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1970A - 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 - Google Patents

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1970A
CN111621970A CN202010102496.9A CN202010102496A CN111621970A CN 111621970 A CN111621970 A CN 111621970A CN 202010102496 A CN202010102496 A CN 202010102496A CN 111621970 A CN111621970 A CN 111621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ump
water supply
tank
suppl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24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坂建志
筏井和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21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19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0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 D06F75/10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 D06F75/14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the steam being produced from water in a reservoir carried by the iron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0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 D06F75/10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 D06F75/20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ing the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0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 D06F75/24Arrangements of the heating means within the iron; Arrangements for distributing, conducting or storing the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r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蒸汽喷射器(10)包括:汽化体(30),其包括汽化室和加热器,向该汽化室供给液体,该加热器对汽化室进行加热从而由汽化室内的液体生成蒸汽;泵(50),其从贮存液体的罐(40)向汽化室供给液体;以及供水管(60),其将罐(40)和泵(50)连接。供水管(60)配置于相对于罐(40)而言靠近汽化体(30)的位置,从而从汽化体(30)接受热。由此,提供能够稳定地喷出蒸汽的蒸汽喷射器(10)和具备该蒸汽喷射器的蒸汽熨斗。

Description

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99420号公报(以下,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能够喷出蒸汽的蒸汽喷射器。专利文献1公开以往的蒸汽喷射器的一例。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蒸汽喷射器包括:基座,其包括喷出蒸汽的喷出口;汽化体,其生成从喷出口喷出的蒸汽;以及泵,其从贮存液体的罐向汽化体供给液体。汽化体包括:汽化室,从泵向该汽化室供给液体;以及加热器,其对汽化室进行加热从而由汽化室内的液体生成蒸汽。
上述蒸汽喷射器随着泵的驱动而将罐内的液体向汽化室供给,利用加热器对汽化室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生成蒸汽。生成的蒸汽经由喷出口向外部喷出。
然而,以往的蒸汽喷射器在连续地驱动泵而向汽化室持续供给罐内的液体时,由于与液体的热交换,汽化室内的温度降低。因此,有可能无法稳定地喷出蒸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稳定地喷出蒸汽的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
本发明的蒸汽喷射器的一形态包括:汽化体,其包括汽化室和加热器,向该汽化室供给液体,该加热器对汽化室进行加热从而由汽化室内的液体生成蒸汽;泵,其从贮存液体的罐向汽化室供给液体;以及供水管,其将罐和泵连接。供水管配置于相对于罐而言靠近汽化体的位置,从而从汽化体接受热。
另外,本发明的蒸汽熨斗的一形态包括上述蒸汽喷射器和对衣物施加热的作用面。
由此,能够提供能够稳定地喷出蒸汽的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蒸汽熨斗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蒸汽熨斗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蒸汽熨斗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蒸汽熨斗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的蒸汽熨斗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8-8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1的蒸汽熨斗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所能够采取的形态的一例)
本发明的蒸汽喷射器的一形态包括:汽化体,其包括汽化室和加热器,向该汽化室供给液体,该加热器对汽化室进行加热从而由汽化室内的液体生成蒸汽;泵,其从贮存液体的罐向汽化室供给液体;以及供水管,其将罐和泵连接。供水管配置于相对于罐而言靠近汽化体的位置,从而从汽化体接受热。
采用上述蒸汽喷射器,供水管配置于相对于罐而言靠近汽化体的位置,从而从汽化体接受热。因此,在供水管流动的液体易于受到加热器的热的影响。具体而言,随着泵的驱动而从罐向汽化室供给的液体在供水管内被加热。因此,即使连续地驱动泵,汽化室内的温度也难以降低。由此,能够稳定地喷出蒸汽。
根据蒸汽喷射器的一例,还包括基座,该基座包括用于喷出利用汽化体生成的蒸汽的喷出口。供水管配置于基座与罐之间。
采用上述蒸汽喷射器,在供水管流动的液体更易于受到加热器的热的影响。由此,能够稳定地喷出蒸汽。
根据蒸汽喷射器的一例,供水管配置于汽化体与罐之间。
采用上述蒸汽喷射器,在供水管流动的液体进一步易于受到加热器的热的影响。由此,能够稳定地喷出蒸汽。
根据蒸汽喷射器的一例,还包括能够支承罐的罐支承部。罐支承部包括能够配置供水管的配置部。
采用上述蒸汽喷射器,能够配置供水管的配置部设于罐支承部。因此,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构成蒸汽喷射器。
根据蒸汽喷射器的一例,泵包括:泵主体;供水口,其与供水管连接;以及送水口,其与将泵主体和汽化室连接的送水管连接。供水口和送水口以面对罐的方式设于泵主体。
采用上述蒸汽喷射器,为了将供水管(送水管)连接于供水口(送水口)所需要的空间设于罐与泵之间。通常而言,罐和泵在构成蒸汽喷射器的各种要素中相对较重。因此,能够实现适当的重量平衡。
根据蒸汽喷射器的一例,泵配置为泵的长度方向与蒸汽喷射器的长度方向交叉。
采用上述蒸汽喷射器,能够在蒸汽喷射器的长度方向上使蒸汽喷射器小型化。
根据蒸汽喷射器的一例,供水管包括具有挠性的管主体和设于管主体的端部的配重。管主体包括与罐连接的第1端部和与泵连接的第2端部。配重具有锥体形状,设于第1端部。
采用上述蒸汽喷射器,将锥体形状的配重设于供水管的第1端部。因此,第1端部易于与罐的内表面接触,并且易于向重力所作用的方向移动。另外,易于将供水管的第1端部更可靠地浸渍于罐内的液体。由此,能够随着泵的驱动而经由供水管充分且高效地吸入罐内的液体。
本发明的蒸汽熨斗的一形态包括上述蒸汽喷射器和对衣物施加热的作用面。
采用上述蒸汽熨斗,供水管配置于相对于罐而言靠近汽化体的位置,从而从汽化体接受热。由此,在供水管流动的液体易于受到加热器的热的影响。具体而言,随着泵的驱动而从罐向汽化室供给的液体在供水管内被加热。因此,即使连续地驱动泵,汽化室内的温度也难以降低。由此,能够稳定地喷出蒸汽。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的外观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的立体图。图2是蒸汽熨斗1的仰视图。图3是蒸汽熨斗1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用于展平衣物C(参照图9)的褶皱。蒸汽熨斗1例如具有熨斗功能和蒸汽功能。熨斗功能是对衣物C施加热和压力,展平衣物C的褶皱的功能。蒸汽功能是对衣物C施加蒸汽,展平衣物C的褶皱的功能。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蒸汽熨斗1是专用于蒸汽功能的衣物蒸汽发生器(轻巧蒸汽熨斗)。另外,蒸汽熨斗1也可以是专用于熨斗功能的通常的蒸汽熨斗。
另外,以下,以后述的图中所示的盖43侧为前方,以电源线16侧为后方,以把持部12侧为上方,以基座20侧为下方,来进行说明。并且,以在从蒸汽熨斗1的盖43观察时的右侧为右方,以在从蒸汽熨斗1的盖43观察时的左侧为左方,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包括蒸汽喷射器10和对衣物C施加热的作用面21A(参照图2)等。蒸汽喷射器10具有蒸汽功能。作用面21A具有熨斗功能。
蒸汽喷射器10包括外壳11、电源操作部13、泵操作部14(参照图3)、报知部15、电源线16以及基座20等。
外壳11例如形成为底面开口的吊钟形状,构成蒸汽喷射器10的外廓。构成外壳11的材料的一例例如是聚碳酸酯等树脂。
外壳11例如通过将多个部件结合而构成。在一例中,外壳11包括一对第1部分11A和一对第2部分11B。一对第1部分11A作为用于把持蒸汽喷射器10的把持部12发挥功能。具体而言,通过将一对第1部分11A相互结合而构成把持部12。另外,一对第2部分11B用于收纳构成蒸汽喷射器10的各种要素。具体而言,通过将一对第2部分11B相互结合而收纳构成蒸汽喷射器10的各种要素。而且,外壳11通过将一对第1部分11A和一对第2部分11B相互结合而构成。
电源操作部13构成为能够切换蒸汽熨斗1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电源操作部13例如包括滑动式的开关。电源操作部13例如设于外壳11的一第2部分11B。在由使用者操作电源操作部13时,蒸汽熨斗1的电源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由此,后述的加热器32(参照图4)开始动作。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操作电源操作部13而将蒸汽熨斗1的电源从接通切换为断开时,加热器32的动作停止。
泵操作部14构成为能够驱动后述的泵50(参照图4)。泵操作部14例如包括按钮式的开关。泵操作部14例如设于由外壳11的一对第1部分11A形成的把持部12的底面(下方)。具体而言,在使用者操作泵操作部14时,根据操作而驱动泵50。由此,从蒸汽熨斗1的蒸汽喷射器10喷出蒸汽。然后,在使用者再次操作泵操作部14时,停止泵50的驱动。由此,停止从蒸汽熨斗1的蒸汽喷射器10喷出蒸汽。
报知部15用于报知与蒸汽熨斗1相关的信息。在一例中,报知部15包括1个或者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报知部15例如设于由外壳11的一对第1部分11A形成的把持部12的上表面(上方)。
电源线16用于向构成蒸汽喷射器10的各种电气要素供给例如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外部电源的一例是商用电源。电源线16与构成蒸汽喷射器10的各种电气要素电连接。电源线16例如在蒸汽熨斗1的前后方向上从外壳11的后方延伸。在由使用者将电源线16连接于外部电源时,向构成蒸汽喷射器10的各种电气要素供给外部电源的电力。
另外,如图2所示,基座20具有能够规定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形状。基座20的长度方向规定蒸汽熨斗1的前后方向。蒸汽熨斗1的前方对应于蒸汽熨斗1的通常的行进方向。
基座20包括基座主体21和喷出口22等,该基座主体21包括对衣物C施加热的作用面21A,该喷出口22用于喷出蒸汽。基座主体21例如具有大致椭圆柱形状(包括椭圆柱形状)。基座主体21例如由铝等具有较高的导热率的材料构成。基座主体21例如设为从外壳11的开口11C向下方突出(参照图4)。
作用面21A被传递例如来自加热器32的热。作用面21A的形状具有与开口11C的形状相似的形状。例如,作用面21A具有大致椭圆形状(包括椭圆柱形状)。作用面21A例如具有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设置的多个槽21B。喷出口22由贯通基座主体21的贯通孔形成。喷出口22例如将后述的汽化室31(参照图4)与外部连通。喷出口22的数量例如为6个。多个喷出口22例如在作用面21A上分别设于彼此不同的槽21B。另外,喷出口22的数量例如也可以为5个以下或者7个以上。另外,多个喷出口22例如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设于对称的位置或者非对称的位置。
以下,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的尺寸关系。
如图3所示,外壳11的沿着蒸汽熨斗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以下,记作“第1长度L1”)比外壳11的沿着蒸汽熨斗1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以下,记作“第2长度L2”)长。具体而言,外壳11的在前后方向上最短的第1长度L1比外壳11的在高度方向上最长的第2长度L2长。
基座20的沿着蒸汽熨斗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以下,记作“第3长度L3”)比第1长度L1短,比第2长度L2长。具体而言,基座20的第3长度L3比外壳11的第1长度L1短,比外壳11的第2长度L2长。也就是说,第3长度L3比蒸汽喷射器10的沿着蒸汽熨斗1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以下,记作“第4长度L4”)长。具体而言,基座20的在蒸汽熨斗1的前后方向上最长的第3长度L3比蒸汽喷射器10的在蒸汽熨斗1的高度方向上最长的第4长度L4长。
如上所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的外观。
接着,参照图4~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的内部结构。另外,在图5~图7中,省略构成蒸汽熨斗1的一部分要素地进行图示。
如图4所示,蒸汽喷射器10还包括配设于内部的汽化体30、罐40、泵50、供水管60、送水管70(参照图5)、支承体80以及控制部90等。
汽化体30用于生成蒸汽。生成的蒸汽从基座20的喷出口22向外部喷出。罐40构成为能够贮存例如水等蒸汽生成用的液体。泵50用于将贮存于罐40内的液体向汽化体30供给。
供水管60将罐40和泵50连接,将罐40内的液体向泵50供给。送水管70将泵50和汽化体30连接,将从泵50输送的液体向汽化体30供给。支承体80设于汽化体30上,支承罐40和泵50。
控制部90例如安装于包括控制电路的印刷电路板,配设于把持部12内。控制部90利用从电源线16供给的电力进行动作。控制部90根据使用者对电源操作部13进行的操作而控制例如加热器32。具体而言,控制部90在蒸汽熨斗1的电源接通时,根据温度传感器91的检测结果而控制加热器32。温度传感器91检测汽化体30的温度。控制部90例如在汽化体30的温度成为预定温度以上时,控制报知部15来报知催促蒸汽熨斗1的使用的信息。另外,预定温度基于适于蒸汽的生成的温度而设定为例如120°。另外,控制部90根据使用者对泵操作部14进行的操作而控制泵50。
上述汽化体30、罐40、泵50、供水管60、送水管70、支承体80以及控制部90设于外壳11内。在一例中,汽化体30、罐40、泵50、供水管60、送水管70以及支承体80收纳于相互结合的一对第2部分11B内。另外,控制部90收纳于由相互结合的一对第1部分11A形成的把持部12内。
汽化体30包括汽化室31和加热器32等。从泵50输送的液体经由送水管70向汽化室31供给。加热器32对汽化室31进行加热,由贮存于汽化室31内的液体生成蒸汽。汽化室31和加热器32在蒸汽熨斗1的高度方向上配设于基座20与支承体80之间。汽化室31例如经由蒸汽通路33与作用面21A的喷出口22连通。蒸汽通路33在蒸汽熨斗1的高度方向上配设于基座20与汽化室31之间。加热器32构成为对基座20和汽化室31进行加热。加热器32例如是包围汽化室31的周围的U字状的棒。在一例中,加热器32是护套加热器(日语:シーズヒータ)。
如图5所示,罐40包括贮存液体的罐主体41、能够向罐主体41注入液体的注水口42以及能够开闭注水口42的盖43。罐主体41例如由聚碳酸酯等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例如配设于支承体80上。另外,罐主体41的重量根据贮存于罐主体41的液体的液量而变化。
另外,罐主体41具备设于外壳11的显示窗41A(参照图1)。使用者能够利用显示窗41A视觉确认贮存于罐主体41的液体的液量。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显示窗41A设为从配置于外壳11的左侧的一第2部分11B暴露。
注水口42例如在盖43开放的状态下向外部暴露。盖43构成为例如在封闭了注水口42的状态下沿着外壳11的外观形状(参照图1)。
泵50例如是包含柱塞机构的电动泵。泵50具有能够规定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形状。泵50包括泵主体51、与供水管60连接的供水口52以及与送水管70连接的送水口53等,该送水管70将泵主体51和汽化室31连接。泵主体51例如配设于支承体80上。供水口52和送水口53例如设于泵主体51的一端部51A。
而且,泵50在被驱动时,利用柱塞机构的往复动作,经由供水管60被供给罐40内的液体。供给来的液体经由送水管70向汽化室31输送。泵50还包括配设于泵主体51内的变压器(省略图示)。变压器用于转换从电源线16供给的商用电压。例如,变压器设于泵主体51的后侧的另一端部51B(参照图6)。另外,变压器在构成蒸汽喷射器10的各种要素中相对较重。
供水管60配置于相对于罐40而言靠近汽化体30的位置,从而从汽化体30接受热。供水管60配置于基座20与罐40之间。具体而言,供水管60在蒸汽熨斗1的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汽化体30与罐40之间。利用该配置,在供水管60流动的液体易于受到加热器32的热的影响。也就是说,随着泵50的驱动,从罐40向汽化室31供给的液体在供水管60内被加热。因此,即使在连续地驱动泵50的情况下,汽化室31内的液体的温度也难以降低。由此,能够由汽化室31的液体稳定地生成蒸汽,从基座20的作用面21A的喷出口22喷出蒸汽。
供水管60包括例如由硅橡胶等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的管主体61。管主体61包括与罐主体41的底部41B连接的第1端部61A和与泵50的供水口52连接的第2端部61B(参照图6)等。管主体61在蒸汽熨斗1的高度方向上例如以通过汽化体30与罐40之间的方式配设。而且,管主体61将罐主体41的底部41B和泵50的供水口52连接。第1端部61A包括配置于罐40内的吸水口62(参照图4)。吸水口62以能够吸入罐40内的液体的方式配设于罐40内。也就是说,吸水口62例如构成第1端部61A的顶端。具体而言,构成第1端部61A的顶端的吸水口62配置于罐主体41内,第1端部61A的除了顶端以外的部分与罐主体41的底部41B连接。另外,期望的是,第1端部61A构成为例如与罐主体41的底部41B的中央附近连接。
送水管70包括例如由硅橡胶等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的管主体71。管主体71包括与汽化室31连接的第1端部71A(参照图6)和与泵50的送水口53连接的第2端部71B等。第1端部71A例如贯穿支承体80而与汽化室31连接。
支承体80例如在蒸汽熨斗1的高度方向上以将罐40和泵50与汽化体30隔开的方式配设。支承体80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隔热性较高的材料构成,作为隔热件发挥功能。由此,加热器32的热难以向罐40和泵50传递。然而,加热器32的热未被支承体80完全地阻断而是泄漏。因此,能够利用泄漏的热对供水管60进行加热。
另外,如图6所示,支承体80包括能够支承罐40的罐支承部81和能够支承泵50的泵支承部82等。罐支承部81包括支承罐40的罐支承面81A和能够配置供水管60的配置部81B等。
配置部81B以凹陷的形状形成于支承体80,供供水管60配置。在一例中,配置部81B相对于罐支承面81A向下方凹陷地形成,以供供水管60埋入罐支承面81A。并且,配置部81B例如以供水管60的第1端部61A(第1端部61A的除了位于罐40内的顶端以外的部分)与罐主体41的底部41B的中央连接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也就是说,在供水管60配置于配置部81B的状态下,罐40的底面支承于罐支承面81A。因此,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构成蒸汽熨斗1。另外,在供水管60配置于配置部81B时,供水管60与加热器32的距离靠近。因此,在供水管60流动的液体易于受到加热器32的热的影响。另外,对于支承体80而言,也可以是,至少仅配置部81B由导热率较高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充分地向供水管60传递加热器32的热,高效地对供水管6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泵支承部82包括支承泵50的泵支承面82A和保护泵50的泵保护部82B等。泵保护部82B例如以包围泵50的周围的方式竖立设置于泵支承面82A。具体而言,在泵支承面82A上,在泵保护部82B的内侧配置泵50。在配置有泵50的状态下,以覆盖泵50的上方的方式将泵保护部82B固定于固定板54。由此,泵50固定于支承体80的泵支承面82A。另外,固定板54具有能够规定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形状。固定板54的长度方向例如配置为与泵50的长度方向正交。
另外,如图7所示,泵50的供水口52和送水口53以面向罐40,面对罐40的方式设于泵主体51。在一例中,泵50以供水口52和送水口53面向罐40,面对罐40的方式固定于支承体80的泵支承面82A。此时,泵50以在与罐40之间形成供水管60与供水口52的连接和送水管70与送水口53的连接所需要的空间的方式固定于泵支承面82A。罐40和泵50与上述的泵50所包含的变压器同样,在构成蒸汽喷射器10的各种要素中相对较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中,将罐40和泵50在支承体80的前后方向上分散地配置。由此,在把持蒸汽熨斗1的状态下,能够实现适当的重量平衡。
具体而言,泵50固定于支承体80的不与基座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CL重叠的例如泵支承面82A。固定板54也同样固定于不与中心线CL重叠的例如泵保护部82B。根据上述结构,在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较重的罐40和泵50分开地配置。因此,在使用者把持蒸汽熨斗1的状态下(或者使用时),能够实现适当的重量平衡。
另外,泵50配置为泵50的长度方向与蒸汽喷射器10的长度方向交叉。蒸汽喷射器10的长度方向与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一致。具体而言,泵50以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与泵5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式,例如以倾斜地配置的状态固定于泵支承面82A。同样,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与同泵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固定板54的长度方向交叉。具体而言,固定板54以固定板54的长度方向与基座2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式,例如以倾斜地配置的状态固定于泵保护部82B。根据上述配置结构,能够在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上使蒸汽喷射器10小型化。
另一方面,罐40以与中心线CL重叠的方式配设于支承体80的位置。例如,罐40以在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上跨中心线CL的方式配设于罐支承部81。由此,能够扩大俯视时的罐40的面积,因此能够增加罐40的容量。
通常,若增大罐40的容量,则蒸汽喷射器10变得大型。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而言,如上所述,泵50以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与泵50的长度方向具有预定的角度地交叉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在不使蒸汽喷射器10大型化的前提下增加罐40的容量。由此,与使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与泵50的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死区,有效地利用空间。
另外,如图8所示,供水管60还包括设于管主体61的第1端部61A的配设于罐40内的顶端的配重63。配重63例如具有圆锥形状等锥体形状。配重63设于吸水口62。具体而言,配重63以配重63的顶端的面与吸水口62平齐的方式设于吸水口62。配重63例如构成为相对于贮存于罐主体41的液体沉降。因此,配重63例如由不锈钢等比重较重的材料形成。
另外,图8所示的实线表示蒸汽熨斗1的前方相对于后方抬起的状态的配重63的位置的一例。另一方面,图8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蒸汽熨斗1的后方相对于前方抬起的状态的配重63的位置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中,锥体形状的配重63配设于吸水口62。因此,利用配重63的自重,吸水口62易于与罐主体41的内表面41C接触。并且,根据使用者所把持的蒸汽熨斗1的姿态,配重63与液体一起向重力所作用的方向移动。此时,随着配重63的移动,吸水口62也向重力所作用的方向移动。由此,吸水口62易于浸渍于罐40内的液体。因此,无论蒸汽熨斗1的姿态如何,都能够随着泵50的驱动而从吸水口62充分且更可靠地吸入罐40内的液体。
如上所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熨斗1的内部。
接着,参照图9说明蒸汽熨斗1的使用方法的一例。
蒸汽熨斗1由使用者例如按照以下的步骤使用。
首先,在第1步骤中,由使用者开放罐40的盖43,从注水口42向罐主体41内注入例如水等液体。另外,在足够的量的液体预先贮存于罐主体41内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1步骤。
接着,在第2步骤中,使用者操作电源操作部13,将蒸汽熨斗1的电源从断开切换为接通。在电源接通时,控制部90开始加热器32的控制动作。同时,控制部90借助报知部15向使用者报知催促蒸汽熨斗1的使用的信息。
接着,在第3步骤中,使用者把持蒸汽熨斗1的把持部12。
接着,在第4步骤中,使用者设置为将蒸汽熨斗1的基座20的作用面21A压靠于衣物C的状态和使作用面21A从衣物C分开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然后,在上述任一状态下,使用者操作泵操作部14,从基座20的作用面21A的喷出口22向衣物C喷出蒸汽。具体而言,根据使用者对泵操作部14进行的操作,控制部90驱动泵50。随着泵50的驱动,罐40内的液体向汽化室31供给。然后,控制部90使加热器32动作,对汽化室3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由此,汽化室31内的液体汽化(蒸发),生成蒸汽。生成的蒸汽经过蒸汽通路33,经由形成于基座20的作用面21A的喷出口22向外部喷出。此时,在从蒸汽熨斗1喷出的蒸汽施加于衣物C时,展平衣物C的褶皱等。然后,重复进行第4步骤,直到衣物C的熨烫结束。另外,在第4步骤中,使用者也可以在利用蒸汽熨斗1的熨斗功能展平衣物C的褶皱的同时操作泵操作部14来执行蒸汽功能。在衣物C的熨烫结束时,转移至第5步骤。
接着,在第5步骤中,使用者操作电源操作部13,将蒸汽熨斗1的电源从接通切换为断开。在电源断开时,加热器32的动作停止。
接着,在第6步骤中,使用者将蒸汽熨斗1载置于支架(未图示)。
经过以上的步骤,蒸汽熨斗1的使用结束。
(变形例)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所能够采取的形态的例示。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
另外,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而言,例如能够采取上述实施方式的以下所示的变形例和由不相互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组合而成的形态。
例如,配重63的形状能够任意地变更。配重63也可以呈棱锥形状。并且,配重63也可以呈柱体形状。
另外,泵50的结构能够任意地变更。泵50也可以是根据泵操作部14的操作而机械地动作的例如手动泵。并且,泵50的供水口52和送水口53也可以以朝向与罐40相反的一侧的方式设于泵主体51。
另外,蒸汽喷射器10的内部构造能够如以下的第1例~第5例所例示那样任意地变更。在第1例中,也可以构成为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与泵50的长度方向平行。在第2例中,也可以构成为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板54的长度方向平行。在第3例中,也可以将泵50配置为与中心线CL重叠。在第4例中,也可以将固定板54配置为与中心线CL重叠。在第5例中,也可以将罐40配置为不与中心线CL重叠。
另外,蒸汽喷射器10的结构能够任意地变更。蒸汽喷射器10例如也可以设为内置电池(未图示)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蒸汽喷射器10也可以省略电源线16。由此,能够从内置的电池向构成蒸汽喷射器10的各种电气要素供给电力。
另外,基座20也可以包括具备不会积极地对衣物C施加热的作用面21A的基座主体21和用于喷出蒸汽的喷出口22。也就是说,加热器32例如构成为仅对汽化室31进行加热。在该情况下,蒸汽喷射器10构成主要具有蒸汽功能的蒸汽熨斗1。

Claims (8)

1.一种蒸汽喷射器,其中,
该蒸汽喷射器包括:
汽化体,其包括汽化室和加热器,向该汽化室供给液体,该加热器对所述汽化室进行加热从而由所述汽化室内的液体生成蒸汽;
泵,其从贮存所述液体的罐向所述汽化室供给所述液体;以及
供水管,其将所述罐和所述泵连接,
所述供水管配置于相对于所述罐而言靠近所述汽化体的位置,从而从所述汽化体接受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喷射器,其中,
该蒸汽喷射器还包括基座,该基座包括用于喷出利用所述汽化体生成的蒸汽的喷出口,
所述供水管配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罐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喷射器,其中,
所述供水管配置于所述汽化体与所述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喷射器,其中,
该蒸汽喷射器还包括能够支承所述罐的罐支承部,
所述罐支承部包括能够配置所述供水管的配置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喷射器,其中,
所述泵包括:
泵主体;
供水口,其与所述供水管连接;以及
送水口,其与将所述泵主体和所述汽化室连接的送水管连接,
所述供水口和所述送水口以面对所述罐的方式设于所述泵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喷射器,其中,
所述泵配置为所述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蒸汽喷射器的长度方向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喷射器,其中,
所述供水管包括:
管主体,其具有挠性;以及
配重,其设于所述管主体的端部,
所述管主体包括:
第1端部,其与所述罐连接;以及
第2端部,其与所述泵连接,
所述配重具有锥体形状,设于所述第1端部。
8.一种蒸汽熨斗,其中,
该蒸汽熨斗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喷射器和对衣物施加热的作用面。
CN202010102496.9A 2019-02-27 2020-02-19 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 Pending CN1116219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3930A JP2020137619A (ja) 2019-02-27 2019-02-27 スチーム噴出器および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JP2019-033930 2019-0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1970A true CN111621970A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57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2496.9A Pending CN111621970A (zh) 2019-02-27 2020-02-19 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37619A (zh)
CN (1) CN11162197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35695U (zh) * 1976-04-02 1977-10-15
JPS62286500A (ja) * 1986-06-06 1987-12-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イロン
JPH0523497A (ja) * 1991-12-20 1993-02-02 Toshiba Heating Appliances Co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JPH0717352U (ja) * 1993-09-03 1995-03-28 晃一 福田 上下自在噴霧器
JPH08173700A (ja) * 1994-12-21 1996-07-09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CN2680711Y (zh) * 2004-01-07 2005-02-23 上海域桥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熨烫机
JP2011062540A (ja) * 2010-11-19 2011-03-31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アイロン
JP2018099420A (ja) * 2016-12-21 2018-06-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チーム噴出器および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CN109056291A (zh) * 2018-02-01 2018-12-21 青岛大金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的稳定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蒸汽电熨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5907B2 (en) * 2002-08-26 2006-06-2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ic steam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35695U (zh) * 1976-04-02 1977-10-15
JPS62286500A (ja) * 1986-06-06 1987-12-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イロン
JPH0523497A (ja) * 1991-12-20 1993-02-02 Toshiba Heating Appliances Co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JPH0717352U (ja) * 1993-09-03 1995-03-28 晃一 福田 上下自在噴霧器
JPH08173700A (ja) * 1994-12-21 1996-07-09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CN2680711Y (zh) * 2004-01-07 2005-02-23 上海域桥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熨烫机
JP2011062540A (ja) * 2010-11-19 2011-03-31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アイロン
JP2018099420A (ja) * 2016-12-21 2018-06-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チーム噴出器および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CN109056291A (zh) * 2018-02-01 2018-12-21 青岛大金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的稳定蒸汽发生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蒸汽电熨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37619A (ja)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2122A (zh) 喷雾器
JP6201143B2 (ja) スチーム噴出器
CN111621970A (zh) 蒸汽喷射器和蒸汽熨斗
CN108221331B (zh) 蒸汽喷出器和蒸汽熨斗
AU2010316585B2 (en) Cordless iron
JP7010677B2 (ja) アイロン
JP2023115371A (ja) スチーマー
JP2015051193A (ja) 噴霧器
JP7236661B2 (ja) スチーム噴出器および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CN109957956B (zh) 蒸汽喷出器
JP6534886B2 (ja)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JP2009028384A (ja) コードレスアイロン
KR200470979Y1 (ko) 호신용 경보기능을 갖는 화장품용기
JP7460346B2 (ja) スチーマー
JP2011110329A (ja) アイロン
JP6567465B2 (ja) アイロン
JP6166611B2 (ja) コードレスアイロン
JP7486915B2 (ja) コードレスアイロン
JP4735753B2 (ja) コードレスアイロン
JP2023002141A (ja) スチーマー
KR20230108376A (ko) 히든식 에어로졸 발생장치의 충전 시스템
JP2003265898A (ja)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KR101392664B1 (ko) 스팀 다리미
JP2022173558A (ja) スチーマー
JP2022049063A (ja) スチーマ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