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8404B -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8404B
CN111608404B CN202010483287.3A CN202010483287A CN111608404B CN 111608404 B CN111608404 B CN 111608404B CN 202010483287 A CN202010483287 A CN 202010483287A CN 111608404 B CN111608404 B CN 111608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plate
rod
supporting
driv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32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8404A (zh
Inventor
孙凰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Junsheng Industri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军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军军 filed Critical 刘军军
Priority to CN2020104832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8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8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8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8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8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6Tools or apparatus
    • E04G21/22Tools or apparatus for setting building elements with mortar, e.g. bricklaying machin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包括移动翻转提升机构,上料机构,水刷机构,控制屏和工具箱;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内右中部设置有上料机构;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内中部设置有水刷机构,并且水刷机构前中部与上料机构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自动上料加气砖,配合与水泥接触位置进行刷水,可使加气砖更好与水泥接触,同时可配合实现装置左右上下移动,且保持相应垂直高度放置加气砖上料,大大减少了砌砖师傅和小工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增加砌砖师傅的舒适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加气砖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简称加气砖,是通过高温蒸压设备工艺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砖”可以理解为一个简化的或是一个通用的名称。其涵盖的产品范围应该要大一点,即采用包括蒸压在内的其他各种工艺生产的砖品;
现有的加气砖由于生产尺寸较长,在进行堆砌时需要双手进行搬运转移,但是由于施工时砌砖师傅需要预先摊铺水泥,所以在进行摊铺水泥后还需要将抹泥刀放置后才能进行弯腰或者移动进行加气砖的搬运,且同一高度在堆砌时还需要频繁左右移动,不同高度时,小工还需要繁琐的搬运加气砖上去放置台才可以配合砌砖师傅的工作,这在施工时不仅极为劳累且工作效率低;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加气砖由于生产尺寸较长,在进行堆砌时需要双手进行搬运转移,但是由于施工时砌砖师傅需要预先摊铺水泥,所以在进行摊铺水泥后还需要将抹泥刀放置后才能进行弯腰或者移动进行加气砖的搬运,且同一高度在堆砌时还需要频繁左右移动,不同高度时,小工还需要繁琐的搬运加气砖上去放置台才可以配合砌砖师傅的工作,这在施工时不仅极为劳累且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包括移动翻转提升机构,上料机构,水刷机构,控制屏和工具箱;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内右中部设置有上料机构;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内中部设置有水刷机构,并且水刷机构前中部与上料机构相连接;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内顶部左前方设置有控制屏;移动翻转提升机构顶部右侧设置有工具箱;
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包括底盘,外罩板,万向移动机构,蓄电池,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支撑台,第三推杆,第一斜挡板,第二斜挡板,支撑底框,第一微型推杆,支撑板,电动转盘,第二微型推杆,第一放置台,翻转板,收集管,第二支撑台,第一固定座,第一限位杆,翻转靠板,第二固定座,第二限位杆,推把,坐垫,组合斜板,第四推杆和传送带;底盘底部外圈与外罩板进行螺栓连接;底盘底部设置有万向移动机构;底盘底部中前部与蓄电池进行螺栓连接;底盘顶端右中后侧与第一推杆进行螺栓连接;底盘顶端左中后侧与第二推杆进行螺栓连接;底盘顶端左中前部与第三推杆进行螺栓连接;底盘顶端右中前部与第四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推杆顶部与第一支撑台进行螺栓连接,并且第一支撑台底端左中后侧与第二推杆相连接,而且第一支撑台底端左中前侧与第三推杆相连接,而且第一支撑台底端右中前侧与第四推杆相连接;第一支撑台顶端左中后侧与第一斜挡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顶端右中后侧与第二斜挡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底前部与支撑底框进行螺栓连接,并且支撑底框内右后侧与第四推杆相连接,而且支撑底框内左后侧与第三推杆相连接;第三推杆前部通过横杆与收集管进行焊接,并且收集管后右侧通过横杆与第四推杆相连接;支撑底框内底端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微型推杆;四个第一微型推杆顶部均与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板内中部与电动转盘进行套接;第一支撑台顶部左中部,顶部左后侧,顶部右中部和顶部右后侧均与第二支撑台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前端与翻转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右中后侧与第一固定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中后侧与翻转靠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左侧中后侧与第二固定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台左前部与第二微型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微型推杆底部与第一放置台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座内中部与第一限位杆进行插接,并且第一限位杆外表面左侧与翻转靠板相连接;第二固定座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进行插接,并且第二限位杆外表面右侧与翻转靠板相连接;第二支撑台内后侧与推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中部设置有坐垫;第二支撑台底部后侧与组合斜板进行焊接;第二支撑台内中部与传送带进行转动连接;底盘顶部中后侧与水刷机构相连接;第一支撑台底部后侧和顶部后侧均与水刷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撑台内后底部与水刷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撑台底部右前方与控制屏相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后侧与工具箱相连接;
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板,第三微型推杆,第四微型推杆,第三齿轮,转杆,第五推杆,第六推杆和第二放置台;第一传动轮右下方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后侧轴心与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右侧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轮前端轴心与第一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顶部右侧与第三微型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顶部左侧与第四微型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齿轮右侧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第三齿轮后侧轴心与转杆进行转动连接;转杆右前部与第五推杆进行焊接;转杆右后部与第六推杆进行焊接;第五推杆右侧与第二放置台进行焊接,并且进行焊接左侧中后部与第六推杆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后侧轴心与水刷机构相连接;第一齿轮后侧轴心与组合斜板相连接;第三微型推杆顶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四微型推杆顶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转杆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均与组合斜板相连接;
水刷机构包括电机,蜗杆,涡轮,第二固定板,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一异形板,第一卡杆,第一十字卡柱,第一滑块,第一支撑杆,第一毛刷板,第一喷头,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二异形板,第二卡杆,第二十字卡柱,第二滑块,第二支撑杆,第二毛刷板,第二喷头,第一软管,第二软管,水泵,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电机右侧轴心与蜗杆进行转动连接;蜗杆上方与涡轮相互啮合;涡轮前端轴心与第二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涡轮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上方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左侧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右侧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异形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异形板前端中右侧与第一卡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卡杆后上方与第七传动轮同轴连接;第一异形板内前部中下方与第一十字卡柱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十字卡柱前部与第一卡杆相连接;第一异形板内前部左下方与第一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十字卡柱前端与第一支撑杆进行插接,并且第一支撑杆外表面后中部与第一滑块相连接;第一支撑杆左侧与第一毛刷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毛刷板左侧等距设置有十五个第一喷头,且十五个第一喷头分三排,每排五个等距安装;第一毛刷板右上方后侧与第二软管进行插接;第八传动轮上方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左侧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前端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异形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异形板前端中左侧与第二卡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卡杆后上方与第十传动轮同轴连接;第二异形板内前部中下方与第二十字卡柱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十字卡柱前部与第二卡杆相连接;第二异形板内前部右下方与第二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十字卡柱前端与第二支撑杆进行插接,并且第二支撑杆外表面后中部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第二支撑杆右侧与第二毛刷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毛刷板右侧等距设置有十五个第二喷头,且十五个第二喷头分三排,每排五个等距安装;第二毛刷板左上方后侧与第一软管进行插接;第一软管下方与水泵进行插接,并且水泵前右侧与第二软管相连接;水泵后侧与第一储水箱进行插接;第一储水箱顶部设置有第二储水箱;电机底部与组合斜板相连接;蜗杆右侧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二固定板顶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组合斜板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前端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二支撑台相连接;第一异形板后底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组合斜板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前侧轴心通过转轴配合轴承座与组合斜板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前端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十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二支撑台相连接;第二异形板后底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水泵底部与底盘相连接;第一储水箱底部与底盘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异形板和第二异形板前部对称设置有一个三角形环状的凹槽,以及三角形环状的凹槽相反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垂直的滑槽。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台底中部设置有集水台。
进一步的,电动转盘和传送带外表面均设置有凸起的摩擦垫块。
进一步的,翻转板朝靠近电动转盘一侧倾斜。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杆靠近翻转靠板一侧设置有可活动的固定轴转铁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加气砖由于生产尺寸较长,在进行堆砌时需要双手进行搬运转移,但是由于施工时砌砖师傅需要预先摊铺水泥,所以在进行摊铺水泥后还需要将抹泥刀放置后才能进行弯腰或者移动进行加气砖的搬运,且同一高度在堆砌时还需要频繁左右移动,不同高度时,小工还需要繁琐的搬运加气砖上去放置台才可以配合砌砖师傅的工作,这在施工时不仅极为劳累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2.设计了移动翻转提升装置,上料机构和水刷机构;使用时先将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事先蓄电,然后移动到所要砌墙的位置,接着通过控制屏启动装置运行,使用时砌砖师傅可以坐在移动翻转提升机构上,然后通过水刷机构联动上料机构运行,然后小工将加气砖垂直放置在上料机构上,然后上料机构自动复位翻转将加气砖放置在移动翻转提升机构上进行传动,然后通过水刷机构对加气砖与水泥接触的两个面进行刷水,然后自动移动翻转到砌砖师傅座位前部,接着砌砖师傅可以快速的搬起直接进行堆砌,同时在堆砌时还可以通过移动翻转提升机构控制装置左右移动或者上下升降,上下升降时可以使上料机构伸缩更长,即保持加气砖放置的位置始终保持在一定的垂直高度;
3.本装置实现了自动上料加气砖,配合与水泥接触位置进行刷水,可使加气砖更好与水泥接触,同时可配合实现装置左右上下移动,且保持相应垂直高度放置加气砖上料,大大减少了砌砖师傅和小工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增加砌砖师傅的舒适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前右侧四十五度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左侧四十五度斜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移动翻转提升装置前右侧四十五度斜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翻转提升装置后左侧四十五度斜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水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水刷机构未安装第一软管,第二软管,水泵,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一限位杆后左侧四十五度斜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移动翻转提升机构,2-上料机构,3-水刷机构,4-控制屏,5-工具箱,101-底盘,102-外罩板,103-万向移动机构,104-蓄电池,105-第一推杆,106-第二推杆,107-第一支撑台,108-第三推杆,109-第一斜挡板,1010-第二斜挡板,1011-支撑底框,1012-第一微型推杆,1013-支撑板,1014-电动转盘,1015-第二微型推杆,1016-第一放置台,1017-翻转板,1018-收集管,1019-第二支撑台,1020-第一固定座,1021-第一限位杆,1022-翻转靠板,1023-第二固定座,1024-第二限位杆,1025-推把,1026-坐垫,1027-组合斜板,1028-第四推杆,1029-传送带,201-第一传动轮,202-第二传动轮,203-第一齿轮,204-第二齿轮,205-第一固定板,206-第三微型推杆,207-第四微型推杆,208-第三齿轮,209-转杆,2010-第五推杆,2011-第六推杆,2012-第二放置台,301-电机,302-蜗杆,303-涡轮,304-第二固定板,305-第三传动轮,306-第四传动轮,307-第五传动轮,308-第七传动轮,309-第一异形板,3010-第一卡杆,3011-第一十字卡柱,3012-第一滑块,3013-第一支撑杆,3014-第一毛刷板,3015-第一喷头,3016-第八传动轮,3017-第九传动轮,3018-第十传动轮,3019-第二异形板,3020-第二卡杆,3021-第二十字卡柱,3022-第二滑块,3023-第二支撑杆,3024-第二毛刷板,3025-第二喷头,3026-第一软管,3027-第二软管,3028-水泵,3029-第一储水箱,3030-第二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上料机构2,水刷机构3,控制屏4和工具箱5;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内右中部设置有上料机构2;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内中部设置有水刷机构3,并且水刷机构3前中部与上料机构2相连接;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内顶部左前方设置有控制屏4;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顶部右侧设置有工具箱5。
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包括底盘101,外罩板102,万向移动机构103,蓄电池104,第一推杆105,第二推杆106,第一支撑台107,第三推杆108,第一斜挡板109,第二斜挡板1010,支撑底框1011,第一微型推杆1012,支撑板1013,电动转盘1014,第二微型推杆1015,第一放置台1016,翻转板1017,收集管1018,第二支撑台1019,第一固定座1020,第一限位杆1021,翻转靠板1022,第二固定座1023,第二限位杆1024,推把1025,坐垫1026,组合斜板1027,第四推杆1028和传送带1029;底盘101底部外圈与外罩板102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底部设置有万向移动机构103;底盘101底部中前部与蓄电池104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顶端右中后侧与第一推杆105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顶端左中后侧与第二推杆106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顶端左中前部与第三推杆108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顶端右中前部与第四推杆1028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推杆105顶部与第一支撑台107进行螺栓连接,并且第一支撑台107底端左中后侧与第二推杆106相连接,而且第一支撑台107底端左中前侧与第三推杆108相连接,而且第一支撑台107底端右中前侧与第四推杆1028相连接;第一支撑台107顶端左中后侧与第一斜挡板109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107顶端右中后侧与第二斜挡板1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107底前部与支撑底框1011进行螺栓连接,并且支撑底框1011内右后侧与第四推杆1028相连接,而且支撑底框1011内左后侧与第三推杆108相连接;第三推杆108前部通过横杆与收集管1018进行焊接,并且收集管1018后右侧通过横杆与第四推杆1028相连接;支撑底框1011内底端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微型推杆1012;四个第一微型推杆1012顶部均与支撑板1013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板1013内中部与电动转盘1014进行套接;第一支撑台107顶部左中部,顶部左后侧,顶部右中部和顶部右后侧均与第二支撑台1019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107前端与翻转板1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右中后侧与第一固定座1020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中后侧与翻转靠板1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左侧中后侧与第二固定座1023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左前部与第二微型推杆1015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微型推杆1015底部与第一放置台1016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座1020内中部与第一限位杆1021进行插接,并且第一限位杆1021外表面左侧与翻转靠板1022相连接;第二固定座1023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1024进行插接,并且第二限位杆1024外表面右侧与翻转靠板1022相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内后侧与推把1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中部设置有坐垫1026;第二支撑台1019底部后侧与组合斜板1027进行焊接;第二支撑台1019内中部与传送带1029进行转动连接;底盘101顶部中后侧与水刷机构3相连接;第一支撑台107底部后侧和顶部后侧均与水刷机构3相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内后底部与水刷机构3相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底部右前方与控制屏4相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后侧与工具箱5相连接。
上料机构2包括第一传动轮201,第二传动轮202,第一齿轮203,第二齿轮204,第一固定板205,第三微型推杆206,第四微型推杆207,第三齿轮208,转杆209,第五推杆2010,第六推杆2011和第二放置台2012;第一传动轮201右下方与第二传动轮2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2后侧轴心与第一齿轮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203右侧与第二齿轮204相互啮合;第二齿轮204前端轴心与第一固定板2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205顶部右侧与第三微型推杆206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205顶部左侧与第四微型推杆207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齿轮204右侧与第三齿轮208相互啮合;第三齿轮208后侧轴心与转杆209进行转动连接;转杆209右前部与第五推杆2010进行焊接;转杆209右后部与第六推杆2011进行焊接;第五推杆2010右侧与第二放置台2012进行焊接,并且进行焊接左侧中后部与第六推杆201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201后侧轴心与水刷机构3相连接;第一齿轮203后侧轴心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第三微型推杆206顶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四微型推杆207顶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转杆209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均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
水刷机构3包括电机301,蜗杆302,涡轮303,第二固定板304,第三传动轮305,第四传动轮306,第五传动轮307,第七传动轮308,第一异形板309,第一卡杆3010,第一十字卡柱3011,第一滑块3012,第一支撑杆3013,第一毛刷板3014,第一喷头3015,第八传动轮3016,第九传动轮3017,第十传动轮3018,第二异形板3019,第二卡杆3020,第二十字卡柱3021,第二滑块3022,第二支撑杆3023,第二毛刷板3024,第二喷头3025,第一软管3026,第二软管3027,水泵3028,第一储水箱3029和第二储水箱3030;电机301右侧轴心与蜗杆302进行转动连接;蜗杆302上方与涡轮303相互啮合;涡轮303前端轴心与第二固定板304进行转动连接;涡轮303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三传动轮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305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305上方与第五传动轮307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306左侧与第八传动轮3016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307右侧与第七传动轮3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8前端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异形板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异形板309前端中右侧与第一卡杆30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卡杆3010后上方与第七传动轮308同轴连接;第一异形板309内前部中下方与第一十字卡柱3011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十字卡柱3011前部与第一卡杆3010相连接;第一异形板309内前部左下方与第一滑块3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十字卡柱3011前端与第一支撑杆3013进行插接,并且第一支撑杆3013外表面后中部与第一滑块3012相连接;第一支撑杆3013左侧与第一毛刷板3014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毛刷板3014左侧等距设置有十五个第一喷头3015,且十五个第一喷头3015分三排,每排五个等距安装;第一毛刷板3014右上方后侧与第二软管3027进行插接;第八传动轮3016上方与第九传动轮3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3017左侧与第十传动轮301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3018前端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异形板3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异形板3019前端中左侧与第二卡杆302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卡杆3020后上方与第十传动轮3018同轴连接;第二异形板3019内前部中下方与第二十字卡柱3021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十字卡柱3021前部与第二卡杆3020相连接;第二异形板3019内前部右下方与第二滑块3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十字卡柱3021前端与第二支撑杆3023进行插接,并且第二支撑杆3023外表面后中部与第二滑块3022相连接;第二支撑杆3023右侧与第二毛刷板3024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毛刷板3024右侧等距设置有十五个第二喷头3025,且十五个第二喷头3025分三排,每排五个等距安装;第二毛刷板3024左上方后侧与第一软管3026进行插接;第一软管3026下方与水泵3028进行插接,并且水泵3028前右侧与第二软管3027相连接;水泵3028后侧与第一储水箱3029进行插接;第一储水箱3029顶部设置有第二储水箱3030;电机301底部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蜗杆302右侧与第一传动轮201相连接;第二固定板304顶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四传动轮306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第五传动轮307前端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七传动轮308后侧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二支撑台1019相连接;第一异形板309后底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八传动轮3016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第八传动轮3016前侧轴心通过转轴配合轴承座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第九传动轮3017前端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十传动轮3018后侧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二支撑台1019相连接;第二异形板3019后底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水泵3028底部与底盘101相连接;第一储水箱3029底部与底盘101相连接。
第一异形板309和第二异形板3019前部对称设置有一个三角形环状的凹槽,以及三角形环状的凹槽相反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垂直的滑槽。
第一支撑台107底中部设置有集水台。
电动转盘1014和传送带1029外表面均设置有凸起的摩擦垫块。
翻转板1017朝靠近电动转盘1014一侧倾斜。
第一限位杆1021靠近翻转靠板1022一侧设置有可活动的固定轴转铁片。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事先蓄电,然后移动到所要砌墙的位置,接着通过控制屏4启动装置运行,使用时砌砖师傅可以坐在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上,然后通过水刷机构3联动上料机构2运行,然后小工将加气砖垂直放置在上料机构2上,然后上料机构2自动复位翻转将加气砖放置在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上进行传动,然后通过水刷机构3对加气砖与水泥接触的两个面进行刷水,然后自动移动翻转到砌砖师傅座位前部,接着砌砖师傅可以快速的搬起直接进行堆砌,同时在堆砌时还可以通过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控制装置左右移动或者上下升降,上下升降时可以使上料机构2伸缩更长,即保持加气砖放置的位置始终保持在一定的垂直高度;工具箱5可放置施工工具;实现了自动上料加气砖,配合与水泥接触位置进行刷水,可使加气砖更好与水泥接触,同时可配合实现装置左右上下移动,且保持相应垂直高度放置加气砖上料,大大减少了砌砖师傅和小工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增加砌砖师傅的舒适工作状态。
移动翻转提升机构1包括底盘101,外罩板102,万向移动机构103,蓄电池104,第一推杆105,第二推杆106,第一支撑台107,第三推杆108,第一斜挡板109,第二斜挡板1010,支撑底框1011,第一微型推杆1012,支撑板1013,电动转盘1014,第二微型推杆1015,第一放置台1016,翻转板1017,收集管1018,第二支撑台1019,第一固定座1020,第一限位杆1021,翻转靠板1022,第二固定座1023,第二限位杆1024,推把1025,坐垫1026,组合斜板1027,第四推杆1028和传送带1029;底盘101底部外圈与外罩板102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底部设置有万向移动机构103;底盘101底部中前部与蓄电池104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顶端右中后侧与第一推杆105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顶端左中后侧与第二推杆106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顶端左中前部与第三推杆108进行螺栓连接;底盘101顶端右中前部与第四推杆1028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推杆105顶部与第一支撑台107进行螺栓连接,并且第一支撑台107底端左中后侧与第二推杆106相连接,而且第一支撑台107底端左中前侧与第三推杆108相连接,而且第一支撑台107底端右中前侧与第四推杆1028相连接;第一支撑台107顶端左中后侧与第一斜挡板109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107顶端右中后侧与第二斜挡板1010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107底前部与支撑底框1011进行螺栓连接,并且支撑底框1011内右后侧与第四推杆1028相连接,而且支撑底框1011内左后侧与第三推杆108相连接;第三推杆108前部通过横杆与收集管1018进行焊接,并且收集管1018后右侧通过横杆与第四推杆1028相连接;支撑底框1011内底端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微型推杆1012;四个第一微型推杆1012顶部均与支撑板1013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板1013内中部与电动转盘1014进行套接;第一支撑台107顶部左中部,顶部左后侧,顶部右中部和顶部右后侧均与第二支撑台1019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107前端与翻转板1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右中后侧与第一固定座1020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中后侧与翻转靠板1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左侧中后侧与第二固定座1023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左前部与第二微型推杆1015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微型推杆1015底部与第一放置台1016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座1020内中部与第一限位杆1021进行插接,并且第一限位杆1021外表面左侧与翻转靠板1022相连接;第二固定座1023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1024进行插接,并且第二限位杆1024外表面右侧与翻转靠板1022相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内后侧与推把1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中部设置有坐垫1026;第二支撑台1019底部后侧与组合斜板1027进行焊接;第二支撑台1019内中部与传送带1029进行转动连接;底盘101顶部中后侧与水刷机构3相连接;第一支撑台107底部后侧和顶部后侧均与水刷机构3相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内后底部与水刷机构3相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底部右前方与控制屏4相连接;第二支撑台1019顶部后侧与工具箱5相连接。
使用时可以先将蓄电池104进行充电,再通过推把1025推动装置移动,同时在万向移动机构103的配合下,装置可以实现多转向移动,例如在同一位置万向移动机构103调节车轮转动九十度,即可实现横向移动;实现同一高度快速移动施工;底盘101底部外圈的外罩板102可以保护蓄电池104和万向移动机构103不会粘附到水泥,然后在第一推杆105,第二推杆106,第三推杆108和第四推杆1028的配合下可以带动第一支撑台107带动第二支撑台1019上升,即实现了配合进行上下升降配合进行砌砖,在砌砖时先将翻转靠板1022翻转,然后将第一限位杆1021和第二限位杆1024分别插入第一固定座1020和第二固定座1023内,再翻转铁片限位,同时第一限位杆1021和第二限位杆1024圆杆呈椭圆形状,即在插入后翻转靠板1022不会翻转,接着砌砖师傅坐在第二支撑台1019上面的坐垫1026上,同时可以靠在翻转靠板1022上,大大提高了砌砖师傅的施工舒适度,然后可以控制第二微型推杆1015底部的第一放置台1016下降,第一放置台1016顶部设置有一个圆形凹槽,可以便于放置水泥桶,使其不会滑动,放置后控制第二微型推杆1015收缩,收缩后可以使水泥桶保持在舒适的使用位置,接着加气砖被组合斜板1027一侧的上料机构2翻转上料后在传送带1029上纵向移动,移动时可以通过水刷机构3配合进行刷水,并且第一斜挡板109和第二斜挡板1010可以进行挡水配合多余水的收集,然后当加气砖纵向移动到支撑板1013上的电动转盘1014时,翻转板1017同时被带动翻转,电动转盘1014转动带动加气砖转动,使其变为横向,接着支撑底框1011内的四个第一微型推杆1012带动支撑板1013和电动转盘1014上的加气砖上升,可根据习惯高度调节其每次提升的固定高度,并且在提升时翻转板1017复位后不会阻碍支撑板1013的上下升降,然后在堆砌时多余的水泥掉落可以通过收集管1018收集到提前在其放置的收集桶上,即在收集管1018底部出口处放置有收集桶;实现配合砌砖师傅坐式施工,可背靠休息,同时可以配合进行多向移动配合同一高度快速施工,并且对加气砖进行移动可调节转向提升,同时收集多余的水泥。
上料机构2包括第一传动轮201,第二传动轮202,第一齿轮203,第二齿轮204,第一固定板205,第三微型推杆206,第四微型推杆207,第三齿轮208,转杆209,第五推杆2010,第六推杆2011和第二放置台2012;第一传动轮201右下方与第二传动轮2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2后侧轴心与第一齿轮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203右侧与第二齿轮204相互啮合;第二齿轮204前端轴心与第一固定板2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205顶部右侧与第三微型推杆206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205顶部左侧与第四微型推杆207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齿轮204右侧与第三齿轮208相互啮合;第三齿轮208后侧轴心与转杆209进行转动连接;转杆209右前部与第五推杆2010进行焊接;转杆209右后部与第六推杆2011进行焊接;第五推杆2010右侧与第二放置台2012进行焊接,并且进行焊接左侧中后部与第六推杆201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201后侧轴心与水刷机构3相连接;第一齿轮203后侧轴心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第三微型推杆206顶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四微型推杆207顶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转杆209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均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
放置加气砖时,水刷机构3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201传动第二传动轮202转动,第二传动轮20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03啮合第二齿轮204啮合第三齿轮208转动,第三齿轮208转动带动转杆209上的第五推杆2010和第六推杆2011同时带动第二放置台2012翻转,翻转后第五推杆2010和第六推杆2011同时带动第二放置台2012下降到预定位置,然后小工将加气砖竖立放置在第二放置台2012上,接着第五推杆2010和第六推杆2011同时收缩且在转杆209配合下翻转,将加气砖带动到第一支撑台107后中部后翻转在传送带1029上纵向移动;当不需要上料时,第三微型推杆206和第四微型推杆207同时带动第一固定板205收缩,第一固定板205收缩带动第二齿轮204上升,即第二齿轮204不再与第一齿轮203啮合和第三齿轮208啮合;实现了可指定位置保持定位上料,同时配合纵向传动。
水刷机构3包括电机301,蜗杆302,涡轮303,第二固定板304,第三传动轮305,第四传动轮306,第五传动轮307,第七传动轮308,第一异形板309,第一卡杆3010,第一十字卡柱3011,第一滑块3012,第一支撑杆3013,第一毛刷板3014,第一喷头3015,第八传动轮3016,第九传动轮3017,第十传动轮3018,第二异形板3019,第二卡杆3020,第二十字卡柱3021,第二滑块3022,第二支撑杆3023,第二毛刷板3024,第二喷头3025,第一软管3026,第二软管3027,水泵3028,第一储水箱3029和第二储水箱3030;电机301右侧轴心与蜗杆302进行转动连接;蜗杆302上方与涡轮303相互啮合;涡轮303前端轴心与第二固定板304进行转动连接;涡轮303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三传动轮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305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305上方与第五传动轮307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306左侧与第八传动轮3016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307右侧与第七传动轮3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8前端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异形板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异形板309前端中右侧与第一卡杆30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卡杆3010后上方与第七传动轮308同轴连接;第一异形板309内前部中下方与第一十字卡柱3011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十字卡柱3011前部与第一卡杆3010相连接;第一异形板309内前部左下方与第一滑块3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十字卡柱3011前端与第一支撑杆3013进行插接,并且第一支撑杆3013外表面后中部与第一滑块3012相连接;第一支撑杆3013左侧与第一毛刷板3014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毛刷板3014左侧等距设置有十五个第一喷头3015,且十五个第一喷头3015分三排,每排五个等距安装;第一毛刷板3014右上方后侧与第二软管3027进行插接;第八传动轮3016上方与第九传动轮3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3017左侧与第十传动轮301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3018前端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异形板3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异形板3019前端中左侧与第二卡杆302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卡杆3020后上方与第十传动轮3018同轴连接;第二异形板3019内前部中下方与第二十字卡柱3021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十字卡柱3021前部与第二卡杆3020相连接;第二异形板3019内前部右下方与第二滑块3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十字卡柱3021前端与第二支撑杆3023进行插接,并且第二支撑杆3023外表面后中部与第二滑块3022相连接;第二支撑杆3023右侧与第二毛刷板3024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毛刷板3024右侧等距设置有十五个第二喷头3025,且十五个第二喷头3025分三排,每排五个等距安装;第二毛刷板3024左上方后侧与第一软管3026进行插接;第一软管3026下方与水泵3028进行插接,并且水泵3028前右侧与第二软管3027相连接;水泵3028后侧与第一储水箱3029进行插接;第一储水箱3029顶部设置有第二储水箱3030;电机301底部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蜗杆302右侧与第一传动轮201相连接;第二固定板304顶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四传动轮306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第五传动轮307前端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七传动轮308后侧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二支撑台1019相连接;第一异形板309后底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八传动轮3016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第八传动轮3016前侧轴心通过转轴配合轴承座与组合斜板1027相连接;第九传动轮3017前端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第十传动轮3018后侧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二支撑台1019相连接;第二异形板3019后底部与第一支撑台107相连接;水泵3028底部与底盘101相连接;第一储水箱3029底部与底盘101相连接。
当上料后的加气砖在传送带1029上纵向移动时,同过电机301转动带动蜗杆302传动第二固定板304上的涡轮303带动第三传动轮305和第四传动轮306转动,第三传动轮305转动带动第五传动轮307传动第七传动轮308,第七传动轮308带动第一异形板309前部的第一卡杆3010转动,第一卡杆3010带动第一十字卡柱3011绕着三角环状滑槽滑动,滑动时第一十字卡柱3011带动第一滑块3012上的第一支撑杆3013滑动,使第一支撑杆3013带动第一毛刷板3014走三角形状的轨迹,第一毛刷板3014配合带动第一喷头3015喷水时移动,即实现对加气砖一侧进行上下刷水同时进行一个往复移动的过程,同时第四传动轮306转动传动第八传动轮3016传动第九传动轮3017,第九传动轮3017带动第十传动轮3018转动,第十传动轮3018转动带动第二异形板3019上的第二卡杆3020带动第二十字卡柱3021绕着三角环状滑槽滑动,滑动时第二十字卡柱3021带动第二滑块3022上的第二支撑杆3023滑动,使第二支撑杆3023带动第二毛刷板3024走三角形状的轨迹,第二毛刷板3024配合带动第二喷头3025喷水时移动,水泵3028分别通过第一储水箱3029抽水供给到第一软管3026和第二软管3027分别提供给第一喷头3015和第二喷头3025水源,并且其水并非强劲喷出,因为为保证砌砖师傅的脚部不会受到大量水份的影响,所以水流很弱,第二储水箱3030即配合收集滑落的废水,实现了对加气砖的两侧面进行刷水,以保证后期水泥接触时两者可以更加牢固的粘附。
第一异形板309和第二异形板3019前部对称设置有一个三角形环状的凹槽,以及三角形环状的凹槽相反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垂直的滑槽;可以用于分别配合第一十字卡柱3011,第一滑块3012,第二十字卡柱3021和第二滑块3022滑动。
第一支撑台107底中部设置有集水台,集水台底部通过转接管与第二储水箱3030顶中部相连接,可以便于收集废水。
电动转盘1014和传送带1029外表面均设置有凸起的摩擦垫块,可以增加加气砖的移动效率,防止加气砖移动时打滑。
翻转板1017朝靠近电动转盘1014一侧倾斜,可以起到导流水泥滑动到收集管1018内。
第一限位杆1021靠近翻转靠板1022一侧设置有可活动的固定轴转铁片,铁片可以在第一限位杆1021插入第一固定座1020后起到翻转限位作用,保护第一限位杆1021不会在第一固定座1020上脱离。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包括控制屏和工具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翻转提升机构,上料机构和水刷机构;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内右中部设置有上料机构;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内中部设置有水刷机构,并且水刷机构前中部与上料机构相连接;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内顶部左前方设置有控制屏;移动翻转提升机构顶部右侧设置有工具箱;
移动翻转提升机构包括底盘,外罩板,万向移动机构,蓄电池,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支撑台,第三推杆,第一斜挡板,第二斜挡板,支撑底框,第一微型推杆,支撑板,电动转盘,第二微型推杆,第一放置台,翻转板,收集管,第二支撑台,第一固定座,第一限位杆,翻转靠板,第二固定座,第二限位杆,推把,坐垫,组合斜板,第四推杆和传送带;底盘底部外圈与外罩板进行螺栓连接;底盘底部设置有万向移动机构;底盘底部中前部与蓄电池进行螺栓连接;底盘顶端右中后侧与第一推杆进行螺栓连接;底盘顶端左中后侧与第二推杆进行螺栓连接;底盘顶端左中前部与第三推杆进行螺栓连接;底盘顶端右中前部与第四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推杆顶部与第一支撑台进行螺栓连接,并且第一支撑台底端左中后侧与第二推杆相连接,而且第一支撑台底端左中前侧与第三推杆相连接,而且第一支撑台底端右中前侧与第四推杆相连接;第一支撑台顶端左中后侧与第一斜挡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顶端右中后侧与第二斜挡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底前部与支撑底框进行螺栓连接,并且支撑底框内右后侧与第四推杆相连接,而且支撑底框内左后侧与第三推杆相连接;第三推杆前部通过横杆与收集管进行焊接,并且收集管后右侧通过横杆与第四推杆相连接;支撑底框内底端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微型推杆;四个第一微型推杆顶部均与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板内中部与电动转盘进行套接;第一支撑台顶部左中部,顶部左后侧,顶部右中部和顶部右后侧均与第二支撑台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台前端与翻转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右中后侧与第一固定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中后侧与翻转靠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左侧中后侧与第二固定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台左前部与第二微型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微型推杆底部与第一放置台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座内中部与第一限位杆进行插接,并且第一限位杆外表面左侧与翻转靠板相连接;第二固定座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进行插接,并且第二限位杆外表面右侧与翻转靠板相连接;第二支撑台内后侧与推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中部设置有坐垫;第二支撑台底部后侧与组合斜板进行焊接;第二支撑台内中部与传送带进行转动连接;底盘顶部中后侧与水刷机构相连接;第一支撑台底部后侧和顶部后侧均与水刷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撑台内后底部与水刷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撑台底部右前方与控制屏相连接;第二支撑台顶部后侧与工具箱相连接;
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板,第三微型推杆,第四微型推杆,第三齿轮,转杆,第五推杆,第六推杆和第二放置台;第一传动轮右下方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后侧轴心与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右侧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轮前端轴心与第一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顶部右侧与第三微型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顶部左侧与第四微型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齿轮右侧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第三齿轮后侧轴心与转杆进行转动连接;转杆右前部与第五推杆进行焊接;转杆右后部与第六推杆进行焊接;第五推杆右侧与第二放置台进行焊接,并且进行焊接左侧中后部与第六推杆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后侧轴心与水刷机构相连接;第一齿轮后侧轴心与组合斜板相连接;第三微型推杆顶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四微型推杆顶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转杆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均与组合斜板相连接;
水刷机构包括电机,蜗杆,涡轮,第二固定板,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一异形板,第一卡杆,第一十字卡柱,第一滑块,第一支撑杆,第一毛刷板,第一喷头,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二异形板,第二卡杆,第二十字卡柱,第二滑块,第二支撑杆,第二毛刷板,第二喷头,第一软管,第二软管,水泵,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电机右侧轴心与蜗杆进行转动连接;蜗杆上方与涡轮相互啮合;涡轮前端轴心与第二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涡轮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上方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左侧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右侧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异形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异形板前端中右侧与第一卡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卡杆后上方与第七传动轮同轴连接;第一异形板内前部中下方与第一十字卡柱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十字卡柱前部与第一卡杆相连接;第一异形板内前部左下方与第一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十字卡柱前端与第一支撑杆进行插接,并且第一支撑杆外表面后中部与第一滑块相连接;第一支撑杆左侧与第一毛刷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毛刷板左侧等距设置有十五个第一喷头,且十五个第一喷头分三排,每排五个等距安装;第一毛刷板右上方后侧与第二软管进行插接;第八传动轮上方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左侧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前端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异形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异形板前端中左侧与第二卡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卡杆后上方与第十传动轮同轴连接;第二异形板内前部中下方与第二十字卡柱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十字卡柱前部与第二卡杆相连接;第二异形板内前部右下方与第二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十字卡柱前端与第二支撑杆进行插接,并且第二支撑杆外表面后中部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第二支撑杆右侧与第二毛刷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毛刷板右侧等距设置有十五个第二喷头,且十五个第二喷头分三排,每排五个等距安装;第二毛刷板左上方后侧与第一软管进行插接;第一软管下方与水泵进行插接,并且水泵前右侧与第二软管相连接;水泵后侧与第一储水箱进行插接;第一储水箱顶部设置有第二储水箱;电机底部与组合斜板相连接;蜗杆右侧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二固定板顶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组合斜板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前端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二支撑台相连接;第一异形板后底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组合斜板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前侧轴心通过转轴配合轴承座与组合斜板相连接;第九传动轮前端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第十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轴承座与第二支撑台相连接;第二异形板后底部与第一支撑台相连接;水泵底部与底盘相连接;第一储水箱底部与底盘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异形板和第二异形板前部对称设置有一个三角形环状的凹槽,以及三角形环状的凹槽相反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垂直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台底中部设置有集水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转盘和传送带外表面均设置有凸起的摩擦垫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转板朝靠近电动转盘一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杆靠近翻转靠板一侧设置有可活动的固定轴转铁片。
CN202010483287.3A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Active CN111608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3287.3A CN111608404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3287.3A CN111608404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8404A CN111608404A (zh) 2020-09-01
CN111608404B true CN111608404B (zh) 2021-11-09

Family

ID=7220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3287.3A Active CN111608404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84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4405B (zh) * 2020-12-30 2022-07-19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蒸压加气块墙体开裂施工装置
CN116241092A (zh) * 2023-04-10 2023-06-09 韩冬 一种建筑用自动砌筑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33945B4 (de) * 2004-07-14 2010-04-01 Leipfinger Bader Kg Mörtelband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01956462B (zh) * 2010-09-07 2012-05-23 王恒 一种砌墙机
CN108086700B (zh) * 2017-12-19 2019-11-19 湖北麻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自动砌砖墙装置
CN109577665B (zh) * 2019-02-01 2024-04-26 重庆中渝固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砌砖机
CN209958698U (zh) * 2019-05-07 2020-01-17 南京梦尧新墙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建筑墙砖高位施工辅助安装装置
CN111088895B (zh) * 2020-03-20 2020-07-17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砌砖装置及砌砖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8404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08404B (zh) 一种建筑加气砖施工装置
CN206722353U (zh) 贴墙砖辅助平台
CN112302315B (zh) 一种绿色环保的室内装修用地砖铺设辅助装置
CN207058317U (zh) 轴类零件全自动抛光机
CN211511671U (zh) 伸缩式楼梯楼道清扫机器人
CN110860980A (zh) 一种复合板材的玻璃钢栅格板削边装置
CN216293949U (zh) 一种自驱动式刷盘固定结构
CN212957776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建筑施工用辅助支撑装置
CN210029964U (zh) 一种移动式市政起盖装置
CN114961192A (zh) 一种石材运输及辅助铺贴装置
CN211920791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堆垛装置
CN209940370U (zh) 一种用于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省力提升装置
CN208361061U (zh) 一种简易倾倒车
CN218287783U (zh) 一种建筑工程节能用材料用运输装置
CN216269453U (zh) 绿色环保建筑施工用运输设备
CN206427675U (zh) 一种洗衣机翻转机构
CN112047054A (zh) 一种用于箱包生产车间的箱包转运机构
CN215319676U (zh) 一种用于石材表面火烧的加工装置
CN111305535A (zh) 一种环保的装修与除尘设备
CN211709686U (zh) 一种搅拌机上料装置
CN218661980U (zh) 花园多功能工具车
CN220294851U (zh) 一种中药研磨装置
CN215925539U (zh) 铺地砖机器人
CN21592221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推料车
CN219032852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地坪压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474174 No. 37, Matang, Zhouhe village, Longyan Township, Dengzhou City,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iu Junjun

Address before: 341000 Room 302, 53 Wenqing Road, Zhanggong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n Huangch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4

Address after: 474174 Hospital of Longyan Township People's government, Dengzhou City,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Junsheng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74174 No. 37, Matang, Zhouhe village, Longyan Township, Dengzhou City,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Jun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