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123B - 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2123B
CN111602123B CN201880085796.1A CN201880085796A CN111602123B CN 111602123 B CN111602123 B CN 111602123B CN 201880085796 A CN201880085796 A CN 201880085796A CN 111602123 B CN111602123 B CN 111602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data
preprocessing
input data
processing module
deter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57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2123A (zh
Inventor
大和哲二
吉川泰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02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2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 G06F13/124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where hardware is a sequential transfer control unit, e.g. microprocessor, peripheral processor or state-machine
    • G06F13/126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where hardware is a sequential transfer control unit, e.g. microprocessor, peripheral processor or state-machine and has means for transferring I/O instructions and statuses between control unit and main process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5/00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ultiplexing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a plurality of signals over a comm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的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表示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与处理模块建立了对应。表示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与输入数据建立了对应。预处理判定装置具备第一获取部、第二获取部以及判定部。第一获取部构成为获取第一元数据。第二获取部构成为获取第二元数据。判定部构成为基于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

Description

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4-45242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生成虚拟传感器的虚拟传感器生成装置。在该虚拟传感器生成装置中,检测在预定范围内存在的真实传感器,通过使用检测出的真实传感器来生成虚拟传感器(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52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虚拟传感器例如包括真实传感器(设备的一例)和处理模块。处理模块通过对由真实传感器输出的感测数据(输入数据的一例)实施处理而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
在处理模块中,有时输入数据的形式(例如单位制、位数)预先已被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将规定形式的数据输入到处理模块,则有可能在处理模块中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将数据向处理模块输入之前对输入数据实施预处理是有效的。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关于输入数据的预处理没有特别进行研究。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的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预处理判定装置构成为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处理模块构成为基于至少一个输入数据而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表示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与处理模块建立了对应。表示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与输入数据建立了对应。预处理判定装置具备第一获取部、第二获取部以及判定部。第一获取部构成为获取第一元数据。第二获取部构成为获取第二元数据。判定部构成为基于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
在该预处理判定装置中,基于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即,在该预处理判定装置中,在考虑了处理模块中的输入数据的条件、以及输入到处理模块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因此,根据该预处理判定装置,由于考虑关于预处理必要的事项,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
优选的是,输入数据由设备向处理模块输出。设备构成为分别输出输入数据和第二元数据。第二元数据由设备向预处理判定装置输出。
在该预处理判定装置中,仅将第二元数据输出到预处理判定装置。因此,根据该预处理判定装置,能够抑制设备与预处理判定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的通信流量,并且适当地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
优选的是,输入数据和第二元数据通过ID(identification,标识)而建立了对应。
在该预处理判定装置中,输入数据和第二元数据通过ID而建立了对应。因此,根据该预处理判定装置,即使输入数据和第二元数据被分别处理,通过参照ID,也能够再次将输入数据和第二元数据关联起来。
优选的是,上述预处理判定装置还具备存储部。存储部构成为存储由判定部得到的过去的判定结果。判定部构成为基于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以及过去的判定结果来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
在该预处理判定装置中,在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的情况下,除了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以外,还考虑过去的判定结果。因此,根据该预处理判定装置,关于预处理,能够进行考虑到过去的判定结果的更适当的判定。
优选的是,输入数据的预处理是为了使输入数据满足上述输入数据的条件而对输入数据实施的处理。
优选的是,输入数据由设备向处理模块输出。设备是传感器。输入数据是由传感器生成的感测数据。
优选的是,处理模块构成为基于多个输入数据来生成输出数据。
优选的是,输入数据由设备向处理模块输出。处理模块构成为能够切换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
优选的是,输入数据由设备向处理模块输出。通过处理模块和向处理模块输出输入数据的设备来形成虚拟传感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预处理判定方法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处理模块基于至少一个输入数据来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表示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与处理模块建立了对应。表示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与输入数据建立了对应。预处理判定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元数据的步骤、获取第二元数据的步骤、以及基于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的步骤。
在该预处理判定方法中,基于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即,在该预处理判定方法中,在考虑了处理模块中的输入数据的条件、以及输入到处理模块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因此,根据该预处理判定方法,由于考虑关于预处理必要的事项,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的处理: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处理模块构成为基于至少一个输入数据来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表示输入数据的条件的第一元数据与处理模块建立了对应。表示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与输入数据建立了对应。程序构成为使计算机执行如下的步骤:获取第一元数据的步骤、获取第二元数据的步骤、以及基于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的步骤。
当该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基于第一元数据及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即,当该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在考虑了处理模块中的输入数据的条件、以及输入到处理模块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因此,根据该程序,由于考虑关于预处理必要的事项,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的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预处理判定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是示出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预处理程序DB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过去判定历史DB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感测设备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感测数据侧元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由控制部实现的各软件模块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预处理判定模块的详细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对各数据赋予的ID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输出管理模块的详细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预处理模块的详细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预处理判定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感测数据从感测设备向处理模块输出的管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实施方式(以下,也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图中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例示。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更。即,在实施本发明时,能够根据实施方式来适当地采用具体的结构。
[1.概要]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预处理判定装置110’的概要的图。参照图1,处理模块130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在各输入端口输入由感测设备12(设备的一例)输出的感测数据(输入数据的一例)。处理模块130构成为基于输入数据来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即,通过处理模块130和向处理模块130输出输入数据的感测设备12(输入传感器)来形成所谓的虚拟传感器。虚拟传感器是基于通过输入传感器观测对象而生成的感测数据而将与由输入传感器观测到的对象不同的对象的观测结果作为感测数据输出的传感器模块。关于虚拟传感器,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处理模块130中,有时输入数据的形式(例如单位制、位数)预先已被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向处理模块130输入规定形式的数据,则有可能在处理模块130中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向处理模块130输入前,对输入数据实施预处理是有效的。需要说明的是,预处理是以输入数据满足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方式对输入数据实施的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预处理判定装置110’构成为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具体而言,预处理判定装置110’获取处理模块侧元数据(以下,也称为“第一元数据”。)161和感测数据侧元数据(以下,也称为“第二元数据”。)13。第一元数据161与处理模块130建立了对应,表示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第二元数据13与由感测设备12输出的感测数据建立了对应,表示该感测数据(输入数据)的属性。预处理判定装置110’基于第一元数据161和第二元数据13来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
即,在预处理判定装置110’中,在考虑了处理模块130中的输入数据的条件、以及输入到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因此,根据预处理判定装置110’,由于考虑关于预处理必要的事项,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
[2.结构]
<2-1.系统整体的结构>
图2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预处理判定模块110的传感器网络系统10的一例的图。在图2的示例中,传感器网络系统10包括传感器网络部14、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和应用服务器300。
传感器网络部14、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以及应用服务器300经由因特网15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网络系统10中所包含的各构成要素(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应用服务器300、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以及感测设备12等)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数量。
在传感器网络系统10中,由感测设备12等生成的感测数据能够流通。例如,由感测设备12生成的感测数据能够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流通,由虚拟传感器生成的感测数据能够在应用服务器300中流通。
传感器网络部14例如包括多个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在多个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中的每一个上连接有多个感测设备12,各感测设备12经由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与因特网15连接。
感测设备12构成为通过观测对象而获得感测数据。感测设备12例如是图像传感器(照相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声音传感器、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姿势传感器、降雨传感器、辐射能传感器以及气体传感器等。另外,感测设备12不一定必须是固定设置型,也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型。另外,各感测设备12不一定必须由单个传感器构成,也可以由多个传感器构成。另外,感测设备12可以以任何目的设置,例如,也可以为了工厂中的FA(Factory Automation:工厂自动化)以及生产管理、城市交通控制、气象等环境计测、保健以及防盗等而设置。
在传感器网络部14中,例如各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配置于不同的(远)的场所,与各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1连接的各感测设备12配置于同一(近)的场所,但它们的配置场所并不限定于此。
各应用服务器300(300A、300B)构成为执行利用感测数据的应用程序,例如通过通用的计算机来实现。应用服务器300经由因特网15获取必要的感测数据。
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是用于实现虚拟传感器的服务器。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实现多个处理模块130、预处理模块120、预处理判定模块110和输出管理模块140,并且管理预处理程序DB170、过去判定历史DB150、处理模块侧元数据DB(以下,也称为“第一元数据DB”。)160。多个处理模块130、预处理模块120、预处理判定模块110以及输出管理模块140分别例如是软件模块。
处理模块130构成为,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口,并基于输入到各输入端口的输入数据来生成与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处理模块130能够根据需要而切换向输入端口输出输入数据的感测设备12。例如,在向当前输入端口正在输出输入数据的感测设备1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处理模块130能够将输入传感器切换为其他感测设备12。
处理模块130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基于由配置于室内的声音传感器输出的输入数据(声音数据)而输出表示存在于该室内的人的数量的数据。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处理模块130和感测设备12(声音传感器)来实现对室内的人的数量进行检测的虚拟传感器。
预处理模块120构成为,通过执行各预处理程序(后述)而对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实施所希望的预处理。预处理判定模块110构成为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输出管理模块140构成为管理从感测设备12向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的输出。关于各软件模块以及各数据库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
<2-2.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的硬件结构>
图3是示出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例如通过通用计算机来实现。
在图3的例子中,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包括控制部180、通信I/F(interface:接口)195和存储部190,各结构经由总线197电连接。
控制部180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82、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84以及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86等,并构成为根据信息处理而进行各构成要素的控制。
通信I/F195构成为经由因特网15与设置于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的外部的外部装置(例如应用服务器300以及传感器网络部14(图2))进行通信。通信I/F195例如由有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模块、无线LAN模块构成。
存储部190例如是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部190构成为例如存储预处理程序DB170、过去判定历史DB150、第一元数据DB160和控制程序191。
图4是示出预处理程序DB170的一例的图。预处理程序DB170是管理多个预处理程序的数据库。在图4的例子中,将“程序ID(identification)”、“预处理内容”、“保存位置”对应起来进行管理。“程序ID”是能够唯一地确定各预处理程序的信息。“预处理内容”表示通过执行各预处理程序而实现的预处理的内容。“保存位置”是能够确定保存有各预处理程序的位置的信息(例如存储器上的地址)。
例如,在该例子中,程序ID“1”的预处理程序是进行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单位转换”的程序,保存在存储器上的“地址:Z1”中。需要说明的是,“单位转换”是预处理的一例,是将输入数据的单位(例如,从华氏向摄氏)转换的处理。
图5是示出过去判定历史DB150的一例的图。过去判定历史DB150是管理由预处理判定模块110得到的判定结果的历史的数据库。在图5的例子中,在过去判定历史DB150中,针对各处理模块130(ID:M1,M2…)的每个输入端口,管理预处理判定模块110(图2)的判定结果的历史。例如,针对各处理模块130的每个输入端口,管理“何时”、“判定为需要什么样的预处理”。
例如,对于该例子而言,在ID为M1的处理模块130的端口1上,在2018年1月5日的10时00分05秒,判定为需要对输入数据实施“单位转换”和“位数调整”。需要说明的是,“位数调整”是预处理的一例。“位数调整”是如下的处理:在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的位数偏离了预定的位数的情况下,变更输入数据的位数以使输入数据的位数落在预定的范围内。
图6是表示处理模块侧元数据(第一元数据)DB160的一例的图。第一元数据DB160是管理第一元数据161(图1)的数据库,第一元数据161表示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条件。在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中实现的各处理模块130的第一元数据161预先被注册在第一元数据DB160中。在图6的示例中,在第一元数据DB160中,针对各处理模块130的每个输入端口管理第一元数据161。
在第一元数据161中例如包括“传感器条件”和“输入数据条件”。“传感器条件”是对输出输入数据(感测数据)的感测设备12所要求的基本的条件,例如包含“类别”、“观测对象”、“设置场所”。
“类别”是感测设备12的种类,例如,温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以及照相机分别是“类别”的一例。“观测对象”是由感测设备12观测的对象,例如,外部气温、车站检票口、照度以及温度分别是“观测对象”的一例。“设置场所”是设置有感测设备12的场所,例如,P1、P2以及P3分别是“设置场所”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P1、P2以及P3分别表示例如“京都车站前”等具体的场所。)。
“输入数据条件”是与输入数据(感测数据)的属性相关的条件,例如包含“单位制”、“位数”、“数据数/次”、“数据缺损”。“单位制”例如表示与输入数据的单位制相关的条件。“位数”例如表示与输入数据的位数相关的条件。“数据数/次”例如表示与向输入端口的一次输入所需要的数据数相关的条件。“数据缺损”例如表示与输入数据缺损(欠缺)相关的条件。
再次参照图3,控制程序191是由控制部180执行的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的控制程序。例如,也可以通过控制部180执行控制程序191,来实现各处理模块130、预处理模块120、预处理判定模块110以及输出管理模块140。另外,在控制程序191中也可以包含各预处理程序。在控制部180执行控制程序191的情况下,控制程序191在RAM174中展开。然后,控制部180利用CPU182来解释和执行在RAM174中已展开的控制程序191,由此控制各构成要素。
<2-3.感测设备的硬件结构>
图7是示出感测设备12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7的例子中,感测设备12包括真实传感器20、数据缓冲器21、通信部22以及控制部23。
真实传感器20例如是图像传感器(照相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声音传感器、RFID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姿势传感器、降雨传感器、辐射能传感器以及气体传感器等,可以是任何种类的传感器。真实传感器20构成为输出感测数据和与该感测数据建立了对应的感测数据侧元数据(第二元数据)13。
图8是示出感测数据侧元数据(第二元数据)13的一例的图。在图8的示例中,在第二元数据13中例如包含“传感器属性”和“输入数据属性”。“传感器属性”表示输出感测数据的感测设备12的属性,例如包含“类别”、“观测对象”、“设置场所”。“输入数据属性”表示感测数据的属性,例如包含“单位制”、“位数”、“数据缺损”。
例如,真实传感器20通过确认所生成的感测数据来识别“单位制”、“位数”、“数据缺损”的有无,生成第二元数据13。即使是相同的真实传感器20,也存在因各种原因而产生错误、导致所生成的感测数据的属性(单位制、位数等)发生变化的情况。详细内容后述,例如,在感测数据的单位制、位数为预想之外的情况下,需要对感测数据实施预处理,将单位制、位数转换为预想之中的单位制、位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感测数据的属性也受感测设备12的属性的影响,因此在“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属性”中也可以包含“传感器属性”。
再次参照图7,数据缓冲器21构成为暂时存储由真实传感器20输出的感测数据。数据缓冲器21例如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
通信部22构成为经由因特网15与设置于感测设备12的外部的外部装置(例如应用服务器300以及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进行通信。通信部22例如将由真实传感器20输出的感测数据和第二元数据13发送到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另外,通信部22从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接收例如表示感测数据可否向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发送(可否输出)的信息(以下,也称为“可否输出信息”。)。关于可否输出信息,在后面详细说明。
控制部23包括CPU、RAM以及ROM等,并构成为根据信息处理来进行各构成要素(例如,真实传感器20、数据缓冲器21以及通信部22)的控制。例如,控制部23基于上述的可否输出信息来控制暂时存储在数据缓冲器21中的感测数据的输出。
<2-4.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的软件结构>
图9是示出由控制部180实现的各软件模块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在图9的例子中,处理模块130、预处理判定模块110、输出管理模块140以及预处理模块120分别由控制部180实现。
预处理判定模块110基于从第一元数据DB160获取的第一元数据161和从感测设备12获取的第二元数据13来进行关于由感测设备12输出的感测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预处理判定模块110的判定结果通知给预处理模块120。
输出管理模块140基于第一元数据161和第二元数据13来判定可否由感测设备12进行感测数据的输出。判定结果(可否输出信息)被发送到感测设备12。
预处理模块120根据从预处理判定模块110获取的关于预处理的判定结果来对由预处理模块120输出的感测数据实施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感测数据被输入到处理模块130。以下,依次对各软件模块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2-4-1.预处理判定模块)
图10是示出预处理判定模块110的详细结构的一例的图。针对处理模块130的每个输入端口进行基于各软件模块的处理。与各输入端口对应的处理既可以并列进行,也可以依次进行。以下,在着眼于处理模块130的一个输入端口的基础上,对各模块进行说明。
参照图10,感测设备12将第二元数据13和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输出到预处理判定模块110,将感测数据和赋予给感测数据的ID输出到预处理模块120。即,感测数据不被发送到预处理判定模块11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感测数据和第二元数据13这两者被发送到预处理判定模块110的情况相比,抑制了通信流量。
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与赋予给感测数据的ID具相关联性。因此,即使第二元数据13和感测数据被发送到不同的目的地,也可以通过参照各ID而在之后将第二元数据13与感测数据关联起来。
图11是示出对各数据赋予的ID的一例的图。在图11的例子中,对感测数据赋予有感测数据ID,对与该感测数据对应的第二元数据13赋予有第二元数据ID。在该例子中,感测数据ID的后4位(00XX)与第二元数据ID的后4位(00XX)相同。因此,在该例子中,通过参照各ID的后4位,能够在之后将第二元数据13与感测数据关联起来。
再次参照图10,预处理判定模块110包括获取部111及112、判定部113和通知部114。获取部111获取第二元数据13和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获取部112从第一元数据DB160获取与输入端口建立了对应的第一元数据161(图1)。
判定部113基于由获取部111获取的第二元数据13和由获取部112获取的第一元数据161,来判定是否需要感测数据的预处理,并且在需要预处理的情况下判定预处理的内容。
例如,判定部113在由第二元数据13表示的输入数据属性满足由第一元数据161表示的输入数据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不需要预处理,另一方面,在由第二元数据13表示的输入数据属性不满足由第一元数据161表示的输入数据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预处理。进一步,判定部113在判定为需要预处理的情况下,例如根据输入数据属性不满足的输入条件的内容来判定需要的预处理的内容。例如,在输入数据条件“位数”为“3位”的情况下,当输入数据属性“位数”为“5位”时,判定部113判定为需要将位数减少2位的预处理。
进一步,判定部113通过参照过去判定历史DB150来判定已被判定为需要的预处理是否与刚刚执行的预处理相同。假设在相同的情况下,所需要的预处理程序已被读出,不需要重新进行预处理程序DB170(图4)中的检索,因此通过参照过去的判定历史,能够对预处理进行更适当的判定。
通知部114将由判定部113得到的判定结果通知给预处理模块120。例如,通知部114将是否需要预处理、所需要的预处理的内容、以及所需要的预处理是否在刚刚已被执行与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一起通知给预处理模块120。
(2-4-2.输出管理模块)
图12是示出输出管理模块140的详细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12的示例中,输出管理模块140包括获取部141及142、判定部143和通知部144。获取部141经由通信I/F195从感测设备12获取(接收)第二元数据13和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获取部142从第一元数据DB160获取与输入端口建立了对应的第一元数据161。
判定部143基于由获取部111获取的第二元数据13和由获取部112获取的第一元数据161来判定可否由感测设备12进行感测数据的输出。例如,判定部143在由第二元数据13表示的传感器属性满足由第一元数据161表示的传感器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输出,另一方面,在由第二元数据13表示的传感器属性不满足由第一元数据161表示的传感器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能输出。即,即使实施了预处理但感测数据也不满足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部143判定为不能由感测设备12进行感测数据的输出。
通知部144将表示由判定部143得到的判定结果的可否输出信息与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一起经由通信I/F195发送到感测设备12。
在感测设备12中,当经由通信部22接收到可否输出信息时,控制部23根据接收到的可否输出信息而控制存储在数据缓冲器21中的感测数据的输出。例如,在接收到的可否输出信息表示“可输出”的情况下,控制部23控制数据缓冲器21以及通信部22,以将被赋予了与可否输出信息一起接收到的ID所对应的ID的感测数据发送到预处理模块120。另外,例如,在接收到的可否输出信息表示“不可输出”的情况下,控制部23从数据缓冲器21删除被赋予了与可否输出信息一起接收到的ID所对应的ID的感测数据。
(2-4-3.预处理模块)
图13是示出预处理模块120的详细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13的示例中,预处理模块120包括获取部121和预处理部122。获取部121获取由预处理判定模块110得到的判定结果和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
假设由获取部121获取的判定结果表示需要预处理的意思且表示所需要的预处理不同于刚刚执行的预处理的意思。在该情况下,预处理部122例如在预处理程序DB170中检索与判定结果所表示的所需要的预处理对应的预处理程序,并读出该预处理程序。预处理部122对被赋予了与由获取部121获取的ID对应的ID的感测数据实施预处理。在预处理部122中,对感测数据实施通过执行所读出的预处理程序而实现的预处理。然后,由预处理模块120进行预处理后的感测数据被输入到处理模块130。
假设由获取部121获取的判定结果表示需要预处理的意思且表示所需要的预处理与刚刚执行的预处理相同的意思。在该情况下,预处理部122例如不执行预处理程序DB170中的检索。在预处理部122中,对感测数据实施通过执行已被读出的预处理程序而实现的预处理。然后,预处理模块120的预处理后的感测数据被输入到处理模块130。
[3.动作]
<3-1.预处理判定动作>
图14是示出预处理判定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例如通过在从感测设备12接收到第二元数据13的时机,控制部180作为预处理判定模块110进行工作来执行。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针对各处理模块130的每个输入端口进行预处理的判定,但在此着眼于一个处理模块130的一个输入端口进行说明。
参照图14,控制部180从感测设备12获取第二元数据13和赋予给该第二元数据的ID(步骤S100)。控制部180从第一元数据DB160获取与输入端口建立了对应的第一元数据161(步骤S110)。控制部180基于第一元数据161和第二元数据13,判定是否需要被赋予了与赋予给第二元数据的ID对应的ID的感测数据的预处理(步骤S120)。控制部180判定是否已判定为需要预处理(步骤S130)。
当判定为不需要预处理时(在步骤S130中为“否”),预处理判定模块110(控制部180)将不需要预处理的意思与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一起通知给预处理模块120(步骤S160)。
另一方面,当判定为需要预处理时(在步骤S130中为“是”),控制部180判定所需要的预处理的内容(步骤S140)。控制部180通过参照过去判定历史DB150来判定被判定为需要的预处理是否与刚刚执行的预处理相同(步骤S150)。然后,预处理判定模块110(控制部180)将判定结果与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一起通知给预处理模块120(步骤S160)。
这样,在预处理判定模块110中,基于第一元数据161和第二元数据13来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即,在预处理判定模块110中,在考虑了处理模块130中的输入数据的条件、以及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因此,根据预处理判定模块110,由于考虑关于预处理必要的事项,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
<3-2.输出管理动作>
图15是示出感测数据从感测设备12向处理模块130输出的管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例如在由感测设备12生成了感测数据的时机执行。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针对各处理模块130的每个输入端口进行感测数据的输出管理,但在此着眼于一个处理模块130的一个输入端口进行说明。
参照图15,左方的流程图由控制部23(感测设备12)执行。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部180(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作为输出管理模块140进行工作来执行右方的流程图。
参照图15的左方,控制部23控制数据缓冲器21使其暂时存储由真实传感器20(图7)输出的感测数据(步骤S200)。控制部23控制通信部22,使其将与暂时存储于数据缓冲器21中的感测数据相对应的第二元数据13和赋予给该第二元数据13的ID发送到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步骤S210)。
在此之后,控制部23判定是否从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接收到感测数据可否输出信息等(步骤S220)。当判定为未接收到可否输出信息等(在步骤S220中为“否”)时,控制部23进行待机,直到接收到可否输出信息等为止。
参照图15的右方,控制部180判定是否接收到第二元数据13和赋予给该第二元数据13的ID(步骤S300)。当判定为未接收到各数据时(在步骤S300中为“否”),控制部180进行待机,直到接收到各数据为止。
当判定为接收到各数据时(在步骤S300中为“是”),控制部180从第一元数据DB160获取与处理模块130的输入端口建立有对应的第一元数据161(步骤S310)。控制部180基于第一元数据161和第二元数据13来判定与第二元数据13建立了对应的感测数据可否从感测设备12向处理模块130输出(步骤S320)。控制部180控制通信I/F195,使其将表示步骤S320中的判定结果的可否输出信息与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一起发送到感测设备12(步骤S330)。
再次参照图15的左方,当在步骤S220中判定为接收到可否输出信息以及ID(在步骤S220中为“是”)时,控制部23通过进行ID的对照来确定在数据缓冲器21中暂时存储的感测数据中的对象感测数据(步骤S230)。
控制部23通过参照可否输出信息来判定所确定的感测数据是否可输出(可发送)(步骤S240)。当判定为能够进行发送时(在步骤S240中为“是”),控制部23控制通信部22,使其将对象感测数据和赋予给该感测数据的ID发送到预处理模块120(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步骤S250)。另一方面,当判定为不能发送(在步骤S240中为“否”)时,控制部23执行用于从数据缓冲器21删除对象感测数据的处理(步骤S260)。
这样,在输出管理模块140中,将基于第一元数据161以及第二元数据13的、感测数据向处理模块130的输出可否通知给感测设备12。即,将考虑了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的条件以及暂时存储在数据缓冲器21中的感测数据的属性的感测数据的输出可否通知给感测设备12。因此,根据输出管理模块140,将考虑了必要事项的可否输出信息通知给感测设备12,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感测数据输入到处理模块130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能够降低处理模块130进行不适当的处理的可能性。
另外,在输出管理模块140中,可否输出信息与对第二元数据13所赋予的ID一起被通知给感测设备12。因此,根据输出管理模块140,通过使感测设备12参照ID,能够使感测设备12识别每个感测数据可否输出。
<3-3.预处理动作>
图16是表示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是通过在从预处理判定模块110通知了判定结果以及ID(赋予给第二元数据13的ID)的时机,控制部180作为预处理模块120进行工作来执行的。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针对各处理模块130的每个输入端口进行感测数据的预处理,但在此着眼于一个处理模块130的一个输入端口进行说明。
参照图16,控制部180将赋予给从感测设备12接收的感测数据的ID与从预处理判定模块110通知的ID进行对照(步骤S400)。控制部180判定是否接收到被赋予了与从预处理判定模块110通知的ID对应的ID的感测数据(步骤S410)。
当判定为未接收到被赋予了与从预处理判定模块110通知的ID对应的ID的感测数据(在步骤S410中为“否”)时,控制部180进行待机,直到接收到该感测数据为止。另一方面,当判定为接收到被赋予了与从预处理判定模块110通知的ID对应的ID的感测数据(在步骤S410中为“是”)时,控制部180通过参照从预处理判定模块110获取的判定结果来判定对象感测数据所需要的预处理(步骤S420)。
控制部180还通过参照从预处理判定模块110获取的判定结果来判定所需要的预处理是否与刚刚对感测数据实施的预处理相同(步骤S430)。
当判定为所需要的预处理与刚刚对感测数据实施的预处理不同(在步骤S430中为“否”)时,控制部180在预处理程序DB170中检索所需要的预处理程序(步骤S440)。然后,控制部180判定所需要的预处理程序是否存在于预处理程序DB170(步骤S450)。当判定为在预处理程序DB170中存在所需要的预处理程序(步骤S450中“是”)时,控制部180读出该处理程序,执行所读出的预处理程序,由此对对象感测数据实施预处理(步骤S460)。然后,预处理模块120(控制部180)将预处理后的感测数据发送到处理模块130(步骤S470)。
当在步骤S430中判定为所需要的预处理程序与刚刚对感测数据实施的预处理相同(在步骤S430中为“是”)时,控制部180执行已被读出的预处理程序,由此对对象感测数据实施预处理(步骤S460)。
另外,当在步骤S450中判定为在预处理程序DB170中不存在所需要的预处理程序(在步骤S450中为“否”)时,预处理模块120(控制部180)将规定消息与未实施预处理的感测数据一起发送到处理模块130(步骤S480)。规定消息例如是表示不存在所需要的预处理程序的意思的消息。
这样,在预处理模块120中,按照预处理判定模块110中的判定结果来对感测数据实施预处理。即,在预处理模块120中,在考虑了处理模块130中的输入数据的条件、以及输入到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感测数据)的属性的基础上,对输入数据实施预处理。因此,根据预处理模块120,由于对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实施适当的预处理,因此能够降低向处理模块130输入不适当的数据的可能性。
另外,感测数据和第二元数据13经由ID而建立了对应。而且,在预处理的判定中,通过考虑ID而对每个输入数据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根据预处理模块120,能够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对每个输入数据实施适当的预处理。
[4.特征]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预处理判定装置110’(预处理判定模块110)中,基于第一元数据161及第二元数据13,进行关于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即,在预处理判定装置(模块)110中,在考虑了处理模块130中的输入数据的条件、以及向处理模块130输入的输入数据的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因此,根据预处理判定装置110’(预处理判定模块110),由于考虑关于预处理必要的事项,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关于预处理的判定。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模块130是本发明的“处理模块”的一例,预处理判定模块110是本发明的“预处理判定装置”的一例。第一元数据161是本发明的“第一元数据”的一例,第二元数据13是本发明的“第二元数据”的一例。获取部112是本发明的“第一获取部”的一例,获取部111是本发明的“第二获取部”的一例,判定部113是本发明的“判定部”的一例。感测设备12是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例,存储部190是本发明的“存储部”的一例。
[5.变形例]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对变形例进行说明。但是,以下的变形例能够适当进行组合。
<5-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处理模块130的各输入端口从任意一个感测设备12受理感测数据的输入。但是,向各输入端口输出数据的主体也可以不必是感测设备12。向各输入端口输出数据的主体例如可以是存储有数据集的存储器,也可以是虚拟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数据集是预先生成的多个数据的集合。例如,通过预先在规定期间观测对象而得到的感测数据的集合是数据集的一例。由于向各输入端口输出数据的主体不一定必须是感测设备12,因此处理模块130的输入数据也可以不一定是感测数据。例如,输入数据也可以是购物网站中的各用户的购买历史数据、游戏网站中的各用户的得分数据等。
<5-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00进行的处理也可以通过多个服务器等来实现。
<5-3>
另外,不一定必须将第二元数据13与每个感测数据建立对应。例如,可以是一个第二元数据13与多个感测数据建立了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对与同一第二元数据13建立了对应的多个感测数据中的每一个实施相同的预处理。
符号说明
10传感器网络系统;11传感器网络适配器;12感测设备;13感测数据侧元数据(第二元数据);14传感器网络部;15因特网;20真实传感器;21数据缓冲器;22通信部;23、180控制部;100虚拟传感器管理服务器;110’预处理判定装置;110预处理判定模块;111、112、121、141、142获取部;113、143判定部;114、144通知部;120预处理模块;122预处理部;130处理模块;140输出管理模块;150过去判定历史DB;160处理模块侧元数据(第一元数据)DB;161处理模块侧元数据(第一元数据);170预处理程序DB;182CPU;184RAM;186ROM;190存储部;191控制程序;195通信I/F;197总线;300应用服务器。

Claims (11)

1.一种预处理判定装置,构成为进行关于从设备接收并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
所述处理模块构成为基于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数据而生成与所述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
表示待向处理模块输入的数据的输入数据条件的第一元数据与所述处理模块建立了对应,
表示所述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与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数据建立了对应,
所述预处理判定装置具备:
第一获取部,构成为获取所述第一元数据;
第二获取部,构成为获取所述第二元数据;以及
判定部,构成为通过判定由第二元数据表示的至少一个输入数据的属性是否满足由第一元数据表示的输入数据条件,基于所述第一元数据及所述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数据的预处理是否由预处理模块执行的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数据由设备向所述处理模块输出,
所述设备构成为分别输出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第二元数据,
所述第二元数据由所述设备向所述预处理判定装置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处理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第二元数据通过标识(identification)而建立了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理判定装置,其中,
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构成为存储由所述判定部得到的过去的判定结果,
所述判定部构成为基于所述第一元数据及所述第二元数据以及所述过去的判定结果来进行关于所述预处理的判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理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数据的预处理是为了使所述输入数据满足所述输入数据的条件而对所述输入数据实施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理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数据由设备向所述处理模块输出,
所述设备是传感器,
所述输入数据是由所述传感器生成的感测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理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模块构成为基于多个所述输入数据来生成所述输出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理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数据由设备向所述处理模块输出,
所述处理模块构成为能够切换向所述处理模块输出所述输入数据的所述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理判定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数据由设备向所述处理模块输出,
通过所述处理模块和向所述处理模块输出所述输入数据的所述设备来形成虚拟传感器。
10.一种预处理判定方法,进行关于从设备接收并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
所述处理模块构成为基于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数据而生成与所述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
表示待向处理模块输入的数据的输入数据条件的第一元数据与所述处理模块建立了对应,
表示所述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与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数据建立了对应,
所述预处理判定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元数据的步骤;
获取所述第二元数据的步骤;以及
通过判定由第二元数据表示的至少一个输入数据的属性是否满足由第一元数据表示的输入数据条件,基于所述第一元数据及所述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数据的预处理是否由预处理模块执行的判定的步骤。
11.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的处理:进行关于从设备接收并向处理模块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的判定,
所述处理模块构成为基于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数据而生成与所述输入数据不同的输出数据,
表示待向处理模块输入的数据的输入数据条件的第一元数据与所述处理模块建立了对应,
表示所述输入数据的属性的第二元数据与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数据建立了对应,
所述程序构成为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元数据的步骤;
获取所述第二元数据的步骤;以及
通过判定由第二元数据表示的至少一个输入数据的属性是否满足由第一元数据表示的输入数据条件,基于所述第一元数据及所述第二元数据来进行关于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数据的预处理是否由预处理模块执行的判定的步骤。
CN201880085796.1A 2018-02-13 2018-11-29 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Active CN111602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2798A JP6477935B1 (ja) 2018-02-13 2018-02-13 前処理判定装置、前処理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22798 2018-02-13
PCT/JP2018/043929 WO2019159487A1 (ja) 2018-02-13 2018-11-29 前処理判定装置、前処理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2123A CN111602123A (zh) 2020-08-28
CN111602123B true CN111602123B (zh) 2023-11-24

Family

ID=65655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5796.1A Active CN111602123B (zh) 2018-02-13 2018-11-29 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56050A1 (zh)
JP (1) JP6477935B1 (zh)
CN (1) CN111602123B (zh)
WO (1) WO201915948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9553A (en) * 1991-04-05 1993-11-09 Norm Pacific Automation Corp. Interior atmosphere control system
JP4647632B2 (ja) * 2007-03-06 2011-03-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センサデー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サデータ制御方法
JP5018914B2 (ja) * 2010-03-03 2012-09-0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装置
JP2013162258A (ja) * 2012-02-03 2013-08-19 Omron Corp 無線通信ノード、ゲーム実行装置、仲介装置
ES2786926T3 (es) * 2013-10-17 2020-10-14 Utc Fire & Security Americas Panel de seguridad con sensores virtuales
JP6465012B2 (ja) * 2015-12-14 2019-0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フロー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フロー制御方法
US10057150B2 (en) * 2015-12-23 2018-08-21 Intel Corporation Managing communication congestio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KR102525295B1 (ko) * 2016-01-06 2023-04-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JP6458755B2 (ja) * 2016-03-15 2019-01-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フロー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フロー制御方法
US10739733B1 (en) * 2017-02-01 2020-08-11 BrainofT Inc. Interactive environmental controller
US10140147B2 (en) * 2017-02-16 2018-11-27 Sanctum Solutions Inc. Intelligently assisted IoT endpoint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77935B1 (ja) 2019-03-06
JP2019140550A (ja) 2019-08-22
CN111602123A (zh) 2020-08-28
WO2019159487A1 (ja) 2019-08-22
US20210056050A1 (en)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49758A1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1602123B (zh) 预处理判定装置、预处理判定方法以及程序
CN111602412B (zh) 设备选择装置、数据集选择装置、设备选择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567060B (zh) 质量检查装置、质量检查方法及程序
CN111566630B (zh)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11602034B (zh) 输出管理装置、输出管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JP6501007B1 (ja) 出力管理装置、出力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064574A (zh) 结合rpa和ai的商标监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67348B (zh)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7426B (zh) 会话控制装置、会话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11615690B (zh) 会话控制装置、会话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WO2020049757A1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9159482A1 (ja) 候補抽出装置、候補抽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602411B (zh) 元数据生成装置、元数据生成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0049759A1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9169946A (ja) 品質チェック装置、品質チェック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