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5804A -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5804A
CN111665804A CN202010493781.8A CN202010493781A CN111665804A CN 111665804 A CN111665804 A CN 111665804A CN 202010493781 A CN202010493781 A CN 202010493781A CN 111665804 A CN111665804 A CN 111665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strial control
gateway terminal
control equipment
interference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37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5804B (zh
Inventor
杨灵运
张昌福
陈建
李凌
何立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Casiclo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Casi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Casi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Casi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37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5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5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5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7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quality surveillance of produc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1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environment, e.g. temperature; relating to lo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20Analytics; Diagnosi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G16Y40/35Management of things, i.e. controlling in accordance with a policy or in order to achieve specified objecti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包括干扰采集模块、干扰判别模块、控制器、信号分析模块、波动收集模块、波动判别模块和显示屏;干扰采集模块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采集,并将其一同传输至干扰判别模块;本发明是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状况、控制交换波动监测状况相关联,对其一同进行干扰与波动的边缘数据传输监管,并依据各自的边缘监管情况分配权重处理,解析出两者双向控制与数据交换间的主副控管等级,实现针对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时的深入化管控分析过程,以提升数据传输与管控的安全稳定性。

Description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缘监管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工控设备是指利用电子电气、机械和软件组合,来实现的一类工业或工厂自动化控制设备;网关终端是指用于充当信息转换重任的一类计算机设备,类似于协议转换器、翻译器等。
且现有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大多仅是对各自的运行数据进行阈值、范围式的监测报警,其缺乏针对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时的深入化管控分析,难以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状况、控制交换波动监测状况相关联,对其一同进行干扰与波动的边缘数据传输监管,并依据各自的边缘监管情况分配权重处理,解析出两者双向控制与数据交换间的主副控管等级,以提升数据传输与管控的安全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本发明是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状况、控制交换波动监测状况相关联,对其一同进行干扰与波动的边缘数据传输监管,并依据各自的边缘监管情况分配权重处理,解析出两者双向控制与数据交换间的主副控管等级,实现针对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时的深入化管控分析过程,以提升数据传输与管控的安全稳定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如何依据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解决现有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大多仅是对各自的运行数据进行阈值、范围式的监测报警,其缺乏针对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时的深入化管控分析,难以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状况、控制交换波动监测状况相关联,对其一同进行干扰与波动的边缘数据传输监管,并依据各自的边缘监管情况分配权重处理,解析出两者双向控制与数据交换间的主副控管等级,以提升数据传输与管控的安全稳定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包括干扰采集模块、干扰判别模块、控制器、信号分析模块、波动收集模块、波动判别模块和显示屏;
所述干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并将其一同传输至干扰判别模块;
所述干扰判别模块则依据接收到的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对其进行聚合化双阶干扰判别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信息,并将其中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粉尘浓度量和环境湿度量分别标定为Q、W和E;再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并将其中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风速量和环境温度量分别标定为A、S和D;
步骤二:先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522026420000031
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指数R,q、w和e均为一阶干扰因子,q大于e大于w且q+w+e=2.57;再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522026420000032
得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指数F,a、s和d均为二阶干扰因子,a大于d大于s且a+s+d=2.38;
步骤三: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522026420000033
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阶比量Z,r、f均为阶级权重系数,r大于f且r+f=3.5128;当其大于等于预设值z时,则将工控设备生成高程度干扰信号,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低程度干扰信号,反之,则将工控设备生成低程度干扰信号,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高程度干扰信号;
且将工况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各级程度干扰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分析模块;
所述波动收集模块用于收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并将其一同传输至波动判别模块;
所述波动判别模块则依据接收到的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对其进行分散式双段波动监管操作,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所对应的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以及网关终端所对应的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并将其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分析模块;
所述信号分析模块则依据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即无论网关终端的信号配对顺序,来直接将工控设备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网关终端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相配对时,来将工控设备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网关终端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相配对时,来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一同生成均衡控管级,并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各控管级编辑为文字一同发送至显示屏;
所述信号分析模块则依据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即无论工控设备的信号配对顺序,来直接将网关终端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工控设备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工控设备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相配对时,来将网关终端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工控设备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工控设备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相配对时,来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一同生成均衡控管级,并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各控管级编辑为文字一同发送至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信息由工控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粉尘浓度量和环境湿度量组成;所述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由网关终端所处环境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风速量和环境温度量组成,上述各项数据均可依据传感器、监测仪和网络监管平台等方式获取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由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功率变量组成,而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表示工控设备接收到的网关终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最小数据传输速率间的差值,而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表示工控设备接收到的网关终端的控制指令数目,而运载功率变量表示工控设备的运载功率平均值与其额定值间的比值,上述各项数据均可依据传感器、监测仪和网络监管平台等方式获取得到;
所述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由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温度升量组成,而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表示网关终端接收到的工控设备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最小数据传输速率间的差值,而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表示网关终端接收到的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数目,而运载温度升量表示网关终端的温度上升值,上述各项数据均可依据传感器、监测仪和网络监管平台等方式获取得到;
所述分散式双段波动监管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并将其中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功率变量分别标定为T、Y和U;再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并将其中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温度升量分别标定为G、H和J;
步骤二a:当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T大于等于预设值t或小于预设值t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M1或M2,且M2大于M1;当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Y大于预设值y或小于等于预设值y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N1或N2,且N1大于N2;当工控设备的运载功率变量U大于预设范围u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u之内或小于预设范围u的最小值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B1、B2或B3,且B2大于B3大于B1;
步骤二b:当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G大于等于预设值g或小于预设值g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P1或P2,且P2大于P1;当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H大于预设值h或小于等于预设值h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L1或L2,且L1大于L2;当网关终端的运载温度升量J大于预设范围j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j之内或小于预设范围j的最小值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K1、K2或K3,且K2大于K1大于K3;
步骤三a:依据公式X=T*α+Y*β+U*δ,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X,α、β和δ均为一段修正因子,α大于β大于δ且α+β+δ=4.5218;
步骤三b:依据公式C=G*ε+H*μ+J*ρ,得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C,ε、μ和ρ均为二段修正因子,ε大于μ大于ρ且ε+μ+ρ=3.5781;
步骤四:当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X大于预设值x或小于等于预设值x时,则将工控设备分别生成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当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C大于预设值c或小于等于预设值c时,则将网关终端分别生成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采集,而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信息由工控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粉尘浓度量和环境湿度量组成,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由网关终端所处环境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风速量和环境温度量组成,并对其进行聚合化双阶干扰判别操作,即将工控设备所对应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粉尘浓度量和环境湿度量,以及将网关终端所对应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风速量和环境温度量,经数据标定、双阶拟合化公式分析和阶级权重比对处理,得到关联性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终端的低程度干扰信号,或是工控设备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
且还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收集,而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由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功率变量组成,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表示工控设备接收到的网关终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最小数据传输速率间的差值,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表示工控设备接收到的网关终端的控制指令数目,运载功率变量表示工控设备的运载功率平均值与其额定值间的比值;而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由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温度升量组成,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表示网关终端接收到的工控设备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最小数据传输速率间的差值,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表示网关终端接收到的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数目,运载温度升量表示网关终端的温度上升值;
且对其进行分散式双段波动监管操作,即将工控设备所对应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功率变量,以及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温度升量,经数据重标义、分散式的范围比对赋值分析、分散式的双段修正公式分析和预设比对处理,得到分散式的工控设备所对应的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以及网关终端所对应的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
且依据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唯一性的各级程度干扰信号,以及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双解性的各类控制交换波动信号,来生成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主、副控管级,并据此编辑为文字发送至显示屏;进而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状况、控制交换波动监测状况相关联,对其一同进行干扰与波动的边缘数据传输监管,并依据各自的边缘监管情况分配权重处理,解析出两者双向控制与数据交换间的主副控管等级,实现针对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时的深入化管控分析过程,以提升数据传输与管控的安全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包括干扰采集模块、干扰判别模块、控制器、信号分析模块、波动收集模块、波动判别模块和显示屏;
干扰采集模块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采集,并将其一同传输至干扰判别模块,且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信息由工控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粉尘浓度量和环境湿度量组成;且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由网关终端所处环境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风速量和环境温度量组成;
干扰判别模块则依据接收到的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对其进行聚合化双阶干扰判别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信息,并将其中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粉尘浓度量和环境湿度量分别标定为Q、W和E;再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并将其中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风速量和环境温度量分别标定为A、S和D;
步骤二:先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522026420000091
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指数R,q、w和e均为一阶干扰因子,q大于e大于w且q+w+e=2.57;再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522026420000092
得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指数F,a、s和d均为二阶干扰因子,a大于d大于s且a+s+d=2.38;
步骤三: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522026420000093
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阶比量Z,r、f均为阶级权重系数,r大于f且r+f=3.5128;当其大于等于预设值z时,则将工控设备生成高程度干扰信号,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低程度干扰信号,反之,则将工控设备生成低程度干扰信号,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高程度干扰信号;
且将工况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各级程度干扰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分析模块;
波动收集模块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收集,并将其一同传输至波动判别模块,且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由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功率变量组成,而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表示工控设备接收到的网关终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最小数据传输速率间的差值,而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表示工控设备接收到的网关终端的控制指令数目,而运载功率变量表示工控设备的运载功率平均值与其额定值间的比值;且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由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温度升量组成,而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表示网关终端接收到的工控设备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最小数据传输速率间的差值,而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表示网关终端接收到的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数目,而运载温度升量表示网关终端的温度上升值;
波动判别模块则依据接收到的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对其进行分散式双段波动监管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并将其中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功率变量分别标定为T、Y和U;再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并将其中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温度升量分别标定为G、H和J;
步骤二a:当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T大于等于预设值t或小于预设值t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M1或M2,且M2大于M1;当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Y大于预设值y或小于等于预设值y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N1或N2,且N1大于N2;当工控设备的运载功率变量U大于预设范围u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u之内或小于预设范围u的最小值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B1、B2或B3,且B2大于B3大于B1;
步骤二b:当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G大于等于预设值g或小于预设值g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P1或P2,且P2大于P1;当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H大于预设值h或小于等于预设值h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L1或L2,且L1大于L2;当网关终端的运载温度升量J大于预设范围j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j之内或小于预设范围j的最小值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K1、K2或K3,且K2大于K1大于K3;
步骤三a:依据公式X=T*α+Y*β+U*δ,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X,α、β和δ均为一段修正因子,α大于β大于δ且α+β+δ=4.5218;
步骤三b:依据公式C=G*ε+H*μ+J*ρ,得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C,ε、μ和ρ均为二段修正因子,ε大于μ大于ρ且ε+μ+ρ=3.5781;
步骤四:当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X大于预设值x或小于等于预设值x时,则将工控设备分别生成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当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C大于预设值c或小于等于预设值c时,则将网关终端分别生成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
以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所对应的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以及网关终端所对应的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并将其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分析模块;
信号分析模块则依据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即无论网关终端的信号配对顺序,来直接将工控设备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网关终端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相配对时,来将工控设备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网关终端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相配对时,来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一同生成均衡控管级,并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各控管级编辑为文字一同发送至显示屏;
信号分析模块则依据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即无论工控设备的信号配对顺序,来直接将网关终端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工控设备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工控设备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相配对时,来将网关终端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工控设备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工控设备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相配对时,来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一同生成均衡控管级,并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各控管级编辑为文字一同发送至显示屏;
即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各级程度干扰信号为唯一性关联,工控设备为高程度干扰信号时,则网关终端只能为低程度干扰信号,而工控设备为低程度干扰信号时,则网关终端只能为高程度干扰信号,两者是相互制衡、影响分配的;即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各类控制交换波动信号为双解性分散,工控设备为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时,不影响网关终端所对应的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则网关终端仍可为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两者是相互独立、不影响分配的;
本发明是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状况、控制交换波动监测状况相关联,对其一同进行干扰与波动的边缘数据传输监管,并依据各自的边缘监管情况分配权重处理,解析出两者双向控制与数据交换间的主副控管等级,实现针对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时的深入化管控分析过程,以提升数据传输与管控的安全稳定性。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扰采集模块、干扰判别模块、控制器、信号分析模块、波动收集模块、波动判别模块和显示屏;
所述干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并将其一同传输至干扰判别模块;
所述干扰判别模块则依据接收到的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对其进行聚合化双阶干扰判别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信息,并将其中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粉尘浓度量和环境湿度量分别标定为Q、W和E;再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并将其中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风速量和环境温度量分别标定为A、S和D;
步骤二:先依据公式
Figure FDA0002522026410000011
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指数R,q、w和e均为一阶干扰因子,q大于e大于w且q+w+e=2.57;再依据公式
Figure FDA0002522026410000012
得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指数F,a、s和d均为二阶干扰因子,a大于d大于s且a+s+d=2.38;
步骤三:依据公式
Figure FDA0002522026410000013
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阶比量Z,r、f均为阶级权重系数,r大于f且r+f=3.5128;当其大于等于预设值z时,则将工控设备生成高程度干扰信号,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低程度干扰信号,反之,则将工控设备生成低程度干扰信号,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高程度干扰信号;
且将工况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各级程度干扰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分析模块;
所述波动收集模块用于收集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并将其一同传输至波动判别模块;
所述波动判别模块则依据接收到的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对其进行分散式双段波动监管操作,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所对应的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以及网关终端所对应的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并将其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分析模块;
所述信号分析模块则依据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即无论网关终端的信号配对顺序,来直接将工控设备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网关终端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相配对时,来将工控设备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网关终端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网关终端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相配对时,来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一同生成均衡控管级,并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各控管级编辑为文字一同发送至显示屏;
所述信号分析模块则依据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即无论工控设备的信号配对顺序,来直接将网关终端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工控设备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工控设备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相配对时,来将网关终端生成副控管级,以及将工控设备生成主控管级,而当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高程度干扰信号和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工控设备的低程度干扰信号和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相配对时,来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一同生成均衡控管级,并将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所对应的各控管级编辑为文字一同发送至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设备的环境干扰信息由工控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粉尘浓度量和环境湿度量组成;所述网关终端的环境干扰信息由网关终端所处环境的环境电磁干扰量、环境风速量和环境温度量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由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功率变量组成,而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表示工控设备接收到的网关终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最小数据传输速率间的差值,而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表示工控设备接收到的网关终端的控制指令数目,而运载功率变量表示工控设备的运载功率平均值与其额定值间的比值;
所述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由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温度升量组成,而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表示网关终端接收到的工控设备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最小数据传输速率间的差值,而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表示网关终端接收到的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数目,而运载温度升量表示网关终端的温度上升值;
所述分散式双段波动监管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并将其中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功率变量分别标定为T、Y和U;再获取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监测信息,并将其中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和运载温度升量分别标定为G、H和J;
步骤二a:当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数据交换幅值T大于等于预设值t或小于预设值t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M1或M2,且M2大于M1;当工控设备的网关终端控制指令接收量Y大于预设值y或小于等于预设值y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N1或N2,且N1大于N2;当工控设备的运载功率变量U大于预设范围u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u之内或小于预设范围u的最小值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B1、B2或B3,且B2大于B3大于B1;
步骤二b:当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数据交换幅值G大于等于预设值g或小于预设值g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P1或P2,且P2大于P1;当网关终端的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接收量H大于预设值h或小于等于预设值h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L1或L2,且L1大于L2;当网关终端的运载温度升量J大于预设范围j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j之内或小于预设范围j的最小值时,则将其分别赋予限定正值K1、K2或K3,且K2大于K1大于K3;
步骤三a:依据公式X=T*α+Y*β+U*δ,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X,α、β和δ均为一段修正因子,α大于β大于δ且α+β+δ=4.5218;
步骤三b:依据公式C=G*ε+H*μ+J*ρ,得到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C,ε、μ和ρ均为二段修正因子,ε大于μ大于ρ且ε+μ+ρ=3.5781;
步骤四:当运行过程中的工控设备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X大于预设值x或小于等于预设值x时,则将工控设备分别生成工控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工控控制交换浮化信号;当运行过程中的网关终端的控制交换波动量段C大于预设值c或小于等于预设值c时,则将网关终端分别生成网关控制交换稳量信号或网关控制交换浮化信号。
CN202010493781.8A 2020-06-03 2020-06-03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Active CN111665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3781.8A CN111665804B (zh) 2020-06-03 2020-06-03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3781.8A CN111665804B (zh) 2020-06-03 2020-06-03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804A true CN111665804A (zh) 2020-09-15
CN111665804B CN111665804B (zh) 2021-03-02

Family

ID=72385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3781.8A Active CN111665804B (zh) 2020-06-03 2020-06-03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58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2231A (zh) * 2021-04-06 2021-07-30 深圳市磐锋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手机显示屏自动校验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6887A (zh) * 2019-09-02 2019-11-29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流程优化服务平台
CN110599061A (zh) * 2019-09-22 2019-12-20 合肥未来计算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
CN110728879A (zh) * 2019-12-19 2020-01-24 北京中航科电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飞机训练模拟器的安全监测系统
CN110781252A (zh) * 2019-11-05 2020-02-11 安徽数据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智能分析可视化方法
CN110889649A (zh) * 2019-12-13 2020-03-17 安徽博洽多闻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靠性高的智能配电监控管理系统
CN110991674A (zh) * 2019-12-13 2020-04-10 安徽飞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高压输电设备智能监管系统
CN111077863A (zh) * 2019-12-23 2020-04-28 深圳市安科讯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定制式数字化监控系统
CN111158992A (zh) * 2019-12-30 2020-05-15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故障报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6887A (zh) * 2019-09-02 2019-11-29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流程优化服务平台
CN110599061A (zh) * 2019-09-22 2019-12-20 合肥未来计算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
CN110781252A (zh) * 2019-11-05 2020-02-11 安徽数据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智能分析可视化方法
CN110889649A (zh) * 2019-12-13 2020-03-17 安徽博洽多闻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靠性高的智能配电监控管理系统
CN110991674A (zh) * 2019-12-13 2020-04-10 安徽飞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高压输电设备智能监管系统
CN110728879A (zh) * 2019-12-19 2020-01-24 北京中航科电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飞机训练模拟器的安全监测系统
CN111077863A (zh) * 2019-12-23 2020-04-28 深圳市安科讯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定制式数字化监控系统
CN111158992A (zh) * 2019-12-30 2020-05-15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故障报警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2231A (zh) * 2021-04-06 2021-07-30 深圳市磐锋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手机显示屏自动校验系统
CN113192231B (zh) * 2021-04-06 2023-02-28 深圳市磐锋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手机显示屏自动校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804B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65611A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配电柜运行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CN111459061A (zh) 一种基于5g网络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
CN117057670A (zh) 基于物联网的物业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CN116800517A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数据采集智能管理系统
CN116993329B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通讯设备运行维修决策管理系统
CN111665804B (zh)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CN11561634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自动查找电力电缆线路的运维监控系统
CN105591670A (zh) 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光伏组件状态信息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CN116800199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运行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方法
CN111077863B (zh) 一种定制式数字化监控系统
CN116781560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工控机远程智能控制系统
CN116017545A (zh) 基于lora技术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
CN111682925A (zh) 智慧路灯用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
CN111355635B (zh) 一种物联网产品性能的在线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5358278B (zh) 一种用电采集器的状态量分布式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5774306A (zh) 一种具有多端感应反馈功能的gym光缆连接器
CN212486205U (zh) 一种厂站无功功率的监测预警装置
CN112285459B (zh) 柔性直流线路行波保护测试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00615A (zh) 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
CN204188699U (zh) 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系统
CN211669738U (zh) 时间同步的混合模拟、数字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
CN111556106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CN111340252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产品服务管理系统
CN101364096A (zh) 连续输送设备电量消耗自动监测和智能分析系统
CN217155599U (zh) 一种红外线监测的多区域静电卡盘温度矫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Lingyun

Inventor after: Zhang Changfu

Inventor after: Chen Jian

Inventor after: Li Ling

Inventor after: He Liy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Lingy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Changfu

Inventor before: Chen Jian

Inventor before: Li Ling

Inventor before: He Liy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