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8383A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8383A
CN111668383A CN202010574744.XA CN202010574744A CN111668383A CN 111668383 A CN111668383 A CN 111668383A CN 202010574744 A CN202010574744 A CN 202010574744A CN 111668383 A CN111668383 A CN 111668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panel
emit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747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8383B (zh
Inventor
陈福栋
闫华杰
黄清雨
焦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747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8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8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3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0548 priority patent/WO2021259123A1/zh
Priority to US17/768,830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782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8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10K50/13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with spacer layers between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衬底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发光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发光层、第三电极层、第三发光层和第四电极层,其中,三个发光层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且上下相邻的两个发光层共用一个电极层。本发明所提出的显示面板采用垂直像素结构设计,可使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提升至少三倍以上,并且中间的电极层同时复用为下面发光层的阴极和上面发光层的阳极,从而有利于垂直像素结构设计的显示面板的轻薄化。此外,三个发光层的形状可以完全相同,且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极间有绝缘层隔离以防止短路。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结构设计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像素结构,主要包括RGB(红绿蓝)并排(Side-by-side)结构和白光OLED与彩膜(WOLED+CF)结构。其中,前者主要应用于小尺寸便携式装置等,而后者主要应用于大尺寸电视(TV)等装置。并且,这两种结构均以R/G/B/(W)并排设计为一组像素,且通过调整R/G/B的相对强度得到需要的光色,虽然将子像素水平并排排列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但是造成其分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
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一种垂直像素结构设计,每个像素单元中由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子像素垂直层叠设置,且上下相邻的两个发光层共用一个电极层,如此,垂直结构的像素单元的像素密度(PPI)能够提升多倍,且共用的电极层同时复用为下面发光层的阴极和上面发光层的阳极,从而使垂直像素结构设计的显示面板的厚度更薄。此外,三个发光层的形状可以完全相同,如此,三个发光层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可以同一个掩模板;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极间有绝缘层隔离以防止短路。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发光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发光层、第三电极层、第三发光层和第四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且所述第二电极层复用为所述第一发光层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发光层的阳极,所述第三电极层复用为所述第二发光层的阴极和所述第三发光层的阳极。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采用垂直像素结构设计,可使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提升至少三倍以上,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发光层共用一个电极层,如此,中间的电极层同时复用为下面发光层的阴极和上面发光层的阳极,从而有利于垂直像素结构设计的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都完全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层发出绿光,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红光,且所述第三发光层发出蓝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设置有像素界定层,且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的第一开口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三电极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且所述第二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二开口中;所述第三电极层与所述第四电极层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且所述第三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三开口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宽度为2~5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发光区和第二引出区,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所述发光区和第三引出区,所述第四电极层包括所述发光区和第四引出区,并且,所述第二引出区、所述第三引出区和所述第四引出区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光区的不同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像素单元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设置有封装层,且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衬底和每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四电极层、所述第二绝缘层。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高且厚度更薄,从而使显示装置清晰度更高的同时还有利于轻薄化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前面针对显示面板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仍适用于该显示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方面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进行解释,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三个电极层的俯视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各步骤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衬底
210 第一电极层
211 第一引出线
310 第一发光层
220 第二电极层
221 第二引出线
320 第二发光层
230 第三电极层
231 第三引出线
330 第三发光层
240 第四电极层
241 第四引出线
410 像素界定层
411 第一开口
420 第一绝缘层
421 第二开口
430 第三绝缘层
431 第三开口
500 封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技术领域人员会理解,下面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实施例中没有明确描述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本领域内的常用的技术或条件或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4中仅画出一个像素单元作为示例,而实际的设计中衬底上可以由成百上千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0,衬底10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P,每个像素单元P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10、第一发光层310、第二电极层220、第二发光层320、第三电极层230、第三发光层330和第四电极层240,其中,第一发光层310、第二发光层320和第三发光层330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且第二电极220层复用为第一发光层310的阴极和第二发光层320的阳极,第三电极层230复用为第二发光层320的阴极和第三发光层330的阳极。如此,将三种颜色的子像素结构垂直地整合到一个像素单元中,并能够单独地进行控制,从而使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PPI)提升三倍;同时,上下相邻的两个发光层之间共用同一个电极层,可有利于减薄垂直像素结构的总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31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第二发光层32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发光层33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都完全重合。如此,三个发光层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同一个掩模板(Mask),即三个发光层的重合区为发光区A,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并提升制作工艺的对位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310可以发出绿光(G),第二发光层320可以发出红光(R),且第三发光层330可以发出蓝光(B)。如此,对于顶发射模式的OLED显示面板,在最下面的第一发光层310发出绿光的亮度是最亮的,而在最上面的第三发光层330发出蓝光的光强是最弱的,所以,发明人采用从下至上依次为GRB的垂直顺序,可以使显示面板发出的白光更均衡且能耗更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衬底100与第一发光层31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像素界定层410,且第一电极层210可以设置在像素界定层410的第一开口411中。如此,像素界定层410不仅能限定出第一电极层210的区域,还可以将作为第一发光层210阳极的第一电极层210与阴极的第二电极层220绝缘,从而避免由于制作工艺的对位偏差导致的短路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二电极层220与第三电极层23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20,且第二发光层320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420的第二开口421中;同时,第三电极层230与第四电极层240还可以设置有第二绝缘层430,且第三发光层330可以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30的第三开口431中。如此,与像素界定层410的作用类似,第一绝缘层420可以将作为第二发光层320阳极的第二电极层220与阴极的第三电极层230隔离,而第二绝缘层430可以将作为第三发光层330阳极的第三电极层230与阴极的第四电极层240隔离,从而使垂直像素结构的电路安全性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的(e),环绕发光区设置的第一绝缘层420的宽度可以为2~5微米,而参考图4的(h),环绕发光区设置的第二绝缘层430的宽度可以为2~5微米。如此,只要绝缘层的宽度大于形成发光层的对位精度(一般为1.5微米),从而可以防止因对位偏差导致上下两层发光层阴极的短路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220可以包括发光区A和第二引出区C2,第三电极层230可以包括发光区A和第三引出区C3,且第四电极层240可以包括发光区A和第四引出区C4,并且,第二引出区C2、第三引出区C3和第四引出区C4分别设置在发光区A的不同侧。具体例如,可以参考图3,第二电极层220的第二引出区C2可以设置在发光区A的上方,第三电极层230的第三引出区C3可以设置在发光区A的左侧,第四电极层240的第四引出区C4可以设置在发光区A的下方,而发光区A的右侧留给第一电极层的引出。如此设计,可充分利用各个发光层四周的空间,从而使四个电极层有各自的引出方向,进而使垂直结构设计像素单元的电路设计更合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第二电极层220、第三电极层230和第三电极层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具体例如介质/金属/介质(DMD)堆叠结构等,如此,不仅使透明的三个电极层有利于光的透过,并且,可使中间两个电极层可复用为下面发光层的阴极和上面发光层的阳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第一电极层210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如此,可使第一发光层310的发光效率更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多个像素单元远离衬底100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封装层500,且封装层500覆盖衬底100和每个像素单元中的第四电极层240、第二绝缘层420。如此,可以通过封装层500将衬底100上的多个垂直结构设计的像素单元F进行封装,从而使显示面板更隔氧阻水,进而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更长。
具体的制作工艺,可以参考图4的(a)~(j),在衬底100上每个像素单元中预先形成四个引出线,再制作出第一电极层210,且第一电极层210与右侧的第一引出线211搭接;继续形成像素定义层410,然后形成第一发光层310,且第一发光层310通过像素定义层上的第一开孔与第一电极层210直接接触;再形成第二电极层220,第二电极层220完全覆盖发光区A并与左侧的第二引出线221搭接;然后形成第一绝缘层420,且第一绝缘层420环绕发光区或者呈网格状;继续使用形成第一发光层310的同一个掩模板形成第二发光层320,且第二发光层320通过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开孔与第二电极层220直接接触;再形成第三电极层230,第三电极层230完全覆盖发光区A并与上方的第三引出线231搭接;然后形成第二绝缘层430,且第二绝缘层430环绕发光区或者呈网格状;继续使用形成第一发光层310的同一个掩模板形成第三发光层330,且第三发光层330通过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三开孔与第三电极层230直接接触;再形成第四电极层240,第四电极层240完全覆盖发光区A并与下方的第四引出线241搭接;最后,可以在多个像素单元远离衬底100的一侧形成封装层500(图4中的虚线区)。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采用垂直像素结构设计,可使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提升至少三倍以上,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发光层共用一个电极层,如此,中间的电极层同时复用为下面发光层的阴极和上面发光层的阳极,从而有利于垂直像素结构设计的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的限制,具体例如显示屏、电视、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显示装置的实际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选择,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中除了显示面板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组成和结构,以OLED显示屏为例,具体例如触控面板、外壳、控制电路板或电源线,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功能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其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高且厚度更薄,从而使显示装置清晰度更高的同时还有利于轻薄化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前面针对显示面板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仍适用于该显示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所述衬底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发光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发光层、第三电极层、第三发光层和第四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层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且所述第二电极层复用为所述第一发光层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发光层的阳极,所述第三电极层复用为所述第二发光层的阴极和所述第三发光层的阳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都完全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发出绿光,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红光,且所述第三发光层发出蓝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设置有像素界定层,且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的第一开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三电极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且所述第二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二开口中;所述第三电极层与所述第四电极层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且所述第三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三开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宽度为2~5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发光区和第二引出区,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所述发光区和第三引出区,所述第四电极层包括所述发光区和第四引出区,并且,所述第二引出区、所述第三引出区和所述第四引出区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光区的不同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的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设置有封装层,且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衬底和每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四电极层、所述第二绝缘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574744.XA 2020-06-22 2020-06-22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668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4744.XA CN111668383B (zh) 2020-06-22 2020-06-22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CT/CN2021/100548 WO2021259123A1 (zh) 2020-06-22 2021-06-17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17/768,830 US20240107823A1 (en) 2020-06-22 2021-06-17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4744.XA CN111668383B (zh) 2020-06-22 2020-06-22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8383A true CN111668383A (zh) 2020-09-15
CN111668383B CN111668383B (zh) 2022-08-09

Family

ID=7238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4744.XA Active CN111668383B (zh) 2020-06-22 2020-06-22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7823A1 (zh)
CN (1) CN111668383B (zh)
WO (1) WO202125912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4211A (zh) * 2021-08-12 2021-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59123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3206076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4089A (ja) * 2005-05-18 2006-11-30 Pentax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JP2009086253A (ja) * 2007-09-28 2009-04-23 Kyocera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05165122A (zh) * 2013-05-01 2015-12-1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KR20160033571A (ko) * 2014-09-17 2016-03-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6449659A (zh) * 2016-11-11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器
CN208225917U (zh) * 2018-05-28 2018-1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9801950A (zh) * 2019-01-31 2019-05-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323357A (zh) * 2019-07-03 2019-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28778A (zh) * 2019-08-14 2019-1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73417A (ko) * 2008-12-23 2010-07-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6991136B2 (ja) * 2017-04-12 2022-01-12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 積層有機発光装置、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装置、及び積層有機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1668383B (zh) * 2020-06-22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4089A (ja) * 2005-05-18 2006-11-30 Pentax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JP2009086253A (ja) * 2007-09-28 2009-04-23 Kyocera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05165122A (zh) * 2013-05-01 2015-12-1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KR20160033571A (ko) * 2014-09-17 2016-03-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6449659A (zh) * 2016-11-11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器
CN208225917U (zh) * 2018-05-28 2018-1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9801950A (zh) * 2019-01-31 2019-05-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323357A (zh) * 2019-07-03 2019-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28778A (zh) * 2019-08-14 2019-1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9123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3644211A (zh) * 2021-08-12 2021-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44211B (zh) * 2021-08-12 2023-10-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206076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9123A1 (zh) 2021-12-30
CN111668383B (zh) 2022-08-09
US20240107823A1 (en)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8383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216329B (zh) 微型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1581385B2 (en)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additional pad layer
US958373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1127667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splay sub-pixel regions and backup sub-pixel regions and including anodes and cathodes, mana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JP2006086504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421764A (zh)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CN112331708B (zh) 显示面板
US20220367421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3299845A (zh) 电致发光单元、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0335884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加工方法
CN113299855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21305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58023B (zh)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52030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75361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104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45299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3972256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64495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JP2004206923A (ja) パッシブマトリクス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パネル
CN210723034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11566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7979755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
CN11729536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