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9525A -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9525A
CN111649525A CN201910121582.1A CN201910121582A CN111649525A CN 111649525 A CN111649525 A CN 111649525A CN 201910121582 A CN201910121582 A CN 201910121582A CN 111649525 A CN111649525 A CN 111649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slidable
magnet
plat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15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1215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95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9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95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8Part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s
    • F25D23/082Strips
    • F25D23/087Sealing str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在两个门体(1)和(2)的后侧壁上各纵向设置一个用于封闭两门纵向间隙的挡隙板,其中,一个是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另一个是可横向移动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在磁性体磁铁(101)与磁铁(102)的磁力作用下可向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抵靠,使两门体关闭状态下的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8)的顶部(8.1)顶端抵靠在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7)的顶部内凹区内,冰箱的双门间的间隙得以封闭。应用本发明方案制造的冰箱,操作者可方便、安全地进行开、关门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冰箱许多是大体积的对开门冰箱。这种冰箱的两个门体中,每个门体以外侧壁周缘与箱体外侧框周缘铰接并以内侧壁与对侧门体的内侧壁相对,门体最高壁为顶壁最低壁为底壁,门体面对箱体内腔的为后侧壁。对开门冰箱采用的门有两类,一类是从顶壁至底壁长约1.8米的高长对开门,其常用在箱体内腔中间全部安有纵向中隔板的冰箱上。其不足之处有:1.高长对开门打开时,箱体显得窄长欠美观且取放物不便;2.开门及取放物品时为避免双腿被1.8米的高长门碰击,不得不多次移动站立位。当操作者手捧的是较大盆体或是易溢食品时多有不便;3.面积较大的高长门打开时,消费者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箱体内扑出的寒气。开门时较大量的冷气漏出,将损耗较多的电能。另一类对开门冰箱的门是有上下多层的门,例如上下二层的称为十字对开门的,常应用在对开门内的箱体内腔中间未安装纵向中隔板的冰箱上,其减少了前者高长对开门取放物品过程中多漏冷而多耗电的问题,且宽敞的箱体内腔较前者美观大方,故深得消费者青睐。但其两门体各自的内侧壁间形成的纵向间隙需要密封。各冰箱厂家采用的密封方法是在一门体后侧壁上铰接一个纵向设置的翻转梁,当翻转梁翻转到平行时与对侧门内侧壁缘的后侧壁相贴,以达到密封两门间隙的效果。但由此又出现了零部件增加、成本增加、装配复杂等问题及其他问题:如近门体内侧壁的门体后侧壁边缘与翻转梁之间的缝隙需要密封。为了较好的密封此新产生的缝隙,需在近门体内侧壁的门体后侧壁边缘安装磁铁门封条及在翻转梁正面部分的表面嵌薄铁件(钣金件)来互吸。由于磁铁门封条内的磁铁及翻转梁表面嵌入的薄铁件(钣金件)的导热系数都较大,致使裸露于空气中的磁铁门封条及翻转梁表面的薄铁件(钣金件)极易产生凝露,故又不得不在翻转梁内加设将需消耗电能的加热丝来减少凝露的产生;又如箱体内腔顶壁前缘正中处安装的醒目刺眼的、向下凸出的较宽大的导向座,也将影响美观;再如,需操作者预先了解操作注意点。因每次关门,必须在翻转梁与门体垂直的状态下进行,否则关门时将损伤翻转梁或箱体内腔顶壁前缘的导向座,使冰箱密封效果下降,导致耗电增加,甚至因漏冷太剧而致使冰箱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或部分克服上述问题,让两门关闭状态下的两门纵向间隙得到更好的封闭。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门体的后侧壁上各纵向设置一个用于封闭两门纵向间隙的挡隙板,此两个挡隙板以各自的顶部相对的面互为凹凸,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的顶部呈顶端部窄近体部宽状和/或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呈底窄口宽状;在两门体关闭状态下,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的顶部顶端位于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内;
所述两个挡隙板中,一个是固定挡隙板,另一个是可横向移动的可滑动挡隙板;固定挡隙板固定于一门体的后侧壁上,可滑动挡隙板设置于固定在另一门体后侧壁上的、纵向设置的置板体上,可滑动挡隙板与置板体的相互交集部分互为凹凸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横向的相对滑动,即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及体部凸进置板体开设的凹隙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的横向的滑动或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端开出的凹隙容置凸进的置板体上的凸块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上的凸块的横向的滑动;
或者所述两个挡隙板中皆为可横向移动的可滑动挡隙板,均分别设置于固定在各自门体后侧壁上纵向设置的置板体上,每个可滑动挡隙板与置板体的相互交集部分互为凹凸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横向的相对滑动,即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及体部凸进置板体10开设的凹隙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的横向的滑动或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端开出的凹隙容置凸进的置板体上的凸块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上的凸块的横向的滑动;
所述可滑动挡隙板可沿置板体滑动的方向,为自可滑动挡隙板尾部至顶部的方向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
分别在可滑动挡隙板上及同一门体后侧壁上固定的置磁体上设置相互间可产生将可滑动挡隙板往可滑动挡隙板尾部至顶部的方向的相同方向移动的磁力的磁性体。
可选的,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极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磁铁的同极磁极面对置。
可选的,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侧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磁铁的磁侧面对置。
可选的,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侧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磁铁的磁侧面对置;
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中心线,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顶端较近的中心线在对应的两个磁铁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可选的,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极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磁铁的异极磁极面对置;
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顶端较远的中心线,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顶端较近的中心线在对应的两个磁铁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可选的,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侧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磁铁的磁侧面及/或往该磁铁的磁侧面沿可滑动挡隙板顶部至尾部方向的相同方向引伸的、与该磁侧面同一平面的引伸线(或引伸面)位置相对;
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中心线,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中心线在对应的两个磁铁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设置成小于对应的两个磁铁长度之和的百分之二百九十或百分之二百五十或百分之二百或百分之一百五十或百分之一百或百分之五十,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可选的,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极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磁铁的异极磁极面对置。
可选的,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侧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或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磁铁的磁侧面对置。
可选的,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及铁件;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一个以上的磁铁(或铁件),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铁件(或磁铁)对置;设置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铁(或铁件),与设置在置磁体上的铁件(或磁铁)的连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至顶部间的连线平行。
可选的,沿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底部固接软质密封条。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成本较低,装配效率高,较美观,开闭门时振动小、噪音小,操作很方便,无需预先掌握操作注意点,无需增加能耗,不易损坏的优点。
下面,依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两个门体1和2中设置有一个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一个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一个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四个磁铁的正视示意图;四个磁铁中,靠近冰箱箱体顶壁15的、容置于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大小契合的容磁腔100内的磁铁101以S极磁极面,与对应的、也靠近箱体顶壁15的、容置于置磁体11上的大小契合的容磁腔100内的磁铁102的同为S极的磁极面对置;靠近冰箱箱体底壁16的、容置于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大小契合的容磁腔100内的磁铁101以S极磁极面,与对应的、也靠近箱体底壁16的、容置于置磁体11上的大小契合的容磁腔100内的磁铁102的同为S极的磁极面对置;全部被门体2遮挡的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轮廓线用短虚线表示。被门体2遮挡的可滑动挡隙板8部分的轮廓线用长虚线表示,未被遮挡的可滑动挡隙板8部分的轮廓线用实线表示。被门体1遮挡的固定挡隙板7部分的轮廓线用长虚线表示,未被遮挡的固定挡隙板7部分的轮廓线用实线表示;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由于固定于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大小契合的容磁腔100内的磁铁101的S极,与对应的、固定于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大小契合的容磁腔100内的磁铁102的S极的排斥力作用,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8.1顶端抵进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的顶部内凹区7.2内,将两门体1和2之间的间隙封闭;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尾部8.2及体部8.3凸进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置板体10开设的凹隙10.1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
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的体部8.3位于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置板体10开设的凹隙10.1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
图4是将关门进入图2的状态前,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弧面(或斜面)的顶部外侧壁8.4抵靠在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的弧面(或斜面)的顶部外侧壁7.4上之状态的示意图;图中示出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的顶部内凹区7.2呈底窄口宽状及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8的顶部8.1呈顶端部窄近体部宽状;
图5是实施例2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2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非一体;容磁腔未标上附图标记;
图7是实施例3的正视示意图;
图8是沿图7中D—D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2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置磁体11同一体的置板体10上的凸块10.3凸进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自尾部8.2端开出的凹隙8.5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或述为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尾部8.2端开出的凹隙8.5容置了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置板体10上的凸块10.3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磁铁102设置在与置磁体11同一体的置板体10的凸块10.3上的容磁腔内;容磁腔未标上附图标记;
图9是沿图7中E—E线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内的凹隙8.5容置了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置板体10上的凸块10.3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
图10是实施例4的正视示意图;
图11是沿图10中F—F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8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非一体;
图12是实施例5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2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不同点有,两个挡隙板80和8皆为可滑动挡隙板,一个为门体1上的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0,另一个为门体2上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两个挡隙板80和8均分别置于各自的门体后侧壁5和6朝向箱体内腔9的置板体10内;容磁腔未标上附图标记;
图13是实施例6的正视示意图;
图14是沿图13中G—G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磁铁103与磁铁104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相同,且磁铁103与磁铁104的磁内部磁力线与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同一体。软质密封条12嵌入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底部内的卡槽13内;
图15是实施例7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14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非一体;
图16是实施例8的正视示意图;
图17是沿图16中H—H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同一体;
图18是实施例9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17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非一体;
图19是实施例10的正视示意图;
图20是沿图19中I—I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同一体;
图21是实施例11的剖视示意图,与图20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非一体;
图22是实施例12的正视示意图;
图23是沿图22中J—J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同一体;
图24是实施例13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23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非一体;
图25是实施例14的正视示意图;
图26是沿图25中K—K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同一体;
图27是实施例15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26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非一体;
图28是实施例16的正视示意图;
图29是沿图28中L—L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同一体;
图30是实施例15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29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非一体;
图31是实施例18的正视示意图;
图32是沿图31中M—M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同一体;
图33是实施例15的横向剖视示意图,与图32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的不同点有,置磁体11与置板体10非一体;置磁体11是门体2上的延伸体;
图34、图35与图3一样都是沿纵向剖及门体2、与置磁体11同一体的置板体10及可滑动挡隙板体部8.3三构件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其中图34示出了与置磁体11同一体的置板体10上的横向凸条17及与之对应、配合的可滑动挡隙板体部8.3上的横向槽沟18的状况。
附图标记:1—门体; 2—门体; 3—门体内侧壁;4—门体内侧壁;5—门体后侧壁;6—门体后侧壁;7—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1—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顶部;7.2—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3—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侧壁近口缘;7.4—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外侧壁;
8—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1—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2—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3—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体部;8.4—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外侧壁;8.5—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自尾部开设的凹隙;
9—冰箱的箱体内腔; 10—置板体; 10.1—置板体纵向开设的凹隙; 10.3—置板体上的凸块;10;11—既是置板体又是置磁体,此置板体与置磁体为同一体;
11—置磁体;12—软质密封条; 13—嵌接软质密封条的卡槽; 14—冰箱箱体侧壁;15—冰箱箱体顶壁; 16—冰箱箱体底壁;17—与置磁体同一体的置板体上的横向凸条;18—与横向凸条17对应、契合的可滑动挡隙板体部上的横向槽沟;
80—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0.1—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0.2—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0.3—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体部;80.4—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侧壁近口缘;80.5—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外侧壁;
100—用于容置、固定磁性体的大小契合的容磁腔;
101—与磁铁102对应的磁铁; 102—与磁铁101对应的磁铁; 103—与磁铁104对应的磁铁; 104—与磁铁103对应的磁铁;105—与磁铁106对应的磁铁; 106—与磁铁105对应的磁铁;105.1—与磁铁106.1对应的磁铁; 106.1—与磁铁105.1对应的磁铁;107—与磁铁108对应的磁铁; 108—与磁铁107对应的磁铁;107.1—与磁铁108.1对应的磁铁; 108.1—与磁铁107.1对应的磁铁;109—与磁铁110及/或其引伸线(或引伸面)对置的磁铁; 110—与磁铁109对应的磁铁;109.1—与磁铁110.1及/或其引伸线(或引伸面)对置的磁铁;110.1—与磁铁109.1对应的磁铁;111—与磁铁112对应的磁铁; 112—与磁铁111对应的磁铁;113—与磁铁114对应的磁铁; 114—与磁铁113对应的磁铁;115—与磁铁116对应的磁铁; 116—与磁铁115对应的磁铁;
210—与磁铁110的磁侧面同一平面的引伸线(或引伸面);410—与磁铁110.1的磁侧面同一平面的引伸线(或引伸面);
305—磁铁105的中心线;306—磁铁106的中心线;307—磁铁107的中心线;308—磁铁108的中心线;309—磁铁109的中心线;310—磁铁110的中心线;
505—磁铁105.1的中心线;506—磁铁106.1的中心线;507—磁铁107.1的中心线;508—磁铁108.1的中心线;509—磁铁109.1的中心线;510—磁铁110.1的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图4。两个门体1和2内侧壁缘3和4的后侧壁5和6上各纵向设置一个用于封闭两门纵向间隙的挡隙板7和8,此两个挡隙板7和8以各自的顶部7.1和8.1相对的面互为凹凸,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8的顶部8.1呈顶端部窄近体部宽状和/或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7的顶部内凹区7.2呈底窄口宽状;在两门体关闭状态下,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8的顶部8.1顶端位于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7的顶部内凹区7.2内;
所述两个挡隙板7和8中,一个是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另一个是可横向移动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固定于一门体1内侧壁3缘的后侧壁5上,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设置于固定在另一门体2后侧壁6上的、纵向设置的置板体10上,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与置板体10的相互交集部分互为凹凸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横向的相对滑动,即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尾部8.2及体部8.3凸进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置板体10开设的凹隙10.1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10的横向的滑动;
所述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可沿置板体10滑动的方向,为自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至顶部8.1的方向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
分别在可滑动挡隙板8上及门体2后侧壁6上固定的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设置相互间可产生将可滑动挡隙板8往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至顶部8.1的方向的相同方向移动的磁力的磁性体;
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两个磁铁101的S极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磁铁102的S极磁极面对置;
可沿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底部纵向固接软质密封条12;
在两门体关闭状态下,由于磁铁101与对应的磁铁102的排斥力作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往对侧门体1上的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方向移动,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8.1顶端与对侧门体1上的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相抵,故两个门体1和2之间的纵向间隙是封闭的。开门时,如欲先开门体2时,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顶部外侧壁8.4抵靠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的侧壁近口缘7.3而横向回缩,结果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8.1顶端脱离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达到开门目的。关门时,如在门体1已关上再用外力来关上门体2时,将先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弧面(或斜面)的顶部外侧壁8.4抵靠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的弧面(或斜面)的顶部外侧壁7.4而横向回缩,进而使顶部8.1顶端在磁铁101与对应的磁铁102的排斥力作用下横向的进入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内达到关门目的。
实施例2,参见图5—图6,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两个磁铁101的S极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磁铁102的S极磁极面对置。
实施例3,参见图7-图9。两个门体1和2内侧壁缘3和4的后侧壁5和6上各纵向设置一个用于封闭两门纵向间隙的挡隙板7和8,此两个挡隙板7和8以各自的顶部7.1和8.1相对的面互为凹凸,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8的顶部8.1呈顶端部窄近体部宽状和/或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7的顶部内凹区7.2呈底窄口宽状;在两门体关闭状态下,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8的顶部8.1顶端位于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7的顶部内凹区7.2内;
所述两个挡隙板7和8中,一个是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另一个是可横向移动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固定于一门体1内侧壁3缘的后侧壁5上,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设置于固定在另一门体2后侧壁6上的、纵向设置的置板体10上,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与置板体10的相互交集部分互为凹凸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相对滑动,即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尾部8.2端开出的凹隙8.5容置凸进的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置板体10上的凸块10.3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10上的凸块10.3的横向的滑动;
所述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可沿置板体10上的凸块10.3滑动的方向,为自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至顶部8.1的方向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
分别在可滑动挡隙板8上及门体2后侧壁6上固定的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设置相互间可产生将可滑动挡隙板8往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至顶部8.1的方向的相同方向移动的磁力的磁性体;
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两个磁铁101的S极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的凸块10.3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磁铁102的S极磁极面对置;
可沿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底部纵向固接软质密封条12;
在两门体关闭状态下,由于磁铁101与对应的磁铁102的排斥力作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往对侧门体1上的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方向移动,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8.1顶端与对侧门体1上的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相抵,故两个门体1和2之间的纵向间隙是封闭的。开门时,如欲先开门体2时,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顶部外侧壁8.4抵靠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的侧壁近口缘7.3而横向回缩,结果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8.1顶端脱离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达到开门目的。关门时,如在门体1已关上再用外力来关上门体2时,将先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弧面(或斜面)的顶部外侧壁8.4抵靠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7的弧面(或斜面)的顶部外侧壁7.4而横向回缩,进而使顶部8.1顶端在磁铁101与对应的磁铁102的排斥力作用下横向的进入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内达到关门目的。
实施例4,参见图10—图11,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及实施例3的图7—图9。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两个磁铁101的S极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磁铁102的S极磁极面对置。
实施例5,参见图12,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两个门体1和2内侧壁缘3和4的后侧壁5和6上各纵向设置一个用于封闭两门纵向间隙的挡隙板,此两个挡隙板80和8以各自的顶部80.1和8.1相对的面互为凹凸,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8的顶部8.1呈顶端部窄近体部宽状和/或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80的顶部内凹区呈底窄口宽状;在两门体关闭状态下,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8的顶部8.1顶端位于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80的顶部内凹区内;
所述两个挡隙板80和8中皆为可横向移动的可滑动挡隙板,即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和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0,均分别设置于固定在各自门体1和2后侧壁5和6上的、纵向设置的置板体10上,每个可滑动挡隙板80或8与置板体10的相互交集部分互为凹凸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横向的相对滑动,即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0以尾部80.2及体部80.3凸进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置板体10开设的凹隙10.1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10的横向的滑动;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以尾部8.2及体部8.3凸进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置板体10开设的凹隙10.1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10的横向的滑动;
所述可滑动挡隙板80或8可沿置板体10滑动的方向,为自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0.2或8.2至顶部80.1或8.1的方向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
分别在可滑动挡隙板80或8上及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设置相互间可产生将可滑动挡隙板8往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0.2或8.2至顶部80.1或8.1的方向的相同方向移动的磁力的磁性体;
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门体1的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0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0.2顶部80.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0.1顶端较近的两个磁铁101的S极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0.2顶部80.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0.1顶端较远的磁铁102的S极磁极面对置;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两个磁铁101的S极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磁铁102的S极磁极面对置;
可沿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底部纵向固接软质密封条12;
在两门体关闭状态下,由于每个门体上磁铁101与对应的磁铁102的排斥力作用,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8.1顶端与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相抵,故两个门体1和2之间的纵向间隙是封闭的。开门时,比如用外力先开门体2时,因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外侧壁8.4抵靠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侧壁近口缘80.4而使两可滑动挡隙板80和8各自横向回缩,故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8.1顶端脱离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达到开门目的。关门时,比如在门体1已关上再用外力关门体2时,先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弧面(或斜面)的顶部外侧壁8.4与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的弧面(或斜面)的顶部外侧壁80.5相互抵靠而使两个可滑动挡隙板80和8各自横向回缩,进而在每个门体上磁铁101与对应的磁铁102的排斥力作用下使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的顶部8.1顶端横向的进入顶部为凹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0的顶部内凹区内达到关门目的。
实施例6,参见图13—图14,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两个磁铁103的磁侧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磁铁102的磁侧面对置。
实施例7,参见图15,并可参考实施例6的图13—图14。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两个磁铁103的磁侧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磁铁102的磁侧面对置。
实施例8,参见图16—图17,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两个磁铁105的磁侧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磁铁106的磁侧面对置;
固接在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铁105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中心线305,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磁铁106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中心线306在对应的两磁铁105与106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P,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实施例9,参见图18,并可参考实施例8的图16—图17。实施例9与实施例8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两个磁铁105.1的磁侧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磁铁106.1的磁侧面对置;
固接在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铁105.1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中心线505,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磁铁106.1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中心线506在对应的两磁铁105.1与106.1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P,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实施例10,参见图19—图20,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实施例10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两个磁铁107的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磁铁108的异极磁极面对置;
固接在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铁107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中心线307,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磁铁108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中心线308在对应的两磁铁107与108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Q,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实施例11,参见图21,并可参考实施例10的图19—图20。实施例11与实施例10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两个磁铁107.1的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磁铁108.1的异极磁极面对置;
固接在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铁107.1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中心线507,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磁铁108.1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中心线508在对应的两磁铁107.1与108.1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Q,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实施例12,参见图22—图23,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实施例1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两个磁铁109的磁侧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磁铁110的磁侧面及/或往该磁铁110的磁侧面沿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至尾部8.2方向的相同方向引伸的、与该磁侧面同一平面的引伸线(或引伸面)位置210相对;
固接在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铁109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中心线309,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磁铁110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中心线310在对应的两磁铁109与110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R,设置成小于对应的两磁铁109及110的长度之和的百分之二百九十或百分之二百五十或百分之二百或百分之一百五十或百分之一百或百分之五十,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实施例13,参见图24,并可参考实施例12的图22—图23。实施例13与实施例12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两个磁铁109.1的磁侧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磁铁110.1的磁侧面及/或往该磁铁110.1的磁侧面沿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至尾部8.2方向的相同方向引伸的、与该磁侧面同一平面的引伸线(或引伸面)位置410相对;
固接在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铁109.1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中心线509,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磁铁110.1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中心线510在对应的两磁铁109.1与110.1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R,设置成小于对应的两磁铁109.1及110.1的长度之和的百分之二百九十或百分之二百五十或百分之二百或百分之一百五十或百分之一百或百分之五十,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实施例14,参见图25—图26,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实施例14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两个磁铁111的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磁铁112的异极磁极面对置。
实施例15,参见图27,并可参考实施例14的图25—图26。实施例15与实施例14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两个磁铁111的磁极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磁铁112的异极磁极面对置。
实施例16,参见图28—图29,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实施例16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两个磁铁113的磁侧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磁铁114的磁侧面对置。
实施例17,参见图30,并可参考实施例16的图28—图29。实施例17与实施例15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两个磁铁113的磁侧面,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顶部8.1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磁铁114的磁侧面对置。
实施例18,参见图31—图32,并可参考实施例1的图1—图4。实施例18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两个磁铁115,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铁件116对置;设置在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铁115,与设置在与置板体10同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铁件116的连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至顶部8.1间的连线平行。
实施例19,参见图33,并可参考实施例18的图31—图32。实施例19与实施例18的不同点有,固接在门体2的顶部为凸面的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远的两个磁铁115,与各自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8.1顶端较近的铁件116对置;设置在可滑动挡隙板8上的磁铁115,与设置在与置板体10非一体的置磁体11上的铁件116的连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8.2至顶部8.1间的连线平行。
说明: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固定于一门体内侧壁缘的后侧壁上的固定挡隙板,可以是该门体本身和/或门体延伸体,或是该门体或门体延伸体上固接的构件。此述的固接,可以是粘合连接、螺丝连接、卡槽连接或卡扣连接等。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固定在门体后侧壁上的置板体是指可用于安置(或设置,或置放)可滑动挡隙板的构件;所述固定在门体后侧壁上的置磁体是指可用于安置(或设置,或置放)磁性件如磁铁或铁件的构件;所述固定于门体后侧壁上的置板体或置磁体,可以是该门体本身和/或门体延伸体,或是该门体或门体延伸体上固接的构件。此述的固接,可以是粘合连接、螺丝连接、卡槽连接或卡扣连接等。
本发明方案中,同一门体中的置磁体与置板体间的关系状况有两种:一种状况是置板体与置磁体同一体,或称置磁体与置板体同一体,置磁体即是置板体,同为一体的置磁体或置板体既安置(或设置,或置放)可滑动挡隙板也安置(或设置,或置放)弹性件。例如,此状况下所述的固定在置磁体上的磁铁也就是固定在置板体上的磁铁;另一种状况是置磁体与置板体非一体,也就是置磁体与置板体各为一体。
本发明方案中,为了增加关门后两门间隙的密封效果,可沿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内固接软质密封条。所述对软质密封条的固接,可以是粘结连接或卡嵌连接,所述卡嵌连接是指长条状的软质密封条以膨大端嵌入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底部纵向开出的卡槽内的连接。图14的横向剖视示意图示出软质密封条12以膨大端嵌入顶部为凹面的固定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7.2底部内的卡槽13内。本发明附图的正视示意图中,均未示出软质密封条12。软质密封条可以由PE等材料构成。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的“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及体部凸进置板体开设的凹隙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的横向的滑动”是指“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可滑动挡隙板在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置板体开设的凹隙内横向的滑动。”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的“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端开出的凹隙容置凸进的置板体上的凸块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上的凸块的横向的滑动”是指“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可滑动挡隙板尾部端开出的凹隙容置了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置板体上的凸块而可进行横向的滑动。”
本发明方案中,两个关闭状态下的门体1和2、两个冰箱箱体侧壁14、冰箱箱体顶壁15;冰箱箱体底壁16及冰箱箱体后壁(附图中未示出)之间为箱体内腔9。
本发明方案中,图34、图35与图3一样都是沿纵向剖及门体、与置磁体同一体的置板体及可滑动挡隙板体部三者的纵向剖视示意图,示出了相当于移动副中的滑块的可滑动挡隙板体部8.3凸进门体后侧壁上相当于移动副中的导轨的的置板体10纵向开设的凹隙10.1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的多种状态,可供选用。其中图34示出了与置磁体11同一体的置板体10上的横向凸条17及与之对应、配合的可滑动挡隙板体部8.3上的横向槽沟18的状况,横向凸条17及与之对应、契合的可滑动挡隙板体部8.3上的横向槽沟18可横向的相对移动。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磁性件,包括磁铁和铁件。
本发明方案所述的磁铁各面中,除N极磁面和S极磁面两个磁极面外,其他的面为磁侧面。
所述两个对应的磁铁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相同是指两个磁铁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为同一个方向,如皆向左,或皆向右,或皆向上,或皆向下,或皆向前,或皆向后。
所述两个对应的磁铁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相反是指两个磁铁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为相反的方向,如一个向左另一个则向右,一个向上另一个则向下,一个向前另一个则向后。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的磁铁长度是指该磁铁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磁铁部分的长度。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的对磁性体磁铁或铁件的“固接”可釆用多种方式,如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采用粘结连接的方式;或采用将磁性体容置于可滑动挡隙板和置磁体内的、大小契合的容磁腔内的方式,如图1、图2中还用附图标记100对容磁腔进行标记。其他附图中的容磁腔则未用附图标记符号进行标记。

Claims (10)

1.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门体的后侧壁上各纵向设置一个用于封闭两门纵向间隙的挡隙板,此两个挡隙板以各自的顶部相对的面互为凹凸;在两门体关闭状态下,顶部为凸面的挡隙板的顶部顶端位于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内;
所述两个挡隙板中,一个是固定挡隙板,另一个是可横向移动的可滑动挡隙板;固定挡隙板固定于一门体的后侧壁上,可滑动挡隙板设置于固定在另一门体后侧壁上的、纵向设置的置板体上,可滑动挡隙板与置板体的相互交集部分互为凹凸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横向的相对滑动,即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及体部凸进置板体开设的凹隙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的横向的滑动或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端开出的凹隙容置凸进的置板体上的凸块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上的凸块的横向的滑动;
或者所述两个挡隙板中皆为可横向移动的可滑动挡隙板,均分别设置于固定在各自门体后侧壁上的、纵向设置的置板体上,每个可滑动挡隙板与置板体的相互交集部分互为凹凸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横向的相对滑动,即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及体部凸进置板体开设的凹隙内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的横向的滑动或可滑动挡隙板以尾部端开出的凹隙容置凸进的置板体上的凸块构成移动副形式的可动联接而可进行沿置板体上的凸块的横向的滑动;
所述可滑动挡隙板可沿置板体滑动的方向,为自可滑动挡隙板尾部至顶部的方向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
分别在可滑动挡隙板上及同一门体后侧壁上固定的置磁体上设置相互间可产生将可滑动挡隙板往可滑动挡隙板尾部至顶部的方向的相同方向移动的磁力的磁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极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磁铁的同极磁极面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侧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磁铁的磁侧面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侧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磁铁的磁侧面对置;
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中心线,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顶端较近的中心线在对应的两个磁铁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极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磁铁的异极磁极面对置;
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铁1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顶端较远的中心线,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顶端较近的中心线在对应的两个磁铁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侧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磁铁的磁侧面及/或往该磁铁的磁侧面沿可滑动挡隙板顶部至尾部方向的相同方向引伸的、与该磁侧面同一平面的引伸线(或引伸面)位置相对;
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的、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中心线,至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磁铁的中间位置上、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中心线在对应的两个磁铁未因磁吸力作用而移动时的距离,设置成小于对应的两个磁铁长度之和的百分之二百九十或百分之二百五十或百分之二百或百分之一百五十或百分之一百或百分之五十,大于0.5厘米或0.6厘米或0.7厘米或0.8厘米或0.9厘米或1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极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同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平行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磁铁的异极磁极面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一个以上的磁铁的磁侧面,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相反的磁内部磁力线走向的、磁内部磁力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顶部或间连线垂直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磁铁的磁侧面对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磁铁及铁件;固接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远的、一个以上的磁铁(或铁件),与对应的、固接在与置板体同一体或非一体的置磁体上的、距可滑动挡隙板顶部的顶端较近的铁件(或磁铁)对置;设置在可滑动挡隙板上的磁铁(或铁件),与设置在置磁体上的铁件(或磁铁)的连线,与可滑动挡隙板尾部至顶部间的连线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顶部为凹面的挡隙板的顶部内凹区底部固接软质密封条。
CN201910121582.1A 2019-02-16 2019-02-16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 Pending CN1116495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1582.1A CN111649525A (zh) 2019-02-16 2019-02-16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1582.1A CN111649525A (zh) 2019-02-16 2019-02-16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9525A true CN111649525A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4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1582.1A Pending CN111649525A (zh) 2019-02-16 2019-02-16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95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4013A (zh) * 2021-04-30 2021-06-15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4013A (zh) * 2021-04-30 2021-06-15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门组件及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70004281Y1 (ko) 냉장고용 도어의 홀딩장치
RU2006107107A (ru) Отсек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US3204995A (en) Magnetic catch
CN111649525A (zh)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封闭装置
JP2015025633A (ja) 冷却貯蔵庫の扉装置
CN206299263U (zh) 一种带有滑槽的便捷式推拉结构
US8172346B2 (en) Articulated sealing surface
JP2012237471A (ja) 冷蔵庫
CN111649524A (zh)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双门间隙密封装置
JPH04225774A (ja) 冷蔵庫等の扉装置
CN212692243U (zh) 对开门组件以及储物柜
CN216894052U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推拉门
CN218846624U (zh) 冷柜用玻璃柜门和具有该玻璃柜门的冷柜
WO2021039444A1 (ja) 保冷庫の密閉構造および保冷庫
CN213747261U (zh) 一种一体式的空调室内机开关门把手
JP7116022B2 (ja) 貯蔵庫
CN208658445U (zh) 玻璃门体展示柜
KR100473368B1 (ko) 문 밀폐구조
CN220645740U (zh) 一种推拉窗下边框的降噪装置
CN112503833B (zh) 一种具有密封中梁的冰箱
CN219347003U (zh) 一种用于推弹抽屉的密封组件及储物容器
CN217897526U (zh) 一种淋浴房的门结构
CN218511265U (zh) 家用制冷器具
CN220534762U (zh) 一种过桥上止封合式拉链模具及拉链
CN210768513U (zh) 一种带有物理连接结构的门框橡胶密封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