859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PBCH design using Polar codes", 《3GPP TSG-RAN WG1 RAN1#90B R1- 1718590》, 3 October 2017 (2017-10-03), pages 1 - 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9994A1 (en) * 2022-09-20 2024-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stage bit-level constellation shap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2006341PA (en) 2020-08-28
US20190253213A1 (en) 2019-08-15
AU2019220491A1 (en) 2020-07-23
KR20200118810A (ko) 2020-10-16
BR112020016224A2 (pt) 2020-12-08
EP3753161A1 (en) 2020-12-23
JP7284180B2 (ja) 2023-05-30
WO2019160724A1 (en) 2019-08-22
US10700829B2 (en) 2020-06-30
CN111699646B (zh) 2023-08-22
JP2021513789A (ja) 2021-05-27
TW202005316A (zh)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8731B2 (en) Control channel code rate selection
CN110169058B (zh) 用于使用极性码的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方案
CN110785938B (zh) 避免极性码字的循环不变性以便通过循环移位进行暗含的信号通知的crc辅助极性编码
JP7254788B2 (ja) Crc連結ポーラ符号化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699646B (zh) 对加扰的有效载荷的决策度量进行组合
JP7233432B2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uci)セグメント化のためのコード化ビット割振り
US20220416942A1 (en) Rate-matching scheme for polar codes
JP7285836B2 (ja) Polar符号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セグメント化
US11398837B2 (en) Unified pattern for puncturing and shortening polar codes
WO2019041109A1 (en) CODED BITS OF DEPENDENCY FOR POLAR CODES
WO2019071382A1 (en) USER-SPECIFIC POLAR CO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