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8258A - 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8258A
CN111588258A CN201911135337.2A CN201911135337A CN111588258A CN 111588258 A CN111588258 A CN 111588258A CN 201911135337 A CN201911135337 A CN 201911135337A CN 111588258 A CN111588258 A CN 111588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pressure relief
adsorp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53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成峰
蔡增熠
叶佳祥
陈志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Yiq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jiang Yi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jiang Yiq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jiang Yi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53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82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8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825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9/00Supports, holders, or containers for household us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G1/00-A47G27/00 or A47G33/00 
    • A47G29/087Devices for fastening household utensils, or the like, to tables, wall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7/00Suction cups for attaching purposes; Equivalent means using adhes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本体,具有一抽气腔和一与吸附面相配合的吸附壁,吸附壁上设有连通抽气腔的第一通孔;抽气机构,用于将抽气腔中的气体抽至外界;单向阀,与第一通孔相配合以允许气体单向地从第一通孔流入抽气腔,从而使得吸附壁与吸附面围成的吸附腔形成真空;承受件,活动装接在本体上并与抽气机构联动配合,当承受件进行一次承受外力和失去外力的动作周期时,承受件使得抽气机构对抽气腔进行一次抽气动作和排气动作,抽气动作使得吸附腔中的气体经由单向阀进入抽气腔,排气动作使得抽气腔中的气体排至外界。本发明的吸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自动增加吸附腔的负压,提高吸附能力,使用十分方便,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吸附装置的吸附原理是通过在吸附装置与吸附面之间形成真空以使得吸附装置吸附于玻璃、陶瓷等光滑面,应用十分广泛。
真空吸附装置对吸附面的表面要求较高,当吸附面的表面较为不平整时,若往复对真空吸附装置施加作用力,比如往复将重物挂于真空吸附装置和从真空吸附装置上取下,容易使得真空吸附装置产生一定的位移,并且在位移的过程中,外界空气可能趁机进入真空吸附装置与吸附面之间的吸附腔中,从而导致真空度逐渐减小,最终可能导致吸附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真空吸附装置的承受件进行一次承受外力和失去外力的动作周期,能对吸附腔进行一次抽气,从而使得真空吸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即可自动增强负压,使用效果更好,结构简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
本体,具有一抽气腔和一与吸附面相配合的吸附壁,所述吸附壁上设有连通所述抽气腔的第一通孔;
抽气机构,用于将所述抽气腔中的气体抽至外界;
单向阀,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以允许气体单向地从所述第一通孔流入所述抽气腔,从而使得所述吸附壁与吸附面围成的吸附腔形成真空;
承受件,活动装接在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抽气机构联动配合,当所述承受件进行一次承受外力和失去外力的动作周期时,所述承受件使得所述抽气机构对所述抽气腔进行一次抽气动作和排气动作,其中,所述抽气动作使得所述吸附腔中的气体经由所述单向阀进入所述抽气腔,所述排气动作使得所述抽气腔中的气体排至外界。
优选的,还包括一弹性件,所述承受件承受外力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带动所述抽气机构对所述抽气腔进行排气动作,所述承受件失去外力时,所述抽气机构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对所述抽气腔进行抽气动作;或者,所述承受件承受外力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带动所述抽气机构对所述抽气腔进行抽气动作,所述承受件失去外力时,所述抽气机构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对所述抽气腔进行排气动作。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抽气机构与所述本体之间,或者,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承受件与所述本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抽气机构为一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与所述抽气腔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沿压缩所述抽气腔内气体的方向运动时将所述抽气腔内的气体压至外界,所述活塞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着与压缩所述抽气腔内气体相反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单向阀打开。
优选的,所述承受件与所述活塞联动配合,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承受件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承受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联动所述活塞。
优选的,所述承受件包括滑块和与所述滑块连接的挂钩,所述滑块滑动装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挂钩位于所述本体外以能挂接外物,所述滑块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带动所述活塞沿着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
优选的,还包括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密封胶垫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吸附壁的底面,另一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密封凹腔,每个的所述密封凹腔均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与所述抽气腔相连通,在所述密封胶垫吸附在吸附面上时,所述密封凹腔与所述吸附面形成所述吸附腔,且所述至少两个密封凹腔互不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具有用于连通所述吸附腔和外界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机构能在密封位置和泄压位置之间活动,在所述密封位置时,所述泄压通道关闭以切断所述吸附腔与外界的连通,在所述泄压位置时,所述泄压通道打开使得外界空气经由所述泄压通道进入所述吸附腔中。
优选的,所述泄压机构包括装设在所述本体上且能在所述密封位置和泄压位置之间活动的泄压阀芯,所述泄压阀芯上设有所述泄压通道,通过驱动所述泄压阀芯使得所述泄压通道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泄压堵头,所述泄压阀芯与所述泄压堵头相配合,所述泄压阀芯在所述密封位置时,所述泄压堵头堵住所述泄压通道的其中一端口,所述泄压阀芯在所述泄压位置时,所述泄压堵头与所述泄压通道的该端口相分离。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为一锥形堵头,所述第一通孔上形成有与所述锥形堵头形状相匹配的锥形孔部,还包括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密封胶垫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吸附壁的底面,另一面与吸附面相配合形成所述吸附腔,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密封胶垫一体成型,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密封胶垫通过二次注塑装设在所述吸附壁上,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密封胶垫采用硅胶材质,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密封胶垫之间还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对所述单向阀的复位提供弹性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将真空吸附装置的承受件与抽气机构联动配合,当承受件进行一次承受外力和失去外力的动作周期时,承受件使得抽气机构对抽气腔进行一次抽气动作和排气动作,从而使得真空吸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即可自动增加吸附腔的负压,提高吸附能力,使用十分方便,效果好,结构简单。
2、本发明真空吸附装置的承受件与抽气机构的活塞联动配合,活塞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承受件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承受件通过第一导向斜面和/或第二导向斜面联动活塞,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3、本发明的密封胶垫上设有至少两个密封凹腔,通过单向阀控制密封凹腔的气体单向地流入抽气腔中,并且使得密封胶垫吸附在吸附面上时,至少两个密封凹腔互不连通,这样,其中一个密封凹腔泄压不会影响其他密封凹腔,真空吸附装置仍然可以保持吸附功能,功能更可靠。
4、本发明通过设置泄压机构,通孔控制泄压机构上的泄压通道的打开或关闭来控制吸附腔与外界的连通或切断,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操作轻松。
5、本发明将密封凹腔分为腔内密封凹腔和腔外密封凹腔,腔内密封凹腔与抽气腔直接连通,腔外密封凹腔通过腔内密封凹腔、连通通道间接地与抽气腔连通。这样抽气腔可以设置的较小,不容易泄气,并且泄压机构也无需设置多个,泄压机构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腔外密封凹腔、连通通道、腔内密封凹腔后进入抽气腔,结构更简单,紧凑。
6、吸附壁的顶壁对应腔外第一通孔处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盖接一个压盖,压盖与凹槽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吸附壁的顶壁上位于凹槽处设有贯穿的连通孔,腔外第一通孔经由间隙、连通孔与腔内密封凹腔相连通,该间隙和连通孔形成连通通道,构思巧妙,结构简单。
7、泄压机构包括泄压阀芯和泄压堵头,泄压阀芯在密封位置时,泄压堵头堵住泄压通道的其中一端口,泄压阀芯在泄压位置时,泄压堵头与泄压通道的该端口相分离,泄压机构十分简单,功能可靠。
8、泄压堵头、锥形堵头与密封胶垫一体成型,泄压堵头、锥形堵头和密封胶垫通过二次注塑装设在吸附壁上,成型十分简单,并且密封胶垫不容易与吸附壁相脱离。
9、泄压堵头、单向阀与所述密封胶垫之间还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对泄压堵头的复位提供弹性力,第二连接柱对单向阀的复位提供弹性力,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即起到连接作用又起到弹性件作用,从而无需另外设置弹性件,结构更简单,节约成本。
10、单向阀采用硅胶材质,硅胶材质不容易与其他材质粘合,从而可以确保单向阀能顺畅打开,确保功能可靠。
11、密封胶垫上还一体成型有防滑部,通过所述防滑部使得真空吸附装置与吸附面之间形成更大的静摩擦力,以提高真空吸附装置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装置的挂钩不受压时的剖视图,此时抽气机构进行排气动作;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装置的挂钩受压时的剖视图,此时抽气机构进行抽气动作;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装置泄压机构泄压时的局部状态剖示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装置的挂钩、本体和活塞之间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装置的密封胶垫、泄压堵头和单向阀相配合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装置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为:
10-本体;11-上盖;12-吸附壁;121-第一通孔;121a-腔内第一通孔;121b-腔外第一通孔;122-穿孔;123-连通孔;13-抽气腔;14-连通通道;15-凹槽;16-压盖;17-滑腔;
20-密封胶垫;21-第二通孔;22-密封凹腔;22a-腔内密封凹腔;22b-腔外密封凹腔;23-密封沿;24-防滑部;
30-抽气机构(活塞组件);31-活塞;311-第一导向斜面;33-Y形密封圈;
40-泄压机构;41-泄压阀芯;411-泄压通道;412-外端口;413-内端口;42-泄压堵头;43-泄压按钮;
50-单向阀;
61-第一连接柱;62-第二连接柱;63-第三连接柱;
70-承受件;71-滑块;72-挂钩;711-第二导向斜面;
8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查阅图1至图9,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本体10、密封胶垫20、抽气机构30、泄压机构40、单向阀50和承受件70。
本体10包括上盖11和与吸附面相配合(未图示)的吸附壁12,上盖11和吸附壁12盖接形成一容置腔,容置腔中设有一抽气腔13,吸附壁12上设有连通抽气腔13的第一通孔121。单向阀50与第一通孔121相配合以允许气体单向地从第一通孔121流入抽气腔13中,从而使得吸附壁12与吸附面围成的吸附腔形成真空以实现真空吸附装置的吸附功能。
本实施例中,吸附壁12上的第一通孔121包括与抽气腔13相对应的腔内第一通孔121a和腔外第一通孔121b,与腔内第一通孔121a对应的密封凹腔22(如下文所述)为腔内密封凹腔22a,与腔外第一通孔121b对应的密封凹腔22为腔外密封凹腔22b。吸附壁12上设有连通通道14,连通通道14将腔外第一通孔121b与腔内密封凹腔22a相连通,腔外第一通孔121b通过连通通道14、腔内密封凹腔22a、腔内第一通孔121a与抽气腔13相连通,当腔外第一通孔121b的单向阀50打开时,腔外密封凹腔22b的气体经由连通通道14流至腔内密封凹腔22a和抽气腔13中。这样抽气腔13可以设置的较小,不容易泄气,并且泄压机构40也无需设置多个来分别对每个密封凹腔22进行泄压,泄压机构40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腔外密封凹腔22b、连通通道14、腔内密封凹腔22a后进入抽气腔13,结构更简单,紧凑。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吸附壁12的顶壁对应腔外第一通孔121b处设有凹槽15,凹槽15的开口盖接一个压盖16,压盖16与凹槽15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吸附壁12的顶壁上位于凹槽15处设有贯穿的连通孔123,腔外第一通孔121b经由该间隙、连通孔123与腔内密封凹腔22a相连通,该间隙和连通孔123形成所述连通通道14。
请查阅图9,密封胶垫20设有与第一通孔121对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21,密封胶垫20的一面贴合于吸附壁12的底面,另一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密封凹腔22,每个的密封凹腔22均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121与抽气腔13相连通,在密封胶垫20吸附在吸附面(未图示)上时,密封凹腔22与吸附面围成所述吸附腔,且至少两个密封凹腔22互不连通。
密封胶垫20通过二次注塑的工艺与吸附壁12固定连接,吸附壁12的外周圈上设有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穿孔122,密封胶垫20上一体成型有若干个第三连接柱63,对应的,第三连接柱63沿密封胶垫20的外周圈间隔布置,第三连接柱63对应穿设在穿孔122中,密封胶垫20通过第三连接柱63固定在吸附壁12的底面上。
请查阅图9,本实施例中,密封凹腔22的边缘设有与密封胶垫20一体成型的密封沿23,通过密封沿23将密封凹腔22进行密封,使得各个密封凹腔22互不连通。抽气腔13设于本体10的中部,腔内密封凹腔22a和腔外密封凹腔22b均设有一个且均为环形状,腔外密封凹腔22b围绕在腔内密封凹腔22a之外。密封凹腔22设有内外布置的两条,两条密封沿23将腔内密封凹腔22a和腔外密封凹腔22b相隔离而互不连通。
继续查阅图9,本实施例中,密封胶垫20上还一体成型有防滑部24,防滑部24为环形且沿密封胶垫20的周向延伸,防滑部24共设有4个并沿密封胶垫20的径向间隔布置,密封胶垫20与吸附面贴合时,防滑部24贴紧吸附面。通过设置防滑部24使得真空吸附装置与吸附面之间形成更大的静摩擦力,以提高真空吸附装置的承重能力。
抽气机构30用于将抽气腔13中的气体抽至外界,本实施例中,抽气机构30优选采用活塞组件30,所述活塞组件30在所述抽气腔13中往复运动以对所述抽气腔13进行抽气,活塞组件30具体包括活塞31、Y形密封圈33,活塞31与抽气腔13滑动配合,活塞31与承受件70联动配合,一弹性件80弹顶在活塞31和抽气腔13的顶壁之间。活塞31压缩抽气腔13时,Y形密封圈33变形而失去密封性,使得抽气腔13中的气体可通过Y形密封圈33与抽气腔1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排出,撤去外力后,活塞31在弹性件80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弹性件80优选时一压簧,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弹性构件。可选的,抽气机构也可以不是活塞组件,而采用电动抽气泵等。
承受件70活动装接在本体10上并与抽气机构30联动配合,当承受件70进行一次承受外力和失去外力的动作周期时,承受件70使得抽气机构30对抽气腔13进行一次抽气动作和排气动作,其中,抽气动作使得吸附腔中的气体经由单向阀50进入抽气腔13,排气动作使得抽气腔13中的气体排至外界。
本实施例中,承受件70承受外力时,克服弹性件80的弹性力带动抽气机构30对抽气腔13进行抽气动作,承受件70失去外力时,抽气机构30在弹性件80的弹性力作用下对抽气腔13进行排气动作。当然,可以替换为采用以下方案:承受件70承受外力时,克服弹性件80的弹性力带动抽气机构30对抽气腔13进行排气动作,承受件70失去外力时,抽气机构13在弹性件80的弹性力作用下对抽气腔13进行抽气动作。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80设于抽气机构30与本体1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80也可以设于承受件70与本体10之间,只要弹性件80能够使得活塞31和承受件70在失去外力时可以复位即可,可以是承受件70在弹性件80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活塞31复位,也可以是活塞31在弹性件80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承受件70复位,还可以是同时设有分别用于对承受件70与活塞31进行复位的弹性件80。
活塞31沿压缩抽气腔13内气体的方向运动时将抽气腔13内的气体压至外界,活塞31在弹性件80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着与压缩抽气腔13内气体相反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单向阀80打开。
本实施例中,承受件70与活塞31之间的联动配合采用以下结构实现:活塞31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11,承受件70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711,承受件70通过第一导向斜面311和第二导向斜711面的配合联动活塞31。具体的,承受件70包括滑块71和与滑块71连接的挂钩72,滑块71滑动装接于本体10上设有的滑腔17中,挂钩72位于本体10外以能挂接外物,滑块71通过第一导向斜面311和第二导向斜面711的配合带动活塞31沿着与滑块71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可替换的,也可以仅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11或者仅设有第二导向斜面711,承受件70通过第一导向斜面311或第二导向斜711面联动活塞31。
泄压机构40具有用于连通吸附腔和外界的泄压通道411,泄压机构40能在密封位置和泄压位置之间活动,在密封位置时,泄压通道411关闭以切断吸附腔与外界的连通,在泄压位置时,泄压通道411打开使得外界空气经由泄压通道411进入吸附腔中。
本实施例中,腔内密封凹腔22a、腔外密封凹腔22b和泄压机构40均设有一个。泄压通道411具有外端口412和内端口413,外端口412与外界连通,内端口413与腔外密封凹腔22b相连通。
具体的,请查阅图2,图3和图6,本实施例中泄压机构40包括装设在本体10上的泄压阀芯41、泄压堵头42和泄压按钮43,泄压阀芯41能在密封位置和泄压位置之间活动,泄压阀芯41上设有泄压通道411,通过驱动泄压阀芯41使得泄压通道411打开或关闭。泄压阀芯41与泄压堵头42相配合,泄压阀芯41在密封位置时,泄压堵头42堵住泄压通道411的其中一端口,外端口412或内端口413,或者同时堵住外端口412和内端口413,泄压阀芯41在泄压位置时,泄压堵头42与泄压通道411的该端口相分离。泄压按钮43联动泄压阀芯41并露出本体10以供人手驱动。
本实施例中泄压堵头42与密封胶垫20一体成型,泄压堵头42和密封胶垫20通过二次注塑装设在吸附壁12上,这样成型十分简单,并且二次注塑使得密封胶垫20不容易与吸附壁12相脱离。
泄压阀芯41通过挤压泄压堵头42以使得泄压堵头42变形而露出泄压通道411的其中一端口,外端口412或内端口413,泄压堵头42与密封胶垫20之间还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柱61,所述第一连接柱61能对泄压堵头42的复位提供弹性力。第一连接柱61既起到连接泄压堵头42与密封胶垫20的作用又起到弹性件作用,从而无需另外设置弹性件对泄压堵头42进行复位,结构更简单,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中,单向阀50为一锥形堵头50,第一通孔121上形成有与锥形堵头形状相匹配的锥形孔部,锥形堵头50与锥形孔部相配合,锥形孔部的直径由吸附壁12的底面往吸附壁12的顶面方向渐变大,从而使得气体仅能从吸附壁12的底面的一侧往吸附壁12的顶面一侧方向流动,进而流至抽气腔13中。当锥形堵头50与锥形孔部的内壁相贴合时,单向阀50处于关闭状态,当锥形堵头50与锥形孔部的内壁相分离时,单向阀50处于打开状态以允许气体流过。
优选的,单向阀50与密封胶垫20一体成型,单向阀50和密封胶垫20通过二次注塑装设在吸附壁12上,所述单向阀50与所述密封胶垫20采用硅胶材质,硅胶材质的锥形堵头50不容易与第一通孔121的内壁粘接,特别是当吸附壁12的材质为塑料时,从而使得单向阀50功能更可靠。单向阀50与所述密封胶垫20之间还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柱62,所述第二连接柱62对所述单向阀50的复位提供弹性力。第二连接柱62即起到连接单向阀50和密封胶垫20的作用又起到弹性件作用,从而无需另外设置弹性件对单向阀50进行复位,结构更简单,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请查阅图4,此时为挂钩72不受压的初始状态,活塞31在弹性件80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活塞31挤压抽气腔13中的气体,此时,由于锥形堵头50处于关闭第一通孔121的状态,抽气腔13中的气体仅能从发生变形的Y形密封圈处排至外界。
请查阅图5,当需要将本发明的真空吸附装置吸附在吸附面上时,将挂物挂接在挂钩72上,挂钩72对滑块71施加F1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滑块71相对本体10滑动,滑块71通过第一导向斜面311和第二导向斜面711的配合带动活塞31沿着与滑块71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向上滑动,活塞31向上滑动使得抽气腔13中产生真空,进而使得密封凹腔22中的气体能够顶开锥形堵头50而打开第一通孔121并进入抽气腔13中。其抽气气体的流动路径是:腔外密封凹腔22b的气体经密封胶垫20上的第二通孔21顶开腔外第一通孔121b处的锥形堵头50进入连通通道14,并经由连通通道14流至腔内密封凹腔22a,腔内密封凹腔22a的气体再经密封胶垫20上的第二通孔21顶开腔内第一通孔121a处的锥形堵头50而最终进入抽气腔13中,从而实现了将各个密封凹腔22中的气体抽至抽气腔13中。
由于锥形堵头50的作用,密封凹腔22中的气体仅能单向地流至抽气腔13中,因此,可通过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而实现多次抽气,最终能够将各个密封凹腔22中的气体全部排至外界,具备较大的真空度,大大提高吸附力,吸附更牢靠。
请查阅图6,当需要将本发明的真空吸附装置从吸附面上取下时,此时,仅需沿图中箭头的方向轻轻地对泄压按钮43施加外力F2,泄压按钮43带动泄压阀芯41,泄压阀芯41挤压泄压堵头42使得泄压堵头42发生形变,进而使得泄压通道411的两端口(外端口412和内端口413)与泄压堵头42相分离,从而打开泄压通道411,外界空气沿图中箭头方向从泄压通道411的外端口412进入泄压通道411中,并从泄压通道411的内端口413进入腔外密封凹腔22b中,腔外密封凹腔22b的气体经密封胶垫20上的第二通孔21顶开腔外第一通孔121b处的锥形堵头50进入连通通道14,并经由连通通道14流至腔内密封凹腔22a,腔内密封凹腔22a的气体再经密封胶垫20上的第二通孔21顶开腔内第一通孔121a处的锥形堵头50而最终进入抽气腔13中,从而实现泄压功能,轻松地将真空吸附装置从吸附面上取下。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一抽气腔和一与吸附面相配合的吸附壁,所述吸附壁上设有连通所述抽气腔的第一通孔;
抽气机构,用于将所述抽气腔中的气体抽至外界;
单向阀,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以允许气体单向地从所述第一通孔流入所述抽气腔,从而使得所述吸附壁与吸附面围成的吸附腔形成真空;
承受件,活动装接在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抽气机构联动配合,当所述承受件进行一次承受外力和失去外力的动作周期时,所述承受件使得所述抽气机构对所述抽气腔进行一次抽气动作和排气动作,其中,所述抽气动作使得所述吸附腔中的气体经由所述单向阀进入所述抽气腔,所述排气动作使得所述抽气腔中的气体排至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件,所述承受件承受外力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带动所述抽气机构对所述抽气腔进行排气动作,所述承受件失去外力时,所述抽气机构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对所述抽气腔进行抽气动作;或者,所述承受件承受外力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带动所述抽气机构对所述抽气腔进行抽气动作,所述承受件失去外力时,所述抽气机构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对所述抽气腔进行排气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抽气机构与所述本体之间,或者,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承受件与所述本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机构为一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与所述抽气腔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沿压缩所述抽气腔内气体的方向运动时将所述抽气腔内的气体压至外界,所述活塞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沿着与压缩所述抽气腔内气体相反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单向阀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件与所述活塞联动配合,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承受件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承受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联动所述活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件包括滑块和与所述滑块连接的挂钩,所述滑块滑动装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挂钩位于所述本体外以能挂接外物,所述滑块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带动所述活塞沿着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密封胶垫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吸附壁的底面,另一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密封凹腔,每个的所述密封凹腔均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与所述抽气腔相连通,在所述密封胶垫吸附在吸附面上时,所述密封凹腔与所述吸附面形成所述吸附腔,且所述至少两个密封凹腔互不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具有用于连通所述吸附腔和外界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机构能在密封位置和泄压位置之间活动,在所述密封位置时,所述泄压通道关闭以切断所述吸附腔与外界的连通,在所述泄压位置时,所述泄压通道打开使得外界空气经由所述泄压通道进入所述吸附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包括装设在所述本体上且能在所述密封位置和泄压位置之间活动的泄压阀芯,所述泄压阀芯上设有所述泄压通道,通过驱动所述泄压阀芯使得所述泄压通道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泄压堵头,所述泄压阀芯与所述泄压堵头相配合,所述泄压阀芯在所述密封位置时,所述泄压堵头堵住所述泄压通道的其中一端口,所述泄压阀芯在所述泄压位置时,所述泄压堵头与所述泄压通道的该端口相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为一锥形堵头,所述第一通孔上形成有与所述锥形堵头形状相匹配的锥形孔部,还包括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密封胶垫的一面贴合于所述吸附壁的底面,另一面与吸附面相配合形成所述吸附腔,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密封胶垫一体成型,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密封胶垫通过二次注塑装设在所述吸附壁上,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密封胶垫采用硅胶材质,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密封胶垫之间还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对所述单向阀的复位提供弹性力。
CN201911135337.2A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Withdrawn CN111588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5337.2A CN111588258A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5337.2A CN111588258A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8258A true CN111588258A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8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5337.2A Withdrawn CN111588258A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82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3806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轮式负压吸附机构的煤矿巷道爬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3806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轮式负压吸附机构的煤矿巷道爬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6167A (zh) 一种真空吸附装置
KR20100128968A (ko) 화장품 용기의 배출펌프
WO2021103656A1 (zh) 双边按压式真空保鲜盒
CN211324251U (zh) 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CN103122919B (zh) 吸附装置
CN111588258A (zh) 一种可自动增强负压的真空吸附装置
CN107826448B (zh) 罐盖和真空罐
CN113814768A (zh) 吸盘装置
CN210889689U (zh) 一种真空吸附装置
CN212638547U (zh) 一种抽气泵及真空保鲜容器
CN203161788U (zh) 一种吸附装置
CN103148249A (zh) 一种适合装在气囊产品上的阀
WO2020052174A1 (zh) 吸盘结构
CN213776032U (zh) 一种加强型吸盘
CN202046527U (zh) 真空压缩收藏袋的真空抽气阀
CN212763525U (zh) 一种无阀免堵吸盘
CN212952086U (zh) 一种真空罐
KR101072581B1 (ko) 진공 보관 팩의 밸브장치
CN211002742U (zh) 一种真空保鲜盒
CN217340046U (zh) 一种爬墙装置
CN111907933A (zh) 一种抽气泵及真空保鲜容器
CN211573746U (zh) 一种双头气泵
CN220885480U (zh) 真空保鲜盒
CN214650576U (zh) 一种真空米桶
CN208236612U (zh)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