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1867U - 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1867U
CN220601867U CN202321855166.2U CN202321855166U CN220601867U CN 220601867 U CN220601867 U CN 220601867U CN 202321855166 U CN202321855166 U CN 202321855166U CN 220601867 U CN220601867 U CN 220601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line
cooling
liquid cooling
pipe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51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帅昌俊
刘石磊
蒙玉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Eve Energy Stor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Eve Energy Stor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Eve Energy Stor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Eve Energy Stor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551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1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1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1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属于电池散热技术领域。液冷装置包括液冷机组和供液管道,供液管道用于连接液冷机组和电池包的液冷板,供液管道能够形成支架结构,电池包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架结构内,供液管道内流动有用于冷却回流的冷却液;并且,液冷装置还包括补液组件,补液组件连接至液冷机组,补液组件用于向液冷机组内补给冷却液。本实用新型的液冷装置能够对液冷机组进行自动补液,补液操作简单方便,维护成本较低,且能够延长对液冷机组的维护周期。

Description

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包括若干个电池包、电池架以及集装箱;其中,先将电池架装设在集装箱内,然后再将各个电池包安装在电池架中,从而形成储能系统。
目前,通常采用液冷的方式对储能系统中的各个电池包进行散热,保证电池包能够正常工作;然而,由于在长期的液冷散热过程中,冷却液可能会从各个供液管道之间的连接处外溢泄露,导致冷却液的量减少而不能够满足对各个电池包的冷却效果。因此,需要定期对储能系统的液冷工作进行检测和维护。
其中,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检测和维护,即在储能系统经过一定的工作周期后,操作人员到达工作现场进行检测并补充冷却液;但由于应用在风电、光伏的储能系统的工作现场通常处在较为偏远的位置,导致现场补液维护不方便,且会增大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冷装置,能够对液冷机组进行自动补液,补液操作简单方便,维护成本较低,且能够延长对液冷机组的维护周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液冷装置,包括液冷机组和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用于连接所述液冷机组和电池包的液冷板,所述供液管道能够形成支架结构,所述电池包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结构内,所述供液管道内流动有用于冷却回流的冷却液;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
补液组件,其连接至所述液冷机组,所述补液组件用于向所述液冷机组内补给冷却液。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机组包括:
膨胀水箱,其内有冷却液;
第一驱动件和换热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膨胀水箱通过旁侧管道与所述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将所述连接管道内的冷却液泵至所述换热器;
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换热器,所述出液管道用于向所述供液管道的流入口供至低温冷却液;
回液管道,所述回液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回液管道用于将所述供液管道的流出口的高温冷却液流回至所述液冷机组,所述第一驱动件还用于将所述回液管道内的高温冷却液泵至所述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补液组件包括:
补水箱;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至所述补水箱,以用于将所述补水箱内的冷却液泵至所述膨胀水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补液组件还包括:
补水阀,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膨胀水箱之间,所述补水阀用于断开或连通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膨胀水箱之间的补液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供液管道包括:
多个第一管道、多个第二管道和多个第三管道,多个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一个流入管道、一个流回管道和多个中间管道,所述流入管道上连接有一部分所述中间管道,所述流回管道上连接有剩余部分所述中间管道,所述出液管道和所述回液管道分别连接至所述流入管道的入口和所述流回管道的出口,所述中间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横纵连接以形成所述支架结构,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液冷板。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
截止阀,所述截止阀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截止阀能够将所述第三管道分隔形成第一支管道和第二支管道,所述截止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管道和所述第二支管道之间的连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截止阀包括:
公接头,所述公接头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支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支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管道;
母接头,所述公接头的另一端能够插接至所述母接头一端的内侧,所述母接头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支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支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冷板,且所述公接头和所述母接头内侧分别设置有锥形孔,向靠近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之间连接处的方向上,所述锥形孔的孔径逐渐减小;
单向阀芯,所述公接头和所述母接头内分别滑动设置有所述单向阀芯,所述单向阀芯包括顶杆和设置于所述顶杆上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锥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截止阀还包括:
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固定设置于所述公接头或所述母接头内,所述顶杆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筒内;
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筒和部分所述顶杆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导向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环形凸起,且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锥形孔的孔径大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起包括:
相互连接的抵接部和锥形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导向筒与所述锥形部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抵接部,由所述抵接部至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之间的连接处的方向上,所述锥形部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抵接部抵接至所述锥形孔的内壁面上时,所述锥形部位于所述锥形孔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系统,能够延长对储能系统的维护周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储能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冷装置和多个电池包,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冷却各个所述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供液管道内流动的用于冷却回流的冷却液,以实现对电池包的冷却散热;当冷却液由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泄露,而使液冷机组内的冷却液量减少时,即此时液冷机组内的冷却液的量较少,使补液组件自动向液冷机组内补给冷却液,从而使液冷机组内的冷却液量能够满足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相对于采用人工现场补液的方式而言,补液操作简单方便,且不会增加维护成本,同时能够延长对液冷机组的维护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系统,由于包括上述的液冷装置,保证在较长的时间内液冷机组内的液冷量能够对各个电池包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从而能够延长对储能系统的维护周期,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机组和补液组件之间(省略了对供液管道的各个管道的标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止阀(处于连通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冷板;
1-液冷机组;11-膨胀水箱;12-旁侧管道;13-连接管道;14-第一驱动件;15-换热器;16-出液管道;17-回液管道;
21-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第三管道;231-第一支管道;232-第二支管道;24-支架结构;
3-补液组件;31-补水箱;32-第二驱动件;33-补水阀;34-补液管道;
4-截止阀;41-公接头;42-母接头;43-单向阀芯;431-顶杆;432-环形凸起;4321-抵接部;4322-锥形部;44-锥形孔;45-导向筒;46-弹性件;47-锁套;48-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己。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液冷装置以及包括该液冷装置的储能系统,储能系统还包括电池架、集装箱以及多个电池包;其中,电池架装设在集装箱内,各个电池包依次安装在电池架中,该液冷装置用于对储能系统中的各个电池包进行冷却散热。本实施例中的集装箱具体采用20尺标准柜,电池包采用280Ah,电池架采用1P48S或者1P52S,对于集装箱内的簇数设置不作限定,可以采用八簇,或者九簇,或者十簇。其中,1P48S或者1P52S具体表示各个电池包之间的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冷装置包括液冷机组1和供液管道;其中,供液管道用于连接液冷机组1和电池包的液冷板10,供液管道能够形成支架结构24,集装箱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结构24内,以便于供液管道能够对电池包进行冷却;在供液管道内流动有用于冷却回流的冷却液,也即是,供液管道能够将液冷机组1内的低温冷却液供至液冷板10,以及将经过冷却后的液冷板10内的高温冷却液流回至液冷机组1,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避免冷却液的浪费。其中,液冷板10采用现有电池包中的液冷板结构即可,冷却液具体为50%的水+50%的乙二醇的溶液。
然而,由于在长期的液冷散热过程中,冷却液可能会从供液管道的各个连接处外溢泄露,导致液冷机组内的冷却液的量减少而不能够满足对各个电池包的冷却效果。因此,需要定期对储能系统的液冷工作进行检测和维护;目前,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检测和维护,即在储能系统经过一定的工作周期后,操作人员到达工作现场进行检测并补充冷却液;但由于应用在风电、光伏的储能系统的工作现场通常处在较为偏远的位置,导致现场补液维护不方便,且会增大维护成本。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液冷装置还包括补液组件3,补液组件3连接至液冷机组1,补液组件3用于向液冷机组1内补给冷却液,以使液冷机组1内的冷却液能够保持为预设液面,以能够在冷却液泄露减少时及时补充冷却液。
本实施例中的液冷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增加了补液组件3;当冷却液由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泄露,而使液冷机组1内的冷却液量减少时,即此时液冷机组1内的冷却液的液面低于预设液面,使补液组件3自动向液冷机组1内补给冷却液,以使液冷机组1内的冷却液能够保持为预设液面,从而使液冷机组1内的冷却液量能够满足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相对于采用人工现场补液的方式而言,补液操作简单方便,且不会增加维护成本,同时能够延长对液冷机组1的维护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系统,由于包括上述的液冷装置,保证在较长的时间内液冷机组1内的液冷量能够对各个电池包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从而能够延长对储能系统的维护周期,降低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冷机组1包括膨胀水箱11、第一驱动件14和换热器15;其中,在膨胀水箱11内有盛放有冷却液;膨胀水箱11位于第一驱动件14和换热器15的上方,第一驱动件14与换热器15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13,膨胀水箱11通过旁侧管道12与连接管道13连通,即膨胀水箱11能够自动通过旁侧管道12向连接管道13内供给冷却液,以使第一驱动件14能够将连接管道13内的冷却液泵至换热器15,从而使得换热器15对连接管道13内的冷却液进行换热,以形成用于冷却电池包的低温冷却液。其中,膨胀水箱11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冷却液的膨胀量,并起到定压作用和向连接管道13内补充冷却液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具体为水泵,换热器15具体为板式换热器。
具体地,如图2所示,液冷机组1还包括出液管道16和回液管道17;其中,出液管道16的一端连接至换热器15,出液管道16能够用于向供液管道的流入口供至低温冷却液;回液管道17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驱动件14,回液管道17能够用于将供液管道的流出口的高温冷却液流回至液冷机组1,第一驱动件14还用于将回液管道17内的高温冷却液泵至换热器15,以将高温冷却液热交换为低温冷却液。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液冷机组1和补液组件3中涉及到的冷却液,除了出液管道16内的冷却液为低温冷却液,其它的冷却液均不是低温冷却液,或是高温冷却液或是常温冷却液。其中,对于低温冷却液和高温冷却液的具体温度不作限定,需要根据具体冷却需求和冷却工况决定。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补液组件3包括补水箱31和第二驱动件32;其中,第二驱动件32连接至补水箱31,第二驱动件32用于将补水箱31内的冷却液泵至膨胀水箱11内,以使膨胀水箱11内的冷却液能够处于预设液面。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32具体可以为水泵。其中,预设液面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需根据具体工况和膨胀水箱11的实际规格决定。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补液组件3还包括补水阀33,补水阀33设置在第二驱动件32与膨胀水箱11之间,补水阀33用于断开或连通第二驱动件32与膨胀水箱11之间的补液管道34,以能够在需要补液时连通补液管道34,在不需要补液时断开补液管道34。其中,补水阀33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通断阀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供液管道包括多个第一管道21、多个第二管道22和多个第三管道23;其中,多个第一管道21包括一个流入管道、一个流回管道和多个中间管道,在流入管道上连接有一部分中间管道,在流回管道上连接有剩余部分中间管道,且流入管道与流回管道相互独立;出液管道16和回液管道17分别连接至流入管道的入口和流回管道的出口,即流入管道的入口形成上述供液管道的流入口,流回管道的出口形成上述供液管道的流出口;多个中间管道与多个第二管道22相互之间横纵连接以形成上述的支架结构24,且第三管道2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管道22,第三管道23的另一端连接至液冷板10,以能够使出液管道16内的低温冷却液依次经过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第三管道23流动至液冷板10,以实现对电池包的冷却;当冷却完成后,高温冷却液再依次经过第三管道23、第二管道22和第一管道21后进入回液管道17,以能够经回液管道17流回至液冷机组1内,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
其中,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第三管道23采用PA66材质;并且在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第三管道23的外周包裹有黑色的EPDM材质,以能够对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第三管道23具有保温效果。
目前,当电池包出现故障需要从储能系统中拆下以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由于在供液管道上没有设置任何的通断阀门,而为了避免液冷装置中的冷却液喷出浪费以及影响其它零部件的问题,则需要将整个液冷机组内的冷却液排空才能够将电池包取出,费时费力,使电池包的维护较为困难,维护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如图1和3所示,液冷装置还包括截止阀4,截止阀4设置在供液管道的第三管道23上,即在每一个第三管道23上均设置有一个截止阀4,截止阀4能够将每个第三管道23分隔形成第一支管道231和第二支管道232,截止阀4用于控制第一支管道231和第二支管道232之间的连通或断开;也即是,截止阀4具有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当截止阀4处于连通状态时,第一支管道231与第二支管道232相连通;当截止阀4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支管道231与第二支管道232断开并分别处于封堵状态。
通过在第三管道23上设置截止阀4,当需要对电池包进行拆卸维修时,将与该电池包相关联的第三管道23上的截止阀4均处于断开状态,以使第一支管道231和第二支管道232相互之间断开不连通且各种处于封堵状态,即此时冷却液被分别封堵在第一支管道231和第二支管道232内,不会出现冷却液向四周喷射而浪费以及影响其它零件,此时再将电池包直接拆卸即可,不需要将整个液冷机组1内的冷却液排空,以使电池包的维护较为简单方便,省时省力,维护效率较高。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截止阀4包括公接头41、母接头42和单向阀芯43;其中,公接头41的一端连通至第一支管道231的一端,第一支管道231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管道22,即第二管道22、第一支管道231和公接头41之间依次连通;公接头41的另一端能够插接至母接头42一端的内侧,母接头42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支管道232的一端,第二支管道232的另一端连通至液冷板10,即液冷板10、第二支管道232和母接头42之间依次连通;且在公接头41和母接头42内侧分别设置有锥形孔44,在向靠近公接头41与母接头42之间的连接处的方向上,锥形孔44的孔径逐渐减小;在公接头41和母接头42内分别滑动设置有单向阀芯43,单向阀芯43包括顶杆431和设置在顶杆431上的环形凸起432,环形凸起432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锥形孔44。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截止阀4还包括导向筒45和弹性件46;其中,导向筒45固定设置在公接头41或母接头42内,顶杆431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导向筒45内,以能够通过导向筒45为顶杆431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且顶杆431的另一端向公接头41或母接头42的外侧延伸;弹性件46套设在导向筒45和部分顶杆431上,弹性件46的一端与导向筒45固定连接,弹性件4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环形凸起432,且环形凸起432位于锥形孔44的孔径大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6具体可以为压缩弹簧。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当公接头41的另一端插接在母接头42一端的内侧时,此时公接头41内的顶杆431与母接头42内的顶杆431相互抵接,在抵接的作用下,顶杆431带动其上的环形凸起432向远离锥形孔44的方向运动,以使环形凸起432与锥形孔44之间具有间隙,此时冷却液能够经过锥形孔44在公接头41与母接头42之间流通,即此时截止阀4处于连通状态,弹性件46被压缩;当公接头41的另一端从母接头42一端的内侧拔出时,此时公接头41内的顶杆431与母接头42内的顶杆431不再相互抵接,弹性件46的弹性力能够带动环形凸起432向靠近锥形孔44的方向运动,以使环形凸起432能够抵接至锥形孔44的内壁面,此时环形凸起432关闭锥形孔44,冷却液不能够经过锥形孔44在公接头41与母接头42之间流通,即此时截止阀4处于断开状态且能够保证使公接头41和母接头42各种处于封堵状态。
具体地,如图4所示,环形凸起432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4321和锥形部4322,抵接部4321位于导向筒45与锥形部4322之间,且弹性件4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抵接部4321,由抵接部4321至公接头41与母接头42之间的连接处的方向上,锥形部4322的外径逐渐减小;当抵接部4321抵接在锥形孔44的内壁面上时,锥形部4322位于锥形孔44的内侧,以使锥形部4322不会对整个环形凸起432在锥形孔44内的运动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公接头41与母接头4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锁套47,以使公接头41与母接头42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并且,在公接头41与第一支管道231之间、在母接头42与第二支管道232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件48,以保证公接头41与第一支管道231之间、母接头42与第二支管道232之间的密封连接性。其中,密封件48具体可以为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的液冷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膨胀水箱11内的常温冷却液通过旁侧管道12流至连接管道13内,此时,第一驱动件14将连接管道13内的常温冷却液泵至换热器15,以对常温冷却液换热至低温冷却液;之后,出液管道16内的低温冷却液依次经过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第三管道23流至电池包的液冷板10,以实现对电池包的冷却散热。此时,截止阀4处于连通状态,即第三管道23的第一支管道231与第二支管道232相连通。
当对电池包冷却之后,低温冷却液吸收电池包的热量变成高温冷却液,此时,高温冷却液依次经过第三管道23、第二管道22和第一管道21回流至回液管道17内,以实现对冷却液的循环使用;之后,第一驱动件14能够将回液管道17内的高温冷却液泵至换热器15,以对高温冷却液换热至低温冷却液,并通过上述冷却路径对电池包进行冷却散热。
在整个冷却的过程中,膨胀水箱11能够对连接管道13内进行自动补充冷却液,以使连接管道13内的冷却液能够满足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
当膨胀水箱11内的冷却液液面低于预设液面时,此时第二驱动件32运转,同时补水阀33打开,以使第二驱动件32将补水箱31内的冷却液经过补水阀33泵至膨胀水箱11内,以使膨胀水箱11内的冷却液的液面保持为预设液面,从而实现对液冷机组1的自动补液过程。
当电池包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此时将公接头41的另一端从母接头42一端的内侧拔出,以使公接头41内的顶杆431与母接头42内的顶杆431不再相互抵接,弹性件46的弹性力能够自动带动环形凸起432向靠近锥形孔44的方向运动,以使环形凸起432的抵接部4321能够抵接至锥形孔44的内壁面,此时环形凸起432关闭锥形孔44,冷却液不能够经过锥形孔44在公接头41与母接头42之间流通,即此时截止阀4处于断开状态且能够保证使公接头41和母接头42各种处于封堵状态。
然后,再将该电池包拆下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当维护完成后,将电池包重新安装在电池架上,并将公接头41的另一端插接在母接头42一端的内侧时,此时公接头41内的顶杆431与母接头42内的顶杆431相互抵接,在抵接的作用下,顶杆431带动其上的环形凸起432向远离锥形孔44的方向运动,以使环形凸起432的抵接部4321脱离锥形孔44,以打开锥形孔44,此时冷却液能够经过锥形孔44在公接头41与母接头42之间流通,即此时截止阀4处于连通状态,以使第三管道23的第一支管道231与第二支管道232之间相连通,且此时弹性件46被压缩。
本实施例中的液冷装置不仅通过设置补液组件3实现对液冷机组1的自动补液,使补液操作简单方便,补液成本较低,且能够延长对液冷装置的维护周期;同时,通过在第三管道23上设置截止阀4,以能够对电池包的拆卸较为简单方便,有利于对电池包的维护,维护成本较低。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液冷装置,包括液冷机组(1)和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用于连接所述液冷机组(1)和电池包的液冷板(10),所述供液管道能够形成支架结构(24),所述电池包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结构(24)内,所述供液管道内流动有用于冷却回流的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
补液组件(3),其连接至所述液冷机组(1),所述补液组件(3)用于向所述液冷机组(1)内补给冷却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组(1)包括:
膨胀水箱(11),其内有冷却液;
第一驱动件(14)和换热器(15),所述第一驱动件(14)与所述换热器(15)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13),所述膨胀水箱(11)通过旁侧管道(12)与所述连接管道(13)连通,所述第一驱动件(14)用于将所述连接管道(13)内的冷却液泵至所述换热器(15);
出液管道(16),所述出液管道(1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换热器(15),所述出液管道(16)用于向所述供液管道的流入口供至低温冷却液;
回液管道(17),所述回液管道(17)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件(14),所述回液管道(17)用于将所述供液管道的流出口的高温冷却液流回至所述液冷机组(1),所述第一驱动件(14)还用于将所述回液管道(17)内的高温冷却液泵至所述换热器(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组件(3)包括:
补水箱(31);
第二驱动件(32),所述第二驱动件(32)连接至所述补水箱(31),以用于将所述补水箱(31)内的冷却液泵至所述膨胀水箱(1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组件(3)还包括:
补水阀(33),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32)与所述膨胀水箱(11)之间,所述补水阀(33)用于断开或连通所述第二驱动件(32)与所述膨胀水箱(11)之间的补液管道(34)。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道包括:
多个第一管道(21)、多个第二管道(22)和多个第三管道(23),多个所述第一管道(21)包括一个流入管道、一个流回管道和若干中间管道,所述流入管道上连接有一部分所述中间管道,所述流回管道上连接有剩余部分所述中间管道,所述出液管道(16)和所述回液管道(17)分别连接至所述流入管道的入口和所述流回管道的出口,所述中间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22)横纵连接以形成所述支架结构(24),所述第三管道(2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管道(22),所述第三管道(2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液冷板(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
截止阀(4),所述截止阀(4)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23)上,所述截止阀(4)能够将所述第三管道(23)分隔形成第一支管道(231)和第二支管道(232),所述截止阀(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管道(231)和所述第二支管道(232)之间的连通或断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4)包括:
公接头(41),所述公接头(41)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支管道(231)的一端,所述第一支管道(231)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管道(22);
母接头(42),所述公接头(41)的另一端能够插接至所述母接头(42)一端的内侧,所述母接头(42)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支管道(232)的一端,所述第二支管道(232)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液冷板(10),且所述公接头(41)和所述母接头(42)内侧分别设置有锥形孔(44),向靠近所述公接头(41)与所述母接头(42)之间连接处的方向上,所述锥形孔(44)的孔径逐渐减小;
单向阀芯(43),所述公接头(41)和所述母接头(42)内分别滑动设置有所述单向阀芯(43),所述单向阀芯(43)包括顶杆(431)和设置于所述顶杆(431)上的环形凸起(432),所述环形凸起(432)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锥形孔(4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4)还包括:
导向筒(45),所述导向筒(45)固定设置于所述公接头(41)或所述母接头(42)内,所述顶杆(431)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筒(45)内;
弹性件(46),套设于所述导向筒(45)和部分所述顶杆(431)上,所述弹性件(46)的一端与所述导向筒(45)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4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环形凸起(432),且所述环形凸起(432)位于所述锥形孔(44)的孔径大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432)包括:
相互连接的抵接部(4321)和锥形部(4322),所述抵接部(4321)位于所述导向筒(45)与所述锥形部(4322)之间,且所述弹性件(4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抵接部(4321),由所述抵接部(4321)至所述公接头(41)与所述母接头(42)之间的连接处的方向上,所述锥形部(4322)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抵接部(4321)抵接至所述锥形孔(44)的内壁面上时,所述锥形部(4322)位于所述锥形孔(44)的内侧。
10.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装置和多个电池包,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冷却各个所述电池包。
CN202321855166.2U 2023-07-14 2023-07-14 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Active CN220601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5166.2U CN220601867U (zh) 2023-07-14 2023-07-14 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5166.2U CN220601867U (zh) 2023-07-14 2023-07-14 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1867U true CN220601867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65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5166.2U Active CN220601867U (zh) 2023-07-14 2023-07-14 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1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9771B (zh) 利用相变材料的冻裂防止阀
CN109029005B (zh)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冷却系统的掘进机
CN220601867U (zh) 液冷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02050353U (zh) 一种变流器功率模块冷却装置
CN208889810U (zh) 电池的冷却系统和车辆
CN215861002U (zh) 一种离心泵的机封冲洗水轴承冷却水供水装置
CN212305978U (zh) 一种液冷系统
CN112460797B (zh) 一种节能型空气能热水器保温水箱
CN109186091B (zh) 一种冷却介质供给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9704652U (zh) 一种扩大母管制运行方式的闭式工业水循环系统
CN220065841U (zh) 一种液冷管路系统
CN207795745U (zh) 一种破碎机液压油冷却系统
CN102619729B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111692785B (zh) 一种掘进机低温防灾害系统、液体回收方法、防冻设备
CN220629889U (zh) 一种冷板式液冷系统
CN218938002U (zh) 一种用于检测pe管水压的装置
CN211424777U (zh) 具有冷媒充注回收功能的空调机组
CN218598306U (zh) 一种风冷式换热组件
CN204573587U (zh) 一种气冷罗茨液环闭式真空系统
CN103486019A (zh) 组合阀
CN116171003A (zh) 液冷连接管路、液冷系统、数据中心和维修方法
CN114838539B (zh) 一种用于严寒地区的循环冷冻液切换供应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2545181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19865407U (zh) 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08254041U (zh) 柱塞泵冷却介质回收循环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