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9431A -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9431A
CN111619431A CN202010514759.7A CN202010514759A CN111619431A CN 111619431 A CN111619431 A CN 111619431A CN 202010514759 A CN202010514759 A CN 202010514759A CN 111619431 A CN111619431 A CN 111619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rc
rotating shaft
hinged
park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47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ongxiang Special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ongxiang Special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ongxiang Special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ongxiang Special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47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94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9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943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6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carrying vehicles
    • B60P3/07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carrying vehicles for carrying road vehicles
    • B60P3/073Vehicle retainers
    • B60P3/075Vehicle retainers for wheels, hubs, or axle sh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43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using a loading ramp mounted o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6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carrying vehicles
    • B60P3/08Multilevel-deck construction carrying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包括车体,在车体上设置有车轮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下停车板上的驱动机构和设于驱动机构上的夹持固定机构,夹持固定机构具体位于下停车板侧部;夹持固定机构包括支柱、设于支柱顶部的圆形盘体以及设置在圆形盘体上柔性夹爪,柔性夹爪至少设有两组,多组柔性夹爪均以圆形盘体的圆心为中心,所述圆形盘体与车辆的车轮对齐;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柱弧线靠向或背离车辆车轮,直至多组柔性夹爪夹固于车辆车轮上;本发明的车辆托载运输车具有操作方便、夹持牢固安全、夹固效率高速度快、抓点夹持准确可靠等优点,大大减小人力成本的同时,较好地提高了车辆运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轿运半挂车多功能装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品质的提升,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买辆私家车作为日常交通出行工具,城市私家轿车的保有量在逐年增加,轿车在生成和销售之间还存在一个运输过程,完成车辆的转运。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运输大多是采用半挂车来实现,为了加大运输量,节省运输成本,很对都采用双层结构来托运车辆。而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待运输轿车逐一开入半挂车上、下停车板上,且一般是通过绷带或绳索来固定车轮,但现有技术的这种固定结构方式不够稳定,容易晃动甚至脱离,安全隐患大,且固定操作繁琐,人力成本大,耗时长。此外,由于运输车辆的车型不同,导致对车轮大小尺寸也存在差异,因此,这也对固定结构提出了更高的适配性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包括车体,在所述车体上设有下停车板,下停车板包括底部两侧与车体固接的凸台;在车体上设置有车轮固定装置,其包括设置在下停车板上的驱动机构和设于驱动机构上的夹持固定机构,夹持固定机构具体位于下停车板侧部;夹持固定机构包括支柱、设于支柱顶部的圆形盘体以及设置在圆形盘体上柔性夹爪,所述柔性夹爪至少设有两组,多组柔性夹爪均以圆形盘体的圆心为中心,所述圆形盘体与车辆的车轮对齐;驱动机构,用于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支柱弧线靠向或背离车辆车轮,直至所述多组柔性夹爪夹固于车辆车轮上,限制车轮动作;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凸台中的固定座以及设于固定座上方的活动座,固定座与活动座通过侧部设有支撑条铰接,所述支柱设于活动座顶部。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驱动电机设于下停车板顶部一端,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从动齿轮设于驱动齿轮下方并与其啮合,所述主动转轴穿设在下停车板下方,在下停车板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座以及第二轴承座,所述主动转轴配合套接在第一轴承座以及第二轴承座上,主动转轴一端与从动齿轮连接;
在主动转轴上至少套接有一个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两边侧部均啮合传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在所述固定座顶部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三轴承座以及第四轴承座,从动转轴一端与第二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三轴承座配合套接在从动转轴上,第四轴承座套接于从动转轴外端,从动转轴还包括外段上开设有的第一丝杆段,所述第一丝杆段位于固定座上方,在第一丝杆段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活动座包括底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的上凸延部,固定座包括顶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的下凸延部,所述支撑条设于上凸延部与对应的下凸延部外侧部之间,在支撑条顶端及底端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对上联动杆以及一对下联动杆,所述上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上凸延部,下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下凸延部,在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任一上联动杆之间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一端铰接在第一丝杆螺母上,支撑架的另一端铰接在上联动杆上。
优选地,上述支撑架为Y形,支撑架分叉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一丝杆螺母两边侧部,支撑架另外一端通过设有的套筒转动套接在上联动杆上。
进一步地,上述柔性夹爪包括多个头尾相互铰接的弧形段,在最外侧的弧形段上铰接有辅助推轮,最内侧的弧形段与所述圆形盘体铰接。
优选地,上述多组柔性夹爪环形阵列设置在圆形盘体上半部分边部。
进一步地,上述柔性夹爪包括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以及第三弧形段,在所述圆形盘体边部开设有与柔性夹爪个数相应的第一凹槽,第一弧形段一端通过两边侧部设有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内侧壁上,且在第一转轴上均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凹槽内侧壁连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段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另一端部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弧形段一端通过两边侧部设有的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内侧壁上,且在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与第二凹槽内侧壁连接,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段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三弧形段一端部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二弧形段另一端通过两边侧部设有的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凹槽内侧壁上,且在第三转轴上均套设有第三扭簧,所述第三扭簧的一端与第三凹槽内侧壁连接,第三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三弧形段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三弧形段另一端部两边侧部设有条状支架,条状支架一端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弧形段端部,且在第四转轴上均套设有第四扭簧,所述第四扭簧的一端与第三弧形段端部连接,第四扭簧的另一端与条状支架端部连接,所述辅助推轮转动夹设在两个条状支架的另一端。
作为本发明结构上的一种优化方案,在所述活动座顶部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五轴承座以及第六轴承座,活动座上方设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两端分别套接在第五轴承座以及第六轴承座上,所述支柱包括底部内置有的第二丝杆螺母,第二丝杆螺母配合连接在第二丝杆上,在所述第二丝杆外端延伸部上设有六角螺帽。
进一步地,在上述车体尾部铰接有下坡道斜板,在下停车板尾部设置有斜坡结构,在所述下坡道斜板两边侧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液压推杆,第一电动液压推杆的电机端铰接设置在车体尾端侧部位置,第一电动液压推杆的推杆端铰接设置在下坡道斜板侧部。
进一步地,在上述车体上设有上停车板,上停车板通过底部两侧设有的支杆架设于下停车板上方,在所述上停车板上亦设有所述的驱动机构以及夹持固定机构。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上停车板尾部转动铰接有上坡道斜板,在上坡道斜板两边侧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液压推杆,第二电动液压推杆的电机端铰接设置在车体尾端侧部位置,第二电动液压推杆的推杆端铰接设置在上坡道斜板侧部。
本发明的车辆托载运输车至少包括了如下的有益效果及优点:
本发明的车辆托载运输车设计巧妙合理,摒弃了传统人工绷带或绳索来固定车轮的较为繁琐的方式,通过驱动机构来控制联动多组柔性夹爪对运输车辆的车轮进行自动包围夹固以及解锁,具有操作方便、夹持牢固安全、夹固效率高速度快、抓点夹持准确可靠等优点,且能够自动适应夹固一定范围内各类尺寸大小的车轮,大大减小人力成本的同时,较好地提高了车辆运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中车辆托载运输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驱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驱动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夹持固定机构夹固车轮的侧视简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夹持固定机构的立体简图a;
图6是实施例1中夹持固定机构的立体简图b;
图7是实施例1中圆形盘体与柔性夹爪(五组)的连接图;
图8是实施例1中柔性夹爪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2中车辆托载运输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中车辆托载运输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车体;2、下停车板;3、凸台;4、下坡道斜板;5、斜坡结构;6、第一电动液压推杆;
7、驱动机构;701、驱动电机;702、驱动齿轮;703、从动齿轮;704、主动转轴;705、从动转轴;706、固定座;707、活动座;708、第一轴承座;709、第二轴承座;710、第一锥齿轮;711、第二锥齿轮;712、第三轴承座;713、第四轴承座;714、第一丝杆段;715、第一丝杆螺母;716、上凸延部;717、下凸延部;718、支撑条;719、上联动杆;720、下联动杆;721、支撑架;722、套筒;723、第五轴承座;724、第六轴承座;725、第二丝杆;726、六角螺帽;
8、夹持固定机构;801、支柱;802、圆形盘体;803、柔性夹爪;804、第一弧形段;805、第二弧形段;806、第三弧形段;807、辅助推轮;808、第一凹槽;809、第二凹槽;810、第三凹槽;811、条状支架;
9、上停车板;10、支杆;11、护栏;12、上坡道斜板;13、第二电动液压推杆;14、车辆;141、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首先,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托载运输车包括车体1以及设于车体1上的下停车板2,其中,下停车板2包括底部两侧设有的凸台3,下停车板2通过凸台3固定设置在车体1上,由此,凸台3的存在,使得下停车板2与车体1之间形成了容腔(未示出)。
为了便于运输车辆14驶入到下停车板2上,在车体1尾部转动铰接有下坡道斜板4,在下停车板2尾部设置有斜坡结构5,运输车辆14先后经下坡道斜板4以及斜坡结构5驶入到下停车板2上。
进一步地,在下坡道斜板4两边侧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液压推杆6,其中,第一电动液压推杆6的电机端铰接设置在车体1尾端侧部位置,第一电动液压推杆6的推杆端铰接设置在下坡道斜板4侧部,第一电动液压推杆6的动作可实现下坡道斜板4的转动,进而达到便于收纳及使用的目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车体1上设置有车轮固定装置,其大体上包括:设置在下停车板2与车体1之间容腔内的驱动机构7和设于驱动机构7上的夹持固定机构8,夹持固定机构8具体位于下停车板2侧部;
具体来说,上述驱动机构7包括可正反转动作的驱动电机701、驱动齿轮702、从动齿轮703、主动转轴704、从动转轴705、固定座706和活动座707,其中,驱动电机701固定安装在下停车板2头部中间位置,驱动电机701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齿轮702的转动中心连接,从动齿轮703设于驱动齿轮702下方并与其啮合传动连接,主动转轴704水平横向穿设在下停车板2下方的容腔中,在下停车板2头尾两端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座708以及第二轴承座709,且第一轴承座708和第二轴承座709的顶部均固接在下停车板2上,第一轴承座708以及第二轴承座709均套接在主动转轴704两端位置,主动转轴704一端与从动齿轮703的转动中心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主动转轴704上至少套接有一个第一锥齿轮710,第一锥齿轮710两边侧部均啮合传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11;上述固定座706嵌设在两边的凸台3中,在固定座706顶部两端中间位置分别固接有第三轴承座712以及第四轴承座713,从动转轴705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711的转动中心连接,第三轴承座712配合套接在从动转轴705上,且从动转轴705的另一端与外侧的第四轴承座713转动中心连接,从动转轴705还包括外段上开设有的第一丝杆段714,第一丝杆段714位于固定座706上方;
参照图4-图6所示,在第一丝杆段714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715,上述活动座707设于固定座706上方,活动座707包括底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的上凸延部716,固定座706包括顶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的下凸延部717,上凸延部716与对应的下凸延部717外侧部之间均设有支撑条718,前后相对的两个支撑条718顶端及底端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对上联动杆719以及一对下联动杆720,上联动杆719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上凸延部716,下联动杆720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下凸延部717,在第一丝杆螺母715与任一上联动杆719之间活动连接有支撑架721,支撑架721一端铰接在第一丝杆螺母715上,支撑架721的另一端铰接在上联动杆719上;
优选地,上述支撑架721大致为Y形,支撑架721分叉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一丝杆螺母715两边侧部,支撑架721另外一端通过设有的套筒722转动套接在上联动杆719中间位置。
再次参见图5所述,夹持固定机构8包括设于活动座707顶部上的支柱801、设于支柱801顶部的圆形盘体802以及设置在圆形盘体802上柔性夹爪803,其中,柔性夹爪803至少设有两组(图7显示的是在圆形盘体802上设有五组柔性夹爪803用于夹持固定),且柔性夹爪803最好是环形阵列设置在圆形盘体802上半部分边部,柔性夹爪803包括多个头尾相互铰接的弧形段。
优选地,如图8所示,上述柔性夹爪803包括第一弧形段804、第二弧形段805、第三弧形段806以及辅助推轮807,第一弧形段804一端与圆形盘体802铰接,第一弧形段804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段805一端铰接,第二弧形段805另一端与第三弧形段806一端铰接,第三弧形段806另一端与辅助推轮807铰接。
进一步地,在圆形盘体802边部开设有与柔性夹爪803个数相应的第一凹槽808,第一弧形段804一端通过两边侧部设有的第一转轴(未示出)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808内侧壁上,且在第一转轴上均套设有第一扭簧(未示出),第一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凹槽808内侧壁连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段804端部连接;在第一弧形段804另一端部开设有第二凹槽809,第二弧形段805一端通过两边侧部设有的第二转轴(未示出)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809内侧壁上,且在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第二扭簧(未示出),第二扭簧的一端与第二凹槽809内侧壁连接,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段805端部连接;在第三弧形段806一端部开设有第三凹槽810,第二弧形段805另一端通过两边侧部设有的第三转轴(未示出)转动连接在第三凹槽810内侧壁上,且在第三转轴上均套设有第三扭簧(未示出),第三扭簧的一端与第三凹槽810内侧壁连接,第三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三弧形段806端部连接;在第三弧形段806另一端部两边侧部设有条状支架811,条状支架811一端通过第四转轴(未示出)转动连接在第三弧形段806端部,且在第四转轴上均套设有第四扭簧(未示出),第四扭簧的一端与第三弧形段806端部连接,第四扭簧的另一端与条状支架811端部连接,而上述辅助推轮807则转动夹设在两个条状支架811的另一端位置上,由此,上述各个扭簧的作用是便于柔性夹爪803受力后自动弯曲或复位;活动座707及柔性夹爪803的常规状态及对车轮141夹持固定状态分别见图3、图4所示。
基于前述,在活动座707顶部两端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座723以及第六轴承座724,活动座707上方设有第二丝杆725,第二丝杆725两端分别套接在第五轴承座723以及第六轴承座724的转动中心上,上述支柱801包括底部内置有的第二丝杆螺母(未示出),第二丝杆螺母螺纹传动套接在第二丝杆725上,另外,在第二丝杆725外端延伸部上设有六角螺帽726,通过扳手正反旋动六角螺帽726,使得第二丝杆725转动,进而带动支柱801于第二丝杆725段上移动,目的是在于调整夹持固定机构8与车轮141之间的距离,便于根据运输车辆14车宽轮距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调节,以便对车轮141更好的夹固,提高了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托载运输车工作原理如下:
(1)将需要运输的车辆14停入至停车板上,将车轮141与侧方圆形盘体802对齐一致;
(2)夹持固定:驱动电机701正转,依次带动驱动齿轮702、从动齿轮703、主动转轴704、第一锥齿轮710、第二锥齿轮711、从动转轴705、第一丝杆段714作出相应的转动,第一丝杆螺母715带动活动座707朝车轮141方向移动(即活动座707以支撑架721与第一丝杆螺母715铰接点为圆心所作的圆弧线转动),活动座707上的支柱801带动圆形盘体802以及柔性夹爪803逐渐缓慢靠向车轮141,在这个过程中,辅助推轮807首先抵触车轮141胎侧,柔性夹爪803受压力逐渐弯曲拉长,辅助推轮807沿着车轮141胎侧径向滚动,直至辅助推轮807突破滚出车轮141胎肩处于车轮141胎冠顶部,即完成各个方位的多组柔性夹爪803对同一车轮141的自动固定夹持;
(3)解除夹固:驱动电机701反转,依次带动驱动齿轮702、从动齿轮703、主动转轴704、第一锥齿轮710、第二锥齿轮711、从动转轴705、第一丝杆段714作出相应的转动,第一丝杆螺母715带动活动座707、支柱801及圆形盘体802背离车轮141方向移动,随后支柱801柔性夹爪803的动作过程与上述(2)恰恰相反,此处不再敖述。
实施例2
双轮定位:如图1所示;
四轮定位:见图9所示。
实施例3
为了加大运输量,节省运输成本,对前述车体1采用双层结构来托运车辆14,具体的,如图10所示,在车体1上安装有上停车板9,该上停车板9通过底部两侧设有的支杆10架设于下停车板2上方,上停车板9与下停车板2结构相同,在上停车板9底部两侧亦设有上述凸台3,支杆10底端与下停车板2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支杆10顶端与上停车板9的凸台3底部固定连接。
在上停车板9亦设置有本发明的车轮固定装置,同样的,其包括在上停车板9下方设有上述的驱动机构7以及设于驱动机构7上的夹持固定机构8。
基于前述,为了提高安全防护性,在上述上停车板9顶部两侧设置有护栏11。
为了便于运输车辆14驶入到上停车板9上,在上停车板9尾部转动铰接有上坡道斜板12,运输车辆14是经上坡道斜板12驶入到上停车板9上。
进一步地,在上坡道斜板12两边侧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液压推杆13,其中,第二电动液压推杆13的电机端铰接设置在车体1尾端侧部位置,第二电动液压推杆13的推杆端铰接设置在上坡道斜板12侧部,第二电动液压推杆13的动作可实现上坡道斜板12的转动,进而达到便于收纳及使用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上停车板9和下停车板2顶部均设置有多对轮槽(未示出),当车辆14停入到停车板上时,车辆14的车轮141正好陷入于轮槽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包括车体,在所述车体上设有下停车板,下停车板包括底部两侧与车体固接的凸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车轮固定装置,其包括设置在下停车板上的驱动机构和设于驱动机构上的夹持固定机构,夹持固定机构具体位于下停车板侧部;
所述夹持固定机构包括支柱、设于支柱顶部的圆形盘体以及设置在圆形盘体上柔性夹爪,所述柔性夹爪至少设有两组,多组柔性夹爪均以圆形盘体的圆心为中心,所述圆形盘体与车辆的车轮对齐;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支柱弧线靠向或背离车辆车轮,直至所述多组柔性夹爪夹固于车辆车轮上,限制车轮动作;
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凸台中的固定座以及设于固定座上方的活动座,固定座与活动座通过侧部设有支撑条铰接,所述支柱设于活动座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驱动电机设于下停车板顶部一端,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从动齿轮设于驱动齿轮下方并与其啮合,所述主动转轴穿设在下停车板下方,在下停车板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座以及第二轴承座,所述主动转轴配合套接在第一轴承座以及第二轴承座上,主动转轴一端与从动齿轮连接;
在所述主动转轴上至少套接有一个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两边侧部均啮合传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在所述固定座顶部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三轴承座以及第四轴承座,从动转轴一端与第二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三轴承座配合套接在从动转轴上,第四轴承座套接于从动转轴外端,从动转轴还包括外段上开设有的第一丝杆段,所述第一丝杆段位于固定座上方,在第一丝杆段上螺纹传动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活动座包括底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的上凸延部,固定座包括顶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的下凸延部,所述支撑条设于上凸延部与对应的下凸延部外侧部之间,在支撑条顶端及底端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对上联动杆以及一对下联动杆,所述上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上凸延部,下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侧的下凸延部,在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任一上联动杆之间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一端铰接在第一丝杆螺母上,支撑架的另一端铰接在上联动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Y形,支撑架分叉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一丝杆螺母两边侧部,支撑架另外一端通过设有的套筒转动套接在上联动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夹爪包括多个头尾相互铰接的弧形段,在最外侧的弧形段上铰接有辅助推轮,最内侧的弧形段与所述圆形盘体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柔性夹爪环形阵列设置在圆形盘体上半部分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夹爪包括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以及第三弧形段,在所述圆形盘体边部开设有与柔性夹爪个数相应的第一凹槽,第一弧形段一端通过两边侧部设有的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凹槽内侧壁上,且在第一转轴上均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凹槽内侧壁连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段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另一端部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弧形段一端通过两边侧部设有的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内侧壁上,且在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与第二凹槽内侧壁连接,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段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三弧形段一端部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二弧形段另一端通过两边侧部设有的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凹槽内侧壁上,且在第三转轴上均套设有第三扭簧,所述第三扭簧的一端与第三凹槽内侧壁连接,第三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三弧形段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三弧形段另一端部两边侧部设有条状支架,条状支架一端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弧形段端部,且在第四转轴上均套设有第四扭簧,所述第四扭簧的一端与第三弧形段端部连接,第四扭簧的另一端与条状支架端部连接,所述辅助推轮转动夹设在两个条状支架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座顶部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五轴承座以及第六轴承座,活动座上方设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两端分别套接在第五轴承座以及第六轴承座上,所述支柱包括底部内置有的第二丝杆螺母,第二丝杆螺母配合连接在第二丝杆上,在所述第二丝杆外端延伸部上设有六角螺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尾部铰接有下坡道斜板,在下停车板尾部设置有斜坡结构,在所述下坡道斜板两边侧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液压推杆,第一电动液压推杆的电机端铰接设置在车体尾端侧部位置,第一电动液压推杆的推杆端铰接设置在下坡道斜板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上设有上停车板,上停车板通过底部两侧设有的支杆架设于下停车板上方,在所述上停车板上亦设有所述的驱动机构以及夹持固定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停车板尾部转动铰接有上坡道斜板,在上坡道斜板两边侧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液压推杆,第二电动液压推杆的电机端铰接设置在车体尾端侧部位置,第二电动液压推杆的推杆端铰接设置在上坡道斜板侧部。
CN202010514759.7A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Withdrawn CN1116194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759.7A CN111619431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759.7A CN111619431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9431A true CN111619431A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69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4759.7A Withdrawn CN111619431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943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852A (zh) * 2021-08-23 2022-01-18 四川东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搬运小车装卸方法
CN114789834A (zh) * 2022-06-24 2022-07-26 常州玖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悬空包装装置
CN116969079A (zh) * 2023-09-22 2023-10-31 靖江市亚泰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集装箱的承载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852A (zh) * 2021-08-23 2022-01-18 四川东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搬运小车装卸方法
CN114789834A (zh) * 2022-06-24 2022-07-26 常州玖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悬空包装装置
CN116969079A (zh) * 2023-09-22 2023-10-31 靖江市亚泰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集装箱的承载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116969079B (zh) * 2023-09-22 2024-01-19 靖江市亚泰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集装箱的承载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9431A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车辆托载运输车
CN111605468A (zh) 一种车辆运输半挂车用固定装置
US6877756B2 (en) Folding bicycle
US200501099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electric jack
US7163087B2 (en) Portable vehicle lift
JPH07309595A (ja) パンタグラフジャッキ
FR2749838A1 (fr) Dispositif pour lever une roue de poids lourd ou de car afin de la placer sur son essieu
FR2665411A1 (fr) Dispositif de changement de direction sur place pour chariot de manutention.
CN21124218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管路设计的绘图装置
KR20220083255A (ko) 퍼스널 모빌리티
CN210209775U (zh) 一种汽车用精密焊接钢管端部打磨装置
CN110282035B (zh) 装载运输车
CN219027292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检测夹具
CN214079987U (zh) 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夹具
CN1086566A (zh) 一种机械化路面器材
CN215758414U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地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US3779328A (en) Trailer maneuvering mechanism
CN2920788Y (zh) 多用车
CN214930248U (zh) 一种电动车整套装配用底盘架翻转机构
US2449850A (en) Automobile jack
US20070272489A1 (en) Portable vehicle lift
JPS60252079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バ−ス機構
CN113848075A (zh) 一种车桥抗压检测设备
CN114220293A (zh) 一种智慧停车场用泊车装置
CN207129046U (zh) 倒立式自行车停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