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734A -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734A
CN111656734A CN201980010682.5A CN201980010682A CN111656734A CN 111656734 A CN111656734 A CN 111656734A CN 201980010682 A CN201980010682 A CN 201980010682A CN 111656734 A CN111656734 A CN 111656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mode
power
electronic device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06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6734B (zh
Inventor
李光镐
咸喆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56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6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09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indicating that an appliance service is present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其包括:通信单元;电源单元;第一处理器,具有从电源单元接收第一电力以通过通信单元与服务器连接来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第一状态和不从电源单元接收电力或接收低于第一电力的第二电力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二处理器,用于当第一处理器处于第二模式时在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地输出状态切换信号,其中第一处理器基于状态切换信号切换到第一状态,以通过通信单元向服务器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并且被转换到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及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以低功率保持网络连通性的电子设备及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IoT)的概念要求事物(即装置)总是连接到网络。随着IoT技术的发展,可连接装置的范围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并且可提供的服务已经提升,从而要求装置连接到因特网以及专用网络。
然而,连接到因特网的装置不能保持连通性,因为当在断开状态下经过预定时间段时,连通性信息被删除。例如,在室内电视(TV)和外部服务器通过室内专用网络和因特网连接的情况下,当经过预定时间段时,专用网络内的连通性信息被更新删除,并且专用网络外的服务器不能继续与专用网络内的TV连接。
然而,在功耗方面,保持装置开启并持续执行连通性保持处理以便保持与因特网的连通性是低效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不仅能够保持与因特网的连通性,而且能够降低功耗。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通信电路;电源;第一处理器,配置成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从电源接收第一电力,并且通过通信电路与服务器连接以发送和接收信息,第二模式不从电源接收电力或接收低于第一电力的第二电力;以及第二处理器,配置成基于第一处理器的第二模式在预设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地输出模式切换信号,其中第一处理器基于模式切换信号切换到第一模式,配置成通过通信电路向服务器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并且被切换到第二模式。
因此,电子设备不仅能够保持与服务器的通信连通性,而且能够降低功耗。
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包括连通性保持期望时间。
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包括允许设置在通信电路和服务器之间的路由器保持与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有关的信息。
因此,当从路由器中删除地址信息时,可以防止服务器和电子设备之间断开连接。
第二处理器可以基于定时器事件输出模式切换信号。
因此,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实现用于在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地保持网络连通性的配置。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力控制器,其中电力控制器基于从第二处理器接收的模式切换信号来控制电源以向第一处理器供应第一电力。
第二处理器可以基于第一处理器的第二模式输出与通过通信电路接收的通信信号相对应的模式切换信号,并且第一处理器可以基于模式切换信号切换到第一模式,并执行与通信信号相对应的处理。
因此,电子设备不仅能够以较低的电力保持与服务器的连通性,而且能够检测和处理来自服务器的请求。
第一处理器可以在第一模式下基于通信信号的内容来控制电子设备的电力模式。
因此,电子设备即使在待机模式下不仅能够检测和处理来自服务器的请求,而且还能够基于请求的内容来控制待逐步供应的电力,从而进一步增强省电效果。
第一处理器可以基于从本地网络内的另一电子设备接收的预设形式的通信信号来控制电子设备以正常模式操作。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输入接收电路,其中第二处理器还基于第一处理器的第二模式输出与通过用户输入接收电路接收的用户输入相对应的模式切换信号,并且第一处理器基于模式切换信号切换到第一模式并执行与用户输入相对应的处理。
因此,即使在待机模式下,电子设备也可以检测和处理用户输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处理器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接收第一电力并通过通信电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和从服务器接收信息,第二模式不接收电力或接收低于第一电力的第二电力,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处理器的第二模式在预设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地输出模式切换信号;基于模式切换信号,控制第一处理器切换到第一模式,通过通信电路向服务器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并切换到第二模式。
因此,电子设备不仅能够保持与服务器的通信连通性,而且能够降低功耗。
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包括连通性保持期望时间。
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包括允许设置在通信电路和服务器之间的路由器保持与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有关的信息。
因此,当从路由器中删除地址信息时,可以防止服务器和电子设备之间断开连接。
输出可以包括基于定时器事件输出模式切换信号。
因此,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实现用于在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地保持网络连通性的配置。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力控制器,并且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控制电力控制器以基于输出的模式切换信号将第一电力供应给第一处理器。
该方法还可包括:基于第一处理器的第二模式输出与通过通信电路接收的通信信号相对应的模式切换信号,以及基于模式切换信号控制第一处理器切换到第一模式,并执行与通信信号相对应的处理。
因此,电子设备不仅能够以较低的电力保持与服务器的连通性,而且能够检测和处理来自服务器的请求。
所述控制可以包括控制第一处理器以在第一模式下基于通信信号的内容来控制电子设备的电力模式。
因此,电子设备即使在待机模式下不仅能够检测和处理来自服务器的请求,而且还能够基于请求的内容来控制待逐步供应的电力,从而进一步增强省电效果。
所述控制可以包括控制第一处理器以基于从本地网络内的另一电子设备接收的预设形式的通信信号来控制电子设备以正常模式操作。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输入接收电路,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处理器的第二模式输出与通过用户输入接收电路接收的用户输入相对应的模式切换信号,以及控制第一处理器基于模式切换信号切换到第一模式并执行与用户输入相对应的处理。
因此,即使在待机模式下,电子设备也可以检测和处理用户输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组合到电子设备并存储在介质中以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中的介质中并通过网络下载到电子设备中。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不仅可以保持与因特网的连通性,而且可以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配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连通性保持信息的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连通性保持信息的示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器的第二模式,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器将连通性保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的示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器将连通性保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的另一示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器切换到第一模式的示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器的详细配置的示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详细配置,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器切换到省电模式的示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详细控制方法,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详细配置,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详细配置,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详细配置,以及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电力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符号指代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的相似元件,并且为了清楚和方便描述,可以夸大每个元件的尺寸。然而,在以下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配置和功能不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构思以及关键配置和功能。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确定公知功能或特征会混淆本发明构思的主旨,则将省略关于公知功能或特征的细节。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并且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提及,否则单数形式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将理解,术语“包括”、“包含”、“具有”等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此外,“模块”或“部分”可以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由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并且由集成到至少一个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来体现。在本公开中,多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不仅指所有的多个元件,而且指多个元件中的除其它元件之外的每一个元件及其组合。此外,就硬件而言,表述“配置成(或设置成)…”可能不一定仅指“专门设计成…”。相反,“配置成…”的装置可以指在特定环境中与其它装置或部件一起“能够…”。例如,短语“配置成执行A、B和C的子处理器”可以指用于执行相应操作的专用处理器(例如,嵌入式处理器),或用于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来执行相应操作的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应用处理器)。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可以例如由智能家电、安全装置、照明器材、能源器具等来实现。智能家电可以包括电视(TV)、空调、冰箱、洗衣机、清洁机器人、加湿器、网络音频系统、人工智能(AI)家电等;安全装置可以包括门锁系统、安全摄像机、闭路TV(CCTV)、用于检测触摸、声音、运动等的传感器;照明器材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灯等;以及能源器具可以包括加热器、电力仪表、电源插座、电源板等。此外,电子设备100可以由可穿戴装置、计算机、因特网协议(IP)照相机、因特网电话、有线/无线电话、电控窗帘、百叶窗等来实现。然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可连接到物联网(IoT)的任何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连接到网络并与服务器200通信。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路由器110(以下也称为“网关”)与服务器200执行通信。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电子设备100和服务器200通过因特网执行通信。然而,电子设备100和服务器200可以通过其彼此通信的网络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可以由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等用户终端120来控制。同时,用户终端120可以对应于本公开的电子设备100。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配置的框图。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通信电路101、电源102、第一处理器103和第二处理器104。然而,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这种配置仅仅是一个示例,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另一种配置。换句话说,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除了图2所示的元件之外的其它元件,或者从图2所示的元件中排除一些元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每个元件可以由至少一个硬件和/或软件来实现,并且可以由电路或芯片来实现。
通信电路101可以执行与外部装置的通信。例如,通信电路101可以与服务器200或其它电子设备100和120通信。通信电路101可以执行有线或无线通信。因此,通信电路101可以通过各种通信方法以及包括用于有线连接的连接器或终端的连接单元来实现。例如,通信电路101可以配置成执行Wi-Fi、Wi-Fi直接、蓝牙、蓝牙低功耗(BLE)、串行端口配置文件(SPP)、Zigbee、红外(IR)通信、无线电控制、超宽带(UWB)、无线通用串行总线(USB)和近场通信(NFC)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
电源102可以配置成向电子设备100的其它元件(例如,通信电路101、第一处理器103和第二处理器104)供电。电源102可以向其它元件供电或不向其它元件供电。电源102可以向元件提供不同电平的电力。
第一处理器103根据电子设备100的种类执行与电子设备100所提供的主要功能有关的处理。例如,当电子设备100是TV时,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处理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
第一处理器103可以执行用于操作电子设备100的通用元件的控制。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通信电路101以与服务器200通信。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种控制操作的控制程序(或指令)、其中安装有控制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加载有所安装的控制程序的至少一部分的易失性存储器以及用于执行所加载的控制程序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CPU)。此外,控制程序可以存储在电子设备100以外的电子设备中。
控制程序可以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装置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固件、平台和应用程序(或应用)中的至少一个的形式来实现。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应用程序可以在制造电子设备100时预先安装或存储在电子设备100中,或者可以在将来使用时基于从外部接收的应用程序数据安装在电子设备100中。应用数据可以例如从应用市场等外部服务器下载到电子设备100,但不限于此。同时,第一处理器103可以以装置、S/W模块、电路、芯片等或其组合的形式实现。
在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中,在单个第一处理器103中执行处理和控制。然而,这仅仅是示例,并且根据替代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除了第一处理器103之外还可以包括单独的控制器。
第二处理器104可以响应于预定事件的发生向第一处理器103输出模式切换信号。在这一点上,将在后面描述细节。同时,关于第一处理器103的上述描述也同样适用于第二处理器104。然而,第二处理器104可配置成在尺寸或性能方面比第一处理器103轻,且配置成在供应电力方面接收或消耗比第一处理器103更低的电力。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处理器103具有从电源102接收第一电力的第一模式,以及不从电源102接收电力或接收低于第一电力的第二电力的第二模式。换句话说,第二模式包括没有向第一处理器103供电的状态。
在第一模式中,第一处理器103可以连接到服务器200并发送/接收信息。换句话说,第一处理器103可以控制通信电路101以向服务器200发送信息以及从服务器200接收信息。同时,在第二模式中,第一处理器103没有从电源102接收电力或者接收低于第一电力的电力。因此,第二模式中的功耗比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一模式时的功耗更低。然而,因为在第二模式中供应低于第一模式的电力,所以在第二模式中由第一处理器103执行的处理可以比在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一模式时执行的处理受到更多的限制。
第一处理器103可以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例如,第一处理器103的模式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切换,即在第二处理器104的控制下改变从电源102供应至第一处理器103电力。替代地,第一处理器103的模式可以这样的方式切换,即第一处理器103直接向电源102发送用于切换其自身模式的请求信号,并且电源102响应于该请求信号改变供应至第一处理器103电力。然而,对切换第一处理器103的模式的方法没有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处于第二模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在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从第二模式反复切换到第一模式,并且向服务器200发送网络连通性保持信息。下面,将参考图3描述细节。
首先,在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二模式的条件下(S301),第二处理器104输出模式切换信号(S302)。响应于预定事件的发生,可以输出模式切换信号。作为触发模式切换信号的输出的事件的示例,存在定时器超时、通信信号的接收、用户输入的接收、控制信号的接收等。然而,事件的种类不限于这些示例。
模式切换信号被输出到第一处理器103和/或电源102,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切换到第一模式。换句话说,第一处理器103基于模式切换信号进入第一模式(S303)。切换到第一模式的第一处理器104通过通信电路101将连通性保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00(S304)。在完成向服务器200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的控制之后,第一处理器103切换回第二模式。
这里,连通性保持信息是指用于保持电子设备100和服务器200之间的网络连通性的信息,并且只要能够保持电子设备100和服务器200之间的连通性状态,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包括任何信息而不限制其形式或内容。
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和服务器200配置成基于开放互联基金会(OCF)规范彼此通信时,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包括基于OCF规范的保活(keepalive)机制的信息。这将参考图4进行描述。
根据OCF规范彼此通信的电子设备100和服务器200可以基于保活机制保持它们之间的连通性。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可以在受限应用协议(CoAP)上使用ping命令来请求将其与服务器200的连通性保持预定的时间段,并且服务器200可以批准相应的请求。换句话说,电子设备100可以例如向服务器200发送“POST/oc/ping{间隔:2}”的消息401,从而请求将连通性保持2分钟。在消息401中,“{间隔:2}”是指指示期望保持连通性的时间的信息,这意味着请求与服务器200的连通性保持“2分钟”。这里,两分钟仅仅是一个示例,并且可以自由地改变为另一个值。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200可以例如发送如图4所示的“2.03有效”的消息402,并批准该请求,从而保持与电子设备100的连通性。在该示例中,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是在CoAP上使用ping命令的消息。这种情况下的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包括如图4所示的连通性保持期望时间。
替代地,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是允许位于通信电路101和服务器200之间的路由器110保持与电子设备100的地址信息有关的信息。这将参考图5进行描述。
当路由器110用于服务器200和电子设备100之间的因特网通信时,路由器110存储关于每个电子设备100的网络地址信息,例如地址转换表,并且因此将服务器200的请求准确地发送到相应的电子设备100。同时,路由器110周期性地更新网络地址转换表。因为在存储在路由器110中的地址转换表中存在对记录总数的限制,所以在超过预定时间段内没有与服务器200通信的电子设备100的地址被删除,以便可以将该地址分配给另一电子设备100。因此,当对应于电子设备100删除地址转换表的记录时,其导致将电子设备100从服务器200断开。
作为防止这种现象的方法的示例,在更新路由器110的网络地址转换表之前,电子设备100经由路由器110将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200,并且通知最近在电子设备100和服务器200之间执行了通信,从而防止对应于相应的电子设备100更新路由器110的地址转换表记录。具体地,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处理器103可以控制通信电路101经由路由器110向服务器200发送数据包。这里,对要发送到服务器200的数据包没有限制。重要的是数据包被发送的事实,而不是数据包的内容,因此如图5所示,第一处理器103可以例如控制空包501和502被发送。然而,对要发送的包的种类没有限制。在上述示例中,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用作数据包。
因此,当从路由器中删除地址信息时,防止服务器200和电子设备100断开。
作为连通性保持信息的另一示例,连通性保持信息可以包括请求关于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设备的信息在服务器中保持期望时间的信息。
因此,服务器可以有效地管理与客户端设备有关的信息。
返回参考图3,图3的操作在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执行。换句话说,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基本上处于第二模式以消耗比第一模式更低的电力,在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从第二模式反复切换到第一模式,从而将连通性保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00,然后返回到第二模式。
这里,预定时间间隔是先前指定的值。时间间隔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0的特性或电子设备100所属的网络预先指定,或者可以由用户预先设置。例如,预定时间间隔可以基于路由器110的地址信息的更新时间。当路由器110的地址信息的更新时间例如由路由器110的固件更新等改变时,电子设备100可以检测该改变并自适应地调整预定时间间隔。替代地,当连通性保持信息是图4的消息401时,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对应于图4的消息401中的间隔的值。在这种情况下,该值可以由用户预先设置。
因此,电子设备不仅可以保持与服务器通信的连通状态,而且可以降低功耗。
下面,将参考图6至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操作。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器103的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中,第一处理器103从电源102接收低于第一电力的电力。例如,电源102可以向第一处理器103供应低于第一电力的第二电力,同时向其它元件(即,通信电路101和第二处理器104)供应与在第一模式下供应给第一处理器103的电力相同的第一电力。替代地,电源102可以不向第一处理器103供应任何电力。因此,当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二模式时,电子设备100中所消耗的电力小于当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一模式时所消耗的电力。
同时,上述示例示出了与在第一模式下供应给第一处理器103的电力相同的第一电力被供应给第二处理器104,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替代地,供应给第二处理器104的电力可以低于第一电力。因为由第二处理器104执行的处理的种类可以比第一处理器103在第一模式中执行的处理的种类受到更多的限制,并且也可以比第一处理器103在第二模式中执行的处理的种类受到更多的限制,所以通常供应给第二处理器104的电力低于第一电力。
当第一处理器103处于如图6所示的第二模式时,第二处理器104在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地输出模式切换信号。例如,如图7所示,第二处理器104可以在每预定时间间隔t周期性地且重复地输出模式切换信号,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在每预定时间间隔t切换到第一模式,并将连通性保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00。
然而,本公开不限于第二处理器104以相等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输出模式切换信号的前述实施方式。第二处理器104输出模式切换信号的时间间隔不需要是规则的,只要它们各自短于预定时间间隔t。例如,第二处理器104可以以时间间隔t1、t2和t3输出模式切换信号,所述时间间隔t1、t2和t3中的每一个都比t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处理器103如图8所示响应于模式切换信号以时间间隔t1、t2和t3切换到第一模式,并将连通性保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00。
基于从第二处理器104输出的模式切换信号,将第一处理器103切换到第一模式。第二处理器104向电源102输出模式切换信号,使得电源102可以响应于模式切换信号向第一处理器103供应第一电力,从而允许第一处理器103进入第一模式。替代地,第二处理器104可直接将模式切换信号输出到第一处理器103,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响应于模式切换信号进入第一模式。图9示出了前一种情况。换句话说,图9的第二处理器104输出到电源102,并且电源102接收模式切换信号并将第一电力供应给第一处理器103,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切换到第一模式。
第一模式中的第一处理器103通过通信电路101将连通性保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00。例如,第一处理器103可以控制通信电路101以如图4或5所示向服务器200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
在完成用于向服务器200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的控制之后,第一处理器103切换回第二模式。第一处理器103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例如,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向电源102发送信号,使得接收到该信号的电源102可以向第一处理器103供应第二电力。替代地,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向第二处理器104发送信号,使得接收到该信号的第二处理器104可以控制电源102向第一处理器103供应第二电力。
因此,仅当第二处理器104输出模式切换信号时,第一处理器103间歇地进入第一模式并向服务器200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否则,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中,消耗比第一模式低的电力或者不提供任何电力,从而以低电力保持电子设备的因特网连通性。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器104的详细配置的示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二处理器104可以包括定时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处理器104可以基于定时器事件输出模式切换信号。例如,在定时器1001被设置为每当经过预定时间段t时生成超时事件的情况下,第二处理器104可以响应于定时器1001的超时事件输出模式切换信号,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在每个预定时间段t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这里,定时器1001可以由硬件或软件来实现。
因此,电子设备可以被实现为具有在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保持网络连通性的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二处理器104还包括电力控制器1002,以通过电力控制器1002控制电源102。换句话说,电力控制器1002可以控制电源102以响应于从第二处理器104输出的模式切换信号向第一处理器103供应第一电力。替代地,电力控制器1002可与第二处理器104分开设置。电力控制器1002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同时,前述实施方式描述了仅电子设备100的元件中的第一处理器103利用不同供电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操作,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根据第一处理器103的模式,本公开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操作以在电力供应和/或电力电平上在其它元件之间产生差异。换句话说,本公开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基于第一处理器103的模式在整个操作模式或电力模式中改变。操作模式例如可以包括超省电模式、省电模式和正常模式。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在这样的模式(以下称为“超省电模式”)下操作,在该模式下,没有向第一处理器103供应电力(即,第一处理器处于第二模式),并且第二处理器104供应有电力,以在预定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地输出模式切换信号。当第二处理器104包括如图10所示的定时器1001时,处于超省电模式的第二处理器104可以响应于定时器1001的超时事件而输出模式切换信号。此外,在超省电模式中,甚至向通信电路101供电,从而检测是否接收到通信信号。下面将描述细节。
对于另一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在这样的模式(以下称为“省电模式”)下操作,在该模式下,与服务器200的通信是可能的,但是当第一处理器103被供电以在第一模式下操作并且第二处理器104和通信电路101被供电时,不向电子设备100的所有元件供电。在省电模式中,稍后将描述电子设备100的详细操作。
对于又一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在这样的模式(以下称为“正常模式”)下操作,在该模式下,不仅向第一处理器103供电以在第一模式下操作,而且向电子设备100的所有元件供电。在正常模式中,电子设备100的所有功能都是可执行的。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电子设备100的基于模式的示例性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00可以在被设置为基本模式的超省电模式基本模式下操作。然而,基本模式不限于超省电模式,并且电子设备100可以在设置为基本模式的另一模式下操作。
在超省电模式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操作以不向第一处理器103供电,而是向第二处理器104供电,使得第二处理器104可以在预设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地输出模式切换信号。此外,可以向通信电路101供电,从而在超省电模式下检测来自服务器200的通信请求。为此,电子设备100的通信电路101还可以包括通信检测器1101。这将参考图11进行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通信电路101还可以包括通信检测器1101。通信检测器1101可以检测是否通过通信电路101接收到通信信号。此外,当检测到接收到通信信号时,通信检测器1101可以识别是否从服务器200接收到相应的通信信号。例如,通信检测器1101可以将通信信号的IP地址与服务器200的IP地址进行比较,以识别是否从服务器200接收到所接收的通信信号,并且仅当识别出从服务器200接收到所接收的信号时,将与通信信号的接收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第二处理器104,以执行相应的处理。
无论第一处理器103是处于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通信检测器1101都可以执行上述过程。然而,第一处理器103很有可能处于第二模式以降低电力消耗,因此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将假定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二模式。
在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二模式的条件下,当通信检测器1101检测到通过通信电路接收的通信信号时,第二处理器104可以响应于该事件输出模式切换信号。换句话说,第二处理器104可以基于通过通信电路101接收的通信信号输出模式切换信号,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以进入第一模式,即切换到省电模式或正常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的第一处理器103可以执行与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相对应的处理。
在超省电模式中,通信电路101需要扮演的角色可以足以检测通信信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电路101可以通过接收比执行通信电路101的所有功能通常所需的电力低的电力来操作。因此,处于超省电模式的电子设备不仅可保持与服务器的连通性,而且能够基于低电力来检测和处理来自服务器的请求。
下面,将详细描述电子设备100在省电模式下的操作。
在省电模式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向第一处理器103供电,以在第一模式中操作,并且还向第二处理器104和通信电路101供电,以与服务器200通信。
此外,在省电模式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基于来自服务器200的通信请求的内容而有差别地或逐步地接收电力来操作。最后,第一处理器103可以例如包括如图11所示的通信分析器1102。在执行与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相对应的处理方面,第一处理器103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分析通信信号的内容,并控制电子设备100以该处理所需的最小电力执行该处理。例如,第一处理器103的通信分析器1102分析通过通信电路101接收的通信信号的内容,并基于待由电子设备100基于分析的第一处理器103的内容执行的处理的种类来控制电子设备100的电力模式。
将以示例的方式描述电子设备100为TV。例如,服务器200可以发送用于查询与TV的当前状态有关的通信信号,例如,TV是打开还是关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执行相应的处理,不需要向TV的所有元件供电。另一方面,当服务器200向TV发送通信信号作为用于打开TV的请求信号时,需要向TV的所有元件供电。
图12示出了在省电模式下操作的电子设备100的示例。图12的电子设备100是TV,其中包括第一处理器103、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201、闪存1202、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1203的处理单元1200被设置为片上系统(SoC)形式的芯片,以及诸如调谐器、面板等的其它元件设置为单独的配置1204。当电子设备100从服务器200接收到询问TV当前是打开还是关闭的通信信号时,基于与通信信号的接收相对应的模式切换信号输出切换到第一模式的第一处理器103识别通过通信分析器1102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是询问TV是打开还是关闭的请求,控制电子设备100以省电模式操作,并执行与请求相对应的处理。具体地,第一处理器103即使在仅向处理单元1200的第一处理器103和RAM 1201供电时也识别相应的请求是否是可处理的,并且基于识别结果控制电源102,使得仅向第一处理器103和RAM 1201供电,并且不向处理单元1200的其他元件或处理单元1200以外的单独的配置1204供电。
因此,处于省电模式的电子设备不仅检测和处理来自服务器的请求,而且基于请求的内容执行用于供电的逐步控制,从而进一步增强省电效果。
参考图13,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操作,其基于来自服务器200的通信请求的内容而不同地或逐步地接收电力。
作为基本模式(即超省电模式)操作的电子设备100的通信电路101检测通信信号(S1301)。当检测到通信信号时,通信电路101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发送到第二处理器104,并且第二处理器104从通信电路101接收通信信号(S1302)。替代地,通信电路101可以仅在检测到的通信信号被识别为从服务器200接收的信号时才发送通信信号。
从通信电路101接收通信信号的第二处理器104可以输出模式切换信号,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切换到第一模式(S1303)。这里,第二处理器104可以直接将第一处理器103切换到第一模式,可以控制电源102向第一处理器103提供第一电力,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以进入第一模式,或者可以控制电力控制器1002,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以进入第一模式。此外,第二处理器104可以控制电子设备100从超省电模式切换到省电模式。下面,为了便于描述,将省略在第一处理器103的模式切换或电子设备100的模式切换时的详细操作。
切换到省电模式的电子设备100(即切换到第一模式的第一处理器103)接收并分析来自第二处理器104或通信电路101的通信信号(S1304)。基于分析结果,第一处理器103识别对应于通信信号的请求是否可在电子设备100的省电模式下处理(S1305)。当识别出请求在省电模式下是不可处理的,即请求需要在正常模式下处理时,第一处理器103控制电子设备100进入正常模式。作为该控制方法的示例,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向第二处理器104发送正常模式进入请求信号(S1306),并且第二处理器104可以接收正常模式进入请求信号并控制电源102(S1307),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对应于正常模式的电力(S1308)。然而,该方法仅仅是一个例子,并且这种正常模式进入处理不限于该示例。
通过上述操作进入正常模式的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处理器103处理与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相对应的请求(S1309)。
同时,当识别出对应于通信信号的请求在电子设备100的省电模式下是可处理的时(S1305),第一处理器103在省电模式下处理对应于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请求,而不切换到正常模式(S1309)。
在处理对应于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请求之后,第一处理器103切换回第二模式。例如,第一处理器103将关于处理完成的信息发送到第二处理器104(S1310),并且第二处理器104接收该信息并控制第二电力被供应给第一处理器103,从而将第一处理器103返回到第二模式。然而,对切换到第二模式的方法没有限制。
此外,前述实施方式描述了电力模式的管理、切换等通常由第一处理器103处理,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电力模式的管理可以由第二处理器103处理,或者由用于控制电力模式的单独处理器处理。
同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与本地网络中的服务器200之外的其它电子设备通信。这在图14中示出。在通过路由器105接收通信信号方面,如图1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从其他电子设备以及服务器200接收通信信号。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从电子设备100所属的本地网络内的其他电子设备接收通信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当从本地网络内的另一电子设备接收到具有先前指定形式的通信信号时,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处理器103可以控制电子设备100以正常模式操作。
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处于超省电模式或省电模式时,即当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二模式时,电子设备100可以从本地网络内的其它电子设备接收信号,即所谓的魔法包(magic packet),其基于LAN唤醒(WoL)或无线唤醒(WoW)技术将电子设备100唤醒到省电模式或正常模式。因为魔法包的内容,特别是包头中的内容与其它数据包的内容不同,所以通信电路101的通信检测器1101可以识别所接收的通信信号是否是魔法包。当接收到的通信信号被识别为魔法包时,这是用于从超省电模式或省电模式唤醒电子设备100的信号,并且因此第一处理器103基于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控制电子设备100进入省电模式或正常模式。
当电子设备100处于超省电模式或省电模式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用户输入并执行与用户输入相对应的操作。这将参考图15进行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用户输入接收电路106。用户输入接收电路106可以使用遥控器接收用户的触摸输入或用户的远程输入,并将相应的输入发送到第二处理器104。此外,用户输入接收电路106可以由麦克风(Mic)来实现,以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输入,并将接收到的语音信号发送到第二处理器104。下面,为了便于描述,将描述通过遥控器接收用户输入作为远程输入的实施方式,但是该实施方式不排除触摸输入、语音输入等其它类型的输入。
当第一处理器103处于第二模式时,第二处理器104还可以响应于通过用户输入接收电路106接收的用户输入输出模式切换信号,并且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基于模式切换信号切换到第一模式并执行与用户输入相对应的处理。
例如,当用户通过遥控器输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0的命令时,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处于超省电模式时输入“打开TV”命令,用户输入接收电路106接收“打开TV”的输入命令。第二处理器104响应于命令的输入输出模式切换信号,使得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切换到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的第一处理器103基于用户输入(即,“打开TV”的命令)执行处理。
这里,就基于接收到的用户输入执行处理而言,第一处理器103可以分析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的内容,并根据由电子设备100基于分析的内容执行的处理的种类来控制电子设备100基于正常模式或省电模式操作,如以上参考图12和图13所述。因为这些操作是如同在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那样执行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因此,即使在超省电模式或省电模式下,电子设备也可以检测和处理用户输入。此外,电子设备基于输入的内容来控制逐步供应电力,从而提高了省电效率。
在上述操作模式或电力模式中,如图17所示关于电子设备100的元件对电力供应和/或电力电平进行制表。如图17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在三种模式下操作,例如超省电模式、省电模式和正常模式。基于这些模式,电力的供应根据电子设备100的元件而不同,因此供应到电子设备100的电力或电子设备中消耗的总电力改变。
例如,在超省电模式1701中,仅向电子设备100的元件中的第二处理器104和通信电路101供电,并且仅向存储器的RAM 1201供电,而不向其它元件供电。因为甚至不向第一处理器103供电,所以第一处理器处于第二模式。然而,对此没有限制,在超省电模式1701下甚至也可以不向RAM 1201供电。此外,即使在超省电模式下向通信电路101供电,也可以供应比通常向通信电路101供应的电力低的电力,使得通信电路101能够以较低的电力工作。因此,在超省电模式下,可以完全向电子设备100供应0.3W的功率。
在省电模式1702和正常模式1703中,与超省电模式1701不同,向第一处理器103供电,并且因此第一处理器可以在第一模式下工作。此外,与超省电模式1701不同,在省电模式1702和正常模式1703中甚至向存储器(即RAM 1201和闪存1202)供电(然而,在省电模式1702中可能不向闪存1202供电)。当电子设备100是TV时,省电模式1702和正常模式1703之间的差别在于,在正常模式1703中向诸如显示器等的其它元件1204供电,而在省电模式1702中不向其它元件供电。由于该差别,当电子设备100是TV时,在正常模式1703中需要140W的总功率,但是在省电模式1702中仅5W的功率也是足够的。然而,模式的种类和数量、电力的供应以及供应的电量等不限于图17的示例。
尽管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配置和操作,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如图16所示的定时器1001,以基于定时器事件输出模式切换信号,并且同时可以包括电力控制器1002,以控制电源1102,可以包括通信检测器1101和通信分析器1102,以即使在超省电模式下也检测和处理来自服务器的请求,并且基于请求的内容处理待逐步供应的电力,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输入接收电路106,以即使在超省电模式下也检测和处理用户输入。

Claims (15)

1.电子设备,包括:
通信电路;
电源;
第一处理器,配置成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从所述电源接收第一电力,并且通过所述通信电路与服务器连接以发送和接收信息,所述第二模式不从所述电源接收电力或接收低于所述第一电力的第二电力;以及
第二处理器,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所述第二模式在预设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地输出模式切换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基于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并配置成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并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连通性保持信息包括连通性保持期望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连通性保持信息包括允许设置在所述通信电路和所述服务器之间的路由器保持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有关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配置成基于定时器事件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力控制器,
其中所述电力控制器基于从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的所述模式切换信号来控制所述电源以将所述第一电力供应到所述第一处理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所述第二模式输出与通过所述通信电路接收的通信信号相对应的所述模式切换信号,以及
所述第一处理器配置成基于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并执行与所述通信信号相对应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基于所述通信信号的内容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力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配置成基于从本地网络内的另一电子设备接收的预设形式的通信信号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正常模式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用户输入接收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所述第二模式,进一步输出与通过所述用户输入接收电路接收的用户输入相对应的所述模式切换信号,
所述第一处理器基于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并执行与所述用户输入相对应的处理。
10.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接收第一电力并通过通信电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以及从所述服务器接收信息,所述第二模式不接收电力或接收低于所述第一电力的第二电力,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所述第二模式在预设时间间隔范围内重复输出模式切换信号;和
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基于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并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连通性保持信息,并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通性保持信息包括连通性保持期望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通性保持信息包括允许设置在所述通信电路和所述服务器之间的路由器保持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有关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输出包括基于定时器事件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力控制器,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电力控制器以基于输出的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向所述第一处理器供应所述第一电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所述第二模式输出与通过所述通信电路接收的通信信号相对应的模式切换信号
基于所述模式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切换至所述第一模式,并执行对应于所述通信信号的处理。
CN201980010682.5A 2018-02-05 2019-01-14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656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13904A KR102580786B1 (ko) 2018-02-05 2018-02-05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18-0013904 2018-02-05
PCT/KR2019/000547 WO2019151677A1 (ko) 2018-02-05 2019-01-14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734A true CN111656734A (zh) 2020-09-11
CN111656734B CN111656734B (zh) 2022-09-30

Family

ID=6747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0682.5A Active CN111656734B (zh) 2018-02-05 2019-01-14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500441B2 (zh)
EP (1) EP3723324B1 (zh)
KR (1) KR102580786B1 (zh)
CN (1) CN111656734B (zh)
WO (1) WO20191516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1737A (zh) * 2021-03-12 2021-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2175B1 (en) * 1997-04-22 2001-04-03 Telxon Corporation Method to sustain TCP connection
KR20050002338A (ko) * 2003-06-30 2005-01-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모바일 네트워크의 이동에 따른 라우팅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640076A (zh) * 2009-12-01 2012-08-15 苹果公司 当在设备充电期间在睡眠模式与正常模式之间切换时电力消耗被降低的电力转换器
CN102739898A (zh) * 2011-04-06 2012-10-17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30007484A1 (en) * 2011-07-01 2013-01-03 Sameh Gobri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ting Frequency to Maintain Remote Application Server Connectivity
US20140186035A1 (en) * 2013-01-02 2014-07-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tical network unit having power saving function and power saving method thereof
CN104143857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力管理系统、电子设备和电力管理方法
US8908581B2 (en) * 2007-05-01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tended microsleep for communications
US20160056968A1 (en) * 2014-08-25 2016-0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motely controllable electronic device, network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mot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3054651A1 (en) * 2015-02-09 2016-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KR20170031577A (ko) * 2015-09-11 2017-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sb 장치,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8860A (en) 1977-08-04 1979-03-03 Kyupi Kk Production of edible cream
JPS6119226U (ja) 1984-07-09 1986-02-04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撮影装置
KR100452844B1 (ko) * 2002-06-05 2004-10-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절전기능을 갖는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6245764A (ja) 2005-03-01 2006-09-14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US8755848B2 (en) 2005-09-30 2014-06-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power management
US7725093B2 (en) 2006-03-29 2010-05-2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ower-efficient framework to maintain data synchronization of 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 to simulate a connected scenario
US8305958B2 (en) 2007-07-16 2012-11-06 Broadcom Corporation Delegated network connection management and power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device
US8068433B2 (en) 2007-11-26 2011-11-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Low power operation of networked devices
US9104406B2 (en) 2009-01-07 2015-08-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Network presence offloads to network interface
JP5439941B2 (ja) * 2009-05-14 2014-03-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信号送信装置
US8286011B2 (en) 2010-02-28 2012-10-09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of waking processor from sleep mode
JP2012066396A (ja) 2010-09-21 2012-04-05 Ricoh Co Ltd 電力状態制御装置及び電力状態制御方法
US9277500B1 (en) 2012-09-10 2016-03-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ower efficient wireless connectivity
US9832035B2 (en) 2012-11-19 2017-11-28 Arris Enterprises Llc Power saving mode for network devices
US9584411B2 (en) 2012-12-06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ave mechanism for low-power network devices
JP6119226B2 (ja) 2012-12-12 2017-04-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50011737A (ko) 2013-07-22 2015-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원격 제어 장치, 구동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US9448614B2 (en) 2014-05-13 2016-09-20 Netapp, Inc. Low power archival data storage enclosure
US10251130B2 (en) 2014-06-30 2019-04-0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daptive and static keep alive message detection and simulation
KR101612270B1 (ko) 2014-09-16 2016-04-15 주식회사 키위플러스 원격 기능 제한이 가능한 커넥티드 디바이스 및 커넥티드 디바이스의 원격 기능 제한 방법
JP2016131312A (ja) * 2015-01-14 2016-07-21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05429904A (zh) * 2015-12-22 2016-03-23 宋志新 一种具有休眠模式的网络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JP6472546B2 (ja) * 2016-02-17 2019-02-20 株式会社音力発電 情報提示システム
US10080193B1 (en) * 2016-03-24 2018-09-1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ower efficient wireless conne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58599A1 (en) * 1997-04-22 2007-03-15 Telxon Corporation Method to sustain TCP connection
US6212175B1 (en) * 1997-04-22 2001-04-03 Telxon Corporation Method to sustain TCP connection
KR20050002338A (ko) * 2003-06-30 2005-01-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모바일 네트워크의 이동에 따른 라우팅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908581B2 (en) * 2007-05-01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tended microsleep for communications
CN104703260A (zh) * 2007-05-01 2015-06-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的延长的微休眠
CN102640076A (zh) * 2009-12-01 2012-08-15 苹果公司 当在设备充电期间在睡眠模式与正常模式之间切换时电力消耗被降低的电力转换器
CN102739898A (zh) * 2011-04-06 2012-10-17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30007484A1 (en) * 2011-07-01 2013-01-03 Sameh Gobri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ting Frequency to Maintain Remote Application Server Connectivity
US20140186035A1 (en) * 2013-01-02 2014-07-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tical network unit having power saving function and power saving method thereof
CN104143857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力管理系统、电子设备和电力管理方法
US20160056968A1 (en) * 2014-08-25 2016-0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motely controllable electronic device, network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mot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3054651A1 (en) * 2015-02-09 2016-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KR20160097623A (ko) * 2015-02-09 2016-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70031577A (ko) * 2015-09-11 2017-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sb 장치,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1677A1 (ko) 2019-08-08
EP3723324B1 (en) 2022-08-31
KR20190094589A (ko) 2019-08-14
US11693469B2 (en) 2023-07-04
CN111656734B (zh) 2022-09-30
US11500441B2 (en) 2022-11-15
US20200341532A1 (en) 2020-10-29
KR102580786B1 (ko) 2023-09-20
EP3723324A1 (en) 2020-10-14
EP3723324A4 (en) 2021-01-20
US20230034510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335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ght socket adaptation
US1159412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xtual intelligence using networked devices
JP2018186089A (ja) データ接続を介して電気消費機器へ電力供給する装置
Wang et al. Design of smart home system based on WiFi smart plug
EP2932798B1 (en) Decentralized intelligent nodal lighting system
JP6588446B2 (ja) 低複雑性及び低電力消費の配電システム
US10080193B1 (en) Power efficient wireless connectivity
KR20180021715A (ko) 인프라구조 디바이스를 통한 원격 제어 프록시 디바이스를 사용하는 IoT 디바이스의 제어
CN106717074A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中的功率管理
US20130200703A1 (en) Intellectual power controlling system
CN203745876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装置
US116934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0753331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联网设备
US2015000693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Management
US1071933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US10488909B2 (en) Communicating commands to an embedded controller of a system
WO2019024173A1 (zh) 一种批量管理物联网终端设备省电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CN113129578A (zh) 一种红外设备的匹配方法、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
CN108141396B (zh) 家庭自动化系统设备功率优化
US2015000194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Management
WO2010133165A1 (zh) 远程开机系统和远程开机单元及其开机方法
CN113612845B (zh) 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Hung et al. Power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Platform Development Using MiWi Wireless Networking Protocol
KR20160008043A (ko) 에너지 효율 향상을 위한 유/무선 공유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