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2845B - 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2845B
CN113612845B CN202110888340.2A CN202110888340A CN113612845B CN 113612845 B CN113612845 B CN 113612845B CN 202110888340 A CN202110888340 A CN 202110888340A CN 113612845 B CN113612845 B CN 113612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network
communication networ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83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2845A (zh
Inventor
梁琚胤
冯俭智
项文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83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2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2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2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2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2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配网控制方法包括: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若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以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本发明配网方式简单且无需触碰物联网设备的物理按键或开关即可触发物联网设备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

Description

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物联网应运而生。物联网即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例如应用在家居娱乐和电器控制方面的智能家居物联网场景中,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
在智能家居场景中,物联网设备需要和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物联网设备和网关设备断网的情况。针对物联网设备和网关设备断网的情况,若要控制物联网设备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那么就需要通过触发动作触发物联网设备重新配网。而这种触发动作一般需要在物联网设备上手动实现,例如对物联网设备的某个按键长按,或者短按一定次数。
现有控制物联网设备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的方式,由于需要触碰物联网设备的物理按键或开关再进行系列操作才能触发物联网设备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因此仅适用于物联网设备在用户可触及范围内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简化用户恢复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重新连网的步骤,用户无需触碰物联网设备的物理按键或开关即可触发物联网设备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网控制方法,包括:
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若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以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之前,还包括:
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
所述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包括:
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包括:
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广播配网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之后,返回执行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操作;
若所述物联网系统不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则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的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各物联网设备均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包括:
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检测指令,以使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发送反馈信息;
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确定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网控制方法,包括:
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
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且当前自身与网关设备连网时,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包括:
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实时监听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广播的配网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物联网系统不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且当前自身状态为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时,还包括:
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的操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网控制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配网指示模块,用于在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以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网控制装置,包括:
配网指令获取模块,用于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
重新配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处理器用于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网关设备通信,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通信。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包括如第五方面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多个如第六方面所述的物联网设备。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的步骤,或实现如第二方面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控制方法,在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时,可以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根据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重新建立通信连接。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直接控制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实现重新配网,进而建立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连接,操作简单,且无需通过触碰物联网设备的物理按键或开关触发物联网设备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因此可以适用于用户不可触及范围内的物联网设备的重新配网。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物联网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为现有的物联网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等与服务器40’通信连接。多个物联网设备20通过Zigbee网络与网关设备30’通信连接,并通过网关设备可与服务器4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图1示例性的设置4个物联网设备,分别为物联网设备21’、物联网设备22’、物联网设备23’和物联网设备24’。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基于展示界面的操作,通过服务器40向物联网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若各个物联网设备20’通过Zigbee网络与网关设备正常连网,那么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10’对各个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若某一物联网设备,例如物联网设备21’与网关设备30’之间的Zigbee网络连接异常,那么该物联网设备21’处于离网状态,需要将离网的物联网设备21’与网关设备30’之间重新连网才能实现移动终端对物联网设备的控制。
以图1中的各物联网设备均为灯具为例,由于灯具一般安装于用户平常不会触及的空间,因此,通过手动触摸灯具的物理按键触发灯具重新连网的方式比较困难。目前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多次按压灯具的墙壁开关,使灯具的上电及断电状态达到一定次数来触发重新连网。这种方法需要用户到达墙壁开关的位置进行操作,导致操作不便。此外,整个重新配网连接过程中,由于多次按压墙壁开关,灯具会处于闪烁状态,导致用户感官上的不适。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网控制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系统架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多种物联网系统场景,例如可以适用于以家庭网络为例的应用场景中,物联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电视、空调、冰箱、智能插座、灯具等设备;还可以适用于以办公网络为例的应用场景,物联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打印机、碎纸机、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物联网系统中的多个物联网设备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多个物联网设备可以均为灯具,或者多个物联网设备包括灯具、冰箱、洗衣机、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多种类型的物联网设备。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物联网设备20通过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30通信连接。图2示例性的设置4个物联网设备,分别为物联网设备21、物联网设备22、物联网设备23和物联网设备24。移动终端10可以响应于用户基于展示界面的操作,通过服务器40、网关设备30向物联网设备20发送控制指令。物联网设备20通过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30通信连接,并通过网关设备可与服务器4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移动终端10还可以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控制方法,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正常情况下,物联网系统中各个物联网设备20均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30连网。移动终端10例如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服务器40通信,移动终端10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可以通过服务器40、网关设备30,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物联网设备20发送控制指令,实现用户对物联网设备20的操作控制。物联网设备20也可以基于第一通信网络,通过网关设备30、服务器40,向移动终端10发送反馈信息。若物联网系统中的某一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断网,那么就无法实现移动终端对物联网设备的控制。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先通过移动终端监测检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以实现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的重新配网。
S120、若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以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若检测到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为避免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不受控,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其中,配网指令用于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该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建立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连接。
以图2为例,物联网设备21以及物联网设备22与网关设备30断网,物联网设备23以及物联网设备24与网关设备30连网。移动终端10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物联网设备21和物联网设备22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获取该配网指令后,可以根据该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重新与网关设备30建立通信连接,那么物联网设备21和物联网设备22就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网络正常接收移动终端10的控制信号,并向移动终端10反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控制方法可适用于物联网系统中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断网的情况。图2中示例性的展示物联网设备21以及物联网设备22与网关设备之间断网。图1以及图2中以“×”表示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断网。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备具备第一通信网络以及第二通信网络,在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断网,移动终端无法基于第一通信网络控制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时,可以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从而使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根据配网指令重新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控制方法,用户可以方便地将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重新配网,恢复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连接,无需触碰物联网设备的物理按键或控制开关,避免了人工复杂和繁琐的操作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所有的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图2示例性的展示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所有的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但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在接收到配网指令后可能出现根据配网指令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的情况。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仅向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从而避免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也获取到配网指令,并根据配网指令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的情况。例如物联网系统中各物联网设备在上电后,可以自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在步骤S110中可以确定哪些物联网设备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因此在步骤S120中,可以仅向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从而避免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也获取到配网指令,并根据配网指令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具体可以包括: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广播配网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无需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获取各物联网设备反馈的信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各物联网设备之间可以不用i连网。为实现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能够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配网指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广播配网指令,那么各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实时监听的方式获取配网指令。这样设置可以省去各物联网设备与移动终端连网的步骤,因此配网过程更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之前,还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S220、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
相应的,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包括:S230、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也可以仅向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由于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无法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因此即使移动终端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也只有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由于S230是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若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也获取到配网指令,那么会出现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配网指令重新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现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由于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无法获取配网指令,因此不会出现正常与网关设备连网时又重新配网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例如参见图4,在S230、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之后,还可以返回执行S210、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操作。
若物联网系统不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则执行步骤S240。
S240、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的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各物联网设备均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的操作。
以图2为例,物联网系统中的物联网设备21和物联网设备22与网关设备断网。物联网设备23以及物联网设备24均与网关设备连网。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之前,先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物联网设备23以及物联网设备24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因此后续物联网设备21以及物联网设备22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并与网关设备30连接后,物联网设备23以及物联网设备24还处于第二通信网络关闭的状态。若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物联网设备23、物联网设备24与网关设备断网的情况,那么物联网设备23、物联网设备24就无法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重新与网关设备联网。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之后,返回执行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操作,若物联网系统中所有物联网设备均与网关设备连网,那么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的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各物联网设备均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的操作,例如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23以及物联网设备24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的操作。
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下面详细介绍几种提供几种可选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包括:
A1、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检测指令,以使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发送反馈信息;
A2、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确定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移动终端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检测指令。若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连网,那么可以接收到该检测指令,接收到该检测指令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移动终端发送反馈信息。若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断网,那么就无法接收到该检测指令,也就无法发送反馈信息。因此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物联网设备的反馈信息可以确定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例如将没有发送反馈信息的物联网设备确定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对物联网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电流信号、电压信号,亦或者是物联网设备的对应名称或编码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还可以通过向物联网系统中各个物联网设备发送心跳消息,若某个物联网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未返回心跳响应,则确定该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断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上述配网指令可以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进入待配网状态。待配网状态是指可被网关设备搜索发现的状态。移动终端可以指示网关设备搜索待配网状态的物联网设备,进而实现网关设备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进入待配网状态的物联网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配网指令还可以是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主动请求与与网关设备连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网控制方法,该配网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物联网设备,该物联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灯具、冰箱、洗衣机、空调、空气净化器、打印机、碎纸机、投影仪等设备。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5,包括:
S310、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
S320、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以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21为例,物联网设备21与网关设备30断网,那么物联网设备21无法通过第一通信网络与移动终端10交互。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21可以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移动终端10发送的配网指令。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21后续可以根据该配网指令进行配网设置,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30重新建立通信连接,恢复移动终端对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21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在物联网设备无法通过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连网通信时,可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并根据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重新建立通信连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控制方法,用户可以方便地将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重新配网,恢复与网关设备的通信连接,无需触碰物联网设备的物理按键或控制开关,避免了人工复杂和繁琐的操作流程。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适用于各物联网设备与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连网的情况。例如移动终端与各物联网设备基于第二通信方式连网,用户在移动终端选取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还适用于各物联网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通过广播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具体的,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包括:
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实时监听移动终端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广播的配网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无需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各物联网设备反馈的信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各物联网设备之间可以不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连网。为实现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能够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配网指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实时监听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广播的配网指令。这样设置可以省去各物联网设备与移动终端连网的步骤,因此配网过程更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B1、在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且当前自身与网关设备连网时,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B2、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
若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且自身与网关设备为正常连网。那么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有可能也会接收到配网指令,从而出现与网关设备又重新配网连接的情况。有鉴于此,为例避免物联网系统中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在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重新连网的过程中,影响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的连网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这样设置,即使移动终端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由于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已经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因此只有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接收配网指令,并根据配网指令与网关设备连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在物联网系统不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且当前自身状态为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时,还可以包括:
C1、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C2、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的操作。
参见图2,物联网系统中的物联网设备21和物联网设备22与网关设备断网。物联网设备23以及物联网设备24均与网关设备连网。物联网设备23以及物联网设备24先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然后物联网设备21和物联网设备22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并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物联网设备21以及物联网设备22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并与网关设备30连接后,物联网设备23以及物联网设备24还处于第二通信网络关闭的状态。若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物联网设备23、物联网设备24与网关设备断网的情况,那么物联网设备23、物联网设备24就无法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重新与网关设备联网。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在物联网系统不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且当前自身状态为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时,执行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二控制指令,然后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的操作。例如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23以及物联网设备24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可以包括:根据配网指令进入待配网状态,以使网关设备在搜索到进入待配网状态的物联网设备时,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进入待配网状态的物联网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待配网状态是指可被网关设备搜索发现的状态。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在获取配网指令后,可以进入可被网关设备搜索发现的状态。网关设备在搜索到进入待配网状态的物联网设备时,可以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进入待配网状态的物联网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还可以根据配网指令主动请求与网关设备连网,实现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通信网络例如可以具有Zigbee通信协议、蓝牙通信协议、Mesh通信协议或wifi通信协议等。第二通信网络例如可以具有蓝牙通信协议或私有2.4G通信协议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第一通信网络以及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类型,只要第一通信网络以及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即可。例如第一通信网络具有Zigbee通信协议,第二通信网络具有蓝牙通信协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网控制装置,该配网控制装置可配置于物联网系统中的移动终端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包括监测模块11和配网指示模块12。
其中,监测模块11用于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配网指示模块12用于在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以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移动终端的配网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配网控制装置。关于配网控制装置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又一种配网控制装置,该配网控制装置可配置于物联网系统中的物联网设备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网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包括配网指令获取模块21和重新配网模块22。其中,配网指令获取模块21用于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重新配网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的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配网控制装置。关于配网控制装置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上述可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移动终端的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手提电脑等无线终端设备,只要是用户可直接控制的可实现无线通信的设备即属本发明所使用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物联网设备的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物联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网关设备通信,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通信。
可选的,多种通信网络在一个主控芯片上实现,同一时间内通讯方式只有一种,物联网设备将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状态下分别与网关设备或移动终端进行通讯。
可选的,物联网设备除可以第一通信网络、第二通信网络通信外,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第三通信网络,该第三通信网络可以与一些控制设备(例如遥控器)通信连接。该控制设备可以通过第三通信网络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工作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物联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支持其正常工作的元器件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例如可以智能家居场景中的灯具。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该灯具例如可以包括灯具驱动器31和发光二极管32。实现上述配网控制方法的装置设置在灯具驱动器31中。灯具驱动器31可以包括可调节电源部分、主控芯片以及存储器。主控芯片包括处理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其中,可调节电源部分用于实现将输入的电源如市电220V转化为可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流和电压,以及提供主控芯片所需的电流和电压。可调节电源部分设置有可调节接口,用于供主控芯片使用。主控芯片向可调节电源部分提供调节信号,控制可调节电源部分调节电流和电压,然后输出给发光二极管,从而达至调整亮度或色温的效果。其中主控芯片中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网关设备基于第一通信网络通信,处理器可以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基于第二通信网络与移动终端通信。第一通信网络例如具备Zigbee通信协议。主控芯片可基于第二通信网络接收移动终端如手机的配网指令。第二通信网络例如具备蓝牙通信协议。主控芯片正常情况下使用第一通信网络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在灯具与网关设备断网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向处理器发送配网指令,以使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灯具恢复与网关设备连网。
主控芯片中可以集成有第一通信网络对应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网络对应的第二通信模块。同一时间主控芯片只发出和接收其中一种通信网络对应的信号,可根据灯具状态或自身需要关闭其中一种通信网络,且通信网络的关闭可恢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灯具发送关灯指令。若灯具与网关设备断网,那么该灯具无法接收到关灯指令,无法关闭灯光。因此,可以将没有关闭灯光的灯具确定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灯具。然后移动终端控制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灯具停止监听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信网络广播的配网指令。那么只有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灯具可以监听到配网指令,进而实现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连网。
可以理解,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包括网关设备、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多个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所述物联网系统的实现原理例如可以参见图2以及上述对图2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系统的移动终端的任意实施例所述配网控制方法的步骤,或实现如上述应用于物联网系统的物联网设备的任意实施例所述配网控制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网控制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存储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所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配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若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以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之前,还包括:
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
所述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包括:
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包括:
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广播配网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之后,返回执行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的操作;
若所述物联网系统不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则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的物联网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各物联网设备均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包括:
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向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检测指令,以使所述物联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发送反馈信息;
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确定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5.一种配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
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且当前自身与网关设备连网时,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包括:
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实时监听移动终端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广播的配网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物联网系统不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且当前自身状态为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时,还包括:
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恢复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的操作。
8.一种配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物联网系统中是否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
配网指示模块,用于在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以指示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发送配网指令之前,还用于基于第一通信网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与网关设备连网的物联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还用于基于第二通信网络向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发送配网指令;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9.一种配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网指令获取模块,用于在与网关设备断网时,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配网指令;还用于在物联网系统中存在与网关设备断网的物联网设备,且当前自身与网关设备连网时,基于第一通信网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停止基于第二通信网络获取所述配网指令;
重新配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网指令,基于第一通信网络与网关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网络与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不同。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
11.一种物联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处理器用于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网关设备通信,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通信。
13.一种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关设备、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
1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的步骤,或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网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0888340.2A 2021-08-03 2021-08-03 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612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8340.2A CN113612845B (zh) 2021-08-03 2021-08-03 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8340.2A CN113612845B (zh) 2021-08-03 2021-08-03 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2845A CN113612845A (zh) 2021-11-05
CN113612845B true CN113612845B (zh) 2023-06-30

Family

ID=7833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8340.2A Active CN113612845B (zh) 2021-08-03 2021-08-03 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284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6138A (zh) * 2015-09-11 2016-01-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10072A (zh) * 2018-04-04 2018-11-13 北京艾普智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接入点控制方法及装置、信息处理系统
CN109348458A (zh) * 2018-10-23 2019-02-15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入网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网络系统
US10659144B1 (en) * 2019-01-31 2020-05-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anagement of massively distribute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gateways based o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via fly-by master drones
CN111901162A (zh) * 2020-07-16 2020-11-0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及其配网方法、物联网系统
CN112566220A (zh) * 2020-11-25 2021-03-26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配网信息同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3134B2 (en) * 2017-01-24 2019-10-01 Arris Enterprises Llc Video gateway as an internet of things mesh enhancer apparatus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6138A (zh) * 2015-09-11 2016-01-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10072A (zh) * 2018-04-04 2018-11-13 北京艾普智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接入点控制方法及装置、信息处理系统
CN109348458A (zh) * 2018-10-23 2019-02-15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入网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网络系统
US10659144B1 (en) * 2019-01-31 2020-05-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anagement of massively distribute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gateways based o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via fly-by master drones
CN111901162A (zh) * 2020-07-16 2020-11-0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及其配网方法、物联网系统
CN112566220A (zh) * 2020-11-25 2021-03-26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配网信息同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2845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48975B1 (en) Electrical lighting system power control
US68654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stributed control of a home automation system
JP2018186089A (ja) データ接続を介して電気消費機器へ電力供給する装置
CN105137774B (zh) 一种智能家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100848A (zh) 智能设备、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20090177896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A2752873A1 (en) Lighting control network
JP2010514320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装置をリセット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6603944B (zh) 一种智能电视控制方法及系统
EP3110074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terminal, and system
US1095912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8282907B (zh) 电子设备、无线组网系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装置
CN109890065A (zh) 一种家电设备的组网方法及系统
US20100005325A1 (en) Energy saving information appliance network and energy saving control method
CN108303905B (zh) 一种家居设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612845B (zh) 配网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245974A (zh) 家用电器配网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357497B2 (en) Controlling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a receiving unit
CN107493394B (zh) 一种手机利用Wi-Fi控制蓝牙设备的系统及方法
US201200232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te transition of a load controller device
CN112769658B (zh) 终端控制系统、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49254B (zh) 无线开关的控制方法、无线开关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1244083A (ja) 調光システム装置
WO2016192443A1 (zh) 智能终端工作场景的设置方法及系统
CN107196779B (zh) 用于实现网络自愈的方法、节点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