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1676A - 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1676A
CN111691676A CN202010569734.7A CN202010569734A CN111691676A CN 111691676 A CN111691676 A CN 111691676A CN 202010569734 A CN202010569734 A CN 202010569734A CN 111691676 A CN111691676 A CN 111691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ller
angle steel
guide rail
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97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1676B (zh
Inventor
周杰
李少雄
张成林
段科
高玉亭
夏阳
李磊
侯光华
郎宇飞
李尚�
马帅
尹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97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1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1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1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1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1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04G21/10Devices for levelling, e.g. templates or 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包括多个基座、导轨组、多个架体以及滚筒装置,步骤如下:(1)、采用固定件将各个基座分别固定在楼板模板上的安设区;(2)、将各个架体一一对应安装在各个基座上;(3)、进行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4)、安设导轨组,各个架体分别抵触支撑固定导轨组;(5)、将滚筒装置安设导轨组,滚筒装置与混凝土层呈上下抵触对应布置;(6)、找平作业完成后,回收滚筒装置、导轨组和架体;(7)、混凝土层静置、养护。这样,更稳定,更精确,误差小,避免了传统方式随意性带来的误差,确保找平的延续性,使平整度达到高精度的要求,且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找平,使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一般用于建筑施工中,就是用某种器材,比如水平仪,经纬仪等一起,使砌体或者施工物体的表面,侧面等看起来平整,没有坡度。
目前,现浇混凝土楼地面的平整度无法达到高精度的要求,需要通过装饰做法进行二次找平,而二次装饰做法可能出现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对后期维保造成困扰。
现有技术中,现浇混凝土楼地面找平时,工人用刮尺凭感觉逐段找平,无法保证找平的延续性,找平控制有一定的随机性,从而导致楼地面平整度的精度不符合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浇混凝土楼板找平作业的精度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包括多个基座、导轨组、多个架体以及滚筒装置,具体步骤如下:
(1)、在楼板模板的表面进行精确测量放点,确认多个安设区,采用固定件将各个所述基座分别固定在所述楼板模板上的安设区;
(2)、将各个所述架体一一对应安装在各个所述基座上;
(3)、所述楼板模板进行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4)、沿混凝土的浇筑流向,安设所述导轨组,各个所述架体分别抵触支撑固定所述导轨组;
(5)、将所述滚筒装置安设所述导轨组,所述滚筒装置与所述混凝土层呈上下抵触对应布置,驱动所述滚筒装置相对所述导轨组移动,对所述混凝土层进行找平作业;
(6)、找平作业完成后,回收所述滚筒装置、所述导轨组和所述架体;
(7)、所述混凝土层静置、养护。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装置包括架板、至少一个滚轴以及滚筒组,所述滚轴的内端穿设对接所述架板的上部,所述滚轴的外端与所述导轨组呈活动对接布置,所述滚筒组与所述架板的下部呈对接布置,所述滚筒组抵触所述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架板设有耳板,沿背离所述架板方向,所述耳板朝上延伸布置;所述耳板设有辅助轴,所述辅助轴的内端穿设对接所述耳板,所述辅助轴的外端沿背离所述耳板方向朝外延伸活动对接外部结构,且所述辅助轴与所述滚轴呈平行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架板包括顶板、多个斜撑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呈上下平行对应布置,各个所述斜撑板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各个所述斜撑板呈首尾依序对接布置,所述斜撑板呈倾斜布置;所述顶板设有两个所述滚轴,所述耳板与所述顶板呈上下对接布置,所述辅助轴与两个所述滚轴呈三角状错位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组包括第一滚筒,所述底板具有第一安设部,所述第一安设部处于所述底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安设部设有第一转动轴承,所述第一滚筒对接所述第一转动轴承;进行找平作业时,所述第一滚筒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承呈机械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组包括两个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具有与所述混凝土层抵触的找平面,两个所述第二滚筒的找平面呈同一水平面布置,所述底板具有两个第二安设部,两个所述第二安设部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二安设部设有第二转动轴承,所述第二滚筒对接所述第二转动轴承;进行找平作业时,所述第二滚筒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承呈机械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组包括角钢体以及加固件,所述角钢体架设在所述架体上且处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加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架体,所述加固件的中部朝下抵压所述角钢体;所述角钢体与所述混凝土层呈上下对应布置,所述滚筒装置活动连接所述角钢体。
进一步的,所述角钢体包括第一角钢板以及第二角钢板,所述第一角钢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角钢板的上部对接形成支撑部,所述滚筒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角钢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角钢板的下部分别连接所述架体,所述第一角钢板、所述第二角钢板和所述架体呈上小下大三角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包括支撑杆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杆的下部与所述基座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撑杆的上部与所述支撑座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撑座形成有至少一个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支撑所述导轨组;所述支撑杆包括套管、支撑螺杆以及调节螺母,所述支撑螺杆呈纵向布置,所述支撑螺杆的下端与所述基座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撑螺杆的上端与所述套管呈活动对接布置,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套管呈上下对接布置,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套管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撑螺杆的上端穿设至所述套管的内部,所述支撑螺杆贯穿所述调节螺母,且所述支撑螺杆与所述调节螺母呈螺纹连接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基板以及基管,所述基板平铺所述楼板模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楼板呈固定布置;所述基管的下部对接所述基板,所述基管的上部沿背离所述基板方向延伸呈竖直布置,所述基管的上部形成有套口,所述架体通过所述套口嵌设所述基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首先,在楼板模板的表面进行精确测量放点,然后,将各个所述基座分别固定在所述楼板模板上的安设区,保证基座的安设精准性,接着,将架体安装在基座上,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层以及基座的配合作用下,增强架体的安设稳固性,然后,在安设导轨组,通过各个架体,实现对导轨组进行支撑和固定,然后,将滚筒装置安设导轨组,通过外力驱动滚筒装置相对导轨组移动,对混凝土层进行找平作业,然后,回收滚筒装置、导轨组和架体,实现多次循环使用,降低施工造价以及提高环保性,最后混凝土层静置、养护;通过上述的施工方法,更稳定,更精确,误差小,避免了传统方式随意性带来的误差,确保找平的延续性,使平整度达到高精度的要求,且节约了现浇混凝土楼地面找平中二次装饰的人工、材料费用,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施工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A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导轨组与架体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角钢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导轨组与支撑座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支撑座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基座与架体的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基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基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单滚筒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的双滚筒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包括多个基座400、导轨组200、多个架体300以及滚筒装置100,具体步骤如下:
(1)、在楼板模板500的表面进行精确测量放点,确认多个安设区,采用固定件将各个基座400分别固定在楼板模板500上的安设区;
(2)、将各个架体300一一对应安装在各个基座400上;
(3)、楼板模板500进行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600;
(4)、沿混凝土的浇筑流向,安设导轨组200,各个架体300分别抵触支撑固定导轨组200;
(5)、将滚筒装置100安设导轨组200,滚筒装置100与混凝土层600呈上下抵触对应布置,驱动滚筒装置100相对导轨组200移动,对混凝土层600进行找平作业;
(6)、找平作业完成后,回收滚筒装置100、导轨组200和架体300;
(7)、混凝土层600静置、养护。
上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首先,在楼板模板500的表面进行精确测量放点,然后,将各个基座400分别固定在楼板模板500上的安设区,保证基座400的安设精准性,接着,将架体300安装在基座400上,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层600以及基座400的配合作用下,增强架体300的安设稳固性,然后,在安设导轨组200,通过各个架体300,实现对导轨组200进行支撑和固定,然后,将滚筒装置100安设导轨组200,通过外力驱动滚筒装置100相对导轨组200移动,对混凝土层600进行找平作业,然后,回收滚筒装置100、导轨组200和架体300,实现多次循环使用,降低施工造价以及提高环保性,最后混凝土层600静置、养护;通过上述的施工方法,更稳定,更精确,误差小,避免了传统方式随意性带来的误差,确保找平的延续性,使平整度达到高精度的要求,且节约了现浇混凝土楼地面找平中二次装饰的人工、材料费用,提高了施工效率。
同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有效解决装饰面层与结构层同步施工的问题,避免出现装饰面层与结构层之间出现空鼓等质量隐患。
滚筒装置100包括架板120、至少一个滚轴以及滚筒组140,滚轴的内端穿设对接架板120的上部,滚轴的外端与导轨组200呈活动对接布置,滚筒组140与架板120的下部呈对接布置,滚筒组140抵触混凝土层600;这样,通过滚轴相对导轨组200移动,实现架板120相对导轨组200移动,在滚轴的作用下,使架板120移动的更加平稳。
滚轴呈圆柱状布置,通过圆周转动,实现带动架板120相对导轨组200移动。
滚轴包括轴体以及轴套,轴套与导轨组200呈活动对接布置,轴体的内端嵌入轴套,轴体的外端沿背离轴套方向延伸贯穿架板120对接辅助板150;这样,通过轴体与轴套相对位置的调节,实现滚筒组140与导轨组200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满足不同的施工需求。
架板120设有耳板160,沿背离架板120方向,耳板160朝上延伸布置;耳板160设有辅助轴130,辅助轴130的内端穿设对接耳板160,辅助轴130的外端沿背离耳板160方向朝外延伸活动对接外部结构,且辅助轴130与滚轴呈平行对应布置;通过辅助轴130的外端与外部对接,进行找平作业时,滚轴转动时,辅助轴130随其转动,增强架板120移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滚筒组140的找平精度。
顶板121设有两个滚轴,耳板160与顶板121呈上下对接布置,辅助轴130与两个滚轴呈三角状错位布置;滚轴转动时,辅助轴130随其转动,增强架板120的移动稳定性,从而提高滚筒组140的找平精度。
沿水平方向,两个滚轴呈同一水平面布置;这样,两个滚轴同步活动连接导轨组200,增强架板120的移动稳定性,从而提高滚筒组140的找平精度。
滚筒装置100包括辅助板150,辅助板150的下部与架板120呈对接布置,辅助板150的上部朝上延伸与架板120呈间隔布置,滚轴的内端对接导轨组200,滚轴的外端贯穿架板120延伸穿设辅助板150的上部;在架板120与辅助板150的作用下,增强滚轴的设置稳固性,以及增强滚轴的移动稳定性。
辅助板150包括下辅板152以及上辅板151,下辅板152的下部与架板120呈对接布置,下辅板152的上部与上辅板151的下部呈对接布置,上辅板151的上部朝上延伸布置;沿背离架板120的方向,下辅板152呈倾斜布置,上辅板151沿垂直于混凝土层600方向朝上延伸布置;滚轴的外端贯穿架板120延伸穿设上辅板151;这样,在下辅板152与上辅板151的配合作用下,增强辅助板150的支撑强度,提高滚轴的设置稳固性,以及增强滚轴的移动稳定性。
架板120与辅助板150之间形成镂空区,这样,在保证滚轴的设置稳固性的同时,降低滚筒装置100整体的自重,便于对架板120的驱动。
架板120包括顶板121、多个斜撑板以及底板410,顶板121与底板410呈上下平行对应布置,各个斜撑板的两端分别对接顶板121和底板410,各个斜撑板呈首尾依序对接布置,斜撑板呈倾斜布置;增强架板120的设置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导轨组200包括角钢体210以及加固件220,角钢体210架设在架体300上且处于混凝土层600的上方,加固件220的两端分别连接架体300,加固件220的中部朝下抵压角钢体210;角钢体210与混凝土层600呈上下对应布置,滚筒装置100活动连接角钢体210;将角钢体210架设在架体300上,且角钢体210处于混凝土层600的上方,再通过加固件220的中部朝下抵压角钢体210,增强角钢体210的安设稳固性;这样,滚筒装置100通过与角钢体210呈相对移动布置,在角钢体210的作用下,滚筒装置100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标高错乱,保证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找平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并且,便于滚筒装置100的移动。
角钢体210呈水平布置,且角钢体210沿标高呈对应布置,这样,滚筒装置100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标高错乱,保证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找平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再者,角钢体210包括第一角钢板211以及第二角钢板212,第一角钢板211的上部与第二角钢板212的上部对接形成支撑部,滚筒装置100活动连接支撑部;第一角钢板211的下部与第二角钢板212的下部分别连接架体300,第一角钢板211、第二角钢板212和架体300呈上小下大三角状布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有效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增强滚筒装置100的移动稳定性。
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支撑面呈水平布置;转轴110活动架设在支撑面上,支撑面呈水平布置;通过转轴110沿支撑面相对转动,实现滚筒装置100与角钢体210的相对移动。
支撑面形成有固定槽,加固件220的中部嵌入固定槽且施加作用力于角钢体210;在固定槽的作用下,便于对加固件220进行定位以及加固,增强加固件220的设置稳固性,同时,避免加固件220影响转轴110的移动。
转轴110形成有定位条,定位条沿转轴110的圆周呈环绕布置,当转轴110对接角钢体21010时,定位条嵌入固定槽,在定位条与固定槽的配合作用下,对转轴110移动的偏移进行限制,避免转轴110相对角钢体210移动时,避免转轴110的偏移。
第一角钢板211设有第一测距器214,第一测距器214用于检测第一测距器214与转轴110的垂直距离,第二角钢板212设有第二测距器215,第二测距器215用于检测第二测距器215与转轴110的垂直距离,第一测距器214与第二测距器215呈同一水平面布置;在第一测距器214和第二测距器215的配合作用下,对转轴110的水平进行检测,避免转轴110移动时造成偏移,保障找平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标高错乱,以及提高找平的精准性。
第一测距器214可以是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第一测距器214与转轴110的垂直距离。
第二测距器215可以是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第二测距器215与转轴110的垂直距离。
导轨组200包括找平板213,第一角钢板211具有第一安设槽,第一测距器214安设第一安设槽,第一安设槽呈上下贯通布置,第二角钢板212具有第二安设槽,第二测距器215安设第二安设槽,第二安设槽呈上下贯通布置;找平板213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一角钢板211和第二角钢板212,且找平板213呈水平布置,第一测距器214的底部和第二测距器215的底部分别抵接找平板213;在找平板213的作用下,实现第一测距器214与第二测距器215呈同一水平布置,便于第一测距器214与第二测距器215配合,提高监测的精准性。
另外,找平板213、第一角钢板211与第二角钢板212呈三角形布置,提高角钢体210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力,保障对滚筒装置100进行支撑。
加固件220为强力橡皮筋,从而具备弹力,向下施加弹力,作用在角钢体210上,提高角钢体210的安设稳固性。
强力橡皮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铁钩,铁钩的内端对接强力橡皮筋,铁钩的外端对接支撑座310;在铁钩的作用下,提高强力橡皮筋的设置稳固性。
铁钩呈朝外拱起弧形布置,且铁钩的外端呈扁平状布置形成固定部,固定部与支撑座310呈贴合固定布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增大铁钩与支撑座310的接触面积,提高铁钩与支撑座310的相对固定效果。
架体300包括支撑座310,支撑座310包括上承载面313、斜限制面315以及下承载面314,上承载面313与下承载面314呈上下平行且错位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斜限制面315呈倾斜布置,斜限制面315的两端分别对接上承载面313与下承载面314;角钢体210具有抵接面,当角钢体210安设在支撑座310时,抵接面与斜限制面315呈叠合布置;这样,在斜限制面315的作用下,对角钢体210起到限制和固定作用,增强角钢体210的设置稳固性。
沿角钢体210的长度方向,各个架体300呈间隔依序布置,且各个架体300同步承载角钢体210;通过各个架体300,实现对角钢体210进行多区域支撑,提高角钢体210的设置稳定性。
各个架体300的支撑座310呈同一水平面布置,实现角钢体210呈水平布置,提高找平作业的精度。
各个架体300的上承载面313、斜限制面315以及下承载面314分别呈同一水平面布置,实现角钢体210呈水平布置,提高找平作业的精度。
本实施例中,架体300包括支撑杆320以及支撑座310,支撑杆320的下部与基座400呈对接布置,支撑杆320的上部与支撑座310呈对接布置;支撑座310形成有至少一个承载部,承载部用于支撑导轨组200;实现对滚筒装置100的支撑。
承载部包括上承载面313、斜限制面315以及下承载面314,实现对滚筒装置100的支撑。
支撑座310采用圆钢材质制成,为实心布置,这样,有效增强支撑座310的承载力。
支撑杆320包括套管321、支撑螺杆322以及调节螺母323,支撑螺杆322呈纵向布置,支撑螺杆322的下端与基座400呈对接布置,支撑螺杆322的上端与套管321呈活动对接布置,支撑座310与套管321呈上下对接布置,调节螺母323与套管321呈对接布置,支撑螺杆322的上端穿设至套管321的内部,支撑螺杆322贯穿调节螺母323,且支撑螺杆322与调节螺母323呈螺纹连接布置;实现支撑座310的标高调节,可适用于各种不同施工需求。
支撑座310包括支撑板311以及两个限制板312,支撑板311呈水平布置,限制板312呈纵向布置,支撑板311的两端分别对接两个限制板312的下端,限制板312的上端朝上延伸布置;支撑板311形成有承载部;通过支撑板311的承载部,实现对导轨组200的承载,保证导轨组200的设置水平性以及稳固性。
支撑座310设有两个卡块以及两个弹簧件,弹簧件的一端呈固定布置,弹簧件的另一端对接卡块;支撑座310具有卡槽,弹簧件置于卡槽中;当未施加挤压力时,弹簧件事卡块的外部处于卡槽的外部,且卡块抵触角钢体210,通过两个卡块夹持抵触角钢体210,从而增强角钢体210的设置稳固性。
另外,在安设角钢体210时,卡块受压置于卡槽的内部,这样,卡块不会影响角钢体210的安设。
本实施例中,基座400包括基板410以及基管420,基板410平铺楼板模板500,基板410与楼板呈固定布置;基管420的下部对接基板410,基管420的上部沿背离基板410方向延伸呈竖直布置,基管420的上部形成有套口,架体300通过套口嵌设基管420;由于基板410与楼板模板500呈固定布置,且基管420的下部对接基板410,形成固定体系,将架体300嵌设在基管420上,使架体300与基管420呈相对固定布置;这样,通过基板410与基管420的配合,实现架体300的安设,同时采用嵌设的方式,便于架体300的安设。
基板410包括两个板体,两个板体呈十字交错布置形成汇合部,基管420的下部对接汇合部,通过两个板体实现多方向固定,提高基板410的固定效果。
汇合部处于基板410的中部,基管420的下部对接在汇合部,使基座400的整体重心趋向于中部,从而提高基座400的设置稳定性。
两个板体呈同一水平面布置,便于基管420的下部对接汇合部。
板体呈长条状布置,增长板体的固定区域,提高固定效果,且结合混凝土层600,增强板体的设置稳固性。
板体包括两个板条411,沿长度方向,两个板条411呈对接布置;这样,通过四个板条411,沿基管420的圆周方向,进行多方向加固,提高基板410的固定效果。
板条411呈扁平状布置,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便于板条411与楼板模板500之间的相对固定,并且,便于混凝土层600对板条411施加加固力,提高板条411与楼板模板500之间的相对固定效果。
板条411具有固定孔,通过固定件贯穿板条411的固定孔,固定件穿设至楼板模板500,实现板条411与楼板模板500的相对固定。
固定件可以是自攻螺丝,或者是螺钉、铁定等,实现板条411与楼板模板500的相对固定。
各个板条411对应设置有翼板430,沿基管420的圆周方向,各个翼板430呈间隔环绕布置,翼板430的底部对接板条411,翼板430的侧部对接基管420;在各个翼板430的作用下,增强基管420的设置稳固性,当架体300嵌设在基管420时,各个翼板430沿圆周方向,对架体300和基管420分别起到支撑加固作用。
再者,在混凝土层600的作用下,增强各个翼板430的加固效果,保障架体300的安设稳固性。
沿板条411的宽度方向,板条411的两端分别具有倾斜部,由内之外的方向,倾斜部的厚度逐渐缩小;这样增大板条411与楼板模板500的接触面积,同时便于混凝土层600对板条411施加压力,增强板条411与楼板模板500之间的相对稳固性。
板条411设有参照板,参照板与板条411呈交错对接布置;进行基座400安设时,选取外部作为参照边,利用参照板与参照边呈平行布置,使基座400的安设位置更加精确。
板条411与参照板呈同一水平面布置,这样,避免影响板体与楼板模板500之间的相对固定,同时,板条411与参照板同步抵触楼板模板500,增大加固区域。
翼板430呈三角状布置,有效利用三角形稳定作用,有效增强架体300的安设稳固性。
翼板430具有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第一直边与第二直边呈垂直布置,第一直边平铺对接板条411,第二直边平铺对接基管420;增大翼板430与板条411的对接面积,增大翼板430与基管420的对接面积,从而使翼板430、基管420和基板410之间的配合效果,增强架体300的安设稳固性。
包括四个翼板430,相邻翼板430呈两两垂直布置;这样,各个翼板430提供的支护力更加均匀,使基管420和架体300的受力更加均匀,降低架体300的偏移以及倾斜风险。
相邻翼板430之间设有加固板440,在加固板440的作用下,使相邻翼板430、基管420和加固板440形成整体,增强整体的稳固性。
沿背离基管420方向,加固板440呈拱起弧形布置,增强加固板440的承受力。
加固板440与基管420之间形成间隙,当楼板模板500的上方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层600填充该间隙,从而增强翼板430、基管420和加固板440之间的相对固定效果。
包括四个加固板440,四个加固板440呈沿环状依序布置;使基座400整体受力更加均匀,且进行多区域加固,增强基座400的稳固性。
基管420呈圆柱状布置,这样,基管420全包围对架体300进行支撑加固,避免架体300出现受力不均,导致架体300倾斜。
基管420具有内端面,基管420的内端面设有内螺纹422,架体300通过套口与基管420的内端面呈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基管420与架体300之间的对接。
架体300嵌入基管420时,支撑螺杆322的底部抵触基板410,这样,增强架体300、基板410和基管420之间的配合固定效果。
基板410的汇合部设有第一磁块,架体300的底部设有第二磁块,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呈异性相吸布置;当架体300嵌入基管420时,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呈对接吸附布置,从而增强架体300与基板410之间的相对稳定效果。
基管420设有多个止水环421,各个止水环421沿套环的长度方向呈间隔依序布置,止水环421呈圆环状布置,且止水环421套设基管420的外周;止水环421遇水膨胀布置,起到止水作用。
基管420为PPR基管420,寿命长、价格低廉,施工安设便捷。
实施例一:单滚筒式
滚筒组140包括第一滚筒170,底板123具有第一安设部,第一安设部处于底板123的中部,第一安设部设有第一转动轴承,第一滚筒170对接第一转动轴承;进行找平作业时,第一滚筒170通过第一转动轴承呈机械旋转运动;通过人工或者外力驱动转轴110沿导轨组200移动,转轴110移动带动第一滚筒170移动,由于第一滚筒170的外表面抵触混凝土层600,因此,第一滚筒170移动时,对混凝土层600的顶端面进行压平,从而实现找平作业。
或者,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辅助轴130或者滚轴进行转动,实现相当于轨道转动;从而带动架板120、第一滚筒170转动来达到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层600进行找平。
架板120包括顶板121、两个斜撑板122以及底板123,滚轴的内端对接顶板121;两个斜撑板122的上部分别对接顶板121的两端,两个斜撑板122的下部朝下延伸对接形成连接部,第一滚筒170与连接部呈对接布置;这样设置,架板120的重心趋向于中部且向下,便于第一滚筒170与架板120的配合,提高第一滚筒170的移动稳定性。
顶板121与两个斜撑板122呈上大下小三角形状布置;使架板12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且便于架板120的牵动力的集中,施加在第一滚筒170上,降低驱动力的损耗,便于对第一滚筒170的驱动。
实施例二:双滚筒式
滚筒组140包括两个第二滚筒180,第二滚筒180具有与混凝土层600抵触的找平面,两个第二滚筒180的找平面呈同一水平面布置,底板123具有两个第二安设部,两个第二安设部沿底板123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第二安设部设有第二转动轴承,第二滚筒180对接第二转动轴承;进行找平作业时,第二滚筒180通过第二转动轴承呈机械旋转运动;由于两个第二滚筒180的外表面分别抵触混凝土层600,所以,两个第二滚筒180同步移动时,对混凝土层600的顶端面进行双重压平,有助于提高找平效率以及找平作业效果。
架板120包括顶板121、两个斜撑板122以及底板123,顶板121与底板123呈上下平行对应布置,顶板121的两端分别对接两个斜撑板122的上部,底板123的两端分别对接两个斜撑板122的下部,斜撑板122的下部对接底板123形成连接部,滚筒体与连接部呈对接布置;顶板121、两个斜撑板122与底板123呈上小下大梯形状布置;使架板120整体稳定性更佳。
架板120包括两个增固板124,顶板121的两端分别对接两个增固板124的上部,两个增固板124的下部呈对接布置形成对接部,对接部与底板123呈连接布置;在两个增固板124的作用下,增强架板120的整体稳定性。
顶板121与两个增固板124呈上大下小三角状布置;使顶板121与两个增固板124形成的整体的稳定性更佳。
底板123、其一斜撑板122和其一增固板124呈上小下大三角状布置;使顶板121、其一斜撑板122和其一增固板124形成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佳。
底板123、另一斜撑板122和另一增固板124呈上小下大三角状布置;使顶板121、另一斜撑板122和另一增固板124形成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佳。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基座、导轨组、多个架体以及滚筒装置,具体步骤如下:
(1)、在楼板模板的表面进行精确测量放点,确认多个安设区,采用固定件将各个所述基座分别固定在所述楼板模板上的安设区;
(2)、将各个所述架体一一对应安装在各个所述基座上;
(3)、所述楼板模板进行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4)、沿混凝土的浇筑流向,安设所述导轨组,各个所述架体分别抵触支撑固定所述导轨组;
(5)、将所述滚筒装置安设所述导轨组,所述滚筒装置与所述混凝土层呈上下抵触对应布置,驱动所述滚筒装置相对所述导轨组移动,对所述混凝土层进行找平作业;
(6)、找平作业完成后,回收所述滚筒装置、所述导轨组和所述架体;
(7)、所述混凝土层静置、养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装置包括架板、至少一个滚轴以及滚筒组,所述滚轴的内端穿设对接所述架板的上部,所述滚轴的外端与所述导轨组呈活动对接布置,所述滚筒组与所述架板的下部呈对接布置,所述滚筒组抵触所述混凝土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设有耳板,沿背离所述架板方向,所述耳板朝上延伸布置;所述耳板设有辅助轴,所述辅助轴的内端穿设对接所述耳板,所述辅助轴的外端沿背离所述耳板方向朝外延伸活动对接外部结构,且所述辅助轴与所述滚轴呈平行对应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包括顶板、多个斜撑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呈上下平行对应布置,各个所述斜撑板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各个所述斜撑板呈首尾依序对接布置,所述斜撑板呈倾斜布置;所述顶板设有两个所述滚轴,所述耳板与所述顶板呈上下对接布置,所述辅助轴与两个所述滚轴呈三角状错位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组包括第一滚筒,所述底板具有第一安设部,所述第一安设部处于所述底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安设部设有第一转动轴承,所述第一滚筒对接所述第一转动轴承;进行找平作业时,所述第一滚筒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承呈机械旋转运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组包括两个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具有与所述混凝土层抵触的找平面,两个所述第二滚筒的找平面呈同一水平面布置,所述底板具有两个第二安设部,两个所述第二安设部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二安设部设有第二转动轴承,所述第二滚筒对接所述第二转动轴承;进行找平作业时,所述第二滚筒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承呈机械旋转运动。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包括角钢体以及加固件,所述角钢体架设在所述架体上且处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加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架体,所述加固件的中部朝下抵压所述角钢体;所述角钢体与所述混凝土层呈上下对应布置,所述滚筒装置活动连接所述角钢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体包括第一角钢板以及第二角钢板,所述第一角钢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角钢板的上部对接形成支撑部,所述滚筒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角钢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角钢板的下部分别连接所述架体,所述第一角钢板、所述第二角钢板和所述架体呈上小下大三角状布置。
9.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支撑杆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杆的下部与所述基座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撑杆的上部与所述支撑座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撑座形成有至少一个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支撑所述导轨组;所述支撑杆包括套管、支撑螺杆以及调节螺母,所述支撑螺杆呈纵向布置,所述支撑螺杆的下端与所述基座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撑螺杆的上端与所述套管呈活动对接布置,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套管呈上下对接布置,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套管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撑螺杆的上端穿设至所述套管的内部,所述支撑螺杆贯穿所述调节螺母,且所述支撑螺杆与所述调节螺母呈螺纹连接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板以及基管,所述基板平铺所述楼板模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楼板呈固定布置;所述基管的下部对接所述基板,所述基管的上部沿背离所述基板方向延伸呈竖直布置,所述基管的上部形成有套口,所述架体通过所述套口嵌设所述基管。
CN202010569734.7A 2020-06-20 2020-06-20 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 Active CN111691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9734.7A CN111691676B (zh) 2020-06-20 2020-06-20 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9734.7A CN111691676B (zh) 2020-06-20 2020-06-20 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1676A true CN111691676A (zh) 2020-09-22
CN111691676B CN111691676B (zh) 2021-08-24

Family

ID=72482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9734.7A Active CN111691676B (zh) 2020-06-20 2020-06-20 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167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12906A1 (de) * 1979-03-31 1980-10-16 Rilco Maschf Hoehenverstelleinrichtung fuer abziehbohle
CN102888809A (zh) * 2012-09-29 2013-01-23 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大面积混凝土地坪施工找平方法
CN203145475U (zh) * 2013-01-12 2013-08-21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楼面混凝土找平装置基座
JP6301539B1 (ja) * 2017-08-07 2018-03-28 株式会社フロアーサポート コンクリート施工法
CN109469293A (zh) * 2018-11-27 2019-03-15 东莞市强达建材有限公司 升降找平导轨及利用升降找平导轨的找平工艺
CN110670885A (zh) * 2019-08-26 2020-01-1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大面积超平地坪平整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12906A1 (de) * 1979-03-31 1980-10-16 Rilco Maschf Hoehenverstelleinrichtung fuer abziehbohle
CN102888809A (zh) * 2012-09-29 2013-01-23 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大面积混凝土地坪施工找平方法
CN203145475U (zh) * 2013-01-12 2013-08-21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楼面混凝土找平装置基座
JP6301539B1 (ja) * 2017-08-07 2018-03-28 株式会社フロアーサポート コンクリート施工法
CN109469293A (zh) * 2018-11-27 2019-03-15 东莞市强达建材有限公司 升降找平导轨及利用升降找平导轨的找平工艺
CN110670885A (zh) * 2019-08-26 2020-01-1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大面积超平地坪平整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1676B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2659B (zh) 一种定型化卫生间降板支模模具及支模方法
CN113277031A (zh) 一种船舶下边水舱分段的快速建造方法
CN111550023A (zh) 一种建筑预制构件安装固定施工方法
CN111691676B (zh) 现浇混凝土楼板高精地面施工方法
CN113668881B (zh) 一种曲面梁组合式胎架及拼装方法
CN109138457B (zh) 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96895B (zh) 大跨度多曲面悬挑幕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1006269U (zh) 一种用于路面基层施工的侧模支撑装置
CN210141018U (zh) 一种可拆卸式建筑移位钢轨道
CN114991469B (zh) 一种墙柱模板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3143894U (zh) 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单滚筒
CN212271212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框架柱
CN105298119A (zh) 一种整体楼梯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2001159240A (ja) コンクリート直仕上げ工法と治具
CN213477681U (zh) 一种用于固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找平导轨支架的基座
CN111140001B (zh) 一种立柱的砂浆抹面施工方法
CN102359073A (zh) 混凝土简支箱梁支座灌浆模板结构
CN113309256A (zh) 一种带后浇段的预制剪力墙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3359449U (zh) 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的找平双滚筒
CN113107101A (zh) 一种基于bim的折线钢管柱与弧形箱梁斜交连接施工工法
CN218643898U (zh) 一种控制地面平整度抹平装置
CN110453608B (zh) 一种预制立柱安装方法
CN218668616U (zh) 一种尺寸可调节的预埋件用定位支架
CN216641096U (zh) 预制叠合板与现浇楼板的节点结构
CN220723393U (zh) 一种混凝土桥面用塔机基座锚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