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328A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328A
CN111656328A CN201980010016.1A CN201980010016A CN111656328A CN 111656328 A CN111656328 A CN 111656328A CN 201980010016 A CN201980010016 A CN 201980010016A CN 111656328 A CN111656328 A CN 111656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base
user
request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00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恒树
渡边一弘
礒津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56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2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between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front-end appl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问题]为了允许更适当地确认数据记录目的地是对等类型数据库还是除对等类型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请求单元,针对多个不同的目标请求关于数据记录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输出控制单元,其控制针对用户的由于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输出。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积极开发了使用包括区块链数据的对等数据库的服务。服务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比特币(Bitcoin)等,其中使用区块链数据交换虚拟货币。通过使用了包括区块链数据的对等数据库的服务,可以防止对等数据库中管理的数据的伪造等,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专利文献1公开了可以提供对等类型和客户端-服务器(C/S)类型两者的优点的文件共享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该系统容易地判别出每个数据被存储在对等类型或C/S类型的哪个文件夹(存储单元)中。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6-11693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利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等,用户自己不能确认从系统提供的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的信息(在下文中,出于描述目的,也称为“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尽管也存在可能伪造从系统提供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可能性,但是用户不得不信任从系统提供的登记目的地信息。
因此,鉴于以上情况提出了本公开内容,并且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新的且改进的,能够更适当地确认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对等类型数据库还是除对等类型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请求单元,被配置成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输出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由于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向用户的输出。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由计算机执行的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控制由于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向用户的输出。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实现: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控制由于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向用户的输出。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内容,可以更适当地确认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对等类型数据库还是除对等类型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
注意,上述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与以上效果一起或代替以上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中的任一效果或者可以根据本说明书理解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作为对等数据库的一种类型的区块链数据的概要的图。
图2是说明作为对等数据库的一种类型的区块链数据的概要的图。
图3是说明作为对等数据库的一种类型的区块链数据的概要的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装置200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节点装置300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400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由各个装置进行的关于向用户提供数据和登记目的地信息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0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18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1是示出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2是示出要用于针对第二目标确认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3是示出指示关于数据的追记的历史信息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4是示出要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5是示出要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6是示出指示数据不能删除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7是示出指示数据不能删除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8是示出指示正在执行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的图。
图29是示出指示正在执行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的图。
图30是示出指示正在执行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的图。
图31是示出指示正在执行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的图。
图32是示出指示正在执行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的图。
图33是示出实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00、服务器装置200、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的信息处理装置900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基本上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并且省略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注意,将按以下顺序来提供描述。
1.对等数据库的概要
2.实施方式
2.1.概要
2.2.系统配置示例
2.3.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示例
2.4.服务器装置200的功能配置示例
2.5.节点装置300的功能配置示例
2.6.存储装置400的功能配置示例
2.7.处理流程
3.用户接口示例
3.1.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
3.2.指示针对第二目标的确认结果的UI的示例
3.3.指示关于数据的追记的历史信息的UI的示例
3.4.要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
3.5.指示数据不能删除的UI示例
3.6.指示正在执行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
4.硬件配置示例
5.结论
<1.对等数据库的概要>
在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之前,首先,将描述对等数据库的概要。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利用了分布在对等网络中的分布式对等数据库。注意,还存在将对等网络称为对等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情况。在下面的描述中,存在将对等网络表示为“P2P网络”的情况,并且对等数据库将表示为“P2P数据库”。P2P数据库的示例可以包括分布在P2P网络中的区块链数据。因此,首先,将作为示例描述区块链系统的概要。
如图1所示,区块链数据是其中像链那样包括多个区块的数据。在每个区块中,可以将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目标数据存储为交易(贸易)。
区块链数据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用于交换诸如比特币的虚拟货币的数据的区块链数据。用于交换虚拟货币数据的区块链数据包括例如称为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和随机数的值。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是用于确定区块是否为从前一个区块正确继续的“正确区块”的信息。随机数是用于在使用哈希的认证中防止欺骗的信息,并且通过使用随机数来防止伪造。随机数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字符串、数字串、指示字符串和数字串的组合的数据等。
此外,在区块链数据中,通过使用被提供至各个交易的数据的加密密钥的电子签名来防止欺骗。此外,各个交易的数据在整个P2P网络中公开和共享。注意,可以使用加密密钥来加密各个交易的数据。
图2是示出在区块链系统中由用户A登记目标数据的方面的图。用户A将使用用户A的私钥生成的电子签名提供至要登记在区块链数据中的目标数据。然后,用户A在P2P网络上广播包括提供有电子签名的目标数据的交易。通过这种方式,保证目标数据的所有者是用户A。
图3是示出在区块链系统中将目标数据从用户A传送至用户B的方面的图。用户A通过将使用用户A的私钥生成的电子签名提供至交易来将用户B的公钥放置在交易中。通过这种方式,指示目标数据从用户A传送至用户B。此外,用户B可以从用户A获取用户A的公钥,以获取提供有电子签名或者在交易目标数据时被加密的目标数据。
此外,在区块链系统中,还可以通过利用例如侧链技术,将不同于虚拟货币的其他目标数据放置在用于交换现有的虚拟货币数据的区块链数据例如比特币的区块链数据中。
<2.实施方式>
以上已经描述了P2P数据库的概要。随后,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
(2.1.概要)
首先,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如上所述,近年来,已经积极开发了使用包括区块链数据的P2P数据库的服务。此外,可以保证由P2P数据库管理的数据的真实性。
然而,人们认为,由于处理性能(诸如例如处理速度)、存储容量、操作约束等原因,也使用除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诸如例如数据库等,包括关系数据库。在下文中,出于描述目的,也称为“其他存储单元”)以及P2P数据库来构造信息处理系统。
在信息处理系统中一起使用P2P数据库和其他存储单元的情况下,由于P2P数据库与其他存储单元之间登记数据的可靠性(或真实性)不同,存在用户需要识别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其他存储单元的情况。
此处,利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等,用户可以容易地判别出每个数据被存储在对等类型或C/S类型的哪个文件夹(存储单元)中。然而,利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等,用户自己不能确认从系统提供的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尽管也存在可能伪造从系统提供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可能性,但是用户不得不信任从系统提供的登记目的地信息。
因此,鉴于上述情形,本公开内容的公开者创造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根据本公开内容,可以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其他存储单元的信息,并且将由于请求而获得的信息输出至用户。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自己可以确认从系统提供的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本公开内容使得能够更适当地确认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其他存储单元。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
(2.2.系统配置示例)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施方式的概要。随后,将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示例。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客户端装置100、服务器装置200、多个节点装置300(在图中,节点装置300a至节点装置300d)以及存储装置400。此外,多个节点装置300分别连接至P2P网络500。此外,客户端装置100经由网络600a连接至服务器装置200,服务器装置200经由网络600b连接至节点装置300a,并且服务器装置200经由网络600c连接至存储装置400。
注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不限于图4中的配置。例如,构成信息处理系统的各个装置的数目可以适当地改变。此外,服务器装置200可以连接至除节点装置300a之外的节点装置300。
虽然可以由信息处理系统提供的服务内容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说明书中,将考虑以信息处理系统向各个教育机构(诸如例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院、补习班、预备学校和获得资格的学校)提供管理服务例如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例如,关于测试结果、挣得的总学分、获得的资格等的记录)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例如,关于俱乐部活动、学生身体活动、出勤等的记录)(在下文中,出于描述目的,称为“学业成绩和活动记录服务”)的情况作为示例。也就是说,利用信息处理系统的用户包括属于各个教育机构的教师等,但是不限于这些。例如,利用信息处理系统的用户可以包括学生自己、学生的父母、试图利用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的任意公司等。
假设,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需要真实性保证的更高重要性的数据在节点装置300处提供的P2P数据库处进行管理,而其他数据在存储装置400处进行管理。
(客户端装置100)
客户端装置100是要由接收业成绩和活动记录服务的提供的用户使用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在客户端装置100上执行输入操作来经由服务器装置200获取关于在P2P数据库或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或活动记录的数据,并且还识别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存储装置400。
更具体地,在用户在客户端装置100上执行输入操作以请求期望的数据的情况下,客户端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发送用于请求数据的请求信号。请求信号也是用于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存储装置400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信号。已经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服务器装置200从提供至节点装置300的P2P数据库或存储装置400获取目标数据,并且将该数据与登记目的地信息一起提供至客户端装置100。客户端装置100经由输出单元(诸如例如,诸如显示器的显示装置、诸如扬声器的声音输出装置、诸如灯的光源装置以及诸如致动器的触觉呈现装置)向用户提供数据和登记目的地信息,该输出单元用作用户接口(在下文中,出于描述目的,也被称为“UI”)。通过这种方式,用户不仅可以获取期望的数据,而且可以识别数据的获取源的登记目的地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自己可以确认从服务器装置200提供的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真实性。例如,客户端装置100通过用户执行预定的输入操作来针对与以上不同的目标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
此处,客户端装置100向其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目标”指示连接至P2P网络500的节点装置300、可以访问节点装置300的预定装置(诸如例如,预定的服务器装置)、预定软件(诸如例如,预定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等。
也就是说,在以上中,虽然客户端装置100经由服务器装置200针对节点装置300a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可以理解,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目标是服务器装置200),但是通过由用户进行的随后的输入操作,客户端装置100针对与先前装置不同的节点装置300(或者与先前装置不同的服务器装置200)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先前提供至客户端装置100的登记目的地信息已经被伪造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基于从不同目标提供的登记目的地信息来识别伪造的发生。
在下文中,将客户端装置100经由服务器装置200针对其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目标定义为“第一目标”,而将客户端装置100之后针对其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的,与先前目标不同的目标定义为“第二目标”。注意,客户端装置100针对其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目标不限于上述示例。
此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登记目的地信息”是“关于目标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存储装置400的信息”。此外,“登记目的地信息”(也就是说,“关于目标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存储装置400的信息”)可以解释为包括“关于目标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否为P2P数据库的信息”或“关于目标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否为存储装置400的信息”的构思。此外,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存在多个P2P数据库的情况下(例如,在存在多个P2P网络500的情况下),“登记目的地信息”可以解释为包括“关于哪个P2P数据库(或P2P网络500)是目标数据的登记目的地的信息”的构思。
此处,要针对第一目标请求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内容可以与要针对第二目标请求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内容相同或不同。例如,要针对第一目标请求的登记目的地信息可以是“关于目标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存储装置400的信息”,而要针对第二目标请求的登记目的地信息可以是“关于目标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否为P2P数据库的信息(目标数据是否确实登记在P2P数据库中)”。
此外,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基于由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执行针对第一目标或第二目标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但是请求方法不必限于此。更具体地,可以基于除由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之外的触发来执行或者可以自动地(或自主地)执行针对第一目标或第二目标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由客户端装置100上运行的软件的处理进行触发来执行针对第一目标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此外,在从第一目标提供登记目的地信息的情况下,客户端装置100可以自动地(或自主地)针对第二目标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
此外,有关“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从客户端装置100发送的请求信号不一定包括指示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的信息。例如,如果客户端装置100由于客户端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发送某种信号而从服务器装置200获取登记目的地信息,则可以解释为正在执行“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
此处,虽然基本上假设使用客户端装置100的用户是个人,但是用户不限于此。例如,用户包括任意组织或任意组(诸如例如,公司、协会和圈子)。
注意,客户端装置100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客户端装置100可以是诸如通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和平板PC的任意装置。此外,上述客户端装置100的处理内容可以适当地改变。
(服务器装置200)
服务器装置200是在学业成绩和活动记录服务中向客户端装置100提供各种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在服务器装置200从客户端装置10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服务器装置200通过分析请求信号来识别所请求的内容,并且通过基于所请求的内容向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发送用于请求目标数据的请求信号来获取关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或活动记录的数据。然后,服务器装置200将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与数据一起发送至客户端装置100。
注意,服务器装置200的处理内容不限于以上内容。例如,服务器装置200可以在没有分析从客户端装置100接收到的请求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将请求信号发送至节点装置300和存储装置400两者来获取数据。此外,服务器装置200也可以在服务器装置200没有从客户端装置10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从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获取数据,并且将该数据提供至客户端装置100。此外,以与客户端装置100类似的方式,服务器装置200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
(节点装置300)
节点装置300是连接至P2P网络500并且保存P2P数据库的信息处理装置。在节点装置300处提供的P2P数据库中,登记了关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活动记录等的数据。注意,在P2P数据库中登记的数据的内容不限于这些。
然后,节点装置300从P2P数据库获取数据,并且将数据登记在P2P数据库中。有关获取数据,在节点装置300从服务器装置20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节点装置300从P2P数据库获取由请求信号指定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提供至服务器装置200。此外,有关登记数据,在节点装置300从服务器装置200接收到关于登记数据的请求信号的情况下,节点装置300将包括在请求信号中的数据登记在P2P数据库中。注意,节点装置300从P2P数据库获取数据的情况以及节点装置300将数据登记在P2P数据库中的情况不限于以上情况。例如,节点装置300也可以在节点装置300没有从服务器装置20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从P2P数据库获取数据并且可以将数据提供至服务器装置200。
注意,在节点装置300将数据登记在P2P数据库中,从P2P数据库获取数据等的情况下,节点装置300基本上使用在P2P数据库处提供并且要在P2P数据库上执行的预定程序(在下文中,出于描述目的,称为“P2P数据库程序”)。通过使用P2P数据库程序,例如,根据预定规则来实现包括诸如比特币的虚拟货币的交换的各种处理。此外,通过在P2P数据库处提供的P2P数据库程序,降低了程序被欺诈性地修改的风险。
虽然P2P数据库程序是超级账本(Hyperledger)中的链代码,但是P2P数据库程序不限于此。例如,P2P数据库程序可以指示智能合约。注意,节点装置300可以适当时使用除P2P数据库程序之外的程序来实现从P2P数据库获取数据并且将数据登记在P2P数据库中。另外,与客户端装置100类似,节点装置300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假设多个节点装置300具有相同功能的情况下提供描述,但是各个节点装置300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功能。例如,还可以提供批准在P2P数据库中登记数据的节点装置300(诸如例如,背书节点)、指示各个节点装置300在批准之后执行登记的节点装置300(诸如例如,排序节点)以及将数据登记在P2P数据库中的节点装置300(诸如例如,提交节点)。
(存储装置400)
存储装置400是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P2P数据库一起使用的预定存储装置。更具体地,存储装置400可以存储经由服务器装置200提供至客户端装置100的各种数据。要存储在存储装置400中的数据例如是关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活动记录等的数据。注意,要存储在存储装置400中的数据的内容不限于这些。在存储装置400从服务器装置20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存储装置400获取由请求信号指定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提供至服务器装置200。注意,存储装置400的处理内容不限于以上内容。例如,在存储装置400没有从服务器装置20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存储装置400也可以向服务器装置200提供任意数据。此外,以与客户端装置100类似的方式,存储装置400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
(P2P网络500)
P2P网络500是其上分布有P2P数据库的网络。如上所述,各个节点装置300可以通过连接P2P网络500来更新P2P数据库,同时保持与其他节点装置300所保存的P2P数据库的一致性。
注意,P2P网络500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例如,P2P网络500可以是由多个组织操作的联合体类型、由单个组织操作的私有类型和对参与者没有特别限制的公共类型之一。
注意,对于要在P2P网络500中使用的通信方案、线路类型等没有特别限制。例如,P2P网络500可以用租用线路网络例如因特网协议-虚拟专用网(IP-VPN)来实现。此外,P2P网络500可以用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电话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包括以太网(注册商标)的各种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等来实现。此外,P2P网络500可以用无线通信网络例如Wi-Fi(注册商标)或蓝牙(注册商标)来实现。
(网络600)
网络600是连接在客户端装置100与服务器装置200、服务器装置200与节点装置300以及服务器装置200与存储装置400之间的网络。注意,以与P2P网络500类似的方式,对于要在网络600处使用的通信方案、线路的类型等没有特别限制。
以上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示例。注意,参照图4描述的上述配置仅是示例,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可以在服务器装置200处提供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的全部或部分。例如,可以在服务器装置200上执行提供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的全部或部分的软件。此外,相反地,可以在客户端装置100处提供服务器装置200的功能的全部或部分。可以根据规格和操作来灵活地改变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
(2.3.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示例)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说明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示例。随后,将参照图5描述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示例。
如图5所示,客户端装置100包括控制单元110、输入单元120、输出单元130、存储单元140和通信单元150。
(控制单元110)
控制单元110是全面控制由客户端装置100执行的整体处理的功能部件。例如,控制单元110可以使用控制信号来控制输出单元130、通信单元150等的启动和停止。注意,控制单元110的控制内容不限于这些。例如,控制单元110可以控制通常在各种服务器、通用计算机、PC、平板PC等处执行的处理。
此外,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110包括请求单元111和输出控制单元112。
(请求单元111)
请求单元111是执行对外部装置的各种请求包括数据的获取、登记、关于数据是否被登记的确认等的功能部件。如图5所示,请求单元111包括第一请求单元111a和第二请求单元111b。
(第一请求单元111a)
第一请求单元111a是执行对第一目标的包括数据的获取、登记、关于数据是否被登记的确认等的各种请求的功能部件。更具体地,在用户使用输入单元120执行用于请求获取期望的数据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第一请求单元111a基于输入操作生成用于请求获取数据的请求信号,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50将该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00。通过这种方式,第一请求单元111a可以实现从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获取期望的数据,以及获取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
此外,在用户使用输入单元120执行用于请求登记期望的数据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第一请求单元111a生成用于请求登记数据的请求信号,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50将该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00。通过这种方式,第一请求单元111a可以实现在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中登记期望的数据。此处,虽然用户基本上不能对在P2P数据库中登记的数据进行删除、校正等,但是用户可以向在P2P数据库中登记的数据添加追记(例如,可以添加指示删除或校正数据的追记)。第一请求单元111a可以通过生成用于向在P2P数据库中登记的数据请求添加追记的请求信号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50将该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00来实现添加追记。
(第二请求单元111b)
第二请求单元111b是执行对第二目标的包括数据的获取、登记、关于数据是否被登记的确认等的各种请求的功能部件。更具体地,第二请求单元111b在已经确认由于针对第一目标的请求而获得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用户使用输入单元120执行用于请求期望的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第二请求单元111b生成用于请求登记目的地信息的请求信号,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50将该信号发送至第二目标。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自己可以确认从服务器装置200提供的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真实性。
(输出控制单元112)
输出控制单元112是控制由于第一请求单元111a或第二请求单元111b进行的请求而获得的数据向用户的输出的功能部件(换句话说,输出控制单元112控制UI的提供)。更具体地,输出控制单元112控制由于第一请求单元111a进行的请求而获得的用户期望数据以及该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输出,或者控制由于第二请求单元111b进行的请求而获得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输出。在这种情况下,在登记目的地信息的获取失败的情况下(或者在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未知的情况下),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控制指示获取失败或登记目的地未知的信息的输出。
输出控制单元112通过控制在输出单元130处提供的诸如显示器的显示装置、诸如扬声器的声音输出装置、诸如灯的光源装置、诸如致动器的触觉呈现装置等来控制登记目的地信息等的输出。稍后将描述由输出控制单元112实现的UI的具体示例。注意,如上所述,服务器装置200可以通过在服务器装置200处提供的输出控制单元112来控制UI的提供。
(输入单元120)
输入单元120是接收用户输入的功能部件。例如,输入单元120包括诸如鼠标、键盘、触摸面板、按钮、开关和麦克风的输入装置,并且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这些输入装置来执行用于获取期望的数据或请求登记等的输入操作。注意,在输入单元120处提供的输入装置没有特别限制。
(输出单元130)
输出单元130是通过由输出控制单元112控制将由于第一请求单元111a或第二请求单元111b进行的请求而获得的数据输出至用户的功能部件(换句话说,输出单元130提供UI)。例如,输出单元130包括诸如显示器的显示装置、诸如扬声器的声音输出装置、诸如灯的光源装置、诸如致动器的触觉呈现装置等,并且基于输出控制单元112的控制输出由用户请求的数据或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等。注意,在输出单元130处提供的输出装置不限于这些。
(存储单元140)
存储单元140是存储各种数据的功能部件。例如,存储单元140存储由于第一请求单元111a或第二请求单元111b进行的请求而获得的数据、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等,或者存储要由客户端装置100的各个功能部件使用的程序、参数等。注意,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的数据不限于这些。
(通信单元150)
通信单元150是控制与外部装置的各种通信的功能部件。例如,通信单元150将由第一请求单元111a生成的请求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00,并且接收响应信号,该响应信号包括由请求信号指定的数据、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等。此外,通信单元150将由第二请求单元111b生成的请求信号发送至第二目标(或可以与第二目标执行通信的外部装置等),并且接收响应信号,该响应信号包括由请求信号指定的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等。注意,要由通信单元150传送的数据以及通信单元150执行通信的情况不限于这些。
以上已经描述了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示例。注意,使用图5描述的上述功能配置仅是示例,并且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示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客户端装置100不一定必须包括图5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可以根据规格和操作来灵活地改变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配置。
(2.4.服务器装置200的功能配置示例)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客户端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示例。随后,将参照图6描述服务器装置200的功能配置示例。
如图6所示,服务器装置200包括控制单元210、存储单元220和通信单元230。
(控制单元210)
控制单元210是全面控制由服务器装置200执行的整体处理的功能部件。例如,控制单元210可以使用控制信号来控制输出单元(未示出)、通信单元230等的启动和停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10通过提供的访问控制单元211来实现从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的数据等的获取。此外,控制单元210经由通信单元230将包括从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获取的数据的响应信号和包括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响应信号提供至客户端装置100。注意,控制单元210的控制内容不限于这些。例如,控制单元210可以控制通常在各种类型的服务器、通用计算机、PC、平板PC等处执行的处理。
(访问控制单元211)
访问控制单元211是控制对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的访问的功能部件,并且包括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和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此外,当服务器装置200从客户端装置100接收到请求信号时,访问控制单元211通过分析请求信号来识别所请求的内容。然后,在需要从P2P数据库获取数据等的情况下,访问控制单元211使用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来实现对P2P数据库的访问。此外,在需要从存储装置400获取数据等的情况下,访问控制单元211使用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来实现对存储装置400的访问。注意,可以将设置在访问控制单元211处的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和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集成以实施为一个功能部件。
(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
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是基于来自客户端装置100的请求信号来实现对P2P数据库的访问的功能部件。更具体地,在通过对来自客户端装置100的请求信号的分析判断需要从P2P数据库P2P获取数据的情况下,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基于所请求的内容来生成用于请求数据的获取等的新的请求信号,并且将该请求信号发送至节点装置300。通过这种方式,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实现从P2P数据库获取数据等或在P2P数据库中登记数据。注意,可以适当地改变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的上述处理。例如,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可以将从客户端装置100发送的请求信号照原样发送至节点装置300,而不生成新的请求信号。此外,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也可以在服务器装置200没有从客户端装置10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访问P2P数据库。
(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
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是基于来自客户端装置100的请求信号来实现对存储装置400的访问的功能部件。更具体地,在通过对来自客户端装置100的请求信号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存储装置400获取数据的情况下,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基于所请求的内容来生成用于请求数据等的获取等的新的请求信号,并且将该请求信号发送至存储装置400。通过这种方式,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实现从存储装置400获取数据等或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数据。注意,可以适当地改变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的上述处理。例如,以与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类似的方式,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可以将从客户端装置100发送的请求信号照原样发送至存储装置400,而不生成新的请求信号。此外,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也可以在服务器装置200没有从客户端装置100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访问存储装置400。
(存储单元220)
存储单元220是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的功能部件。例如,存储单元220存储来自客户端装置100的请求信号、从P2P数据库或存储装置400获取的数据,存储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或者存储要由服务器装置200的各个功能部件使用的程序、参数等。注意,存储在存储单元220中的数据不限于此。
(通信单元230)
通信单元230是控制与外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通信的功能部件。例如,通信单元230从客户端装置100接收用于请求获取用户期望数据的请求信号。然后,通信单元230将由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生成的请求信号发送至节点装置300,并且接收包括由请求信号指定的数据等的响应信号。此外,通信单元230将由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生成的请求信号发送至存储装置400,并且接收包括由请求信号指定的数据等的响应信号。此后,通信单元230将包括从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获取的数据以及登记目的地信息的响应信号发送至客户端装置100。注意,由通信单元230传送的数据以及通信单元230执行通信的情况不限于此。
上面已经描述了服务器装置200的功能配置示例。注意,使用图6描述的上述功能配置仅是示例,并且服务器装置200的功能配置示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服务器装置200不一定必须包括图6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可以根据规格和操作灵活地改变服务器装置200的功能配置。
(2.5.节点装置300的功能配置示例)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服务器装置200的功能配置示例。随后,将参照图7描述节点装置300的功能配置示例。
如图7所示,节点装置300包括控制单元310、存储单元320和通信单元330。
(控制单元310)
控制单元310是全面控制由节点装置300执行的整体处理的功能部件。例如,控制单元310可以使用控制信号来控制输出单元(未示出)、通信单元330等的启动和停止。此外,控制单元310基于从服务器装置200提供的请求信号来控制从P2P数据库321获取数据的处理或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310可以基于用户的访问权限等控制这些类型的处理(获取数据的处理或登记数据的处理)。注意,控制单元310的控制内容不限于这些。例如,控制单元310可以控制通常在各种类型的服务器、通用计算机、PC、平板PC等中执行的处理。
(存储单元320)
存储单元320是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的功能部件。例如,存储单元320存储要由节点装置300的各个功能部件使用的程序、参数等。注意,在存储单元320中存储的数据的内容不限于这些。如图7所示,存储单元320包括P2P数据库321。
(P2P数据库321)
P2P数据库321是由每个节点装置300共同保存的数据库,并且例如是区块链数据。如上所述,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了诸如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活动记录等中要求真实性保证的数据的较高重要性的数据。可以将使用加密密钥生成的电子签名提供至要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或者可以使用加密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注意,要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数据不限于此。例如,在从P2P数据库321获取数据或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时执行收费的情况下,关于由每个用户拥有的资产(例如,比特币中的币)的数据可以被登记在P2P数据库321中。如图7所示,P2P数据库321包括P2P数据库程序322。
(P2P数据库程序322)
P2P数据库程序322是在P2P数据库321处提供的并且将在P2P数据库321上执行的预定程序。通过使用的P2P数据库程序322,在保持一致性的同时根据预定规则实现包括虚拟货币诸如例如比特币的交换的各种类型的处理。关于预定规则,例如,P2P数据库程序322可以在登记数据或获取数据时通过与其他节点装置300合作来基于预定规则执行批准处理或收费处理。此外,通过在P2P数据库321处提供的P2P数据库程序322,降低了程序被欺诈地修改的风险。虽然P2P数据库程序322是超级账本的链代码,但是P2P数据库程序322不限于此。例如,P2P数据库程序322可以指示智能合约。
P2P数据库程序322可以实现要针对P2P数据库321执行的整体处理。例如,P2P数据库程序322可以实现要通过访问P2P数据库321执行的各种数据的获取处理、各种数据的登记处理等。注意,要由P2P数据库程序322实现的处理不限于以上。对P2P数据库程序322的开发语言、在P2P数据库321上设置的P2P数据库程序322的数目等没有特别限制。
(通信单元330)
通信单元330是控制与外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通信的功能部件。例如,通信单元330从服务器装置200接收请求信号,并且将基于请求信号获取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00。此外,通信单元330在与其他节点装置300通信时发送/接收要用于更新P2P数据库321的数据等(诸如例如要用于建立共识的数据)。注意,要由通信单元330传送的数据以及通信单元330执行通信的情况不限于此。
上面已经描述了节点装置300的功能配置示例。注意,使用图7描述的上述功能配置仅是示例,并且节点装置300的功能配置示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节点装置300不一定必须包括图7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可以根据规格和操作灵活地改变节点装置300的功能配置。
(2.6.存储装置400的功能配置示例)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节点装置300的功能配置示例。随后,将参照图8描述存储装置400的功能配置示例。
如图8所示,参照图8,存储装置400包括控制单元410、存储单元420和通信单元430。
(控制单元410)
控制单元410是全面控制由存储装置400执行的整体处理的功能部件。例如,控制单元410可以使用控制信号来控制输出单元(未示出)、通信单元430等的启动和停止。此外,控制单元410基于从服务器装置200提供的请求信号来控制来自存储单元420的数据的获取处理或存储单元420中的数据的登记处理。注意,控制单元的控制内容410不限于此。例如,控制单元410可以控制通常在各种类型的服务器、通用计算机、PC、平板PC等中执行的处理。
(存储单元420)
存储单元420是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的功能部件。例如,如上所述,存储单元420存储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活动记录等中不要求真实性保证(或者不要求高真实性)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单元420存储要由存储装置400的各个功能部件使用的程序、参数等。注意,存储在存储单元420中的数据的内容不限于此。
(通信单元430)
通信单元430是控制与外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通信的功能部件。例如,通信单元430从服务器装置200接收请求信号,并且将基于请求信号获取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00。注意,要由通信单元430传送的数据以及通信单元430执行通信的情况不限于此。
上面已经描述了存储装置400的功能配置示例。注意,使用图8描述的上述功能配置仅是示例,并且存储装置400的功能配置示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存储装置400不一定必须包括图8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可以根据规格和操作灵活地改变存储装置400的功能配置。
(2.7.处理流程)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存储装置400的功能配置示例。随后,将参照图9描述各个装置的处理流程。图9是示出由各个装置进行的关于向用户提供数据和登记目的地信息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在图9的步骤S1000中,用户确定要请求的数据,并且在客户端装置100的输入单元120上执行预定的输入操作。在步骤S1004中,第一请求单元111a基于该输入生成用于请求数据的获取的请求信号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50将该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00。
在步骤S1008中,服务器装置200的访问控制单元211通过分析请求信号来识别所请求的内容。在步骤S1012中,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或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基于所请求的内容生成新的请求信号,分别地,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211a将该信号发送至节点装置300a,并且存储访问控制单元211b将该信号发送至存储装置400。
在步骤S1016中,节点装置300a的控制单元310从P2P数据库321获取由请求信号指定的数据,或者存储装置400的控制单元410从存储单元420获取由请求信号指定的数据。然后,在步骤S1020中,节点装置300a的通信单元330或存储装置400的通信单元430将包括所获取的数据的响应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00。
在步骤S1024中,服务器装置200的通信单元230将包括来自节点装置300a或存储装置400的数据以及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响应信号发送至客户端装置100。在步骤S1028中,客户端装置100的输出控制单元112基于来自服务器装置200的响应信号控制输出单元130的输出。
在步骤S1032中,已经从输出单元130接收到输出的用户确定需要确认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真实性的数据,并且在输入单元120上执行预定的输入操作。在步骤S1036中,第二请求单元111b基于输入操作生成用于请求获取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请求信号,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50将信号发送至第二目标(在该示例中,第二目标是节点装置300b)。
在步骤S1040中,节点装置300b的控制单元310确认由请求信号指定的数据是否被登记在P2P数据库321中。在步骤S1044中,节点装置300b的通信单元330将包括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关于数据是否被登记在P2P数据库321中的信息)的响应信号发送至客户端装置100。
在步骤S1048中,客户端装置100的输出控制单元112基于来自节点装置300b的响应信号控制输出单元130的输出来完成一系列处理。
注意,图9的序列图中的各个步骤不一定必须按照所描述的顺序按时间顺序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序列图中的各个步骤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处理,或者可以并行地处理。
<3.用户接口示例>
上面已经描述了各个装置的处理流程。随后,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UI的示例。
(3.1.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UI的示例)
首先将参照图10至图21描述指示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321还是存储装置400的UI的示例。如上所述,客户端装置100的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基于在来自服务器装置200的响应信号中包括的登记目的地信息来控制在响应信号中包括的数据的输出,并且图10至图21示出了作为UI的示例的显示器(输出单元130)的显示示例,显示器的输出由输出控制单元112控制。注意,如上所述,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控制除诸如显示器的显示装置之外的诸如扬声器的声音输出装置、诸如灯的光源装置、诸如致动器的触觉呈现装置等。
首先,如图10所示,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执行控制,使得在显示器处显示为列表的文件(数据)中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文件(在图中,文件10)以凹入状态显示,仿佛文件被嵌入至屏幕中。
此外,如图11所示,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执行控制,使得在显示器处显示为列表的文件(数据)中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文件(在图中,文件11)以与其他文件(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文件)不同的纹理显示。
此外,如图12所示,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执行控制,使得在显示器处显示为列表的字符串(数据)中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字符串(在图中,文件12)以设置有预定的图标(在附图中,具有复选标记的复选框图标12)的状态显示。
另外,如图13所示,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执行控制,使得在显示器处显示为列表的字符串(数据)中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字符串(在图中,文件13)以凹入状态显示,仿佛字符串被嵌入至屏幕中。
此外,如图14所示,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执行控制,使得在显示器处显示为列表的字符串(数据)中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字符串以设置有预定的图标(在图中,具有复选标记的复选框图标14)的状态显示。
用户可以利用上述UI直观地识别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数据。
随后,将描述指示在存储装置400(其他存储单元)中登记的数据的UI的示例。如图15所示,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执行控制,使得在显示器上显示为列表的文件(数据)中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文件(在图中,文件15)以设置有预定的标记(在图中,指示裂纹的标记)的状态显示。
此外,如图16所示,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执行控制,使得在显示器处显示为列表的文件(数据)中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文件以设置有预定的图标(在图中,具有问号的图标16)的状态显示。
此外,如图17中所示,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执行控制,使得在显示器处显示为列表的字符串(数据)中在存储装置400中存储的字符串以设置有预定的图标(在图中,具有问号的图标17)的状态显示。
用户可以利用上述UI直观地识别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数据。
此外,如图18所示,可以在显示器处设置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数据的区域18和用于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数据的区域19,并且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控制输出,使得将数据显示在相应区域中。
此外,如图19所示,可以在显示器上设置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数据的选项卡20和用于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数据的选项卡21,并且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控制输出,使得将数据显示在相应选项卡中。
此外,可以在显示器上设置如图20中的A所示的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数据的窗口以及如图20中的B所示的用于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数据的窗口,并且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控制输出,使得将数据显示在相应窗口中。
此外,在客户端装置100包括多个显示器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如图21中的A所示的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数据的显示器以及如图21中的B所示的用于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数据的显示器,并且输出控制单元112可以控制输出,使得将数据显示在相应显示器中。
(3.2.指示针对第二目标的确认结果的UI的示例)
如上所述,在从服务器装置200提供了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之后,用户可以针对第二目标确认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真实性。因此,随后,将描述指示从第二目标提供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确认结果的UI的示例。
例如,在用户按下上述图12所示的复选框图标12的情况下,输出控制单元112使图22中的A所示的弹出窗口22显示在显示器上。然后,在用户按下(点击)弹出窗口22中包括的确认按钮23的情况下,第二请求单元111b针对第二目标确认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并且输出控制单元112控制输出,使得在弹出窗口22中显示确认结果的字符串24(在该示例中,指示数据已被登记在P2P数据库321中的信息与确认时间一起显示)。通过该UI,用户可以容易地确认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真实性。
(3.3.指示关于数据的追记的历史信息的UI的示例)
如上所述,虽然用户基本上不能对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数据进行删除、校正等,但是用户可以将追记添加至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数据(例如,用户可以添加表示数据已删除或校正的追记)。因此,随后,将描述指示关于将追记添加至数据的历史信息(在下文中,也简称为“历史信息”)的UI的示例。
例如,用户在如图23中的A所示的显示为列表的多个文件(数据)中选择用户期望确认历史信息的文件。例如,用户通过按下(点击)文件或连续地按下(长按)文件等于或大于预定时间段的一定时间段来选择用户期望确认其历史信息的文件。通过这种方式,如图23中的B所示,输出控制单元112控制输出,使得显示关于文件的历史信息。在图23中的B的示例中,针对每个版本都显示文件,而较新版本的文件则显示在前面。也就是说,在图23中的B中,文件25a是最新版本的文件,而文件25d是最旧版本的文件。
通过这种方式,因为用户可以直观地识别每个文件的版本的旧或新,所以用户可以更容易地确认文件的历史信息。注意,指示历史信息的UI不限于图23中的示例。例如,各个版本的文件可以水平或垂直地以线状显示。此外,可以使用预定的方法(诸如例如,突出显示和不同的字体)来指示添加了追记的部分。
(3.4.要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
如上所述,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输入单元120来执行用于请求数据的登记的输入操作来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期望的数据。因此,随后,将描述要用于在P2P数据库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
例如,假设如图24所示,在显示器上设置有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数据的区域26和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数据的区域27,并且将文件(数据)显示在相应区域中。然后,用户能够通过将在区域27中显示的文件拖放至区域26来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文件。
此外,如图25所示,用户能够通过选择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字符串28(在图中,所选择的部分被突出显示)并且连续地按下(长按)所选择的部分等于或大于预定时间段的一定时间段,来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文件。
通过上述UI,用户可以更容易地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注意,要用于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不限于上述示例。
(3.5.指示数据不能删除的UI的示例)
随后,将描述指示由于数据被登记在P2P数据库321中而不能删除的UI的示例。
例如,如图26所示,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文件29(数据)、显示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文件30(数据)的区域31、以及用于指定要删除的文件的删除区域32被显示在显示器上。
此外,假设用户尝试通过将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文件29拖放至删除区域32来删除文件29。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这样的显示:每次在即将将文件29拖到删除区域32的时刻,在文件29处提供指示该文件不能删除的拒绝符号33,此外,在将文件29放在删除区域32的情况下,文件29被强制返回至区域31中的原始位置。注意,在用户将在存储装置400中登记的文件30拖放至删除区域32的情况下,文件30被适当地删除。
此外,如图27所示,在用户选择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的字符串34(在附图中,所选择的部分被突出显示)并且试图删除(或重写)所选择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显示警报消息35。在该示例中,显示警告消息35“由于该行被写入P2P数据库而不能重写”。
通过上述UI,用户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出用户试图删除的数据不能删除,因为该数据被登记在P2P数据库321中。通过这种方式,根据本公开内容,可以使用户明白需要更加小心地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注意,指示数据不能删除的UI不限于上述示例。
(3.6.指示正在执行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
随后,将描述指示正在执行在P2P数据库321中登记数据的UI的示例。
例如,如图28所示,将数据编辑区域36、保存按钮37和保存草稿按钮38显示在显示器上。在此,保存按钮37是当用户将在编辑区域36中编辑的数据登记在P2P数据库321中时按下的按钮,并且保存草稿按钮38是当用户将正在编辑的数据登记在存储装置400中时按下的按钮。
在用户按下保存按钮37的情况下,如图29所示,显示指示数据正在P2P数据库321中保存的消息39(在该示例中,“数据正在P2P数据库中保存……”的消息39)和提醒用户P2P数据库321的加载图标40(在该示例中,通过连续的多个块来提醒用户区块链的加载图标40)。注意,图30所示的动画41可以代替加载图标40而显示(在该示例中,显示了通过连续的多个块来提醒用户区块链的动画41)。
此外,在图28中,在用户按下保存草稿按钮38的情况下,如图31所示,显示指示数据正在存储装置400中保存的消息42(在该示例中,“数据正在数据库中保存……”的消息42)以及不会提醒用户P2P数据库321的加载图标43(典型的加载图标)。注意,如图32所示的不会提醒用户P2P数据库321的动画44(典型动画)可以代替加载图标43而显示。
通过上述UI,用户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出数据正在P2P数据库321或存储装置400中登记。注意,指示正在进行数据登记的UI不限于上述示例。
<4.硬件配置示例>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UI的示例。随后,将参照图33描述各个装置的硬件配置示例。
图33是示出客户端装置100、服务器装置200、节点装置300或存储装置400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这些装置可以由图33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900来实施。
信息处理装置900包括例如MPU 901、ROM 902、RAM 903、记录介质904、输入/输出接口905、操作输入装置906、显示装置907和通信接口908。此外,在信息处理装置900中,例如,各个部件与作为数据传输路径的总线909连接。
MPU 901包括具有诸如MPU的算术电路的一个或两个或多个处理器、各种类型的处理电路等,并且用作客户端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10、服务器装置200的控制单元210、节点装置300的控制单元310或存储装置400的控制单元410。注意,客户端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10、服务器装置200的控制单元210、节点装置300的控制单元310或存储装置400的控制单元410可以包括可以实现上述各种类型的处理的专用(或通用)电路(诸如例如,不同于MPU 901的处理器)。
ROM 902存储诸如要由MPU 901使用的程序、操作参数的控制数据等。RAM 903例如临时存储要由MPU 901执行的程序等。
记录介质904用作客户端装置100的存储单元140、服务器装置200的存储单元220、节点装置300的存储单元320或存储装置400的存储单元420,并且存储诸如关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的数据的各种类型的数据以及各种类型的程序。在此,记录介质904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磁记录介质如硬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存。此外,记录介质904可以是从信息处理装置900可拆卸的。
输入/输出接口905连接例如操作输入装置906和显示装置907。在此,输入/输出接口905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子、数字视觉接口(DVI)端子、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注册商标)端子、各种类型的处理电路等。
此外,操作输入装置906例如被设置在信息处理装置900上,并且连接至信息处理装置900内部的输入/输出接口905。操作输入装置906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小键盘、触摸面板、麦克风、操作按钮、光标键、旋转选择器(例如转盘)、这些的组合等。操作输入装置906用作客户端装置100的输入单元120。
此外,显示装置907例如被设置在信息处理装置900上,并且连接至信息处理装置900内部的输入/输出接口905。显示装置907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显示装置907用作客户端装置100的输出单元130。
注意,不言而喻,输入/输出接口905可以连接至诸如信息处理装置900外部的操作输入装置和外部显示装置的外部装置。此外,显示装置907可以是可以执行显示并允许用户操作的装置,诸如例如触摸面板。
通信接口908是设置在信息处理装置900处的通信装置,并且用作客户端装置100的通信单元150、服务器装置200的通信单元230、节点装置300的通信单元330或存储装置400的通信单元430。此外,通信接口908可以具有例如经由任意网络(或直接地)与诸如服务器的任意外部装置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通信的功能。在此,通信接口908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通信天线和射频(RF)电路(无线通信)、IEEE802.15.1端口和发送/接收电路(无线通信)、IEEE802.11端口和发送/接收电路(无线通信)、局域网(LAN)终端和发送/接收电路(有线通信)等。
注意,信息处理装置900的硬件配置不限于图33所示的配置。例如,在信息处理装置900经由连接的外部通信装置执行通信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900不包括通信接口908。此外,通信接口908可以具有使得能够使用多个通信方案进行通信的配置。此外,信息处理装置900例如不一定包括操作输入装置906、显示装置907等。此外,例如,图33所示的部分或全部部件可以使用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集成电路(IC)来实现。
<5.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可以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321还是其他存储单元(存储装置400)的信息(登记目的地信息),并将作为请求结果获得的信息提供至用户。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自己可以确认从系统中提供的数据的登记目的地信息的真实性。
上面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以上示例。显然,具有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领域中的普通知识的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想到各种改变和变型,并且自然地理解这些改变和变型属于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范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说明性或示例性的效果,而非限制性的。也就是说,与上述效果一起或代替上述效果,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技术可以实现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其他效果。
此外,本公开内容也可以配置如下。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请求单元,被配置成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所述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
输出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由于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向用户的输出。
(2)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基于由于针对作为所述多个目标之一的第一目标的请求而获得的信息,所述请求单元执行针对作为所述多个目标中的另一个目标的第二目标的请求。
(3)根据(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向所述用户输出由于针对所述第一目标的请求而获得的信息,并且
然后所述请求单元基于所述用户的操作执行针对所述第二目标的请求。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在所述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所述P2P数据库的情况下,所述请求单元针对所述多个目标中的至少一个请求关于所述数据的追记的历史信息。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在所述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所述P2P数据库的情况下,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向所述用户输出指示所述数据不能删除的信息。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请求单元还基于所述用户的操作针对所述多个目标中的至少一个请求在所述P2P数据库中登记数据。
(7)根据(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在登记期间向所述用户输出指示所述数据正在所述P2P数据库中登记的信息。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输出控制单元以文件为单位或以所述文件中包括的数据为单位向所述用户输出由于所述请求而获得的信息。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P2P数据库是区块链数据。
(10)一种由计算机执行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所述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
控制由于所述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向用户的输出。
(11)一种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实现:
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所述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
控制由于所述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向用户的输出。
附图标记列表
100 客户端装置
110 控制单元
111 请求单元
111a 第一请求单元
111b 第二请求单元
112 输出控制单元
120 输入单元
130 输出单元
140 存储单元
150 通信单元
200 服务器装置
210 控制单元
211 访问控制单元
211a P2P数据库访问控制单元
211b 存储访问控制单元
220 存储单元
230 通信单元
300 节点装置
310 控制单元
320 存储单元
321 P2P数据库
322 P2P数据库程序
330 通信单元
400 存储装置
410 控制单元
420 存储单元
430 通信单元
500 P2P网络
600 网络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请求单元,被配置成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所述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
输出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由于所述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向用户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基于由于针对作为所述多个目标之一的第一目标的请求而获得的信息,所述请求单元执行针对作为所述多个目标中的另一个目标的第二目标的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向所述用户输出由于针对所述第一目标的请求而获得的信息,并且
然后所述请求单元基于所述用户的操作执行针对所述第二目标的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在所述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所述P2P数据库的情况下,所述请求单元针对所述多个目标中的至少一个请求关于所述数据的追记的历史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在所述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所述P2P数据库的情况下,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向所述用户输出指示所述数据不能删除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请求单元还基于所述用户的操作针对所述多个目标中的至少一个请求在所述P2P数据库中登记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在登记期间向所述用户输出指示所述数据正在所述P2P数据库中登记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输出控制单元以文件为单位或以所述文件中包括的数据为单位向所述用户输出由于所述请求而获得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P2P数据库是区块链数据。
10.一种由计算机执行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所述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
控制由于所述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向用户的输出。
11.一种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实现:
针对彼此不同的多个目标请求关于数据的登记目的地是P2P数据库还是除所述P2P数据库之外的存储单元的信息;以及
控制由于所述请求而获得的信息的向用户的输出。
CN201980010016.1A 2018-04-02 2019-01-30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Pending CN1116563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0786 2018-04-02
JP2018070786 2018-04-02
PCT/JP2019/003210 WO2019193823A1 (ja) 2018-04-02 2019-01-30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328A true CN111656328A (zh) 2020-09-11

Family

ID=68100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0016.1A Pending CN111656328A (zh) 2018-04-02 2019-01-30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44195A1 (zh)
EP (1) EP3779703B1 (zh)
JP (1) JP7327384B2 (zh)
CN (1) CN111656328A (zh)
WO (1) WO20191938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0206A1 (en) * 2019-06-14 2020-12-17 Ailia Sa Method for the execution of an instance of a smart contract by means of a blockchain
JP7327208B2 (ja) * 2020-02-27 2023-08-16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記録方法、データ記録プログラム、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4828A1 (en) * 2007-07-13 2010-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l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file version management system
CN103139195A (zh) * 2011-11-22 2013-06-05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4052830A (ja) * 2012-09-06 2014-03-20 Canon Marketing Japan Inc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079549A (zh) * 2013-03-26 2014-10-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
JP2016021145A (ja) * 2014-07-14 2016-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信先管理装置、送信先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080752A1 (de) * 2015-11-12 2017-05-18 Bundesdruckerei Gmbh Elektronisches bezahlverfahren und servercomputer
CN107103098A (zh) * 2017-05-12 2017-08-29 曾建伟 一种包含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网式数据库及工作方法
CN107392600A (zh) * 2017-06-26 2017-11-24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数字货币交易付款登记方法和系统
WO2018008800A1 (ko) * 2016-07-04 2018-01-11 (주)코인플러그 블록체인을 기반으로 하는 공인인증서 인증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블록체인을 기반으로 하는 공인인증서 인증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7145A (ja) * 2000-10-05 2002-04-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医療情報の管理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490743B2 (ja) 2004-06-24 2010-06-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ファイル共有用管理サーバおよびクライアント装置
JP4832086B2 (ja) * 2006-01-16 2011-12-07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提供情報更新方法、情報端末、情報端末の制御方法、情報更新サーバ、情報更新サーバ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82342B2 (ja) * 2007-12-03 2012-07-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ータベースシステム,データ管理方法,データベース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
US9063640B2 (en) * 2013-10-17 2015-06-23 Spotify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media items in a plurality of sequences of media items
CN107079037B (zh) * 2016-09-18 2018-10-23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节点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4828A1 (en) * 2007-07-13 2010-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l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file version management system
CN103139195A (zh) * 2011-11-22 2013-06-05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4052830A (ja) * 2012-09-06 2014-03-20 Canon Marketing Japan Inc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079549A (zh) * 2013-03-26 2014-10-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
JP2016021145A (ja) * 2014-07-14 2016-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信先管理装置、送信先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080752A1 (de) * 2015-11-12 2017-05-18 Bundesdruckerei Gmbh Elektronisches bezahlverfahren und servercomputer
WO2018008800A1 (ko) * 2016-07-04 2018-01-11 (주)코인플러그 블록체인을 기반으로 하는 공인인증서 인증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블록체인을 기반으로 하는 공인인증서 인증방법
CN107103098A (zh) * 2017-05-12 2017-08-29 曾建伟 一种包含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网式数据库及工作方法
CN107392600A (zh) * 2017-06-26 2017-11-24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数字货币交易付款登记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9703A4 (en) 2021-06-02
US20210144195A1 (en) 2021-05-13
WO2019193823A1 (ja) 2019-10-10
EP3779703B1 (en) 2022-09-21
JPWO2019193823A1 (ja) 2021-05-13
EP3779703A1 (en) 2021-02-17
JP7327384B2 (ja) 202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46847B2 (en) Installing applications based on a seed application from a separate device
WO201919382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591700A (zh) 提供基于角色的应用体验
JPWO201911150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8839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779703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0027905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EP368371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135430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715627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1919383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911150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715018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AU2013203182A1 (en) Installing applications based on a seed application from a separat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