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5363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5363A
CN117295363A CN202311522887.6A CN202311522887A CN117295363A CN 117295363 A CN117295363 A CN 117295363A CN 202311522887 A CN202311522887 A CN 202311522887A CN 117295363 A CN117295363 A CN 117295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data line
column
pix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228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延阳
赵中满
方飞
杨明坤
刘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228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953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95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5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每一列像素单元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子列、第二子列以及第三子列,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一部分第一子像素和一部分第三子像素位于第一子列,另一部分第一子像素和另一部分第三子像素位于第三子列,第二子像素位于第二子列;每列像素单元对应的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第一子像素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第二子像素与第二数据线电连接,第三子像素与第三数据线电连接。该显示面板能够有效的降低源极驱动功耗。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于对显示产品的低功耗需求变得愈发强烈。以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半导体)类显示面板中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为例,其显示功耗可分为背板(BP)电路功耗和OLED发光器件功耗;其中,随着发光器件材料的更新,器件功耗在逐年下降,而BP电路功耗占总功耗的比例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从BP电路功耗方面着手降低整体的显示功耗。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有效的降低显示面板的源极驱动功耗。
第一方面,本公开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每一列像素单元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子列、第二子列以及第三子列,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一部分所述第一子像素和一部分所述第三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子列,另一部分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另一部分所述第三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三子列,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子列;
每列像素单元对应的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子像素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子像素与所述第三数据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所述每列像素单元对应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两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和一条所述第三数据线;
所述每列像素单元还包括第四子列,所述第三子列位于所述第二子列与所述第四子列之间;
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子列和所述第四子列,所述第二子列中的所述第二子像素与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列中的所述第二子像素与另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子列和所述第三子列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三子像素交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主体部和导电块,对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主体部通过第一电极走线连接所述导电块,所述导电块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
对于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主体部通过第二电极走线连接所述导电块,所述导电块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
对于所述第三子像素,所述主体部通过第三电极走线连接所述导电块,所述导电块连接所述第三数据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对于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块,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一端;
对于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块,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对于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至少部分环绕所述主体部并连接至所述导电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为方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为一组相对边,所述第二边和所述第四边为一组相对比;
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边平行,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边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电块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电极走线,与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电极走线之间的尺度偏差不超过10%;所述尺度偏差包括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长度偏差或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偏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源漏金属层,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设置在所述源漏金属层,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源漏金属层还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电源信号线以及连接所述电源信号线的垫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条穿过第一正投影,第二正投影与所述垫块至少部分重合;或者,所述第一正投影与所述垫块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条穿过所述第二正投影;
所述第一正投影为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在所述源漏金属层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正投影为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在所述源漏金属层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至少两条,在所述第一正投影内的部分呈对称分布,或者在所述第二正投影内的部分呈对称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漏金属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电源信号线和所述垫块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在每一列像素单元中,当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条穿过所述第一正投影时,对于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跨过相邻的第二区域连接至所述导电块;对于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至少部分环绕所述主体部并连接至所述导电块;
当所述第一正投影与所述垫块至少部分重合时,对于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跨过相邻的第一区域连接至所述导电块;对于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至少部分环绕所述主体部并连接至所述导电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通过本公开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公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将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混合排成一列子像素,即部分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排布在第一子列,部分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排布在第三子列,可与布置在第二子列上的第二子像素形成像素借用的排布方式,一个第二子像素可借用周围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形成发光中心,有利于减少像素数量并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在该像素借用排布的基础上,常规的驱动方案是一列子像素通过近邻的同一条数据线进行源极驱动,由于不同颜色的子像素需求不同的驱动电压,因此在一条数据线中存在不同像素的驱动电压跳变;而本方案采用同一条数据线驱动同一类型的子像素,即第一子像素连接第一数据线,第二子像素连接第二数据线,第三子像素连接第三数据线,可将第一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驱动信号调整为稳定的直流电压驱动,从而减少因为电压跳变所导致的源极驱动的功耗损失。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一种AMOLED的SPR像素排布方式;
图1B示出了针对图1的SPR像素排布的源极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交替排布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两两间隔排布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子像素的源极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像素单元包括两个第二子像素时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1的像素排布及绕线补偿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方案1的电路版图示意图;
图4C示出了图4B中第一行的红色子像素R1的第一电极走线示意图;
图4D示出了图4B中第二行的红色子像素R2的第一电极走线示意图;
图4E示出了图4B中第一行的蓝色子像素B1的第三电极走线走线示意图;
图4F示出了图4B中第一行的蓝色子像素B2的第三电极走线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2的像素排布及绕线补偿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方案2的电路版图示意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3的像素排布及绕线补偿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方案3的电路版图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4的像素排布及绕线补偿示意图;
图7B示出了方案4的电路版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像素单元;11、第一子像素;12、第二子像素;13、第三子像素;L1、第一子列;L2、第二子列;L3、第三子列;L4、第四子列;A1、第一区域;A2、第二区域;SD、源漏金属层;DL1、第一数据线;DL2、第二数据线;DL3、第三数据线;VDD、电源信号线;Block、垫块;20、第一电极;21、主体部;22、导电块;23A、第一电极走线;23B、第二电极走线;23C、第三电极走线;R、红色子像素;G、绿色子像素;B、蓝色子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如无特别说明,以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为“顶侧”或“上侧”,其相反侧为“底侧”或“下侧”,以便于描述相对方向。相应地,与底侧到顶侧的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则是显示面板的“平面方向”或“延伸方向”。应当理解,这些方向都是相对方向而非绝对方向。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开口率,目前的显示面板,尤其是在OLED类显示面板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子像素渲染(Sub-Pixel Rendering,简称SPR)技术,即利用子像素借用原理,该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像素单元中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被另一颜色的子像素共用。以RGB(红绿蓝)子像素的排布为例,常常是两个绿色子像素共用一个红色子像素和一个蓝色子像素,形成两个像素单元,如此既可以保证分辨率的同时减少像素阵列中的像素数量,又可以适当增加子像素的面积以增加开口率,有效弥补子像素较少造成的部分画面缺失,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
例如,一种AMOLED显示面板的SPR像素排布可参阅图1A,采用RGBG的像素阵列排布方案,即一个像素单元中包括一个红色子像素R、两个绿色子像素G和一个蓝色子像素B,一个绿色子像素G可借用周围的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形成一个发光中心。具体的,每一列像素单元包括四列子像素,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在第一列子像素和第三列子像素中交替排布,绿色子像素G排布在第二列子像素和第四列子像素。所有列子像素的源极驱动采用就近原则,例如对于第一列像素单元,第一列子像素中的所有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连接至近邻的数据线R1(Source Line),第三列子像素中的所有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连接至近邻的数据线B1;且第二列子像素中的所有绿色子像素G连接至近邻的数据线G11,第四列子像素中的所有绿色子像素G连接至近邻的数据线G12;以此类推,对于第N列像素单元,第一列子像素中的所有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连接至近邻的数据线Rn1,第三列子像素中的所有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连接至近邻的数据线Bn1;且第二列子像素中的所有绿色子像素G连接至近邻的数据线Gn1,第四列子像素中的所有绿色子像素G连接至近邻的数据线Gn2。
然而,这种SPR像素排布也带来了BP电路驱动功耗增加的问题,具体是源极驱动功耗。由于第一列子像素和第二列子像素中同时包含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且每一列子像素共用同一条数据线,由同列像素电路驱动。因此在发光时,尤其在显示红色纯色画面或者蓝色纯色画面时,由于OLED本征逐行开启的原理,数据线R1和B1中的驱动电压需要不停地跳变,如图1B所示。驱动电压由源极驱动电路S-IC驱动,不断地跳变将大幅提升源极驱动功耗,降低了显示面板的续航能力。
故而,为了解决源极驱动功耗增加的问题,第一方面,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像素排布请参阅图2A,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图中未示出)和在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0。
每个像素单元10包括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和第三子像素13,每一列像素单元10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X1依次排布的第一子列L1、第二子列L2以及第三子列L3,在同一列像素单元10中,一部分第一子像素11和一部分第三子像素13位于第一子列L1,另一部分第一子像素11和另一部分第三子像素13位于第三子列L3,第二子像素12位于第二子列L2;
每列像素单元10对应的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在同一列像素单元10中,第一子像素11与第一数据线DL1电连接,第二子像素12与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第三子像素13与第三数据线DL3电连接。
具体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0形成像素阵列,每一列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本公开中的第一方向X1可以是像素阵列的行方向或列方向,第二方向X2与第一方向X1相交,可以是行方向或列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若无特别说明,本公开以第一方向X1为像素阵列的行方向,第二方向X2为像素阵列的列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子列L1、第二子列L2和第三子列L3在第一方向X1上,即像素阵列的行方向上依次排布,各个子列中包含的子像素在第二方向X2,即像素阵列的列方向上排布。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和第三子像素13是三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例如目前常用的RGB子像素,若无特别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以第一子像素11为红色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12为绿色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13为蓝色子像素B为例进行说明。
故而,在同一列像素单元10中,第一子列L1和第三子列L3均同时布置有第一子像素11和第三子像素13,第二子列L2中只布置第二子像素12,如此可以形成SPR像素结构,第二子列L2中的每个第二子像素12可借用相邻的第一子像素11和第三子像素13形成发光中心,在保证总像素密度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子像素数量并提高开口率和使用寿命。
在第一子列L1和第三子列L3中的任意一列,第一子像素11和第三子像素13可依次间隔设置或依次交替设置,以第一子像素11为红色子像素R,第三子像素13为蓝色子像素B为例,在第二方向X2上,图2A采用的是交替排布,即每一列像素单元10中的第一子列L1采用的是RBRBRB的排布方式,与之相应的,第三子列L3对应的是BRBRBR的方式排布,以保证在第一方向X1上像素单元10的完整性。另外,也可如图2B提供的两两间隔排布,即第一子列L1采用的是RRBBRRBB的子像素排布,第三子列L3采用的是BBRRBBRR的子像素排布,同样可以形成像素借用结构。
同时,衬底基板上对应设有沿第一方向X1排布,在第二方向X2上延伸的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在一列像素单元10的范围内至少包括一条第一数据线DL1、一条第二数据线DL2和一条第三数据线DL3。与目前同一列的不同颜色的子像素通过同一条近邻的数据线驱动所不同,本方案的第一子列L1、第三子列L3中的第一子像素11连接至第一数据线DL1,第三子像素13连接至第三数据线DL3,即位于不同子列的同一颜色的子像素通过同一条数据线驱动,从而将第一数据线DL1和第三数据线DL3驱动信号调整为稳定的直流电压驱动,如图2C所示,从而减少因为电压跳变所导致的源极驱动的功耗损失。
通过对驱动电路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预计可降低第一子像素11/第三子像素13在纯色画面下的约25%的功耗,对于常规的彩色画面功耗也可降低功耗。
对于OLED显示面板,可采用4个子像素组成发光中心形成一个像素单元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一个像素单元10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11、两个第二子像素12和一个第三子像素13,每列像素单元10对应一条第一数据线DL1、两条第二数据线DL2和一条第三数据线DL3;每列像素单元10还包括第四子列L4,第三子列L3位于第二子列L2与第四子列L4之间;在同一列像素单元10中,第二子像素12位于第二子列L2和第四子列L4,第二子列L2中的第二子像素12与一条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第四子列L4中的第二子像素12与另一条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在第一子列L1和第三子列L3中,第一子像素11与第三子像素13交替设置;即第一子像素11和第三子像素13依次间隔排列,在第一子列L1和第三子列L3中,第一子像素11的两侧均为第三子像素13,第三子像素13的两侧均为第一子像素11。
对于OLED,第一子像素11可以是红色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12可以是绿色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13可以是蓝色子像素B,如此形成RGBG的SPR像素排布。可以理解,第二子像素12可以是其它颜色的子像素,能良好地与第一子像素11和第三子像素13形成像素借用,配出白光即可。
对于OLED,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B、图5B、图6B和图7B,每个子像素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20;第一电极20包括主体部21和导电块22,对于第一子像素11,主体部21通过第一电极走线23A连接导电块22,导电块22连接第一数据线DL1;对于第二子像素12,主体部21通过第二电极走线23B连接导电块22,导电块22连接第二数据线DL2;对于第三子像素13,主体部21通过第三电极走线23C连接导电块22,导电块22连接第三数据线DL3。
具体的,显示面板的层叠结构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源漏金属层SD、平坦层(PLN),像素界定层(PDL)和电致发光器件层,具体如下:
源漏金属层SD,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设置在源漏金属层SD,并沿第二方向X2延伸。源漏金属层SD可以是多层结构,例如2SD或3SD结构。以3SD为例,源漏金属层SD包括离衬底基板由近至远的第一走线层(SD1)、第二走线层(SD2)和第三走线层(SD3),其中SD1层主要作为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各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以及其它的连接线;SD2主要的作用是信号线的转接和连接,SD3层用于设置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另外SD3层还可以设置电源信号线VDD,用于传输VDD信号。若是2SD结构,则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可设置在SD2层。
平坦层层叠在源漏金属层SD上,起到平坦化和绝缘的作用。
像素界定层(PDL)设置在平坦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像素界定层包括:用于界定第一子像素11的发光区域、界定第二子像素12的发光区域和界定第三子像素13的发光区域的像素开口。
对于电致发光器件层,每个子像素对应一个电致发光器件,至少包括第一电极20、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20相对第二电极更靠近衬底基板,即第一电极20位于发光层的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电极20可以是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或阴极,第二电极则是阳极和阴极中的另一电极。若无特别说明,本公开以第一电极20为阳极进行说明。
第一电极20中的主体部21是电致发光器件的主体电极部分,导电块22是连接对应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具体的,平坦层上设有PLN孔,导电块22可通过PLN孔转接至SD2层,再经过SD1层转接至对应的数据线。
像素界定层的像素开口至少露出主体部21的一部分,例如,主体部21的一部分与像素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另一部分不交叠;又如,主体部2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可选的,主体部21和与其所对应的像素开口的形状一致,且主体部21的边缘为对应的像素开口向外扩大一圈。第一电极走线23A连接第一子像素11对应的主体部21和导电块22,第二电极走线23B连接第二子像素12对应的主体部21和导电块22,第三电极走线23C连接第三子像素13对应的主体部21和导电块22。在第一电极20为阳极时,第一电极走线23A、第二电极走线23B和第三电极走线23C也可以称之为阳极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列像素单元10中,对于靠近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第一电极走线23A的连接导电块22和主体部21的远离第一数据线DL1的一端;对于远离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第一电极走线23A的连接导电块22和主体部21的靠近第一数据线DL1的一端。第三子像素13同理,对于靠近第三数据线DL3的第三子像素13,第三电极走线23C连接至主体部21的远离第一数据线DL1的一端;对于远离第三数据线DL3的第三子像素13,第三电极走线23C连接至主体部21的靠近第一数据线DL1的一端。
具体的,由于第一子像素11同时分布在第一子列L1和第三子列L3,而第一数据线DL1通常是靠近第一子列L1或第三子列L3,因此第一子列L1和第三子列L3中的其中一列子像素将不可避免的远离第一数据线DL1,导致远离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具有较长的第一电极走线23A。较长的第一电极走线23A会导致电阻及电容(RC Loading)增加,使第一子列L1和第三子列L3的第一子像素11的发光亮度不均。因此,上述方案是对靠近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的第一电极走线23A进行绕线补偿,通过使靠近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对应的第一电极走线23A连接至主体部21的远离第一数据线DL1的一端,以增加第一电极走线23A长度的方式来平衡第一子列L1和第三子列L3中的RC Loading。
为了平衡RC Loading,可使靠近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的第一电极走线23A,与远离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的第一电极走线23A之间的尺度偏差不超过10%;尺度偏差包括第一电极走线23A的长度偏差或第一电极走线23A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偏差;第三电极走线23C同理。即,奇偶行中进行绕线和没有绕线的阳极走线具有相近的长度或面积,以保证电阻和电容的一致性。较佳的方式是使两者的长度或面积尽可能的接近或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绕线补偿补偿的方式为:在同一列像素单元10中,对于靠近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第一电极走线23A至少部分环绕主体部21并连接至导电块22。同理,对于靠近第三数据线DL3的第三子像素13,对应的第三电极走线23C至少部分环绕主体部21并连接至导电块22。
其中,部分环绕是指第一电极走线23A或第三电极走线23C环绕主体部21的部分边缘进行布线,而不是环绕主体部21的一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21为直角方形或圆角方形,方形的主体部21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第一边和第三边为一组相对边,第二边和第四边为一组相对比;第一电极走线23A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主体部21,第一连接线与第一边平行或接近平行,第二连接线与第二边平行或接近平行,第二连接部与导电块2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21还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第一电极走线23A或第二电极走线23B可部分环绕圆周的1/4或1/2进行布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B、图5B、图6B和图7B,源漏金属层SD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X2延伸的电源信号线VDD以及连接电源信号线VDD的垫块Block;垫块是通过在源漏金属层SD上做大面积的Block形成的,可对子像素进行平坦,提高发光的均匀性。
为了更直观的说明本公开的SPR子像素布置和相应的绕线设计,在接下来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电极20为阳极,第一子像素11为红色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12为绿色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13为蓝色子像素B为例进行说明,并且为了方便描述,将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的第一电极20在源漏金属层SD上的正投影称之为第一正投影,将绿色子像素G的第一电极20在源漏金属层SD上的正投影称之为为第二正投影。
方案1:请参阅图4A和图4B,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设置在数据线处,绿色子像素G设置在垫块Block处,此时,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中的至少两条穿过第一正投影,第二正投影与垫块Block至少部分重合。
具体的,在图4A的像素排布中,在第一行中,第一子列L1中的红色子像素R靠近与之相连的第一数据线DL1,第三子列L3中的红色子像素R靠近与之相连的第一数据线DL1;在第二行中,第一子列L1中的红色子像素R远离与之相连的第一数据线DL1,第三子列L3中的红色子像素R远离与之相连的第一数据线DL1。故而对于第一子列L1,将位于第一行的红色子像素R对应的第一电极走线23A进行绕线,第二行的红色子像素R的第一电极走线23A正常接线,并以此循环;蓝色子像素B同理,将位于第一行的蓝色子像素B对应的第三电极走线23C进行绕线,位于第二行的蓝色子像素B的第三电极走线23C正常接线,并以此循环。
在图4B的电路版图中,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位于数据线的上方,绿色子像素G位于垫块Block的上方。第一行的红色子像素R1靠近第一数据线DL1,蓝色子像素B1靠近第三数据线DL3;第二行的红色子像素R2远离第一数据线DL1,蓝色子像素B2远离第三数据线DL3。故而在绕线补偿时,位于第一行的红色子像素R1的第一电极走线23A部分环绕红色子像素R1的主体部21后连接至导电块22,位于第一行的蓝色子像素B1的第三电极走线23C部分环绕蓝色子像素B1的主体部21后连接至导电块22,位于第二行的红色子像素R2直接通过第一电极走线23A连接导电块22,蓝色子像素B2直接通过第三电极走线23C连接导电块22,不进行绕线补偿。
可选的,请参阅图4B,第一数据线DL1和第二数据线DL2穿过第一子列L1处的第一正投影,且在第一正投影内的部分呈对称分布;第三数据线DL3和第二数据线DL2穿过第三子列L3处的第一正投影,且在第一正投影内的部分呈对称分布。对称分布可以是点对称或线对称;点对称可以是数据线以第一正投影的中心点呈点对称,线对称可以是数据线以第一正投影的轴线呈对称分布。对称分布配合平坦层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子像素11和第三子像素13的平坦度,提高发光均匀性。
为了平衡阳极RC Loading,本方案是使绕线的阳极走线与不绕线的阳极走线之间的长度尽可能保持一致。
图4C示出了第一行的红色子像素R1对应的第一电极走线23A,即阳极走线的长度,测量得到D11=20.8μm,D12=11.9μm。图4D示出了第二行红色子像素R2对应的第一电极走线23A的长度,并测量得到D21=19.2μm,D22=14μm。图4E示出了第一行的蓝色子像素B1对应的第三电极走线23C的长度,测量得到D31=73.3μm,D32=18.7μm。图4F示出了第二行的蓝色子像素B2对应的第三电极走线23C的长度,并测量得到D41=72.4μm,D42=18.7μm。可以看出,蓝色子像素B相对红色子像素R,具有更长的阳极走线。
检测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的RC Loading,所得结果见下表1。可以看出,相邻两行的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之间的RC Loading的偏差均在2%以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表1: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的RC Loading值
通过上述的阳极绕线设计,实现在保证工艺能力的情况下,平衡了奇偶行的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的阳极RC Loading,使其在发光时亮度保持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图4C~图4F中的像素设计是基于460PPI,像素间距Pixel Pitch为55.2μm进行的,上述数据仅是示例性说明,针对不同PPI产品,阳极走线的线宽、线距和线长均可能不同,本公开不限定其具体参数,仅针对与同颜色奇偶行像素,阳极走线与底层电路搭接走线线长在工艺能力可确保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一致。
方案2:请参阅图5A和图5B,与方案1相同的是,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设置在数据线处,绿色子像素G设置在垫块Block处;区别为:每一行中的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的位置互换,红色子像素R相对蓝色子像素B,具有更长的第一电极走线23A,即阳极绕线补偿。可以理解,在使奇偶行的红色子像素R具有相同或相近长度的第一电极走线23A、蓝色子像素B具有相同或相近长度的第三电极走线23C后,调换两者的位置不会影响RC Loading的平衡。
方案3:请参阅图6A和图6B,与方案1和2的区别在于:将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布置在垫块Block处,将绿色子像素G布置在数据线处;也就是说: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的第一电极20在源漏金属层SD上的第一正投影与垫块Block至少部分重合,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中的至少一条穿过绿色子像素G的第一电极20在源漏金属层SD上的第二正投影。且红色子像素R相对于蓝色子像素B,具有更长的第一电极走线23A,即阳极绕线补偿的长度更长。
可选的,请参阅图6B,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穿过第二子列L2处的第二正投影,且在第二正投影内的部分呈对称分布。对称分布可以是点对称或线对称,配合平坦层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子像素12的平坦度,保证发光均匀性。
方案4:请参阅图7A和图7B,与方案3的相同的是: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布置在垫块Block处,将绿色子像素G布置在数据线处;与方案3的区别在于:每一行中的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的位置互换,蓝色子像素B相对红色子像素R,具有更长的阳极绕线补偿。
另一方面,请参阅图4B和6B,若在源漏金属层SD上,将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所在的区域视为第一区域A1,将电源信号线VDD和垫块Block的所在区域视为第二区域A2,那么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在第一方向X1上间隔排布。对于阳极绕线补偿的另一种描述可以是:
对于方案1和2,当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三数据线DL3中的至少一条穿过第一正投影,即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位于第一区域A1,对于远离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第一电极走线23A跨过相邻的第二区域A2连接至导电块22;对于靠近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第一电极走线23A至少部分环绕主体部21并连接至导电块22;
对于方案3和方案4,当第一正投影与垫块Block至少部分重合,即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位于第二区域A2时,对于远离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第一电极走线23A跨过相邻的第一区域A1连接至导电块22;对于靠近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子像素11,第一电极走线23A至少部分环绕主体部21并连接至导电块22。
总之,通过上述方案的SPR像素排布结合阳极补偿绕线的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源极驱动IC对于数据信号(Source)的驱动功耗,还可以平衡奇偶行的同一颜色的子像素之间的RC Loading差异,降低了显示不均不良的风险。
第二方面,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是包括显示面板的显示模组,或者是包括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可以是常规的OLED显示面板,也可以是QD-O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MLED显示面板(包括Micro-LED微发光二极体和Mini-LED次毫米发光二极体)等。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车载显示屏、数码相框、穿戴式显示装置如VR设备、AR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尽管已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公开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每一列像素单元至少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子列、第二子列以及第三子列,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一部分所述第一子像素和一部分所述第三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子列,另一部分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另一部分所述第三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三子列,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子列;
每列像素单元对应的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子像素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子像素与所述第三数据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所述每列像素单元对应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两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和一条所述第三数据线;
所述每列像素单元还包括第四子列,所述第三子列位于所述第二子列与所述第四子列之间;
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子列和所述第四子列,所述第二子列中的所述第二子像素与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四子列中的所述第二子像素与另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子列和所述第三子列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三子像素交替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主体部和导电块,对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主体部通过第一电极走线连接所述导电块,所述导电块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
对于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主体部通过第二电极走线连接所述导电块,所述导电块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
对于所述第三子像素,所述主体部通过第三电极走线连接所述导电块,所述导电块连接所述第三数据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对于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块,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一端;
对于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块,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列像素单元中,对于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至少部分环绕所述主体部并连接至所述导电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方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为一组相对边,所述第二边和所述第四边为一组相对比;
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边平行,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边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电块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电极走线,与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电极走线之间的尺度偏差不超过10%;所述尺度偏差包括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长度偏差或所述第一电极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偏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源漏金属层,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设置在所述源漏金属层,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源漏金属层还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电源信号线以及连接所述电源信号线的垫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条穿过第一正投影,第二正投影与所述垫块至少部分重合;或者,所述第一正投影与所述垫块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条穿过所述第二正投影;
所述第一正投影为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在所述源漏金属层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正投影为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在所述源漏金属层上的正投影。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至少两条,在所述第一正投影内的部分呈对称分布,或者在所述第二正投影内的部分呈对称分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金属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电源信号线和所述垫块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在每一列像素单元中,当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条穿过所述第一正投影时,对于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跨过相邻的第二区域连接至所述导电块;对于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至少部分环绕所述主体部并连接至所述导电块;
当所述第一正投影与所述垫块至少部分重合时,对于远离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跨过相邻的第一区域连接至所述导电块;对于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至少部分环绕所述主体部并连接至所述导电块。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522887.6A 2023-11-15 2023-11-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295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2887.6A CN117295363A (zh) 2023-11-15 2023-11-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2887.6A CN117295363A (zh) 2023-11-15 2023-11-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5363A true CN117295363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57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22887.6A Pending CN117295363A (zh) 2023-11-15 2023-11-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9536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0147B2 (en) Array substra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0756147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with improved resolu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619008B2 (en) Dividing pixels between chiplets in display device
US824796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230189595A1 (en)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additional pad layer
CN11165358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040149886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matrix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4220834B (zh) 显示面板
WO2022110739A9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78196B (zh) 显示面板
KR20180088616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24007426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13373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7425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82534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729536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262047A1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20240014185A1 (en) Led arrangement structures
US2023011566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76783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WO202315090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9414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6387325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6528614A (zh) 拼接显示面板和拼接显示设备
CN11789700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