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4350B -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4350B
CN111674350B CN202010141135.5A CN202010141135A CN111674350B CN 111674350 B CN111674350 B CN 111674350B CN 202010141135 A CN202010141135 A CN 202010141135A CN 111674350 B CN111674350 B CN 111674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d
receiving block
load receiving
displacement
upw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11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4350A (zh
Inventor
佐佐木一匡
佐佐木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74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4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of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12Automatic locking or unlock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4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nnets
    • E05B83/243Hood clamps, i.e. individually actuated, usually yielding hoo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构成部件而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和装置的小型、轻型化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具备:发动机罩;发动机罩锁紧机构;上升用的致动器;以及辅助支承部,其在致动器的工作时从下方支承发动机罩的侧缘部。辅助支承部具备:载荷承受块体,其能够从下方支承发动机罩的侧缘部;施力构件,其对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施力;位移限制构件,其限制载荷承受块体的上方位移;以及限制解除部,其根据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方位移而解除载荷承受块体的上方位移限制。在解除了上方位移限制的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位移限制构件位移至与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3月1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9-044044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冲击输入时发动机罩向上方位移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发动机盖罩(bonnet hood)等的车辆的发动机罩的技术,已知有在冲击输入时利用致动器而使发动机罩向上方位移并通过发动机罩柔和地承挡冲击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16-88399号)。
在日本国特开2016-88399号所记载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将发动机罩的前缘部固定于车身侧的发动机罩锁紧机构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借助能够上下滑动的机构而被支承,并且通过卡止部而卡止固定于初始位置。并且,在发动机罩的前缘部的左右两侧的下方配置有一对致动器,当由传感器检测到冲击的输入时,两致动器工作而将发动机罩的前缘部向上方推起。
另外,致动器与车宽方向大致中央的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卡止部能够通过使用了操作缆索的连动机构而连动,若在冲击检测时致动器工作,则与致动器的工作连动而解除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卡止。由此,发动机罩锁紧机构能够向上方滑动位移,发动机罩的前缘部通过左右的致动器的工作而上升。
另外,在日本国特开2016-88399号所记载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情况下,在车身前部的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支承部安装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在发动机罩锁紧机构通过致动器的工作而上升时,限制发动机罩锁紧机构(发动机罩)的下方位移。限制构件在发动机罩锁紧机构上升了规定量以上时,朝向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下方转动位移,并从下方支承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下表面。
发明内容
在日本国特开2016-88399号所记载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在与致动器的工作相伴的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升时,专用的限制构件限制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下方位移。因此,在该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地承挡作用于发动机罩的上表面的载荷,但是与设置专用的限制部件相应地部件数量增加,而易于成为导致制造成本的高涨、装置整体的大型、重量化的原因。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能够削减构成部件而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和装置的小型、轻型化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所涉及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具备:发动机罩,其封闭车身的外部的开口部;发动机罩锁紧机构,其将所述发动机罩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与车身侧固定;致动器,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发动机罩锁紧机构一起向上方位移;以及辅助支承部,其在所述发动机罩通过所述致动器的工作而向上方位移了时,从下方支承所述发动机罩的侧缘部,所述辅助支承部具备:载荷承受块体,其能够从下方支承所述发动机罩的侧缘部;第一施力构件,其对所述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施力;位移限制构件,其克服所述第一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限制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自初始位置起的上方位移,以及限制解除部,其根据所述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方位移而解除所述位移限制构件对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上方位移限制,在解除了所述上方位移限制的所述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所述位移限制构件能够位移至与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
根据上述(1)的方案,在通常时,发动机罩在固定于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状态下封闭车身的开口部。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该状态起,致动器工作,致动器使支承机构的可动块体向上方位移。当可动块体上升时,发动机罩锁紧机构保持将发动机罩固定的状态而与可动块体一起上升。这样一来,当发动机罩锁紧机构上升时,限制解除部解除位移限制构件对载荷承受块体的上方位移限制。当载荷承受块体的上方位移限制被解除时,载荷承受块体承受第一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上升,并从下方支承发动机罩的侧缘部。并且,当载荷承受块体承受第一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上升规定量以上时,位移限制构件位移至与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该结果是,发动机罩的侧缘部的下降被位移限制构件限制。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期望的是,所述规定条件是能够判断为紧急时的条件。
根据上述(2)的方案,在紧急时在致动器工作之际,位移限制构件位移至与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发动机罩的侧缘部的下降被位移限制构件限制。
(3)在上述(1)或者(2)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具备第二施力构件,所述第二施力构件在解除了上方位移限制的所述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使所述位移限制构件位移至车身与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之间。
根据上述(3)的方案,在由致动器进行的发动机罩的上升时,当解除了上方位移限制的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位移限制构件承受第二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迅速地位移至车身与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之间,而限制载荷承受块体的下方位移。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在发动机罩的上升时通过位移限制构件来迅速地支承发动机罩的侧缘部的下表面。
(4)在上述(3)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载荷承受块体具有从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突起,所述位移限制构件具有摆动杆片,所述摆动杆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侧,并且与所述卡止突起卡合而限制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上方位移,所述摆动杆片被所述第二施力构件向能够与所述卡止突起卡合的一方向转动施力,并且能够通过由所述限制解除部进行的另一方向的转动操作来解除与所述卡止突起的卡合,在所述载荷承受块体承受所述第一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所述位移限制构件能够向所述一方向转动而与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抵接。
在通常状态下,位移限制构件的摆动杆片在向一方向转动的状态下,与载荷承受块体的卡止突起卡合。载荷承受块体由此维持在下降状态。当从该状态通过致动器的工作而使发动机罩锁紧机构上升时,位移限制构件的摆动杆片通过限制解除部向另一方向转动,摆动杆片相对于载荷承受块体的卡止突起的卡合被解除。该结果是,当载荷承受块体承受第一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上升,且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位移规定量以上时,位移限制构件承受第二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向一方向转动。由此,位移限制构件向载荷承受块体的下方进入,摆动杆片与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抵接,而限制载荷承受块体的下方位移。
根据上述(4)的方案,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是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通过位移限制构件来实现载荷承受块体的在初始位置的上升位移限制、以及载荷承受块体的上升状态下的下降位移限制。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限制解除部具备:操作缆索,其一端部与所述位移限制构件连结;以及动作变换部,其将所述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升位移变换为所述操作缆索的另一端部的拉入动作。
根据上述(5)的方案,在通过致动器的工作而使发动机罩锁紧机构上升时,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升位移通过动作变换部而变换为操作缆索的另一端部的拉入动作。由此,通过操作缆索的拉入而操作位移限制构件。
在本结构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车宽方向大致中央的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升位移在动作变换后经由变形自由度较高的操作缆索向车宽方向侧部的位移限制构件传递,因此具有在车辆内的装置的配置自由度较高这样的优点。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在配置空间有限的车辆中,也能够比较容易地设置装置。
(6)在上述(5)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动作变换部包括通过斜楔机构来控制转动量的缆索拉入杆。
根据上述(6)的方案,能够通过斜楔机构的斜楔面的形状而精度良好地控制操作缆索的拉入,因此能够使位移限制构件根据发动机罩的上升位移如所希望的那样位移。
(7)在上述(1)至(6)中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上部设置有限动橡皮,在所述载荷承受块体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限动橡皮能够与所述发动机罩的下表面抵接。
根据上述(7)的方案,与将辅助支承部的载荷承受块体与限动橡皮分开地设置于车身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在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所占用的空间。另外,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在由致动器进行的发动机罩的上升时,能够通过限动橡皮来降低载荷承受块体与发动机罩的下表面抵接之际的冲击。
本发明的方案构成为:在由致动器进行的发动机罩的上升时,在解除了上方位移限制的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位移限制构件位移到与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因此,在由致动器进行的发动机罩的上升时,无需另外设置限制发动机罩的下降的专用的限制构件。因此,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下,能够削减构成部件,而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和装置的小型、轻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工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工作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8A是将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辅助支承部的工作示出的辅助支承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8B是将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辅助支承部的工作示出的辅助支承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8C是将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辅助支承部的工作示出的辅助支承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8D是将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辅助支承部的工作示出的辅助支承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9A是将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动作变换部的工作示出的动作变换部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9B是将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动作变换部的工作示出的动作变换部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9C是将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动作变换部的工作示出的动作变换部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载荷承受块体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载荷承受块体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载荷承受块体的第三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载荷承受块体的第四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辅助支承部的示意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上下、左右,若没有特别说明,则是指车辆的前后、上下、左右。另外,在附图的合适位置记载有指向车辆的上方的箭头UP、指向车辆的前方的箭头FR、以及指向车辆的左侧方的箭头LH。
(车辆结构)
图1是从前部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是车辆1的前部的左侧视图。另外,图3是示出设置于车辆1的前部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10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
车辆1在车室的前方具备配置有发动机、马达等驱动源的驱动室2。在驱动室2的上部设置有大致矩形的开口部3。开口部3由发动机罩4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封闭。发动机罩4例如通过将多个金属板接合而成为大致中空结构。在车身的开口部3的靠后部的左右的侧缘部安装有未图示的铰链。铰链的可动片与发动机罩4的后部的左右的侧缘部连结。发动机罩4在通常使用时能够以将左右的铰链的转动轴作为中心相对于开口部3向前打开的方式开闭。
在车身的开口部3的前部侧中央设置有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将关闭的发动机罩4的前部固定于车身侧而维持锁紧状态。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能够通过来自车室内的杆操作等而使锁定解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在车身的前部配置有驱动室2,该驱动室2的上方的开口部3由发动机罩4封闭,但对于在车身的前部配置有行李舱、且该行李舱的上方的开口部由发动机罩封闭的车辆,也能够适用相同的结构。
(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10具备:发动机罩4;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支承机构11,其将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于车身;致动器12,在紧急时(冲击F1的输入时),该致动器12使发动机罩4的前部中央区域向上方位移;以及一对辅助支承部13,它们在致动器12的工作时从下方支承发动机罩4的靠前部的左右的侧缘部。
图4是支承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的支承机构11和致动器12的立体图,图5是将支承机构11分解并与致动器12一起示出的图。另外,图6是支承机构11的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支承机构11具有:可动块体14,其支承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以及基座块体15,其固定于车身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并将可动块体14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
基座块体15具有:固定基座壁16,其通过螺栓紧固等而固定于车身的前部的骨架构件;以及左右一对导轨部17,它们突出设置于固定基座壁16的前表面。左右的导轨部17以大致沿着上下方向的引导槽17a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相对的方式形成。在左右的各导轨部17的下端附近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18,在该鼓出部18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缘部形成有大致V字状凹陷的卡合槽19。
可动块体14具有:可动基座壁20,其左右的侧缘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基座块体15的左右的导轨部17;载荷承受构件21,其固定设置于可动基座壁20的前表面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以及左右一对卡止爪22,它们在比载荷承受构件21靠下方的下方位置以能够在车宽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可动基座壁20的前表面。
载荷承受构件21是供致动器12的可动部的上端的楔部12a抵接并承受从致动器推起的推起载荷的构件。可动基座壁20通过从致动器12赋予载荷承受构件21推起载荷,从而被左右的导轨部17引导并且向上方位移。
卡止爪22具有大致三角形状的卡止部22a,该卡止部22a插入卡合于左右的导轨部17的对应的卡合槽19。各卡止爪22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向卡止部22a被插入对应的卡合槽19内的方向施力。另外,在各卡止爪22设置有从上端侧朝向下端侧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的斜楔面22b。在致动器12的工作时,在致动器12的楔部12a朝向上方移动之际,各斜楔面22b与楔部12a的倾斜部分滑动。各卡止爪22通过由楔部12a的倾斜部分按压倾斜的斜楔面22b,从而向远离卡合槽19的方向滑动位移。由此,卡止爪22的卡止部22a从对应的卡合槽19脱离,可动块体14的卡止被解除。
致动器12例如由接收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信号而使突杆部突出的火药工作式的致动缸装置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设置于保险杠等的未图示的冲击检测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规定以上的冲击时,控制器向致动器12输出工作信号。致动器12利用火药工作等而使突杆部突出,从而前端的楔部12a进行前述的可动块体14的卡止解除、以及通过了载荷承受构件21的可动块体14的推起。
图7是示出辅助支承部13和支承机构1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8A、图8B、图8C、图8D是将辅助支承部13的工作按照图8A、图8B、图8C、图8D的顺序依次示出的辅助支承部13的示意性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于车辆的左右的辅助支承部13成为相同的基本结构。
辅助支承部13具备:圆柱状的支承杆23;有底圆筒状的载荷承受块体24,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外嵌于支承杆23;以及弹簧25(第一施力构件),其夹装于支承杆23与载荷承受块体24之间并对载荷承受块体24向上方施力。支承杆23借助托架26而安装于车身的前部的骨架构件。载荷承受块体24具有平坦的顶部24a,该顶部24a能够与发动机罩4的侧缘部的下表面抵接。另外,在载荷承受块体24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一对卡止突起27。
另外,辅助支承部13还具备位移限制构件28,该位移限制构件28克服弹簧25的作用力而限制载荷承受块体24的自初始位置(下降位置)起的上方位移。
位移限制构件28具有主视下为大致L字状的一对摆动杆片28a,两摆动杆片28a通过连结壁28b而相互连结。一对摆动杆片28a相互平行地配置,并在分离得比载荷承受块体24的外周面的直径宽的状态下通过连结壁28b而连结。一对摆动杆片28a的通过连结壁28b而连结的一侧的边的端部(以下,称作“基端部”。)被转动轴2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托架26。
摆动杆片28a具有:基壁28a-1,其从基端部立起;以及卡止壁28a-2,其从基壁28a-1的上端部呈大致L字状弯曲地延伸。另外,如图8A、图8B、图8C、图8D所示,位移限制构件28被弹簧30(第二施力构件)向以转动轴29为中心的一方向转动施力。弹簧30例如夹装于位移限制构件28的连结壁28b与托架26之间。如图8A所示,由弹簧30对位移限制构件28施力的转动施力方向成为摆动杆片28a的卡止壁28a-2从上方侧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卡止突起27卡合的方向。摆动杆片28a通过卡止壁28a-2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卡止突起27卡合,从而克服弹簧25的作用力而限制载荷承受块体24的自初始位置(下降位置)起的上方位移。需要说明的是,弹簧30也可以由扭转螺旋弹簧构成,并配置于转动轴29的周围。
如图8B所示,当位移限制构件28承受外力而以转动轴29为中心向另一方向(与弹簧30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操作时,摆动杆片28a的卡止壁28a-2从载荷承受块体24的卡止突起27脱离,允许在弹簧25的作用下的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上方位移。该结果是,如图8C所示,载荷承受块体24承受弹簧25的作用力而上升。此时,位移限制构件28再次承受弹簧30的作用力而向一方向转动,位移限制构件28进入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方。
在该状态下,当发动机罩4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的一方向下方倾斜时,通过向下方倾斜的一侧的发动机罩4的下表面,而将载荷受块体24向下方下压。此时,如图8D所示,位移限制构件28的连结壁28b的上端部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表面抵接,位移限制构件28限制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方位移。该结果是,发动机罩4的车宽方向的倾动被抑制。
另外,如图8D所示,即使在通过发动机罩4而从上方输入较大的冲击F2的情况下,也通过位移限制构件28的连结壁28b的上端部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表面抵接,从而位移限制构件28限制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方位移。
另外,辅助支承部13还具备限制解除部31,该限制解除部31根据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的上方位移而解除位移限制构件28对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上方位移限制(在初始位置的上方位移限制)。限制解除部31具备:操作缆索32,其一端部与位移限制构件28的连结壁28b连结;以及动作变换部33,其将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的上升位移变换为操作缆索32的另一端部的拉入动作。
操作缆索32具备内缆索32i、以及将内缆索32i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保持的外管32o,内缆索32i与位移限制构件28的连结壁28b以及动作变换部33的后述的缆索拉入杆34连结。
图9A、图9B、图9C是将动作变换部33的工作按照图9A、图9B、图9C的顺序依次示出的动作变换部33的示意性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图5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动作变换部33的记载。
如图7、图9A、图9B、图9C所示,动作变换部33具备:缆索拉入杆34,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机构11的基座块体15的侧缘部;以及工作传递片35,其固定设置于支承机构11的可动块体14。缆索拉入杆34被支轴6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支轴60突出设置于基座块体15的侧缘部的前表面。缆索拉入杆34具备:缆索连结部36,其与操作缆索32(内缆索32i)的另一端部连结;以及动作控制部37,其具有斜楔面37a。在动作控制部37的斜楔面37a能够抵接有可动块体14侧的工作传递片35。在工作传递片35形成有与斜楔面37a抵接的曲线部35a。
在本实施方式中,缆索拉入杆34的斜楔面37a与工作传递片35的曲线部35a构成了斜楔机构。
缆索拉入杆34被对辅助支承部13的位移限制构件28施力的弹簧30(参照图8A、图8B、图8C、图8D)向斜楔面37a与工作传递片35的曲线部35a抵接的方向施力。斜楔面37a形成为在图9A所示的初始状态时动作控制部37的从支轴60向车宽方向内侧方向鼓出的鼓出量从下方朝向上方逐渐增大那样的弯曲形状。因此,当工作传递片35从图9A所示的初始状态如图9B所示与可动块体14一起上升时,动作控制部37通过斜楔面37a而被工作传递片35按压,其结果是,缆索拉入杆34向克服弹簧30的作用力的方向转动,缆索连结部36将操作缆索32(内缆索32i)的另一端拉入。
另外,如图9C所示,当工作传递片35超过缆索拉入杆34而进一步上升时,工作传递片35对斜楔面22b的按压消失,缆索拉入杆34承受辅助支承部13的弹簧30的作用力而向初始位置方向返回。该结果是,缆索连结部36对操作缆索32(内缆索32i)的另一端的拉入被解除。
(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工作)
如图2所示,在车辆1的行驶中向保险杠输入了冲击F1后,并从上方向发动机罩4的上表面输入较大的冲击F2时,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10如以下那样工作。
最初,当在保险杠输入冲击F1时,该情况由冲击检测传感器检测,并基于控制器的指令而使车身前部中央的致动器12工作。当致动器12工作时,致动器12的楔部12a在支承机构11的一对卡止爪22之间通过,此时使卡止爪22向卡止解除方向滑动位移。由此,卡止爪22对可动块体14的卡止被解除,能够进行可动块体14的上方位移。致动器12的楔部12a在通过一对卡止爪22之间后从下方与载荷承受构件21抵接,通过载荷承受构件21将可动块体14向上方推起。该结果是,被可动块体14支承的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与发动机罩4一起上升。
另一方面,当通过致动器12的推起而使可动块体14开始上升时,如图9B所示,动作变换部33的缆索拉入杆34被工作传递片35按压,而向缆索拉入方向转动。由此,操作缆索32被拉入,左右的支承机构11的位移限制构件28如图8B所示克服弹簧30的作用力而向另一方向转动操作。该结果是,位移限制构件28的摆动杆片28a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卡止突起27的卡合脱离,载荷承受块体24承受弹簧25的作用力而向上方位移。如图8C所示,载荷承受块体24追随发动机罩4的上升而向上方位移,载荷承受块体24的顶部24a与发动机罩4的侧缘部的下表面抵接。
另外,当通过致动器12的工作而使发动机罩4与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支承机构11的可动块体14)一起上升规定量以上时,如图9C所示,工作传递片35超过缆索拉入杆34而进一步向上方位移,缆索拉入杆34向解除操作缆索32的拉入的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此时左右的辅助支承部13的载荷承受块体24超过位移限制构件28而进一步向上方位移。当在该状态下操作缆索32的拉入被解除时,如图8C中的箭头所示,位移限制构件28承受弹簧30的作用力而以向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方进入的方式转动。当从该状态载荷承受块体24在来自上方的输入的作用下而开始与发动机罩4一起下降时,位移限制构件28的连结壁28b的上端部如图8D所示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表面抵接。该结果是,位移限制构件28夹设于转动轴29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表面之间,发动机罩4的侧缘部被位移限制构件28从下方支承。因此,发动机罩4的前缘部在左右的辅助支承部13处被稳定地保持。
接下来,当从该状态自上方向发动机罩4的上表面输入较大的冲击F2时,该冲击F2通过发动机罩4、发动机罩4的支承部的变形而被柔和地吸收。特别是,在左右的辅助支承部13中,当作用于发动机罩4的冲击F2通过载荷承受块体24而作用于位移限制构件28时,位移限制构件28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的能量。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位移限制构件28的承载,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冲击F2。
(变形例)
图10~图13是示出位移限制构件的各变形例的立体图。
在图10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位移限制构件28A中,剖面半圆状的槽40沿着宽度方向连续地形成于连结壁28b。
在图11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位移限制构件28B中,在连结壁28b与左右的各摆动杆片28a之间,在角部设置有缺口部41。
在图12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位移限制构件28C中,以与连结壁28b以及左右的各摆动杆片28a的一部分连续的方式连续地形成有长孔42。
在第一~第三变形例的情况下,能够使位移限制构件28A、28B、28C的承载降低。
在图13所示的第四变形例的位移限制构件28D中,在左右的摆动杆片28a的基壁28a-1形成有大致沿着上下方向的加强筋43。在第四变形例的情况下,能够使位移限制构件28D的承载提高。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10中,在由致动器12进行的发动机罩4的上升时,在解除了上方位移限制的载荷承受块体24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之际,位移限制构件28位移到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因此,在发动机罩4的上升后,通过用于限制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上方位移的位移限制构件28,能够限制发动机罩4的下方位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10的情况下,无需另外设置限制发动机罩4的下降的专用的限制构件,因此能够削减构成部件而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和装置的小型、轻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10具备弹簧30,该弹簧30在由致动器12进行的发动机罩4的上升时,在解除了上方位移限制的载荷承受块体24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之际,使位移限制构件28位移至车身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表面之间。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在发动机罩4的上升时通过位移限制构件28来迅速地支承发动机罩4的侧缘部的下表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10中,位移限制构件28具备摆动杆片28a,该摆动杆片28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侧,并且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卡止突起27卡合而限制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上方位移。并且,摆动杆片28a被弹簧30向能够与卡止突起27卡合的方向转动施力,并且能够通过由限制解除部31进行的另一方向的转动操作来解除与卡止突起27的卡合。而且,位移限制构件28能够在载荷承受块体24承受弹簧25的作用力而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向一方向转动而与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下表面抵接。
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成为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通过位移限制构件28来实现载荷承受块体24的在初始位置的上升位移限制、以及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上升状态下的下降位移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10中,限制解除部31具备操作缆索32和动作变换部33,操作缆索32的一端部与位移限制构件28连结,动作变换部33将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的上升位移变换为操作缆索32的另一端部的拉入动作。因此,能够将车宽方向大致中央的发动机罩锁紧机构9的上升位移进行动作变换后经由变形自由度较高的操作缆索32向车宽方向侧部的位移限制构件28传递。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在配置空间有限的车辆中,也能够比较容易地设置装置部件。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10中,动作变换部33包括通过斜楔机构(曲线部35a、以及斜楔面37a)来控制转动量的缆索拉入杆34,因此能够通过斜楔面37a的形状来精度良好地控制操作缆索32的拉入。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位移限制构件28根据发动机罩4的上升位移如所希望的那样位移。
(其他实施方式)
图1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的辅助支承部113的示意性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共通的附图标记。
其他实施方式的辅助支承部113的基本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在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上部一体地安装有限动橡皮50。限动橡皮50是从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构件5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在通常时弹性支承发动机罩4的下表面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载荷承受块体24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限动橡皮50通过周缘构件51的开口51a而向上方突出。因此,限动橡皮50在通常时能够与发动机罩4的下表面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中,在载荷承受块体24的上部一体地安装有限动橡皮50,因此与将载荷承受块体24与限动橡皮50分开地设置于车身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在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所占用的空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有如下优点:在由致动器12进行的发动机罩4的上升时,能够通过限动橡皮50来降低载荷承受块体24与发动机罩4的下表面抵接之际的冲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限制解除部31包括操作缆索32和作为动作变换部33的缆索拉入杆34,但限制解除部并不局限于这些结构,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通过齿条-小齿轮机构将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升位移变换为小齿轮的旋转,并通过小齿轮的旋转而拉入操作缆索。另外,也可以设为通过传感器来检测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升位移,并根据该检测结果通过致动器来操作位移限制构件。

Claims (6)

1.一种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具备:
发动机罩,其封闭车身的外部的开口部;
发动机罩锁紧机构,其将所述发动机罩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与车身侧固定;
致动器,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致动器使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发动机罩锁紧机构一起向上方位移;以及
辅助支承部,其在所述发动机罩通过所述致动器的工作而向上方位移了时,从下方支承所述发动机罩的侧缘部,
所述辅助支承部具备:
载荷承受块体,其能够从下方支承所述发动机罩的侧缘部;
第一施力构件,其对所述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施力;
位移限制构件,其克服所述第一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限制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自初始位置起的上方位移,以及
限制解除部,其根据所述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方位移而解除所述位移限制构件对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上方位移限制,
在解除了所述上方位移限制的所述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所述位移限制构件能够位移至与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
在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上部设置有限动橡皮,在所述载荷承受块体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限动橡皮能够与所述发动机罩的下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条件是能够判断为紧急时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具备第二施力构件,所述第二施力构件在解除了上方位移限制的所述载荷承受块体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使所述位移限制构件位移至车身与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
所述载荷承受块体具有从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突起,
所述位移限制构件具有摆动杆片,所述摆动杆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侧,并且与所述卡止突起卡合而限制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上方位移,
所述摆动杆片被所述第二施力构件向能够与所述卡止突起卡合的一方向转动施力,并且能够通过由所述限制解除部进行的另一方向的转动操作来解除与所述卡止突起的卡合,
在所述载荷承受块体承受所述第一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向上方位移了规定量以上时,所述位移限制构件能够向所述一方向转动而与所述载荷承受块体的下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解除部具备:
操作缆索,其一端部与所述位移限制构件连结;以及
动作变换部,其将所述发动机罩锁紧机构的上升位移变换为所述操作缆索的另一端部的拉入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其中,
所述动作变换部包括通过斜楔机构来控制转动量的缆索拉入杆。
CN202010141135.5A 2019-03-11 2020-03-03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Active CN1116743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4044A JP7049287B2 (ja) 2019-03-11 2019-03-11 車両の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2019-044044 2019-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350A CN111674350A (zh) 2020-09-18
CN111674350B true CN111674350B (zh) 2022-06-10

Family

ID=72424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1135.5A Active CN111674350B (zh) 2019-03-11 2020-03-03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8118B2 (zh)
JP (1) JP7049287B2 (zh)
CN (1) CN111674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1985B2 (ja) * 2018-07-17 2022-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9370A (ja) * 2000-07-19 2002-01-2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ード装置
DE10108880A1 (de) * 2001-02-23 2002-09-05 Volkswagen Ag Hubsystem
CN204222801U (zh) * 2014-10-31 2015-03-25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盖弹升系统的汽车
CN105829172A (zh) * 2013-12-25 2016-08-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CN111605625A (zh) * 2019-02-22 2020-09-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06605B4 (de) * 2003-02-18 2006-06-01 Ise Innomotive Systems Europe Gmbh Motorhaubenschloß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07010082A (ja) * 2005-07-01 2007-01-18 Nhk Spring Co Ltd スライドアクチュエータ
EP1759937B1 (en) * 2005-08-30 2010-05-2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hood structure
JP5974690B2 (ja) * 2012-07-09 2016-08-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ード跳上装置
DE102013001585B4 (de) * 2013-01-30 2018-11-22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anordnung
JP6156171B2 (ja) * 2014-02-06 2017-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6285339B2 (ja) * 2014-11-07 2018-02-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6990631B2 (ja) * 2018-08-08 2022-0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保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9370A (ja) * 2000-07-19 2002-01-2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ード装置
DE10108880A1 (de) * 2001-02-23 2002-09-05 Volkswagen Ag Hubsystem
CN105829172A (zh) * 2013-12-25 2016-08-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CN204222801U (zh) * 2014-10-31 2015-03-25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盖弹升系统的汽车
CN111605625A (zh) * 2019-02-22 2020-09-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350A (zh) 2020-09-18
JP7049287B2 (ja) 2022-04-06
US20200290683A1 (en) 2020-09-17
US11608118B2 (en) 2023-03-21
JP2020147081A (ja)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05625B (zh)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US10948195B2 (en) Cooking appliance comprising a door opening mechanism for automatically moving a door into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and method for opening a door of a cooking appliance
US11318909B2 (en) Actuated mechanism for active pedestrian safety latch
US9631404B2 (en) Vehicle door lock apparatus
US9410345B2 (en)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JP6234799B2 (ja) 車両用アクティブフードラッチ装置
CN111572490B (zh)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CN102910209B (zh) 用于车辆的活动引擎罩装置
CN110536996B (zh) 用于机动车的锁
US8870276B2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open roof construction and open roof construction provided therewith
CN111674350B (zh) 车辆的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WO2010064595A1 (ja)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6330558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5671914B2 (ja)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US20140159424A1 (en) Front panel opening/closing system interlocking with cab tilting
KR20210055107A (ko) 차량의 출몰형 아웃사이드 도어 핸들
CN214690153U (zh) 应急操纵起落架联动保护机构
US20230272659A1 (en) Partial-opening device for a motor-vehicle door element
US20200017032A1 (en)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JP2021006418A (ja) レールガイド装置、及びサンルーフ装置
JP5910370B2 (ja) フード跳上装置
CN114508272B (zh) 车门用保持装置
CN113356703B (zh) 车门用保持装置
JP5871593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
KR20080006368A (ko) 도어 핸들의 록킹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