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6106A -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6106A
CN111556106A CN202010300441.9A CN202010300441A CN111556106A CN 111556106 A CN111556106 A CN 111556106A CN 202010300441 A CN202010300441 A CN 202010300441A CN 111556106 A CN111556106 A CN 111556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line
data
information
working
optim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04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eteng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eteng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eteng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eteng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04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61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6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610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0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the power network as support for the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09Determining service leve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r violations of service level contracts, e.g. violations of agreed response time or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40Display of information, e.g. of data or contr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号生成模块、控制器、数据互联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显示屏、信号处理模块和比对优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的采集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本发明是将电力线路的工作状况、干扰状况和环境状况相结合,经内部的赋值化、公式化分析和外部的整体化权重处理,得出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情况,并据此调取该电力线路的各状况的详细深度信息,来对其进行双重的优化程度分析,得出该电力线路所对应的各状况的优化情况,大大提升了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的判别精度,以及后续点对点的细致性优化程度,达到精判别、细优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是基于电力运行、维修和管理的需要来进行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类监管系统。它能够安全、经济的发供电、合理的分配电能,以保证电力质量指标,并及时处理和防止事故发生。
而在公开号为CN109245939A的文件中,仅是依据监测通讯状态的电力通讯系统,来识别与调度中心间的通信异常的子系统,并及时将异常的子系统信息发送至监测站,以促使监测人员及时的得到异常信息,安排作业人员对发生异常的子系统进行维修等操作,防止调度中心对子系统的监测失效;而将其与现有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相结合来说,现有的大多仅是依据电力线路的单一传输状况,来对其通讯状况进行简单的判别并优化,而难以将电力线路的工作状况、干扰状况和环境状况,经内部的细致化分析和外部的整体化处理相结合,并依据得出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情况,调取该电力线路的各状况的详细深度信息,来对其进行双重的优化程度分析,得出该电力线路所对应的各状况的优化情况,以达到精判别、细优化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本发明是将电力线路的工作状况、干扰状况和环境状况相结合,经内部的赋值化、公式化分析和外部的整体化权重处理,得出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情况,并据此调取该电力线路的各状况的详细深度信息,来对其进行双重的优化程度分析,得出该电力线路所对应的各状况的优化情况,大大提升了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的判别精度,以及后续点对点的细致性优化程度,达到精判别、细优化的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式,解决现有的大多仅是依据电力线路的单一传输状况,来对其通讯状况进行简单的判别并优化,而难以将电力线路的工作状况、干扰状况和环境状况,经内部的细致化分析和外部的整体化处理相结合,并依据得出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情况,调取该电力线路的各状况的详细深度信息,来对其进行双重的优化程度分析,得出该电力线路所对应的各状况的优化情况,以达到精判别、细优化的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号生成模块、控制器、数据互联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显示屏、信号处理模块和比对优化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的采集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则据此对其进行通讯质量监测分析操作,得到实时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和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并将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传输至信号生成模块;
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则将实时接收到的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与预设范围ρ相比对,当其大于预设范围ρ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ρ之内和小于预设范围ρ的最小值时,则将与该Fi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分别生成反馈调取信号、人员警示信号和正常运行信号,并将人员警示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互联模块,以及将正常运行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显示模块;
所述数据互联模块则据此将与人员警示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编辑“详细观探、预防警示”文本,并将其发送至警示观测人员手机,且警示观测人员手机与数据互联模块经无线传输等方式相连通,所述数据显示模块则据此将与正常运行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发送至显示屏;
且将反馈调取信号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并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与反馈调取信号内的电力线路所对应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将其分别与各自的预设值μ、θ和δ相比对,当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小于等于预设值μ、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小于等于预设值θ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小于等于预设值δ时,则均不生成任何信号进行传输,当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大于预设值μ、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大于预设值θ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大于预设值δ时,则将该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分别生成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并将其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
且当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1、F3和F5均大于预设范围ρ的最大值时,则将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生成反馈调取信号,并据此经数据分析模块调取与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所对应的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1、Q3和Q5、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1、W3和W5,以及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1、E3和E5,并将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1、Q3和Q5与预设值μ相比对,当其中的某条电力线路大于预设值μ时,则将第一条、第三条或第五条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分别生成第一工作调取信号、第三工作调取信号或第五工作调取信号,而W1、W3和W5,以及E1、E3和E5也如上同理,生成所对应的第一干扰调取信号、第三干扰调取信号或第五干扰调取信号,以及第一环境调取信号、第三环境调取信号或第五环境调取信号,并将上述的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即可能仅存在第一工作调取信号、第三工作调取信号,第一干扰调取信号,第三环境调取信号和第五环境调取信号等情况,以做到基于各电力线路的更加针对化的深度处理,而不是仅凭得出的各电力线路做广泛化的调整维护,这样就达不到电力线路的细优化效果;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在接收到实时的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所分别生成的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后,则据此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第一时间级内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且当接收到实时的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所分别生成的第一工作调取信号、第一干扰调取信号,第三工作调取信号、第三环境调取信号,以及第五环境调取信号后,则据此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第一时间级内的第一条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1、第一条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1,第三条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3、第三条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3,以及第五条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5,并对其进行优化程度分析操作,得到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和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将其一同传输至比对优化模块;
所述比对优化模块则据此将其与各自的预设值η、ι和τ相比对,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大于预设值η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信号,反之则不生成任何信号进行传输,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大于预设值ι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干扰因素信号,反之则不生成任何信号进行传输,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大于预设值τ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环境因素信号,反之则不生成任何信号进行传输,并将其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显示模块;
所述数据显示模块则依据实时接收到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信号、各电力线路的干扰因素信号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因素信号,来编辑该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待优化”文本、“干扰因素待优化”文本和“环境因素待优化”文本,并将其发送至显示屏,即将电力线路的工作状况、干扰状况和环境状况相结合,经内部的赋值化、公式化分析和外部的整体化权重处理,得出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情况,并据此调取该电力线路的各状况的详细深度信息,来对其进行双重的优化程度分析,得出该电力线路所对应的各状况的优化情况,大大提升了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的判别精度,以及后续点对点的细致性优化程度,达到精判别、细优化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由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和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组成;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表示电力线路的电压数据,且依据传感器、监测仪器等方式获取得到,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由电力线路的电场强度数据、电力线路的磁场强度数据和电力线路的闪电距离数据组成,且上述三者均为该电力线路周围两百米范围内的监测数据,并依据传感器、监测仪器等方式获取得到,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由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和电力线路的风速数据组成,且上述三者均依据传感器、监测仪器等方式获取得到,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由电力线路的实际工作温度数据和电力线路所处的环境温度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由电力线路所处的光照强度数据和电力线路所处的环境湿度数据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质量监测分析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实时获取到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并将其中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分别标定为Qi、Wi和Ei,i=1...n,且Qi、Wi和Ei均互为一一对应,而变量i与各电力电路相对应,当i=1时,则表示第一条电力电路;
步骤二a:将与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所对应的电场强度数据、磁场强度数据和闪电距离数据分别标定为Ri、Ti和Yi,i=1...n,且Ri、Ti和Yi均互为一一对应;当各电力线路的电场强度数据Ri大于预设范围r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r之内和小于预设范围r的最小值时,则将其分别赋予标记正值M1、M2和M3,且M1大于M2大于M3;当各电力线路的磁场强度数据Ti大于预设值t和小于等于预设值t时,则将其分别赋予标记正值N1和N2,且N1大于N2;当各电力线路的闪电距离数据Yi大于预设值y和小于等于预设值y时,则将其分别赋予标记正值B1和B2,且B1小于B2;并依据公式Wi=Ri+Ti+Yi,i=1...n,求得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
步骤二b:先将与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所对应的运行温度数据、运行湿度数据和风速数据分别标定为Ui、Ii和Oi,i=1...n,且Ui、Ii和Oi均互为一一对应,再将与各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Ui所对应的实际工作温度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分别标定为Pi和Ai,i=1...n,且Pi和Ai均互为一一对应,以及将与各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Ii所对应的光照强度数据和环境湿度数据分别标定为Si和Di,i=1...n,且Si和Di均互为一一对应;并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453780630000061
Ii=Si*s+Di*d,以及Ei=(Ui*u+Ii*m)2+Oi*o2,i=1...n,求得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且p与a、s与d均为衡量因子,p大于a、s小于d且p+a=2.6552、s+d=1.6982,且u、m和o均为标量因子,o大于u大于m且u+o+m=3.5547;
步骤三:将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分别赋予权重系数q、w和e,w大于e大于q且q+w+e=5.3252,并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453780630000071
i=1...n,求得实时的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且b为电压因子,取值为0.2541。
进一步的,所述优化程度分析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获取到与各工作调取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并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变化量标定为Ji,以及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极值标定为Ki,依据公式Li=Ji*j+Ki*k,求得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
步骤二:获取到与各干扰调取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并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变化量标定为Zi,以及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极值标定为Xi,依据公式Ci=Zi*z+Xi*x,求得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
步骤三:获取到与各环境调取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变化量标定为αi,以及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极值标定为βi,依据公式Vi=αi*λ+βi*γ,求得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第一时间级表示实时接收到的上述每类调取信号前的六小时的时长,而j、k,z、x和λ、γ均为修正因子,j大于k、z大于x和λ大于γ,且j+k=2.3471、z+x=1.3582和λ+γ=2.3811,从而对各电力线路的工作情况、干扰情况和环境情况进行深度处理,详细的了解到影响该电力线路通讯质量的负面因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将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实时采集,并对其进行通讯质量监测分析操作,即先将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经初步标定,再将与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所对应的电场强度数据、磁场强度数据和闪电距离数据经二次标定,并对其进行赋值化分析,以及将与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所对应的运行温度数据、运行湿度数据和风速数据经二次标定,并对其进行公式化分析,最后将经细致化处理得出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一同进行整体的权重分析,得到实时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和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
且将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与预设范围ρ相比对,当其大于预设范围ρ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ρ之内和小于预设范围ρ的最小值时,则将与该Fi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分别生成反馈调取信号、人员警示信号和正常运行信号,并将人员警示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编辑“详细观探、预防警示”文本来警示观测人员手机,以及将正常运行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发送至显示屏;
同时还调取与反馈调取信号内的电力线路所对应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将其分别与各自的预设值μ、θ和δ相比对,当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大于预设值μ、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大于预设值θ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大于预设值δ时,则将该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分别生成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
且据此调取第一时间级内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对其进行优化程度分析操作,即将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的变化量、极值经标定,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的变化量、极值经标定,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的变化量、极值经标定,再对其进行修正化分析,得到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和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
且据此将其与各自的预设值η、ι和τ相比对,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大于预设值η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信号,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大于预设值ι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干扰因素信号,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大于预设值τ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环境因素信号,并编辑该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待优化”文本、“干扰因素待优化”文本和“环境因素待优化”文本,并将其发送至显示屏;
即将电力线路的工作状况、干扰状况和环境状况相结合,经内部的赋值化、公式化分析和外部的整体化权重处理,得出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情况,并据此调取该电力线路的各状况的详细深度信息,来对其进行双重的优化程度分析,得出该电力线路所对应的各状况的优化情况,大大提升了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的判别精度,以及后续点对点的细致性优化程度,达到精判别、细优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号生成模块、控制器、数据互联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显示屏、信号处理模块和比对优化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的采集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由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和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组成;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表示电力线路的电压数据,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由电力线路的电场强度数据、电力线路的磁场强度数据和电力线路的闪电距离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由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和电力线路的风速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由电力线路的实际工作温度数据和电力线路所处的环境温度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由电力线路所处的光照强度数据和电力线路所处的环境湿度数据组成,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则据此对其进行通讯质量监测分析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实时获取到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并将其中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分别标定为Qi、Wi和Ei,i=1...n,且Qi、Wi和Ei均互为一一对应;
步骤二a:将与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所对应的电场强度数据、磁场强度数据和闪电距离数据分别标定为Ri、Ti和Yi,i=1...n,且Ri、Ti和Yi均互为一一对应;当各电力线路的电场强度数据Ri大于预设范围r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r之内和小于预设范围r的最小值时,则将其分别赋予标记正值M1、M2和M3,且M1大于M2大于M3;当各电力线路的磁场强度数据Ti大于预设值t和小于等于预设值t时,则将其分别赋予标记正值N1和N2,且N1大于N2;当各电力线路的闪电距离数据Yi大于预设值y和小于等于预设值y时,则将其分别赋予标记正值B1和B2,且B1小于B2;并依据公式Wi=Ri+Ti+Yi,i=1...n,求得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
步骤二b:先将与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所对应的运行温度数据、运行湿度数据和风速数据分别标定为Ui、Ii和Oi,i=1...n,且Ui、Ii和Oi均互为一一对应,再将与各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Ui所对应的实际工作温度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分别标定为Pi和Ai,i=1...n,且Pi和Ai均互为一一对应,以及将与各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Ii所对应的光照强度数据和环境湿度数据分别标定为Si和Di,i=1...n,且Si和Di均互为一一对应;并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453780630000111
Ii=Si*s+Di*d,以及Ei=(Ui*u+Ii*m)2+Oi*o2,i=1...n,求得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且p与a、s与d均为衡量因子,p大于a、s小于d且p+a=2.6552、s+d=1.6982,且u、m和o均为标量因子,o大于u大于m且u+o+m=3.5547;
步骤三:将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分别赋予权重系数q、w和e,w大于e大于q且q+w+e=5.3252,并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2453780630000112
i=1...n,求得实时的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且b为电压因子,取值为0.2541;
以得到实时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和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并将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传输至信号生成模块;
信号生成模块则将实时接收到的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与预设范围ρ相比对,当其大于预设范围ρ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ρ之内和小于预设范围ρ的最小值时,则将与该Fi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分别生成反馈调取信号、人员警示信号和正常运行信号,并将人员警示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互联模块,以及将正常运行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显示模块;
数据互联模块则据此将与人员警示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编辑“详细观探、预防警示”文本,并将其发送至警示观测人员手机,数据显示模块则据此将与正常运行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发送至显示屏;
且将反馈调取信号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并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与反馈调取信号内的电力线路所对应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将其分别与各自的预设值μ、θ和δ相比对,当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小于等于预设值μ、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小于等于预设值θ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小于等于预设值δ时,则均不生成任何信号进行传输,当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大于预设值μ、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大于预设值θ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大于预设值δ时,则将该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分别生成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并将其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
且当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1、F3和F5均大于预设范围ρ的最大值时,则将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生成反馈调取信号,并据此经数据分析模块调取与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所对应的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1、Q3和Q5、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1、W3和W5,以及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1、E3和E5,并将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1、Q3和Q5与预设值μ相比对,当其中的某条电力线路大于预设值μ时,则将第一条、第三条或第五条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分别生成第一工作调取信号、第三工作调取信号或第五工作调取信号,而W1、W3和W5,以及E1、E3和E5也如上同理,生成所对应的第一干扰调取信号、第三干扰调取信号或第五干扰调取信号,以及第一环境调取信号、第三环境调取信号或第五环境调取信号,并将上述的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即可能仅存在第一工作调取信号、第三工作调取信号,第一干扰调取信号,第三环境调取信号和第五环境调取信号等情况,以做到基于各电力线路的更加针对化的深度处理,而不是仅凭得出的各电力线路做广泛化的调整维护,这样就达不到电力线路的细优化效果;
信号处理模块在接收到实时的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所分别生成的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后,则据此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第一时间级内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且当接收到实时的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所分别生成的第一工作调取信号、第一干扰调取信号,第三工作调取信号、第三环境调取信号,以及第五环境调取信号后,则据此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第一时间级内的第一条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1、第一条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1,第三条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3、第三条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3,以及第五条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5,并对其进行优化程度分析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获取到与各工作调取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并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变化量标定为Ji,以及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极值标定为Ki,依据公式Li=Ji*j+Ki*k,求得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
步骤二:获取到与各干扰调取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并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变化量标定为Zi,以及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极值标定为Xi,依据公式Ci=Zi*z+Xi*x,求得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
步骤三:获取到与各环境调取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变化量标定为αi,以及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极值标定为βi,依据公式Vi=αi*λ+βi*γ,求得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第一时间级表示实时接收到的上述每类调取信号前的六小时的时长,而j、k,z、x和λ、γ均为修正因子,j大于k、z大于x和λ大于γ,且j+k=2.3471、z+x=1.3582和λ+γ=2.3811,从而对各电力线路的工作情况、干扰情况和环境情况进行深度处理,详细的了解到影响该电力线路通讯质量的负面因素;
以得到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和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将其一同传输至比对优化模块;
比对优化模块则据此将其与各自的预设值η、ι和τ相比对,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大于预设值η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信号,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大于预设值ι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干扰因素信号,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大于预设值τ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环境因素信号,并将其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显示模块;
数据显示模块则依据实时接收到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信号、各电力线路的干扰因素信号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因素信号,来编辑该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待优化”文本、“干扰因素待优化”文本和“环境因素待优化”文本,并将其发送至显示屏,即将电力线路的工作状况、干扰状况和环境状况相结合,经内部的赋值化、公式化分析和外部的整体化权重处理,得出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情况,并据此调取该电力线路的各状况的详细深度信息,来对其进行双重的优化程度分析,得出该电力线路所对应的各状况的优化情况,大大提升了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的判别精度,以及后续点对点的细致性优化程度,达到精判别、细优化的效果。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经数据采集模块将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实时采集,而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由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和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组成;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表示电力线路的电压数据,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由电力线路的电场强度数据、电力线路的磁场强度数据和电力线路的闪电距离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由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和电力线路的风速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由电力线路的实际工作温度数据和电力线路所处的环境温度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由电力线路所处的光照强度数据和电力线路所处的环境湿度数据组成,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则据此对其进行通讯质量监测分析操作,即先将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经初步标定,再将与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所对应的电场强度数据、磁场强度数据和闪电距离数据经二次标定,并对其进行赋值化分析,以及将与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所对应的运行温度数据、运行湿度数据和风速数据经二次标定,并对其进行公式化分析,最后将经细致化处理得出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一同进行整体的权重分析,得到实时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和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并将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传输至信号生成模块;
信号生成模块则将实时接收到的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与预设范围ρ相比对,当其大于预设范围ρ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ρ之内和小于预设范围ρ的最小值时,则将与该Fi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分别生成反馈调取信号、人员警示信号和正常运行信号,并将人员警示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互联模块,以及将正常运行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显示模块;
数据互联模块则据此将与人员警示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编辑“详细观探、预防警示”文本,并将其发送至警示观测人员手机,数据显示模块则据此将与正常运行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发送至显示屏;
且将反馈调取信号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并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与反馈调取信号内的电力线路所对应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将其分别与各自的预设值μ、θ和δ相比对,当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大于预设值μ、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大于预设值θ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大于预设值δ时,则将该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分别生成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并将其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在接收到实时的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所分别生成的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后,则据此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第一时间级内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对其进行优化程度分析操作,即将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的变化量、极值经标定,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的变化量、极值经标定,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的变化量、极值经标定,再对其进行修正化分析,得到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和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将其一同传输至比对优化模块;
比对优化模块则据此将其与各自的预设值η、ι和τ相比对,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大于预设值η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信号,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大于预设值ι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干扰因素信号,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大于预设值τ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环境因素信号,并将其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显示模块;
数据显示模块则依据实时接收到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信号、各电力线路的干扰因素信号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因素信号,来编辑该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待优化”文本、“干扰因素待优化”文本和“环境因素待优化”文本,并将其发送至显示屏,即将电力线路的工作状况、干扰状况和环境状况相结合,经内部的赋值化、公式化分析和外部的整体化权重处理,得出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情况,并据此调取该电力线路的各状况的详细深度信息,来对其进行双重的优化程度分析,得出该电力线路所对应的各状况的优化情况,大大提升了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的判别精度,以及后续点对点的细致性优化程度,达到精判别、细优化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号生成模块、控制器、数据互联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显示屏、信号处理模块和比对优化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的采集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
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则据此对其进行通讯质量监测分析操作,得到实时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和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并将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传输至信号生成模块;
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则将实时接收到的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与预设范围ρ相比对,当其大于预设范围ρ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ρ之内和小于预设范围ρ的最小值时,则将与该Fi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分别生成反馈调取信号、人员警示信号和正常运行信号,并将人员警示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互联模块,以及将正常运行信号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显示模块;
所述数据互联模块则据此将与人员警示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编辑“详细观探、预防警示”文本,并将其发送至警示观测人员手机,所述数据显示模块则据此将与正常运行信号所对应的电力线路发送至显示屏;
且将反馈调取信号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并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与反馈调取信号内的电力线路所对应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将其分别与各自的预设值μ、θ和δ相比对,当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大于预设值μ、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大于预设值θ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大于预设值δ时,则将该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分别生成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并将其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在接收到实时的电力线路经排列顺序所分别生成的各工作调取信号、各干扰调取信号和各环境调取信号后,则据此从数据分析模块中调取第一时间级内的该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该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该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对其进行优化程度分析操作,得到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和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将其一同传输至比对优化模块;
所述比对优化模块则据此将其与各自的预设值η、ι和τ相比对,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大于预设值η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信号,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大于预设值ι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干扰因素信号,当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大于预设值τ时,则将其生成各电力线路的环境因素信号,并将其一同经控制器传输至数据显示模块;
所述数据显示模块则依据实时接收到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信号、各电力线路的干扰因素信号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因素信号,来编辑该电力线路的“工作因素待优化”文本、“干扰因素待优化”文本和“环境因素待优化”文本,并将其发送至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由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和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组成;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表示电力线路的电压数据,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由电力线路的电场强度数据、电力线路的磁场强度数据和电力线路的闪电距离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由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和电力线路的风速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由电力线路的实际工作温度数据和电力线路所处的环境温度数据组成,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由电力线路所处的光照强度数据和电力线路所处的环境湿度数据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质量监测分析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实时获取到电力线路的运行规范信息,并将其中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分别标定为Qi、Wi和Ei,i=1...n,且Qi、Wi和Ei均互为一一对应;
步骤二a:将与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所对应的电场强度数据、磁场强度数据和闪电距离数据分别标定为Ri、Ti和Yi,i=1...n,且Ri、Ti和Yi均互为一一对应;当各电力线路的电场强度数据Ri大于预设范围r的最大值、位于预设范围r之内和小于预设范围r的最小值时,则将其分别赋予标记正值M1、M2和M3,且M1大于M2大于M3;当各电力线路的磁场强度数据Ti大于预设值t和小于等于预设值t时,则将其分别赋予标记正值N1和N2,且N1大于N2;当各电力线路的闪电距离数据Yi大于预设值y和小于等于预设值y时,则将其分别赋予标记正值B1和B2,且B1小于B2;并依据公式Wi=Ri+Ti+Yi,i=1...n,求得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
步骤二b:先将与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所对应的运行温度数据、运行湿度数据和风速数据分别标定为Ui、Ii和Oi,i=1...n,且Ui、Ii和Oi均互为一一对应,再将与各电力线路的运行温度数据Ui所对应的实际工作温度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分别标定为Pi和Ai,i=1...n,且Pi和Ai均互为一一对应,以及将与各电力线路的运行湿度数据Ii所对应的光照强度数据和环境湿度数据分别标定为Si和Di,i=1...n,且Si和Di均互为一一对应;并依据公式
Figure RE-FDA0002570834100000041
Ii=Si*s+Di*d,以及Ei=(Ui*u+Ii*m)2+Oi*o2,i=1...n,求得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且p与a、s与d均为衡量因子,p大于a、s小于d且p+a=2.6552、s+d=1.6982,且u、m和o均为标量因子,o大于u大于m且u+o+m=3.5547;
步骤三:将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和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分别赋予权重系数q、w和e,w大于e大于q且q+w+e=5.3252,并依据公式
Figure RE-FDA0002570834100000042
求得实时的各电力线路的通讯质量变数Fi,且b为电压因子,取值为0.25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程度分析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获取到与各工作调取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信息Qi,并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变化量标定为Ji,以及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极值标定为Ki,依据公式Li=Ji*j+Ki*k,求得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Li;
步骤二:获取到与各干扰调取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信息Wi,并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变化量标定为Zi,以及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极值标定为Xi,依据公式Ci=Zi*z+Xi*x,求得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干扰优化系数Ci;
步骤三:获取到与各环境调取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环境信息Ei,并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变化量标定为αi,以及将其处于第一时间级内的极值标定为βi,依据公式Vi=αi*λ+βi*γ,求得第一时间级内的各电力线路的工作优化系数Vi;第一时间级表示实时接收到的上述每类调取信号前的六小时的时长,而j、k,z、x和λ、γ均为修正因子,j大于k、z大于x和λ大于γ,且j+k=2.3471、z+x=1.3582和λ+γ=2.3811。
CN202010300441.9A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Withdrawn CN111556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0441.9A CN111556106A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0441.9A CN111556106A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6106A true CN111556106A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02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0441.9A Withdrawn CN111556106A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61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5367A (zh) * 2020-12-05 2021-03-09 深圳市云海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检测电力线路故障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5367A (zh) * 2020-12-05 2021-03-09 深圳市云海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检测电力线路故障的方法
CN112465367B (zh) * 2020-12-05 2021-11-30 昆山农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检测电力线路故障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65597A (zh) 一种智能供电系统
CN115378141B (zh) 基于数据分析的电力电缆故障诊断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443019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开关柜运行监管系统
CN115166500A (zh) 基于电网资源业务中台的直流断路器设备状态分析系统
CN110991674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高压输电设备智能监管系统
CN116051340A (zh) 一种基于智能传感技术的智慧园区设备耗能检测系统
CN103793856A (zh) 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电网设备状态评价系统及其方法
CN111679176A (zh) 一种用于电力节电的电路故障监测系统
CN112562276A (zh) 一种设备故障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11556106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在线通讯优化系统
CN116359652A (zh) 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系统
CN115037765B (zh) 一种工业园区用智慧环保监控系统
CN116309378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产品智能检测系统
CN108761263B (zh) 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系统
CN113595100A (zh) 一种电力补偿系统
CN111665804B (zh) 工控设备和网关终端双向控制及数据交换的边缘监管系统
CN109375139B (zh) 一种自动测试光纤电流互感器的装置及方法
CN113991845B (zh) 一种用于网型拓扑海底观测网的供配电系统及方法
CN111340252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产品服务管理系统
CN117118087B (zh) 一种电力设备监控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3093672B (zh) 一种dcs系统调整流道闸板开度的控制方法
CN219659732U (zh) 一种铁路无线通信设备自动校准装置
CN115021222B (zh) 一种智能弧光放电保护装置
CN114199304B (zh) 光伏电站通信机房的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7007346B (zh) 一种半导体立式熔接炉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