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8876A -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98876A CN111698876A CN202010544827.4A CN202010544827A CN111698876A CN 111698876 A CN111698876 A CN 111698876A CN 202010544827 A CN202010544827 A CN 202010544827A CN 111698876 A CN111698876 A CN 1116988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switch
- pipeline
- working medium
- power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52 prim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637 fluid replacement therap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50 stock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EDZKIACDBYJLQ-UHFFFAOYSA-N ethane-1,2-diol;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CCO AEDZKIACDBYJL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82 fluor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6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9/00—Level control, e.g. controlling quantity of material stored in vessel
- G05D9/12—Level control, e.g. controlling quantity of material stored in vessel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7—Thermal management, e.g. cabinet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补液装置、储液装置、换热器,彼此之间通过走液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走液管路设置有第一通断开关、第一动力泵,第二走液管路设置有第二通断开关、与第二通断开关并联的第二动力泵,第三走液管路设置有第三通断开关,所述补液装置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管路、所述第一排气管路顶部设置有第四通断开关,所述储液装置还设置有第二排气管路、所述第二排气管路设置有第五通断开关;所述补液装置与储液装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解决了工质灌注、排放、不加过程中的低效、不合理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升工作效率、使用便捷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通讯计算技术的海量增长,为之提供计算资源的服务器机柜也呈现大规模集群、高功率、大热流密度的增长变化趋势,给散热系统带来巨大运行压力。以液冷散热为特征散热的系统逐渐成为主流应用,但是现有液冷系统中没有合理结构高效工质灌注、工质排出以及换热运行过程中的自动工质补加,导致影响系统工作效率。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至少解决上述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保护一种液冷系统,包括补液装置、储液装置、换热器,所述补液装置的工质出口与储液装置通过第一走液管路连通、储液装置的工质出口与换热器的工质入口之间通过第二走液管路连通、换热器的工质出口与储液装置的工质入口之间通过第三走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走液管路设置有第一通断开关、第一动力泵,第二走液管路设置有第二通断开关、与第二通断开关并联的第二动力泵,第三走液管路设置有第三通断开关,所述补液装置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管路、所述第一排气管路顶部设置有第四通断开关,所述储液装置还设置有第二排气管路、所述第二排气管路设置有第五通断开关;所述补液装置与储液装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储液装置的工质出口可以同时作为补液装置进入储液装置的工质入口,所述换热器外接一冷源,在第三走液管路设置需要进行换热的热源。所述第一排气管路、第二排气管路可以有效地使系统管路内的气体排出。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分别用于对于内部工质液面位置的检测。
所述储液装置内设置工质补偿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先对补液装置进行补液,再由所述补液装置向储液装置进行灌注,灌注完成后,关闭灌注通道;工质在整个管路中进行热交换过程时,当管路中工质出现不足时,再次打开补液装置对所述储液装置进行灌装。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工质供给装置,所述工质供给装置与补液装置通过第四走液管路连通,所述第四走液管路设置有第三动力泵、第六通断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打开第三动力泵、第六通断开关时,所述工质供给装置可以通过第四走液管路向补液装置进行补液或补液装置向工质供给装置输出工质。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气管路与所述补液装置顶部接通,以使所述第二排气管路排出的气体经所述第一排气管路排出。
采用上述方案,在保证储液装置排气的同时还可防止其内部液体喷溅。
优选地,所述第二动力泵设置有两个且彼此并联,所述第二走液管路还设置有位于第二动力泵两端的测压计。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二动力泵用于循环整个管路工质,运行时启用其中一个第二动力泵、另一个作为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走液管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断开关并联的第七通断开关,所述第三走液管路还设置有与第七通断开关串联且与第三通断开关并联的第一过滤器。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七通断开关和第一过滤器位于同一支路,当需要为工质进行除酸除水维护时,可以打开第七通断开关和第一过滤器进行除酸除水。
优选地,所述第一走液管路和/或第四走液管路设置有液体杂质过滤器。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四走液管路的液体杂质过滤器可以对工质供给装置进入的工质进行初次过滤。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管路设置有气体杂质过滤器。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气体杂质过滤器可以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管路进行循环,进而防止堵塞。
优选地,所述第二走液管路还设置有与第二动力泵串联的止回阀。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止回阀可以防止工质进行倒流。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补液装置灌注过程,将所述工质供给装置中的工质灌注到补液装置至其液面高位;
储液装置灌注过程,将所述补液装置中的工质灌注到储液装置至其液面高位;
补偿加压过程,对液冷系统管路增压至其压力高位;
换热运行过程,关闭除第三通断开关的所有通断开关,开启所述第二动力泵,工质经依次储液装置、换热器、热源之间的管路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补液装置灌注过程包括:开启所述第六通断开关、第四通断开关,关闭其余通断开关;
启动第三动力泵,将工质从所述工质供给装置灌入所述补液装置;
当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检测结果为补液装置中液位大于补液装置液面高位时,关闭第三动力泵、所述第六通断开关、第四通断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装置灌注过程包括:
开启除第六通断开关的所有通断开关;
开启第一动力泵,对所述储液装置进行灌注,当所述储液装置内工质液面大于其液面高位时,关闭第一动力泵;
开启第二动力泵进行管路排气,经过时间T1后关闭第二动力泵;
排气完成后,关闭所有通断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加压过程包括:
开启除第六通断开关的所有通断开关;
开启所述第一动力泵,运行时间达到T2后关闭所述第五通断开关;
当所述测压计结果小于所述液冷系统管路设定加压压力时,关闭所述第一动力泵;关闭所有通断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测压计设置有两个,当两个测压计结果差值大于正常压力差值时,切换至另一个第二动力泵运行。
采用上述方案,在其中一个第二动力泵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判断两个测压计53结果差值来切换到备用的第二动力泵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运行过程还包括:
当所述测压计显示结果小于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设定的低位压力时,开启所述第一通断开关、第四通断开关;
开启所述第一动力泵,对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进行加压;
当所述测压计显示结果大于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设定的高位压力时,关闭第一动力泵;
关闭第一通断开关、第四通断开关。
进一步地,对所述储液装置进行灌注包括:
当所述储液装置内工质液位小于其液面高位时、所述补液装置的工质液位小于其液面低位时,关闭除第六通断开关、第四通断开关外的所有通断开关;
执行所述补液装置灌注过程;
当所述补液装置灌注过程完成时,继续所述储液装置灌注过程。
进一步地,在所述储液装置灌注过程之后、补偿加压过程之前还包括:当所述补液装置工质液位小于其液面中位时,启动所述补液装置灌注过程。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保证所述补液装置内的工质充足,以满足后续对所属储液装置的补充。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液冷系统工质排出过程,所述液冷系统工质排出过程包括:
补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将所述第四管路插入到所述工质供给装置,关闭除第六通断开关、第四通断开关外的所有通断开关;
反向启动第三动力泵,当所述补液装置工质液位小于其液面低位时,关闭第三动力泵;
关闭第六通断开关、第四通断开关。
储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当完成所述补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时启动储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具体包括开启所有通断开关;
反向开启第一动力泵;
当所述储液装置液位低于其液面低位时,继续运行时间T3,关闭第一动力泵;
关闭所有通断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当管路系统需要进行维修操作时,要将管路内的工质排出,可以采用先将补液装置内的工质排出,然后再将管路及储液装置内的工质排出,同时外部气体经过第一排气管路、第二排气管路进入管路系统内,以平衡气压。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系统工质排出过程还包括:
当所述储液装置液位高于其液面低位且补液装置液位高于其液面高位时,关闭第一动力泵,停止所述储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
执行补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至完成后,重新启动所述储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所述补液装置、储液装置、换热器及之间连接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工质灌注、排放、不加过程中的低效、不合理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升工作效率、使用便捷的技术效果。
2.所述第四走液管路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无法自动对补液装置进行加液的技术问题,产生了节省人力、提升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3.所述第二排气管路排出的气体经第一排气管路排出后,解决了储液装置内部工质喷溅的技术问题,产生了防止系统被污染、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4.所述第二动力泵和两端的测压计的设置解决了第二动力泵出现故障影响使用的技术问题,产生了使用安全、提升系统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储液装置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补液装置,2-储液装置,21-囊体,3-换热器,31-冷源,32-热源,4-第一走液管路,41-第一通断开关,42-第一动力泵,5-第二走液管路,51-第二通断开关,52-第二动力泵,53-测压计,54-止回阀,6-第三走液管路,61-第三通断开关,62-第七通断开关,71-第一排气管路,711-第四通断开关,72-第二排气管路,721-第五通断开关,8-第四走液管路,81-第三动力泵,82-第六通断开关,93-第一过滤器,91-液体杂质过滤器,92-气体杂质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将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保护一种液冷系统,包括补液装置1、储液装置2、换热器3,所述补液装置1的工质出口与储液装置2通过第一走液管路4连通、储液装置2的工质出口与换热器3的工质入口之间通过第二走液管路5连通、换热器3的工质出口与储液装置2的工质入口之间通过第三走液管路6连通;所述第一走液管路4设置有第一通断开关41、第一动力泵42,第二走液管路5设置有第二通断开关51、与第二通断开关51并联的第二动力泵52,第三走液管路6设置有第三通断开关61,所述补液装置1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管路71、所述第一排气管路71顶部设置有第四通断开关711,所述储液装置2还设置有第二排气管路72、所述第二排气管路72设置有第五通断开关721;所述补液装置1与储液装置2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补液装置1、储液装置2可以设置成罐状结构,所述储液装置2的工质出口可以同时作为补液装置1进入储液装置2的工质入口,所述换热器3外接一冷源31,在第三走液管路6设置需要进行换热的热源32例如服务器,上述中的通断开关可以采用电磁阀在管路中起到对工质或气体的阻断和流通作用。所述第二动力泵52可以选用大功率的离心泵作为工质循环整个管路提供动力,其余动力泵可以选用小功率泵进行工质的灌注,动力泵在开启时具有使工质正向或者逆向运行的功能;由于气体过多会对管路产生危害,所以第一排气管路71、第二排气管路72可以有效地使系统管路内的气体排出。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分别用于对于内部工质液面位置的检测,可选用液位传感器。
所述储液装置2内设置工质补偿装置,工质补偿装置包括密封的囊体21,囊体21内充斥气体,工质可以选用水乙二醇或者氟化液等,当工质的温度升高时工质的体积会变大,会产生对所述囊体21的挤压,工质温度降低其体积会减小,囊体21内气体会使其伸展,以此进行工质补偿。在使用时,可以先对补液装置1进行补液,再由所述补液装置1向储液装置2进行灌注,灌注完成后,关闭灌注通道;工质在整个管路中进行热交换过程时,当管路中工质出现不足时,再次打开补液装置1对所述储液装置2进行灌装。
热交换过程,工质经储液装置2通过第二走液管路5、换热器3、第三走液管路6,最后回到储液装置2中,由此循环流动实现热交换。所述液冷系统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补液、热交换运行、管路内气体排出,方便使用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图1所示,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工质供给装置,所述工质供给装置与补液装置1通过第四走液管路8连通,所述第四走液管路8设置有第三动力泵81、第六通断开关82。
采用上述方案,打开第三动力泵81、第六通断开关82时,所述工质供给装置可以通过第四走液管路8向补液装置1进行补液或补液装置1向工质供给装置输出工质。当需要对补液装置1进行灌注时,可以直接从工质供给装置进行灌注,无需额外人力反复操作。
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二排气管路72与所述补液装置1顶部接通,以使所述第二排气管路72排出的气体经所述第一排气管路71排出。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在实际使用中,所述储液装置2内的工质液面较高通常趋近于充满整个装置,所以如果直接由第二排气管路72排出气体,在压差下可能会导致储液装置2内的工质喷出,从而产生污染;而在补液装置1中,工质液面通常在整个装置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所以第二排气管路72如果产生喷出的液体也可先流入补液装置1中,不会产生工质喷洒污染的情况,有效地维护了系统的使用安全。
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二动力泵52设置有两个且彼此并联,所述第二走液管路5还设置有位于第二动力泵52两端的测压计53。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二动力泵52用于循环整个管路工质,运行时启用其中一个第二动力泵52、另一个作为备用,当启用的第二动力泵52出现故障时,位于第二动力泵52两端的测压计53会产生压力差,当压力差值不符合正常值时,可以启动备用的第二动力泵52,从而加强系统运行的稳定。
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三走液管路6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断开关61并联的第七通断开关62,所述第三走液管路3还设置有与第七通断开关62串联且与第三通断开关61并联的第一过滤器93。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七通断开关62和第一过滤器93位于同一支路,当需要为工质进行除酸除水维护时,可以打开第七通断开关62和第一过滤器93进行除酸除水,使用时由于正常运行中工质从第三通断开关61流过,此时先打开第七通断开关62在关闭第三通断开关61,工质中的酸即可被吸附在第一过滤器93上。
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一走液管路1和/或第四走液管路8设置有液体杂质过滤器91。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四走液管路8的液体杂质过滤器91可以对工质供给装置进入的工质进行初次过滤,所述第一走液管路1可以进行再次过滤,防止工质中的杂物在管路中循环,进而防止堵塞。
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一排气管路71设置有气体杂质过滤器92。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气体杂质过滤器92可以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管路进行循环,进而防止堵塞。
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二走液管路5还设置有与第二动力泵52串联的止回阀54。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止回阀54可以防止工质进行倒流。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补液装置灌注过程,将所述工质供给装置中的工质灌注到补液装置1至其液面高位;
储液装置灌注过程,将所述补液装置1中的工质灌注到储液装置2至其液面高位;
补偿加压过程,对液冷系统管路增压至其压力高位;
换热运行过程,关闭除第三通断开关61的所有通断开关,开启所述第二动力泵52,工质经依次储液装置2、换热器3、热源之间的管路流动。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液面高位为补液装置1或储液装置2设定的工质液面达到的最高位,超出液面高位时,停止向装置内灌注,所述液面高位可以分别由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测得。所述储液装置2内部会设置有工质补偿装置,当对系统管路加压时,会使工质补偿装置内的囊体21进行压缩,使其产生一定形变,以用于在换热运行过程中当工质升降温时进行补偿。换热运行过程中,所述热源32设置在第三管路6中,热源可以为服务器,当服务器运行时间过长时会散发热量,那么此时从换热器3流出的工质可以对热源进行降温,温度升高的工质再经储液装置2流入换热器3,换热器3在冷源31的作用下重新对受热的工质进行降温,再次对服务器进行降温。
参考图1所示,所述补液装置灌注过程包括:开启所述第六通断开关82、第四通断开关711,关闭其余通断开关;
启动第三动力泵81,将工质从所述工质供给装置灌入所述补液装置1;
当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检测结果为补液装置1中液位大于补液装置液面高位时,关闭第三动力泵81、所述第六通断开关82、第四通断开关711。
采用上述方案,开启所述第六通断开关82和第三动力泵81可以将所述工质供给装置内的工质灌注到补液装置1中,工质在所述补液装置1内部上升过程中,在第四通断开关711打开的情况下,气体会经第一排气管路71排放到外部,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可以检测补液装置1中液位是否大于补液装置液面高位,当大于时,补液装置1补液结束。
参考图1所示,所述储液装置灌注过程包括:
开启除第六通断开关82的所有通断开关;
开启第一动力泵42,对所述储液装置2进行灌注,当所述储液装置2内工质液面大于其液面高位时,关闭第一动力泵42;
开启第二动力泵52进行管路排气,经过时间T1后关闭第二动力泵52;
排气完成后,关闭所有通断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开启除第六通断开关82的所有通断开关以保证管路内无盲腔,在第一动力泵42的作用下,工质会从补液装置1中灌注到储液装置2中,此时第二液位检测装置会对所述储液装置2内工质液面进行检测,当所述储液装置2内工质液面大于其液面高位时,停止灌注,然后开启第二动力泵52进行排气,所述T1的时间可以设置为3分钟,使管路中的气体充分排出。
参考图1所示,所述补偿加压过程包括:
开启除第六通断开关82的所有通断开关;
开启所述第一动力泵42,运行时间达到T2后关闭所述第五通断开关721;
当所述测压计53结果小于所述液冷系统管路设定加压压力时,关闭所述第一动力泵42;关闭所有通断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在补偿加压过程中,储液装置2中的囊体21在工质的挤压下会进行压缩,当所述测压计53结果小于所述液冷系统管路设定加压压力时,补偿加压完成;此时由于所述囊体21处于中间长度状态,为后续由于工质升降温而产生工质体积增大或减小时,提供补偿的条件。
参考图1所示,所述测压计53设置有两个,当两个测压计53结果差值大于正常压力差值时,切换至另一个第二动力泵运行。
采用上述方案,在其中一个第二动力泵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判断两个测压计53结果差值来切换到备用的第二动力泵运行。
参考图1所示,所述换热运行过程还包括:
当所述测压计53显示结果小于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设定的低位压力时,开启所述第一通断开关41、第四通断开关711;
开启所述第一动力泵42,对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进行加压;
当所述测压计53显示结果大于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设定的高位压力时,关闭第一动力泵42;
关闭第一通断开关41、第四通断开关711。
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测压计53显示结果小于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设定的低位压力时表示系统管路压力不足,那么此时需要由补液装置1向储液装置2内灌入工质来进行加压以满足运行压力。
参考图1所示,对所述储液装置2进行灌注包括:
当所述储液装置2内工质液位小于其液面高位时、所述补液装置1的工质液位小于其液面低位时,关闭除第六通断开关82、第四通断开关711外的所有通断开关;
执行所述补液装置灌注过程;
当所述补液装置灌注过程完成时,继续所述储液装置灌注过程。
采用上述方案,当储液装置2缺液过多时会存在补液装置1内的工质不足以满足储液装置2的灌注要求,那么此时,停止对储液装置2的灌注,开始对补液装置1的灌注,完成补液装置1的灌注后,再次对储液装置2进行灌注。
参考图1所示,在所述储液装置灌注过程之后、补偿加压过程之前还包括:当所述补液装置1工质液位小于其液面中位时,启动所述补液装置灌注过程。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保证所述补液装置1内的工质充足,以满足后续对所属储液装置2的补充。
参考图1所示,所述液冷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液冷系统工质排出过程,所述液冷系统工质排出过程包括:
补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将所述第四管路8插入到所述工质供给装置,关闭除第六通断开关82、第四通断开关711外的所有通断开关;
反向启动第三动力泵81,当所述补液装置1工质液位小于其液面低位时,关闭第三动力泵81;
关闭第六通断开关82、第四通断开关711。
储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当完成所述补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时启动储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具体包括开启所有通断开关;
反向开启第一动力泵42;
当所述储液装置2液位低于其液面低位时,继续运行时间T3,关闭第一动力泵42;
关闭所有通断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当管路系统需要进行维修操作时,要将管路内的工质排出,可以采用先将补液装置1内的工质排出,然后再将管路及储液装置2内的工质排出,同时外部气体经过第一排气管路71、第二排气管路72进入管路系统内,以平衡气压。
参考图1所示,所述液冷系统工质排出过程还包括:
当所述储液装置2液位高于其液面低位且补液装置1液位高于其液面高位时,关闭第一动力泵42,停止所述储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
执行补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至完成后,重新启动所述储液装置工质排出过程。
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储液装置2液位高于其液面低位且补液装置1液位高于其液面高位时,会出现补液装置1内的工质过多从而造成外喷,所以此时首先停止储液装置2的排放,待补液装置1工质液面达到要求后,再次将储液装置2内的工质经补液装置1进行排放。
所述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控制,操作人员只需在补液装置灌注过程、储液装置灌注过程、补偿加压过程、换热运行过程、工质排放过程前采用一键控制即可完成每个过程的执行,节省了人力、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可在系统出现异常或许要维护时进行智能化控制。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液装置(1)、储液装置(2)、换热器(3),所述补液装置(1)的工质出口与储液装置(2)通过第一走液管路(4)连通、储液装置(2)的工质出口与换热器(3)的工质入口之间通过第二走液管路(5)连通、换热器(3)的工质出口与储液装置(2)的工质入口之间通过第三走液管路(6)连通;所述第一走液管路(4)设置有第一通断开关(41)、第一动力泵(42),第二走液管路(5)设置有第二通断开关(51)、与第二通断开关(51)并联的第二动力泵(52),第三走液管路(6)设置有第三通断开关(61),所述补液装置(1)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管路(71)、所述第一排气管路(71)设置有第四通断开关(711),所述储液装置(2)顶部还设置有第二排气管路(72)、所述第二排气管路(72)设置有第五通断开关(721);所述补液装置(1)与储液装置(2)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工质供给装置,所述工质供给装置与补液装置(1)通过第四走液管路(8)连通,所述第四走液管路(8)设置有第三动力泵(81)、第六通断开关(8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路(72)与所述补液装置(1)顶部接通,以使所述第二排气管路(72)排出的气体经所述第一排气管路(71)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泵(52)设置有两个且彼此并联,所述第二走液管路(5)还设置有位于第二动力泵(52)两端的测压计(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走液管路(6)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断开关(61)并联的第七通断开关(62),所述第三走液管路(3)还设置有与第七通断开关(62)串联且与第三通断开关(61)并联的第一过滤器(93)。
6.一种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补液装置灌注过程,将所述工质供给装置中的工质灌注到补液装置(1)至其液面高位;
储液装置灌注过程,将所述补液装置(1)中的工质灌注到储液装置(2)至其液面高位;
补偿加压过程,对液冷系统管路增压至其压力高位;
换热运行过程,关闭除第三通断开关(61)的所有通断开关,开启所述第二动力泵(52),工质经依次储液装置(2)、换热器(3)、热源(32)之间的管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装置灌注过程包括:开启所述第六通断开关(82)、第四通断开关(711);
启动第三动力泵(81),将工质从所述工质供给装置灌入所述补液装置(1);
当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检测结果为补液装置(1)中液位大于补液装置液面高位时,关闭第三动力泵(81)、所述第六通断开关(82)、第四通断开关(711)。
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装置灌注过程包括:
开启除第六通断开关(82)的所有通断开关;
开启第一动力泵(42),对所述储液装置(2)进行灌注,当所述储液装置(2)内工质液面大于其液面高位时,关闭第一动力泵(42);
开启第二动力泵(52)进行管路排气,经过时间T1后关闭第二动力泵(52);
排气完成后,关闭所有通断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加压过程包括:
开启除第六通断开关(82)的所有通断开关;
开启所述第一动力泵(42),运行时间达到T2后关闭所述第五通断开关(721);
当所述测压计(53)结果大于所述液冷系统管路设定加压压力时,关闭所述第一动力泵(42);关闭所有通断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液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运行过程还包括:
当所述测压计(53)显示结果小于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设定的低位压力时,开启所述第一通断开关(41)、第四通断开关(711);
开启所述第一动力泵(42),对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进行加压;
当所述测压计(53)显示结果大于所述冷夜系统管路设定的高位压力时,关闭第一动力泵(42);
关闭第一通断开关(41)、第四通断开关(7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44827.4A CN111698876A (zh) | 2020-06-15 | 2020-06-15 |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44827.4A CN111698876A (zh) | 2020-06-15 | 2020-06-15 |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98876A true CN111698876A (zh) | 2020-09-22 |
Family
ID=7248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44827.4A Pending CN111698876A (zh) | 2020-06-15 | 2020-06-15 |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98876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03444A (zh) * | 2015-03-19 | 2015-06-10 |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闭式液冷系统的定压、补液及排气装置 |
CN105431011A (zh) * | 2015-12-11 | 2016-03-23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液体冷却系统 |
WO2016127709A1 (zh) * | 2015-02-10 | 2016-08-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户外散热系统及方法 |
CN209159450U (zh) * | 2018-09-11 | 2019-07-26 |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补液的液冷充电桩 |
CN212305978U (zh) * | 2020-06-15 | 2021-01-05 | 橘子洲(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液冷系统 |
-
2020
- 2020-06-15 CN CN202010544827.4A patent/CN11169887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27709A1 (zh) * | 2015-02-10 | 2016-08-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户外散热系统及方法 |
CN104703444A (zh) * | 2015-03-19 | 2015-06-10 |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闭式液冷系统的定压、补液及排气装置 |
CN105431011A (zh) * | 2015-12-11 | 2016-03-23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液体冷却系统 |
CN209159450U (zh) * | 2018-09-11 | 2019-07-26 |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补液的液冷充电桩 |
CN212305978U (zh) * | 2020-06-15 | 2021-01-05 | 橘子洲(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液冷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05978U (zh) | 一种液冷系统 | |
CN104806881A (zh) | 一种气冷罗茨液环闭式真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511095A (zh) | 一种核电厂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剂充排系统 | |
TW202223326A (zh) | 可實現自動注液功能的冷卻系統及自動注液方法 | |
CN111698876A (zh) |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106413A (zh) | 一种客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循环水路系统 | |
CN215989151U (zh) | 一种电池包冷却液自动排空装置 | |
CN211975091U (zh) | 朗肯循环系统及其过压保护装置 | |
CN212106369U (zh) | 一种浆液循环泵机械密封冷却水系统 | |
CN205298096U (zh) | 天然气加气站的闭环液力压缩装置 | |
CN211739642U (zh) | 一种真空泵工作液冷却系统 | |
CN216011333U (zh) | 自动控制土壤热平衡的地源热泵机组 | |
CN218735722U (zh) | 换流阀用冷却系统 | |
CN204573587U (zh) | 一种气冷罗茨液环闭式真空系统 | |
CN207178342U (zh) | 一种拖拉机柱塞泵吸油增压组件 | |
CN111022900A (zh) | 用于调距桨的润滑系统 | |
CN216357906U (zh) | 一种数据中心用载冷剂负压循环装置 | |
CN221262507U (zh) | 一种自动补液系统以及电池冷却系统 | |
CN221178285U (zh) | 一种冷却液加排装置 | |
CN117570361B (zh) | 一种高热能利用率的液氢站加氢系统 | |
CN220601867U (zh) | 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 |
CN221653072U (zh) | 一种液冷数据中心发生漏液事故时的快速补液装置 | |
CN217584053U (zh) | 气源加注模块和气源加注系统 | |
CN215050437U (zh) | 一种高炉密闭循环水系统及应急供水装置 | |
CN220727880U (zh) | 连铸机用电动缸稀油润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