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5987A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5987A
CN111665987A CN202010512916.0A CN202010512916A CN111665987A CN 111665987 A CN111665987 A CN 111665987A CN 202010512916 A CN202010512916 A CN 202010512916A CN 111665987 A CN111665987 A CN 111665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ubstrate
electrode
signal lines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29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5987B (zh
Inventor
任艳伟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29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5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87A/zh
Priority to US17/790,039 priority patent/US12001638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3423 priority patent/WO20212490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5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高显示基板的触控灵敏度。显示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多条触控信号线及多个触控单元。多条触控信号线设置在第一衬底一侧,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的长度依次减小。多个触控单元设置在多条触控信号线远离第一衬底一侧,一个触控单元与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至少两个触控单元的电阻依次增大,至少两个触控单元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分别与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电连接。多个触控单元包括触控电极,至少两个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触控单元还包括与触控电极层叠设置且电连接的辅助电极。本公开提供的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于实现触控及显示。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TDDI(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产品,由于具有触控灵敏度较高、轻薄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于提高显示基板的触控灵敏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多条触控信号线以及多个触控单元。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的长度依次减小。所述多个触控单元设置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一个触控单元与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至少两个触控单元的电阻依次增大,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单元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分别与所述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电连接。其中,所述多个触控单元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触控单元还包括与触控电极层叠设置且电连接的辅助电极。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通过在其所包括的多个触控单元中的一部分触控单元内设置辅助电极,可以利用该辅助电极降低触控单元的电阻;同时,通过将电阻依次增大的至少两个触控单元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分别与长度依次减小的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电连接,可以减小每条触控信号线与相应的触控单元的电阻之和之间的差异。这样在触控阶段,可以减小传输至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单元的触摸控制信号的信号量的差异,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显示基板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所述辅助电极的靠近所述触控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靠近所述辅助电极的一侧表面相接触。或者,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中具有第一过孔,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所述辅助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触控单元所包括的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或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包括多组触控信号线,每组触控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且由所述第一衬底的边缘指向所述第一衬底的中部,具有至少两组触控信号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边缘的一组触控信号线的长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中部的一组触控信号线的长度,所述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边缘的一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小于所述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中部的一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且由所述第一衬底的一端指向相对的另一端,至少一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依次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且由所述第一衬底的边缘指向所述第一衬底的中部,至少一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中所包括的辅助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依次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相等或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条触控信号线和其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之和相等或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和所述多个触控单元之间的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多个凹槽中的一个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电极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等或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触控电极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和所述多个触控单元之间的第二平坦层。所述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坦层的远离所述第一衬底一侧的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绑定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内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个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每条触控信号线包括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绑定区内。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源极、所述漏极同层设置。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栅极同层设置,或者,与所述源极、所述漏极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所述辅助电极的材料包括透光的导电材料,所述辅助电极呈块状。或者,所述辅助电极的材料包括非透光的导电材料,所述辅助电极呈网格状。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的长度依次减小;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触控单元;一个触控单元与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其中,至少两个触控单元的电阻依次增大,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单元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分别与所述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电连接;所述多个触控单元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单元中,除电阻最大的触控单元以外的触控单元还包括与触控电极层叠设置的辅助电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基板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的情况下,所述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触控单元,包括: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平坦薄膜;对所述平坦薄膜进行图案化,在所述平坦薄膜中形成暴露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的第二过孔,并在所述平坦薄膜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凹槽,得到第一平坦层;在所述第一平坦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一导电薄膜;对所述第一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保留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中位于所述多个凹槽内的部分,得到多个辅助电极;在所述多个辅助电极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导电薄膜;对所述第二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得到多个触控电极。其中,一个辅助电极或者一个触控电极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孔与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一个辅助电极与一个触控电极电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基板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置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黑矩阵。其中,在所述显示基板中的辅助电极的材料包括非透光的导电材料、且所述辅助电极呈网格状的情况下,所述辅助电极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的绑定区内的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所述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多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所述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被配置为,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阶段,通过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向所述显示基板的多个触控单元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在所述显示装置的触控阶段,通过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向所述多个触控单元传输触摸控制信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信号量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图;
图6为图2所示显示基板中区域Q的放大图;
图7为图3所示显示基板的一种沿M-M'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3所示显示基板的另一种沿M-M'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3所示显示基板的又一种沿M-M'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3所示显示基板的一种沿N-N'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3所示显示基板的另一种沿N-N'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4所示显示基板的一种沿O-O'向的剖视图;
图13为图6所示结构的一种沿S-S'向的剖视图;
图14为图6所示结构的另一种沿S-S'向的剖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图15中S300的流程图;
图17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流程图;
图18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一些示例中,TDDI产品包多条触控信号线以及分别与该多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多个触控电极。
示例性的,上述TDDI产品可以应用于自电容模式的显示装置中。这样在人体未触碰该TDDI产品时,各个触控电极所承受的电容值为一个固定值。而在人体触碰该TDDI产品时,人体触碰的位置所对应的触控电极所承受的电容值为固定值叠加人体电容值,之后可以通过各条触控信号线传输对应连接的各触控电极的电容值,检测各个触控电极的电容值的变化,实现对人体所触碰的位置的判断,进而实现。
在一些示例中,TDDI产品通常采用窄边框设计,以便于增大屏占比。然而,这样容易使得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的长度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的长度存在较大差异,会使得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的电阻出现较大差异,进而会使得TDDI产品不同位置处的信号量出现差异,影响TDDI产品的触控灵敏度。
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100。该显示基板100例如可以包括阵列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该显示基板100具有显示区A和位于显示区A旁侧(例如为显示区A的一侧、两侧或者周侧)的非显示区C,非显示区C包括绑定区B。其中,显示区A和绑定区B之间可以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及图7~图12所示,上述显示基板100包括:第一衬底1。
上述第一衬底1的结构包括多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例如,第一衬底1可以为空白的衬底基板。又如,第一衬底1可以包括空白的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该空白的衬底基板上的功能薄膜(该功能薄膜例如可以包括缓冲层)。
上述空白的衬底基板的类型包括多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例如,空白的衬底基板可以为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衬底基板或者玻璃衬底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及图7~图12所示,上述显示基板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1的一侧的多条触控信号线2。此处,在第一衬底1包括空白的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该空白的衬底基板上的功能薄膜的情况下,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可以设置在该功能薄膜远离空白的衬底基板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4所示,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大致沿第一方向Y延伸,并沿第二方向X依次排布。其中,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相交叉。
此处,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示例性的,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可以相互垂直,也即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
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沿第二方向X依次排布,可以使得各条触控信号线2较为均匀的依次排布,避免出现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相互交叉、进而造成短接的现象。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以L1、L2、L3、L4……Ln-1、Ln表示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
示例性的,绑定区B的尺寸较小,且绑定区B与显示区A之间的间距较小,这样可以减小显示基板100中非显示区C的尺寸,提高应用有显示基板100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实现窄边框设计。
基于此,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可以采用如图2~图4所示的排布方式,以便于使得该多个触控信号线2的一端均能伸入绑定区B内进行绑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4所示,每条触控信号线2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
示例性的,如图2~图4所示,触控信号线2的第一部分21位于显示区A内。例如,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第一部分21可以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并沿第二方向X较为均匀地依次排布。
示例性的,如图2~图4及图6所示,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部分22的一端可以伸入显示区A内或者位于显示区A内的边界,以与触控信号线2的第一部分21电连接,另一端可以伸入绑定区B内,进行绑定。此处,由于绑定区B的尺寸较小,因此,部分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部分22可以沿第一方向Y延伸,另一部分大致沿第一方向Y延伸。也即,一部分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部分22与另一部分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部分22之间可以具有夹角。如图2所示,L1、L2、L3、L4、L5的第二部分22与L6、L7、L8、L9、L10的第二部分22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此处,该夹角例如可以为锐角。
基于此,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之间具有差异,进而使得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电阻之间具有差异。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4所示,在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依次减小(也即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的电阻依次减小)。其中,该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例如可以为相间隔的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或者相邻的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
示例性的,从图2中可以看出,L1的长度>L2的长度>L3的长度,L1的长度>L3的长度>L5的长度,L1的长度>L4的长度>L5的长度。
当然,在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也可以相等或大致相等(也即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的电阻可以相等或大致相等)。其中,该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例如可以为相间隔的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或者相邻的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
示例性的,从图2中可以看出,L6的长度=L8的长度=L9的长度=Ln-9的长度,L1的长度=Ln的长度,L5的长度=Ln-4的长度。
通过将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的一部分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设置得较长,另一部分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设置得较短,有利于减小绑定区B的尺寸,进而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C的尺寸,这样有利于实现显示基板100的窄边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7~图12所示,上述显示基板100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远离第一衬底1一侧的多个触控单元3。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以R1、R2、R3、R4……Rn-1、Rn表示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其中,L1与R1对应电连接,L2与R2对应电连接,L3与R3对应电连接……Ln与Rn对应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4所示,一个触控单元3可以与一条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当然,一个触控单元3也可以与多条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对此不做限定。
这样绑定区B中的信号便可以通过各条触控信号线2传输至对应的触控单元3,或者,触控单元3中的信号可以通过对应的触控信号线2传输至绑定区B。在触控阶段,绑定区B可以通过各条触控信号线2将触摸控制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单元3,并在发生触碰时,接收触控单元3中反馈的触控反馈信号(例如为电容值)。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触控信号线2和触控单元3均具有电阻,会使得绑定区B中的触摸控制信号在传输至触控单元3后,出现压降现象。但是,由于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存在差异,会使得该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电阻(例如为线电阻)出现差异,进而会使得传输至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单元3的触摸控制信号的信号量存在差异。
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图中左侧的一列信号量的值和右侧的一列信号量的值均与触控信号线2长度较长的位置相对应,中间的一列信号量的值与触控信号线2长度较短的位置相对应。从图1中可以看出,左侧的一列信号量的平均值和右侧的一列信号量的平均值大约为2200,中间的一列信号量的平均值大约为3100,左侧的一列信号量的平均值和右侧的一列信号量的平均值相比中间的一列信号量的平均值,均偏小。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中,至少两个触控单元3的电阻(例如为面电阻)依次增大。其中,每个触控单元3包括触控电极31,该至少两个触控单元3中,至少一个触控单元3还包括与触控电极31层叠设置且电连接的辅助电极32。也即,在触控电极31的一侧层叠设置且电连接辅助电极32,可以调整触控单元3的电阻,例如可以降低触控单元3的电阻。
示例性的,在R5和R6中,仅包括触控电极31的R6相比包括触控电极31和辅助电极32的R5电阻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该至少两个触控单元3可以均包括触控电极31和辅助电极32。
示例性的,R4的电阻和R5的电阻依次增大,且R4和R5均包括触控电极31和辅助电极32。此处,将辅助电极32与触控电极31层叠设置且电连接,不仅可以降低触控单元3的电阻,还可以确保辅助电极32位于显示区A内,避免增大显示基板100中非显示区C的面积,进而避免影响实现显示基板100的窄边框。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4所示,上述至少两个触控单元3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分别与上述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电连接。也即,长度较长的触控信号线2与电阻较小的触控单元3电连接,长度较短的触控信号线2与电阻较大的触控单元3电连接。例如,长度较长的L1与电阻较小的R1电连接,长度较短的L6与电阻较大的R6电连接。
这样可以使得每条触控信号线2与相应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之和之间的差异减小,进而在触控阶段,传输至触控单元3的触摸控制信号的信号量的压降差异可以减小,使得传输至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单元3的触摸控制信号的信号量的差异减小。
由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100,通过在其所包括的多个触控单元3中的一部分触控单元3内设置辅助电极32,可以利用该辅助电极32降低触控单元3的电阻;同时,通过将电阻依次增大的至少两个触控单元3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分别与长度依次减小的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电连接,可以减小每条触控信号线2与相应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之和之间的差异。这样在触控阶段,可以减小传输至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单元3的触摸控制信号的信号量的差异,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显示基板100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各触控单元3中所包括的触控电极31,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或大致相等。这也就意味着各触控单元3中所包括的触控电极31的电阻相等或大致相等。
由于本公开通过在触控电极31的一侧层叠设置并电连接辅助电极32,以减小部分触控单元3的电阻,通过确保各触控单元3中所包括的触控电极31的电阻相等或大致相等,可以便于直观地了解到设置辅助电极32后,触控单元3的电阻所减小的量,进而可以通过调整辅助电极32的电阻,较为简单准确的调整触控单元3的电阻。
此外,在制备触控电极31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已有的掩膜板。这样可以避免增加新的掩膜板,进而避免大幅增大显示基板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包括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的触控单元3中,辅助电极32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电极31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这样可以在利用辅助电极32调整(例如为降低)触控单元3的电阻的同时,还可以减小辅助电极32的占用面积,并确保触控电极31的排布方式能够保持不变,避免因辅助电极32的设置而影响显示基板100的非显示区C的面积,进而避免影响实现显示基板100的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制备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所使用的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在制备得到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时,可能会出现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错位的情况,也即,辅助电极32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触控电极31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当然,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并未对此情况排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相等或大致相等。示例性的,在该不同触控单元3包括触控电极31和辅助电极32的情况下,各触控电极3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或大致相等,各辅助电极32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或大致相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L6和L7的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L6所连接的R6的电阻和L7所连接的R7的电阻相等或大致相等。
由于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触控信号线2的电阻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在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相等或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某触控信号线2和其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之和,与其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触控信号线2和其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之和相等或大致相等。这样在触控阶段,可以使得传输至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触摸控制信号的信号量基本无差异,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小传输至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单元3的触摸控制信号的信号量的差异,进一步提高显示基板100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条触控信号线2和其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之和相等或大致相等。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L1和其所连接的R1的电阻之和、L2和其所连接的R2的电阻之和……L6和其所连接的R6的电阻之和……Ln和其所连接的Rn的电阻之和均相等或大致相等。
这也就意味着,触摸控制信号在传输至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单元3后,出现的压降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进而传输至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单元3的触摸控制信号的信号量是无差异或基本无差异的,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基板100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00所包括的多条触控信号线2以及多个触控单元3的排布方式包括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包括多组触控信号线2,每组触控信号线2包括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2。也即,每组触控信号线2可以包括一条触控信号线2,或者,可以包括多条(例如为两条、三条或四条等)触控信号线2。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以每组触控信号线2包括五条触控信号线2为例。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包括L1、L2、L3、L4、L5;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包括L6、L7、L8、L9、L10……第(n/5)-1组触控信号线2包括Ln-9、Ln-8、Ln-7、Ln-6、Ln-5;第n/5组触控信号线2包括Ln-4、Ln-3、Ln-2、Ln-1、Ln
其中,沿第二方向X且由第一衬底1的边缘指向第一衬底1的中部,具有至少两组触控信号线2。也即,具有两组触控信号线2或者具有三组及以上的触控信号线2。
上述至少两组触控信号线2中,靠近第一衬底1的边缘的一组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大于靠近第一衬底1的中部的一组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该靠近第一衬底1的边缘的一各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小于该靠近第一衬底1的中部的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
在沿第二方向X且由第一衬底1的边缘指向第一衬底1的中部,具有两组触控信号线2的情况下,以该两组触控信号线2包括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和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为例。
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均大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各触控单元3的电阻,均小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各触控单元3的电阻。当然,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某条触控信号线2也可以等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某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并大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其他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某条触控信号线2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也可以等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某条触控信号线2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并小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其他触控信号线2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中的L2的长度大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中的L6~L10的长度,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中的L5的长度等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中的L6长度,并大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中的L7~L10的长度。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中的L1所连接的R1的电阻小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中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中的L5所连接的R5的电阻小于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中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其中,图2中所示的触控信号线2仅仅是对显示基板100所包括的触控信号线2的示意,而不是对各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或形状等的具体限定。
在沿第二方向X且由第一衬底1的边缘指向第一衬底1的中部,具有三组及以上的触控信号线2的情况下,以具有三组触控信号线2、且该三组触控信号线2包括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和第三组触控信号线2为例。第三组触控信号线2未在图2中示出。
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以及第三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可以依次减小。相应的,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各触控单元3的电阻,第二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各触控单元3的电阻,以及第三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各触控单元3的电阻可以依次增大。其中,各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之间的长短比较,以及各条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之间的大小比较,可以参照上述示例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这样可以使得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以及多个触控单元3以第一衬底1沿第一方向Y的中线为对称线对称分布。
此处,示例性的,在各组触控信号线2包括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情况下,沿第二方向X且由第一衬底1的边缘指向第一衬底1的中部,至少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包括的各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依次减小。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中,L1的长度>L2的长度>L3的长度>L4的长度>L5的长度,第n/5组触控信号线2中,Ln的长度>Ln-1的长度>Ln-2的长度>Ln-3的长度>Ln-4的长度。
这样可以避免触控信号线2之间出现交叉短接的情况,并减少触控信号线2的占用面积,避免因触控信号线2的设置而增大显示基板100的非显示区C的面积。
此处,同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2~图4所示,沿第一方向Y且由第一衬底1的一端指向相对的另一端,至少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的电阻依次增大。
例如,如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Y且由第一衬底1的顶端指向相对的底端,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中,R1的电阻<R2的电阻<R3的电阻<R4的电阻<R5的电阻。
示例性的,如图2~图4所示,沿第二方向X且由第一衬底1的边缘指向第一衬底1的中部,至少一组触控信号线2所连接的触控单元3中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依次减小。也即,辅助电极32的电阻依次增大。
例如,如图2所示,以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为例,第一组触控信号线2沿第二方向X且由第一衬底1的边缘指向第一衬底1的中部,R1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面积>R2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面积>R3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面积>R4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面积>R5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面积,相应的,R1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电阻<R2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电阻<R3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电阻<R4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电阻<R5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电阻。
在另一些示例中,沿第二方向Y且由第一衬底1的一端指向相对的另一端,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可以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依次排布,此时,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可以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依次排布;或者,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可以按照长度依次增大的次序依次排布,此时,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可以按照电阻依次减小的次序依次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的触控单元3中,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1所示,辅助电极32与触控电极3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4。该绝缘层4中具有第一过孔K1,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通过第一过孔K1电连接。
以辅助电极32位于触控电极31靠近第一衬底1的一侧为例,通过设置绝缘层4,可以在制备形成触控电极31的过程中,避免对辅助电极32的形貌产生不良影响。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7~图10及图12所示,辅助电极32的靠近触控电极31的一侧表面,与触控电极31的靠近辅助电极32的一侧表面相接触。也即,两者之间未设置其他薄膜,两者直接接触。这样可以减少显示基板100中的膜层数量,避免增大显示基板100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的触控单元3中,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2所示,辅助电极32可以位于触控电极31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以辅助电极32的靠近触控电极31的一侧表面与触控电极31的靠近辅助电极32的一侧表面相接触为例。
如图12所示,显示基板100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和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之间的第二平坦层5。
通过设置第二平坦层5,可以使得位于第二平坦层5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表面上的触控单元3的结构较为平整,且具有良好的连续性,避免触控单元3内部出现断裂的情况。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触控电极31设置在第二平坦层5的远离第一衬底1一侧的表面上。
这样在制备显示基板100的过程中,仅需在第二平坦层5的远离第一衬底1一侧的表面上依次制备形成触控电极31及辅助电极32,即可得到触控单元3,而无需增加其他的制备流程,有利于简化显示基板100的制备工艺。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7~图11所示,辅助电极32可以位于触控电极31靠近第一衬底1的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7~图10所示,以辅助电极32的靠近触控电极31的一侧表面与触控电极31的靠近辅助电极32的一侧表面相接触为例。
如图7~图10所示,显示基板100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和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之间的第一平坦层6。
通过设置第一平坦层6,可以使得位于第一平坦层6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表面上的触控单元3的结构较为平整,且具有良好的连续性,避免触控单元3内部出现断裂的情况。
示例性的,如图7~图10所示,第一平坦层6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槽E,每个辅助电极32设置在该多个凹槽E中的一个凹槽E内。例如,辅助电极32可以与凹槽E一一对应,也即,每个凹槽E内仅设置一个辅助电极32。
通过将辅助电极32设置在第一平坦层6的凹槽E内,可以减小辅助电极32远离第一衬底1一侧的表面、与第一平坦层6远离第一衬底1一侧的表面中未被辅助电极32覆盖的部分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使得设置在辅助电极3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表面上的触控电极31的整体结构较为平整。这样在将显示基板100应用至显示装置中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触控电极31与触碰位置之间的间距较为均一,避免影响显示装置的触控灵敏度。
示例性的,如图7~图10所示,辅助电极32的厚度(也即辅助电极32在垂直于第一衬底1的方向上的尺寸)与凹槽E的深度(也即凹槽E在垂直于第一衬底1的方向上的尺寸)相等或大致相等。
这样在将辅助电极32设置在相应的凹槽E内后,可以使得辅助电极32远离第一衬底1一侧的表面、与第一平坦层6远离第一衬底1一侧的表面中未被辅助电极32覆盖的部分之间持平或大致持平,进而可以使得设置在辅助电极3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表面上的触控电极31的整体结构基本平整。这样在将显示基板100应用至显示装置中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触控电极31与触碰位置之间的间距基本是均一的,避免影响显示装置的触控灵敏度。
此外,示例性的,第一平坦层6中的多个凹槽E的深度相等或大致相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增加制备第一平坦层6的工艺难度,还可以确保设置在该多个凹槽E内的辅助电极32的厚度相等或大致相等。在利用辅助电极32调整触控单元3的电阻的过程中,通过将多个辅助电极32的厚度设置为相等或大致相等,便可以通过调整辅助电极32的面积(也即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来调整辅助电极32的电阻,进而调整触控单元3的电阻,这样减少了影响辅助电极32的电阻的变量数量,进而有利于简化显示基板100的制备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的触控单元3中,触控单元3和触控信号线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7~图10所示,以辅助电极32位于触控电极31靠近第一衬底1的一侧、且辅助电极32的靠近触控电极31的一侧表面与触控电极31的靠近辅助电极32的一侧表面相接触为例。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平坦层6中设置有多个第二过孔K2,该多个第二过孔K2暴露多条触控信号线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表面。其中,该多个第二过孔K2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凹槽E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此时,每个辅助电极32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过孔K2与相应的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也即,触控单元3可以通过辅助电极32与相应的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7~图9所示,第一平坦层6中设置有多个第二过孔K2,该多个第二过孔K2暴露多条触控信号线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表面。其中,该多个第二过孔K2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多个凹槽E在第一衬底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此时,触控电极31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过孔K2与相应的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也即,触控单元3可以通过触控电极31与相应的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绑定区B内设置有多个导电引脚PIN,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中,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2与一个导电引脚PIN电连接,实现触控信号线2与绑定区B的绑定。此处,每条触控信号线2通过其第二部分22与导电引脚PIN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区A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P,该多个子像素区域P例如可以呈阵列状排布。上述显示基板100还包括:设置在衬底10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区A的多条栅线GL和多条数据线DL。其中,该多条数据线DL沿第一方向Y延伸,该多条栅线GL沿第二方向X延伸。
上述多条栅线GL和上述多条数据线DL交叉且相互绝缘,限定出上述多个子像素区域P。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7~图12所示,上述显示基板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1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区A的多个薄膜晶体管7。每个薄膜晶体管7包括栅极71、源极72和漏极73。
示例性的,每个子像素区域P内可以设置有一个薄膜晶体管7。如图5所示,可以把沿第一方向Y排列成一排的子像素区域P称为同一列子像素区域P,可以把沿第二方向X排列成一排的子像素区域P称为同一行子像素区域P。同一行子像素区域P的各薄膜晶体管7例如可以与一条栅线GL电连接,同一列子像素区域P内的各薄膜晶体管7可以与一条数据线DL电连接。其中,每个薄膜晶体管7可以通过栅极71与相应的栅线GL电连接,并通过源极72和漏极73中的一者(例如为源极72)与相应的数据线DL电连接。
当然,同一行子像素区域P的各薄膜晶体管7还可以与多条栅线GL电连接,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处,至少一条数据线DL也可以与一个导电引脚PIN电连接,实现数据线DL与绑定区B的绑定。这样可以通过绑定区B向数据线DL传输数据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图12所示,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第一部分21与源极72、漏极73以及数据线GL可以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提及的“同层”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这样一来,可以同时制备形成触控信号线2的第一部分21、源极72、漏极73以及数据线DL,有利于简化显示基板100的制备工艺。
此处,触控信号线2的第一部分21和数据线DL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这样可以便于对显示基板100所包括的图案进行排布、规避,避免触控信号线2的第一部分21和数据线DL形成交叉,进而出现短接的情况。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部分22的设置方式与其所电连接的导电引脚PIN的结构相关。
例如,如图13所示,上述多个导电引脚PIN可以与栅极71同层设置。此时,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部分22可以与栅极71同层设置,并与相应的导电引脚PIN为一体结构。每条触控信号线2的第一部分21可以通过过孔与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部分22电连接。
又如,如图14所示,上述多个导电引脚PIN包括与源极72、漏极73同层设置的部分。此时,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部分22可以与源极72、漏极73同层设置。每条触控信号线2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可以为一体结构。
通过将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部分22与栅极71同层设置,或者与源极72、漏极73同层设置,有利于简化显示基板100的制备工艺。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图12所示,每个薄膜晶体管7还包括有源层74。
薄膜晶体管7的结构包括多种,其与有源层74和栅极71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关,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7采用何种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有源层74设置在栅极71靠近第一衬底1的一侧。此时,薄膜晶体管7的结构为顶栅结构。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有源层74设置在栅极71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此时,薄膜晶体管7的结构为底栅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9所示,显示基板100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8。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多个像素电极8可以设置在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当然,上述多个像素电极8还可以设置在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靠近第一衬底1的一侧。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此处,如图5所示,在每个薄膜晶体管7通过源极72与相应的数据线DL电连接的情况下,每个像素电极8可以与薄膜晶体管7的漏极73电连接。在每个薄膜晶体管7通过漏极73与相应的数据线DL电连接的情况下,每个像素电极8可以与薄膜晶体管7的源极7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00所包括的多个触控单元3被复用为公共电极。这样在应用有显示基板100的显示装置处于显示阶段的情况下,可以向该多个触控单元3中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并向多个像素电极8中传输数据线号,使得该多个触控电极31和该多个像素电极8之间能够产生电场,进而使得该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能够在该电场的驱动下发生偏转,使得该显示装置实现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基板100包括第一平坦层6、且第一平坦层6中设置有多个凹槽E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触控单元3和像素电极8之间的间距均一或基本均一,进而可以使得触控单元3的各位置处和像素电极8之间产生的电场较为一致。在显示阶段,可以使得位于该电场内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较为一致,确保上述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此外,通过设置辅助电极32,可以使得传输至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单元3的公共电压信号较为一致,基本无差异,进而可以使得不同位置的触控单元3与像素电极8之间产生的电场基本无差异。在显示阶段,可以使得位于该电场内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较为一致,确保上述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电极32的材料包括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辅助电极32的材料包括透光的导电材料,辅助电极32呈块状。
示例性的,上述透光的导电材料例如包括具有较高光线透过率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
在此情况下,将辅助电极32设置为块状,可以在使得显示基板100具有较高的光线透过率的同时,简化制备形成辅助电极32的工艺,进而简化之二比形成显示基板100的工艺。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辅助电极32的材料包括非透光的导电材料,辅助电极32呈网格状。
示例性的,上述透光的导电材料例如包括钼(Mo)。
在此情况下,将辅助电极32设置为网格状,可以避免因设置辅助电极32而影响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如图18所示,该显示装置1000包括:如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基板100,与该显示基板100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200以及设置在该显示基板100和对置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00。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所能实现额有益效果,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100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此,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8所示,对置基板200中可以未设置公共电极。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8所示,对置基板200可以包括:第二衬底9以及设置在第二衬底9靠近显示基板100一侧的黑矩阵10。
第二衬底9可以采用与第一衬底1相同的结构或类型,此处不再赘述。
此处,黑矩阵10可以对阵列基本100中的薄膜晶体管7、栅线GL以及数据线DL等形成遮挡,避免形成外界光线的反射。
在一些示例中,在显示基板100所包括的辅助电极32的材料包括非透光的导电材料、且辅助电极32呈网格状的情况下,辅助电极32在第二衬底9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10在第二衬底9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这样可以确保辅助电极32的设置基本不会对显示装置1000的光线透过率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上述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设置在显示基板100的绑定区B内的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400。该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400可以称为TDDI芯片400。
在一些示例中,TDDI芯片400与显示基板100的多条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这样TDDI芯片400便可以通过该多条触控信号线2向显示基板100所包括的多个触控单元3传输信号。
示例性的,在绑定区B内设置有多个导电引脚PIN、且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与该多个导电引脚PIN电连接的情况下,TDDI芯片400可以与该多个导电引脚PIN电连接,实现其与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电连接。
由于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还可以被复用为公共电极,因此,TDDI芯片400可以被配置为,在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阶段,通过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向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并在显示装置1000的触控阶段,通过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向上述多个触控单元3传输触摸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1000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如图15所示,该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S100~S300。
S100,提供第一衬底1。
此处,第一衬底1的结构及类型,可以参照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衬底1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200,如图17中(a)所示,在第一衬底1的一侧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2。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的长度依次减小。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光刻工艺或湿刻工艺等形成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
此处,关于上述多个触控信号线2的设置方式可以参照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对触控信号线2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300,如图17中(g)所示,在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形成多个触控单元3。一个触控单元3与一条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其中,至少两个触控单元3的电阻依次增大,该至少两个触控单元3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分别与上述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2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电连接。该至少两个触控单元3中,电阻最大的触控单元3包括触控电极31。除电阻最大的触控单元3以外的触控单元3包括层叠设置的辅助电极32和触控电极31。
上述触控单元3的结构,以及其与触控信号线2之间的关系可以参照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能实现额有益效果,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在辅助电极32位于触控电极31靠近第一衬底1的一侧的情况下,在上述S300中,在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形成多个触控单元3,包括:S310~S360。
S310,如图17中(b)所示,在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形成平坦薄膜61。
示例性的,上述平坦薄膜61可以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ECVD)工艺制备形成。平坦薄膜61的材料例如可以为有机树脂。
S320,如图17中(c)所示,对平坦薄膜61进行图案化,在平坦薄膜61中形成暴露上述多条触控信号线2的第二过孔K2,并在平坦薄膜61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形成多个凹槽E,得到第一平坦层6。
此处,可以采用多种工艺对平坦薄膜61进行图案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第一光掩膜工艺刻蚀形成上述第二过孔K2和凹槽E中的一者,然后采用第二光掩膜工艺刻蚀形成上述第二过孔K2和凹槽E中的另一者。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半色调掩膜工艺,在一次构图工艺中,刻蚀形成上述第二过孔K2和凹槽E。
S330,如图17中(d)所示,在第一平坦层6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形成第一导电薄膜3’。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溅射工艺形成上述第一导电薄膜3’。该第一导电薄膜3’的材料例如可以为ITO或Mo。
S340,如图17中(e)所示,对第一导电薄膜3’进行图案化,保留第一导电薄膜3’中位于上述多个凹槽E内的部分,得到多个辅助电极32。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光刻工艺或湿刻工艺等对第一导电薄膜3’进行图案化。
S350,如图17中(f)所示,在上述多个辅助电极3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形成第二导电薄膜3”。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溅射工艺形成上述第二导电薄膜3”。该第二导电薄膜3”的材料例如可以为ITO或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简称IGZO)等。
S360,如图17中(g)所示,对第二导电薄膜3”进行图案化,得到多个触控电极31。其中,一个辅助电极32或者一个触控电极31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过孔K2与一条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一个辅助电极32与一个触控电极31电连接。
也即,在得到多个触控电极31之后,该多个触控电极31的一部分触控电极31中,每个触控电极31独自构成触控单元3,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过孔K2与相应的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该多个触控电极31的另一部分触控电极31中,每个触控电极31位于一个辅助电极3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表面上,并与该辅助电极32共同构成触控单元3,此部分触控单元3通过辅助电极32或者触控电极31与相应的触控信号线2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衬底;
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的多条触控信号线,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的长度依次减小;以及,
设置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一侧的多个触控单元,一个触控单元与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至少两个触控单元的电阻依次增大,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单元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分别与所述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电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触控单元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触控单元还包括与触控电极层叠设置且电连接的辅助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
所述辅助电极的靠近所述触控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触控电极的靠近所述辅助电极的一侧表面相接触;或者,
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中具有第一过孔,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所述辅助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单元所包括的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或大致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
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包括多组触控信号线,每组触控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
沿所述第二方向且由所述第一衬底的边缘指向所述第一衬底的中部,具有至少两组触控信号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边缘的一组触控信号线的长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中部的一组触控信号线的长度,所述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边缘的一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小于所述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中部的一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且由所述第一衬底的一端指向相对的另一端,至少一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且由所述第一衬底的边缘指向所述第一衬底的中部,至少一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中所包括的辅助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依次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触控信号线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相等或大致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条触控信号线和其所连接的触控单元的电阻之和相等或大致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和所述多个触控单元之间的第一平坦层;
所述第一平坦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辅助电极设置在所述多个凹槽中的一个凹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等或大致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触控电极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和所述多个触控单元之间的第二平坦层;
所述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坦层的远离所述第一衬底一侧的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区和绑定区;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内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个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
每条触控信号线包括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绑定区内;
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源极、所述漏极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栅极同层设置,或者,与所述源极、所述漏极同层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极和触控电极的触控单元中,所述辅助电极的材料包括透光的导电材料,所述辅助电极呈块状;或者,
所述辅助电极的材料包括非透光的导电材料,所述辅助电极呈网格状。
15.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衬底;
在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的长度依次减小;
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触控单元;一个触控单元与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其中,至少两个触控单元的电阻依次增大,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单元按照电阻依次增大的次序分别与所述至少两条触控信号线按照长度依次减小的次序电连接;所述多个触控单元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单元中,至少一个触控单元还包括与触控电极层叠设置的辅助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的情况下,
所述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触控单元,包括:
在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平坦薄膜;
对所述平坦薄膜进行图案化,在所述平坦薄膜中形成暴露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的第二过孔,并在所述平坦薄膜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凹槽,得到第一平坦层;
在所述第一平坦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一导电薄膜;
对所述第一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保留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中位于所述多个凹槽内的部分,得到多个辅助电极;
在所述多个辅助电极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导电薄膜;
对所述第二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得到多个触控电极;
其中,一个辅助电极或者一个触控电极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孔与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一个辅助电极与一个触控电极电连接。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基板包括:
第二衬底;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黑矩阵;
其中,在所述显示基板中的辅助电极的材料包括非透光的导电材料、且所述辅助电极呈网格状的情况下,
所述辅助电极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的绑定区内的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所述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多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被配置为,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阶段,通过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向所述显示基板的多个触控单元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在所述显示装置的触控阶段,通过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向所述多个触控单元传输触摸控制信号。
CN202010512916.0A 2020-06-08 2020-06-08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665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2916.0A CN111665987B (zh) 2020-06-08 2020-06-08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7/790,039 US12001638B2 (en) 2020-06-08 2021-05-12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PCT/CN2021/093423 WO2021249098A1 (zh) 2020-06-08 2021-05-12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2916.0A CN111665987B (zh) 2020-06-08 2020-06-08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987A true CN111665987A (zh) 2020-09-15
CN111665987B CN111665987B (zh) 2023-10-03

Family

ID=72387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2916.0A Active CN111665987B (zh) 2020-06-08 2020-06-08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1638B2 (zh)
CN (1) CN111665987B (zh)
WO (1) WO202124909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2598A (zh) * 2021-01-26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及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13721790A (zh) * 2021-09-03 2021-11-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49098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5861B (zh) * 2022-02-15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6058A (ja) * 2005-12-05 2007-06-21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6066740A (zh) * 2016-08-02 2016-11-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095167A (zh) * 2016-06-01 2016-11-09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206946456U (zh) * 2017-07-03 2018-0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内嵌式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7527B1 (ko) * 2017-09-01 2022-03-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감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JP2019086575A (ja) * 2017-11-02 2019-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2611382B1 (ko) * 2018-09-19 2023-1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707496B1 (ko) * 2018-11-16 2024-09-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1665987B (zh) 2020-06-08 2023-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6058A (ja) * 2005-12-05 2007-06-21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6095167A (zh) * 2016-06-01 2016-11-09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6066740A (zh) * 2016-08-02 2016-11-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06946456U (zh) * 2017-07-03 2018-0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内嵌式触控面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9098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2001638B2 (en) 2020-06-08 2024-06-04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882598A (zh) * 2021-01-26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及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13721790A (zh) * 2021-09-03 2021-11-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21790B (zh) * 2021-09-03 2023-06-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9098A1 (zh) 2021-12-16
US12001638B2 (en) 2024-06-04
CN111665987B (zh) 2023-10-03
US20230041797A1 (en)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5987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9760227B2 (en) OGS captive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478737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035747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7008450A1 (zh) 平面转换模式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US9791983B2 (en) Capacitive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230118806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CN104166481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117069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47505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1340181A (zh) 觸控面板及其觸碰感應層的製造方法
TW201423534A (zh) 觸控面板
CN111599823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66142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2014211685A (ja) タッチセンサ一体型表示装置
KR101886279B1 (ko) 터치패널의 전극형성방법
KR20180013531A (ko) 더미터치링크라인을 가진 인셀터치방식 표시장치
US10768764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evice
US11086460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evice
US1150878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for improving touch effects
CN109643199B (zh) 触摸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制造触摸基板的方法
KR101481567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01706702A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2005478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220147171A1 (e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