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1747A -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1747A
CN111671747A CN202010411188.4A CN202010411188A CN111671747A CN 111671747 A CN111671747 A CN 111671747A CN 202010411188 A CN202010411188 A CN 202010411188A CN 111671747 A CN111671747 A CN 111671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tibacterial composition
quorum sensing
drug
bio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11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志滨
胡锡昌
张衍湖
邓榕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xia Youme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xia Youme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xia Youme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xia Youme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11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17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71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1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65Lac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65Lactones
    • A61K31/366Lactone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e.g. delta-lac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353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 A61K31/435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the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ntaining a five-membered ring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2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for treating wounds, ulcers, burns, scars, keloi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组合物,包含梣酮、白鲜碱和黃柏酮;同时提供了该抗菌组合物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中的应用、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菌群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的应用。所述抗菌组合物对于表皮葡萄球菌尤其是耐药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机理是通过抑制抑制自诱导寡肽类(AIP)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sarA和LuxS/AI‑2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luxS的表达,从而抑制致病菌群群体感应系统,进而抑制菌体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该抗菌组合物组分来源与天然中药植物,具有无毒、无刺激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 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抗菌药物是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由于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以及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临床应用中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步显现。近几年,国内外逐步将目光转向抗生素与群体感应抑制剂联合应用,运用群体感应抑制剂,破坏菌群的群体感应,从而抑制菌群之间的相互联系,抑制生物被膜的产生,进而减少抗生素使用剂量,以减小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临床抗生素抗菌效果。因此,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是滋生于生物体表皮上的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存在于人体的皮肤,阴道等部位,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命名为表皮葡萄球菌。该菌属正常菌群类型,多数为非致病菌,极少数可导致其他疾病,是医院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由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包括创口感染、表皮脓肿、蜂窝性组织炎和慢性创面溃疡等。目前,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抗菌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和后果。
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QS)是通过群体密度促进微生物胞体自诱导信号分子(Autoinducer,AI)的产生的,并通过AI诱导或抑制生物信号传达来启动特定基因表达,达到微生物胞内、胞间信息交流作用的一种生物系统。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中,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包括胞外多糖、效应蛋白、芽孢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毒力因子等,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群体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也是病原微生物强致病性和耐药性的主要产生机制之一。根据自诱导信号分子和感应机制的差异,细菌的QS系统基本可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革兰阳性细菌的寡肽类信号分子(Autoinducingpeptides,AIP)、革兰阴性细菌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N-acyl-homoserinelactones,AHL)和种间细胞交流通用的AI-2信号因子。
细菌群体感应是细菌群体达到一定生长密度时,胞体通过自诱导分子的分泌和作用,促进特定基因表达,调控细菌群落多种生命活动的现象。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细菌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紧密相关,PIA缺失的菌株会产生黏附障碍,无法形成生物被膜。同时,AIP作为自诱导信号分子的群体感应是表皮葡萄球菌乃至革兰阳性菌主要的群体感应系统,通过SarA对icaADBC的表达调控,最终调控PIA的分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产生。
AI-2作为细菌间信号分子的群体感应广泛存在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是不同种属细菌间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目前研究表明,在同一菌种和不同菌种间存在有共同的信号交流方式,即分子AI-2介导细菌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其途径主要是由LuxS基因编码的LuxS蛋白酶催化产生AI-2分子,调节生物被膜的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Substances,EPS)的分泌调控细菌生物被膜的黏附。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广泛,机会性致病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常用抑菌药物对细菌引发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能力大大降低,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追求健康、绿色和可持续的愿望。菌群群体感应抑制剂,可以很好地抑制菌群之间的信号通路,阻断了菌群之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过度增殖。同时,由于中药成分相对于化学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耐药性,从中药成分中寻找新的抗菌药或抗菌药物组合物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和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抗菌组合物,能够有效抑制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并且对人体更加安全无刺激、无副作用,可用于抑制耐药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关皮肤外用产品的制备。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抗菌组合物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抗菌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抗菌组合物在制备菌群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抗菌组合物,包含梣酮、白鲜碱和黃柏酮。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组合物包含以质量百分数计的下列组分:梣酮30%~45%、白鲜碱25%~35%和黃柏酮25%~35%。
优选地,包含以质量百分数计的下列组分:梣酮41%、白鲜碱27%和黃柏酮32%。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所述抗菌组合物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能够抑制的表皮葡萄球菌为耐药表皮葡萄球菌。该抗菌组合物对于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能够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群体感应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能够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
其中,所述表皮葡萄球菌可以为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皮葡萄球菌。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所述抗菌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STI)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用术语“治疗”,包括缓和、抑制或改善疾病的症状或状况;抑制并发症的产生:改善或预防潜在代谢综合征;抑制疾病或症状的产生,如控制疾病或情况的发展;减轻疾病或症状;使疾病或症状减退;减轻由疾病或症状引起的并发症,或预防或治疗由疾病或症状引起的征兆。如本文所用,给药后,可以使某一疾病、症状或情况得到改善,尤指其严重度得到改善,延迟发病,减缓病情进展,或减少病情持续时间。无论固定给药或临时给药、持续给药或断续给药,可以归因于给药有关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包括创口感染、表皮脓肿、蜂窝性组织炎、慢性创面溃疡等。
优选地,所述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长相关疾病为创口感染。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外用制剂。
优选地,所述外用制剂包括溶液、粉剂、洗剂、酊剂、乳霜剂、油剂或硬膏等。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中,提供了所述抗菌组合物在制备菌群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菌群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能够抑制自诱导寡肽类(AIP)介导的关键基因sarA。
进一步地,所述菌群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LuxS/AI-2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luxS的表达。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研究结果显示,抗菌组合物能够显著抑制自诱导寡肽类(AIP)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sarA和LuxS/AI-2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luxS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无毒、无刺激,可用于制备抑制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及预防或治疗因耐药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关疾病的皮肤外用产品。
由于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中,调控多种生理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群体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也是病原微生物强致病性和耐药性的主要产生机制之一;因此,通过抑制菌落的群体感应系统能够阻碍细菌的生理调控,包括抑制胞外多糖、效应蛋白、芽孢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等,能够降低微生物群体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阻碍病原微生物的强致病性和耐药性。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包含所述抗菌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治疗和/或预防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的药物,包含所述抗菌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菌群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包含所述抗菌组合物。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表现在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的菌群群体感应系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自诱导寡肽类(AIP)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sarA和LuxS/AI-2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luxS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本发明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原料来源自天然中药,安全无刺激、无副作用,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可应用于制备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及预防、治疗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引起相关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抗菌组合物为天然提取物,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菌群之间群体感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是一种中草药来源、安全有效的群体感应抑制剂,具有治疗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的且不具有皮肤刺激性和致敏问题的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具有重要开发价值和意义。
所述抗菌组合物对于表皮葡萄球菌尤其是耐药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机理是通过抑制抑制自诱导寡肽类(AIP)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sarA和LuxS/AI-2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luxS的表达,从而抑制致病菌群群体感应系统,进而抑制菌体表面生物被膜形成等。该抗菌组合物组分来源与天然中药植物,具有无毒、无刺激等优点。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可单独使用,还可与其他许多化学物质组合使用。无论这些化学物质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或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这些化学物质是包括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食品、天然产物、化学合成药物或人类用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中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EP06生物被膜(3h,初黏附阶段)黏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EP06生物被膜(8h,对数生长阶段)黏附率的影响;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EP06生物被膜(24h,成熟阶段)黏附率的影响;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EP06(3h、8h、24h)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实验细胞成像图;(e)~(h)为不同浓度的抗菌组合物在初黏附阶段的细胞成像图;(a)~(d)为不同浓度的抗菌组合物在对数生长阶段的细胞成像图;(i)~(l)为不同浓度的抗菌组合物在成熟阶段的细胞成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的血管反应性影响示意图;其中,(A)0.9%NaCl溶液组(B)1%Texpon ASV溶液(C)抗菌组合物组分别接触CAM 5min后各组CAM的血管反应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抗菌组合物体外抗菌活性筛选
1、实验材料与仪器
①试剂:梣酮(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AS号:28808-62-0,纯度≥98.0%,批号:PRF8041042)、白鲜碱(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AS号:484-29-7,纯度≥98.0%,批号:15032311)、黃柏酮(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AS号:751-03-1,纯度≥98.0%,批号:15032605);胰蛋白胨大豆肉汤颗粒(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063863);夫西地酸(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Z19J6Q1,纯度>99%);PBS缓冲溶液(美国Hyclone公司,批号:A20181004)。
②仪器:SW-CJ-1F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Memmert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YSQ-LS-18SI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96平底孔板(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③实验受试菌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P06),溶血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SHA 16)临床株各1株,均由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赠予;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SPY12)1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A21)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 saureus,MRSA06)1株,以上菌株均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赠。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SEP06为耐药性的表皮葡萄球菌。
④抗菌组合物和对照药物的制备:
抗菌组合物: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药物溶剂并以此配备得到的药物溶剂溶解抗菌组合物并制成256mg/mL(梣酮41%、白鲜碱27%和黃柏酮32%,即梣酮105mg/mL、白鲜碱69mg/mL和黃柏酮82mg/mL)的抗菌组合物贮备液,置于4℃冰箱内避光保存,备用。
对照药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夫西地酸并配制成浓度为256mg/mL阳性对照药物贮备液,置于4℃冰箱内避光保存,备用。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配制(TSB,pH7.2-7.4):准确称取培养基颗粒30.0g置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900mL,使用玻璃棒搅拌至颗粒溶解,pH值调节至7.3±0.1,补足总体积至1000mL,分装至锥形瓶并以橡胶塞封口,牛皮纸紧密包扎封口处,121℃高压灭菌30min,冷却后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制(NA,pH 7.2-7.4):按照使用说明配备,准确称取培养基颗粒32.0g置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900mL,使用玻璃棒搅拌至颗粒溶解完全,在微波炉中加热煮沸至琼脂均匀分散,pH值调节至7.3±0.1,分装至锥形瓶并以橡胶塞封口,牛皮纸紧密包扎封口处,121℃高压灭菌30min,冷却后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链球菌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用天平称取营养肉汤18.0g和无水葡萄糖5.0g,用量筒量取蒸馏水1000mL置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于250mL的三角瓶中,进行121℃高压灭菌30min。待灭菌营养肉汤冷却至室温,加入5%无菌脱纤维羊血,混匀后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2、实验步骤
①受试菌株的菌液配置:在超净台中将灭菌后冷却至40~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试管中,每管约3mL,以无菌试管塞封口,呈45°斜放于台上,待其冷却后得到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接菌环于酒精灯外焰处灼烧除菌,挑取临床分离得到的菌株单菌落,以划线法接种至斜面培养基上,恒温培养箱35℃中培养18h,复苏两代,获得具有活力的实验受试菌株。
菌悬液制备:向培养有成熟受试菌株的斜面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振荡并冲洗菌落,得到菌悬液。通过比浊法,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调整菌悬液与上述所制0.5号比浊管的浊度相一致,即菌液浓度为1.5×108CFU/mL。再用CAMHB培养基将上述菌悬液浓度调节至1.0×106CFU/mL,作为实验菌悬液。
②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细菌的微量稀释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M07-A9方案进行。其具体步骤如下:
使用TSB培养基稀释药物贮备液(512μg/mL)至特定浓度后,各吸取200μL的含药培养基至96孔板的第1列中,第2-11列各加入100μL的TSB培养基,第12列加入200μL的TSB培养基。按倍比稀释法,从第1列中吸取100μL含药培养基至第2列,横向倍比稀释至第10列,吸弃第10列的100μL。再于第1-11列中各加入上述稀释好的接种菌液100μL。此时,第1-10列为梯度药物浓度组,第11列为生长对照组,第12列为空白对照组。
将96孔板置于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h后,以肉眼观察,视无菌生长的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
为了明确药敏性试验操作是在可接受的标准内进行,测试结果可信,细菌的质控(QC)株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编号ATCC@29213),质控药物为头孢唑啉,在平行操作的条件下,质控株的MIC应在0.25-1μg/mL范围内,如此则视测定结果有效可信。各菌株按上述操作平行重复测定3次,计算MIC的几何平均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抗菌组合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Figure BDA0002493320800000081
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6.00μg/mL,优于抗菌组合物对溶血葡萄球菌、化脓球菌、粪肠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抗菌组合物对于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化脓球菌、粪肠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优于阳性对照药夫西地酸,说明该抗菌组合物具有较优的抗菌效果,尤其是对于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最佳的抑制作用。
优选的,以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进行研究。
实施例2 抗菌组合物不同比例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抗菌活性筛选
1、实验材料与仪器
①试剂:梣酮(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AS号:28808-62-0,纯度≥98.0%,批号:PRF8041042)、白鲜碱(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AS号:484-29-7,纯度≥98.0%,批号:15032311)、黃柏酮(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AS号:751-03-1,纯度≥98.0%,批号:15032605);胰蛋白胨大豆肉汤颗粒(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063863);夫西地酸(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Z19J6Q1,纯度>99%);PBS缓冲溶液(美国Hyclone公司,批号:A20181004)。
②仪器:SW-CJ-1F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Memmert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YSQ-LS-18SI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96平底孔板(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③实验受试菌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P06),由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赠予。
④抗菌组合物和对照药物的制备: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配制(TSB,pH7.2-7.4)如实施例1中配制方法。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制(NA,pH 7.2-7.4)如实施例1中配制方法。
抗菌组合物:用TSB培养基将实施例1中抗菌组合物储备液配制成浓度为512μg/mL(梣酮41%、白鲜碱27%和黃柏酮32%,即梣酮210μg/mL、白鲜碱139μg/mL和黃柏酮164μg/mL)的抗菌组合物1,备用;按照同法配制抗菌组合物2,浓度为512μg/mL(梣酮33.3%、白鲜碱33.3%和黃柏酮33.3%,即梣酮171.67μg/mL、白鲜碱171.67μg/mL、黃柏酮171.67μg/mL),备用。
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药物溶剂并以此配备得到的药物溶剂分别溶解梣酮、白鲜碱、黃柏酮浓度分别为256mg/mL的储备液备用,用TBS培养基将储备液配置成浓度分别为:梣酮512μg/mL,白鲜碱512μg/mL和黃柏酮512μg/mL,作为受试药液,备用。
对照药物:用TSB培养基将夫西地酸储备液配制成浓度为512μg/mL阳性对照药液,备用。
2、实验步骤
①受试菌株的菌液配置如实施例1中受试菌株配制方法。
②菌悬液制备:按照实施例1中菌悬液制备方法,用TSB培养基配置成浓度为1.0×106CFU/mL,作为实验菌悬液。
④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细菌的微量稀释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M07-A9方案进行。其具体步骤如下:
使用TSB培养基稀释药物贮备液(512μg/mL)至特定浓度后,各吸取200μL的含药培养基至96孔板的第1列中,第2-11列各加入100μL的TSB培养基,第12列加入200μL的TSB培养基。按倍比稀释法,从第1列中吸取100μL含药培养基至第2列,横向倍比稀释至第10列,吸弃第10列的100μL。再于第1-11列中各加入上述稀释好的接种菌液100μL。此时,第1-10列为梯度药物浓度组,第11列为生长对照组,第12列为空白对照组。
将96孔板置于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h后,以肉眼观察,视无菌生长的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
为了明确药敏性试验操作是在可接受的标准内进行,测试结果可信,细菌的质控(QC)株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编号ATCC@29213),质控药物为头孢唑啉,在平行操作的条件下,质控株的MIC应在0.25-1.00μg/mL范围内,如此则视测定结果有效可信。各菌株按上述操作平行重复测定3次,计算MIC的几何平均数。
表2 不同比例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Figure BDA0002493320800000101
抗菌组合物1、抗菌组合物2、梣酮、白鲜碱、黃柏酮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00μg/mL,25.40μg/mL,40.32μg/mL,50.80μg/mL,128.00μg/mL。抗菌组合物1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优于抗菌组合物2、梣酮、白鲜碱、黃柏酮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与抗菌组合2比较,梣酮、白鲜碱、黃柏酮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抗菌组合物1与抗菌组合物2中3种化合物不同的比例,对抑菌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梣酮、白鲜碱、黃柏酮单独使用时,其效果稍逊于组合使用时的抗菌浓度,可能3种化合分别从不同的机理机制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活性,从而达到协同增效的效果,产生较好的抑菌效果。
优选的,以抗菌组合物1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进行研究,以下抗菌组合物均指抗菌组合物1。
实施例3:抗菌组合物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剂作用
1、实验材料与仪器
①试剂:梣酮(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AS号:28808-62-0,纯度≥98.0%,批号:PRF8041042)、白鲜碱(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AS号:484-29-7,纯度≥98.0%,批号:15032311)、黃柏酮(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AS号:751-03-1,纯度≥98.0%,批号:15032605);胰蛋白胨大豆肉汤颗粒(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063863);CCK-8试剂盒(新赛美生物有限公司,批号:C6055);Gluta固定液(电镜专用,2.5%)(美国Solarbio公司,批号:20181201);无水乙醇(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6120149);丁叔醇(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71101532);夫西地酸(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Z19J6Q1,纯度>99%);PBS缓冲溶液(美国Hyclone公司,批号:A20181004)。
②仪器:SW-CJ-1F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Memmert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YSQ-LS-18SI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iMark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JEM-2100HR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96平底孔板(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0mm平皿(美国Coastar公司);24孔板(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4mm无菌爬片(上海WHB公司)。
③实验受试菌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P06),由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赠予。
④抗菌组合物和对照药物的制备:
抗菌组合物:用TSB培养基将实施例1中抗菌组合物储备液配制成浓度为512μg/mL(梣酮41%、白鲜碱27%和黃柏酮32%,即梣酮210μg/mL、白鲜碱139μg/mL和黃柏酮164μg/mL)的抗菌组合物,备用。
对照药物:用TSB培养基将实施例1中抗夫西地酸储备液配制成浓度为512μg/mL阳性对照药物,均置于4℃冰箱内避光保存,备用。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配制(TSB,pH7.2-7.4):同实施例1中配置方法。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制(NA,pH 7.2-7.4):同实施例1中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
①受试菌株的菌液配置,同实施例1中实验步骤①中菌液配制方法。
②菌悬液制备,同实施例1中实验步骤①中菌悬液配制方法。
③实验设立3组,分别为初黏附组(3h)、对数生长组(8h)和成熟组(24h),具体实验操作如下:向无菌平底96孔板第1-11列加入100μL上述菌悬液,12列加入100μL空白TSB培养基。实验组分别在恒温培养箱中35℃下培养2h、8h和24h后取出,用移液枪去除细菌培养基和未黏附的细菌细胞,用无菌PBS清洗3次,分别获得初黏附阶段、对数生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生物被膜模型。向1-10列分别加入100μL梯度浓度药物供试液,11列加入空白TSB培养基,12列补足培养基至100μL,继续培养24h,其中1-10列为实验组,11列为生长对照组,12列为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抗菌组合物和对照药物对不同生长阶段受试菌株生物被膜黏附率的影响。向上述孔板中各孔加入CCK-8试剂10μL,在35℃下孵育1h,等待反应。将96孔板置于酶标仪中,在450nm处测定吸光度,实验重复三次,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14.0分析。生物被膜清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抑制率=[(As-A0)/(Ac-A0)]×100%
As:实验孔吸光度(包含受试菌、培养基、药物溶液和CCK-8试剂)
Ac:生长对照孔吸光度(包含受试菌、培养基、CCK-8试剂,不含药物)
A0:空白对照孔吸光度(仅含培养基、CCK8-试剂)
④SEM观察抗菌组合物对敏感菌株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
向24孔板各孔中放入14mm无菌圆形爬片,每孔各1片。本次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初黏附组(3h)、对数生长组(8h)和成熟组(24h),具体实验操作如下:
在含爬片的各孔加入1mL上述制备的菌悬液并放置在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35℃下分别培养2h、8h和24h。用移液枪小心吸取并弃去细菌培养基和未黏附的细菌,用无菌PBS清洗爬片3次,去除爬片表面的浮游细菌,获得初黏附阶段、对数生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生物被膜模型。其中实验孔分别加入浓度为16、32和64μg/mL的抗菌组合物供试液和对照药物供试液,继续培养24h,用移液枪去除含药培养基,用无菌PBS清洗爬片3次,获得药物处理后的生物被膜模型。其中空白对照组在弃去未黏附的细菌和培养基悬浊液后加入等体积不含药的TSB培养基,实验重复3次,取作用明显的批次样品进行SEM观察。
漂洗结束后,将爬片置于4℃预冷的2.5%Gluta固定液中,于冰箱中固定过夜。用无菌PBS漂洗固定好的样品,重复2次,每次10min。随后通过系列梯度乙醇(30%、50%、70%、80%、90%、95%和100%)对样品进行脱水,各浓度乙醇脱水重复2次,每次15min,其中100%乙醇脱水每次30min,最后以100%叔丁醇置换乙醇,重复2次,每次30min。脱水程序结束后,采用真空干燥法干燥样品(P=0.1MPa,35℃,24h)。采用真空离子溅射仪对样品进行喷镀处理,将待观察样品放置在喷镀平台上,将蒸发源安置距离平台10-15cm处并进行旋转、均匀喷金。最后,将样品无喷金面用双面胶粘载物板上,置于×3000、×5000倍电镜下观察生物被膜形态结构的变化,分析供试药物对其的清除作用。
3、实验结果
①CCK-8试剂盒测定抗菌组合物对生物被膜黏附率的影响
CCK-8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的药物对初黏附阶段(3h)、对数生长阶段(8h)和成熟阶段(24h)受试菌生物被膜黏附率影响。已知反应产生的黄色甲臜产物与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呈正比例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增大,OD值逐渐降低,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和黏附率下降,即药物对生物被膜黏附率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
图1为本实施例中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EP06生物被膜(3h,初黏附阶段)黏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图;*表示与生长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中,Control:空白组;F:夫西地酸组;KJ:抗菌复合物抗菌组合物组。由图1所示,生物被膜中的药物屏障尚未形成,对药物的抗性较小,浓度为16μg/mL的阳性对照药和抗菌组合物对生物被膜均有显著的抗黏附作用,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抗菌组合物>夫西地酸。
图2为本实施例中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EP06生物被膜(8h,对数生长阶段)黏附率的影响;*表示与生长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中,Control:空白组;F:夫西地酸组;KJ:抗菌复合物抗菌组合物组。从图2可知,在对数生长阶段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被膜的成熟程度的加深,生物被膜的药物屏障逐渐形成,其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所增强,夫西地酸对生物被膜的抗黏附作用持续下降,仅64μg/mL夫西地酸对对数生长期的生物被膜保持有一定的抗黏附作用,两组的黏附率分别为95.42%和96.54%。在对数生长阶段中,32μg/mL药物浓度处理下,抗菌组合物处理后的生物被膜黏附率为3.09%,表现出一定的抗黏附作用。
图3为本实施例中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EP06生物被膜(24h,成熟阶段)黏附率的影响;*表示与生长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中,Control:空白组;F:夫西地酸组;KJ:抗菌复合物抗菌组合物组。根据图3的实验结果,培养24h后细菌生物被膜已形成完整的网状立体结构,药物屏障已经形成,细菌对药物抗性极大,药物浓度为64μg/mL夫西地酸基本失效。32μg/mL抗菌组合物处理下的生物被膜黏附率为32.04%。
根据以上图1至图3所示的结果,抗菌组合物对各生长阶段的生物被膜均具有较良好的抗黏附作用,在对数生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生物被膜中其抗黏附作用尤为突出。16μg/mL抗菌组合物能够持续抑制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正常生长,作用优于夫西地酸。综上所述,32μg/mL抗菌组合物对各生长阶段的耐药表皮葡萄球菌(SEP06)的生物被膜均具有良好的抗黏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
②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组合物对生物被膜模型的清除作用
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5000倍下观察抗菌组合物对初黏附阶段、对数生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耐药表皮葡萄球菌(SEP06)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抗菌组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EP06(3h、8h、24h)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实验细胞成像图;其中,(a)~(d)初黏附阶段(3h),依次为空白组、16μg/mL组、32μg/mL组、64μg/mL组;(e)~(h)对数生长阶段(8h),依次为空白组、16μg/mL组、32μg/mL组、64μg/mL组;(i)~(l)为成熟阶段(24h),依次为空白组、16μg/mL组、32μg/mL组、64μg/mL组;比例尺=1μm。如图4中(a)、(e)、(i)所示,空白对照组生物被膜中的胞体呈成正常卵圆形状态,大小均匀且表面光滑。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菌逐渐形成小型群落,胞间结合紧密,结聚成团,生物被膜厚度逐渐增大,逐渐形成片状的生物被膜。在生物被膜培养24h后,视野可见胞外聚合物(EPS)广泛分布于细菌胞体间,连接及包裹细菌细胞,构成具有复杂立体结构,形成团块状的生物被膜。
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在低浓度药物(16μg/mL)处理下生物被膜的形态特征与空白对照组无突出差异。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菌群体积变小,视野中的生物被膜结构分布逐渐松散,胞外聚合物的分泌和分布减少。在64μg/mL药物浓度下,部分细菌已无法聚集,出现单个菌体散落在视野中的现象。最后,散落细菌的菌体体积增大,出现破裂、干瘪及细胞内容物渗出等现象,表明生物被膜结构和功能因药物的干预而被破坏。
在初黏附阶段中,相同浓度的抗菌组合物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药物(16μg/mL)处理下,细菌胞体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无异,细菌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分化。当药物浓度达到32μg/mL时,抗菌组合物组的细菌细胞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溶胀现象,镜下未见芽痕样结构,细菌的分裂分化停滞,表现出极强的生物被膜清除作用。
在对数生长阶段,由于生物被膜进入对数生长的状态,细胞分裂分化旺盛,生物被膜初始形成,其对药物的耐受性明显增强。低浓度药物(16μg/mL)处理对初成型的生物被膜基本不具有清除作用。
中浓度(32μg/mL)抗菌组合物能有效减少细菌胞外聚合物的分泌,初成团块状的生物被膜被解离成混乱分布的细菌集群,个别细菌胞体出现离散、体积增大等细胞裂解的征兆。高浓度药物(64μg/mL)的处理下,抗菌组合物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明显,视野中可观察到零星分布的单个细菌细胞,达到了显著的生物被膜清除作用。
在成熟阶段中,生物被膜已形成结构紧密的网片状或团块状的立体被膜结构,高浓度药物处理可以使其表面细胞解离并散落,但不具备细菌杀灭作用。在浓度为32μg/mL的抗菌组合物处理下,生物被膜表面细菌胞体的离散程度较大,视野可见生物被膜的胞外聚合物分泌减少,胞间间隙暴露明显,导致离散细菌无法重新聚集。但高浓度药物(64μg/mL)处理下,生物被膜仅表现出细菌离散程度的增大,无彻底清除作用。
实施例4:抗菌组合物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的作用
1、材料与仪器
①菌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P06),由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赠与。
②仪器:SW-CJ-1F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Q6000UV-超微量紫外分析仪(Quawell Technology);ZF1-II紫外透射分析仪(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DYY-2C核酸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1524R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珠海黑马公司);XW-80A旋涡混合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K960-PCR扩增仪(杭州晶格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W-86L486-80℃超低温保存箱(海尔集团)。
③试剂:抗菌组合物如实施例1所述;胰蛋白胨大豆肉汤颗粒(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063863);Trizol(9109)(Takara公司);DL2000bp Marker(DBI公司);DEPC(6079)(Takara公司);
Figure BDA0002493320800000162
Max Super-Fidelity DNA(MACKLIN公司);Polymerase(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lodvoew EB替代品(广州展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琼脂糖(BIOWEST)。
2、实验步骤
①引物设计:mRNA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如下:
表3 目的基因引物序列
Figure BDA0002493320800000161
②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培养物的药物处理:实验设计12瓶50mL培养物,分为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2MIC组、MIC组和2MIC组。其中,MIC是指最小抑菌浓度,1/2MIC组、MIC组和2MIC组分别指1/2最小抑菌浓度组、最小抑菌浓度组和2倍最小抑菌浓度组,1/2MIC组、MIC组和2MIC组使用的抗菌组合物的浓度分别为8μg/ml,16μg/ml,32μg/ml。各组置于35℃下静置培养3h,等待生物被膜的初黏附,后吸取并去除未黏附的游离细菌和培养基,以无菌PBS小心清洗2次后,分别向各组加入相应浓度的含药TSB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后,离心获得生物被膜培养物,快速冷冻于液氮中并随后将培养物至-80℃超低温冰箱保存,提取mRNA备用。
③培养物mRNA的提取与定量
mRNA的提取:取适量培养物,加入1mLTrizol并震荡混匀,于4℃下静置5min。随后向培养物加入0.2mL氯仿,剧烈震荡15s,4℃静置3min。所得样品置于冷冻离心机中,4℃下12000rpm离心15min,保留上层清液于无菌EP管中。向EP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混悬均匀,-20℃静置20min后,4℃下12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保留沉淀。用1ml75%DEPC酒精洗涤沉淀,4℃下8000rpm离心5min,弃去液体。沉淀置于室温下晾干,加入30μL DEPC处理过的ddH2O水,溶解提取得到mRNA。取样液1.5μl于超微量紫外分析仪进行浓度测定后置于-80℃冻存备用。
mRNA的浓度测定:取制备所得的样品液1.5μL于超微量紫外分析仪中测定A260nm和A280nm,计算并评估样品液纯度。
④抗菌组合物对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mRNA逆转录成DNA:严格遵循说明书指引,采用Bestar qPCR RT Kit配置得到的逆转录反应体系,以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链。去除基因组DNA反应,反应体系为7μL,其中包括:gDNA Remover 0.5μL,10×gDNA Remover Buffer 1μL,RNA样品2μL和RNase-freeWater 3.5μL,于37℃下反应5min,制备得到反应液。
逆转录反应体系为10μL,其中包括上述反应液7.0μL,5×RT Buffer 2.0μL,RTEnzyme Mix 0.5μL和Primer Mix 0.5μL。反应条件为37℃下反应15min,98℃下反应5min,合成得到cDNA第一链,收集备用。
PCR测定LuxS、SarA转录水平:以逆转录所得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测定基因LuxS和Sar A的转录水平,每个目的基因重复3次,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反应体系为50μL,包括:ddH2O 20.5μL,2×Phanta Max Buffer 25μL,dNTP MIX(10mM)1μL,F端引物(10μM)1μL,R端引物(10μM)1μL,cDNA模板1μL,Phanta Max Super-Fidelity DNA Polymerase 0.5μL。实时荧光定量RCR扩增仪进行检测。扩增条件: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58℃退火30s,共35个循环,72℃受试荧光信号。待反应结束后,采用Image J检测PCR条带辉度值,计算各组目的基因的定量比值,分析各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目的基因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目的基因的定量比值=目的基因辉度值/内参基因辉度值
3、实验结果
①mRNA的提取
抗菌组合物处理前后各组样品经检测均出现16S rRNA条带,条带位于150bp附近,条带单一,符合引物在NCBI中Primer-BLAST中产物的分子量大小。mRNA提取各组A260nm/A280nm比值为1.83±0.03,表明RNA的提取结果较好,纯度较高,符合检测要求。
②抗菌组合物对LuxS和Sar A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表4 成熟阶段生物膜形成中关键基因相对表达情况
Figure BDA000249332080000018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以16SrRNA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对表皮葡萄球菌(SEP06)的SarA和luxS基因在抗菌组合物作用前后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2MIC组中luxS和SarA基因表达下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生物被膜成熟阶段,抗菌组合物作用后耐药表皮葡萄球菌(SEP06)的luxS和SarA基因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呈减弱趋势,其下调作用随着抗菌组合物的药物浓度上升而增强。详细的基因表达情况见表3,与空白对照组对比,1/2MIC、MIC和2MIC的抗菌组合物组对luxS和SarA基因表达均表现下调作用,其中luxS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1.25、1.81和2.01倍,SarA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1.21、1.51和2.15倍。
实施例5:抗菌组合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hen’s egg test-chorioallantoicmembrance,HEM-CAM)的影响
长期以来,化妆品的眼刺激性一直采用家兔眼刺激试验(Draize test)进行评价。随着“3R”(reduction,refinement,replacement)理论的不断深入人心,人们要求在化妆品的研发过程中,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动物试验对产品的安全性或功效性进行评价。2013年欧盟新化妆品法规EC1223/2009正式实施,全面禁止了在动物身上进行化妆品原料和配方的安全性测试。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hen’s egg test-chorioallantoic membrance,HEM-CAM)利用其尿囊膜与眼结膜组织结构类似的特点,通过观察尿囊膜暴露于受试物质后血管的刺激反应,计算刺激分值对受试物进行评价。
为进一步测定抗菌组合物的刺激性,通过不同浓度的抗菌组合物对鸡胚尿囊膜的刺激性实验,检验抗菌组合物的刺激性,为抗菌组合物在皮肤外用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充足的依据。
实验步骤简述如下:
1、品系和来源
白莱杭鸡(White Leghorn chicken)受精鸡胚,应选用SPF鸡胚,供应商应具有农业部门认可的《兽药生产、检验用SPF鸡(蛋)定点生产企业》资格,鸡胚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鸡胚应新鲜、干净、完好,重量50g~60g。孵化至9d龄时,应进行照蛋检查,未受精、无活性或者有缺失的鸡胚应弃去,严重畸形、破壳或者薄壳鸡胚也不能使用。
孵化条件:室温20℃~25℃,相对湿度45%~70%。孵化温度37.5℃±0.5℃,相对湿度55%~70%,转盘频率3次/h~6次/h。9d龄的鸡胚孵化时不必旋转。
2、鸡胚尿囊膜(HET-CAM)试验
9d龄鸡胚进行照蛋检查,在蛋壳表面标记气室位置;用牙科锯齿弯镊刀剥去蛋壳部分,完整暴露白色蛋膜,用吸管滴加1~2mL的0.9%NaCl溶液使蛋膜湿润,小心用弯镊去除内膜,暴露出绒毛尿囊膜(CAM),避免血管膜受损,如有破损则不用于实验。
根据SNT 2329-2009商检标准,采用终点评价法检测抗菌组合物的眼刺激性,选用实施例1制备的抗菌组合物为试验组,抗菌组合物药物浓度为32μg/ml,生理盐水(0.9%NaCl,NS)为阴性对照,1%脂肪醇醚硫酸钠盐混合物(Texapon ASV)溶液为阳性对照。取0.3mL受试样品直接作用于CAM,确保至少50%的CAM表面被受试样品覆盖,作用5min后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CAM,冲洗后30s后观察CAM的出血、血管溶解和凝血反应,并分别按轻、中、重度记1分、2分和3分,每个鸡胚的最高积分为9分。每个受试样品均用6个鸡胚进行试验,计算6个鸡胚的刺激反应评分(endpoint score,ES)总和,按表5所示的分级标准,对受试样品的眼刺激性进行分级评价。
表5 终点评价法受试样品眼刺激性分级标准
Figure BDA0002493320800000201
上述实验中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的血管反应性影响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A)0.9%NaCl溶液组(B)1%Texpon ASV溶液(C)抗菌组合物组分别接触CAM 5min后各组CAM的血管反应影响示意图。0.9%NaCl溶液在接触CAM后5分钟内均未见出血、血管溶解或凝血反应,血液流通清晰可见,如图5中A所示。1%Texpon ASV溶液接触CAM后出现出血,血管融解,反应积分在18分以上,如图5中B所示。抗菌组合物各剂量组接触CAM后未出现任何血管刺激反应,如图5中C刺激积分均为0分,眼刺激性分级结果见表6所示。抗菌组合物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未见毒性效应,说明抗菌组合物无眼刺激性,可应用于药物中作为预防和治疗脱发的功能性成分使用。
表6 HET-CAM试验的眼刺激性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493320800000202
结果表明,抗菌组合物浓度达到32μg/ml仍无刺激性,属于安全剂量范围。因此,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证明抗菌组合物在浓度为32μg/ml下即具有良好的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效果,且浓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并且,在32μg/ml高浓度下无刺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抗菌组合物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的自诱导寡肽类(AIP)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sarA和LuxS/AI-2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关键基因luxS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本发明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安全无刺激、无副作用,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相关皮肤疾病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可应用于制备群体感应抑制剂及预防、治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相关疾病的药物。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序列表
<110> 广东华夏友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160> 6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
tgacattcgt ttcaaacagc cc 22
<210> 2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2
attacaagct gggacttcgc t 21
<210> 3
<211> 2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3
acgccatggc tatttcaaaa atcaatg 27
<210> 4
<211> 3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4
acgggatcca ttatacttca ttttcattat 30
<210> 5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5
actgggataa cttcgggaaa 20
<210> 6
<211> 1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6
cgttgccttg gtaagcc 17

Claims (10)

1.一种抗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梣酮、白鲜碱和黃柏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以质量百分数计的下列组分:梣酮30%~45%、白鲜碱25%~35%和黃柏酮25%~35%。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能够抑制的表皮葡萄球菌为耐药表皮葡萄球菌。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包括创口感染、表皮脓肿、蜂窝性组织炎和慢性创面溃疡中的至少一种。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组合物在制备菌群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的应用。
8.一种表皮葡萄球菌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组合物。
9.一种治疗和/或预防表皮葡萄球菌过度增殖引起的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组合物。
10.一种菌群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组合物。
CN202010411188.4A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1671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1188.4A CN111671747A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1188.4A CN111671747A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1747A true CN111671747A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3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1188.4A Pending CN111671747A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717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9054A (zh) * 2021-02-05 2021-06-0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乳杆菌与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发酵香肠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0041A (zh) * 2018-05-11 2018-10-23 成都瑞芬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梣酮、白鲜碱以及黄柏酮的制备方法
CN109824638A (zh) * 2019-04-01 2019-05-31 山东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白鲜皮中提取梣皮酮的方法
CN111184773A (zh) * 2020-01-21 2020-05-22 广东药科大学 一种女贞子提取物及其在制备5α-还原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11228354A (zh) * 2020-03-02 2020-06-05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白鲜皮中抗病毒活性部位、制备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29519A (zh) * 2020-05-06 2020-08-14 广东华夏友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苍术素在制备痤疮丙酸杆菌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11658683A (zh) * 2020-05-15 2020-09-15 广东药科大学 诃子提取物在制备马拉色菌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11671764A (zh) * 2020-05-06 2020-09-18 广东华夏友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灵芝肽多糖在制备皮肤组胺抑制剂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0041A (zh) * 2018-05-11 2018-10-23 成都瑞芬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梣酮、白鲜碱以及黄柏酮的制备方法
CN109824638A (zh) * 2019-04-01 2019-05-31 山东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白鲜皮中提取梣皮酮的方法
CN111184773A (zh) * 2020-01-21 2020-05-22 广东药科大学 一种女贞子提取物及其在制备5α-还原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11228354A (zh) * 2020-03-02 2020-06-05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白鲜皮中抗病毒活性部位、制备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29519A (zh) * 2020-05-06 2020-08-14 广东华夏友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苍术素在制备痤疮丙酸杆菌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11671764A (zh) * 2020-05-06 2020-09-18 广东华夏友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灵芝肽多糖在制备皮肤组胺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11658683A (zh) * 2020-05-15 2020-09-15 广东药科大学 诃子提取物在制备马拉色菌抑制剂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巩伟等: "HPLC法同时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张红晶: "白鲜皮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活性评价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医药卫生科技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9054A (zh) * 2021-02-05 2021-06-0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乳杆菌与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发酵香肠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u et al. The apoptosis induced by silica nanoparticle th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response in human pulmonary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EP3190893B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Babushkina et al. Application of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copper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septic wounds
CN111671747A (zh) 一种抗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14652748A (zh) 一种含有干细胞抑菌因子的医用妇科洗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Yuan et al. Schizandrin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chicken type II pneumocytes
Jiang et al. Antibacterial, antibiofilm,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obtained from fresh sarcotesta of Ginkgo biloba: bioactive polysaccharide that can be exploited as a novel biocontrol agent
Luo et al. Study o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quercetin combined with gentamicin on the forma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its bioenvelope
RU2354392C1 (ru)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лечения бактериального вагиноза и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бактериального вагиноза
CN109276719A (zh) 含有奥利司他纳米粒与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组合物
Dzhabrailov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ocytin
CN108498784A (zh) 太子参环肽b在制备抗白色念珠菌药物中的应用
CN114788795A (zh) 一种祛痘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42100B (zh) 含中药提取物的抗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Roeslan et al. Efficacy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commended homemade hand sanitizer against bacteria and fungus
CN113248570B (zh) 一种抗菌肽ht11及其衍生物和应用
Ohnemus et al. An ex‐vivo oral mucosa infection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opical activity of antifungal agents
CN108578400A (zh) 石吊兰素在制备抗白色念珠菌药物中的应用
CN115531395B (zh) 脱氧胆酸在制备抗婴儿链球菌的产品中的应用
CN106798746A (zh) 熊果酸新用途及含有熊果酸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Zhang et al. Adhesion and biofilm inhibiting properties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 SanHuang decoction against antibiotic resistant staphylococcal strains
CN114028418B (zh) 含壳寡糖的抗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RU2337138C2 (ru) Штамм культуры клеток polyscias filicifolia (moore ex rounier) bailey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х препаратов,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ых добавок и косметических средств
WO2024013586A1 (en) Injectable herbal oint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subclinical mastitis: combining spirulina algae extract and mangrove leaf extract
Nelson A New All-Natural Wound Treatment Gel Shows Strong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Other Wound Pathog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