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1575B - 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1575B
CN111641575B CN202010340722.7A CN202010340722A CN111641575B CN 111641575 B CN111641575 B CN 111641575B CN 202010340722 A CN202010340722 A CN 202010340722A CN 111641575 B CN111641575 B CN 111641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ance
factor
node
probability
mea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07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1575A (zh
Inventor
牛凯
戴金晟
徐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0103407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1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1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1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1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Zak变换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对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进行重排列得到加噪码字,采用基于因子图的期望传播算法,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码字的译码概率,再根据各码字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将译码概率最大的码字作为译码结果输出,由于在最终的检测算法上使用了期望传播算法,在迭代过程中大大减少了概率乘积与加和运算,使得整体系统的性能有所提升,在保障了译码的准确度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运算复杂度,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为了抵抗复杂的无线通信环境对通信质量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提高通信的传输速率与频带利用率,往往要采用波形设计技术。良好的波形设计有助于提升通信质量与通信速度,例如在4G中使用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接入技术能够很好地对抗无线传输环境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可以获得很高的频谱利用率。但是由于OFDMA技术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调制,其对多普勒效应的敏感程度极高,当终端在高速移动时,多普勒效应将导致OFDM分配的各个子载波之间不再正交,产生码间干扰,极大地影响通信质量;
有鉴于此,正交时频扩展(OTFS)技术考虑无线信道的特点,将信息承载于时延-多普勒域进行传输,对于移动终端,由于其移动所引起的在时延-多普勒域的信道响应为多个冲击,将信息承载于此不会产生码间干扰,可以获得更加优异的通信性能;
但是由于进行时延-多普勒域与时频域的变换,加之最终接收的信号所包含的噪声影响,使用传统的信号检测算法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如果使用最大似然检测计算复杂度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对接收信号进行Zak变换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对所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进行重排列,得到加噪码字,加噪码字为码字在通过信道叠加噪声后的结果;
采用基于因子图的期望传播算法,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
根据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将译码概率最大的所述码字作为译码结果输出。
优选地,对接收信号进行Zak变换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包括:
对接收信号进行维格纳变换,采样得到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
将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变换至时延-多普勒域,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优选地,加噪码字包括时延-多普勒域发送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和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中噪声的一维向量,所述因子图中包括因子节点和校验节点,所述因子节点表示所述加噪码字,所述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包括,
a.对迭代参数进行初始化;
b.更新每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c.根据每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分别计算各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
d.根据各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更新校验节点在接收到信息后的均值与方差;
e.根据更新后的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
f.根据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更新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g.根据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各码字的概率;
h.对所述步骤b-g进行迭代,直到迭代次数达到设定值时跳出循环,输出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
优选地,对迭代参数进行初始化包括:
设定初始因子节点取各个码字的概率相同,初始化校验节点回传方差为无穷大,回传均值为0,并将迭代计数器置为1。
优选地,根据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1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2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3
表示第t次迭代中第i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4
表示由第i个因子节点向第j个校验节点传递的均值与方差,hj,i表示信道矩阵H的第j行第i列的参数。
优选地,根据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5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6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7
分别表第j个示校验节点的方差和均值,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8
表示由第j个校验节点向第i个因子节点传递的均值与方差,hj,i表示信道矩阵H的第j行第i列的参数。
优选地,根据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各码字的概率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9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10
为第i个因子节点的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11
为第i个因子节点的均值,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12
表示第i个因子节点的码字ci的概率,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13
为概率计算函数,具体形式为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314
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器,包括:
Zak解调模块,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Zak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重排列模块,用于对所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进行重排列,得到加噪码字;
概率计算模块,用于采用基于因子图的期望传播算法,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码字的译码概率;
译码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概率计算模块计算出的各码字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将译码概率最大的所述码字作为译码结果输出。
优选地,Zak解调模块包括:
采样模块,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维格纳变换,采样得到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
辛傅里叶变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采样模块采样得到的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进行辛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Zak变换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对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进行重排列得到加噪码字,采用基于因子图的期望传播算法,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码字的译码概率,再根据各码字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将译码概率最大的码字作为译码结果输出,由于在最终的检测算法上使用了期望传播算法,在迭代过程中大大减少了概率乘积与加和运算,使得整体系统的性能有所提升,在保障了译码的准确度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运算复杂度,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交时频扩展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交时频扩展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EP算法流程框图,节点更新指更新相应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行EP算法检测时,由某一因子节点向所有校验节点传递消息的情况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行EP算法检测时,由某一校验节点向所有因子节点传递消息的情况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流程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器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如前所述,正交时频扩展技术(OTFS)具有比较高的对抗多普勒的能力,能够获得更加优异的性能,正交时频扩展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发送端100和接收端102,其中发送端100和接收端102之间经过信道101传递信号,接收端102包括Zak解调模块1021、概率计算模块1022和译码判决模块1023。
正交时频扩展通信流程如图2所示,发送端100将时延-多普勒域二维信号进行逆辛傅里叶变换(ISSFT),使其由时延-多普勒域变换至时-频域,得到时频域二维信号X[n,m],ISSFT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51
其中,子载波数目和OTFS符号数目分别为M和N,传输符号总数K=NM
之后对得到的X[n,m]进行海森伯格变换,将其变换至时域,变换结果s(t)为物理可实现的时域一维信号,海森伯格变换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52
其中,T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符号长度,Δf为子载波间隔,二者满足TΔf=1。
至此,发送端100完成信号的调制工作。
发送端100调制后的变换结果s(t)通过信道101,根据假设的时变信道101信道101模型,H(t,f)可通过h(τ,ν)经过ISSFT变换得到,r(t)为经过信道101后的时域信号(未考虑噪声影响),通过信道101的公式如下:
r(t)=∫H(t,f)S(f)ej2πftdf
接收端102接收信号r(t)后,Zak解调模块1021中的采样模块对接收信号r(t)进行维格纳变换,经过维格纳变换的过程相当于通过匹配滤波器,所得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Y[n,m]对应于发送端100的X[n,m],维格纳变换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61
在数字域,对上述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
Y[n,m]=Y(t,f)|t=nT,f=mΔf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发送滤波器gtx和接收滤波器grx在时间和频率上完全局部化,满足时-频域满足双正交特性,原公式可简化为Y[n,m]=H[n,m]X[n,m]
其中H[n,m]为信道101的时-频域冲激相应采样值
H[n,m]=∫∫h(τ,ν)ej2πνnTe-j2πmΔfτdτdν
之后Zak解调模块1021中的辛傅里叶变换模块,将采样的信号变换至时延-多普勒域,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以便进行信号检测,辛傅里叶变换(SSFT)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62
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实际上是时延-多普勒域发送信号与时延-多普勒域信道101冲激响应之间的二维循环卷积结果,即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63
对于解调后得到的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实际上是时延-多普勒域发送信号与时延-多普勒域信道101冲激响应之间的二维循环卷积并且叠加噪声的结果,具体形式为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64
对时延-多普勒域发送端100的信息符号序列x[k,l]的检测需要用到重排列操作,得到加噪码字。即x[k,l]为如下MN个线性方程组的解
y=Hx+w
其中,y,x,w为y[k,l],x[k,l],w[k,l]的一维向量表示,H为信道101参数矩阵,即y即加噪码字,x为码字,加噪码字为码字在通过信道叠加噪声后的结果。
举例来说,加噪码字包括时延-多普勒域发送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x[k,l]、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y[k,l]和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中噪声的一维向量w[k,l];
在因子图中用因子节点表示码字;
EP算法如图3所示,包括:
S301获取接收信号以及信道参数;
S302对迭代参数进行初始化,包括假定初始因子节点取各个码字的概率相同,即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1
其中Q为调制阶数,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2
表示第i个因子节点的码字ci的概率。初始化校验节点回传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3
回传均值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4
其中上标表示迭代次数,fj→xi表示由第j个校验节点传向第i个因子节点,设定循环迭代次数后开始以下迭代检测:
S303初始化迭代计数器,将迭代计数L置为1;
S304更新因子节点并向校验节点传递参数,包括:
更新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5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6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7
表示第t次迭代中第i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8
表示依据概率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9
计算均值。
根据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10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11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12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713
表示由第i个因子节点向第j个校验节点传递的均值与方差。hj,i表示信道101矩阵H的第j行第i列的参数,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递均值与方差的过程如图4所示;
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所有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计算,如执行第一次过程时,将因子节点序号i设定为1,每完成一次过程,更新一次因子节点序号为i=i+1,直到i>MN时,完成计算。
S305更新校验节点并向因子节点回传参数,包括:
根据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校验节点在接收到信息后,更新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1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3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4
分别表第j个示校验节点的方差和均值。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5
表示噪声方差,表示接收信号向量y的第j个信号。
根据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6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7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8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9
表示由第j个校验节点向第i个因子节点传递的均值与方差,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均值与方差的过程如图5所示;
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所有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的计算,如执行第一次过程时,将因子节点序号j设定为1,每完成一次过程,更新一次因子节点序号为j=j+1,直到j>MN时,完成计算。
S306更新估计因子节点并计算各码字概率,包括:
根据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更新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10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11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12
为第i个因子节点的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13
为第i个因子节点的均值。
根据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各码字的概率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14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815
为概率计算函数,具体形式为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91
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所有因子节点各码字概率的计算,如执行第一次过程时,将因子节点序号i设定为1,每完成一次过程,更新一次因子节点序号为i=i+1,直到i>MN时,完成计算。
S307每完成一次迭代后将迭代计数L+1;
S308判断迭代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值,如未达到则重复迭代检测,达到则结束迭代检测,输出译码概率。
之后根据各因子节点的译码概率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92
进行判决,输出译码结果为概率最大的码字。
上述时延-多普勒域信道响应具有准静态和稀疏特性。数据放置于时延-多普勒域承载不会出现放置于传统时-频域承载时出现的严重性能恶化。假设移动端的通信设备处于移动当中,在速度变化不大时,因其移动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另外由于其所处环境在宏观尺度下变化不大(相较于通信设备与基站的距离而言),其通讯时延也稳定在某一特定数值,反映在信道矩阵上即为时延-多普勒域信道矩阵为准静态稀疏矩阵,这种信道矩阵较之时频域的动态信道矩阵在传输信号时更具稳定性,从而可避免因信道矩阵的动态变化所引起的性能恶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施例在最终的检测算法上使用了期望传播(EP)算法。EP算法通过将因子节点与校验节点假设为高斯变量的方式,在迭代过程中大大减少了概率乘积与概率加和运算,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同时对于传递的高斯变量做近似处理时,经过测试选取了较好的近似公式,保障了译码的准确度。
在实际应用中多以矩阵或向量作为数据处理的单元,下面以矩阵形式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发送端处理:
在发送端做ISSFT变换、海森伯格变换、脉冲成型,得到S矩阵。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93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94
为ISSFT变换矩阵(X为初始信号矩阵),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095
为海森伯格变换矩阵、Gtx为脉冲成型矩阵。
以向量形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01
信道处理:
根据信道模型,信道处对发送信号的变化如下(矢量形式):
r=Hs+w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02
hi为信道参数,Π为前向循环置换矩阵,Δ是对角矩阵。具体构造如下: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03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04
接收端处理:接收信号后对信号执行发送端的逆过程,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05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06
为SFFT变换矩阵,FM为维格纳变换矩阵,Grx为脉冲成型矩阵。
以向量形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07
将r带入对y进行化简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08
若采用矩形窗,则有Gtx=Grx=IM,上式变为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09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1
其中,P(i)与Q(i)分别代表矩形脉冲时延与多普勒域的有效信道参数矩阵。
检测判决:
在发送端处理中得到输出信号矢量与输入信号矢量的关系为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2
为描述方便,在本步骤中抽象为
y=Hx+w。
EP检测算法流程如下:
参数初始化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3
其中j=0,1...MN,i=0,1...MN分别表示校验节点与因子节点。L为设定的循环次数,因子节点以xi表示,校验节点以fj表示。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由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4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5
表示,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由z与v表示。最终的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由ξ与γ表示。以上所有参量的右上角标表示迭代次数。
更新因子节点并向校验节点进行消息传递,传递到消息包括均值与方差两个参量,即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6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7
计算各因子节点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8
计算第i个因子节点向第j个校验节点传递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9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10
表示信道矩阵H的第i列第j行的参数的复数转置。
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所有节点间传递消息的计算。
更新校验节点并向因子节点进行消息传递,传递的消息包括均值与方差两个参量,即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11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112
计算各校验节点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21
计算第j个校验节点向第i个因子节点传递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22
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所有节点间传递消息的计算。
根据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对最终的变量的均值与方差进行估计并由此计算最初信号的概率
最终的变量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23
根据估计因子节点的的方差与均值计算每个因子节点各个码字的概率。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24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25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26
为噪声w的方差。
检测是否达迭代次数,若没达到则重复迭代,若达到则输译码概率。
之后根据各因子节点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输出译码结果为概率最大的码字。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S701对接收信号进行Zak变换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其中,Zak变换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包括:
对接收信号进行维格纳变换,采样得到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
将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变换至时延-多普勒域,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S702对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进行重排列,得到加噪码字;
举例来说,加噪码字包括时延-多普勒域发送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和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中噪声的一维向量。
S703采用基于因子图的期望传播算法,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码字的译码概率;
S704根据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将译码概率最大的所述码字作为译码结果输出。
本发明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Zak变换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对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进行重排列得到加噪码字,采用基于因子图的期望传播算法,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码字的译码概率,再根据各码字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将译码概率最大的码字作为译码结果输出,由于在最终的检测算法上使用了期望传播算法,在迭代过程中大大减少了概率乘积与加和运算,使得整体系统的性能有所提升,在保障了译码的准确度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运算复杂度,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因子图中包括因子节点与校验节点,其中因子节点表示码字,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码字的译码概率包括,
a.对迭代参数进行初始化;
b.更新每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c.根据每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分别计算各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
d.根据各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更新校验节点在接收到信息后的均值与方差;
e.根据更新后的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
f.根据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更新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g.根据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各码字的概率;
h.对所述步骤b-g进行迭代,直到迭代次数达到设定值时跳出循环,输出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迭代参数进行初始化包括:
设定初始因子节点取各个码字的概率相同,初始化校验节点回传方差为无穷大,回传均值为0,并将迭代计数器置为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1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2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3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4
表示第t次迭代中第i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5
表示由第i个因子节点向第j个校验节点传递的均值与方差,hj,i表示信道矩阵H的第j行第i列的参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6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7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8
分别表第j个示校验节点的方差和均值,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9
表示由第j个校验节点向第i个因子节点传递的均值与方差,hj,i表示信道矩阵H的第j行第i列的参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各码字的概率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10
其中,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11
为第i个因子节点的方差,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12
为第个因子节点的均值,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13
表示第个因子节点的码字的概率,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14
为概率计算函数,具体形式为
Figure BDA00024683511900001415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器,如图7所示,包括:
Zak解调模块801,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Zak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其中,Zak解调模块801包括:
采样模块8011,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维格纳变换,采样得到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
辛傅里叶变换模块8012,用于对所述采样模块8011采样得到的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进行辛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重排列模块802,用于对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进行重排列,得到加噪码字。
概率计算模块803,用于采用基于因子图的期望传播算法,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码字的译码概率。
译码判决模块804,用于根据所述概率计算模块802计算出的各码字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将译码概率最大的所述码字作为译码结果输出。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接收信号进行Zak变换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对所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进行重排列,得到加噪码字,所述加噪码字为码字在通过信道叠加噪声后的结果;
采用基于因子图的期望传播算法,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
根据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将译码概率最大的所述码字作为译码结果输出,
其中,所述码字包括时延-多普勒域发送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和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中噪声的一维向量;
所述因子图中包括因子节点和校验节点,所述因子节点表示所述码字;
所述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包括:
a.对迭代参数进行初始化;
b.更新每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c.根据每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分别计算各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
d.根据各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更新校验节点在接收到信息后的均值与方差;
e.根据更新后的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
f.根据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更新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g.根据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各码字的概率;
h.对步骤b-g进行迭代,直到迭代次数达到设定值时跳出循环,输出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收信号进行Zak变换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包括:
对接收信号进行维格纳变换,采样得到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
将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变换至时延-多普勒域,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迭代参数进行初始化包括:
设定初始因子节点取各个码字的概率相同,初始化校验节点回传方差为无穷大,回传均值为0,并将迭代计数器置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21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23
表示第t次迭代中第i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24
表示由第i个因子节点向第j个校验节点传递的均值与方差,hj,i表示信道矩阵H的第j行第i列的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更新后的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25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26
其中,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27
分别表示第j个校验节点的方差和均值,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28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29
表示由第j个校验节点向第i个因子节点传递的方差与均值,hj,i表示信道矩阵H的第j行第i列的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各码字的概率符合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32
为第i个因子节点的方差,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33
为第i个因子节点的均值,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34
表示第i个因子节点的码字ci的概率,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35
为概率计算函数,具体形式为
Figure FDA0003353926720000036
7.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Zak解调模块,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Zak解调,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重排列模块,用于对所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进行重排列,得到加噪码字;
概率计算模块,用于采用基于因子图的期望传播算法,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各码字的译码概率;
译码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概率计算模块计算出的各码字的译码概率进行判决,将译码概率最大的所述码字作为译码结果输出,
其中,所述码字包括时延-多普勒域发送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序列的一维向量和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中噪声的一维向量;
所述因子图中包括因子节点和校验节点,所述因子节点表示所述码字;
所述概率计算模块通过如下迭代方式计算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
a.对迭代参数进行初始化;
b.更新每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c.根据每个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分别计算各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
d.根据各因子节点向校验节点传输的均值与方差,更新校验节点在接收到信息后的均值与方差;
e.根据更新后的校验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
f.根据校验节点向因子节点回传的均值与方差,更新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
g.根据估计因子节点的均值与方差,计算因子节点各码字的概率;
h.对步骤b-g进行迭代,直到迭代次数达到设定值时跳出循环,输出各所述码字的译码概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Zak解调模块包括:
采样模块,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维格纳变换,采样得到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
辛傅里叶变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采样模块采样得到的时-频域二维采样信号点进行辛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延-多普勒域接收信号。
CN202010340722.7A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Active CN111641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0722.7A CN111641575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0722.7A CN111641575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575A CN111641575A (zh) 2020-09-08
CN111641575B true CN111641575B (zh) 2022-01-18

Family

ID=72328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0722.7A Active CN111641575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15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5223B (zh) * 2020-09-11 2022-03-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98818B (zh) * 2021-04-01 2022-04-2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正交扩频数据的交织与映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7328A1 (en) * 2004-12-01 2006-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
CN109088662A (zh) * 2018-08-24 2018-1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 一种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及发送符号联合估计方法
CN109889241A (zh) * 2018-12-26 2019-06-1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广义空间调制系统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922020A (zh) * 2019-03-15 2019-06-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计算复杂度低的正交时频空调制的均衡方法
CN110430009A (zh) * 2019-06-29 2019-11-08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多用户联合编码调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7328A1 (en) * 2004-12-01 2006-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
CN109088662A (zh) * 2018-08-24 2018-1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 一种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及发送符号联合估计方法
CN109889241A (zh) * 2018-12-26 2019-06-1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广义空间调制系统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922020A (zh) * 2019-03-15 2019-06-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计算复杂度低的正交时频空调制的均衡方法
CN110430009A (zh) * 2019-06-29 2019-11-08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多用户联合编码调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ovel SCMA Codebook Construction Based on Extended Factor Graph Design;Chao Zhong,Kai Niu;《2018 IEEE Globecom Workshops (GC Wkshps)》;20181213;全文 *
Iterative Receiver Design for ISI Channels Using Combined Belief- and Expectation-Propagation;Peng Sun;《IEEE SignalProcessing Letters》;20150219;全文 *
基于图变换和消息传递的MIMO-OFDM迭代接收机算法研究;袁正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20180115;全文 *
基于广义极化变换的多流信号传输理论与方案研究;戴金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20190815;全文 *
基于消息传递算法的无线衰落信道估计与检测;曹荷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20180115;全文 *
抗多普勒频移正交时频空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李伶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20200315;正文第1.2节第2段、2.1.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1575A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6515B2 (ja) Ofdm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反復最大尤度チャンネル推定及び信号検出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4823307B2 (ja) 時間および周波数チャネル推定
CN106656874B (zh)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移动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CN109039960A (zh) 一种水声稀疏信道估计变步长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方法
KR100712069B1 (ko)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의 전송채널 추정 방법
CN111641575B (zh) 一种正交时频二维空间调制信号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CN111147407B (zh) 基于信道预测的tmsbl水声ofdm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CN1921463B (zh) 正交频分复用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和实现装置
CN1937598A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以及信道估计器
CN115296970B (zh) 基于逐元素外部信息的迭代正交时频空波形检测方法
Gupta Improving channel estimation in OFDM system using time domain channel estimation for time correlated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model
CN105337906A (zh) 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3905349A (zh) 一种基于时域信道均衡的ofdm-tdcs的接收方案
US20120213315A1 (en) Process for estimating the channel in a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iver for doing the same
CN102413080B (zh) 高速移动tdd-lte上行链路中信道估计方法
CN117397215A (zh) 基于码本线性化的预编码信号的生成和接收
CN106330792A (zh) 一种基于dft变换域的带内滤噪信道估计算法及系统
CN103888402A (zh) 一种基于时域信道匹配的ofdm-tdcs的接收方案
CN110474857B (zh) 一种基于帧格式参数可变的大动态单载波频域均衡方法
CN113055318A (zh)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
CN1275396C (zh) 时域多发多收系统信道估计中的导频信号构建方法
CN111277521A (zh) 一种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的信道估计与滤噪方法
CN102904845B (zh) 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Coded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modulation
CN1443011A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均衡解调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