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046B - 缓冲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缓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046B
CN111656046B CN201880087608.9A CN201880087608A CN111656046B CN 111656046 B CN111656046 B CN 111656046B CN 201880087608 A CN201880087608 A CN 201880087608A CN 111656046 B CN111656046 B CN 1116560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damper
damper mass
bracke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76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6046A (zh
Inventor
K·西门斯
董照远
R·菲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11656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6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5Masses mounted with play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thus enabling free movement over a limited r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14Masses driven by elastic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08Inert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52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 F16F2230/007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with, or used as an end stop or buffer; Limiting excessive axial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2Rotar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缓冲质量支架(3)的缓冲系统(1),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上可相对运动地容纳有缓冲质量(43),并且止挡(10)被紧固。所述缓冲质量(43)布置在所述止挡(10)的径向外部,并且在所述缓冲质量的面向所述止挡(10)的径向侧面上设有接触区域(45),所述接触区域与设置在所述止挡(10)上的轮廓区域(50)共同作用,所述轮廓区域设置在配属于所述缓冲质量(43)的径向侧面上。其中,所述止挡(10)具有至少一个止挡支架(8)作为第一结构单元(25)和至少一个通过径向锁定件(23)与所述止挡支架(8)连接的止挡阻尼件(14)作为第二结构单元(26)。

Description

缓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缓冲质量支架以及至少一个止挡的缓冲系统,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借助耦联装置可相对运动地容纳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上,所述耦联装置将所述缓冲质量支架中的导轨与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中的导轨连接起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布置在所述止挡的径向外部,并且在其面向所述止挡的径向侧面上设有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与在所述止挡上设置在所述止挡的配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的径向侧面上的轮廓区域共同作用。
背景技术
由文献WO 2011/147632A2已知一种这样的缓冲系统。例如在图1中可看到,缓冲系统设有缓冲质量支架,该缓冲质量支架具有两个以轴向间距相对彼此布置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其中销状的间隔保持件将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保持在预定的轴向间距上。在轴向方向上在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之间布置有缓冲质量,如例如图2所示,该缓冲质量与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一样具有导轨,其中辊形的耦联装置分别用于将缓冲质量支架的导轨与缓冲质量的导轨连接,以便为缓冲质量确保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的相对可运动性。如图3所示,在径向上在缓冲质量内存在环形的止挡,该止挡在图13和14中作为细节绘出。该止挡具有止挡支架,该止挡支架被用作止挡阻尼件的弹性包套包覆。该包套的径向外侧用作止挡的轮廓区域,该轮廓区域与设置在缓冲质量的径向内侧上的接触区域共同作用。在图10中示出的圆周侧居中的弯曲区域用作缓冲质量的接触区域,而在圆周侧连接在该弯曲区域上的轴向空置部负责避免具有轴向凸肩部的缓冲质量的接触容纳,该轴向凸肩部构造在间隔保持件的容纳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上。
不能够排除的是,作为止挡阻尼件起作用的弹性包套在离心力作用下相对于紧固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中的一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上的止挡支架扩宽,并且由此至少在较高的转速中能够限制所期望的阻尼特性。此外不能够排除的是,弹性包套在此被过度拉伸,这可能持久地不利地影响减振行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的任务是,构造用于缓冲系统的止挡,从而使得该缓冲系统与相应的离心力作用无关地始终保持其有利的阻尼特性。
为了解决所述任务,设置一种具有缓冲质量支架以及至少一个止挡的缓冲系统,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借助于耦联装置可相对运动地容纳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上,所述耦联装置将缓冲质量支架中的导轨与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中的导轨连接起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布置在所述止挡的径向外部,并且在其面向所述止挡的径向侧面上设有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与在所述止挡上设置在所述止挡的配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的径向侧面上的轮廓区域共同作用。
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止挡具有至少一个止挡支架作为第一结构单元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过径向锁定件与止挡支架连接的止挡阻尼件作为第二结构单元。
尤其当所述至少一个止挡支架由至少基本上抵抗变形的材料、例如由金属材料比如通过压铸制成时,止挡具有高的变形刚度。当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阻尼件由至少基本上易于变形的材料、如塑料制成时,则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阻尼件产生突出的阻尼特性,并且尽管如此,由于所述止挡阻尼件借助径向锁定件与止挡支架连接,所述止挡阻尼件从止挡支架的变形刚度中获益,方法是:所述止挡阻尼件即使在离心力影响下也至少基本上保持其形状。这尤其在不仅所述至少一个止挡支架而且止挡的至少一个止挡阻尼件分别环形地构造时适用。此外,止挡支架由于其高的变形刚度而可以用作间隔保持件。这尤其当止挡轴向地设置在缓冲质量支架的两个以轴线偏移布置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之间时能够是有利的。其他间隔保持件则不是必要的。
因此,径向锁定件在缓冲系统的止挡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多个结构单元中的一个结构单元,即或者止挡阻尼件或者止挡的止挡支架或者缓冲质量支架具有至少一个带有与径向方向不同的延伸方向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嵌接到其他结构单元中的一个结构单元的相应成形的凹部中时,存在有利的径向锁定件,其中突起部与凹部一样分别形成径向锁定件的组成部分。通过一个结构单元的突起部嵌入到相应另一个结构单元的相应凹部中,存在两个结构单元的形状配合的连接,这导致止挡阻尼件的所希望的形状稳定性。
突起部可以设置在作为止挡阻尼件或作为止挡支架起作用的结构单元上,并且凹部可以设置在作为止挡阻尼件或作为止挡支架起作用的另一个结构单元上。但同样,突起部也可以设置在作为止挡的止挡阻尼件起作用的结构单元上或者设置在作为缓冲质量支架起作用的结构单元上,并且凹部可以设置在作为止挡阻尼件或者缓冲质量支架起作用的另一结构单元上。在任何情况下,突起部以面向凹部的自由端部压入到所配属的凹部中。
特别有意义的是,径向锁定件分别配备有一压力介质供给部,所述压力介质供给部分别与耦联装置中的各一个耦联装置共同作用。该压力介质供给部的意义在于将压力介质直接输送给相应的耦联装置,以便通过在那里引起的润滑作用来确保摩擦最小化。这尤其在缓冲质量相对于缓冲质量支架并且进而相对于止挡的强烈的相对旋转偏移的情况下是这种情况。在有利的结构实施方案中,每个耦联装置的径向锁定件具有成对突起部,该成对突起部在圆周方向上在其本身之间具有指向所配属的耦合装置并且用作压力介质供给部的压力介质通道。由此不仅得到径向锁定件和压力介质供给部的紧凑的实施方案,而且此外也得到不仅径向锁定件的突起部而且压力介质供给部的相应的压力介质通道布置在相应的耦联装置的圆周侧的延伸区域中。
止挡阻尼件通过径向锁定件虽然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止挡支架固定,但也需要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止挡支架固定。为了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该固定,可以规定,将至少一个止挡支架紧固在缓冲质量支架上,并且借助至少一个止挡支架将至少一个止挡阻尼件轴向地保持在缓冲质量支架与止挡支架之间。当使用缓冲质量支架时,该解决方案尤其有利,该缓冲质量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以轴向偏移相对于彼此布置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缓冲质量支架元件在轴向方向上在其本身之间容纳止挡。在这种实施方案中,至少两个止挡阻尼件可配属于至少一个止挡支架,其中每个止挡阻尼件轴向地保持在缓冲质量支架中的各一个缓冲质量支架与止挡支架之间。
为了将至少一个止挡支架紧固在缓冲质量支架上,至少一个止挡支架具有至少一个紧固区域,紧固区域可以用于可松开地容纳或固定地容纳至少一个紧固器件。在首先提到的情况下,构件如间隔保持件穿过止挡支架的紧固区域中的开口,而相对于这些开口不是固定的,而这些构件在后面提到的情况下相对于这些开口是固定的,例如由于传力配合或材料配合的连接。
在具有至少一个紧固区域的止挡支架的设计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阻尼件设有至少一个在形状上适配于止挡支架的至少一个紧固区域的止挡减振区域,该止挡减振区域将止挡支架的至少一个紧固区域与所配属的缓冲质量的接触区域分隔开。由此,在缓冲质量支架上的止挡的固定在与相应的止挡减振区域的布置相同的圆周区域中进行,从而缓冲质量的可能的力矩可以至少基本上自由地被止挡阻尼件上的杠杆臂容纳。
如已经阐述的那样,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在其面向止挡的径向侧面上具有接触区域,并且止挡在其面向至少一个缓冲质量的径向侧面上具有轮廓区域。至少一个缓冲质量的接触区域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一个接触区或者多个接触区,并且止挡的轮廓区域也设有轮廓区或者设有多个轮廓区。在相应的缓冲质量的径向内侧上实现接触区域的一个接触区或相应的第一接触区并且在减振器的径向外侧上实现轮廓区域的一个轮廓区或相应的第一轮廓区时,接触区域的至少第二接触区在圆周方向上与第一接触区相邻地位于相应的缓冲质量的径向内侧上,而轮廓区域的至少第二轮廓区相应通过止挡阻尼件的与止挡支架的紧固区域在形状上适配的止挡减振区域形成。
当在驱动器(如内燃机)起动之后立即出现在空转之上的转速,例如在相应的车辆的缓慢行进运行中时,仅在缓冲质量上的接触区或其第一接触区以及在减振器上的仅仅一个轮廓区可以足够。虽然所传递的力矩还不会过高,但是能够加载高的旋转不均匀性。在该旋转不均匀性导致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在圆周方向上的相对较强的相对偏移时,与较小的转速相关联的离心力对于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在径向方向上的完全偏移而言可能是不足够的,进而对于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在其初始位置中仅提供小的复位力矩。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在完全取消旋转不均匀性的情况下会占据该初始位置。
不同地,如果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在驱动器关断时由于重力在离心力崩溃时下落,或者由驱动器产生的旋转不均匀性高到使得在缓冲质量上的仅一个接触区或在止挡阻尼件上的仅一个轮廓区不够,那么至少有意义的是(如果不是完全必要的),在圆周方向上作为对已经提到的在相应的缓冲质量的径向内侧上的接触区的补充而设置接触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区,以及用于轮廓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轮廓区。在这种实施方案中,在发生在耦联装置和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和缓冲质量支架中的导轨中的至少一个导轨之间的接触之前,至少一个缓冲质量即使在由驱动器产生大的旋转不均匀性的情况下也能够被带到停止状态中。如果轮廓区域的第二轮廓区分别通过止挡阻尼件的与止挡支架的紧固区域在形状上适配的止挡减振区域形成,则该第二轮廓区的作用可以在没有特别的结构耗费且不需要附加的构件的情况下被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说明用于缓冲系统的止挡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图1示出了具有缓冲质量支架的缓冲系统,所述缓冲质量支架具有以轴向间距布置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和轴向设置在这些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之间的缓冲质量以及在其径向内部具有止挡,其中所述止挡具有容纳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上的止挡支架和轴向地设置在所述止挡支架两侧的、容纳在止挡支架上的止挡阻尼件;
图2示出了缓冲系统的、在缓冲质量布置在其初始位置中时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缓冲系统的、穿过根据图2中的剖切线A-A的剖视图;
图4与图2类似,但是缓冲质量相对于初始位置具有46°的偏移;
图5与图2类似,但是缓冲质量相对于初始位置具有54°的偏移;
图6与图2类似,但是缓冲质量相对于初始位置具有60°的偏移;
图7与图1类似,但是具有止挡支架,该止挡支架仅在轴向侧面上具有止挡阻尼件;
图8与图1类似,但是止挡阻尼件容纳在缓冲质量支架上;
图9与图2类似,但是止挡阻尼件容纳在缓冲质量支架上;
图10示出了缓冲系统的、穿过根据图9中的剖切线A-A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缓冲系统的、穿过根据图9中的剖切线D-D的剖视图;
图12与图2类似,但是紧固元件固定地容纳在止挡支架上;
图13示出了缓冲系统的、穿过根据图12中的剖切线A-A的剖视图;
图14以空间示图示出了图12和图13所示的缓冲系统的止挡支架的视图;
图15与图9类似,但是缓冲质量构造有另一径向内侧面,其中缓冲质量占据其初始位置;
图16与图15类似,但是缓冲质量相对于初始位置具有39°的偏移;
图17与图15类似,但是缓冲质量相对于初始位置具有44°的偏移;
图18与图15类似,但是缓冲质量相对于初始位置具有49°的偏移;
图19示出了缓冲系统与扭转减振器、电机和耦合系统组合地安装到传动设备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分解图示出了缓冲系统1。缓冲系统1能够围绕中心轴线2旋转并且具有带有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和4b的缓冲质量支架3,所述缓冲质量支架元件通过多个在圆周方向上以相近的圆周距离相对于彼此布置的、铆钉形的保持元件5彼此保持。如从图1中可看到的那样,保持元件5紧固在一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上,并且在贯穿另一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b中的贯通部6之后,在另一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b的背离首先提到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的一侧上通过铆接而起作用。
在第二功能中,保持元件5承担容纳止挡10的至少基本上环形的止挡支架8的功能。为此,止挡支架8沿着其圆周以与保持元件5的圆周距离适配的圆周距离具有紧固区域11,其中每个紧固区域为了使各一个保持元件5贯通而具有通孔13。紧固区域11的径向内侧与在圆周方向上分别相邻的、用于各一个轴向相邻的止挡阻尼件14a、14b的保持区域12齐平地终止,而紧固区域11的径向外侧一方面径向地突出于在圆周方向上分别相邻的保持区域12,并且另一方面与通孔13的形状相适配地设有倒圆部15。
保持区域12分别近似在圆周中心设有压力介质供给部18的、构造在两个径向接片16之间的压力介质通道17,下面还将探讨该压力介质供给部的功能。在圆周方向上分别在这些接片16中的一个接片与各自相邻的紧固区域11之间设置各一个凹部19a、19b,该凹部要么被构造为相对于止挡支架8的相应的轴向盖侧面20a、20b的轴向凹陷,要么却轴向穿透止挡支架8。这些凹部19a、19b中的每一个凹部都用于容纳各一个构造在止挡阻尼件14a、14b上的突起部22a、22b。设置在止挡阻尼件14a上的突起部22a在此以自由端部24a嵌接到轴向相邻的凹部19a中,而设置在止挡阻尼件14b上的突起部22b以自由端部24b嵌接到轴向相邻的凹部19b中。突起部22a、22b与凹部19a、19b一起形成止挡阻尼件14a、14b的相对于止挡支架8的径向锁定件23,并且由此防止在由转速引起的离心力作用下的止挡阻尼件14a、14b的相对于止挡支架8的径向相对运动。这尤其在止挡阻尼件14a、14b由至少基本上易于变形的材料、如弹性体构成时是重要的,所述材料只能以较小的阻力抵抗由离心力引起的变形。与之相对地,基于径向锁定件23,止挡阻尼件14a、14b保持在止挡支架8上,该止挡支架至少基本上由抵抗变形的材料、如金属制成,进而抵抗由离心力引起的变形的高阻力。因此,止挡支架8用作止挡10的第一结构单元25,而止挡阻尼件14a、14b形成止挡10的第二结构单元26的部分。止挡10沿轴向在两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之间用作间隔保持件52,并且在保持元件5的作用下以两个轴向侧面54a、54b保持贴靠在相应配属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上。
止挡阻尼件14a、14b分别相对于止挡支架8这样确定尺寸,即使得止挡阻尼件包围止挡支架8,更确切地说,止挡阻尼件以紧固区域包套28a、28b和保持区域包套29a、29b包围止挡支架,所述紧固区域包套径向地贴靠在相应配属的紧固区域11上,所述保持区域包套径向地贴靠在相应配属的保持区域12上。所述紧固区域包套28a、28b和/或保持区域包套29a、29b此外可以具有各一个径向凸肩30a、30b,该径向凸肩在将止挡阻尼件14a、14b安放到止挡支架8上时作为轴向止挡31起作用,方法是:紧固区域包套28a、28b通过相应的径向凸肩30a、30b轴向贴靠到紧固区域11上并且保持区域包套29a、29b通过相应的径向凸肩30a、30b轴向贴靠到保持区域12上。此外,在紧固区域包套28a、28b的径向凸肩30a、30b上设置有突起部22a或22b,并且为了嵌接到保持区域12的相应配属的凹部19a、19b中而分别沿其轴向方向伸出。在这种成对突起部32a、32b的各两个突起部22a、22b之间分别设置用作留空部33a、33b的圆周缝隙,该圆周缝隙用于在圆周侧在两侧对压力介质供给部18的压力介质通道17进行限定的径向接片16。
在止挡10紧固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的保持元件5上之后,止挡阻尼件14a、14b沿轴向分别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中的一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与止挡支架8之间轴向稳固地固定,其中止挡支架8由于紧固区域包套28和由于保持区域包套29而在径向上被包覆并且由于径向凸肩30a和30b而在轴向上被包覆。
在止挡8的径向外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分别设有第一导轨40a、40b,所述第一导轨用于容纳辊形的耦联装置41。此外,这些耦联装置41嵌接到设置在缓冲质量43上的第二导轨42中。第一导轨40a、40b与第二导轨42一样在圆周方向上以及同样在径向方向上构造成比耦联装置41更大,从而使得所述耦联装置能够在导轨40a、40b、42内部移动,进而提供缓冲质量43在所述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可能性。至少基本上通过由转速引起的离心力影响实现缓冲质量43的径向移动,同时至少基本上通过导入的扭转振动实现缓冲质量43的圆周移动,或者也通过在配属于缓冲系统1的驱动器、例如内燃机的接通或断开时缓冲质量43的运动实现缓冲质量的圆周移动。
缓冲质量43与其相应的运行状态无关地始终占据止挡10的径向外部的位置,从而设置在缓冲质量43的分别面向止挡10的径向内轮廓58上的接触区域45也位于止挡10的径向外部。该接触区域45具有多个接触区46a、46b、47a、47b,其中的接触区46a或46b分别与在止挡10上的轮廓区域50的轮廓区48共同作用,接触区47a与轮廓区域50的轮廓区49a共同作用,并且接触区47b与轮廓区域50的轮廓区49b共同作用。止挡10的轮廓区48在止挡10的面向缓冲质量43的径向侧面上分别设置在止挡10的止挡阻尼件14a、14b上。缓冲质量43的第一接触区46a、46b在圆周方向上至少基本上设置在相应配属的耦联装置41的区域中,而第二接触区47a、47b在圆周方向上至少基本上存在于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圆周端部区域中。相应地,第一轮廓区48设置在止挡阻尼件14a、14b的相应的保持区域包套29a、29b的外部径向侧面上,并且第二轮廓区49a、49b分别设置在止挡阻尼件14a、14b的相应的紧固区域包套28a、28b的外部径向侧面上。
与之相对地,压力介质供给部18的相应的压力介质通道17在圆周方向上分别被布置成,使得所述压力介质通道至少基本上朝着导轨40和42并且尤其朝着辊形的耦联装置41定向以用于向其供给压力介质。这在图2中清楚可见,其中沿着视线方向在前部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被切去以展示缓冲质量43以及止挡10。图3以组装在一起的状态示出了在图1中以分解示图绘出的缓冲系统1。
在图2中,缓冲质量43占据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通过缓冲系统1围绕中心轴线2的旋转实现缓冲质量43向着径向外部的偏移,但是其中所述缓冲质量43由于缺少扭转振动而在圆周方向上没有偏移。在这种运行状态中,不仅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第一接触区46a、46b而且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第二接触区47a、47b分别与在止挡10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8a或48b或者与在止挡10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9a或49b间隔开。
图4示出了图1至图3所示的缓冲系统1,其中缓冲质量43相对于在图2中示出的初始位置偏移46°。缓冲质量43重新占据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通过缓冲系统1围绕中心轴线2的旋转实现缓冲质量43向着径向外部的偏移,然而其中缓冲质量43现在由于存在圆周偏移、例如由于扭转振动而在圆周方向上经受附加的偏移。在此,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在偏移方向上分别相应的第一接触区46a、46b(在此是第一接触区46a)与在止挡10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8a至少基本上在径向上贴靠,而不会已经出现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第二接触区47a、47b与在止挡10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9a或49b的接触。
图5示出了图1至图3所示的缓冲系统1,其中缓冲质量43相对于在图2中示出的初始位置偏移54°。在此,缓冲质量43也占据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通过缓冲系统1围绕中心轴线2的旋转实现缓冲质量43向着径向外部的偏移,但是其中缓冲质量43现在由于更强的圆周偏移而在圆周方向上经历更进一步的偏移。在此,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在偏移方向上分别相对应的第二接触区47a或47b与在止挡10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9a或49b贴靠。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第一接触区46a与在止挡10上的相应的轮廓区域50的轮廓区48的已经存在的接触继续存在。
最后,图6示出了图1至图3所示的缓冲系统1,其中缓冲质量43相对于在图2中示出的初始位置偏移60°。在此,缓冲质量43也占据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通过缓冲系统1围绕中心轴线2的旋转实现缓冲质量43向着径向外部的偏移,然而其中相应的缓冲质量43现在由于非常强的圆周偏移而经历在圆周方向上的偏移,该偏移导致导致在止挡10上的轮廓区域50的在偏移方向上分别相对应的轮廓区49a或49b的弹性变形。
对于缓冲质量43的更大程度的偏移需要另一个未示出的止挡,以便一方面避免出现在止挡10上的轮廓区域50的在偏移方向上分别相应的轮廓区49a、49b的塑性变形,由此止挡阻尼件14a、14b可能遭受不可修复的损坏,并且另一方面避免出现保持元件5的损坏。
图7的缓冲系统1a设有仅一个作为结构单元26起作用的止挡阻尼件14,为了形成作为结构单元25起作用的止挡10a,该止挡阻尼件从缓冲质量支架3a的一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的一侧被推到止挡支架8a上,从而相应的成对突起部32的突起部22以其指向止挡支架8a的自由端部24嵌接到止挡支架8a的在图7中不可见的凹部19中。因为在止挡支架8a的面向另一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b的轴向侧面54b’上并未设置止挡阻尼件,所以在该轴向侧面54b’上不仅不需要用于设置在止挡阻尼件上的突起部的凹部而且不需要在压力介质供给部18的相应的压力介质通道17a两侧的径向接片。替代于此地,压力介质通道17a从另一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b的一侧出发被引入到止挡支架8a的这个在其他情况下是平面的轴向侧面54b’中。在功能上相对于迄今为止所讨论的缓冲系统1不存在区别。
在图8至图11中所讨论的缓冲系统1b中,虽然与在根据图1至图6的缓冲系统1中一样,止挡10b的作为结构单元25’起作用的止挡支架8b在两侧分别配备有一作为结构单元26’起作用的止挡阻尼件14a’和14b’,然而该止挡阻尼件14a’和14b’的突起部22a’和22b’以其自由端部24a’、24b’代替嵌接到止挡支架8中的凹部19a、19b中而嵌接到缓冲质量支架3b的相应相邻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的凹部19a’、19b’中。因此,止挡阻尼件14a’和14b’的相应的成对突起部(32a’、32b’)的突起部22a’和22b’从沿轴向分别背对止挡支架8b的一侧出发向着分别相邻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或4b’的方向延伸,以便在该处与凹部19a’或19b’接合。相应地,止挡支架8b的分别面向止挡阻尼件14a’和14b’的轴向侧面54a’、54b’除了压力介质供给部18的压力介质通道17a’、17b’以外构造成平面的。但是在功能上相对于根据图1至图6的缓冲系统1没有区别。
在图12至图14中示出的缓冲系统1c中,止挡10也紧固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上。如尤其由图14可见,为此所需的保持元件5c分别是止挡支架8c的一部分,方法是:保持元件要么与止挡支架8c一体地构造,要么却例如通过压入被紧固在止挡支架上。根据图12,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中分别设置有贯通部56,所述贯通部分别被保持元件5c穿过。在从相应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的分别背离止挡10c的一侧执行铆接之后,建立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和止挡10c之间的固定连接。
根据图15至图18的缓冲系统1d与根据图8至图11的缓冲系统1b的区别在于缓冲质量43’的径向内轮廓58’。即,这些缓冲质量43’在耦联装置41之间的圆周区域中与在耦联装置41的圆周区域中同样远地向着径向内部被拉动。由此,能够提高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惯性。如果为了紧固止挡10d仅使用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在缓冲质量43’之间的保持元件5,并且由此在止挡10d上相应可以省去在缓冲质量43’的圆周区域中的紧固区域11,则可以实现缓冲质量43’的这种径向内轮廓58’。
在图15中,缓冲质量43’占据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通过缓冲系统1d围绕中心轴线2的旋转实现缓冲质量43’向着径向外部的偏移,但是其中所述缓冲质量43’由于缺少扭转振动而在圆周方向上没有偏移。在这种运行状态中,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第一接触区46’和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第二接触区47a’、47b’分别与在止挡10d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8’或者与在止挡10d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9a’、49b’间隔开。
图16示出了缓冲系统1d,其中缓冲质量43’相对于在图15中示出的初始位置偏移39°。缓冲质量43’重新占据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通过缓冲系统1d围绕中心轴线2的旋转实现缓冲质量43’向着径向外部的偏移,然而其中缓冲质量43’现在由于存在圆周偏移、例如由于扭转振动而在圆周方向上经受附加的偏移。在此,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在偏移方向上的第一接触区46’与在止挡10d上的轮廓区域50’的轮廓区48’至少基本上在径向上贴靠,而不会已经发生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第二接触区47a’或47b’与在止挡10d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9a’接触或者与在止挡10d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9b’接触。
图17示出缓冲系统1d,其中缓冲质量43’相对于在图15中示出的初始位置偏移44°。在此,缓冲质量43’也占据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通过缓冲系统1d围绕中心轴线2的旋转实现缓冲质量43’向着径向外部的偏移,但是其中缓冲质量43’现在由于更强的圆周偏移而在圆周方向上经历更进一步的偏移。在此,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在偏移方向上分别相对应的第二接触区47a’、47b’与在止挡10d上的轮廓区域50’的相应的轮廓区49a’、49b’贴靠。相应的缓冲质量43’的接触区域45’的第一接触区46’与在止挡10d上的相应的轮廓区域50’的轮廓区48’的已经存在的接触继续存在。
最后,图18示出了缓冲系统1d,其中缓冲质量43’相对于在图15中示出的初始位置偏移49°。在此,缓冲质量43’也占据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通过缓冲系统1d围绕中心轴线2的旋转实现缓冲质量43’向着径向外部的偏移,然而其中相应的缓冲质量43’现在由于非常强的圆周偏移而经历在圆周方向上的偏移,该偏移导致在止挡10d上的轮廓区域50’的、在偏移方向上分别相对应的轮廓区49a’或49b’的弹性变形。
在图19中也示例性地并且也代表缓冲系统1a、1b、1c或1d地示出了用于缓冲系统1的安装情况。第一扭转减振器60的输入法兰59借助紧固元件61紧固在未示出的内燃机的曲轴上。输入法兰59和与该输入法兰固定连接的遮盖元件62一样具有用于圆周能量存储组件64的操控元件63,所述操控元件在另一端支撑在轮毂盘65上。轮毂盘65不可相对旋转地容纳扭转减振器轮毂66,该扭转减振器轮毂借助齿部67与驱动轮毂68不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驱动轮毂68上一方面不可相对旋转地容纳有第二扭转减振器70的、形式为轮毂盘71的输入部69,并且另一方面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或4b、例如缓冲质量支架3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b借助铆接部92紧固在驱动轮毂68上。第二扭转减振器70的由遮盖元件73a和73b在轮毂盘71两侧形成的输出部72借助圆周能量存储组件74与该扭转减振器70的输入部69处于有效连接中,并且此外容纳耦合系统76的第一耦合元件支架75。在第一耦合元件支架75上不可相对旋转地、但是可轴向移动地容纳有第一耦合元件77,当在邻近耦合活塞78的压力室81中应施加比在加载耦合活塞78的相对侧的冷却室82中更高的压力时,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可以借助耦合装置80的耦合活塞78与耦合系统76的第二耦合元件79进行有效连接。相反,当在冷却室82中应施加比在压力室81中更高的压力时,取消在第一耦合元件77和第二耦合元件79之间的有效连接。压力室81和冷却室82的供应借助压力介质管路83、84进行。
第二耦合元件79不可相对旋转地、但是可轴向移动地容纳在第二耦合元件支架90上。所述第二耦合元件支架90一方面与从动轮毂85不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并且另一方面由电机86径向地包围。耦合系统76可以用于使电机86从内燃机脱离,或者使电机86与内燃机连接。
这两个扭转减振器60和70与耦合系统76、缓冲系统1以及电机86一样布置在传动设备88的空间87中。该空间87至少填充有少量的压力介质,从而能够以湿室作为出发点。如已经结合图1至图3进行阐述的那样,包含在空间87中的压力介质例如通过缓冲系统1的压力介质供给部18的压力介质通道17被引导至耦联装置41,所述耦联装置嵌接到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和4b的导轨40中以及嵌接到缓冲质量43的导轨42中。
附图标记列表
1 缓冲系统
2 中心轴线
3 缓冲质量支架
4 缓冲质量支架元件
5 保持元件
6 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中的贯通部
8 止挡支架
10 止挡
11 止挡支架上的紧固区域
12 保持区域
13 通孔
14 止挡阻尼件
15 倒圆部
16 径向接片
17 压力介质通道
18 压力介质供给部
19 凹部
20 盖侧面
22 突起部
23 径向锁定件
24 突起部的自由端部
25 止挡的第一结构单元
26 止挡的第二结构单元
28 紧固区域包套
29 保持区域包套
30 径向凸肩
31 轴向止挡
32 成对突起部
33 圆周缝隙
40 在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中的第一导轨
41 耦联装置
42 在缓冲质量上的第二导轨
43 缓冲质量
45 接触区域
46 接触区
47 接触区
48 轮廓区
49 轮廓区
50 轮廓区域
52 间隔保持件
54 轴向侧面
56 贯通部
58 内轮廓
59 输入法兰
60 第一扭转减振器
61 紧固元件
62 遮盖元件
63 操控元件
64 圆周能量存储组件
65 轮毂盘
66 扭转减振器轮毂
67 齿部
68 驱动轮毂
69 第二扭转减振器的输入部
70 第二扭转减振器
71 轮毂盘
72 第二扭转减振器的输出部
73 遮盖元件
74 圆周能量存储组件
75 第一耦合元件支架
76 耦合系统
77 第一耦合元件
78 耦合活塞
79 第二耦合元件
80 耦合装置
81 压力室
82 冷却室
83 压力介质管路
84 压力介质管路
85 从动轮毂
86 电机
87 空间
88 传动设备
90 第二耦合元件支架
92 铆接部

Claims (11)

1.一种具有缓冲质量支架(3、3a、3b)以及至少一个止挡(10、10a、10b、10c、10d)的缓冲系统(1、1a、1b、1c、1d),至少一个缓冲质量(43、43’)借助于耦联装置(41)可相对运动地容纳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上,所述耦联装置将所述缓冲质量支架(3、3a、3b)中的导轨(40a、40b)与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43、43’)中的导轨(42)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43、43’)布置在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的径向外部,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的面向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的径向侧面上设有接触区域(45、45’),所述接触区域与在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上设置在所述止挡的配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43、43’)的径向侧面上的轮廓区域(50、50’)共同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具有至少一个止挡支架(8、8a、8b、8c、8d)作为第一结构单元(25、25’)和至少一个经由径向锁定件(23)与所述止挡支架(8、8a、8b、8c、8d)连接的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作为第二结构单元(26a、26b、26、26a’、26b’),并且所述径向锁定件(23)分别配备有一压力介质供给部(18),所述压力介质供给部分别与所述耦联装置(41)中的一个耦联装置共同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单元(25、25’)和第二结构单元(26a、26b、26、26a’、26b’)的其中一个结构单元,即要么是所述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要么是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的所述止挡支架(8、8a、8b、8c、8d),或者所述缓冲质量支架(3、3a、3b)具有至少一个突起部(22a、22b、22”、22b’),该至少一个突起部具有与径向方向不同的延伸方向,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嵌接到其他结构单元(25、25’、26a、26b、26、26a’、26b’)中的一个结构单元的相应成形的凹部(19a、19b、19a’,19b’)中,其中所述突起部(22a、22b、22”、22b’)与所述凹部(19a、19b、19a’、19b’)一样分别形成所述径向锁定件(23)的组成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22a、22b、22”、22b’)设置在作为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的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起作用的第二结构单元(26a、26b、26、26a’、26b’)上,并且所述凹部(19a、19b、19a’、19b’)设置在作为止挡支架(8、8a、8b、8c、8d)或作为缓冲质量支架(3、3a、3b)起作用的第一结构单元(25、25’)上,其中所述突起部(22a、22b、22”、22b’)以面向所述凹部(19a、19b、19a’、19b’)的自由端部(24a、24b、24、24a’、24b’)伸入到所配属的凹部(19a、19b、19a’、19b’)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锁定件(23)针对每个耦联装置(41)具有一成对突起部(32a、32b、32、32a’、32b’),所述成对突起部在圆周方向上在其本身之间具有压力介质通道(17a、17b、17、17a’,17b’),所述压力介质通道指向所配属的耦联装置(41)并且用作压力介质供给部(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至少一个止挡支架(8、8a、8b、8c、8d)用于紧固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3、3a、3b)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借助所述至少一个止挡支架(8、8a、8b、8c、8d)轴向地保持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3、3a、3b)与所述止挡支架(8、8a、8b、8c、8d)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具有缓冲质量支架(3、3a、3b),所述缓冲质量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以轴向偏移相对于彼此布置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4a’、4b’),所述缓冲质量支架元件沿轴向在其本身之间容纳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止挡支架(8、8a、8b、8c、8d)配备有至少两个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其中所述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中的每个止挡阻尼件分别沿轴向保持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4a’、4b’)中的一个缓冲质量支架元件与所述止挡支架(8、8a、8b、8c、8d)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止挡支架(8、8a、8b、8c、8d)为了紧固在所述缓冲质量支架(3、3a、3b)上而具有至少一个紧固区域(11),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具有至少一个在形状上与所述止挡支架(8、8a、8b、8c、8d)的所述至少一个紧固区域(11)适配的紧固区域包套(28),所述紧固区域包套将所述止挡支架(8、8a、8b、8c、8d)的所述至少一个紧固区域(11)与所配属的所述缓冲质量(43、43’)的所述接触区域(45、45’)分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支架(8、8a、8b、8c、8d)的相应的所述紧固区域(11)用于容纳至少一个保持元件(5、5c)。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止挡支架(8、8a、8b、8c、8d)与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一样分别环形地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具有缓冲质量支架(3、3a、3b)和止挡(10、10a、10b、10c、10d),所述缓冲质量支架具有至少两个以轴向偏移相对于彼此布置的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4a’、4b’),所述缓冲质量支架元件沿轴向在其本身之间容纳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止挡支架(8、8a、8b、8c、8d)由至少基本上抵抗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由至少基本上易于变形的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止挡支架(8、8a、8b、8c、8d)作为所述缓冲质量支架元件(4a、4b、4a’、4b’)之间的间隔保持件(52)起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系统(1、1a、1b、1c、1d),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43、43’)的所述接触区域(45、45’)在所述缓冲质量的面向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的径向侧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区(46a、46b、47a、47b、46’、47a’、47b’),并且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的所述轮廓区域(50、50’)在所述止挡的配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缓冲质量(43、43’)的径向侧面上具有至少两个轮廓区(48a、48b、49a、49b;48’、49a’、49b’),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域(45、45’)的各个第一接触区(46a、46b、46’)在相应的缓冲质量(43、43’)的径向内侧处并且所述轮廓区域(50、50’)的各个第一轮廓区(48a、48b;48’)在所述止挡(10、10a、10b、10c、10d)的所述止挡阻尼件(14a、14b、14、14a’,14b’)的径向外侧处通过保持区域包套(29)形成,并且所述接触区域(45、45’)的第二接触区(47a、47b;47a’,47b’)在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接触区(46a、46b、46’)相邻地设置在相应的缓冲质量(43、43’)的径向内侧处,而所述轮廓区域(50、50’)的第二轮廓区(49a、49b、49a’,49b’)分别由与所述止挡支架(8、8a、8b、8c、8d)的紧固区域(11)形状适配的紧固区域包套(28)形成。
CN201880087608.9A 2018-01-26 2018-12-11 缓冲系统 Active CN1116560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01199.0 2018-01-26
DE102018201199.0A DE102018201199A1 (de) 2018-01-26 2018-01-26 Tilgersystem
PCT/EP2018/084295 WO2019145084A1 (de) 2018-01-26 2018-12-11 Tilger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046A CN111656046A (zh) 2020-09-11
CN111656046B true CN111656046B (zh) 2022-08-26

Family

ID=65003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7608.9A Active CN111656046B (zh) 2018-01-26 2018-12-11 缓冲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5819B2 (zh)
EP (1) EP3743640B1 (zh)
CN (1) CN111656046B (zh)
DE (1) DE102018201199A1 (zh)
WO (1) WO2019145084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4214A1 (de) * 2011-09-05 2013-03-0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auf Flansch
CN103582767A (zh) * 2011-05-31 2014-02-12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
CN105247242A (zh) * 2013-03-18 2016-01-13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缓冲式减振器
CN106133388A (zh) * 2014-04-02 2016-11-1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力摆装置和旋转振动减振器
KR101694049B1 (ko) * 2015-08-24 2017-0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진동 저감 장치
CN106438838A (zh) * 2015-08-05 2017-02-22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扭转振荡减振装置
CN106795945A (zh) * 2014-10-14 2017-05-31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扭转振荡缓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9464A1 (de) 2010-05-28 2011-12-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anordnung und Schwingungsdämpfer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in einer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anordnung
DE102011086436A1 (de) * 2010-12-20 2012-06-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schwingungstilgervorrichtung und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R3031369B1 (fr) * 2015-01-07 2017-10-20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oscillations de torsion
DE102016200129A1 (de) * 2015-02-06 2016-08-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DE102015225635A1 (de) * 2015-12-17 2017-06-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FR3049034B1 (fr) * 2016-03-21 2018-08-17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pendulai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2767A (zh) * 2011-05-31 2014-02-12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
DE102012214214A1 (de) * 2011-09-05 2013-03-0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auf Flansch
CN105247242A (zh) * 2013-03-18 2016-01-13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缓冲式减振器
CN106133388A (zh) * 2014-04-02 2016-11-1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力摆装置和旋转振动减振器
CN106795945A (zh) * 2014-10-14 2017-05-31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扭转振荡缓冲装置
CN106438838A (zh) * 2015-08-05 2017-02-22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扭转振荡减振装置
KR101694049B1 (ko) * 2015-08-24 2017-0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진동 저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41008A1 (en) 2021-02-11
EP3743640A1 (de) 2020-12-02
DE102018201199A1 (de) 2019-08-01
US10995819B2 (en) 2021-05-04
EP3743640B1 (de) 2022-04-06
CN111656046A (zh) 2020-09-11
WO2019145084A1 (de)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0348B2 (en) Hydrodynamic coupling arrangement, in particular a torque converter
US9638283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US5080215A (en) Torsion vibration damper
US10100898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US20090283380A1 (en)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US10253844B2 (en) Torsional vibrating damping assembly, in particular mass damper unit
ITMI981829A1 (it) Dispositivo per lo smorzamento di vibrazioni torsionali ad elevata semplicita' di produzione
CN105299134B (zh) 用于离合器和/或减振器装置的转动组件及扭矩传递装置
KR20180037198A (ko) 비틀림 진동 감쇠 장치
CN104565194B (zh) 阻尼装置
KR20170058945A (ko) 회전 진동 댐퍼를 갖는 클러치 디스크
US4254855A (en) Coaxial spring damper drive
CN113439170A (zh) 用于轴线平行的混动模块的具有经旋转引入在变速器侧对三个离合器的操控的三重离合器
CN106989139B (zh) 扭转减振装置
CN107850180B (zh) 离心力摆和具有离心力摆的液力变矩器
CN110959080B (zh) 具有同步罐的离心力摆
CN110678670B (zh) 扭振减振器
CN112303184A (zh) 带有布置于弹簧减振器与离心摆之间的扭矩限制器的减振单元
CN111656046B (zh) 缓冲系统
KR102391462B1 (ko) 진자식 댐핑 장치를 구비한 토크 전달 장치
CN106838119B (zh) 扭矩传递装置
CN107923480B (zh) 离心力摆和具有离心力摆的液力变矩器
CN111819373B (zh) 摆式阻尼装置
CN109863324B (zh) 具有离合器盘的扭矩传递装置和由该装置和飞轮构成的组件
CN114502857A (zh) 扭振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