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6093A - 输入感测单元和包括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入感测单元和包括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6093A
CN110896093A CN201910853320.4A CN201910853320A CN110896093A CN 110896093 A CN110896093 A CN 110896093A CN 201910853320 A CN201910853320 A CN 201910853320A CN 110896093 A CN110896093 A CN 110896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ensing
line
electrodes
patte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33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志洙
金光民
金起旭
金阳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801291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00031003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96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6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输入感测单元和包括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输入感测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方向上,每个第一电极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多个行电极,每个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多条第一感测线,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极;多条第二感测线,分别连接到第二电极;以及第三感测线,连接到第三电极。每个行电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侧和另一侧,所述一侧连接到第二感测线和第三感测线中的一条第二感测线和一条第三感测线中的一条,所述另一侧连接到第二感测线和第三感测线中的另一条。

Description

输入感测单元和包括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9月12日提交的第10-2018-0109296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18年10月26日提交的第10-2018-012917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中的每个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如同在此充分阐述的一样。
技术领域
示例性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输入感测单元和一种包括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电可靠性的输入感测单元和一种包括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正在开发用于诸如电视、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导航装置和游戏机控制台等的多媒体装置中的各种电子产品。这样的电子产品可以包括作为输入单元的键盘或鼠标。此外,电子产品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这样的显示设备通常包括作为输出装置的显示单元和作为输入装置的输入感测单元。
该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对发明构思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改善外部输入灵敏度的输入感测单元。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能够改善外部输入灵敏度的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将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阐述另外的方面,并且部分地通过公开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通过发明构思的实践而获知。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输入感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极、行电极、第一感测线、第二感测线和第三感测线。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方向上。每个第一电极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行电极布置在第二方向上。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三电极被构造为接收与第二电极不同的电信号。第一感测线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极。第二感测线分别连接到第二电极。第三感测线连接到第三电极。每个行电极包括第一侧和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一侧连接到第二感测线之中的第二感测线与第三感测线中的一者。第二侧连接到第二感测线之中的第二感测线和第三感测线中的另一者。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单元和输入感测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被构造为显示图像。输入感测单元设置在显示单元的表面上。输入感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一感测线、第二感测线和第三感测线。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方向上。每个第一电极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电极布置在第二方向上。每个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三电极布置在第二方向上。每个第三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感测线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极。第二感测线分别连接到第二电极。第三感测线连接到第三电极。第三感测线连接到第三电极的一部分中的每个第三电极的第一侧,并且连接到第三电极的剩余部分中的每个第三电极的第二侧。第二侧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侧相对。
前面的总体描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的和说明性的,并意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发明构思的原理,其中,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发明构思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透视图;
图2A、图2B、图2C和图2D是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5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4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5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4的电子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面板的一些组成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7A和图7B是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图6B、图6C、图7A和图7B的输入感测单元中的每个的区域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9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8A的剖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8A的剖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0A、图10B和图10C是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平面图;以及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彻底的理解。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可互换地使用并且是采用在此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发明构思的非限制性示例。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者在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施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为了避免使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不必要地模糊,以框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但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形状、构造和特性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或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对各种例示的特征、组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和/或方面等(在下文中,单独地或共同地称为“元件”或“多个元件”)进行另外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通常在附图中提供交叉影线和/或阴影的使用以使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清晰。这样,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和不存在都不表达或表示对元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元件之间的共性和/或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这样,各个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不必限于图中所示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地实施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当诸如层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然而,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它术语和/或短语,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在...之上”与“直接在...之上”等。此外,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连接和/或流体连接。此外,DR1轴、DR2轴和DR3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并且可以以更宽的含义进行解释。例如,DR1轴、DR2轴和DR3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出于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种/者)”和“从由X、Y和Z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种/者)”可以理解为仅X、仅Y、仅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种/者)或更多个(种/者)的任何组合,诸如,以XYZ、XYY、YZ和ZZ为例。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和全部组合。
虽然在此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可以被命名为第二元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可以在此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面”、“下”、“在……上方”、“上”、“在……上面”、“较高的”、“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由此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其它)元件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括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或特征随后将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以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这样,相应地解释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在此使用的术语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进行限制。如在此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基本”、“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的术语而不是作为程度的术语,这样,它们被用来解释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值的固有偏差。
在此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视图、等轴图、透视图、平面图和/或分解图来描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这样,将预期出现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在此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区域的具体示出的形状,而是将包括由例如制造导致的形状上的偏差。为此,附图中示出的区域在本质上可以是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以不反映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这样,不意图进行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作为其一部分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术语(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以理想的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进行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如本领域中惯常的,从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角度,在附图中描述并示出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这些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通过可以利用基于半导体的制造技术或其它制造技术来形成的诸如逻辑电路的电子(或光学)电路、离散组件、微处理器、硬线电路、存储器元件、布线连接等物理地实施。在通过微处理器或其它类似的硬件来实施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软件(例如,微代码)对它们进行编程和控制,以执行在此所讨论的各种功能,并且可以通过固件和/或软件来可选地驱动它们。还想到的是,每个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实施,或者作为执行一些功能的专用硬件和执行其它功能的处理器(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编程的微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组合来实施。此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每个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物理地分离成两个或更多个交互的且分立的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此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情况下,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物理地组合成更复杂的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透视图。参照图1,显示设备DD可以通过前表面IS显示图像IM。前表面IS平行于由第一方向轴DR1和第二方向轴DR2限定的表面。
前表面IS的法线方向(即,显示设备DD的厚度方向)被表示为第三方向轴DR3。下面将描述的每个构件、单元、层等的前表面(或顶表面)和后表面(或底表面)由第三方向轴DR3区分。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示出的第一方向轴DR1、第二方向轴DR2和第三方向轴DR3可以仅是示例。在下文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是分别由第一方向轴DR1、第二方向轴DR2和第三方向轴DR3指示并且分别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的方向。
尽管具有平面前表面的显示设备DD被示出为示例性实施例,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显示设备DD可以包括弯曲的前表面或立体的前表面。立体的前表面可以包括指示不同方向的多个显示区域。例如,立体的前表面可以包括多边形柱式前表面。
如图1中所见的显示设备DD可以是刚性显示设备DD。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显示设备DD可以是柔性显示设备DD。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显示设备DD能够应用于移动终端。
虽然图1中未示出,但是安装在主板上(或结合到主板)的电子模块、相机模块、电源模块等可以与显示设备DD一起设置在框架/壳体上(中)以构成移动终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DD可以应用于诸如电视和监视器等的大尺寸电子设备以及诸如平板个人计算机、用于车辆的导航单元、游戏机控制台和智能手表等的中小尺寸电子设备。
参照图1,显示设备DD的前表面IS包括有效区域AA和与有效区域AA相邻(例如,在有效区域AA外部)的外围区域NAA。有效区域AA可以是图像IM显示在其中并且还可以检测外部输入TC的区域。
图像IM可以包括静止图像和/或动态图像。图1示出图标图像作为图像IM的示例。
外部输入TC包括从外部施加的用户的输入TC。用户的输入TC包括各种类型的外部输入,诸如用户的身体的一部分、光、热和/或压力等。还预期的是,外部输入TC可以是近输入,诸如悬停或接近输入。如图1中所见,用户的输入TC被示出为用户的手施加到前表面IS。
外围区域NAA是其中不显示图像IM的区域,或者即使施加电信号也不感测外部输入TC的区域。如图1中所示,有效区域AA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外围区域NAA可以围绕有效区域AA。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NAA的形状可以相对设计。
图2A至图2D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例如,图2A至图2D示出了由第二方向轴DR2和第三方向轴DR3限定的剖面。简单地示出了图2A至图2D以解释构成显示设备DD的功能面板和/或功能单元的层叠关系。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DD可以包括显示单元(或显示面板)、输入感测单元(或输入感测传感器)、防反射单元和窗。显示面板、输入感测传感器、防反射单元和窗中的至少一些部分可以通过连续工艺形成,并且所述至少一些部分可以通过粘合构件彼此结合。同样地,将理解的是,显示设备DD的通过连续工艺形成的部分不在通过连续工艺形成的相邻组件(例如,层等)之间使用粘合构件。图2A至图2D示出了光学透明粘合剂OCA作为粘合构件的示例,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下文中,粘合构件可以包括常用粘合剂或粘接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防反射单元和窗可以用不同的组件替换或者可以省略防反射单元和窗。
在图2A至图2D中,输入感测传感器、防反射单元和窗中的相对于其它组件通过连续工艺形成的相应组件可以表示为“层”。输入感测单元、防反射单元和窗中的通过粘合构件结合到其它组件的组件可以表示为“面板”。“面板”可以包括提供基体表面的基体层,例如合成膜、复合材料膜和玻璃基底等,但是“层”中可以省略基体层。也就是说,表示为“层”的单元可以设置在由其它单元(例如,下面的单元)提供的基体表面上。
显示单元、输入感测单元、防反射单元和窗可以被称为显示面板DP、输入感测面板ISP、防反射面板RPP和窗面板WP,或显示面板DP、输入感测层ISL、防反射层RPL和窗层WL。
如图2A中所示,显示设备D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输入感测层ISL、防反射面板RPP和窗面板WP。输入感测层ISL可以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出于本公开的目的,当“组件B直接设置在组件A上”时,它意味着不在组件A与组件B之间设置单独的粘合层/粘合构件。在形成组件A之后,可以通过连续工艺在由组件A提供的基体表面上形成组件B。
显示面板DP和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感测层ISL可以被限定为显示模块DM。光学透明粘合剂OCA设置在显示模块DM与防反射面板RPP之间以及防反射面板RPP与窗面板WP之间。
显示面板DP生成图像,输入感测层ISL获取(或检测)外部输入TC的坐标信息(例如,触摸事件或触摸交互)。尽管未单独示出,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块DM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DP的底表面上的保护构件。保护构件和显示面板DP可以通过粘合构件彼此结合。下面将描述的图2B至图2D的显示设备DD还可以包括保护构件。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可以是发射型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面板DP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可以包括量子点和/或量子棒等。在下文中,显示面板DP将被描述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防反射面板RPP减少了从窗面板WP的上侧入射的外部光的反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反射面板RPP可以包括延迟器和偏振器。延迟器可以是膜类型延迟器或液晶涂覆类型延迟器,并且可以包括λ/2延迟器和/或λ/4延迟器。偏振器也可以是膜类型偏振器或液晶涂覆类型偏振器。膜类型可以包括延长型合成树脂,并且液晶涂覆类型可以包括以预定排列布置的液晶。延迟器和偏振器中的每个还可以包括保护膜。延迟器和偏振器本身或保护膜可以被限定为防反射面板RPP的基体层。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反射面板RPP可以包括滤色器。滤色器可以具有预定的布置。可以考虑到从由显示面板DP提供的像素发射的光的颜色,来确定滤色器的布置。防反射面板RPP还可以包括与滤色器相邻的黑矩阵。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防反射面板RPP可以包括相消干涉结构。例如,相消干涉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彼此不同的层上(或彼此不同的层中)的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分别从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反射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可以相消干涉,因此可以减少外部光的反射。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窗面板WP包括基体层WP-BS和阻光图案WP-BZ。基体层WP-BS可以包括玻璃基底和/或合成膜。基体层WP-BS不限于单层。基体层WP-BS可以包括通过粘合构件彼此结合的两个膜或更多个膜。
阻光图案WP-BZ与基体层WP-BS部分叠置。阻光图案WP-BZ设置在基体层WP-BS的后表面上。阻光图案WP-BZ可以被设置为与显示设备DD的外围区域NAA对应。其中未设置有阻光图案WP-BZ的区域可以被设置为显示设备DD的有效区域AA。
阻光图案WP-BZ可以是例如以涂覆的方式形成的有色有机层。虽然未示出,但是窗面板WP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基体层WP-BS的整个表面上的功能涂覆层。功能涂覆层可以包括防指纹层、防反射层和/或硬涂覆层等。在下文中,参照图2B至图2D,将简单地示出窗面板WP和窗层WL而不将基体层WP-BS和阻光图案WP-BZ彼此区分开。
如图2B和图2C中所示,显示设备D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输入感测面板ISP、防反射面板RPP和窗面板WP。如可以在图2B与图2C的比较中理解的,可以改变输入感测面板ISP和防反射面板RPP的层叠顺序。
如图2D中所示,显示设备D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输入感测层ISL、防反射层RPL和窗层WL。可以从显示设备DD省略粘合构件,并且可以通过连续工艺在由显示面板DP提供的基体表面上形成输入感测层ISL、防反射层RPL和窗层WL。虽然为示出,但可以诸如以与图2B和图2C相似的方式,改变输入感测层ISL和防反射层RPL的层叠顺序。
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DD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显示面板DP可以对应于稍后将描述的显示单元。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区域对应于区域可以意味着区域彼此叠置并且具有相同的表面积,但不限于此。在下文中,将在后面对其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3A中所示,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基体层BL、设置在基体层BL上的电路元件层DP-CL、显示元件层DP-OLED和上绝缘层TFL。
对应于图1的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NAA的显示区域(也被称为第一区域)AA1和非显示区域NAA1可以限定在显示面板DP上(或由显示面板DP限定)。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区域对应于另一区域可以意味着区域彼此叠置并且具有相同的表面积,但不限于此。
基体层B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塑料膜。基体层BL可以包括塑料基底、玻璃基底、金属基底和有机/无机复合基底中的至少一种。
电路元件层DP-CL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绝缘层和电路器件。中间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中间无机膜和至少一个中间有机膜。电路元件包括信号线和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等。将在后面对其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显示元件层DP-OLED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层DP-OLED还可以包括有机膜,诸如像素限定层。
上绝缘层TFL可以包括多个薄膜。可以设置薄膜的一部分以改善光学效率,并且薄膜的所述一部分可以设置为保护有机发光二极管。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上绝缘层TFL。
如图3B中所示,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基体层BL、设置在基体层BL上的电路元件层DP-CL、显示元件层DP-OLED、封装层ES和将基体层BL(具体地,如在图3B中电路元件层DP-CL)结合到封装层ES的密封剂SM。显示层DS可以包括基体层BL、电路元件层DP-CL和显示元件层DP-OLED。封装层ES可以与显示元件层DP-OLED间隔预定间隙GP1。基体层BL和封装层ES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塑料基底、玻璃基底、金属基底和有机/无机复合基底中的至少一种。密封剂SM可以包括有机粘合构件或玻璃料。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图5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4的电子设备的框图。图5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4的电子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5B描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将描述包括智能电话的电子设备EA作为示例。电子设备EA可以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中的每个的显示表面FS上并且在第三方向DR3上显示图像IM。在其上显示图像IM的显示表面FS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EA的前表面。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EA可以感测从外部施加的用户的输入TC。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电子设备EA可以根据电子设备EA的结构感测施加到电子设备EA的侧表面或后表面的用户的输入TC。这里,有效区域AA可以扩展到电子设备EA的侧表面和/或后表面。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EA可以被设计为具有各种形状,但不限于具体的构造或形状。
参照图5A,电子设备EA可以包括电源模块PM、显示设备DD、电子模块EM1、支架和外壳EDC(见图4)。电源模块PM为电子设备EA的全部操作供应电力。电源模块PM可以包括通用电池模块。
显示设备DD设置在窗构件WM的后表面上。显示设备D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单元DPU和输入感测单元ISU。显示面板单元DPU可以对应于上述显示面板DP,并且输入感测单元ISU可以对应于输入感测层ISL或输入感测面板ISP。因此,如上所述,显示设备DD可以显示图像IM并感测外部输入TC。
例如,显示面板单元DPU可以被构造为生成图像IM。由显示面板单元DPU生成的图像IM可以通过透射区域TA显示在显示表面FS上,从而对外部用户可见。
输入感测单元ISU检测从外部施加的外部输入TC。如上所述,输入感测单元ISU可以感测提供到窗构件WM的外部输入TC。
参照图5B,基于显示设备DD示意性地示出电子设备EA。例如,电子设备EA可以包括窗构件WM、显示设备DD和外壳EDC。显示设备DD可以包括电子面板EP、主电路板MCB、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板CB2。
窗构件WM可以包括绝缘面板。例如,窗构件WM可以由玻璃、塑料或其组合制成。窗构件WM的前表面FS可以如上所述限定电子设备EA的前表面。
透射区域TA可以是光学透明区域。例如,透射区域TA可以是可见光透射率为约90%或更大的区域,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边框区域BZA可以是具有比透射区域TA的透光率相对小的透光率的区域。边框区域BZA限定透射区域TA的形状。边框区域BZA可以设置为与透射区域TA相邻以围绕透射区域TA。边框区域BZA可以具有预定颜色。边框区域BZA可以覆盖电子面板EP的外围区域NAA,以防止外围区域NAA从外部可见。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窗构件WM中,可以省略边框区域BZA。还预期的是,边框区域BZA可以包括暴露诸如相机模块、传感器模块等的下面的电子模块的一个或更多个开口,例如,电子模块开口EMH。
电子面板EP包括前表面IS,前表面IS包括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NAA。电子面板EP的前表面IS可以对应于图1的显示设备DD的前表面IS。如图5B中所示,电子面板EP可以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相对的上侧S1和下侧S2,以及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对的左侧S3和右侧S4。
如上所述,有效区域AA可以是根据电信号而被激活的区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面板EP可以是其上设置了由显示面板单元DPU(见图6A)生成的图像IM并且其上设置了由输入感测单元ISU(见例如,图6B和图6C)提供的输入感测区域的组件。
透射区域TA至少与有效区域AA叠置。例如,透射区域TA与有效区域AA的至少一部分的整个表面叠置。因此,用户可以通过透射区域TA看到图像IM,或者在透射区域TA中提供外部输入TC。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有效区域AA的其中显示图像的区域和有效区域AA的其中感测外部输入TC的区域可以彼此分离,同样地,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有效区域AA的具体构造。
外围区域NAA可以是被边框区域BZA覆盖的区域。外围区域NAA与有效区域AA相邻。外围区域NAA可以围绕有效区域AA。用于驱动有效区域AA的驱动电路或驱动线可以设置在外围区域NAA上。
多个垫(pad,也被称为焊盘)PD示意性地示出在外围区域NAA中。垫PD布置为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垫PD可以包括多个显示面板垫DPD和多个输入感测垫TPD。
显示面板垫DPD连接到第一电路板CB1。为了便于描述,显示面板垫DPD示出为处于被第一电路板CB1覆盖并且遮蔽的状态。
输入感测垫TPD从第一电路板CB1暴露并连接到第二电路板CB2。输入感测垫TPD可以设置在两个分开的区域上,并且连接到第一电路板CB1的显示面板垫DPD设置在所述两个分开的区域之间。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输入感测垫TPD可以设置为偏置(或布置)到显示面板垫DPD的一侧,但不限于此。
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板CB2可以连接到垫PD并且电连接到显示设备DD。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板CB2可以连接到彼此不同的垫PD中的一个。
第一电路板CB1连接到显示面板垫DPD。第一电路板CB1可以是柔性电路板。第一电路板CB1可以通过显示面板垫DPD电连接到显示设备DD的显示面板单元DPU。
第二电路板CB2连接到输入感测垫TPD。第二电路板CB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第二电路板CB2可以通过输入感测垫TPD电连接到电子面板EP的输入感测单元ISU。
第二电路板CB2可以包括第一截断部分(或第一部分)P1、第二截断部分(或第二部分)P2和第三截断部分(或第三部分)P3。第一截断部分P1和第二截断部分P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分别连接到被分成两个区域的输入感测垫TPD。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电路板CB2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截断部分P1和第二截断部分P2,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连接到被布置为分成两个区域的输入感测垫TPD。
第三截断部分P3在与第一截断部分P1和第二截断部分P2中的每个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三截断部分P3可以连接到主电路板MCB。尽管未示出,但是还可以在第三截断部分P3上设置待连接到主电路板MCB的预定连接件。第二电路板CB2可以包括第三截断部分P3,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连接到主电路板MCB。
主电路板MCB可以包括用于驱动电子面板EP的各种驱动电路和用于供应电力的连接件。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板CB2可以分别连接到主电路板MCB。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主电路板MCB容易地控制电子面板EP。然而,这仅是示例。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面板EP中,输入感测单元ISU和显示面板单元DPU可以连接到彼此不同的主电路板,并且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板CB2中的一个可以不连接到主电路板MCB,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具体构造。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电子面板EP可以在其中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NAA平坦且面向窗构件WM的状态下组装。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电子面板EP的外围区域NAA的一部分可以弯曲。这里,外围区域NAA的一部分可以设置为面对电子设备EA的后表面,以减小边框区域BZA在电子设备EA的前表面FS上的面积。另外地或可选地,电子面板EP可以在有效区域AA的一部分弯曲的状态下组装。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面板EP中,可以省略外围区域NAA。
再次参照图5A,电子模块EM1包括用于驱动电子设备EA的各种功能模块。电子模块EM1可以直接安装在电连接到电子面板EP上的主电路板MCB上,或者安装在单独的基底上然后通过连接件(未示出)电连接到主电路板MCB。
电子模块EM1可以包括控制模块CM、无线通信模块TM、图像输入模块IIM、音频输入模块AIM、存储器MM、外部接口IF、音频输出模块AOM、发射模块(例如,发光模块)LM、光接收模块LRM和相机模块CMM。
控制模块CM控制电子设备EA的整体操作。控制模块CM可以是微处理器。例如,控制模块CM可以激活或禁用电子面板EP。控制模块CM可以基于从电子面板EP接收的触摸信号来控制其它模块(诸如图像输入模块IIM或音频输入模块AIM)。
无线通信模块TM可以使用例如BluetoothTM或Wi-Fi线路向另一其它终端、基站、接入点等发送/从另一其它终端、基站、接入点等接收(例如,收发)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模块TM可以使用通用通信线路来发送/接收音频信号。无线通信模块TM包括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并发送的发送器TM1和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接收器TM2。
图像输入模块IIM处理图像信号以将处理的图像信号转换为能够显示在电子面板EP上的图像数据。音频输入模块AIM在记录模式或语音识别模式期间使用麦克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以将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转换成电学声音数据。
外部接口IF用作连接到外部充电器、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和/或卡插槽(例如,存储器卡和订户身份模块(SIM)/用户身份模块(UIM)卡)的接口。
音频输出模块AOM转换从无线通信模块TM接收的音频数据或转换存储在存储器MM中的音频数据,以将转换后的音频数据输出到外部。
发射模块LM产生并输出光。发射模块LM可以输出红外线。发射模块LM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ED)。
光接收模块LRM可以感测红外线。光接收模块LRM可以在感测到具有预定水平或更高水平的红外线时被激活。光接收模块LRM可以包括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在发射模块LM中产生的红外线可以被输出,然后可以被外部物体(例如,用户的手指或面部)反射,并且反射的红外线可以入射到光接收模块LRM中。相机模块CMM拍摄外部图像。
再次参照图5B,外壳EDC可以结合到窗构件WM。外壳EDC限定电子设备EA的外观。尽管未示出,但是容纳构件或支架可以结合到窗构件WM和/或外壳EDC以限定内部空间。
外壳EDC可以包括具有相对高的刚性的材料。例如,外壳EDC可以包括由玻璃、塑料和/或金属制成的多个框架和/或板。外壳EDC可以稳定地保护电子设备EA的容纳在内部空间中的组件免受外部冲击和/或碎屑的影响。构成电子设备EA的各种组件可以容纳在外壳EDC的内部空间中。
图6A至图6C是示出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面板的一些组成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图6A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单元DPU的示意性平面图,图6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示意性平面图。图6C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单元ISU_P的平面图。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A至图6C描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指示与图1至图5B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6A中所示,显示面板单元DPU可以包括多条信号线GL、DL和PL、多个像素PX、电源图案VDD和多个显示面板垫DPD。显示面板单元DPU的组件可以设置在基体基底BS上。为了便于描述,图6A示出了一个像素PX的示意性信号电路图。这里,示出了连接到一个像素PX的信号线GL、DL和PL。
基体基底BS可以提供包括第一区域AA1和第一外围区域NAA1的前表面IS1。第一区域AA1可以对应于有效区域AA(见图5B),并且第一外围区域NAA1可以对应于外围区域NAA(见图5B)。
信号线GL、DL和PL可以包括扫描线GL、数据线DL和电力线PL。扫描线GL向像素PX传输扫描信号。像素PX可以响应于扫描信号导通/截止。数据线DL向像素PX传输数据信号。像素PX可以显示对应于数据信号的图像。电力线PL向像素PX传输电力信号(在下文中,称为第一电力信号)。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除了扫描线GL、数据线DL和电力线PL之外,信号线GL、DL和PL还可以包括另外连接到像素PX的其它信号线,同样地,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信号线的具体构造。
像素PX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布置在第一区域AA1上。作为示例示出了多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PX的信号电路图。像素PX可以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电容器CP、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和发光元件EE。
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可以是控制像素PX的导通/截止的开关器件。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可以响应于通过扫描线GL传输的扫描信号来传输或阻挡通过数据线DL传输的数据信号。
电容器CP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和电力线PL。电容器CP充入与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接收的数据信号与施加到电力线PL的第一电力信号之间的差对应的量的电荷。
第二薄膜晶体管TR2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电容器CP和发光元件EE。第二薄膜晶体管TR2控制流过发光元件EE以与存储在电容器CP中的电荷量对应的驱动电流。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导通时间可以根据电容器CP中充入的电荷量来确定。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在导通时间期间将通过电力线PL传输的第一电力信号提供到发光元件EE。
发光元件EE可以根据电信号产生光或控制光量。例如,发光元件EE可以包括有机发光元件、量子点发光元件、电泳元件或电润湿元件等。
发光元件EE可以连接到电源端子VSS以接收不同于由电力线PL提供的第一电力信号的电力信号(在下文中,称为第二电力信号)。与从第二薄膜晶体管TR2提供的电信号和第二电力信号之间的差对应的驱动电流可以流过发光元件EE,并且发光元件EE可以产生与驱动电流对应的光。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像素PX可以包括具有各种构造和布置的电子元件,同样地,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像素PX的具体构造。
电源图案VDD设置在第一外围区域NAA1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源图案VDD连接到多条电力线PL。因此,显示面板单元DPU可以包括电源图案VDD,以向多个像素PX提供相同的第一电力信号。
显示面板垫DPD设置在第一外围区域NAA1上。如上所述,第一电路板CB1(见图5B)通过显示面板垫DPD电连接到显示面板单元DPU。显示面板垫DPD可以连接到与像素PX连接的信号线中的一条。例如,显示面板垫DPD可以包括连接到数据线DL的第一垫PDD1和连接到电源图案VDD的第二垫PDD2。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显示面板垫DPD还可以包括连接到扫描线GL的垫和/或连接到其它信号线(未示出)的垫,同样地,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显示面板垫DPD的具体构造和连接。
参照图6B,输入感测单元ISU设置在基体基底BS上。输入感测单元ISU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单元DPU上,设置在显示面板单元DPU和基体基底BS之间,或者与显示面板单元DPU间隔开并且基体基底BS设置在显示面板单元DPU和输入感测单元ISU之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体基底BS可以对应于上绝缘层TFL(见例如,图3A)。
输入感测单元ISU包括多个第一电极TE1、多个第二电极TE2、多个第三电极GE、多条信号线TL11、TL12、TL21、TL22和TL3以及多个输入感测垫TPD1和TPD2。
第一电极TE1、第二电极TE2和第三电极GE设置在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前表面IS2的第一区域AA2中。第一区域AA2可以与显示面板单元DPU的第一区域AA1叠置并且对应于电子面板EP的有效区域AA。
信号线TL11、TL12、TL21、TL22和TL3以及输入感测垫TPD1和TPD2设置在前表面IS2的第二区域NAA2上。第二区域NAA2可以与显示面板单元DPU的第一外围区域NAA1叠置并且对应于电子面板EP的外围区域NAA。
信号线TL11、TL12、TL21、TL22和TL3可以包括多条第一感测线TL11和TL12、多条第二感测线TL21、TL22和第三感测线TL3。输入感测垫TPD1和TPD2可以对应于图5B的输入感测垫TPD。输入感测垫TPD1和TPD2可以包括设置在分开的区域中的第一感测垫组(也被称为输入感测垫)TPD1和第二感测垫组(也被称为输入感测垫)TPD2。
第一电极TE1布置在第一方向DR1上(例如,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每个第一电极TE1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每个第一电极TE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图案SP1和多个第一连接图案BP1。
第一感测图案SP1和第一连接图案BP1中的每个可以布置在第二方向DR2上。第一连接图案BP1中的每个设置在第一感测图案SP1中的相邻的第一感测图案SP1之间。第一感测图案SP1通过第一连接图案BP1电连接。
第一感测线TL1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极TE1。第一感测线TL1将第一电极TE1分别连接到第一垫T11和T12中的对应于第一电极TE1的一些输入感测垫TPD。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线TL1可以包括第一下子线TL11和第二下子线TL12。第一下子线TL11将第一电极TE1的一部分连接到第一垫T11和T12中的第一垫T11。第二下子线TL12将第一电极TE1的剩余部分连接到第一垫T11和T12中的第一垫T12。
第一感测线TL1可以将通过第一垫T11和T12提供的电信号传输到第一电极TE1,或者可以将从第一电极TE1提供的电信号通过第一垫T11和T12传输到外部。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第一垫T11和T12可以连续地布置在显示面板垫DPD的一侧上,同样地,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第一垫T11和T12的具体构造。
第二电极TE2布置在第二方向DR2上(例如,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开)。每个第二电极TE2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每个第二电极TE2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图案SP2和多个第二连接图案BP2。
第二感测图案SP2和第二连接图案BP2可以布置在第一方向DR1上。每个第二连接图案BP2设置在第二感测图案SP2中的相邻的第二感测图案SP2之间。第二感测图案SP2通过第二连接图案BP2电连接。
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分别连接到第二电极TE2。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将第二电极TE2连接到第二垫T21和T22。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可以包括第一子线TL21和第二子线TL22。
第一子线TL21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AA2的左侧处并且连接到第二电极TE2的一部分。每条第一子线TL21可以连接到第二电极TE2的一部分的一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第一子线TL21可以连接到设置在奇数行的第二电极TE2中的每个第二电极TE2的一侧。
第二子线TL22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AA2的右侧处并且连接到第二电极TE2的另一部分。第二子线TL22连接到第二电极TE2的剩余电极的另一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第二子线TL22可以连接到布置在偶数行的第二电极TE2中的每个第二电极TE2的另一侧。所述另一侧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与所述一侧相对。
连接到第二子线TL22的第二电极TE2可以是未连接到第一子线TL21的电极。即,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电极TE2可以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子线TL21和第二子线TL22的一条线。
第二感测线TL2可以将通过第二垫T21和T22提供的电信号传输到第二电极TE2,或者可以将从第二电极TE2提供的电信号通过第二垫T21和T22传输到外部。
第二电极TE2可以接收与施加到第一电极TE1的电信号不同的电信号。这里,第二电极TE2可以与第一电极TE1一起产生电场。输入感测单元ISU可以通过在第二电极TE2和第一电极TE1之间形成的电容的变化感测外部输入TC(见例如,图4)。
可选地,第二电极TE2可以接收与第一电极TE1的电信号相同的电信号。这里,输入感测单元ISU可以通过由于外部输入TC而在第二电极TE2和第一电极TE1中的每个中产生的电容的变化来感测外部输入TC(见例如,图4)。
第三电极GE布置在第二方向DR2上(例如,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间隔开)。每个第三电极GE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每个第三电极GE可以包括多个导电图案GP和多个导电连接图案GBP。
导电图案GP和导电连接图案GBP布置在第一方向DR1上。导电连接图案GBP分别设置在导电图案GP中的相邻的导电图案GP之间并且与第一电极TE1叠置。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第三电极GE可以布置在第一方向DR1上,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平面图中,第三电极GE可以与第二电极TE2间隔开。导电图案GP中的每个可以分别被第二感测图案SP2中的相应的第二感测图案SP2围绕。例如,导电图案GP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感测图案SP2中限定的开口中。导电连接图案GBP可以设置为使得导电连接图案GBP在平面图中不与第二连接图案BP2叠置。这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第一电极TE1、第二电极TE2和第三电极GE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三感测线TL3连接到第三电极GE。第三感测线TL3将第三垫T31和T32连接到第三电极GE。第三垫T31和T32可以彼此间隔开并且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垫DPD的两侧上,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线TL3可以被设置为单一一体。因此,多个第三电极GE可以通过单一一体的第三感测线TL3彼此连接。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可以将第三感测线TL3设置为多条第三感测线TL3,所述多条第三感测线TL3传输相同的电信号并且分别连接到输入感测垫TPD的对应垫。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感测线TL3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同样地,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第三感测线TL3的具体构造。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三感测线TL3连接到第三电极GE中的一部分第三电极GE的一侧,并且还连接到第三电极GE中的剩余电极的另一侧。例如,第三感测线TL3可以连接到第三电极GE中的在第一区域AA2的左侧处的一部分第三电极GE,并且连接到第三电极GE中的在第一区域AA2的右侧处的剩余电极。这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第三感测线TL3可以将通过第三垫T31和T32提供的电信号传输到第三电极GE。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线TL3可以传输与由第一感测线TL1和第二感测线TL2中的每条传输的电信号不同的电信号。
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线TL3可以接收地电压。因此,第三电极GE可以保持地电压。第三电极GE可以防止在设置在显示面板单元DPU中的电学组件与第一电极TE1或第二电极TE2之间产生寄生电容。因此,即使输入感测单元ISU和显示面板单元DPU构成一个电子面板EP,也可以稳定地防止(或至少减少)由于显示面板单元DPU而导致的输入感测单元ISU中的噪声的发生,以改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电可靠性和灵敏度。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单元ISU可以包括在与第二方向DR2相反的方向上顺序布置的多个行电极CLE。行电极CLE中的每个可以由第二电极TE2和第三电极GE限定。例如,一个行电极CLE可以由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一个第二电极TE2和包括被第二感测图案SP2围绕的导电图案GP的第三电极GE组成。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一个行电极CLE中,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对的一侧和另一侧可以连接到彼此不同的感测线。例如,一个行电极CLE的一侧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以及第三感测线TL3中的一条,而另一侧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以及第三感测线TL3中的另一条。
例如,当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中的一条连接到一个行电极CLE的第二电极TE2的左侧时,第三感测线TL3可以连接到同一行电极CLE的第三电极GE的右侧。这里,感测线可以不连接到第二电极TE2的右侧和第三电极GE的左侧。可选地,当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中的一条连接到一个行电极CLE的第二电极TE2的右侧时,第三感测线TL3可以连接到同一行电极CLE的第三电极GE的左侧。这里,感测线可以不连接到第二电极TE2的左侧和第三电极GE的右侧。
如图6C中所示,在输入感测单元ISU_P中,第三感测线TL3P和第三垫T3P中的每个可以设置为多个。多条第三感测线TL3P和多个第三垫T3P可以分别连接到对应的第三电极GE。如上所述,多条第三感测线TL3P和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可以交替地连接到行电极CLE的侧部。这里,第三电极GE可以接收用于感测有效区域AA中的噪声的电信号,以感测是否由于位置而发生噪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输入感测单元ISU_P可以被设计为具有各种结构,同样地,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输入感测单元ISU_P的具体构造。
图7A和图7B是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平面图。例如,图7A和图7B示出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输入感测单元ISU_N和ISU_H的示意性平面图。如上所述,虽然第一下子线TL11、第二下子线TL12、第一子线TL21和第二子线TL22中的每条包括被划分成分别连接到对应的垫T11、T12、T21和T22的多条线,但是为了便于描述,第一下子线TL11、第二下子线TL12、第一子线TL21、第二子线TL22以及对应的垫T11、T12、T21和T22中的每个被示为单个分组的线或垫。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
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输入感测单元ISU_N和ISU_H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参照图7A,输入感测单元ISU_N可以包括预定的凹口部分NT。凹口部分NT可以限定在基体基底BS中或显示面板单元DPU(见图6A)的一侧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凹口部分NT可以通过使基体基底BS的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上侧的一部分在第二方向DR2的相反方向上凹进来限定。
由于凹口部分NT被限定,所以第一电极TE1的一部分和第三电极GE的一部分可以从图6B的输入感测单元ISU去除。行电极CLE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经由凹口部分NT延伸。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在最上侧的行电极CLE可以穿过凹口部分NT。
例如,由于凹口部分NT,第一电极TE1的一部分可以具有比与凹口部分NT间隔开的区域的第一电极TE1的表面积或长度小的表面积或长度。在第二方向DR2上与凹口部分NT间隔开的第一电极TE1可以具有比在第一方向DR1上与凹口部分NT间隔开的其余第一电极TE1的长度和表面积小的长度和表面积。
此外,例如,第二电极TE2的一部分可以相对于凹口部分NT被分为左部分和右部分。使第二电极TE2的与凹口部分NT的左侧相邻的第二感测图案SP2和与凹口部分NT的右侧相邻的第二感测图案SP2连接的第二连接图案元件BP2N可以沿凹口部分NT的边缘延伸。因此,即使一些第二电极TE2被凹口部分NT分开,第二电极TE2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图案元件BP2N电连接。
此外,例如,第三电极GE的一部分可以相对于凹口部分NT被分为左部分和右部分,如同第二电极TE2一样。因此,与凹口部分NT相邻的导电连接图案GBPN可以沿凹口部分NT的边缘延伸,以将两个导电图案GP彼此连接,所述两个导电图案GP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其间具有凹口部分NT。因此,即使一些第三电极GE被凹口部分NT分开,但是第三电极GE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导电连接图案GBPN电连接。
如图7B中所示,输入感测单元ISU_M可以包括预定的孔MH。孔MH限定在第一区域AA2中以至少穿过输入感测单元ISU_H。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孔MH可以穿过输入感测单元ISU_H和基体基底BS。电子模块EM1(见图5A)的至少一部分(诸如相机模块CMM(见图5A)或光接收模块LRM(见图5A))可以设置为与孔MH叠置。
第一电极TE1、第二电极TE2和第三电极GE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去除了与孔MH相邻的部分的形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孔MH可以限定在从行电极CLE的最外侧电极顺序布置的两个行电极CLE之间。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孔MH与两个第一感测图案SP1、两个第二感测图案SP2和两个导电图案GP相邻。当与对应的周边图案相比时,与孔MH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图案SP1、两个第二感测图案SP2和两个导电图案GP中的每个可以具有相对小的表面积。两个第一感测图案SP1、两个第二感测图案SP2和两个导电图案GP的面向孔MH的边可以具有沿着孔MH的边缘延伸的弯曲形状。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提供具有各种形状的输入感测单元ISU、ISU_P、ISU_N和ISU_H。此外,具有各种形状的输入感测单元ISU、ISU_P、ISU_N和ISU_H可以具有其中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以及第三感测线TL3分别相对于单个行电极CLE连接在不同位置处的结构。因此,提供了其中防止第三感测线TL3与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之间在俯视图中叠置的电子设备EA,并且这样可以改善电子设备EA的电可靠性。
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图6B、图6C、图7A和图7B的输入感测单元中的每个的区域的一部分的平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图8A示出了图6B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四个行电极CLE1、CLE2、CLE3和CLE4的右区域,图8B中示出了左区域。此外,将参照图7A和图7B描述多条第一子线TL21的部分L11、L12和L1N。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指示与图1至图7B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并且将主要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8A和图8B中所示,多个行电极CLE中的第一行电极至第四行电极CLE1、CLE2、CLE3和CLE4顺序布置在与第二方向DR2相反的方向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行电极CLE1和第三行电极CLE3设置在图6B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奇数行电极位置中,第二行电极CLE2和第四行电极CLE4可以设置在图6B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偶数行电极位置中。
第一行电极CLE1可以在一侧处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中的一条,并且在另一侧处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例如,参照图8A,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三电极GE的右端GP1R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另一方面,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1R不会连接到第二子线TL22。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1R与第二子线TL22和第三感测线TL3间隔开。因此,第三感测线TL3可以稳定地连接到第三电极GE,而不与第二子线TL22或第二电极TE2叠置。
参照图8B,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二电极TE2的左端SP21L连接到第一子线TL21的一条线。这里,电子设备EA还可以包括将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二电极TE2连接到第一子线TL21的一条线L11的连接部分CP11。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二电极TE2的左端SP21L和线L11可以连接到连接部分CP11,然后通过连接部分CP11和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二电极TE2之间的接触部分CTS与连接部分CP11和第一子线TL21的一条线L11之间的接触部分CTL彼此电连接。因此,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二电极TE2可以稳定地连接到第一子线TL21的一条线L11,而不接触第三感测线TL3。
另一方面,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三电极GE的左端GP1L不会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三电极GE的左端GP1L与第一子线TL21和第三感测线TL3间隔开。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一行电极CLE1中,可以在彼此不同的层上执行彼此对应的第三感测线TL3和第三电极GE之间的连接以及线L11和第二电极TE2之间的连接。因此,可以减少第三感测线TL3和第二电极TE2之间的叠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防止第三感测线TL3和线L11之间的干扰,以改善电子设备EA的电可靠性。
类似地,参照图8A和图8B,在第二行电极至第四行电极CLE2、CLE3和CLE4中的每个中,与第三感测线TL3的连接以及与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的连接可以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执行。第二行电极至第四行电极CLE2、CLE3和CLE4中的每个的一侧可以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以及第三感测线TL3中的一条。
例如,第二行电极CLE2的左端GP2L可以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第二行电极CLE2的右端SP22R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的一条线L21。第二行电极CLE2的第三电极GE的左端GP2L可以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第二行电极CLE2的第二电极TE2的左端SP22L不会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另一方面,第二行电极CLE2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2R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的一条线L21,并且第二行电极CLE2的第三电极GE的右端GP2R不会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并且可以与第三感测线TL3间隔开。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行电极CLE3可以具有对应于第一行电极CLE1的连接结构的连接结构。例如,第三行电极CLE3的左端SP23L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的一条线L12,并且第三行电极CLE3的右端GP3R可以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即,第三行电极CLE3的第二电极TE2的左端SP23L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的一条线L12,并且第三行电极CLE3的第三电极GE的右端GP3R可以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第三行电极CLE3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3R和第三行电极CLE3的第三电极GE的左端GP3L不会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与第三感测线TL3。
第四行电极CLE4可以具有与第二行电极CLE2的连接结构对应的连接结构。例如,第四行电极CLE4的左端GP4L可以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并且第四行电极CLE4的右端SP24R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的一条线L22。即,第四行电极CLE4的第三电极GE的左端GP4L可以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并且第四行电极CLE4的第二电极TE2的左端SP24L不会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另一方面,第四行电极CLE4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4R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的一条线L22,并且第四行电极CLE4的第三电极GE的右端GP4R不会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构成同一行电极CLE的第二电极TE2和第三电极GE可以分别在不同位置处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与第三感测线TL3中的对应线。因此,第二电极TE2与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三电极GE与第三感测线TL3之间的连接可以被设计成在平面图中彼此不叠置。
此外,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减少或防止第三感测线TL3与其它感测线TL11、TL12、TL21和TL22之间的叠置,或者第三电极GE与其它感测线TL11、TL12、TL21和TL22之间的叠置。这样,可以防止故障(诸如在输入感测单元(例如,图6B的输入感测单元ISU)中的不同信号线之间产生的噪声)的发生,并且以这种方式,可以改善电子设备EA的电可靠性。
图9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8A的剖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9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沿图8A的剖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9A和图9B,第一行电极CLE1、第二行电极CLE2、第三感测线TL3和第二子线TL22(也称为第二感测线TL22)设置在显示面板单元DPU上。为了便于描述,将从图示省略构成显示面板单元DPU的像素PX(见图6A)与信号线PL、DL和GL(见图6A)。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导电图案GP和GP1R、第二感测图案SP2和SP21R以及第二连接图案BP2可以设置在与导电连接图案GBP和第一连接图案BP1的层不同的层上。导电图案GP和GP1R可以通过穿过绝缘层SIL而连接到导电连接图案GBP,以构成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第三电极GE(见例如,图7A)。
第二感测图案SP2和SP21R可以直接连接到第二连接图案BP2以构成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第二电极TE2(见例如,图7A)。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感测图案SP2和SP21R可以连接到第二连接图案BP2以提供单一整体。
第一感测图案SP1(见例如,图7A)(在图9A和图9B中未示出)可以通过穿过绝缘层SIL而连接到第一连接图案BP1,以构成与第二电极TE2交叉的第一电极TE1(见例如,图7A)(在图9A和图9B中未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二感测线TL22和第三感测线TL3可以设置在与第二电极TE2和第三电极GE的层相同的层上。
参照图9A,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三电极GE的右端GP1R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第三感测线TL3可以直接连接到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三电极GE的右端GR1R,并且因此在平面图中可以不与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1R叠置。
参照图9B,第二行电极CLE2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2R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2的对应线L21。这里,对应于第二行电极CLE2的线L21可以通过设置在与第二电极TE2不同的层上的连接部分CP12电连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部分CP12可以设置在与第一连接图案BP1或导电连接图案GBP相同的层上。与第二行电极CLE2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2R对应的线L21可以穿过绝缘层SIL连接到连接部分CP12,并且因此可以稳定地连接到线L21,而不电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连接部分CP12可以设置在第三感测线TL3上方并且与第三感测线TL3叠置,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虽然未示出,但是根据第二感测线TL21和TL22以及第三感测线TL3的布置位置,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三电极GE的右端GP1R可以通过连接部分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并且第二行电极CLE2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2R可以直接连接到对应的线L21。可选地,第一行电极CLE1的第三电极TE3的右端GP1R和第二行电极CLE2的第二电极TE2的右端SP22R可以分别通过连接部分连接到对应的第三感测线TL3和第二感测线TL2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EA可以被设计成各种形状,只要第三电极GE和第二电极TE2对于每个行电极CLE在不同的位置处连接即可,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图10A、图10B和图10C是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平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0A至图10C中,在与第二方向DR2相反的方向上顺序布置的多个行电极C1至C10具有矩形形状。
如图10A中所示,在电子设备EA-1中,行电极C1至C10中的每个通过包括右端和左端的两端中的一端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1和TL22-1,并且通过两端中的剩余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1。
例如,行电极C1至C10中的奇数行电极C1、C3、C5、C7和C9可以通过左端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1,行电极C1至C10中的偶数行电极C2、C4、C6、C8和C10可以通过右端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2-1。
行电极C1至C10中的奇数行电极C1、C3、C5、C7和C9可以通过右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1,行电极C1至C10中的偶数行电极C2、C4、C6、C8和C10可以通过左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行电极C1至C10可以通过未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1和TL22-1的侧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1。
可选地,如图10B中所示,在电子设备EA-2中,行电极C1至C10中的奇数行电极C1、C3、C5、C7和C9可以通过右端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2-2,行电极C1至C10中的偶数行电极C2、C4、C6、C8和C10可以通过左端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2。
行电极C1至C10中的奇数行电极C1、C3、C5、C7和C9可以通过左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2,行电极C1至C10中的偶数行电极C2、C4、C6、C8和C10可以通过右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行电极C1至C10可以通过未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2和TL22-2的侧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2。
可选地,如图10C中所示,在电子设备EA-3中,行电极C1至C10中的行电极C1、C4、C7和C10可以通过左端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3,行电极C1至C10中的行电极C2、C3、C5、C6、C8和C9可以通过右端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2-3。因此,行电极C1至C10中的行电极C1、C4、C7和C10可以通过右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3,并且行电极C1至C10中的行电极C2、C3、C5、C6、C8和C9可以通过左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3。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一个行电极可以通过两端中的一端连接到第二感测线,并且可以通过两端中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三感测线。一个行电极和第二感测线之间的连接以及所述一个行电极和第三感测线之间的连接可以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执行,并且也可以在平面图中彼此不叠置。因此,可以防止不同信号施加到其的第二感测线与第三感测线之间的电干扰,并且因此可以改善电子设备的电可靠性。
图1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平面图。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1示出了电子设备EA_M的有效区域AA(见图12A)的一部分,图12A和图12B示出了电子设备EA_M的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NAA之间的边界区域。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指示与图1至图10C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并且将主要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11中所示,第一电极TE1_M、第二电极TE2-M和第三电极GE_M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条网格线。网格线可以包括在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交叉的第一对角线方向DR4上延伸的第一网格线MSL1以及在与第一对角线方向DR4交叉的第二对角线方向DR5上延伸的第二网格线MSL2。
第一网格线MSL1和第二网格线MSL2可以设置在相同的平面(或层)上并且可以彼此连接。第一网格线MSL1和第二网格线MSL2形成第一感测图案SP1_M、第二感测图案SP2_M、第二连接图案BP2_M和导电图案GP_M。第一感测图案SP1_M、第二感测图案SP2_M、第二连接图案BP2_M和导电图案GP_M之间的边界可以通过切割第一网格线MSL1和第二网格线MSL2来形成。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导电连接图案GBP_M和第一连接图案BP1_M中的每个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网格线MSL1和第二网格线MSL2中的每个的层不同的层上。导电连接图案GBP_M和第一连接图案BP1_M可以布置在同一层上并且在平面图中彼此间隔开。
导电连接图案GBP_M可以通过预定的接触部分CH_G连接到限定导电图案GP_M的第一网格线MSL1和第二网格线MSL2,并且第一连接图案BP1_M可以通过预定的接触部分CH_S连接到限定第一感测图案SP1_M的第一网格线MSL1和第二网格线MSL2。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第二电极TE2_M和第三电极GE_M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此外,当第二电极TE2_M和第三电极GE_M设置在同一行中时,第二电极TE2_M和第三电极GE_M可以在平面图中彼此间隔开。因此,可以防止独立地传输信号的第二电极TE2_M和第三电极GE_M之间的电连接,并且这样可以改善电子设备EA_M的电可靠性。
图12A示出了第一行电极CLE_M1的右端的区域的一部分。如图12A中所示,在第一行电极CLE_M1中,第三电极GE_M1的右端可以比第二电极TE2_M1的右端在第一方向DR1上更远地延伸。第三电极GE_M1的右端可以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行电极CLE_M1和第三感测线TL3可以设置在相同的线或层上。因此,第三电极GE_M1的右端可以直接连接到第三感测线TL3。然而,这仅是示例。例如,第三电极GE_M1的右端可以与第三感测线TL3集成,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图12B示出了第二行电极CLE_M2的右端的区域的一部分。如图12B中所示,在第二行电极CLE_M2中,第二电极TE2_M2的右端可以比第三电极GE_M2的右端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得更远。
第二电极TE2_M2的右端通过连接部分CP_M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部分CP_M设置在与第二感测线TL2和第三感测线TL3中的每个的层不同的层上。第二电极TE2_M2可以通过预定的接触部分CTS连接到连接部分CP_M。第二感测线TL2可以通过预定接触部分CTL连接到连接部分CP_M。因此,第二电极TE2_M可以稳定地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而不与第三感测线TL3叠置。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减少或防止传输彼此不同的电信号的信号线之间的叠置。因此,可以减少(或防止)由于信号线之间的电干扰引起的噪声的发生,以将输入感测单元改善为具有改善的外部输入灵敏度。此外,可以提供具有改善的电可靠性的显示设备。
尽管在此已经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但是通过该描述,其它实施例和修改将是明显的。因此,发明构思并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而是限于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如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显的各种明显的修改和等同布置的更宽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输入感测单元,所述输入感测单元包括:
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中的每个第一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行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行电极中的每个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三电极,被构造为接收与所述第二电极不同的电信号;
第一感测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
第二感测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以及
第三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
其中:
所述行电极中的每个行电极包括第一侧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侧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与所述第三感测线中的一者;并且
所述第二侧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和所述第三感测线中的另一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
所述行电极之中的第一行电极的所述第一侧连接到所述第三感测线;并且
所述第一行电极的所述第二侧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之中的一条第二感测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
所述行电极之中的第二行电极的所述第一侧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之中的一条第二感测线;并且
所述第二行电极的所述第二侧连接到所述第三感测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感测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三感测线相同的层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
所述第三电极设置在与所述第三感测线相同的层中;并且
所述第三感测线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所述输入感测单元还包括:
连接部分,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感测线不同的层中;以及
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感测线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线经由所述绝缘层中的接触孔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三感测线叠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中的每个第一电极包括:第一感测图案,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以及第一连接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图案之中的相邻的第一感测图案之间,并且将所述相邻的第一感测图案彼此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第二电极包括:第二感测图案,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感测图案中的每个第二感测图案包括开口;以及第二连接图案,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且将所述第二感测图案之中的相邻的第二感测图案彼此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二连接图案设置在彼此不同的层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中的每个第三电极包括:
导电图案,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开口中;以及
导电连接图案,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且将所述导电图案之中的相邻导电图案彼此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导电连接图案与所述第一电极叠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中的每个第三电极被构造为接收地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感测单元,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三感测线与所述第二感测线间隔开。
13.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单元,被构造为显示图像;以及
输入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布置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中的每个第一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三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电极中的每个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感测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第二感测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以及第三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的一部分中的每个第三电极的第一侧,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的剩余部分中的每个第三电极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剩余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地布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剩余部分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感测线包括:第一子线,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一部分的第一侧;以及第二子线,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剩余部分中的每个第二电极的第二侧;
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一部分的所述第一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剩余部分的所述第二侧相对;并且
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剩余部分的所述第二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一部分的所述第一侧相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剩余部分设置在同一的行中;
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一部分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三感测线间隔开;并且
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剩余部分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子线间隔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剩余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一部分设置在同一行中;
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剩余部分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三感测线间隔开;并且
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一部分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子线间隔开。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中的每个第一电极包括:第一感测图案,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以及第一连接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图案之中的相邻的第一感测图案之间,并且将所述相邻的第一感测图案彼此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第二电极包括:第二感测图案,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感测图案中的每个第二感测图案包括开口;以及第二连接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图案之中的相邻的第二感测图案之间并且将所述相邻的第二感测图案彼此连接;
所述第三电极中的每个第三电极包括:导电图案,分别设置在所述开口中;以及导电连接图案,设置在所述导电图案之中的相邻导电图案之间并且将所述相邻的导电图案彼此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和所述导电连接图案设置在同一层中;并且
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和所述导电连接图案彼此间隔开。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导电连接图案在平面图中与所述第一电极叠置。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一感测线、所述第二感测线和所述第三感测线彼此间隔开。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三感测线与所述第三电极设置在同一层中;并且
所述第三感测线与所述第二感测线设置在同一层中。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感测线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感测线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开;以及
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感测线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之间,
其中:
所述第二感测线通过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并且
在平面图中,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三感测线叠置。
2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被构造为接收与所述第二电极不同的电压。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中的每个第三电极被构造为接收地电压。
CN201910853320.4A 2018-09-12 2019-09-10 输入感测单元和包括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08960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09296 2018-09-12
KR20180109296 2018-09-12
KR1020180129175A KR20200031003A (ko) 2018-09-12 2018-10-26 입력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018-0129175 2018-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6093A true CN110896093A (zh) 2020-03-20

Family

ID=67956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3320.4A Pending CN110896093A (zh) 2018-09-12 2019-09-10 输入感测单元和包括该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5) US10890998B2 (zh)
EP (1) EP3623917B1 (zh)
CN (1) CN1108960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08269A (ko) * 2019-07-12 2021-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모듈
TWI778884B (zh) * 2021-12-06 2022-09-21 王士華 同平面感測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68138A1 (en) * 2012-12-13 2014-06-19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20140253499A1 (en) * 2013-03-07 2014-09-1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ouch unit array and a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US20180059869A1 (en) * 2016-08-31 2018-03-01 Japan Display Inc. Touch sensor and touch screen
US20180182822A1 (en) * 2016-12-26 2018-06-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1828004A (zh) * 2016-12-09 2018-08-0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08388366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和具有该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1105B2 (en) * 2008-08-21 2014-04-29 Wacom Co., Ltd. Touchscreen with extended conductive pattern
KR101886801B1 (ko) 2010-09-14 2018-08-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평판표시장치
KR20130003215A (ko) 2011-06-30 2013-01-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2356352B1 (ko) 2014-12-18 2022-01-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촉 감응 소자 및 접촉 감응 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70111827A (ko) * 2016-03-29 2017-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및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80006519A (ko) 2016-07-07 2018-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610415B1 (ko) 2016-11-30 2023-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터치 센서의 구동 방법
KR102355519B1 (ko) * 2017-05-02 2022-01-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KR102375273B1 (ko) * 2017-05-15 2022-03-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KR101932650B1 (ko) * 2017-05-15 2018-1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153445B (zh) * 2017-11-30 2020-07-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KR102586042B1 (ko) 2018-04-06 2023-10-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68138A1 (en) * 2012-12-13 2014-06-19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20140253499A1 (en) * 2013-03-07 2014-09-1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ouch unit array and a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US20180059869A1 (en) * 2016-08-31 2018-03-01 Japan Display Inc. Touch sensor and touch screen
TW201828004A (zh) * 2016-12-09 2018-08-0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US20180182822A1 (en) * 2016-12-26 2018-06-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388366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和具有该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99869B2 (en) 2024-02-13
US20210132725A1 (en) 2021-05-06
US20200081572A1 (en) 2020-03-12
US11556198B2 (en) 2023-01-17
EP3623917A1 (en) 2020-03-18
US20220155896A1 (en) 2022-05-19
US10890998B2 (en) 2021-01-12
US20230176670A1 (en) 2023-06-08
US20240231522A1 (en) 2024-07-11
EP3623917B1 (en) 2022-07-27
US11182007B2 (en)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8444B (zh) 电子面板和包括该电子面板的电子装置
EP3754740B1 (en) Electronic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20032825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085945B (zh) 显示设备
US102512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899869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599270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348989B2 (en) Electronic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140289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2001624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788161A (zh) 电子装置
US12048193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optical sheet and stress control member
US1169866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311957A (zh) 显示装置
TWI818069B (zh)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CN112148155A (zh) 电子设备
US11538266B2 (en) Display device
TWI828751B (zh)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