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8270B -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8270B
CN111668270B CN202010528735.7A CN202010528735A CN111668270B CN 111668270 B CN111668270 B CN 111668270B CN 202010528735 A CN202010528735 A CN 202010528735A CN 111668270 B CN111668270 B CN 111668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signal input
oled display
display panel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87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8270A (zh
Inventor
彭宁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287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8270B/zh
Priority to US16/970,960 priority patent/US1195700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97107 priority patent/WO20212485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8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8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设置在显示区域上,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以及阴极信号走线,阴极信号走线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上,且所述阴极信号走线均与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由于复位信号走线接入的电压与阴极信号走线接入的电压相近,故可以将阴极信号走线复用成复位信号走线;即,仅通过在非显示区域上设置阴极信号走线,通过阴极信号走线将像素驱动电路需要的阴极电压以及复位电压输出至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可以降低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从而实现窄边框,进而提高屏占比。

Description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1081nic Light Emitting Displ1081y,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快反应速度和更广视角,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性能显示领域中。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由于阴极信号走线和复位信号走线需要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从而难以实现窄边框。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以及OLED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OLED显示面板难以实现窄边框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外的非显示区域;
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以及
阴极信号走线,所述阴极信号走线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且所述阴极信号走线均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过线层、源漏金属层以及阴极层,所述过线层、所述源漏金属层以及所述阴极层位于不同层;
所述过线层包括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并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域;
所述源漏金属层包括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第二连接电极以及阴极信号接入电极;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均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走线电性连接;
所述阴极层包括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并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走线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阳极层,所述阳极层、所述过线层、所述源漏金属层以及所述阴极层位于不同层;
所述阳极层包括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的第三连接电极,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第三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走线电性连接,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走线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一过孔自所述阴极层贯穿至所述阳极层,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二过孔自所述阳极层贯穿至所述源漏金属层,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所述第三连接电极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过孔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过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三过孔自所述源漏金属层贯穿至所述过线层,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三过孔电性连接。
7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四过孔,所述第四过孔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所述第四过孔自所述源漏金属层贯穿至所述过线层,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四过孔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五过孔,所述第五过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五过孔自所述阴极层贯穿至所述源漏金属层,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过孔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以及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均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其包括以上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由于复位信号走线接入的电压与阴极信号走线接入的电压相近,故可以将阴极信号走线复用成复位信号走线;即,仅通过在非显示区域上设置阴极信号走线,通过阴极信号走线将像素驱动电路需要的阴极电压以及复位电压输出至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可以降低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从而实现窄边框,进而提高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三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四种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第四”、“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1000包括基板100、像素驱动电路200以及阴极信号走线300。其中,该基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0以及设置在显示区域10外的非显示区域20。该像素驱动电路200设置在显示区域10上。该像素驱动电路200包括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该阴极信号走线300设置在非显示区域20上,且该阴极信号走线300均与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上均会设置阴极信号走线和复位信号走线,阴极信号走线用于提供像素驱动电路需要的阴极电压(一般为-2.5伏特至-4.0伏特之间),复位信号走线用于提供像素驱动电路需要的复位电压(一般为-3.5伏特)。其中,阴极信号走线与像素驱动电路的阴极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复位信号走线与像素驱动电路的复位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也即,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是通过阴极信号走线将阴极电压输出至像素驱动电路的阴极信号接入端,以及通过复位信号走线将复位电压输出至像素驱动电路的复位信号输入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复位信号走线接入的复位电压(-3.5伏特)与阴极信号走线接入的阴极电压(-2.5伏特至-4.0伏特之间)相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1000通过将阴极信号走线300将像素驱动电路200需要的阴极电压以及复位电压输出至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使得在非显示区域20上仅需设置阴极信号走线300即可,不需要设置复位信号走线,从而可以降低非显示区域20的宽度,进而实现窄边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示意图。可以理解的,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多种多样,图2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200仅仅为本申请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采用的其中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然而,虽然像素驱动电路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像素驱动电路中均会包括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和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每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均需要通过阴极信号走线300将复位电压输出至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以及通过阴极信号走线300将阴极电压输出至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
结合图1、图2所示,该像素驱动电路20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发光二极管D以及其他电路器件。其他电路器件以及该像素驱动电路200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均接入复位电压。也即,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以及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均与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D的阴极接入阴极电压。也即,发光二极管D的阴极与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器件,由于这里采用的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是可以互换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区分晶体管除栅极之外的两极,将其中一极称为源极,另一极称为漏极。按附图中的形态规定开关晶体管的中间端为栅极、信号输入端为漏极、输出端为源极。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晶体管可以包括P型晶体管和/或N型晶体管两种,其中,P型晶体管在栅极为低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高电平时截止,N型晶体管为在栅极为高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低电平时截止。
下面将以图2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200为例,对该OLED显示面板1000进行详细描述。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图3为图1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种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种截面示意图。图3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与图4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为同一显示面板。图3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与图4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图3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截下的是第一晶体管处的膜层,图4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截下的是第二晶体管处的膜层。其中,图3、图4仅仅示意出该OLED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
结合图1、图2、图3、图4所示,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100、缓冲层101、沟道层102、第一绝缘层103、栅极金属层104、第二绝缘层105、过线层106、第三绝缘层107、源漏金属层108、平坦层109、阳极层110、像素定义层111、有机材料层112以及阴极层113。其中,阳极层110、过线层106、源漏金属层108以及阴极层113位于不同层。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板100、缓冲层101、沟道层102、第一绝缘层103、栅极金属层104、第二绝缘层105、过线层106、第三绝缘层107、源漏金属层108、平坦层109、阳极层110、像素定义层111、有机材料层112以及阴极层113均为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中的膜层,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其中,该过线层106包括第一连接电极1061。该第一连接电极1061设置在显示区域10上,并延伸至非显示区域20。源漏金属层108包括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第二连接电极1082以及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设置在显示区域10上。第二连接电极1082以及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均设置在非显示区域20上。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通过第一连接电极1061、第二连接电极1081以及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与阴极信号走线300电性连接。阴极层113包括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设置在显示区域10上,并延伸至非显示区域20。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通过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与阴极信号走线300电性连接。
其中,该阳极层110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域20上的第三连接电极1101。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通过第一连接电极1061、第二连接电极1082、第三连接电极1101以及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与阴极信号走线300电性连接。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通过第三连接电极1101以及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与阴极信号走线300电性连接。
也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阴极信号走线300将复位电压依次输出至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第三连接电极1101、第二连接电极1082、第一连接电极1061,最终输出至像素驱动电路200的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本申请实施例还通过阴极信号走线300将阴极电压依次输出至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第三连接电极1101,最终输出至像素驱动电路200的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
具体的,该OLED显示面板1000设置有第一过孔1001,第二过孔1002、第三过孔1003以及第四过孔1004。第一过孔1001设置在非显示区域20上,第一过孔1001自阴极层113贯穿至阳极层110,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与第三连接电极1101通过第一过孔1001电性连接。第二过孔1002设置在非显示区域20上,第二过孔1002自阳极层110贯穿至源漏金属层108,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第三连接电极1101以及第二连接电极1082通过第二过孔1002电性连接。第三过孔1003设置在非显示区域20上,第三过孔1003自源漏金属层108贯穿至过线层106,第一连接电极1061以及第二连接电极1082通过第三过孔1003电性连接。第四过孔1004设置在显示区域10上,第四过孔1004自源漏金属层108贯穿至过线层106,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以及第一连接电极1061通过第四过孔1004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图5为图1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三种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四种截面示意图。图5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与图6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为同一显示面板。图5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与图6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图5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截下的是第一晶体管处的膜层,图6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截下的是第二晶体管处的膜层。且图5、图6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与图3、图4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图5、图6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五过孔1005,该第五过孔1005取代图3、图4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中的第一过孔1001和第二过孔1002。同样,图5、图6仅仅示意出该OLED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
具体的,该第五过孔1005设置在非显示区域20上,第五过孔1005自阴极层113贯穿至源漏金属层108,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第二连接电极1082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通过第五过孔1005电性连接。
也即,图5、图6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通过阴极信号走线300将复位电压依次输出至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第二连接电极1082、第一连接电极1061,最终输出至像素驱动电路200的复位信号输入端1081。本申请实施例还通过阴极信号走线300将阴极电压输出至阴极信号接入电极1083,最终输出至像素驱动电路200的阴极信号输入端113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其包括以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具体可参照以上所述,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外的非显示区域;
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阴极信号输入端;以及
阴极信号走线,所述阴极信号走线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且所述阴极信号走线均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过线层、源漏金属层以及阴极层,所述过线层、所述源漏金属层以及所述阴极层位于不同层;
所述过线层包括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并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域;
所述源漏金属层包括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第二连接电极以及阴极信号接入电极;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均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走线电性连接;
所述阴极层包括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并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走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阳极层,所述阳极层、所述过线层、所述源漏金属层以及所述阴极层位于不同层;
所述阳极层包括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的第三连接电极,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以及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第三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走线电性连接,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走线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一过孔自所述阴极层贯穿至所述阳极层,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二过孔自所述阳极层贯穿至所述源漏金属层,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所述第三连接电极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过孔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过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三过孔自所述源漏金属层贯穿至所述过线层,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三过孔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四过孔,所述第四过孔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所述第四过孔自所述源漏金属层贯穿至所述过线层,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四过孔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五过孔,所述第五过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所述第五过孔自所述阴极层贯穿至所述源漏金属层,所述阴极信号接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以及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过孔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以及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均与所述复位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阴极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9.一种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
CN202010528735.7A 2020-06-11 2020-06-11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668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8735.7A CN111668270B (zh) 2020-06-11 2020-06-11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US16/970,960 US11957007B2 (en) 2020-06-11 2020-06-19 OLED display panel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0/097107 WO2021248547A1 (zh) 2020-06-11 2020-06-19 Oled 显示面板及 oled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8735.7A CN111668270B (zh) 2020-06-11 2020-06-11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8270A CN111668270A (zh) 2020-09-15
CN111668270B true CN111668270B (zh) 2022-07-29

Family

ID=72387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8735.7A Active CN111668270B (zh) 2020-06-11 2020-06-11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7007B2 (zh)
CN (1) CN111668270B (zh)
WO (1) WO20212485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9134A (zh) * 2021-08-26 2021-12-1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20375A (ja) * 2015-12-25 2017-07-06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9713162A (zh) * 2018-12-27 2019-05-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64380A (zh) * 2019-05-14 2019-08-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补偿电路及oled显示装置
CN110189702A (zh) * 2019-06-28 2019-08-30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599955A (zh) * 2019-09-19 2019-12-2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5888B (zh) * 2017-01-12 2020-10-16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8877645A (zh) * 2018-07-24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拼接屏
US10861389B2 (en) 2018-08-08 2020-12-08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hysteresis impact on current sensing accuracy for an electronic display
CN110570819B (zh) * 2019-09-10 2022-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20375A (ja) * 2015-12-25 2017-07-06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9713162A (zh) * 2018-12-27 2019-05-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64380A (zh) * 2019-05-14 2019-08-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补偿电路及oled显示装置
CN110189702A (zh) * 2019-06-28 2019-08-30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599955A (zh) * 2019-09-19 2019-12-2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17698A1 (en) 2023-04-20
US11957007B2 (en) 2024-04-09
WO2021248547A1 (zh) 2021-12-16
CN111668270A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166E1 (en) Displays with silicon and semiconducting-oxide top-gate thin-film transistors
US10276607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70338220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ircuit
CN11223409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646950B (zh) 像素结构
CN100353394C (zh) 显示器的像素电路
CN1091921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82000A1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5655380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WO2021218569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移位寄存器单元、显示面板
US2024003022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CN111199709A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面板
CN112466948A (zh) 栅极驱动电路及其制造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WO2021226833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68270B (zh)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WO2023230885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070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382364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01256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035416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US11844253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CN11531197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784291B2 (en) Pixel array substrate
CN114335029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35417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