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5732A - 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模块 - Google Patents

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5732A
CN111645732A CN202010777961.9A CN202010777961A CN111645732A CN 111645732 A CN111645732 A CN 111645732A CN 202010777961 A CN202010777961 A CN 202010777961A CN 111645732 A CN111645732 A CN 111645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out
train
mode
control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79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5732B (zh
Inventor
刘长江
吴昊
李广斌
杜建新
陈丽君
迟宝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ux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ux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ux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ux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779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5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5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5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5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5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20Trackside control of safe travel of vehicle or train, e.g. braking curve calc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包括:读取现有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配置;根据列车道岔控制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道岔控制方式;根据道岔控制方式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如果满足,则执行侧向防护方式判断;根据读取的列车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侧向防护方式;根据确认的侧向防护方式、侧向道岔移动情况和侧向防护区域非行走路径轨道上有无列车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根据读取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和列车是否精确定位确定道岔是否可动;若确定道岔可动,则为后续列车移动道岔;否则重新判断道岔是否可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系统。本发明能在轨交列车运行过程中实现进路和道岔动态控制。

Description

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列车控制系统用于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的方法。本发明还是一种基于列车控制系统用于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的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国铁采用的CTCS列车控制系统(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还是老旧的无ATP防护的信号系统,均是以轨旁联锁设备为核心搭建而成的,即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列车控制系统中不断加入新的设备、增加新的功能,但作为信号系统核心设备的联锁设备,其处理进路和道岔的功能数十年来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现有的联锁设备以进路为单位对道岔区域进行防护,要求进路上的主体道岔和侧向防护道岔移动到位并锁闭成功后,才允许列车进入联锁进路防护的道岔区域;并且现有的联锁设备以区段为单位对道岔执行占用锁闭和区段锁闭,即道岔区域的进入允许是以整条联锁进路为单位的给出的,道岔的移动许可是以区段为单位进行判断的,这种方式对采用计轴设备或轨道电路作为列车定位设备,非移动闭塞的列车控制系统是适用的,用于列车精确定位,移动闭塞的列车控制系统,则严重限制了列车控制系统的运营能力和折返能力。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能通过读取现有配置根据道岔控制方式、侧向防护方式、列车控制模式和列车精确定位,在轨交列车运行过程中实现动态驱动道岔控制、侧向防护以及判断道岔是否可动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能通过读取现有配置根据道岔控制方式、侧向防护方式、列车控制模式和列车精确定位,在轨交列车运行过程中实现动态驱动道岔控制、侧向防护以及判断道岔是否可动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系统。
首先,对轨交列车现有配置简要说明如下:
轨交列车现有配置在轨交列车初始启动时读取,该配置主要包括:道岔控制方式、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该配置读取后,轨交列车启动运行中不能动态变更。
1)道岔控制方式的配置包括,整体控制、单独控制和自动控制;
2)侧向防护方式的配置包括,道岔防护、侧向防护区域防护和自动防护;
3)道岔可动判断方式的配置包括,判断区段、判断道岔可动部分和自动判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读取现有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配置;
S2,根据读取的列车道岔控制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道岔控制方式;
可选择的,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自动控制;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道岔整体控制;
S2.2,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整体控制;
S2.3,若检测到的道岔控制方式不是道岔整体控制,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
S3,根据确认的道岔控制方式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如果满足,则执行侧向防护方式判断;
可选择的,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整体控制;如果是,则移动关联的一组道岔到列车行走路径确定的位置上;如果不是,则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确定的位置上;
S3.2,若关联的一组道岔移动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若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S4,根据读取的列车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可选择的,步骤S4包括以下子步骤:
S4.1,判断列车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自动防护;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
S4.2,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道岔防护;
S4.3,若检测到的侧向防护方式不是道岔防护,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
S5,根据确认的侧向防护方式、侧向道岔移动情况和侧向防护区域非行走路径轨道上有无列车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可选择的,步骤S5包括以下子步骤:
S5.1,判断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如果是,则移动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S5.2,若检测到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有其他列车,则判断不满足侧向防护条件,重新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S5.3,若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到指定位置并锁闭,且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没有其他列车,则判定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S5.4,若道岔运行条件和侧向防护条件均满足,则授权列车进入道岔区域和/或侧防区域。
S6,根据读取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和列车是否精确定位确定道岔是否可动;
所述精确定位的判断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采用中国专利ZL201410668045.6实施定位,则认为是精确定位。当然,精确定位的可实施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示例,只要是能符合设计要求/实际情况的定位方法均可以成为是否精确定位的判断标准。
可选择的,步骤S6包括以下子步骤:
S6.1,若列车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则判断列车是否精确定位;否则,检测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否配置为判断区段;
S6.2,若列车精确定位,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道岔可动部分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否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S6.3,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判断区段,则道岔相关的区段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不是判断区段,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S7,若确定道岔可动,则为后续列车移动道岔;否则重新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用于非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整体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道岔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其用于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单独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其用于混合运行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自动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自动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用于非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必须配置为整体控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其用于列车控制系统,能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手段实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包括:
通信单元,其用于读取已有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配置;
道岔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读取的列车道岔控制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道岔控制方式;
可选择的,道岔控制单元采用以下步骤确定道岔控制方式;
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自动控制;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道岔整体控制;
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整体控制;
若检测到的道岔控制方式不是道岔整体控制,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
第一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确认的道岔控制方式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如果满足,则执行侧向防护方式判断;
可选择的,第一判断单元采用以下步骤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
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整体控制;如果是,则移动关联的一组道岔到列车行走路径确定的位置上;如果不是,则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确定的位置上;
若关联的一组道岔移动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若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道岔整体控制时,要求相关联的一组道岔全部移动到位并锁闭后才允许列车进入道岔区域;道岔单独控制时,单个道岔移动到位并锁闭后允许列车进入该道岔区域;道岔自动控制时,根据列车控制模式动态选择道岔控制方式,非移动闭塞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采用整体控制方式,移动闭塞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采用单独控制方式。
侧向防护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读取的列车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可选择的,侧向防护控制单元采用以下步骤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判断列车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自动防护;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
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道岔防护;
若检测到的侧向防护方式不是道岔防护,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
第二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确认的侧向防护方式、侧向道岔移动情况和侧向防护区域非行走路径轨道上有无列车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可选择的,第二判断单元采用以下步骤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判断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如果是,则移动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若检测到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有其他列车,则判断不满足侧向防护条件,重新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若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到指定位置并锁闭,且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没有其他列车,则判定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若道岔运行条件和侧向防护条件均满足,则授权列车进入道岔区域和/或侧防区域。
侧向防护方式为道岔防护时,要求相关联的一组侧向防护道岔全部移动到位并锁闭后才允许列车进入道岔区域;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时,侧向防护区域内非列车行走路径上的轨道没有列车占用时允许列车进入侧向防护区域;侧向防护方式为自动防护时,根据列车控制模式动态选择侧向防护方式,非移动闭塞列车行走路径上的侧向防护采用道岔防护方式,移动闭塞列车行走路径上的侧向防护采用侧向防护区域方式。
第三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读取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和列车是否精确定位确定道岔是否可动;
可选择的,第三判断单元采用以下步骤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若列车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则判断列车是否精确定位;否则,检测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否配置为判断区段;
若列车精确定位,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道岔可动部分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否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判断区段,则道岔相关的区段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不是判断区段,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区段时,要求道岔相关联的一组区段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时才允许操动道岔;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时,要求道岔可动部分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时才允许操动道岔;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自动判断时,根据列车控制模式或列车位置动态选择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可以采用非移动闭塞列车采用判断区段方式,移动闭塞列车采用道岔可动部分判断方式,也可以采用非精确定位列车采用判断区段方式,精确定位列车采用道岔可动部分判断方式。
控制单元,其用于若确定道岔可动,则为经过通信单元发出指令为后续列车移动道岔;否则重新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用于只支持非移动闭塞列车运行的列车控制系统,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整体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道岔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其用于只支持移动闭塞列车运行的列车控制系统,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单独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其用于支持非移动闭塞列车和移动闭塞列车混合运行的列车控制系统,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自动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自动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用于非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必须配置为整体控制。
上述配置方式只是建议,除只支持非移动闭塞列车运行的列车控制系统,道岔控制方式必须配置为整体控制外,其他配置方式可以任意组合。
本发明能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能通过读取现有配置根据道岔控制方式、侧向防护方式、列车控制模式和列车精确定位,在轨交列车运行过程中实现动态驱动道岔控制、侧向防护以及判断道岔是否可动。本发明能克服移动闭塞的列车控制系统限制列车控制运营能力和折返能力的缺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显著提高轨交列车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旨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对说明书中的描述进行补充。然而,本发明附图是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因而可能未能够准确反映任何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点,本发明附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或限制由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侧向防护区域示意图。
图2是道岔可动部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轨交列车运营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发明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参照图1所示,侧向防护区域包括一组轨道,某些情况下,这些轨道上存在多列车时会引起列车侧向冲撞,侧向防护区域包括但不限于:道岔区域的侧向防护区域和交叉渡线处的侧向防护区域。
参照图2所示,道岔可动部分包括一组轨道,没有列车占用道岔的可动部分时,即可以允许操作道岔。道岔的最小可动部分由道岔的特性和轨道的拓扑确定,实际配置的道岔的可动部分要大于其最小可动部分,道岔可动部分的范围通常比道岔侧向防护区域的范围要小。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各子步骤的编号(例如,S2.1、S2.2)并不代表各子步骤的实施顺序,其仅是用于区分各子步骤作为标识使用。各子步骤之间可以存其他执行顺序(例如并行)。
第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读取现有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配置;
S2,根据读取的列车道岔控制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道岔控制方式;
S3,根据确认的道岔控制方式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如果满足,则执行侧向防护方式判断;
S4,根据读取的列车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S5,根据确认的侧向防护方式、侧向道岔移动情况和侧向防护区域非行走路径轨道上有无列车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S6,根据读取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和列车是否精确定位确定道岔是否可动;
S7,若确定道岔可动,则为后续列车移动道岔;否则重新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能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能通过读取现有配置根据道岔控制方式、侧向防护方式、列车控制模式和列车精确定位,在轨交列车运行过程中实现动态驱动道岔控制、侧向防护以及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读取配置,得到道岔控制方式的配置,侧向防护方式的配置和道岔可动判断方式的配置。
步骤S2根据道岔控制方式的配置和列车的控制模式确定道岔控制方式。步骤S2.1检查道岔控制方式是否配置为自动控制,如果是,转到步骤S2.2,否则,转到步骤S2.3;步骤S2.2判断列车是否是移动闭塞列车;如果是,则判定道岔控制方式为单独控制,否则,判定道岔控制方式为整体控制;步骤S2.3检查道岔控制方式是否配置为整体控制,如果是,则判定道岔控制方式为整体控制,否则,判定道岔控制方式为单独控制。
步骤S2确定的道岔控制模式为整体控制时,执行步骤S3.1,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整体控制;如果是,则移动关联的一组道岔到列车行走路径确定的位置上;如果不是,则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确定的位置上;S3.2,若关联的一组道岔移动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若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参考图4所示,列车的行走路径为从站台1经P1反位,P2反位到站台2时,关联的一组道岔为P1和P2,P1和P2均移动到反位并锁闭后认为道岔条件满足。
结合图4所示,列车的行走路径为从站台1经P1反位,P2反位到站台2时,P1移动到反位并锁闭后认为P1道岔条件满足,P2移动到反位并锁闭后认为P2道岔条件满足,两个道岔彼此独立。结合图4所示,列车的行走路径为从站台1经P1反位,P2反位到站台2时,关联的一组侧向防护道岔为P3和P4,P3和P4均移动到定位并锁闭后认为侧向防护条件满足。
S4,根据读取的列车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侧向防护方式;S4.1,判断列车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自动防护;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
S4.2,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道岔防护;
S4.3,若检测到的侧向防护方式不是道岔防护,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结合图4所示,列车的行走路径为从站台1经P1反位,P2反位到站台2时,侧向防护区域1范围内道岔P1定位的轨道上没有列车时,判定P1处的侧向防护条件满足,侧向防护区域2和侧向防护区域3的判断原则也是如此,侧向防护区域之间彼此独立。
S5,根据确认的侧向防护方式、侧向道岔移动情况和侧向防护区域非行走路径轨道上有无列车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S5.1,判断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如果是,则移动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S5.2,若检测到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有其他列车,则判断不满足侧向防护条件,重新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S5.3,若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到指定位置并锁闭,且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没有其他列车,则判定满足侧向防护条件;结合图4所示,列车的行走路径为从站台1经P1反位,P2反位到站台2时,关联的一组侧向防护道岔为P3和P4,P3和P4均移动到定位并锁闭后认为侧向防护条件满足。S5.4,若道岔运行条件和侧向防护条件均满足,则授权列车进入道岔区域和/或侧防区域。
S6,根据读取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和列车是否精确定位确定道岔是否可动;
S6.1,若列车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则判断列车是否精确定位;否则,检测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否配置为判断区段;
S6.2,若列车精确定位,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道岔可动部分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否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S6.3,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判断区段,则道岔相关的区段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不是判断区段,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结合图4所示,列车的行走路径为从站台1经P1反位,P2反位到站台2时,列车完全出清P1所在的区段时,才可以移动P1。
确定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时,道岔可动部分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时才可以移动道岔。结合图4所示,列车的行走路径为从站台1经P1反位,P2反位到站台2时,列车完全出清P1的可动部分时,P1即可以移动。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第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其用于列车控制系统,能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手段实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包括:
通信单元,其用于读取已有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配置;
道岔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读取的列车道岔控制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道岔控
第一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确认的道岔控制方式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如果满足,则执行侧向防护方式判断;
侧向防护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读取的列车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第二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确认的侧向防护方式、侧向道岔移动情况和侧向防护区域非行走路径轨道上有无列车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第三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读取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和列车是否精确定位确定道岔是否可动;
控制单元,其用于若确定道岔可动,则为经过通信单元发出指令为后续列车移动道岔;否则重新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第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其用于列车控制系统,能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手段实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包括:
通信单元,其用于读取已有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配置;
道岔控制单元,其采用以下步骤确定道岔控制方式;
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自动控制;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道岔整体控制;
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整体控制;
若检测到的道岔控制方式不是道岔整体控制,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
第一判断单元,其采用以下步骤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
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整体控制;如果是,则移动关联的一组道岔到列车行走路径确定的位置上;如果不是,则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确定的位置上;
若关联的一组道岔移动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若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侧向防护控制单元,其采用以下步骤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判断列车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自动防护;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
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道岔防护;
若检测到的侧向防护方式不是道岔防护,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
第二判断单元,其采用以下步骤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判断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如果是,则移动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若检测到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有其他列车,则判断不满足侧向防护条件,重新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若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到指定位置并锁闭,且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没有其他列车,则判定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若道岔运行条件和侧向防护条件均满足,则授权列车进入道岔区域和/或侧防区域。
第三判断单元,其采用以下步骤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若列车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则判断列车是否精确定位;否则,检测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否配置为判断区段;
若列车精确定位,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道岔可动部分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否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判断区段,则道岔相关的区段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不是判断区段,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控制单元,其用于若确定道岔可动,则为经过通信单元发出指令为后续列车移动道岔;否则重新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进一步改进第四实施例,其用于非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必须配置为整体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道岔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其用于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单独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其用于混合运行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自动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自动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这类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语境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 而不以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加以解释。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读取现有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配置;
S2,根据读取的列车道岔控制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道岔控制方式;
S3,根据确认的道岔控制方式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如果满足,则执行侧向防护方式判断;
S4,根据读取的列车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S5,根据确认的侧向防护方式、侧向道岔移动情况和侧向防护区域非行走路径轨道上有无列车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S6,根据读取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和列车是否精确定位确定道岔是否可动;
S7,若确定道岔可动,则为后续列车移动道岔;否则重新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自动控制;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道岔整体控制;
S2.2,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整体控制;
S2.3,若检测到的道岔控制方式不是道岔整体控制,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整体控制;如果是,则移动关联的一组道岔到列车行走路径确定的位置上;如果不是,则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确定的位置上;
S3.2,若关联的一组道岔移动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若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以下子步骤:
S4.1,判断列车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自动防护;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
S4.2,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道岔防护;
S4.3,若检测到的侧向防护方式不是道岔防护,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包括以下子步骤:
S5.1,判断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如果是,则移动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S5.2,若检测到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有其他列车,则判断不满足侧向防护条件,重新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S5.3,若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到指定位置并锁闭,且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没有其他列车,则判定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S5.4,若道岔运行条件和侧向防护条件均满足,则授权列车进入道岔区域和/或侧防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包括以下子步骤:
S6.1,若列车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则判断列车是否精确定位;否则,检测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否配置为判断区段;
S6.2,若列车精确定位,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道岔可动部分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否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S6.3,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判断区段,则道岔相关的区段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不是判断区段,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用于非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整体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道岔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其用于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单独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其用于混合运行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自动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自动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用于非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必须配置为整体控制。
9.一种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用于列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其用于读取已有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配置;
道岔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读取的列车道岔控制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道岔控制方式;
第一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确认的道岔控制方式判断道岔状态是否满足列车行走;如果满足,则执行侧向防护方式判断;
侧向防护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读取的列车侧向防护方式和列车控制模式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第二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确认的侧向防护方式、侧向道岔移动情况和侧向防护区域非行走路径轨道上有无列车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第三判断单元,其用于根据读取的道岔可动判断方式和列车是否精确定位确定道岔是否可动;
控制单元,其用于若确定道岔可动,则为经过通信单元发出指令为后续列车移动道岔;否则重新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道岔控制单元采用以下步骤确定道岔控制方式;
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自动控制;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道岔整体控制;
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否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整体控制;
若检测到的道岔控制方式不是道岔整体控制,则确认道岔控制方式为道岔单独控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判断单元采用以下步骤判断道岔条件是否满足列车行走;
判断列车道岔控制方式是否为整体控制;如果是,则移动关联的一组道岔到列车行走路径确定的位置上;如果不是,则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确定的位置上;
若关联的一组道岔移动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若移动列车行走路径上的道岔到位并锁闭,则判断道岔满足列车行走;否则,返回重新执行道岔移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侧向防护控制单元采用以下步骤确定侧向防护方式;
判断列车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自动防护;如果是,则检测列车控制模式是否为移动闭塞列车;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
若列车控制模式为移动闭塞列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否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道岔防护;
若检测到的侧向防护方式不是道岔防护,则确认侧向防护方式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二判断单元采用以下步骤判断是否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判断侧向防护方式是否为道岔防护;如果是,则移动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如果不是,则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若检测到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有其他列车,则判断不满足侧向防护条件,重新检测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是否有其他列车;
若全部侧向防护道岔到指定位置并锁闭,且侧向防护区域内非行走路径上的轨道上没有其他列车,则判定满足侧向防护条件;
若道岔运行条件和侧向防护条件均满足,则授权列车进入道岔区域和/或侧防区域。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三判断单元采用以下步骤判断道岔是否可动;
若列车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则判断列车是否精确定位;否则,检测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否配置为判断区段;
若列车精确定位,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道岔可动部分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否则,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是判断区段,则道岔相关的区段未被列车占用且未被进路锁闭才允许移动道岔;若确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不是判断区段,判定道岔可动判断方式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15.如权利要求9-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其用于非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整体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道岔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区段;
其用于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单独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侧向防护区域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判断道岔可动部分;
其用于混合运行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配置为自动控制,侧向防护方式配置为自动防护,道岔可动判断方式配置为自动判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其用于非移动闭塞列车控制,道岔控制方式必须配置为整体控制。
CN202010777961.9A 2020-08-05 2020-08-05 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模块 Active CN111645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7961.9A CN111645732B (zh) 2020-08-05 2020-08-05 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7961.9A CN111645732B (zh) 2020-08-05 2020-08-05 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5732A true CN111645732A (zh) 2020-09-11
CN111645732B CN111645732B (zh) 2020-10-27

Family

ID=72343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7961.9A Active CN111645732B (zh) 2020-08-05 2020-08-05 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573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3499A (zh) * 2021-01-11 2021-04-23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车站内列车侧面冲突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93626A (zh) * 2021-04-15 2021-05-14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列车侧冲防护条件的方法、计算机联锁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1576A (zh) * 2015-03-23 2015-06-10 苏州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 有轨电车交通控制系统
US9102341B2 (en) * 2012-06-15 2015-08-11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enter,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extent of clear, intact track near a railway vehicle
CN107336727A (zh) * 2017-07-26 2017-11-10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联锁进路办理方法
CN108116450A (zh) * 2017-12-15 2018-06-05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侧向防护逻辑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9955869A (zh) * 2019-03-29 2019-07-02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自动防护在非受控道岔处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02341B2 (en) * 2012-06-15 2015-08-11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enter,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extent of clear, intact track near a railway vehicle
CN104691576A (zh) * 2015-03-23 2015-06-10 苏州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 有轨电车交通控制系统
CN107336727A (zh) * 2017-07-26 2017-11-10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联锁进路办理方法
CN108116450A (zh) * 2017-12-15 2018-06-05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侧向防护逻辑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9955869A (zh) * 2019-03-29 2019-07-02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自动防护在非受控道岔处的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效宁 等: "关于大号码道岔的车载设备处理逻辑研究", 《铁道标准设计》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3499A (zh) * 2021-01-11 2021-04-23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车站内列车侧面冲突的方法及系统
WO2022147987A1 (zh) * 2021-01-11 2022-07-14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车站内列车侧面冲突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93626A (zh) * 2021-04-15 2021-05-14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列车侧冲防护条件的方法、计算机联锁及系统
CN112793626B (zh) * 2021-04-15 2021-07-13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列车侧冲防护条件的方法、计算机联锁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5732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5732B (zh) 轨交列车进路和道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模块
CN110641524B (zh) 一种基于联锁产生的移动授权对列车进行连续控制的方法
CN109278808B (zh) 一种适用于美式动态信标的多保护区段防护方法
CN105730476A (zh) 一种联锁表自动生成方法
US20050133673A1 (en) Signaling safety system
JP2006232106A (ja) 信号保安システム
US20230257010A1 (en)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train-ground coordination
CN102387953A (zh) 列车控制系统切换方法及装置
AU2018222956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irculation of vehicles in a network
US20230257012A1 (en) Train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mobile authorization verification
CN104584638A (zh) 移动体通信系统、移动体通信方法、移动台、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10406567B (zh) 大小交路的列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882688B (zh) 前进路线控制系统、前进路线控制方法以及地面装置
CN114454918A (zh) 一种站内提高接发车效率的方法、系统
CN112693503B (zh) 调车进路执行方法、装置、列车控制系统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48059A (zh) 一种基于自组网的进路分段解锁及逻辑处理方法、系统
US9475511B2 (en) Parallel tracks design description
WO2011135368A1 (en) Initialisation of a signalling system
JP2006293588A (ja) 無人車両の走行制御方法及び無人車両の走行制御システム
CN109625036B (zh) 一种非通信车车次窗的推算处理方法
CN110386168B (zh) 列车折返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429039B (zh) 一种轨道区段划分方法
CN112141176A (zh) 一种可移动设备搜索的方法及设备
CN115009325B (zh) 一种群组列车进出中间出岔股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U2013402448B2 (en) Parallel tracks design descrip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