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9271B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9271B
CN111599271B CN202010316954.9A CN202010316954A CN111599271B CN 111599271 B CN111599271 B CN 111599271B CN 202010316954 A CN202010316954 A CN 202010316954A CN 111599271 B CN111599271 B CN 111599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optical structure
main
display scree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69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9271A (zh
Inventor
崔志佳
孙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69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9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9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927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9581 priority patent/WO202121302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9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9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by projecting aerial or floating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包括主显示屏、盖板、副显示屏以及光学结构,主显示屏可用于图像的显示;盖板设置在主显示屏上,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弯曲部;副显示屏用于提供原始显示画面,光学结构设置在盖板内侧,光学结构具有透光面和反射面;透光面与副显示屏的发光面相对,以使副显示屏的原始显示画面经光学结构的反射面的反射,而在盖板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光学结构能够将设置在盖板内侧的副显示屏的原始显示画面进行反射,在盖板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用户能够通过悬浮显示画面获取相应的显示信息,悬浮显示画面配合主显示屏的图像显示,可以增强电子设备显示内容可视角度的多样化,给使用者带来新的交互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子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但是,对于目前的电子设备,当需要进行相关图像或信息显示时,仅能够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进行内容的显示,导致显示内容的可视角度单一,无法给用户带来新的交互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中,当需要进行相关图像或信息显示时,仅能够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进行内容的显示,导致显示内容的可视角度单一,无法给用户带来新的交互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主显示屏、盖板、副显示屏以及光学结构,主显示屏可用于图像的显示;盖板设置在所述主显示屏上,所述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由所述盖板主体的侧边向外弯曲延伸的弯曲部;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主显示屏的表面相贴合,所述弯曲部设置在所述主显示屏侧边的外部;副显示屏用于提供原始显示画面,所述副显示屏设置在所述主显示屏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光学结构设置在所述盖板内侧,所述光学结构具有透光面和反射面;所述光学结构的透光面与所述副显示屏的发光面相对,以使所述副显示屏的原始显示画面经所述光学结构的反射面的反射,而在所述盖板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和上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中,通过光学结构的设置,光学结构能够将设置在盖板内侧的副显示屏的原始显示画面进行反射,在盖板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用户能够通过悬浮显示画面获取相应的显示信息,悬浮显示画面配合主显示屏的图像显示,可以增强电子设备显示内容可视角度的多样化,给使用者带来新的交互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的端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中光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光学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光学结构的光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光学模块中的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电子设备;10、显示模组;11、主显示屏;12、盖板;121、盖板主体;122、弯曲部;13、副显示屏;14、光学结构;140、光学模块;141、主体部;1411、端面;1412、第一侧面;1413、第二侧面;142、反射部;20、壳体;200、悬浮显示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通信、存储及显示等功能的终端设备,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模组10和壳体20。其中,壳体20可以包括边框和后盖,边框环绕后盖的边缘设置。显示模组10设置在边框远离后盖的一侧,该显示模组10与壳体20共同围合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将摄像头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可以避免摄像头占用显示模组10的空间,无需在显示模组10开设安装槽,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从而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全面屏设计。
除摄像头外,还可以在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中设置环境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或光学指纹传感器,在保证电子设备100全面屏设计的同时,实现相应光感应和指纹识别的功能。
此外,该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主板和背光模组。其中,主板设置在容置空间中,主板为整个电子设备100的主控元件,摄像头与该主板电连接。背光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中,该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10层叠设置,并用于为显示模组10提供背光源。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包括主显示屏11、盖板12、副显示屏13以及光学结构14。
具体地,主显示屏11可用于图像的显示。盖板12设置在主显示屏11上,该盖板12包括盖板主体121和由盖板主体121的侧边向外弯曲延伸的弯曲部122。盖板主体121与主显示屏11相贴合,弯曲部122设置在主显示屏11侧边的外部。副显示屏13用于提供原始显示画面,该副显示屏13设置在主显示屏11背离盖板12的一侧。
光学结构14设置在盖板12的内侧,该光学结构14具有透光面和反射面。光学结构14的透光面与副显示屏13的发光面相对,以使副显示屏13的原始显示画面经光学结构14的反射面的反射,而在盖板12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20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主显示屏11包括基板层,设置在基板层上的偏光片以及设置在基板层和偏光片之间的显示层。
其中,基板层为显示层和偏光片的载体。该基板层可以为LTPS(低温多晶硅)玻璃。LTPS玻璃是通过激光投射于非晶硅结构的玻璃基板上,使得非晶硅结构的玻璃基板吸收激光能量而形成的多晶硅结构。
基板层由LTPS玻璃形成,可使本实施例的主显示屏11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反应灵敏等优点,以有效地增强电子设备100的使用特性。除LTPS玻璃外,本实施例的基板层11还可以为TFT玻璃。
偏光片设置在显示层的上方,其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用于将光源产生的光束转换成偏振光,并形成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以配合主显示屏11的其他部件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层包括金属阴极层、色阻层、金属阳极层以及金属走线。色阻层布置在金属阴极层和金属阳极层之间,金属走线穿插金属阳极层之间或布置在金属阳极层下方。其中,金属阴极层具有50%的透光率,金属走线的边缘存在透光位置。
本实施例的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块,多个色阻块呈矩阵布置,且相邻两个色阻块之间设有间隔。色阻层的多个色阻块包括R(红色)色阻、G(绿色)色阻以及B(蓝色)色阻。当光线通过色阻层时,R色阻、G色阻以及B色阻可分别将白光过滤为三原色,从而使主显示屏11形成彩色显示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阳极层包括多个金属阳极块。每一金属阳极块对应一色阻块设置,即金属阳极层对应色阻层的间隔位置处也设有间隔。当外界光线照射主显示屏11时,光线可通过透光的金属阴极层,经过色阻层和金属阳极层的间隔,并通过金属走线的边缘位置,以实现主显示屏11的透光。
此外,本实施例的主显示屏11还可以包括封装层。封装层可以为玻璃材质,该封装层设置在偏光片和显示层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层与基板层可以集成设置,以减小主显示屏11的整体厚度。
进一步地,盖板12设置在主显示屏11的上方,以用于保护主显示屏11免受外界影响和干扰,保证主显示屏11较优的显示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
本实施例的盖板12由透明材料制成,如曲面玻璃。该曲面玻璃可以通过大角度热弯熔接成型,以加强盖板12的一体感。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2包括盖板主体121和弯曲部122,弯曲部122由盖板主体121的侧边向外弯曲延伸而成。
该盖板12为方形结构,其具有两两相对的四个侧边。弯曲部122可以设置盖板12的任意一个侧边上,也可以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侧边上,或者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侧边上,或者设置在任意三个侧边上,或者设置在四个侧边上。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保证盖板12对主显示屏11的保护,并确保盖板12在其侧边处形成置于主显示屏11侧边外部的弯曲部122即可。
盖板12与主显示屏11装配后,该盖板主体121主显示屏11的表面相贴合。盖板12的弯曲部122设置在主显示屏11侧边的外部,即主显示屏11布置在弯曲部122的内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还包括副显示屏13。副显示屏13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中,并位于主显示屏11背离盖板12的一侧。该副显示屏13可以与主显示屏11的结构相同,以用于提供原始显示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副显示屏13用于显示画面的表面为其发光面。通过光学结构14的设置,光学结构14可以将副显示屏13上的画面经过反射,而在盖板12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200,使得电子设备100显示内容可视角度的多样化,以使用户具备新的人机交互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副显示屏13除了常规理解的显示结构外,其还可以为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元件,如电子表等。电子表可用于时间日期的显示,其成本较低,但配合光学结构14后仍可以在盖板12外侧形成时间日期的悬浮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具备多样化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参阅图4至图7,本实施例的光学结构14包括多个光学模块140,多个光学模块140呈矩阵布置,每个光学模块140均包括主体部141和反射部14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光学模块140的具体结构均如图6所示,为避免线条遮挡图形示意不清楚,图4和图5中主体部141的端面1411上的反射部142未示出。
其中,反射部142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主体部141由透明材料制成,可实现的光线的透过。该主体部141为长方体结构,其表面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端面1411、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一侧面1412以及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二侧面1413。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142设置并覆盖主体部141的两个端面1411和两个第一侧面1412上。反射部142的面积与主体部141的端面1411面积及第一侧面1412的面积相适配。反射部142的表面构成光学结构14的反射面,主体部141的第二侧面1413构成光学结构14的透光面,即每个光学模块140均具有四个反射面和一对相平行的透光面。
本实施例的光学结构14的每行是多个光学模块140通过主体部141覆盖有反射部142的端面1411依次贴合固定,光学结构14的每列是多个光学模块140通过主体部141覆盖有反射部142的第一侧面1412贴合固定。
多个光学模块140按照上述规则组合连接后,形成的光学结构14的外周侧面均为反射面,相对的两侧表面呈透明状态,且每行的光学模块140中相对两侧面为反射面。
光学结构14装配在盖板12内侧时,该光学结构14的透明表面与副显示屏13的发光面相对。副显示屏13上各个角度的光线均可以透过光学结构14透明的透光面而进入各个光学模块140的内部,光线到达每个光学模块140上反射部142后通过反射再穿出光学模块140,以在盖板12的外侧汇聚成像。
通过多个具有反射功能和透光功能的光学模块140的叠加,可以使副显示屏13上的原始显示画面的三维光线均汇聚盖板12外侧的同一点,从而在盖板12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200,该悬浮显示画面200与原始显示画面关于光学结构14所在平面呈对称关系,使得用户能够在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到悬浮显示画面200。
需要说明的是,除本实施例所示的光学结构14外,反射部142还可以仅设置并覆盖在主体部141的两个端面1411上。此时,反射部142的表面构成光学结构14的反射面,主体部141的第一侧面1412和第二侧面1413构成光学结构14的透光面,即每个光学模块140均具有四个透光面和一对相平行的反射面。
该光学结构14的每行是多个光学模块140通过主体部141覆盖有反射部142的端面1411依次贴合固定,光学结构14的每列是多个光学模块140通过主体部141的第一侧面1412贴合固定。
多个光学模块140按照上述规则组合连接后,形成的光学结构14的外周侧面中的两侧面为反射面,另外两侧面为透光面,相对的两侧表面呈透明状态,且每行的光学模块140的两对侧面均为透光面。
光学结构14的透明表面与副显示屏13的发光面相对,副显示屏13上的光线可以透过光学结构14透明的透光面而进入各个光学模块140的内部,光线到达每个光学模块140上反射部142后通过反射再穿出光学模块140,以在盖板12的外侧汇聚成像,从而使用户能够在特定角度看到悬浮显示画面200。
此外,反射部142还可以仅设置并覆盖在主体部141的第一侧面1412上。此时,反射部142的表面构成光学结构14的反射面,主体部141的端面1411和第二侧面1413构成光学结构14的透光面,即每个光学模块140均具有四个透光面和一对相平行的反射面。
该光学结构14的每行是多个光学模块140通过主体部141的端面1411依次贴合固定,光学结构14的每列是多个光学模块140通过主体部141覆盖有反射部142的第一侧面1412贴合固定。
多个光学模块140按照上述规则组合连接后,形成的光学结构14的外周侧面中两侧面为反射面,另外两侧面为透光面,相对的两侧表面呈透明状态,且每行光学模块140的一对侧面为透光面,两相对的端面1411也为透光面。
光学结构14的透明表面与副显示屏13的发光面相对,副显示屏13上的光线可以透过光学结构14透明的透光面而进入各个光学模块140的内部,光线到达每个光学模块140上反射部142后通过反射再穿出光学模块140,以在盖板12的外侧汇聚成像,从而使用户能够在特定角度看到悬浮显示画面200。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副显示屏13靠近主显示屏11的侧边设置,光学结构14对应主显示屏11的外侧边缘设置。
此种布置形式可使副显示屏13的原始显示画面经过光学结构14的传输,并透过盖板12的弯曲部122而在盖板12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200。悬浮显示画面200在主显示屏11边缘的上方,该悬浮显示画面200可用于显示弹窗,比如信息和天气弹窗等,以给用户带来新的交互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副显示屏13与主显示屏11垂直设置。副显示屏13的发光面靠近主显示屏11的外侧边缘,光学结构14布置在副显示屏13靠近主显示屏11边缘的一侧。
该光学结构14所在平面与主显示屏1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大于0°,使得垂直设置的副显示屏13的发光面的光线能够高效地照射到光学结构14的透光面上,并在光学结构14的传输作用下,在盖板12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200。
可选地,光学结构14所在平面与主显示屏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45°。
此种设置使得垂直设置的副显示屏13的发光面的光线经过相对主显示屏11偏向45°的光学结构14的反射,以使悬浮显示画面200所在平面与主显示屏11所在平面平行。悬浮显示画面200与主显示屏11的图像平行,使得用户在同一位置既可以看到悬浮显示画面200,又可以看到主显示屏11的图像,以使电子设备100整体显示功能更加全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结构14的端部与主显示屏11的外侧边缘相抵持。在副显示屏13相对主显示屏11垂直,且靠近主显示屏11的表面时,副显示屏13上的光线通过该光学结构14传输而在盖板12外侧形成的悬浮显示画面200可以相对靠近主显示屏11,使得用户更全面的获取主显示屏11和副显示屏13上的显示信息。
此外,副显示屏13还可以与主显示屏11呈平行布置。副显示屏13的发光面面向主显示屏11,光学结构14布置在副显示屏13和主显示屏11之间。副显示屏13上的原始显示画面经过光学结构14的传输,透过主显示屏11的透光区和盖板12的盖板主体121而在盖板12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200。
该光学结构14可以相对主显示屏11平行设置,以使悬浮显示画面200所在平面与主显示屏11所在平面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副显示屏13可以相对主显示屏11呈任意角度设置,光学结构14则配合副显示屏13设置,只要保证副显示屏13的发光面与光学结构14的透光面相对,且在光学结构14的反射面作用下,而使副显示屏13上的原始显示画面在盖板12的另一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200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副显示屏13可以设置多个。每个副显示屏13对应设置一个光学结构14,使得每个显示屏上的原始显示画面均能够在盖板12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200。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靠近主显示屏11的每一外侧边缘的位置处均设置至少一个副显示屏13,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外周侧均具有悬浮显示画面200,以使电子设备100显示功能更加多样化。
对于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光学结构的设置,光学结构能够将设置在盖板内侧的副显示屏的原始显示画面进行反射,在盖板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用户能够通过悬浮显示画面获取相应的显示信息,悬浮显示画面配合主显示屏的图像显示,可以增强电子设备显示内容可视角度的多样化,给使用者带来新的交互体验。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显示屏,可用于图像的显示;
盖板,设置在所述主显示屏上,所述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由所述盖板主体的侧边向外弯曲延伸的弯曲部;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主显示屏的表面相贴合,所述弯曲部设置在所述主显示屏侧边的外部;
副显示屏,用于提供原始显示画面,所述副显示屏设置在所述主显示屏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以及
光学结构,设置在所述盖板内侧,所述光学结构具有透光面和反射面;所述光学结构的透光面与所述副显示屏的发光面相对,以使所述副显示屏的原始显示画面经所述光学结构的反射面的反射,而在所述盖板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
其中,所述光学结构包括多个光学模块,多个所述光学模块呈矩阵布置;各所述光学模块均包括主体部和反射部,所述主体部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主体部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主体部的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端面、两相对平行的第一侧面以及两相对平行的第二侧面;所述反射部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
所述反射部设置并覆盖在所述主体部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反射部的表面构成所述光学结构的反射面,所述主体部的端面和第二侧面构成所述光学结构的透光面;所述光学结构的每行是多个所述光学模块通过主体部的端面依次贴合固定,所述光学结构的每列是多个所述光学模块通过主体部覆盖有所述反射部的第一侧面贴合固定,使得所述光学结构的两侧表面呈透明状态,所述光学结构的透光面与所述副显示屏的发光面相对;或者,
所述反射部设置并覆盖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面上;所述反射部的表面构成所述光学结构的反射面,所述主体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构成所述光学结构的透光面;所述光学结构的每行是多个所述光学模块通过主体部覆盖有所述反射部的端面依次贴合固定,所述光学结构的每列是多个所述光学模块通过主体部第一侧面贴合固定,使得所述光学结构的两侧表面呈透明状态,所述光学结构的透光面与所述副显示屏的发光面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靠近所述主显示屏的侧边设置,所述光学结构对应所述主显示屏的外侧边缘设置,以使所述副显示屏的原始显示画面经过光学结构的传输,并透过所述盖板的弯曲部而在所述盖板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与所述主显示屏垂直设置,所述副显示屏的发光面靠近所述主显示屏的外侧边缘;所述光学结构布置在所述副显示屏靠近所述主显示屏边缘的一侧,所述光学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主显示屏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主显示屏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以使所述悬浮显示画面所在平面与所述主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并使所述悬浮显示画面和所述原始显示画面关于所述光学结构所在平面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的端部与所述主显示屏的外侧边缘相抵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与所述主显示屏平行布置,所述副显示屏的发光面面向所述主显示屏,所述光学结构布置在所述副显示屏和所述主显示屏之间,以使所述副显示屏的原始显示画面经过光学结构的传输,并透过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盖板的盖板主体而在所述盖板的外侧形成悬浮显示画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相对所述主显示屏平行设置,使得所述悬浮显示画面所在平面与所述主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设有多个,每个所述副显示屏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光学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主显示屏的每一外侧边缘的位置处均设有至少一所述副显示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部设置并覆盖在所述主体部的第一侧面上时,所述反射部还设置并覆盖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面上,所述反射部的表面构成光学结构的反射面,所述主体部的第二侧面构成所述光学结构的透光面。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CN202010316954.9A 2020-04-21 2020-04-21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599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6954.9A CN111599271B (zh) 2020-04-21 2020-04-21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079581 WO2021213023A1 (zh) 2020-04-21 2021-03-08 显示模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6954.9A CN111599271B (zh) 2020-04-21 2020-04-21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9271A CN111599271A (zh) 2020-08-28
CN111599271B true CN111599271B (zh) 2022-01-04

Family

ID=72181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6954.9A Active CN111599271B (zh) 2020-04-21 2020-04-21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9271B (zh)
WO (1) WO20212130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9270B (zh) * 2020-04-21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99271B (zh) * 2020-04-21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3524A (zh) * 2015-07-24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US9335510B2 (en) * 2012-09-28 2016-05-10 Apple Inc. Display with electromechanical mirrors for minimizing display borders
CN106353844A (zh) * 2015-07-17 2017-0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微反射镜阵列、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浮动显示装置
CN107422466A (zh) * 2017-07-14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8307006A (zh) * 2018-01-26 2018-07-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及具有该屏幕的移动终端
US10048532B2 (en) * 2016-11-08 2018-08-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isplay edge emission compensation
CN108462769A (zh) * 2018-03-09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9859515U (zh) * 2019-06-27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9270B (zh) * 2020-04-21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99271B (zh) * 2020-04-21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84755B (zh) * 2020-05-27 2022-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35510B2 (en) * 2012-09-28 2016-05-10 Apple Inc. Display with electromechanical mirrors for minimizing display borders
CN106353844A (zh) * 2015-07-17 2017-0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微反射镜阵列、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浮动显示装置
CN105023524A (zh) * 2015-07-24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US10048532B2 (en) * 2016-11-08 2018-08-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isplay edge emission compensation
CN107422466A (zh) * 2017-07-14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8307006A (zh) * 2018-01-26 2018-07-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及具有该屏幕的移动终端
CN108462769A (zh) * 2018-03-09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9859515U (zh) * 2019-06-27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3023A1 (zh) 2021-10-28
CN111599271A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49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99270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7969539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698246B2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KR2000006853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1599271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00218005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5616820B (zh) 防窥显示屏、电子设备及防窥方法
US2023024789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941464A (zh) 显示装置
CN106932982B (zh) 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KR20180138311A (ko) 전자 기기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345137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JP2006195316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10970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71388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896093A (zh) 输入感测单元和包括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JP2009031464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50022759A1 (en) Display with Radioluminescent Backlight Unit
KR20180077940A (ko) 보더리스타입 표시장치
CN113325602A (zh) 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103287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230386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1447765B (zh)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105315U (zh) 显示装置、电泳显示器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