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8550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8550A
CN111688550A CN202010155857.6A CN202010155857A CN111688550A CN 111688550 A CN111688550 A CN 111688550A CN 202010155857 A CN202010155857 A CN 202010155857A CN 111688550 A CN111688550 A CN 111688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reclining
vehicle
seat
vehic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58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8550B (zh
Inventor
高濑昌伸
中岛亮辅
尾形勇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88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8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8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8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座椅,其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在载荷从座椅安全带被输入至倾角调节杆时,能够防止倾角调节装置的锁定被解除。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倾角调节杆(30),其对倾角调节装置(20)进行操作,并向车辆的前方延伸;倾角调节罩(16),其设置在座垫(11)的靠车辆的外侧的表面,倾角调节杆(30)设置于该倾角调节罩;座椅安全带(18),其在被乘客系上时设置在与倾角调节杆(30)抵接的位置上;凸部(60),其从倾角调节杆(30)向车辆的内侧突出;和凹部(50),其形成在倾角调节罩(16)的靠车辆的外侧的表面,在车辆碰撞时,载荷从座椅安全带(18)被输入至倾角调节杆(30),从而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用座椅设置有使座椅靠背的倾斜度可变的倾角调节机构,通过对设置于座垫的侧部后端的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对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
作为这样的车辆用座椅,以往,公开有如下的技术:例如,设置有覆盖座垫的侧部的下方的保护罩,并设置有对乘客进行限制的座椅安全带,操作杆以向靠近座椅外侧的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后端旋转自如地被枢转支承于座垫,并以与压住乘客的腰部的状态的座椅安全带大致垂直地交叉的方式从中央部到前端以靠近保护罩的方式向斜下方向倾斜着配置,在操作杆的中央部形成有把持部(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91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所述各专利文献记载的技术中,虽然能够通过座椅安全带干涉倾角调节杆来防止意外的倾角调节,但由于倾角调节杆前倾,因此,在对倾角调节杆进行操作时向上方提起的动作增多。这样,乘客的杆操作性降低。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在载荷从座椅安全带被输入至倾角调节杆时,能够防止倾角调节装置的锁定被解除。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备供乘客就座的座椅靠背和座垫,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倾角调节装置,其对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进行调整;倾角调节杆,其对所述倾角调节装置进行操作,并向车辆的前方延伸;倾角调节罩,其设置在所述座垫的靠所述车辆的外侧的表面,所述倾角调节杆设置于该倾角调节罩;座椅安全带,其在被所述乘客系上时设置在与所述倾角调节杆抵接的位置上;凸部,其从所述倾角调节杆向所述车辆的内侧突出;和凹部,其形成在所述倾角调节罩的靠所述车辆的外侧的表面,在载荷从所述座椅安全带被输入至所述倾角调节杆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
因此,与以往技术的倾角调节杆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在车辆碰撞时,载荷从座椅安全带被输入至倾角调节杆,从而凸部与凹部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倾角调节装置的锁定由于操作杆向上方的移动而被解除。
在上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倾角调节杆的末端形成有从所述车辆的内侧的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凸缘部。
因此,能够利用凸缘部使凸部以更强的力与凹部卡合,并能够防止操作杆的锁定解除。
在上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形成为在所述倾角调节杆为通常状态时遮蔽所述凹部的长度。
因此,由于凸缘部形成为在倾角调节杆为通常状态时遮蔽凹部的长度,因此,能够防止乘客的指甲或手指卡到凹部中。
在上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下表面朝向所述车辆的内侧形成有上行坡度的倾斜部。
因此,在对操作杆进行操作后,在操作杆返回时,能够防止凸部卡挂于倾角调节罩,能够使操作杆顺畅地回到通常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倾角调节杆与高度杆抵接。
因此,能够利用高度杆承受对操作杆和凸部施加的载荷。此外,即使在由于座椅安全带的移动而对操作杆施加朝向下方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凸部滑移到下方。
在上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将所述座垫的座垫框架与所述倾角调节装置连结起来的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被设置成:在操作所述倾角调节杆时,对所述倾角调节杆向返回方向施力。
因此,由于利用施力部件对锁定板施力,对倾角调节杆向下方即返回通常状态的方向施力,因此,在对倾角调节杆进行操作后,在倾角调节杆回到原通常状态的位置时,能够防止凸部卡挂于倾角调节罩。
在上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的距离为如下距离:当所述倾角调节杆从通常状态起被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应力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
因此,在乘客将手放到倾角调节杆上而施加了规定值以下的应力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凸部与凹部卡合。
在上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值为70N。
因此,在乘客将手放到倾角调节杆上而施加了70N以下的应力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凸部与凹部卡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以往技术的倾角调节杆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在车辆碰撞时,载荷从座椅安全带被输入至倾角调节杆,从而凸部与凹部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倾角调节装置的锁定由于操作杆向上方的移动而被解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倾角调节杆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倾角调节装置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倾角调节罩的放大图。
图5是图2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凸部与凹部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凸部与凹部的关系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车辆用座椅;10:座椅;11:座垫;14:座椅靠背;15:头枕;16:倾角调节罩;18:座椅安全带;20:倾角调节装置;30:倾角调节杆;32:操作杆;40:高度杆;50:凹部;52:凹部倾斜面;60:凸部;62:凸部倾斜面;64: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倾角调节杆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倾角调节装置的要部放大图。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左右是指在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的状态下观察的前后、左右。
图1示出了被搭载于车辆上的驾驶座的座椅10,座椅10具备:座垫11,其被配设成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座椅靠背14,其通过图3所示的倾角调节装置20使座椅靠背框架12摆动自如地与座垫框架13结合;和头枕15,其被安装于座椅靠背14。
在座垫11的侧面设置有倾角调节罩16,所述倾角调节罩16覆盖座垫11的侧面和座椅靠背14的下端部分。
通过将座垫框架13固定于被设置于车厢地板(未图示)的支承框架17,从而设置座椅10。
座椅10具备倾角调节装置20。
如图3所示,倾角调节装置20组装并构成为,通过涡卷弹簧21的作用力,座椅靠背14的座椅靠背框架12以相对于座垫11的座垫框架13向前方倾倒的方式被施力。
在座椅靠背框架12的相对于座垫框架13摆动的摆动中心部分设置有支承部件22。在支承部件22连结有涡卷弹簧21的一端部,涡卷弹簧21的另一端部与座椅靠背框架12连结。
由此,构成为:利用涡卷弹簧21的作用力对座椅靠背框架12向相对于座垫框架13向前侧倾倒的方向施力。
此外,倾角调节装置20具备锁定机构(未图示),所述锁定机构卡定于座椅靠背框架12而将座椅靠背14在该位置上进行锁定。
在支承部件22,转动自如地设置有构成锁定机构的一部分的锁定板23。
在锁定板23的两端部设置有立起片24,在锁定板23的前方侧端部的立起片24形成有卡定凹部25。在座垫框架13与卡定凹部25之间设置有作为施力部件的施力弹簧26,构成为利用该施力弹簧26对锁定板23向图3中顺时针方向施力。
锁定板23是用于将座椅靠背14的锁定解除的部件,在锁定板23向图3中顺时针方向被施力的状态下,座椅靠背14成为被锁定的状态。
并且,通过使锁定板2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座椅靠背14的锁定被解除而座椅靠背14能够摆动,能够对座椅靠背14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
在锁定板23安装有倾角调节杆30。倾角调节杆30具备:大致圆形的基部31;和从基部31的外周部向车辆的前方向延伸的操作杆32。基部31被安装于锁定板23,构成为通过基部31的转动动作而能够使锁定板23转动。
即,通过向上方摆动操作操作杆32,能够使基部3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解除锁定板23的锁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倾角调节罩16设置有高度杆40。高度杆40具备:基部41,其位于倾角调节杆30的操作杆32的下方并成为转动中心;和操作杆42,其从基部41向前方延伸。并且,通过使高度杆40的操作杆42向上方转动,从而能够调整座垫11的高度。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倾角调节罩16的放大图。图5是图2的A-A线处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凸部与凹部的关系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凸部与凹部的关系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倾角调节罩16形成有凹部50。如图5所示,凹部50包括:与倾角调节罩16的表面形成为大致直角的凹部上表面51;相对于表面倾斜大致45°的角度而形成的凹部倾斜面52;和将凹部上表面51与凹部倾斜面52连结起来的凹部底面53。
凹部50以在倾角调节罩16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操作杆32的末端部形成有能够与凹部50卡合的凸部60。
凸部60与凹部50对应地包括:呈大致直角立起的凸部上表面61;倾斜成大致45°的角度而形成的作为倾斜部的凸部倾斜面62;和将凸部上表面61与凸部倾斜面62连结起来的凸部顶面63。
此外,在操作杆32的下端缘形成有凸缘部64。凸缘部64形成为遮蔽凹部50的长度。
操作杆32的凸部60在不解除座椅靠背14的锁定的通常状态下与倾角调节罩16的比凹部50靠上方的表面抵接。
在倾角调节杆30处于通常状态的情况下,凸部60与凹部50之间的距离为如下的距离:在对倾角调节杆30施加有规定值以上的应力的情况下,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这里,规定值例如为70N。
由此,即使在乘客将手放到倾角调节杆30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的情况下,当座椅安全带18由于施加于乘客的向前方的载荷而向前方被拉伸且座椅安全带18与乘客腰部一同向前方移动时,座椅安全带18与操作杆32干涉,对操作杆32施加朝向下方的力。
并且,在以往的车辆用座椅的情况下,如果当座椅安全带18进一步向操作杆32的末端部分移动后座椅安全带18对操作杆32的干涉状态被解除,则由于对操作杆32施加的朝向下方的力被解除所产生的反作用,操作杆32的前端向上方移动,有可能倾角调节装置20的锁定被解除从而座椅靠背14进行误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倾角调节罩16设置有凹部50,并且在操作杆32设置有凸部60,因此,如图6所示,当由于车辆发生前方碰撞且座椅安全带18向前方移动而对操作杆32施加朝向下方的力时,操作杆32的凸部60与倾角调节罩16的凹部50卡合,操作杆32的位置被保持。
并且,当对操作杆32施加的朝向下方的力被解除时,座椅安全带18向后方移动,但如图7所示,由于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并且凸部上表面61与凹部上表面51抵接,因此,操作杆32的移动被限制。
因此,能够防止倾角调节装置20的锁定由于操作杆32的向上方的移动而被解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操作杆32形成有凸缘部64,因此,在座椅安全带18移动而与操作杆32的凸缘部64接触时,通过座椅安全带18起到了朝向车辆的内侧按压操作杆32的作用。
因此,能够使凸部60以更强的力与凹部50卡合,并能够进一步防止操作杆32的锁定解除。
此外,在操作杆32的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的情况下,凸缘部64的下端缘与高度杆40的基部41抵接。
因此,即使在由于座椅安全带18的向前方的移动而对操作杆32施加朝向下方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高度杆40承受对操作杆32和凸部60施加的载荷。
此外,由于倾斜地形成有凸部60的凸部倾斜面62和凹部50的凹部倾斜面52,因此,在由于座椅安全带18的移动而对操作杆32施加朝向下方的力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凸部60的凸部倾斜面62沿着凹部倾斜面52滑移到下方,凸部60与凹部50的卡合容易被解除。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凸缘部64的下端缘与高度杆40的基部41抵接,因此,即使在由于座椅安全带18的移动而对操作杆32施加朝向下方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凸部60滑移到下方。
由于凸缘部64形成为在倾角调节杆30为通常状态时遮蔽凹部50的长度,因此,能够防止乘客的指甲或手指卡到凹部50中。
此外,由于在凸部60形成有倾斜成大致45°的凸部倾斜面62,因此,在对操作杆32进行操作而将倾角调节装置20的锁定解除后,在操作杆32返回时,能够防止凸部倾斜面62卡挂于倾角调节罩16,能够使操作杆32顺畅地回到通常状态。
此外,由于利用施力弹簧26对锁定板23施力,对倾角调节杆30向下方即回到通常状态的位置的方向施力,因此,在对倾角调节杆30进行操作后,在倾角调节杆30回到原通常状态的位置时,能够防止凸部60卡挂于倾角调节罩1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倾角调节装置20,其对座椅靠背14的角度进行调整;倾角调节杆30,其对倾角调节装置20进行操作,并向车辆的前方延伸;倾角调节罩16,其设置在座垫11的靠车辆的外侧的表面,倾角调节杆30设置于该倾角调节罩16;座椅安全带18,其在被乘客系上时设置在与倾角调节杆30抵接的位置上;凸部60,其从倾角调节杆30向车辆的内侧突出;和凹部50,其形成在倾角调节罩16的靠车辆的外侧的表面,在载荷从座椅安全带18被输入至倾角调节杆30时,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
因此,与以往技术的倾角调节杆30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在载荷从座椅安全带18被输入至倾角调节杆30时,由于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倾角调节装置20的锁定由于操作杆32向上方的移动而被解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倾角调节杆30的末端形成有从车辆的内侧的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凸缘部64。
因此,能够利用凸缘部64使凸部60以更强的力与凹部50卡合,并能够防止操作杆32的锁定解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64形成为在倾角调节杆30为通常状态时遮蔽凹部50的长度。
因此,由于凸缘部64形成为在倾角调节杆30为通常状态时遮蔽凹部50的长度,因此,能够防止乘客的指甲或手指卡到凹部50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0的下表面朝向车辆的内侧形成有上行坡度的凸部倾斜面62(倾斜部)。
因此,在对操作杆32进行操作后,在操作杆32返回时,能够防止凸部60卡挂于倾角调节罩16,能够使操作杆32顺畅地回到通常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的状态下,倾角调节杆30与高度杆40抵接。
因此,能够利用高度杆40承受对操作杆32和凸部60施加的载荷。此外,即使在由于座椅安全带18的移动而对操作杆32施加朝向下方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凸部60滑移到下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将座垫11的座垫框架13与倾角调节装置20连结起来的施力弹簧26(施力部件),施力弹簧26被设置成:在操作倾角调节杆30时,对倾角调节杆30向返回方向施力。
因此,由于利用施力弹簧26对锁定板23施力,对倾角调节杆30向下方即返回通常状态的方向施力,因此,在对倾角调节杆30进行操作后,在倾角调节杆30回到原通常状态的位置时,能够防止凸部60卡挂于倾角调节罩1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0与凹部50之间的距离为如下距离:当倾角调节杆30从通常状态起被施加70N以上的应力时,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
因此,即使在乘客将手放到倾角调节杆30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凸部60与凹部50卡合。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任意地进行变形以及应用。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备供乘客就座的座椅靠背和座垫,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
倾角调节装置,其对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进行调整;
倾角调节杆,其对所述倾角调节装置进行操作,并向车辆的前方延伸;
倾角调节罩,其设置在所述座垫的靠所述车辆的外侧的表面,所述倾角调节杆设置于该倾角调节罩;
座椅安全带,其在被所述乘客系上时设置在与所述倾角调节杆抵接的位置上;
凸部,其从所述倾角调节杆向所述车辆的内侧突出;和
凹部,其形成在所述倾角调节罩的靠所述车辆的外侧的表面,
在载荷从所述座椅安全带被输入至所述倾角调节杆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倾角调节杆的末端形成有从所述车辆的内侧的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凸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形成为在所述倾角调节杆为通常状态时遮蔽所述凹部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下表面朝向所述车辆的内侧形成有上行坡度的倾斜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倾角调节杆与高度杆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将所述座垫的座垫框架与所述倾角调节装置连结起来的施力部件,
所述施力部件被设置成:在操作所述倾角调节杆时,对所述倾角调节杆向返回方向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的距离为如下距离:当所述倾角调节杆从通常状态起被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应力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值为70N。
CN202010155857.6A 2019-03-14 2020-03-09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11688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7187 2019-03-14
JP2019047187A JP6916232B2 (ja) 2019-03-14 2019-03-14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8550A true CN111688550A (zh) 2020-09-22
CN111688550B CN111688550B (zh) 2022-02-25

Family

ID=72431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5857.6A Active CN111688550B (zh) 2019-03-14 2020-03-09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6232B2 (zh)
CN (1) CN111688550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4878A2 (en) * 1997-04-02 2000-10-18 Reynard Aviation Limited Convertible seat/bed
CN2463229Y (zh) * 2001-01-16 2001-12-05 韩斌 弹性安全座椅
JP2002087120A (ja) * 2000-09-13 2002-03-2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KR20040032309A (ko) * 2002-10-09 2004-04-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스 승객석의 리클라이닝 해제 장치
CN1823657A (zh) * 2005-02-02 2006-08-30 伊藤喜有限公司 座椅及其支撑机构单元
CN1958333A (zh) * 2005-11-04 2007-05-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座椅倾斜操纵杆组件
JP2009166808A (ja) * 2008-01-21 2009-07-30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リフターレバー配設構造
CN102218992A (zh) * 2011-06-14 2011-10-19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无级式调节结构
CN102285322A (zh) * 2010-06-16 2011-12-2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4512291A (zh) * 2013-09-26 2015-04-15 铃木株式会社 操作杆结构及车辆用座椅
JP2015209076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5358368A (zh) * 2013-06-16 2016-02-24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5793104A (zh) * 2013-12-06 2016-07-20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6494271A (zh) * 2016-12-22 2017-03-15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调角器及具有该座椅调角器的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5239U (ja) * 1984-06-18 1986-01-1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トアジヤストレバ−
JP5251245B2 (ja) * 2008-05-13 2013-07-3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1018310A1 (de) * 2011-04-20 2012-10-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Sicherheit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Fahrzeugsitz und einem Gurtschloss
DE102015205231A1 (de) * 2015-03-23 2016-09-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eitenblende eines Fahrzeugsitzes mit einer Deformationszone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4878A2 (en) * 1997-04-02 2000-10-18 Reynard Aviation Limited Convertible seat/bed
JP2002087120A (ja) * 2000-09-13 2002-03-2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CN2463229Y (zh) * 2001-01-16 2001-12-05 韩斌 弹性安全座椅
KR20040032309A (ko) * 2002-10-09 2004-04-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스 승객석의 리클라이닝 해제 장치
CN1823657A (zh) * 2005-02-02 2006-08-30 伊藤喜有限公司 座椅及其支撑机构单元
CN1958333A (zh) * 2005-11-04 2007-05-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座椅倾斜操纵杆组件
JP2009166808A (ja) * 2008-01-21 2009-07-30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リフターレバー配設構造
CN102285322A (zh) * 2010-06-16 2011-12-2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2218992A (zh) * 2011-06-14 2011-10-19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无级式调节结构
CN105358368A (zh) * 2013-06-16 2016-02-24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4512291A (zh) * 2013-09-26 2015-04-15 铃木株式会社 操作杆结构及车辆用座椅
CN105793104A (zh) * 2013-12-06 2016-07-20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JP2015209076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6494271A (zh) * 2016-12-22 2017-03-15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调角器及具有该座椅调角器的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16232B2 (ja) 2021-08-11
JP2020147196A (ja) 2020-09-17
CN111688550B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63180B2 (en)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a fold-down back
US8226170B2 (en) Pivoting headrest with cable operated release catch
JP410460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9409503B2 (en) Ratcheting vehic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JPH0427053B2 (zh)
US6752461B2 (en) Vehicle seat having a back that can be folded down forwards
US10081271B2 (en) Vehicle slide rail device
EP2842799A1 (en) Vehicle seat device
WO2016171138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
WO2016171137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1688550B (zh) 车辆用座椅
JP5121309B2 (ja) リヤシート装置および車輌
US20070262620A1 (en) Seat Articulating Device
US20220153176A1 (en) Headrest assembly with slidable ratchet mechanism
US20180201160A1 (en) Vehicle slide rail device
JP639298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EP0269348B1 (en) Tilt control mechanism
WO2016171133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
WO2016171134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36264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580693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の前倒し装置及び乗り物用シート
JP3431129B2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のロック機構
US20240116407A1 (en) Vehicle seat
JP379835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1111366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