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5958A - 触控笔 - Google Patents

触控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5958A
CN111665958A CN201910172528.XA CN201910172528A CN111665958A CN 111665958 A CN111665958 A CN 111665958A CN 201910172528 A CN201910172528 A CN 201910172528A CN 111665958 A CN111665958 A CN 111665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force sensor
piece
stylus
press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25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5958B (zh
Inventor
徐振棋
吕纪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n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n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n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n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25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5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5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笔,包含挡止件、杆体、按压件、力量传感器以及弹性元件。杆体相对挡止件为可移动的。按压件相对挡止件为可移动的,并包含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以及至少一支架,第一按压部位于杆体与挡止件之间,挡止件位于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之间,且支架自第一按压部延伸至第二按压部。力量传感器设置在挡止件与第二按压部之间。弹性元件连接按压件,其中当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按压件抵靠在力量传感器上,其中当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件与力量传感器分离。

Description

触控笔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关于一种触控笔。
背景技术
对于现今操作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方式而言,由于触控显示设备可供使用者直觉地以触控的方式操作,故广为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所使用。对此,为了防止手指在触摸触控面板时留下过多的痕迹,触控笔便因应而生。
以电容式触控显示设备为例,当触控笔碰到触控面板的特定位置时,位于该位置的感应电极之电容会随之改变,使得触控显示设备能够知悉触控笔的触碰位置,以执行对应的指令。以绘图应用程序而言,当触控笔触碰到触控面板并持续在触控面板上移动时,触控显示设备的控制单元可命令显示设备于触控笔在触控面板的移动轨迹显示对应的颜色。因此,使用者可产生类似在纸上作画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笔,包含挡止件、杆体、按压件、力量传感器以及弹性元件。杆体相对挡止件为可移动的。按压件相对挡止件为可移动的,并包含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以及至少一支架,第一按压部位于杆体与挡止件之间,挡止件位于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之间,且支架自第一按压部延伸至第二按压部。力量传感器设置在挡止件与第二按压部之间。弹性元件连接按压件,其中当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按压件抵靠在力量传感器上,其中当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件与力量传感器分离。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当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按压部与挡止件之间相距第一距离,其中当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按压部与挡止件之间相距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按压部与挡止件之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固定于挡止件上,而第二端抵靠在第一按压部上。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力量传感器与弹性元件通过挡止件分隔开来。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笔更包含壳体。挡止件及按压件设置在壳体上,壳体具有滑槽,支架的一部分位于滑槽内,且支架的部分的延伸长度小于滑槽的延伸长度。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笔更包含固定件。第二按压部位于力量传感器与固定件之间,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二按压部与固定件之间,且第二按压部相对固定件为可移动的。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固定于固定件上,而第二端抵靠在第二按压部上。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力量传感器与弹性元件通过第二按压部分隔开来。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笔更包含限位件。限位件具有弹性并设置在第一按压部与挡止件之间,且当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与第一按压部互相分隔。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力量传感器固定在挡止件上,并具有感测面,且当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按压部按压感测面。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支架的数量为一对,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通过该对支架相连接,且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及该对支架形成环形结构。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笔更包含壳体以及推动件。挡止件及按压件设置在壳体上,且杆体自壳体的内部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推动件设置在杆体与按压件之间,其中壳体具有抵靠面,抵靠面面向推动件,且当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推动件抵靠在抵靠面上。
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笔,包含杆体、力量传感器以及按压件。力量传感器具有感测面,且感测面背向杆体。按压件包含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以及自第一按压部连接至第二按压部的支架,第一按压部位于杆体与力量传感器之间,力量传感器位于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之间,且感测面面向第二按压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笔更包含挡止件以及弹性元件。挡止件设置在第一按压部与力量传感器之间。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按压部与挡止件之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笔更包含挡止件、固定件以及弹性元件。挡止件设置在第一按压部与力量传感器之间。第二按压部位于力量传感器与固定件之间。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二按压部与固定件之间。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揭示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绘示触控笔的立体示意图。
图1B绘示自图1A的触控笔的爆炸示意图。
图1C绘示图1A的触控笔沿着线段1C-1C’的剖面示意图。
图2A绘示图1C的触控笔的立体剖面图,其中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
图2B绘示图2A的触控笔的侧视示意图。
图2C绘示图2A的挡止件、杆体、推动件、按压件、力量传感器以及弹性元件的上视示意图。
图3A为绘示图1C的触控笔的立体剖面图,其中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
图3B绘示图3A的触控笔的侧视示意图。
图3C绘示图3A的挡止件、杆体、推动件、按压件、力量传感器以及弹性元件的上视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根据本揭示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绘示触控笔的挡止件、杆体、推动件、按压件、力量传感器、弹性元件、固定件以及限位件的上视示意图,其中图4A的按压件位于第一位置,而图4B的按压件位于第二位置。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A、100B 触控笔
102 壳体
104 容置空间
106 卡扣部
108 开口端
107 滑槽
109 抵靠面
110 板体
120 锁固件
130 挡止件
140 杆体
142 端面
150 推动件
152 凹槽
154 凹陷部
160 按压件
162 第一按压部
164 第二按压部
166A、166B 支架
168 开口
170 力量传感器
172 感测面
180 弹性元件
182 第一端
184 第二端
190 第一导电件
192 第二导电件
194 固定件
196 限位件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L1、L2 延伸长度
S1 第一距离
S2 第二距离
S3 第三距离
1C-1C’ 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示本揭示内容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揭示内容。也就是说,在本揭示内容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在所有图式中相同的标号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与第三等等之词汇,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不应该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词汇是用来辨别单一元件、组件、区域、层。因此,在下文中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也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而不脱离本揭示内容的本意。此外,在本文中,用语「连接」,指的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例如,当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为直接连接时,第一元件对第二元件会有物理上的接触。例如,当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为间接连接时,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可存在第三元件,且第三元件对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会有物理上的接触。
本揭示内容的触控笔包含有力量传感器,其可用以感测使用者使用触控笔进行触控时的施力大小。触控笔更包含了按压件以及弹性元件,其可提供防护机制予力量传感器,从而防止触控笔因受外力撞击而造成力量传感器损坏。请先参照图1A、图1B及图1C,图1A为根据本揭示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绘示触控笔100A的立体示意图,图1B绘示自图1A的触控笔100A的爆炸示意图,而图1C绘示图1A的触控笔100A沿着线段1C-1C’的剖面示意图。
触控笔100A包含壳体102、板体110、锁固件120、挡止件130、杆体140、推动件150、按压件160、力量传感器170、弹性元件180、第一导电件190以及第二导电件192。壳体102与板体110可组装于一起,且组装于一起的壳体102与板体110可于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04。具体来说,壳体102可具有卡扣部106,而板体110可通过卡扣部106固定在壳体102上。锁固件120可在穿过板体110后锁附于壳体102。板体110可以是电路板,例如板体110可包含主动元件、被动元件、线路层及其他电子元件。第一导电件190可固定在壳体102上,并延伸以与板体110连接。第二导电件192可固定在板体110上,并将板体110与壳体102固定于一起。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容置空间104可用以容置电池(未绘示),且电池可电性连接第一导电件190以及第二导电件192,以提供电力予板体110的电子元件。
杆体140及推动件150可相连接,并设置在壳体102内,且杆体140及推动件150相对壳体102为可移动的。杆体140的底部可位于推动件150的凹槽152内,且杆体140可自壳体102的内部延伸至壳体102的外部。举例来说,壳体102可具有开口端108,而杆体140可自推动件150的凹槽152内,通过穿过壳体102的开口端108,而自壳体102的内部延伸至壳体102的外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杆体140及推动件150可通过干涉关系而相连接且固定于一起,例如推动件150可夹住杆体140的底部。杆体140可具有端面142,其中端面142背向推动件150。当使用者通过触控笔100A操作目标物(例如触控装置,其未绘示在图式中)时,杆体140的端面142可用以与触控装置接触,以进行对触控装置的触控。
挡止件130为片状,并设置在壳体102上。举例来说,挡止件130可与板体110连接,例如可固定在板体110的一端,并自板体110朝着壳体102延伸。此外,推动件150会位于杆体140与挡止件130之间,且杆体140及推动件150相对挡止件130为可移动的。
按压件160设置在壳体102上,且按压件160相对壳体102为可移动的。按压件160包含第一按压部162、第二按压部164以及自第一按压部162延伸至第二按压部164的一对支架166A及166B。亦即,第一按压部162与第二按压部164可通过支架166A及166B相连接,以形成环形结构。环形的按压件160可具有由第一按压部162、第二按压部164以及一对支架166A及166B共同形成开口168,且挡止件130于组装时会穿过开口168。具体来说,第一按压部162会位于杆体140与挡止件130之间,而挡止件130会位于第一按压部162与第二按压部164之间。此外,挡止件130也会位于支架166A与166B之间。
力量传感器170设置在挡止件130与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之间,其中力量传感器170可固定在挡止件130上,并电性连接至板体110的电子元件。力量传感器170可以是电容式力量传感器或电阻式力量传感器,其可因受到压力而产生电性变化,以借由电性变化程度表示出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力量传感器170可具有感测面172,且感测面172面向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上形成有凸点,且力量传感器170可借由凸点受到按压而产生电性变化。
弹性元件180设置在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与挡止件130之间,并连接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弹性元件180对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接连接或是间接连接。本揭示内容中,弹性元件180的弹性可大于按压件160的弹性,例如弹性元件180可以是弹簧,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82以及第二端184。弹性元件180的第一端182固定于挡止件130上,而弹性元件180的第二端184连接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180的第一端182及第二端184可以是分别接触挡止件130及第一按压部162,借以直接连接挡止件130及第一按压部162。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180的第一端182及第二端184也可以分别通过辅助元件,像是垫片,来间接连接挡止件130及第一按压部162。弹性元件180可因受压缩而施加恢复力予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使得弹性元件180的第二端184会抵靠在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上。
此外,弹性元件180与力量传感器170分别会位于挡止件130的相对两侧(例如前侧与后侧),并通过挡止件130分隔开来。通过此配置,可防止弹性元件180于组装触控笔100A的过程对力量传感器170造成影响。举例来说,可防止弹性元件180因不预期的对位而挤压到力量传感器170,从而利于简化组装触控笔100A的过程。
以下叙述将进一步说明力量传感器170如何感测使用者于使用触控笔100A进行触控时的施力大小。
请先同时参照图2A、图2B及图2C,图2A绘示图1C的触控笔100A的立体剖面图,其中按压件160位于第一位置;图2B绘示图2A的触控笔100A的侧视示意图;图2C绘示图2A的挡止件130、杆体140、推动件150、按压件160、力量传感器170以及弹性元件180的上视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图2A、图2B及图2C绘示有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其中第一方向D1为挡止件130指向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的方向,而及第二方向D2为挡止件130指向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的方向,即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互为反向。
在本揭示内容中,「第一位置」指的可以是当触控笔100A未按压在触控装置时,按压件160相对壳体102或挡止件130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指触控笔100A于静置状态(未使用)下,按压件160相对壳体102或挡止件130的位置。
当按压件160位于第一位置时,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可与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接触,例如,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可接触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的凸点。具体来说,通过弹性元件180施力予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可使得按压件160朝着第一方向D1被推挤,并致使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按压在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可朝着力量传感器170隆起,以形成隆起表面,从而使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对施予按压在感测面172的凸点上的压力可更加均匀。
此外,壳体102可具有抵靠面109,其中抵靠面109面向推动件150,且推动件150位于抵靠面109与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之间。由于弹性元件180会施予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沿着第一方向D1的力,故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可沿着第一方向D1推挤推动件150。受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推挤的推动件150可由壳体102的抵靠面109提供限位功能,从而维持使弹性元件180抵靠在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上。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可朝着推动件150隆起,而推动件150的面向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的表面可形成有凹陷部154,其中第一按压部162的隆起部分为抵靠在推动件150的凹陷部154之中,从而第一按压部162推挤推动件150的力可更加均匀。
当使用者通过触控笔100A接触触控装置以进行触控的时候,杆体140及推动件150会因受到触控装置的反作用力而相对地移动并靠近挡止件130。接着,相对靠近挡止件130的推动件150会推动按压件160并致使按压件160移动,使得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会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换言之,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会朝着远离力量传感器170的方向移动。
对此,第二按压部164沿着第二方向D2的移动距离与使用者进行触控的施力(例如使用触控笔100A进行点击造成的施力)会呈现正相关,即当使用者进行触控的施力增加时,第二按压部164沿着第二方向D2的移动距离会随之增加,使得第二按压部164施予力量传感器170的压力会随之减少,借此使力量传感器170的电性产生变化(例如电阻变化或电容变化)。因此,力量传感器170可借由上述机制,通过自身电性变化计算出使用者使用触控笔100A进行触控的施力大小。
进一步来说,力量传感器170的电性产生变化,例如电容值变化或电阻值变化,与进行触控的施力会呈现负相关。
另一方面,在触控笔100A是通过上述机制来进行施力感测的情况下,可防止触控笔100A因杆体140受到过大外力而造成损坏。请再同时参照图3A、图3B及图3C,图3A为绘示图1C的触控笔100A的立体剖面图,其中按压件160位于第二位置;图3B绘示图3A的触控笔100A的侧视示意图;图3C绘示图3A的挡止件130、杆体140、推动件150、按压件160、力量传感器170以及弹性元件180的上视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图3A、图3B及图3C也绘示有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
在本揭示内容中,「第二位置」用来描述按压件160相对壳体102或挡止件130的位置,且「第二位置」异于「第一位置」。
当杆体140受到过大外力的时候,此过大外力将可能通过杆体140传递至触控笔100A的内部结构。此过大外力的来源可能是因触控笔100A不预期地摔落、使用者使用过度的力来进行点击或是因其他状况产生。对此,由于杆体140受到第二方向D2上的施力大小与第二按压部164施予力量传感器170的压力大小会呈负相关,故此过大外力不会对力量传感器170造成冲击。具体来说,当按压件160因杆体140受到过大外力而被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可与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分离,从而避免力量传感器170受到冲击,并也防止力量传感器170的内部结构受到破坏。
换言之,当杆体140受到过大外力的时候,可通过增加第二按压部164与挡止件130之间的距离,来使第二按压部164与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分离,以防止此过大外力对力量传感器170造成冲击。具体来说,当按压件160位于第一位置时,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与挡止件130之间会相距第一距离S1,如图2C所示。而当按压件160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与挡止件130之间会相距第二距离S2,如图3C所示,且第一距离S1小于第二距离S2。
此外,壳体102可具有一对滑槽107(为了助于理解,标记在图1A、图1B、图2A及图3A),按压件160的支架166A及166B的一部分可位于滑槽107内(如图1A、图2A及图3A所示),支架166A及166B的位于滑槽107内部分的延伸长度L1小于滑槽107的延伸长度L2(如图1A所示)。滑槽107可对按压件160的移动距离提供限位功能。举例来说,当按压件160位于第二位置时,由于按压件160的支架166A的一部分已由滑槽107的末端抵住,故可将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的按压件160停下。接着,当按压件160由位于第二位置并因弹性元件180的恢复力而回到第一位置时,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会再次回到与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接触的位置。在此状况下,若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过多的距离,将会使得弹性元件180被压缩的程度提升。而若弹性元件180被压缩的程度提升,将使得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于由第二位置再次回到第一位置时,施予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的作用力也随之增加,致使力量传感器170的内部结构有受到破坏的风险。因此,通过滑槽107提供限位功能予按压件160,可避免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移动过多的距离,从而避免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施加超过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可承受的作用力。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按压件160自身的形状来与其他元件(例如挡止件130)实现限位效果。
综合上述,触控笔100A可被配置为杆体140受到来自外界的施力大小与第二按压部164施予力量传感器170的压力大小呈现负相关。在此配置下,可防止力量传感器170因不预期外力而被损坏。然而,本揭示内容的触控笔的配置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变动触控笔的配置后,仍达到上述防止力量传感器被损坏之机制。
举例来说,请同时参照图4A及图4B,图4A及图4B为根据本揭示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绘示触控笔100B的挡止件130、杆体140、推动件150、按压件160、力量传感器170、弹性元件180、固定件194以及限位件196的上视示意图,其中图4A的按压件160位于第一位置,而图4B的按压件160位于第二位置。为了方便说明,图4A及图4B也绘示有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差异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触控笔100B更包含固定件194,且弹性元件180的设置位置异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元件180的设置位置。
固定件194可连接并固定在壳体或板体(例如图1B所绘的壳体102或板体110)上,其中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会位于力量传感器170与固定件194之间。由于固定件194可连接并固定在壳体或板体上,故杆体140、推动件150及按压件160相对固定件194也会是可移动的。
弹性元件180设置在固定件194与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之间,并连接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同样地,弹性元件180可以是弹簧,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82以及第二端184。弹性元件180的第一端182可固定于固定件194上,而弹性元件180的第二端184可抵靠在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上。此外,力量传感器170与弹性元件180分别会位于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的相对两侧(例如前侧与后侧),并通过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分隔开来,以利于简化组装触控笔100B的过程。
如图4A所示,当按压件160位于第一位置时,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可与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接触。具体来说,通过弹性元件180施力予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可使得按压件160朝着第一方向D1被推挤,并致使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按压在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的凸点。如图4B所示,当按压件160因受到杆体140及推动件150推挤,而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会自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离开,并与力量传感器170的感测面172分离。具体而言,当按压件160位于第一位置时,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与挡止件130之间会相距第一距离S1,如图4A所示。而当按压件160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与挡止件130之间会相距第二距离S2,如图4B所示,且第一距离S1小于第二距离S2。
通过上述配置,也可使触控笔100B被配置为杆体140受到来自外界施力与第二按压部164施予力量传感器170的压力呈现负相关,以防止触控笔100B因不预期的过大外力而造成力量传感器170损坏。
此外,触控笔100B可更包含限位件196,其中限位件196可设置在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与挡止件130之间。限位件196可用以定义按压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移动距离。具体来说,当按压件160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196会与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互相分隔,并相距第三距离S3。当按压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由于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可由限位件196抵住,故可将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的按压件160停下,按压件160位于第二位置。也就是说,按压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移动距离实质上会等于第三距离S3。借由定义出按压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移动距离,可避免按压件160的第二按压部164于再次回到第一位置时,施予力量传感器170超过力量传感器170可承受的作用力。限位件196可具有弹性,例如可以是橡胶、海绵或其他具弹性材质。借由限位件196的弹性,可防止按压件160的第一按压部162与限位件196因相互撞击而损坏。当限位件196具有弹性时,按压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移动距离实质上会大于第三距离S3。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按压件160自身的形状来与其他元件(例如挡止件130)实现限位效果。
综合上述,本揭示内容的触控笔包含挡止件、杆体、按压件、力量传感器以及弹性元件。杆体及按压件相对挡止件为可移动的。按压件包含第一按压部以及第二按压部,且弹性元件连接按压件。第一按压部位于杆体与挡止件之间,而挡止件位于第一按压部与第二按压部之间。力量传感器设置在挡止件与第二按压部之间。通过此配置,当挡止件受到的外力渐增时,第二按压部与力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也会渐增。因此,当杆体受到过大外力时,可避免此过大外力经第二按压部传递至力量传感器,以防止力量传感器受到冲击,并也防止力量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受到破坏。
虽然本揭示内容已以多种实施方式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内容,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揭示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示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挡止件;
一杆体,相对该挡止件为可移动的;
一按压件,相对该挡止件为可移动的,并包含一第一按压部、一第二按压部以及至少一支架,该第一按压部位于该杆体与该挡止件之间,该挡止件位于该第一按压部与该第二按压部之间,且该支架自该第一按压部延伸至该第二按压部;
一力量传感器,设置在该挡止件与该第二按压部之间;以及
一弹性元件,连接该按压件,其中当该按压件位于一第一位置时,该按压件抵靠在该力量传感器上,其中当该按压件位于一第二位置时,该按压件与该力量传感器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当该按压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按压部与该挡止件之间相距一第一距离,其中当该按压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按压部与该挡止件之间相距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按压部与该挡止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固定于该挡止件上,而该第二端抵靠在该第一按压部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力量传感器与该弹性元件通过该挡止件分隔开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壳体,其中该挡止件及该按压件设置在该壳体上,该壳体具有一滑槽,该支架的一部分位于该滑槽内,且该支架的该部分的延伸长度小于该滑槽的延伸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固定件,其中该第二按压部位于该力量传感器与该固定件之间,该弹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按压部与该固定件之间,且该第二按压部相对该固定件为可移动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固定件上,而该第二端抵靠在该第二按压部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力量传感器与该弹性元件通过该第二按压部分隔开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限位件,具有弹性并设置在该第一按压部与该挡止件之间,其中当该按压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限位件与该第一按压部互相分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力量传感器固定在该挡止件上,并具有一感测面,且当该按压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按压部按压该感测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支架的数量为一对,该第一按压部与该第二按压部通过该对支架相连接,且该第一按压部、该第二按压部及该对支架形成一环形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壳体,其中该挡止件及该按压件设置在该壳体上,且该杆体自该壳体的内部延伸至该壳体的外部;以及
一推动件,设置在该杆体与该按压件之间,其中该壳体具有一抵靠面,该抵靠面面向该推动件,且当该按压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推动件抵靠在该抵靠面上。
14.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杆体;
一力量传感器,具有一感测面,且该感测面背向该杆体;以及
一按压件,包含一第一按压部、一第二按压部以及自该第一按压部连接至该第二按压部的一支架,该第一按压部位于该杆体与该力量传感器之间,该力量传感器位于该第一按压部与该第二按压部之间,且该感测面面向该第二按压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挡止件,设置在该第一按压部与该力量传感器之间;以及
一弹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一按压部与该挡止件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挡止件,设置在该第一按压部与该力量传感器之间;
一固定件,其中该第二按压部位于该力量传感器与该固定件之间;以及
一弹性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按压部与该固定件之间。
CN201910172528.XA 2019-03-07 2019-03-07 触控笔 Active CN111665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2528.XA CN111665958B (zh) 2019-03-07 2019-03-07 触控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2528.XA CN111665958B (zh) 2019-03-07 2019-03-07 触控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958A true CN111665958A (zh) 2020-09-15
CN111665958B CN111665958B (zh) 2023-08-11

Family

ID=72381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2528.XA Active CN111665958B (zh) 2019-03-07 2019-03-07 触控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595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4018A1 (en) * 2014-05-08 2015-11-12 Nigel Hinson Active Stylus with Force Sensor
US20160084340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Yamashita Rubber Kabushiki Kaisha Vibration isolating bushing
TW201616286A (zh) * 2014-10-17 2016-05-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TW201809978A (zh) * 2016-06-14 2018-03-16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4018A1 (en) * 2014-05-08 2015-11-12 Nigel Hinson Active Stylus with Force Sensor
US20160084340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Yamashita Rubber Kabushiki Kaisha Vibration isolating bushing
TW201616286A (zh) * 2014-10-17 2016-05-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TW201809978A (zh) * 2016-06-14 2018-03-16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958B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2051B2 (en) Touch pad input device
US11159161B2 (en) Button structure for touch panel, button for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45122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put module thereof
CN107003696B (zh) 电子设备
CN111026284A (zh) 触控装置与输入模块
TWI687856B (zh) 輸入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8459740B (zh) 切换组件
TW201839789A (zh) 按鍵結構
US9847188B2 (en) Key structure
CN111665958A (zh) 触控笔
KR20160132038A (ko) 스위치 장치
CN110187793B (zh) 球形触控装置
TWM502895U (zh) 觸控板組件與電子裝置
TWI706297B (zh) 觸控筆
JP3187144U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
KR100557123B1 (ko) 스타일러스 펜
US9001043B2 (en) Mouse device
CN108874183B (zh) 鼠标
CN110609624A (zh) 触控模块
KR20140106015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1694454B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JP3186414U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
KR101358355B1 (ko) 터치 패드
JP7352721B2 (ja) 入力装置
US11609648B1 (en) Stylus p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