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8813B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8813B
CN111638813B CN202010493386.XA CN202010493386A CN111638813B CN 111638813 B CN111638813 B CN 111638813B CN 202010493386 A CN202010493386 A CN 202010493386A CN 111638813 B CN111638813 B CN 1116388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radiating eleme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33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38813A (zh
Inventor
王伟
杨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33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8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38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8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38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8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辐射元、微带馈电及接地层,所述辐射元与所述微带馈电相连接,且所述辐射元与所述微带馈电均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接地层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一侧,且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天线所在区域呈周期性分布有多个挖空部,以形成所述天线的净空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高屏上集成天线的信号辐射性能,且满足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产品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移动通信产品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功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移动通信产品中,天线是必备的组件之一。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天线可以实现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功能,在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遥感、射电天文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天线图案可以通过曝光方式进行制作,因此,在相关技术中进行了屏上天线(Antenna On Display)的集成方案,其是将天线制作在屏幕上,屏上集成天线可以使得全面屏手机、折叠手机有更好的信号辐射性能。但是,由于天线与天线接地层之间需要有足够的距离,导致屏幕上集成天线还是存在影响屏幕厚度、辐射信号不强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高屏上集成天线的信号辐射性能,且满足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要求。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
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辐射元、微带馈电及接地层,所述辐射元与所述微带馈电相连接,且所述辐射元与所述微带馈电均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接地层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一侧,且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天线所在区域呈周期性分布有多个挖空部,以形成所述天线的净空区。
示例性的,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分布有多个像素及用于驱动显示的信号走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且相邻所述挖空部之间的间隙内分布有所述像素及所述信号走线。
示例性的,多个所述挖空部中包括围绕所述辐射元的边缘分布的多个第一挖空部,且所述第一挖空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一部分与所述辐射元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辐射元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之外。
示例性的,多个所述挖空部围绕所述辐射元的四周分布;
或者,多个所述挖空部仅设置在所述辐射元辐射的两端。
示例性的,所述辐射元包括金属网格状辐射元。
示例性的,所述显示模组为柔性显示模组,其显示区域包括非弯曲区域和位于所述非弯曲区域周边的弯曲区域,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弯曲区域。
示例性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一侧;
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位于所述触控模组的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其中,所述触控模组形成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辐射元与所述触控模组同层设置,且所述触控模组在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为空白区域,所述辐射元及所述微带馈电设置在所述空白区域;
或者,所述触控模组形成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辐射元与所述触控模组不同层设置,所述触控模组对应整个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设置;
或者,所述触控模组为外挂式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辐射元与所述触控模组同层设置,且所述触控模组在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为空白区域,所述辐射元及所述微带馈电设置在所述空白区域;
或者,所述触控模组为外挂式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辐射元与所述触控模组之间不同层设置,所述触控模组对应整个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设置。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制作显示模组时,形成多个挖空部;
在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挖空部所在区域形成辐射元及微带馈电,在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上形成接地层。
示例性的,所述在制作显示模组时,形成多个挖空部,具体包括:
所述显示模组中包括开孔膜层,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在形成所述开孔膜层上的开孔时,形成所述挖空部。
示例性的,在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挖空部所在区域形成辐射元及微带馈电,具体包括:
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形成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所述辐射元及所述微带馈电的图形。
本公开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将天线的辐射元设在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一侧,而将天线的接地层设置在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一侧,并将显示模组上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进行挖空,而形成多个挖空部,这些挖空部可以形成天线辐射的净空区,从而提高天线的辐射性能,且天线的辐射元和接地层分别设置在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满足天线的辐射元与天线的接地层之间的距离要求,不会影响天线辐射和带宽,且满足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辐射元及挖空部的局部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7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之前,有必要对于相关技术进行以下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若将天线集成于屏幕内(即,使用Incell antenna技术方案)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显示模组中有很多的金属走线,若将天线的接地层设置于显示模组的背面,天线的辐射元设置于显示模组的正面,那么天线的辐射元与天线的接地层之间,由于显示模组中金属走线的阻挡,导致天线无法形成辐射;而若将天线的辐射元与接地层均集成于显示模组的一侧,那么天线的辐射元与天线的接地层之间距离过小时,会影响天线辐射和带宽,距离过大时,影响产品整体厚度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高屏上集成天线的信号辐射性能,且满足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要求。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100,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
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辐射元210、微带馈电220及接地层230,所述辐射元210与所述微带馈电220相连接,且所述辐射元210与所述微带馈电220均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上,所述接地层230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一侧,且所述显示模组100在所述天线所在区域呈周期性分布有多个挖空部110,以形成所述天线的净空区。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将天线的辐射元210设在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一侧,天线的接地层230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一侧,并将显示模组100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进行挖空,而形成多个挖空部110,这些挖空部110可以作为天线辐射的净空区,从而提高天线的辐射性能,且天线的辐射元210和接地层230分别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满足天线的辐射元210与天线的接地层230之间的距离要求,不会影响天线辐射和带宽,且满足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要求。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挖空部110的周期性排布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且所述挖空部110的形状不限定,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菱形、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各种形状。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00可以是柔性显示模组100,其显示区域包括非弯曲区域A和位于所述非弯曲区域A周边的弯曲区域B,所述天线可以设置于所述弯曲区域B,例如,图1所示,在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区域边缘处的弯曲区域B设计天线的挖空部110,天线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四周位置。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所述天线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以此限定,还可以设计在其他位置,例如,还可以设置在摄像头所在区域等。
以图1和图2所示的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弯曲区域B为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区域分布有多个像素及用于驱动显示的信号走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的弯曲区域B,其中相邻所述挖空部110之间的间隙内分布有所述像素120及所述信号走线。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模组100中,设置天线的区域内,所述像素120可分布在相邻的挖空部110之间,这样,仍可以实现显示功能,且对于显示产品来说,显示区域中的弯曲区域B通常对显示效果要求不高,因此,将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弯曲区域B,不会造成对产品显示效果不良影响。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所述挖空部110中包括围绕所述辐射元210的边缘分布的多个第一挖空部110a,且所述第一挖空部110a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一部分与所述辐射元210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辐射元210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之外。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围绕在辐射元210的边缘的一圈挖空部110,即为第一挖空部110a,第一挖空部110a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一部分与所述辐射元210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辐射元210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之外,所指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辐射元210的边缘正好从多个第一挖空部110a的中部穿过,这是由于,对于所述辐射元210来说,其边缘的辐射信号最强,因此,将边缘从多个第一挖空部110a的中部穿过,可以有效提升信号辐射强度。
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所述挖空部110围绕所述辐射元210的四周分布;在本公开的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挖空部110也可以仅设置在所述辐射元210辐射的两端(即图2中所述辐射元210连接所述微带馈电220的一端、及与连接所述微带馈电220的一端相对的一端),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
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辐射元210包括金属网格状辐射元。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元210为金属网格状辐射元,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内,而不影响显示效果。此外,所述金属网格状辐射元210可以通过图案化工艺形成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一侧。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辐射元210也可以不限于金属网格状辐射元210,例如,所述辐射元210也可以是其他透明导电材质制成的辐射元210,仍可实现透明状态,而不影响显示效果,或者,当所述天线设置在非显示区域时,也可以是不透明辐射元210,对此不限定。
此外,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触控模组300,所述触控模组300位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一侧;
透明盖板400,所述透明盖板400位于所述触控模组300的远离所述显示模组100的一侧。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触控模组300为屏上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300形成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上,所述辐射元210与所述触控模组300同层设置,且所述触控模组300在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为空白区域,所述辐射元210及所述微带馈电220设置在所述空白区域。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300直接制作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上,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可与所述触控模组300(TSP,Touch SensorPanel)同层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制作所述触控模组300时,形成所述触控模组300上的金属层图案的同时,同步形成所述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工艺简单。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显示产品来说,当所述天线设置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弯曲区域B内时,对于所述弯曲区域B的触控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触控模组300在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为空白区域,可不设置触控结构,不会影响产品触控性能要求。
此外,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触控模组300为屏上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300形成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上,所述辐射元210与所述触控模组300不同层设置,所述触控模组300对应整个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区域设置。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300直接制作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上,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可与所述触控模组300(TSP,Touch SensorPanel)不同层设置,对于显示产品来说,当所述天线设置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弯曲区域B内时,对于所述弯曲区域B的触控性能有要求时,可以将所述触控模组300与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不同层设置,而所述触控模组300整面覆盖显示区域,以达到弯曲区域B的触控性能要求。
例如,图4所示为屏上触控模组与天线的辐射元及微带馈电不同层设置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所述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一侧设有接地层230,所述接地层23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之间设有第一中间层501,所述触控模组300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上,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设置于所述触控模组300的远离所述显示模组100的一侧,并与所述触控模组300之间设有第二中间层502,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与保护盖板400之间具有第三中间层50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层501可以是光学胶等,所述第二中间层502和第三中间层503可以是光学胶或其他膜层,对此均不限定。
此外,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触控模组300为外挂式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30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辐射元210与所述触控模组300同层设置,且所述触控模组300在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为空白区域,所述辐射元210及所述微带馈电220设置在所述空白区域。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300为外挂式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100之间具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可以是光学胶层或者其他膜层,对此不限定,且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可与所述触控模组300(TSP,Touch Sensor Panel)同层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制作所述触控模组300时,形成所述触控模组300上的金属层图案的同时,同步形成所述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工艺简单。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显示产品来说,当所述天线设置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弯曲区域B内时,对于所述弯曲区域B的触控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触控模组300在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为空白区域,可不设置触控结构,不会影响产品触控性能要求。
例如,图5所示为外挂式触控模组与天线的辐射元及微带馈电同层设置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所述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一侧设有接地层230,所述接地层23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之间设有第一中间层501,所述触控模组300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一侧,并与所述显示模组100之间具有第二中间层502,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与所述触控模组300同层设置,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微带馈电220及所述触控模组300与保护盖板400之间具有第三中间层50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层501可以是光学胶等,所述第二中间层502和第三中间层503可以是光学胶或其他膜层,对此均不限定。
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触控模组300为外挂式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30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辐射元210与所述触控模组300之间不同层设置,所述触控模组300对应整个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区域设置。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300可以为外挂式触控模组,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可与所述触控模组300(TSP,Touch Sensor Panel)不同层设置,对于显示产品来说,当所述天线设置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弯曲区域B内时,对于所述弯曲区域B的触控性能有要求时,可以将所述触控模组300与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不同层设置,而所述触控模组300整面覆盖显示区域,以达到弯曲区域B的触控性能要求。
具体地,例如,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300为外挂式触控模组,所述接地层23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之间具有第一中间层501,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设置于所述触控模组30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之间,所述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之间设有第二中间层502,所述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与所述触控模组300之间具有第三中间层503,所述第一中间层501可以是光学胶层,所述第二中间层502和所述第三中间层503可以是光学胶层或其他膜层,对此不限定。
如图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300为外挂式触控模组,所述接地层23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之间具有第一中间层501,所述天线的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设置于所述触控模组300的远离所述显示模组100的一侧,所述触控模组30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之间设有第二中间层502,所述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与所述触控模组300之间具有第三中间层503,所述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与所述保护盖板400之间设有第四中间层504,所述第一中间层501可以是光学胶层,所述第二中间层502、所述第三中间层503和所述第四中间层504可以是光学胶层或其他膜层,对此不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01、在制作显示模组100时,形成多个挖空部110;
步骤S02、在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上,所述挖空部所在区域形成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在所述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上形成接地层230。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天线的辐射元210设在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一侧,天线的接地层230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一侧,并将显示模组100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进行挖空,而形成多个挖空部110,这些挖空部110可以作为天线辐射的净空区,从而提高天线的辐射性能,且天线的辐射元210和接地层230分别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满足天线的辐射元210与天线的接地层230之间的距离要求,不会影响天线辐射和带宽,且满足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01具体包括:
所述显示模组100中包括开孔膜层,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在形成所述开孔膜层上的开孔时,形成所述挖空部110。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挖空部110可以是在制作所述显示模组100时,进行BP板(背板)上的各膜层上图案化形成开孔的同时,同步形成所述挖空部110,例如,所述挖空部110可以与屏下摄像头等方案同步制作,因此不会增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02具体包括:
所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上形成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所述辐射元210及所述微带馈电220的图形。
在上述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图案化工艺形成所述辐射元210及所述微带馈电220的图形,例如,当所述辐射元210及所述微带馈电220与所述触控模组300同层时,可以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所述触控模组300中的金属膜层及所述辐射元210和所述微带馈电220。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辐射元210及所述微带馈电220也可以是利用其他方式来形成,例如,先制作辐射元210及微带馈电220的图案化结构在其他基板上,再转印至所述显示模组100上。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
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辐射元、微带馈电及接地层,所述辐射元与所述微带馈电相连接,且所述辐射元与所述微带馈电均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接地层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一侧,且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天线所在区域呈周期性分布有多个挖空部,以形成所述天线的净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分布有多个像素及用于驱动显示的信号走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且相邻所述挖空部之间的间隙内分布有所述像素及所述信号走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挖空部中包括围绕所述辐射元的边缘分布的多个第一挖空部,且所述第一挖空部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一部分与所述辐射元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辐射元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正投影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挖空部围绕所述辐射元的四周分布;
或者,多个所述挖空部仅设置在所述辐射元辐射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元包括金属网格状辐射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为柔性显示模组,其显示区域包括非弯曲区域和位于所述非弯曲区域周边的弯曲区域,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弯曲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一侧;
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位于所述触控模组的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其中,
所述触控模组形成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辐射元与所述触控模组同层设置,且所述触控模组在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为空白区域,所述辐射元及所述微带馈电设置在所述空白区域;
或者,所述触控模组形成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辐射元与所述触控模组不同层设置,所述触控模组对应整个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设置;
或者,所述触控模组为外挂式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辐射元与所述触控模组同层设置,且所述触控模组在设置所述天线的区域为空白区域,所述辐射元及所述微带馈电设置在所述空白区域;
或者,所述触控模组为外挂式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辐射元与所述触控模组之间不同层设置,所述触控模组对应整个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设置。
8.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制作显示模组时,形成多个挖空部;
在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挖空部所在区域形成辐射元及微带馈电,在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上形成接地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制作显示模组时,形成多个挖空部,具体包括:
所述显示模组中包括开孔膜层,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在形成所述开孔膜层上的开孔时,形成所述挖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所述挖空部所在区域形成辐射元及微带馈电,具体包括:
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形成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所述辐射元及所述微带馈电的图形。
CN202010493386.XA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638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3386.XA CN111638813B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3386.XA CN111638813B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8813A CN111638813A (zh) 2020-09-08
CN111638813B true CN111638813B (zh) 2023-06-30

Family

ID=72329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3386.XA Active CN111638813B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388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0708A (zh) * 2021-04-07 2021-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092425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937867B (zh) * 2022-07-20 2022-12-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1723A (ja) * 2000-10-30 2002-05-17 Yokowo Co Ltd アンテナの取付構造
CN105762496A (zh) * 2014-12-17 2016-07-13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天线增益的天线结构
CN109216867A (zh) * 2018-08-29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841163U (zh) * 2019-03-05 2019-12-24 济南智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值守称重一体机集成机柜
CN110955074A (zh) * 2019-12-12 2020-04-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0125B2 (en) * 2012-03-19 2014-05-2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w-cost high-gain planar antenna using a metallic mesh cap for millimeter-wave freqeuncy thereof
EP3211976A1 (en) * 2016-02-29 2017-08-30 AT & S Austria Technologie & System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antenna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1723A (ja) * 2000-10-30 2002-05-17 Yokowo Co Ltd アンテナの取付構造
CN105762496A (zh) * 2014-12-17 2016-07-13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天线增益的天线结构
CN109216867A (zh) * 2018-08-29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841163U (zh) * 2019-03-05 2019-12-24 济南智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值守称重一体机集成机柜
CN110955074A (zh) * 2019-12-12 2020-04-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8813A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8813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239562B2 (en)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367865B (zh) 天线的制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11743382U (zh) 电子设备
CN107515697B (zh) 金属网格、触控显示装置以及改善触控显示装置摩尔纹的方法
KR20180101064A (ko) 안테나가 구비된 터치 센서
CN10293119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449343A (zh) 显示模块、电子装置及应用于显示模块的方法
CN111427476B (zh) 柔性触控显示器件及触控控制方法
CN11016174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609937A (zh) 一种光透明天线
CN11175542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170212622A1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evice
CN111562860A (zh)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018758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EP40246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112913B2 (en) Touch sc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05003636U (zh) 具天线的触控面板
TW202205740A (zh) 透明天線、天線陣列及顯示器模組
CN210924153U (zh) 电子设备、摄像头模组以及电致变色元件
CN11425662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498053A (zh) 毫米波超材料混合透明天线及使用其的显示单元
CN114122678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71025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41954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