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1052A - 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1052A
CN111691052A CN202010550700.3A CN202010550700A CN111691052A CN 111691052 A CN111691052 A CN 111691052A CN 202010550700 A CN202010550700 A CN 202010550700A CN 111691052 A CN111691052 A CN 111691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needle bed
bed
stitch
emp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07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1052B (zh
Inventor
钟晓青
杨忆秋
朱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Rayn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Rayn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Rayn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Rayn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07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1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1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1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1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1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二针床上至少在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时,在第一空针之外具有第二线圈,且第二针床对第二线圈进行编织操作。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在使得双针床电脑横机能够编织移针花型的全成型织物。

Description

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织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全成型织物是指在电脑横机上直接以整件状态一次性编织出来,无需裁剪、缝合,即可形成穿着的针织品,而衣物上的编织花型是作为针织中最重要且极富变化的元素,在针织横机产品中十分的流行,编织花型可以通过同一针床上的不同线圈通过位置互换完成。
现有的技术是在双针床电脑横机上编织普通的单片的花型,包括将垂直的纵行相互交叉,但只能对单片的衣片进行花型的编织,因此,需要编织出多个具有花型的单片衣片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编织物,导致制作过程工序环节多、制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双针床电脑横机无法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二针床上至少在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时,在第一空针之外具有第二线圈,且第二针床对第二线圈进行编织操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针床电脑横机。该电脑横机包括:驱动机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在利用双针床电脑横机编织全成型织物时,通过利用第二针床上的空针来寄放第一针床上需要移动的线圈,使得线圈能够在针床上移动,进而使得双针床电脑横机能够编织移针花型的全成型织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双针床电脑横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使用双针床电脑横机编织全成型织物时,双针床电脑横机的前针床和后针床都会设置有线圈,以利用前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物的前片,利用后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物的后片;或利用前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物的后片,利用后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物的前片。也即,编织全成型织物需要用到前针床和后针床。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
步骤S11: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
在编织全成型织物时,如果需要编织移针花型,则需要移动针床上的线圈,以将针床上的线圈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以此完成移针花型的编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定义需要移动线圈的针床为第一针床,不需要移动线圈的针床为第二针床。例如,当双针床电脑横机的前针床需要移动线圈时,则前针床是第一针床,后针床是第二针床。当后针床需要移动线圈时,则后针床是第一针床,前针床是第二针床。故,第一针床上的线圈可以定义为第一线圈,第二针床上的线圈定义为第二线圈。
在编织时,如果前、后针床的线圈都需要移动,则可以先移动前针床的线圈再移动后针床的线圈,或是先移动后针床的线圈再移动前针床线圈,或是二者交叉进行,在移动前针床的线圈过程中,移动后针床的线圈。可以理解的,移动线圈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编织时的具体情况,做适应性的调整,移动线圈的先后顺序不受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移动线圈时,在线圈需要移动到的位置是空针的时候,才能移动线圈,否则会造成线圈的缠绕,导致编织时出现问题。空针即为在需要将线圈移动到的所在针,此时该针上没有线圈。对于针床上的针而言,由于线圈会移动,当针上有线圈时,则该针不是空针;当针上没有线圈,或是该针上的线圈移动到另外的位置的时候使得针上没有线圈时,则该针是空针。
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即是通过控制机床执行翻针的动作,使得第一线圈可以从第一针床移动到第二针床上。第一空针只需要在移动时是空针即可,在翻针前,或是将第一线圈移动离开以后,可以仍是空针,或不是空针均可。
翻针是指将线圈从一个针床的针上,翻至另外一个针床与其对应的针上。第一针床上的针和第二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是指两个针床相对的两个针。例如,当两个针床都处于初始位置时,即前针床的第一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一针床相互对应、前针床的第二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二针床相互对应,以此类推。当有针床改变了位置以后,例如此时是第一针床上的第三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五针相互对应,翻针则是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三针的线圈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五针上。可以理解的,两个针床都处于初始位置时,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是两个针床都处于初始位置时,前针床的第一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床相互对应,往后以此类推。
可见,翻针可以将线圈从一个针床移动至另外一个针床上。为了将线圈从一个针床的针上移动至另一个针床的空针上,就需要执行翻针的动作。另外,可以仅对针床上的部分针进行翻针,其余的针则不会翻针。
需要移动的线圈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二针床上的空针也可以有多个。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针床上需要移动的线圈为200个时,第二针床上的空针也可以为200个。在另一个实施场景中,也可以是第一针床上的部分的线圈进行移动,其余线圈则不移动,例如第一针床上设置有线圈200个,可以仅移动其中的100个线圈,其余的线圈不移动,此时第二针床上的空针可以为100个。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因为需要利用第二针床的空针来寄放线圈,当第二针床上的第二线圈大于或等于2个时,可以将第二针床上的相邻的两个第二线圈设置为隔针的形式,使得第二针床相邻的两个第二线圈之间间隔预设数量个空针。预设数量例如是1至4中的任一数。例如,第二针床的第一针和第三针都设置有线圈,则这两个线圈之间间隔了1个空针,即第二针是空针;或者第二针床的第一针和第四针都设置有线圈,则这两个线圈之间间隔了2个空针,即第二针和第三针是空针。通过在第二针床上隔针设置线圈,可以使得第二针床上设置有空针,以用来存放第一针床的线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也可以是隔针的形式设置,以此第一针床的空针就可以用来寄放第二针床的线圈。例如,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可以间隔1个空针,且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的线圈交替设置。交替设置即是当第一针床上的奇数针上设置有线圈时,则在第二针床的偶数针上设置线圈。即第一针床上有线圈的针所对应的第二针床上的针为空针。通过上述间隔1个空针,且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的线圈交替设置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针床上针来编织全成型织物,提高编织效率。
步骤S12: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
当第一针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二针床后,此时第一线圈在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的位置上,该位置与第一线圈的第一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第一针床或第二针床移动的方向。因此,为了实现第一线圈在第一针床的移动,双针床电脑横机可以通过执行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的动作,改变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线圈可以相对于第一针床产生相对位移,也就是使得第一线圈在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的位置与第一线圈的第一位置的连线倾斜于第一针床或第二针床移动的方向。
对于双针床电脑横机而言,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可以包括三种方法,分别是移动第一针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或移动第二针床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或是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
具体的,移动第一针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分别是:对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或在第一针床摇床后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同理,移动第二针床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分别是:对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或在第二针床摇床后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分别是: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摇床、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摇床后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复位。
摇床是指改变针床的位置,以改变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在摇床改变了第一针床或第二针床的位置之后,两个针床的针的对应关系会改变。例如是第一针床沿着针的排列方向移动了两针,则此时第一针床的第三针是与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相互对应,或是与第二针床的第五针相互对应。另外,针床在每次摇床以后,都会回到初始位置,即针床在改变位置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或是一定的动作之后,都会回复到初始位置,即针床会进行复位。例如,当一个针床在执行摇床动作以后,该针床或另一个针床会继续执行翻针的动作,在翻针动作完成以后,执行摇床动作的针床会回复到初始位置。
可见,当第一针床或第二针床进行摇床时,另外一个针床保持不动的情况下,通过摇床改变了针床的位置,也就实现了第一针床或第二针床相对另外一个产生相对位移的效果,或是两个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摇床,也能产生相对位移的效果。同理,在摇床后,针床进行复位,另外一个针床不动时,由于复位会使得针床回到初始位置,复位到初始位置后,也就相对于摇床后的针床的位置,也实现了产生相对位移的效果,或是两个针床在摇床后,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复位,此时相对于摇床后的针床的位置,也能产生相对位移的效果。即,摇床改变针床的位置,和针床复位回到初始位置,都能使第一针床或第二针床相对另外一个针床产生相对位移,也就使得移动的针床上的第一线圈相对另外一个针床,产生了相对位移,即第一线圈会移动数针的距离。
步骤S13: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因为,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已经产生了相对位移,意味线圈也产生相对了位移,此时只需要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就可以实现第一线圈在第一针床上的移动。
通过利用第二针床上的空针来寄放需要移动的线圈,使得线圈能够在针床上移动。在编织全成型移针花型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编织的具体花型,对需要移动的线圈进行移动,以此实现移针花型的编织。进而使得双针床电脑横机能够编织移针花型的全成型织物。
在编织时,第二针床至少在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时,在第一空针之外具有第二线圈,且第二针床对第二线圈进行编织操作。也即,在利用第一针床对第一针床的第一线圈进行编织时,第二针床上也是具有第二线圈的。而且,在利用第一针床对第一针床的第一线圈进行编织的过程中,第二针床也能利用对第二线圈进行编织,即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可以交叉进行编织的操作。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双针床电脑横机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还可以设置有线圈组,线圈组由同一针床上的特定数量个连续针上的线圈组成。连续针即是针与针之间是相邻的,中间没有其他针。当特定数量个连续针上都有线圈时,则这数个线圈可以组成线圈组。特定数量例如是2至4中任一数,如2个线圈组成一个线圈组,或是4个线圈组成一个线圈组。例如,第一针床上的第一针至第三针共三针的线圈组成一个线圈组。
因为需要利用第二针床的空针来寄放线圈,因此可以将第二针床的线圈组设置为隔针的形式,即第二针床上的相邻线圈组之间间隔特定数量个空针。对于线圈组而言,当线圈组由特定数量个连续针上的线圈组成时,相邻线圈组之间也可以间隔特定数量个空针,以用来存放线圈组。例如,线圈组由3个针上的线圈组成,则相邻的两个线圈组之间也可以间隔3个空针,以后来存放线圈组。当然,间隔的空针数量大于组成线圈组的针的数量也是可以的。
因为线圈组是由线圈组成的,因此,在对线圈进行移动的同时,即意味着对线圈组进行移动,此处不在赘述。
由于能够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的方式有六种,分别是第一针床的摇床和摇床后的复位,第二针床的的摇床和摇床后的复位,以及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摇床和摇床后同时向相反方向的复位,通过这六种动作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移动线圈的方法,以下通过不同的实施例分别介绍。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
步骤S21:对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
为了实现线圈的移动,可以在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之前,先通过摇床改变针床的位置。例如,可以通过对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以此实现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同时改变两个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也可以是通过对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以此实现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同时改变两个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
步骤S22: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步骤S21中,已经改变了两个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也就使得该步骤是将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改变对应关系后的第一空针上。
步骤S23:在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
由于第一针床已经进行了摇床,在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以后,可以通过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以此使得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再次产生相对位移,使得第一针床回到初始位置,改变两个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
如果在步骤S21中,是第二针床进行了摇床,则在该步骤中是对第二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
步骤S24: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3。
以下举例说明该实施例移动线圈的整体过程。
在该例子中,第一针床的奇数针上设置有线圈,第二针床的偶数针上设置有线圈,第一针床的第一针和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相互对应,并以此类推。此时,需要将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上线圈移动至到第三针。
第一步,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第一针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相互对应。或者是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第二针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进而使得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相互对应。
因为第二针床上只有偶数针上才设置有线圈,因此第二针床的第三针即为空针。此时,第二针床的第三针即是上述步骤提及的第一空针。
第二步,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第二针床的第三针)。以利用第一空针(第二针床的第三针)来寄放第一线圈。在移动线圈时,第一针床的第三针上同样会一起移动,也即原来第一针床上的第三针的线圈已经不在第三针上了,此时的第三针即是空针。
第三步,在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如果第一步是第一针床进行了摇床,则该步骤是第一针床进行复位。如果第一步是第二针床进行了摇床,则该步骤是第二针床进行复位。不管是哪个针床进行复位,最后都会使得之前移动的针床回到初始位置,使得两个针床的针对应关系重新变回第一针床的第一针和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相互对应,并以此类推。此时,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对应的针是第一针床的第三针。
第四步,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此时第一针床的第三针即是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将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第一针床的第三针)后,就实现了第一线圈在第一针床上的移动。
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31: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
步骤S32:对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1。
步骤S33: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3。
步骤S34:在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3。
以下举例说明该实施例移动线圈的整体过程。该例子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针的对应关系,以及线圈的设置均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例子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该例子中,同样需要将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上线圈移动至到第三针。
第一步,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此时的第一空针即是第二针床的第一针。因为第二针床的线圈是设置在偶数针,因此可以将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第二针床的第一针)。
第二步,对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第一针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相互对应。或者是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第二针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相互对应。
第三步,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此时第一针床的第三针即是一针床的第二位置。在移动线圈时,第一针床的第三针上同样会一起移动,也即原来第一针床上的第三针的线圈已经不在第三针上了,此时的第三针即是空针。
第四步,在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如果第二步是第一针床进行了摇床,则该步骤是第一针床进行复位。如果第二步是第二针床进行了摇床,则该步骤是第二针床进行复位。
将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第一针床的第三针)后,就实现了第一线圈在第一针床上的移动。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41:对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1。
步骤S42: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
步骤S43:在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3。
步骤S44:第一针床沿着前次移动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
在将第一线圈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后,此时还可以继续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使得第一线圈可以再次移动,以增大第一线圈最终在第一针床的移动距离,加快第一线圈的移动速度,提高纺织效率。
具体的,如果此时继续由第一针床进行摇床,则第一针床可以沿着前次移动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摇床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以此可以使得第一线圈更加远离第一针床的第一位置,增大第一线圈最终在第一针床的移动距离。当是由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的情况,则第二针床可以沿着第一针床前次移动方向进行摇床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以此同样可以使得第一线圈更加远离第一针床的第一位置,增大第一线圈最终在第一针床的移动距离。
步骤S45: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3。
步骤S46:第一针床再次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3。因为在步骤S44中第一针床第二次进行了摇床,所以第一针床需要再次进行复位。当步骤S44中是第二针床进行了摇床,则该步骤是第二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
以下举例说明该实施例移动线圈的整体过程。该例子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针的对应关系,以及线圈的设置均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例子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该例子中,同样需要将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上线圈移动至到第五针。
第一步,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第一针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相互对应。或者是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第二针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相互对应。
第二步,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第二针床的第三针)。以利用第一空针(第二针床的第三针)来寄放第一线圈。在移动线圈时,第一针床的第三针上同样会一起移动,也即原来第一针床上的第三针的线圈已经不在第三针上了,此时的第三针即是空针。
第三步,在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如果第一步是第一针床进行了摇床,则该步骤是第一针床进行复位。如果第一步是第二针床进行了摇床,则该步骤是第二针床进行复位。
第四步,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第一针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第二针床的第三针与第一针床的第五针相互对应。由于此时第一线圈在第二针床上,因此,第一针床的移动方向是上一次摇床时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才能使第二针床的第三针与第一针床的第五针相互对应。如果是第二针床进行摇床,则第二针床可以沿着第一针床前次移动方向进行摇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并保持第一针床不动,进而使得第二针床的第三针与第一针床的第五针相互对应。
第五步,将第二针床的第三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此时第一针床的第五针即是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第六步,在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第二针床不动。如果第四步是第一针床进行了摇床,则该步骤是第一针床进行复位。如果第四步是第二针床进行了摇床,则该步骤是第二针床进行复位。
通过两次移动线圈,分别是从第一针床的第一针移动到第二针床的第三针上和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移动到第一针床的第五针上,使得第一线圈得以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第一针床的第五针)后,以此实现了第一线圈在第一针床上的移动。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51: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摇床。
为了实现线圈的移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摇床,以此实现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同时改变两个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例如,针床上的针沿直线排列时,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分别沿着直线两端的延伸方向进行摇床。
步骤S52: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
步骤S53: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摇床后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复位。
在将第一线圈进行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后,就可以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摇床后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复位,以此使得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再次产生相对位移,使得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回到初始位置,改变两个针床上的针的对应关系。
步骤S54: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3。
以下举例说明该实施例移动线圈的整体过程。
在该例子中,第一针床的奇数针上设置有线圈,第二针床的偶数针上设置有线圈,第一针床的第一针和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相互对应,并以此类推。此时,需要将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上线圈移动至到第三针。
第一步,第一针床沿着针排列方向的一端的延伸方向,移动两个针的距离;第二针床沿着第一针床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一个针的距离。以此使得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相互对应。
第二步,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第二针床的第三针)。以利用第一空针(第二针床的第三针)来寄放第一线圈。在移动线圈时,第一针床的第三针上同样会一起移动,也即原来第一针床上的第三针的线圈已经不在第三针上了,此时的第三针即是空针。
第三步,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复位。因为第一步中,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已经沿着相反方向进行了摇床,此时两个针床同时复位,回到初始位置,也是沿着相反方向进行复位。
第四步,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此时第一针床的第三针即是一针床的第二位置。在移动线圈时,第一针床的第三针上同样会一起移动,也即原来第一针床上的第三针的线圈已经不在第三针上了,此时的第三针即是空针。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61: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
步骤S62: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摇床。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51。
步骤S63: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3。
步骤S64: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摇床后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复位。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53。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71: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摇床。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51。
步骤S72:。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
步骤S73: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摇床后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复位。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53。
步骤S74: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再次向相反方向进行摇床。
因为在步骤S71中进行过一次摇床,因此该步骤是再次摇床,摇床的具体过程请参阅步骤S51。
步骤S75:将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3。
步骤S76: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再次摇床后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复位。
在步骤S74中,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再次进行了摇床,因此该步骤是对应再次摇床后的复位过程。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53。在上述的第五实施例、第六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中,每次都是通过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摇床或复位,实现了针床之间的相对位移,并进而实现了线圈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编织全成型织物时,每次需要针床之间的产生相对位移时,可以是通过只移动一个针床,另一个针床保持不动和两个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两种方式,来实现针床之间的位移。
在利用第一针床对第一线圈进行编织时,如果也需要利用第二针床对第二线圈进行编织,第二线圈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描述方法进行编织。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二针床上的第二线圈从第三位置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空针。
将第二针床上的第二线圈从第三位置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二空针,以利用第一针床的第二空针来寄放第二线圈。
第二步:使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
该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2。
第三步:将第一针床的第二空针上的第二线圈翻至第二针床的第四位置。
因为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已经产生了相对位移,意味着第二线圈也产生相对了位移,此时只需要将第一针床的第二空针上的第二线圈翻至第二针床的第四位置,就可以实现第二线圈在第二针床上的移动。
第四步:移动了的针床进行复位。
通过利用第一针床上的空针来寄放需要移动的第二线圈,使得第二线圈能够在第二针床上移动,进而能够编织移针花型。
具体实现第二线圈移动的方法,可以参考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第五实施例、第六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区别在于,将上述实施例的第一位置、第一空针和第二位置分别替换为第三位置、第二空针和第四位置。
可以理解的,第一位置可以与第四位置相同,第二位置可以与第三位置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编织时的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在纺织的过程中,可以是针对数个线圈进行移动。例如,在对第一针床的第一线圈的过程中,也会穿插地对第一针床的第三针进行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每个线圈而言,移动该线圈的方法仍然是上述第二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只是,在移动该线圈的过程中,中间会穿插其他线圈的移动过程。
在利用双针床电脑横机编织移针花型,如果线圈一次移动的距离太大,也即摇床的距离太大,容易断纱,导致无法编织移针花型。在本实施例中,线圈每次移动的距离可以不超过4个针的距离,以此减少断纱的几率,提高纺织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在编织移针花型时,如果需要移动线圈的距离较大,即通过摇床或是摇床后针床的复位,使得线圈移动数量较多的针的距离时,会容易断纱。例如是,通过摇床或是摇床后针床的复位,使得针床移动6个针的距离,也就意味着该针床上的线圈移动了6个针的距离,此时容易断纱。
为了改善断纱的问题,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以下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通过分数次移动线圈,使得线圈每一次移动的距离适中,以此改善断纱的问题。
上述的第二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均能完成线圈在第一针床的一次移动,使线圈移动数针的距离。基于此,如果需要多次移动线圈,使得线圈每一次的移动距离适中,则可以重复执行上述的第二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以多次移动线圈,达到移动线圈到较远的针上的效果。具体的,重复执行的过程可以如下。
上述的第二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每个实施例所包含的全部步骤完成后,可以视为完成一次循环。例如完成第二实施例的全部步骤后,视为完成一次循环;完成第三实施例的全部步骤后,也视为完成一次循环;完成第四实施例的全部步骤后,也视为完成一次循环。在完成一次循环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循环中,也即返回第二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最开始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因为第二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都能实现线圈的移动,因此在当前次循环的时候,可以采用与前次循环不同的方法。例如,前次循环时是采用第二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当前次循环的时候,可以采用第二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前次循环时是采用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亦是如此。
在循环时,因为当前次循环和前次循环时相比,线圈的位置已经发生改变。因此,对于当前次循环而言,需要将前次循环中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进行翻针的起始位置替换为当前次循环中第一线圈落在第一针床的新位置。可以理解的,前次循环完成后,第一线圈落在第一针床的位置,即是当前次循环中,第一线圈落在第一针床的新位置;也是当前次循环中,线圈的起始位置。例如,完成前次循环后,第一针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针落在了第三针的位置,则第一针床的第一针是前次循环中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进行翻针的起始位置,第一针床的第三针是当前次循环中第一线圈落在第一针床的新位置,也是当前次循环中,第一线圈的起始位置。
在当前次循环中,因为需要使得线圈继续移动,所以可以限定,在当前次循环时,第二针床用来寄放的空针不同于前次循环中第二针床承载第一线圈的空针。例如,前次循环中,是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用于承载第一线圈,则当前次循环中,用于承载第一线圈的空针,不是第二针床的第三空针,而可以是第二针床的第五空针或第第七空针等等。
在循环时,可以根据编织的移针花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移针方法(上述的第二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进行组合,组合的形式不受限制。
下面以两次循坏为例,举例说明。该例子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针的对应关系,以及线圈的设置均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例子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次循环
第一步,将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上的第一线圈移动第二针床的第三针上。此时,线圈移动了2个针的距离。
第二步,将第二针床的第三针上的第一线圈移动到第一针床的第三针。由于第一线圈依然是在第三针上,所以此时的第一线圈可以视为没有移动。
第二次循环
第一步,将第一针床的第三针上的第一线圈移动到第二针床的第五针上。此时,线圈移动了两个针的距离。
第二步,将第二针床的第五针上的第一线圈移动到第一针床的第七针上。此时,线圈移动了2个针的距离。
通过这两次循环,使得第一线圈移动了6个针的距离,而且每次只移动2个针的距离,这样就能减少线圈移动的距离过大,导致断纱的几率。
可见,通过上述描述的循环方法,可以实现线圈的多次移动,进而在需要移动线圈的距离较大时,可以每次只移动较短的距离,例如是4个针的距离以内,以减少断纱的概率,提高纺织效率。
下面以编织2*2绞花的为例,对同时利用第一针床对第一线圈进行编织和利用第二针床对第二线圈进行编织进行描述。在该例子中,第一针床的奇数针上设置有线圈,第二针床的偶数针上设置有线圈,第一针床的第一针和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相互对应,并以此类推。编织2*2绞花,就需要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针和第三针上的线圈和第一针床第五针和第七针互换位置。
第一步,把第一针床的第一针、第三针、第五针和第七针上的线圈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第三针、第五针和第七针上。使得线圈移动至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第三针、第五针和第七针上。
第二步,第一针床或是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使得第一针床的第三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五针相互对应,第一针床的第五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七针相互对应,并将第二针床的第五针和第七针上的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三针和第五针。
第三步,第一针床或是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移动三个针的距离,使得第一针床的第四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相互对应,第一针床的第六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相互对应,并将第二针床的第一针和第三针上的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四针和第六针,然后,摇床了的针床进行复位。
第四步,第一针床或是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移动一个针的距离,使得第一针床的第四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五针相互对应,第一针床的第六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七针相互对应,并将第一针床的第四针和第六针上的线圈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五针和第七针,然后,摇床了的针床进行复位。
第五步,第一针床或是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移动两个针的距离,使得第一针床的第三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相互对应,第一针床的第五针与第二针床的第三针相互对应,并将第一针床的第三针和第五针上的线圈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针和第三针,然后,摇床了的针床进行复位。
第六步,把第二针床的第一针、第三针、第五针和第七针上的线圈翻至第一针床的第一针、第三针、第五针和第七针上。
在上述的例子中,对于编织前第一针床的第一针上的线圈,分别通过翻针,摇床,翻针,针床复位,实现了一次线圈的移动,使之移动到第一针床的第四针上。再通过摇床,翻针,针床复位和翻针,使之移动到第一针床的第五针上。其他线圈的移动过程亦是如此,只是线圈移动的具体位置不同。
通过上述的例子,实现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针和第三针上的线圈和第一针床第五针和第七针互换位置,以此得以编织2*2绞花。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双针床电脑横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双针床电脑横机80包括第一针床81、第二针床82和驱动机构83。第一针床81和第二针床8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编织线圈800用的针84。第一针床81和第二针床82相对设置。驱动机构83用于给第一针床81和第二针床82提供动力,使得第一针床81和第二针床82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摇床和翻针的操作,进而使得第一针床81和第二针床82能够编织具有移针花型的全成型织物。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存储装置90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存储装置90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910,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编织全成型织物移针花型的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装置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设备、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针床编织全成型织物移针花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
使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
将所述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所述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针床上至少在所述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时,在所述第一空针之外具有第二线圈,且所述第二针床对所述第二线圈进行编织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包括:移动所述第一针床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或移动所述第二针床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一针床不动、或所述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所述第一针床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包括:
对所述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或在所述第一针床摇床后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
所述移动所述第二针床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一针床不动包括:
对所述第二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一针床不动、或在所述第二针床摇床后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一针床不动;
所述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包括:
所述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摇床、或所述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摇床后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且将所述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上的第一线圈翻至所述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之后包括:
对所述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之后,包括:返回所述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步骤进行循环,且将前次循环中将所述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进行翻针的起始位置替换为当前次循环中所述第一线圈落在所述第一针床的新位置,所述第一线圈翻至所述第二针床的空针替换为不同于前次循环中所述第二针床承载所述第一线圈的空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之前,包括:对所述第一针床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
所述第一针床上的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翻至第二针床的第一空针之后,所述使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为:所述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针床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之后包括:所述第一针床沿着前次移动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摇床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
所述第二针床上的第一线圈翻至所述第一针床的第二位置之后,包括:所述第一针床再次进行复位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二针床不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床上的奇数针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针床上的偶数针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线圈;
其中所述第二针床对所述第二线圈进行编织操作,包括:将所述第二针床上的第二线圈从第三位置翻至所述第一针床的第二空针;使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产生相对位移;将所述第一针床的第二空针上的第二线圈翻至所述第二针床的第四位置。
9.一种双针床电脑横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50700.3A 2020-06-16 2020-06-16 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691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0700.3A CN111691052B (zh) 2020-06-16 2020-06-16 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0700.3A CN111691052B (zh) 2020-06-16 2020-06-16 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1052A true CN111691052A (zh) 2020-09-22
CN111691052B CN111691052B (zh) 2022-01-07

Family

ID=72481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0700.3A Active CN111691052B (zh) 2020-06-16 2020-06-16 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10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4697A (zh) * 2021-07-26 2021-11-02 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隔针技术编织全成形产品的工艺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412932A (en) * 1914-05-09 1915-08-05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Method of Transferring Stitches in Knitting.
CN102776690A (zh) * 2012-07-27 2012-11-1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平针的4×4绞花编织方法
CN102776688A (zh) * 2012-07-27 2012-11-1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编机中二色绞花的编织方法
CN103320951A (zh) * 2013-06-25 2013-09-25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色绞花编织方法
CN109023684A (zh) * 2018-09-20 2018-12-18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编织绞花织物的方法
CN110042546A (zh) * 2019-05-06 2019-07-2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前后变化收针的编织方法及其成型织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412932A (en) * 1914-05-09 1915-08-05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Method of Transferring Stitches in Knitting.
CN102776690A (zh) * 2012-07-27 2012-11-1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平针的4×4绞花编织方法
CN102776688A (zh) * 2012-07-27 2012-11-1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编机中二色绞花的编织方法
CN103320951A (zh) * 2013-06-25 2013-09-25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色绞花编织方法
CN109023684A (zh) * 2018-09-20 2018-12-18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编织绞花织物的方法
CN110042546A (zh) * 2019-05-06 2019-07-2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前后变化收针的编织方法及其成型织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4697A (zh) * 2021-07-26 2021-11-02 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隔针技术编织全成形产品的工艺方法
WO2023005780A1 (zh) * 2021-07-26 2023-02-02 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隔针技术编织全成形产品的工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1052B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2104B (zh) 一种单面与1×1罗纹叠层的3d针织物编织方法
CN100503923C (zh)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277966C (zh) 筒状针织物的条纹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CN111691052B (zh) 编织全成型织移针花型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4100766A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four opposed needle beds
CN102418226B (zh) 用于制造圆筒形针织物的方法
JPH02229248A (ja)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10791865B (zh) 一种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
JPH02277864A (ja) パイルニツト製品の製造法とそれ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経編機
CN109023684B (zh) 一种横机编织绞花织物的方法
JP2694495B2 (ja) インターシヤジヤカード編地を成形編成する方法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0638678A1 (en)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stitches at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in a row of stitches of a rib knit fabric
JP3120829U (ja) 経編地
US6079232A (en) Widening method
CN109943962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215828999U (zh) 一种哈夫盘式智能单面提花机及单面透孔织物
CN210104201U (zh) 一种横编织机的存圈针
CN110820146B (zh) 一种特殊孔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2553758B (zh) 一种针织衫编织移针补洞方法
EP3702501A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through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JPS62289657A (ja) ジヤカ−ド両面パイル経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14293309B (zh) 一种无锯齿纵向曲线线条编织工艺、织物及鞋面
US3194030A (en) Patterned hosiery and method of knitting the same
JP6738791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