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2372A - 一种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2372A
CN111682372A CN202010618833.XA CN202010618833A CN111682372A CN 111682372 A CN111682372 A CN 111682372A CN 202010618833 A CN202010618833 A CN 202010618833A CN 111682372 A CN111682372 A CN 111682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ignal terminal
shielding
shell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88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2372B (zh
Inventor
陈家军
沈履善
陈琼南
陈宏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88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2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82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2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2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2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结构,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连接器结构包括板端连接器和与其插接的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屏蔽壳、PCB板和第一信号端子,第一壳体具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屏蔽壳设置于第一通孔内,第一屏蔽壳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屏蔽主体,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壳体的与线端连接器连接的一端,第一屏蔽主体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一壳体对应第一屏蔽主体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第一屏蔽主体透过避让槽连接于PCB板;第一屏蔽壳内形成有通道,第一信号端子固定在通道内,第一信号端子的一端位于第一连接部内,另一端穿过通道连接于PCB板。本发明增强了抗干扰能力,降低了信号传输的衰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常用的汽车传统电子电气架构(EE架构)中的MOST、Flexray、CAN等总线及LVDS等点对点网络,使用的连接器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随着汽车电子不断发展,汽车逐渐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汽车运算存储系统对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带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连接器将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结构,屏蔽效果较好,能够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板端连接器和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插接的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屏蔽壳、PCB板和第一信号端子,第一壳体具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屏蔽壳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屏蔽壳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屏蔽主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线端连接器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屏蔽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屏蔽主体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屏蔽主体透过所述避让槽连接于所述PCB板;所述第一屏蔽壳内形成有通道,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固定在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另一端穿过所述通道连接于所述PCB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屏蔽壳还包括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屏蔽主体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屏蔽主体和所述屏蔽片围设成所述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屏蔽主体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屏蔽片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线端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屏蔽壳、第二绝缘体和第二信号端子,第二壳体具有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第二屏蔽壳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屏蔽壳具有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三通孔;第二绝缘体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第二信号端子一端用于与线缆连接,另一端用于和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插设在所述第二绝缘体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的一端,沿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槽口。
可选地,所述线端连接器还包括止位塞,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中部、沿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径向开设有止位槽,所述止位塞止抵在所述止位槽和所述第二屏蔽壳的内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绝缘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槽口和所述止位槽之间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并连通至所述第二信号端子。
可选地,所述第二屏蔽壳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屏蔽主体,所述第二屏蔽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根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向分布的肋条。
可选地,所述线端连接器还包括止位件,所述止位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屏蔽壳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锁扣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锁扣结构,所述板端连接器和所述线端连接器插接后,所述第一锁扣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扣结构能够扣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扣结构包括两个侧定位板,两个所述侧定位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两个所述侧定位板之间连接有挡条,所述第一壳体内开设有槽道;
所述第二锁扣结构包括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并向所述插接方向的反向延伸,所述弹性卡扣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台;
所述线端连接器和所述板端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弹性卡扣能够滑动连接在所述槽道内,所述凸台能够止抵在所述挡条的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插接方向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线端连接器还包括紧固圈,所述紧固圈套设于所述线缆的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连接端的屏蔽层上以将所述屏蔽层固定。
可选地,所述板端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设置于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绝缘体套设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上。
可选地,所述板端连接器还包括绝缘塞,所述绝缘塞设置于所述通道内,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上,所述绝缘塞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靠近所述PCB板的一端,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包括板端连接器和与板端连接器插接的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屏蔽壳、PCB板和第一信号端子,第一壳体具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屏蔽壳设置于第一通孔内,第一屏蔽壳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屏蔽主体,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壳体的与线端连接器连接的一端,第一屏蔽主体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一壳体对应第一屏蔽主体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第一屏蔽主体透过所述避让槽连接于PCB板;第一屏蔽壳内形成有通道,第一信号端子固定在通道内,第一信号端子的一端位于第一连接部内,另一端穿过通道连接于PCB板;本发明通过将第一屏蔽壳连接至PCB板从而将第一屏蔽壳接地,第一信号端子设置在第一屏蔽壳形成的通道内,实现了第一信号端子从与线端连接器连接的一端至焊脚的全方位屏蔽,增强了抗干扰能力,降低了信号传输的衰减,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分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在去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板端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板端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板端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板端连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屏蔽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第二绝缘体、第二信号端子和线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第二壳体、第二屏蔽壳和止位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止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分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分离时的在去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在去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屏蔽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板端连接器;11、第一壳体;12、PCB板;121、安装孔;122、焊接槽;13、第一屏蔽壳;131、第一连接部;132、第一屏蔽主体;1321、连接柱;1322、凸起部;133、屏蔽片;14、第一锁扣结构;141、槽道;142、侧定位板;143、挡条;15、绝缘塞;16、第一信号端子;17、第一绝缘体;
2、线端连接器;21、第二壳体;211、卡接孔;212、弹性压片;22、第二屏蔽壳;221、第二连接部;222、第二屏蔽主体;2221、锁紧槽;23、止位件;231、止位主体;232、压块;233、锁紧部;234、卡接扣;24、第二绝缘体;241、侧孔;25、第二锁扣结构;251、弹性卡扣;2511、凸台;252、限位部;26、止位塞;27、紧固圈;28、第二信号端子;
3、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1-23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连接器结构包括板端连接器1和与板端连接器插接的线端连接器2,板端连接器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屏蔽壳13、PCB板12和第一信号端子16。
第一壳体11具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屏蔽壳13设置于第一通孔内,第一屏蔽壳13包括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一屏蔽主体132,第一连接部131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与线端连接器2连接的一端,第一屏蔽主体132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31。第一壳体11对应第一屏蔽主体132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第一屏蔽主体132透过避让槽连接于PCB板12。第一屏蔽壳13内形成有通道,第一信号端子16固定在通道内,第一信号端子16的一端位于第一连接部131内,另一端穿过通道连接于PCB板12。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屏蔽壳13连接至PCB板12从而使第一屏蔽壳13接地,第一信号端子16设置在第一屏蔽壳13形成的通道内,实现了第一信号端子16从与线端连接器2连接的一端至焊脚的全方位屏蔽,增强了抗干扰能力,降低了信号传输的衰减,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
为了进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结构传输的信号为差分信号。
为了便于将第一信号端子16装入第一屏蔽壳13内,第一屏蔽主体132背离第一连接部131的一侧为敞口设置,如图5所示,第一屏蔽壳13还包括屏蔽片133,屏蔽片133可拆卸设置于第一屏蔽主体132的中部,第一连接部131、第一屏蔽主体132和屏蔽片133围设成通道。
可选地,第一屏蔽主体132的中部开设有卡槽,屏蔽片133卡接于卡槽内。屏蔽片133卡接在卡槽内,能够便于屏蔽片133的拆装。
为了便于第一信号端子16的固定,如图7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板端连接器1还包括第一绝缘体17,第一绝缘体17设置于通道内,第一绝缘体17套设在第一信号端子16上。可选地,第一绝缘体17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三棱柱等,但是第一绝缘体17的形状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为了便于第一信号端子16和第一绝缘体17的连接,第一绝缘体17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于第一信号端子16。
为了提高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的速率,本实施例中的板端连接器1还包括绝缘塞15,绝缘塞15设置于通道内,并套设在第一信号端子16上,绝缘塞15位于第一信号端子16靠近PCB板12的一端,第一绝缘体17位于第一连接部131内。可选地,绝缘塞15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三棱柱等,但是绝缘塞15的形状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第一绝缘体17和绝缘塞15的设置能够降低阻抗,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
由于第一信号端子16需要由第一连接部131穿过通道连接至PCB板12上,第一信号端子16的形状可以为L形,第一绝缘体17和绝缘塞15分别设置于第一信号端子16的两边。为了便于第一绝缘体17和绝缘塞15和第一信号端子16的连接,第一绝缘体17和绝缘塞15可以同时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注塑到第一信号端子16上。
为了便于将第一屏蔽壳13稳定可靠的与第一壳体11连接,第一屏蔽壳13的外壁两侧开设有导槽,第一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与导槽滑动连接的滑台。
如图7至图11所示,第一屏蔽主体132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连接柱1321,PCB板12上设置有与连接柱1321一一对应的安装孔121,每个连接柱1321卡接于一个安装孔121内。
为了使第一屏蔽壳13的屏蔽效果更好,如图7和图11所示,第一屏蔽主体132的连接柱1321之间还设置有凸起部1322,PCB板12上对应凸起部1322设置有焊接槽122,每个凸起部1322卡接于一个焊接槽122内。
进一步地,如图12至图17所示,线端连接器2包括第二壳体21、第二屏蔽壳22、第二绝缘体24和第二信号端子28。第二壳体21具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第二屏蔽壳22设置于第二通孔内,第二屏蔽壳22具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三通孔。第二绝缘体24设置于第三通孔内。第二信号端子28一端用于与线缆3连接,另一端用于和第一信号端子16连接,第二信号端子28插设在第二绝缘体24内。
可以理解的是,信号经线缆3传输至第二信号端子28,再经第二信号端子28传输至第一信号端子16,通过第一屏蔽壳13和第二屏蔽壳22的全方位屏蔽,能够增强产品信号阻抗匹配和屏蔽的连续性,降低线端连接器2和板端连接器1互配后的信号损耗。
为了便于将第一信号端子16和第二信号端子28的连接,第二信号端子28与第一信号端子16连接的一端,沿第二信号端子28的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沿其轴向延伸的槽口。通过槽口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信号端子16和第二信号端子28连接时的插拔。可选地,槽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槽口将第二信号端子28的端部平均分为两部分。为了便于将第一信号端子16插入第二信号端子28中,第二信号端子28和第一信号端子16连接的一端为喇叭口型。
如图15和图17所示,线端连接器2还包括止位塞26,第二信号端子28的中部、沿第二信号端子28的径向开设有止位槽,止位塞26止抵在止位槽和第二屏蔽壳22的内壁之间。止位塞26止抵在止位槽内,能够将第二信号端子28内的导线稳定的固定在第二信号端子28内,有利于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防止第二信号端子28转动而将线缆的导线扭断。
由于第二信号端子28上开设有槽口和止位槽,会增大信号传输时的插接损耗,为了减小插接损耗,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二绝缘体24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孔241,侧孔241的位置对应槽口和止位槽之间的第二信号端子28并连通至第二信号端子28。通过侧孔241的设置能够增强特性阻抗,减小插接损耗。
为了便于将第二信号端子28插入第二绝缘体24中,第二绝缘体24的插接孔的孔径通常等于或略大于第二信号端子28的外径,这样会造成第二信号端子28在第二绝缘体24晃动,导致第二信号端子28的插接损耗大,而降低信号传输的速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绝缘体24由至少两个绝缘块拼接而成,可选地,两个绝缘块的拼接面位于两个插接孔处,两个绝缘块的设置可以将第二信号端子28稳定固定。
具体地,第二屏蔽壳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屏蔽主体222,第二屏蔽主体222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1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31连接。
为了便于将第二屏蔽壳22和第一屏蔽壳13连接,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二连接部221包括多根沿插接方向延伸、沿第二连接部221的周向分布的肋条。通过肋条的设置能够减小插拔力,便于将第二连接部221插入第一连接部131内,且能够使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一连接部131稳定的连接。
具体地,每个肋条的中部均向第二连接部221的径向外侧呈弧形凸出设置。为了减小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一连接部131连接时的插拔力,相邻的两个肋条远离第二连接部221的中心轴线的顶点在肋条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
如图15和图17所示,线端连接器2还包括止位件23,止位件23用于将第二屏蔽壳22固定在第二壳体21内。通过止位件23的设置能够使第二屏蔽壳22以及其内部的元件可靠的固定在第二壳体21内。
具体地,止位件23包括止位主体231和设置于止位主体231上的压块232、锁紧部233,止位主体231的表面两侧间隔设置有两个锁紧部233,两个锁紧部233相对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压块232,第二壳体21的侧面开设有卡接孔211,卡接孔211的中部设置有弹性压片212,弹性压片212一端连接于卡接孔211的侧壁,另一端朝向第二壳体21内延伸,第二屏蔽壳22的两侧面开设有锁紧槽2221,止位主体231连接在卡接孔211内,压块232压设在弹性压片212上,能够使弹性压片212抵接于第二屏蔽壳22,两个锁紧部233分别由弹性压片212的两侧穿过卡接孔211并分别匹配卡接在锁紧槽2221内。
为了使止位件23能够与第二壳体21稳定连接,止位主体231上还设置有卡接扣234,弹性压片212对应卡接扣234的位置设置有扣接孔,卡接扣234一端设置有卡凸,卡凸穿过扣接孔钩挂于扣接孔的外侧,以使止位件23能够与第二壳体21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线端连接器2还包括紧固圈27,紧固圈27套设在线缆3的与第二信号端子28连接端的屏蔽层上以将屏蔽层固定。
如图7、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锁扣结构14,第二壳体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锁扣结构25,板端连接器1和线端连接器2插接后,第一锁扣结构14和第二锁扣结构25能够扣接,能够便于将线端连接器2和板端连接器1连接。
具体地,第一锁扣结构14包括两个侧定位板142,两个侧定位板142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外侧,两个侧定位板142之间连接有挡条143,第一壳体11内开设有槽道141。第二锁扣结构25包括弹性卡扣251,弹性卡扣25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21的一端并向插接方向的反向延伸,弹性卡扣251的远离第二壳体21的一侧设置有凸台2511。线端连接器2和板端连接器1插接时,弹性卡扣251能够滑动连接在槽道141内,凸台2511能够止抵在挡条143的背离第一壳体11的插接方向的一侧。为了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更可靠的连接,第二壳体21上与凸台2511间隔设置有限位部25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连接时,挡条143能够卡接于凸台2511和限位部252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板端连接器1和线端连接器2可以为单孔连接器,如图21至23所示,也可以为四孔连接器,连接器的孔数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例如连接器的孔数也可以为双孔、六孔等。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屏蔽壳13连接至PCB板12从而将第一屏蔽壳13接地,第一信号端子16设置在第一屏蔽壳13形成的通道内,实现了第一信号端子16从与线端连接器2连接的一端至焊脚的全方位屏蔽,增强了抗干扰能力,降低了信号传输的衰减,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结构能够达到10GHZ以上的带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板端连接器(1)和与所述板端连接器(1)插接的线端连接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器(1)包括:
第一壳体(11),具有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
第一屏蔽壳(13),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屏蔽壳(13)包括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一屏蔽主体(132),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与所述线端连接器(2)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屏蔽主体(13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
PCB板(12),所述第一壳体(11)对应所述第一屏蔽主体(132)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屏蔽主体(132)透过所述避让槽连接于所述PCB板(12);及
第一信号端子(16),所述第一屏蔽壳(13)内形成有通道,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固定在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内,另一端穿过所述通道连接于所述PCB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壳(13)还包括屏蔽片(133),所述屏蔽片(133)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屏蔽主体(132)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部(131)、所述第一屏蔽主体(132)和所述屏蔽片(133)围设成所述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主体(132)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屏蔽片(133)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2)包括:
第二壳体(21),具有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
第二屏蔽壳(22),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屏蔽壳(22)具有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三通孔;
第二绝缘体(24),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及
第二信号端子(28),一端用于与线缆(3)连接,另一端用于和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8)插设在所述第二绝缘体(2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8)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连接的一端,沿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8)的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槽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2)还包括止位塞(26),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8)的中部、沿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8)的径向开设有止位槽,所述止位塞(26)止抵在所述止位槽和所述第二屏蔽壳(22)的内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24)的侧壁上开设有侧孔(241),所述侧孔(241)的位置对应所述槽口和所述止位槽之间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8)并连通至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8)。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壳(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屏蔽主体(222),所述第二屏蔽主体(222)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所述第二连接部(221)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包括多根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连接部(221)的周向分布的肋条。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2)还包括止位件(23),所述止位件(23)用于将所述第二屏蔽壳(22)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锁扣结构(14),所述第二壳体(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锁扣结构(25),所述板端连接器(1)和所述线端连接器(2)插接后,所述第一锁扣结构(14)和所述第二锁扣结构(25)能够扣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结构(14)包括两个侧定位板(142),两个所述侧定位板(142)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侧,两个所述侧定位板(142)之间连接有挡条(143),所述第一壳体(11)内开设有槽道(141);
所述第二锁扣结构(25)包括弹性卡扣(251),所述弹性卡扣(2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1)的一端并向所述插接方向的反向延伸,所述弹性卡扣(251)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1)的一侧设置有凸台(2511);
所述线端连接器(2)和所述板端连接器(1)插接时,所述弹性卡扣(251)能够滑动连接在所述槽道(141)内,所述凸台(2511)能够止抵在所述挡条(143)的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1)的所述插接方向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2)还包括紧固圈(27),所述紧固圈(27)套设于所述线缆(3)的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8)连接端的屏蔽层上以将所述屏蔽层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器(1)还包括第一绝缘体(17),所述第一绝缘体(17)设置于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绝缘体(17)套设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器(1)还包括绝缘塞(15),所述绝缘塞(15)设置于所述通道内,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上,所述绝缘塞(15)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靠近所述PCB板(12)的一端,所述第一绝缘体(17)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内。
CN202010618833.X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111682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8833.XA CN111682372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8833.XA CN111682372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2372A true CN111682372A (zh) 2020-09-18
CN111682372B CN111682372B (zh) 2022-02-25

Family

ID=72437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8833.XA Active CN111682372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8237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4687A (zh) * 2020-12-31 2021-05-28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车规级线对板防水连接器、车载控制器及车辆
CN116742407A (zh) * 2023-08-14 2023-09-12 成都速易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同轴汽车连接器结构及装配方法
WO2024044950A1 (en) * 2022-08-30 2024-03-07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High speed, ruggedized connector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3104A (en) * 1989-05-01 1990-10-16 Spark Innovations, Inc. Shielded connector assembly
CN2318723Y (zh) * 1998-03-13 1999-05-12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398674A (zh) * 2002-07-25 2003-02-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钛硅催化剂及其原位成型制备方法
US20070015413A1 (en) * 2005-07-12 2007-01-18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Right angle type connector used for balanced transmission of data signals
CN201732885U (zh) * 2010-04-30 2011-02-02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防转动端子及具有防转动中心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CN202737194U (zh) * 2012-08-06 2013-02-13 昆山思瑞奕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022395A (zh) * 2014-05-29 2014-09-03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04064910A (zh) * 2014-06-10 2014-09-24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频插座连接器、高频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109193206A (zh) * 2018-07-31 2019-01-11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线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方法
CN110854620A (zh) * 2019-12-30 2020-02-28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车载以太网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3104A (en) * 1989-05-01 1990-10-16 Spark Innovations, Inc. Shielded connector assembly
CN2318723Y (zh) * 1998-03-13 1999-05-12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398674A (zh) * 2002-07-25 2003-02-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钛硅催化剂及其原位成型制备方法
US20070015413A1 (en) * 2005-07-12 2007-01-18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Right angle type connector used for balanced transmission of data signals
CN201732885U (zh) * 2010-04-30 2011-02-02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防转动端子及具有防转动中心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CN202737194U (zh) * 2012-08-06 2013-02-13 昆山思瑞奕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022395A (zh) * 2014-05-29 2014-09-03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04064910A (zh) * 2014-06-10 2014-09-24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频插座连接器、高频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109193206A (zh) * 2018-07-31 2019-01-11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线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方法
CN110854620A (zh) * 2019-12-30 2020-02-28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车载以太网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4687A (zh) * 2020-12-31 2021-05-28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车规级线对板防水连接器、车载控制器及车辆
WO2024044950A1 (en) * 2022-08-30 2024-03-07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High speed, ruggedized connector
CN116742407A (zh) * 2023-08-14 2023-09-12 成都速易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同轴汽车连接器结构及装配方法
CN116742407B (zh) * 2023-08-14 2023-12-01 成都速易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同轴汽车连接器结构及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2372B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2372B (zh) 一种连接器结构
US588508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larization means
US5304069A (en) Ground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2914616B2 (ja) コネクタソケット
US564776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ack assembly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6027375A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US7004793B2 (en) Low inductance shielded connector
US20020048992A1 (en) Vertically stacked usb connector
CN212626190U (zh) 一种信号端子固定结构及连接器
US601294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boardlocks thereof
CN219247035U (zh) 双口连接器
US20050020140A1 (en) Multi-function jack connector
US6719588B1 (en) Modular jack having a terminal module locked in a housing
CN212626352U (zh) 一种屏蔽壳结构及连接器结构
CN113904146B (zh) 一种插座
WO199602496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ack assembly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CN111682333B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CN111682373B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CN211088658U (zh) 一种小型插板式连接器
CN220209362U (zh) 电连接结构及电连接器
CN221102496U (zh) 插座及连接器
CN220368180U (zh) 对插式连接器
US1188827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fool-proof structure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CN219477035U (zh) 立式板端连接器
CN210838193U (zh) Mini型RJ45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