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7348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87348B CN111587348B CN201880086122.3A CN201880086122A CN111587348B CN 111587348 B CN111587348 B CN 111587348B CN 201880086122 A CN201880086122 A CN 201880086122A CN 111587348 B CN111587348 B CN 1115873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ermal shutdown
- satisfied
- temperature
- condition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作为对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6)具有根据室内温度的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根据室内湿度的热关断湿度条件和比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靠低温侧的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此外,控制部(6)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满足热关断条件,在即使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也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一种进行除湿运转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有一种空调装置,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和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此外,在上述空调装置中,有时进行使封入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以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除湿运转。在上述除湿运转时,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76973号公报)所示,当室内温度达到目标室内温度时,进行使压缩机停止的热关断。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如上所述,在除湿运转时,当室内温度达到目标室内温度时,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并进行热关断。
但是,在上述除湿运转中,有时会在室内的除湿不充分的情况下室内温度达到目标室内温度而进行热关断,可能会使室内人员因室内除湿不足而感到不舒服。
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和控制部。制冷剂回路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和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控制部进行除湿运转,在所述除湿运转中,使封入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以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在除湿运转时,在满足规定的热关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使压缩机停止的热关断。在此,作为对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控制部具有根据室内温度的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根据室内湿度的热关断湿度条件和比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靠低温侧的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此外,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判断为不满足热关断条件,在即使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也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
在此,在即使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也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在满足低温侧的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前,不进行热关断,而是持续室内的除湿。因此,与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进行热关断的情况相比,能增大除湿量,能降低室内人员因室内的除湿不足而感到不舒服的可能性。
在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内温度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的状态连续地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时刻,控制部判断为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
在此,与在室内温度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的时刻判断为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相比,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前的期间也能增大除湿量。
在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三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内温度达到比第一热关断温度低的第二热关断温度的时刻,控制部判断为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
在此,由于在室内温度达到第二热关断温度的时刻进行热关断,因此能降低室内温度变得过低的可能性。
在第一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构成为能选择除湿级别不同的多个除湿运转模式以作为除湿运转。
在此,能进行符合室内人员对除湿级别的需求的除湿运转。
在第四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所选择的除湿运转模式的除湿级别越高,则控制部将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改变为越靠低温侧。
在此,由于除湿级别越高,则越不易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因此能增大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前的期间的除湿量。
在第四或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所选择的除湿运转模式的除湿级别越高,则控制部将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改变为越靠低温侧。
在此,由于除湿级别越高,则越不易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因此能增大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前的期间的除湿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构成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室内单元的示意侧剖视图,其是图2的I-O-I剖视图。
图4是空调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5是制冷运转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除湿运转时的控制流程图(模式选择)。
图7是除湿运转时的控制流程图(除湿运转模式L、M、H)。
图8是表示变形例A中的除湿持续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B中的除湿持续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设备结构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示意结构图。
<整体>
空调装置1是通过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来进行建筑物等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3以及将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3连接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此外,空调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回路10是通过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3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连接而构成的。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于室外(建筑物的屋顶、建筑物的外壁面附近等)。如上所述,室外单元2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而与室内单元3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3、室外热交换器24和膨胀阀25。
压缩机21是将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机构。在此,使用通过压缩机马达22驱动旋转式或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元件(未图示)进行旋转的密闭式结构的压缩机作为压缩机21。此外,在此,压缩机马达22能通过逆变器等对转速(频率)进行控制,由此,能对压缩机21的容量进行控制。
四通切换阀23是用于在切换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和制热运转时切换制冷剂的流向的阀。四通切换阀23能在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时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连接,并且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将室内热交换器31(后述)的气体侧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参照图1中的四通切换阀23的实线)。另外,四通切换阀23能在制热运转时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侧连接,并且将室外热交换器24的气体侧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参照图1中的四通切换阀23的虚线)。
室外热交换器24是在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与膨胀阀25连接,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3连接。
膨胀阀25为如下的膨胀机构:在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时,能在将室外热交换器24中散热后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31前,对该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在制热运转时,能在将室内热交换器31中散热后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前,对该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在此,使用能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作为膨胀阀25。
此外,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室外风扇26,该室外风扇26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元内,并朝室外热交换器24供给室外空气,然后将空气排出至单元外。即,室外热交换器24是将室外空气作为冷却源或加热源以使制冷剂散热或蒸发的热交换器。室外风扇26被室外风扇马达27驱动而旋转。
此外,在室外单元2中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室外单元2设置有对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Ps进行检测的吸入压力传感器28。
<制冷剂连通管>
制冷剂连通管4、5是当将空调装置1设置于建筑物等设置场所时在现场进行施工的制冷剂管。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的一端与室外单元2的膨胀阀25侧连接,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的另一端与室内单元3的室内热交换器31的液体侧端连接。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的一端与室内单元2的四通切换阀23侧连接,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的另一端与室内单元3的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侧连接。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3设置于室内(建筑物内)。如上所述,室内单元3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与室外单元2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室内单元3主要具有室内热交换器31和室内风扇32。
在此,采用被称为天花板埋入式的形式的室内单元作为室内单元3。如图2和图3所示,室内单元3具有将构成设备收纳于内部的壳体41。壳体41由壳体主体41a和配置于壳体主体41a下侧的装饰面板42构成。如图2所示,壳体主体41a配置成插入到形成于天花板U的开口。此外,装饰面板42配置成嵌入天花板U的开口。在此,图2是室内单元3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室内单元3的示意侧剖视图,其是图2的I-O-I剖视图。
壳体主体41a是俯视观察时长边和短边交替地形成的大致八边形的箱状体,其下表面开口。详细而言,壳体主体41a具有顶板43和侧板44,上述顶板43呈长边和短边交替且连续地形成的大致八边形,上述侧板44从顶板43的周缘部向下方延伸。
装饰面板42是构成壳体41的下表面的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多边形(在此为大致四边形)的板状体,主要由固定于壳体主体41a下端部的面板主体42a构成。面板主体42a具有:在面板主体42a的大致中央处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45;以及以在俯视观察时包围吸入口45周围的方式形成的朝室内吹出空气的吹出口46。吸入口45是大致四边形的开口。吸入口45设置有吸入格栅47和吸入过滤器48,上述吸入过滤器48用于将从吸入口45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去除。吹出口46具有:以沿着面板主体42a的四边形的各边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在此为四个)边部吹出口46a;以及形成于面板主体42a的角部的多个(在此为四个)角部吹出口46b。此外,各边部吹出口46a设置有多个(在此为四个)风向改变叶片49,上述风向改变叶片49能将从各边部吹出口吹出至室内的空气的上下方向的风向角度改变。风向改变叶片49是沿着边部吹出口46a的长边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板状构件。风向改变叶片49能绕长边方向的轴转动而使上下方向的风向角度可变。
在壳体主体41a的内部主要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31和室内风扇32。
室内热交换器31是在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31的液体侧与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连接,气体侧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连接。室内热交换器31是以将俯视观察时的室内风扇32的周围包围的方式弯曲配置的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31进行通过室内风扇吸入壳体主体41a内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31的下侧配置有排水盘31a,上述排水盘31a用于接收室内空气中的水分被室内热交换器31冷凝而产生的排水。排水盘31a安装于壳体主体41a的下部。
室内风扇32为如下的风扇:经由装饰面板42的吸入口45将室内空气吸入至壳体主体41a内,并经由装饰面板42的吹出口46将空气从壳体主体41a内吹出至室内。即,室内热交换器31是将室内空气作为冷却源或加热源以使制冷剂散热或蒸发的热交换器。在此,使用从下方吸入室内空气并将其朝向俯视观察时的外周侧吹出的离心风扇作为室内风扇32。室内风扇32被设置于壳体主体41a的顶板43中央处的室内风扇马达33驱动而旋转。此外,在此,室内风扇马达33能通过逆变器等对转速(频率)进行控制,由此,能对室内风扇32的风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准备有如下四种风量作为室内风扇32的风量:最大风量的风量H;比风量H小的中等程度的风量的风量M;比风量M小的小风量的风量L;以及比风量L小的最小风量的风量LL。在此,风量LL是室内人员无法通过遥控器60(后述)设定的风量。
此外,室内单元3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室内单元3设置有对吸入室内单元3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Tr)和湿度(室内湿度Hr)进行检测的室内温度传感器34和室内湿度传感器35。
(2)控制结构
图4是空调装置1的控制框图。
<整体>
为了进行构成设备的运转控制,作为制冷装置的空调装置1具有控制部6,上述控制部6是室外侧控制部20、室内侧控制部30和遥控器60经由传送线、通信线连接而成的。室外侧控制部20设置于室内单元2。室内侧控制部30设置于室内单元3。遥控器60设置于室内。另外,在此,尽管控制部20、30和遥控器60经由传送线、通信线有线连接,但也可以无线连接。
<室外侧控制部>
如上所述,室外侧控制部20设置于室外单元2,且主要具有室外侧CPU 20a、室外侧传送部20b和室外侧存储部20c。室内侧控制部20能接收吸入压力传感器28的检测信号。
室外侧CPU 20a连接于室外侧传送部20b和室外侧存储部20c。热源侧传送部20b在该热源侧传送部20b与室内侧控制部30a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等的传送。室外侧存储部20c存储控制数据等。此外,室外侧CPU 20a经由室外侧传送部20b、室外侧存储部20c进行控制数据等的传送、读写,并且进行设置于室外单元2的构成设备21、23、25、26等的运转控制。
<室内侧控制部>
如上所述,室内侧控制部30设置于室内单元3,且主要具有室内侧CPU 30a、室内侧传送部30b、室内侧存储部30c和室内侧通信部30d。室内侧控制部30能接收室内温度传感器34和室内湿度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
室内侧CPU 30a连接于室内侧传送部30b、室内侧存储部30c和室内侧存储部30d。室内侧传送部30b在该室内侧传送部30b与室外侧控制部20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等的传送。室内侧存储部30b存储控制数据等。室内侧通信部30c在该室内侧通信部30c与遥控器60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等的发送接收。此外,室内侧CPU 30a经由室内侧传送部30b、室内侧存储部30c、室内侧通信部30d进行控制数据等的传送、读写、发送接收,并且进行设置于室内单元3的构成设备32、49等的运转控制。
<遥控器>
如上所述,遥控器60设置于室内,且主要具有遥控器CPU 61、遥控器存储部62、遥控器通信部63、遥控器操作部64和遥控器显示部65。
遥控器CPU 61连接于遥控器通信部62、遥控器存储部63、遥控器操作部64和遥控器显示部65。遥控器通信部62在该遥控器通信部62与室内侧通信部30c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等的发送接收。遥控器存储部63存储控制数据等。遥控器操作部64接收来自使用者的控制指令等的输入。遥控器显示部65进行运转显示等。此外,遥控器CPU 61经由遥控器操作部64接收运转指令、控制指令等的输入,对遥控器存储部63进行控制数据等的读写,对遥控器显示部65进行运转状态、控制状态的显示等,并且经由遥控器通信部62对室内侧控制部30进行控制指令等。
这样,作为制冷装置的空调装置1具有进行构成设备的运转控制的控制部6。此外,控制部6能基于吸入压力传感器28、室内温度传感器34和室内湿度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等来进行构成设备21、23、25、26、32、49等的控制,以进行制冷运转、除湿运转、制热运转等空气调节运转以及各种控制。
(3)基本动作
接着,对空调装置1的基本动作(制热运转、制冷运转和除湿运转)进行说明。
<制热运转>
在空调装置1中,能进行作为空气调节运转的制热运转。经由遥控器操作部64接收制热运转指令的控制部6对室外单元2和室外单元3的构成设备21、23、25、26、32、49等进行运转控制,从而进行制热运转。
在制热运转中,切换四通切换阀23,以形成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状态(即图1的四通切换阀23的用虚线表示的状态)。
在上述状态的制冷剂回路10中,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在被压缩至制冷循环中的高压之后被排出。从压缩机21排出后的高压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3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而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31。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31后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与由室内风扇32供给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由此,室内空气被加热并向室内吹出。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散热后的高压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而被输送至膨胀阀25,并被减压至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在膨胀阀25中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后的低压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由室外风扇26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蒸发后的低压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3而被再次吸入压缩机21。这样,在制热运转中,通过控制部6实现使封入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以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31、膨胀阀25、室外热交换器24的顺序循环的动作。
<制冷运转>
在空调装置1中,能进行作为空气调节运转的制冷运转。经由遥控器操作部64接收制冷运转指令的控制部6对室外单元2和室外单元3的构成设备21、23、25、26、32、49等进行运转控制,从而进行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切换四通切换阀23,以形成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状态(即图1的四通切换阀23的用实线表示的状态)。
在上述状态的制冷剂回路10中,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在被压缩至制冷循环中的高压之后被排出。从压缩机21排出后的高压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3而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后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由室外风扇26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散热后的高压制冷剂被输送至膨胀阀25,并被减压至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在膨胀阀25中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而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31。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31后的低压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与由室内风扇32供给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由此,室内空气被冷却并向室内吹出。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蒸发后的低压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和四通切换阀23被再次吸入压缩机21。这样,在制冷运转中,通过控制部6实现使封入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以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膨胀阀25、室内热交换器31的顺序循环的动作。
<除湿运转>
在空调装置1中,能进行作为空气调节运转的除湿运转。经由遥控器操作部64接收除湿运转指令的控制部6对室外单元2和室外单元3的构成设备21、23、25、26、32、49等进行运转控制,从而进行除湿运转。
在除湿运转中,与制冷运转相同,切换四通切换阀23,以形成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状态(即图1的四通切换阀23的用实线表示的状态)。
在上述状态的制冷剂回路10中,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21,并在被压缩至制冷循环中的高压之后被排出。从压缩机21排出后的高压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3而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4后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由室外风扇26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散热后的高压制冷剂被输送至膨胀阀25,并被减压至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在膨胀阀25中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4而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31。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31后的低压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与由室内风扇32供给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由此,室内空气被除湿并向室内吹出。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蒸发后的低压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管5和四通切换阀23被再次吸入压缩机21。这样,在除湿运转中,通过控制部6实现使封入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以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膨胀阀25、室内热交换器31的顺序循环的动作。
(4)制冷运转时的控制
在上述制冷运转中,进行以下控制。图5是制冷运转的流程图。
<步骤ST1(热开启)>
在步骤ST1、即制冷运转动作时(使压缩机21运转以进行制冷剂循环的动作时、热开启中),控制部6进行控制压缩机21容量的容量控制,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变成目标蒸发温度Tecs。此外,在步骤ST1的热开启中,控制部6将室内风扇32的风量控制为室内人员从遥控器60的遥控器操作部64输入而选择的设定风量(在此为风量L、风量M和风量H中的任一个)。
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为如下控制: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比目标蒸发温度Tecs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缩机21的转速(频率)来增大压缩机21的容量,在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比目标蒸发温度Tecs低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压缩机21的转速(频率)来减小压缩机21的容量。
在此,控制部6基于室内温度Tr减去目标室内温度Trs所得的温度差ΔTr来确定目标蒸发温度Tecs。具体而言,控制部6确定为温度差ΔTr越大则目标蒸发温度Tecs越低。目标室内温度Trs是通过室内人员从遥控器60的遥控器操作部64输入来设定的。此外,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是通过将吸入压力Ps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是指如下的温度:在制冷运转时,通过将以在从膨胀阀25的出口经由室内热交换器31到达压缩机21的吸入侧之间流动的制冷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为代表的压力(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蒸发压力Pe)换算成制冷剂的饱和温度而获得的温度、或是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31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因此,在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31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温度作为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
另外,在此,尽管将容量控制中的控制对象的状态量设为蒸发温度Te,但也可以是蒸发压力Pe。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与目标蒸发温度Tecs相当的目标蒸发压力Pecs作为控制目标值即可。在上述容量控制中使用蒸发压力Pe及目标蒸发压力Pecs也与使用蒸发温度Te及目标蒸发温度Tecs相同。
<步骤ST2(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的判断)>
在步骤ST1的热开启中,在步骤ST2中,控制部6进行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的判断。
作为对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控制部6具有根据室内温度Tr的热关断温度条件。此外,在满足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在不满足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关断条件。具体而言,在热开启中,在室内温度Tr变低且室内温度Tr达到热关断温度Trcf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温度条件,在室内温度Tr比热关断温度Trcf高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关断温度条件。在此,热关断温度Trcf是目标室内温度Trs加上热关断温度差ΔTrcf所得的值。热关断温度差ΔTrcf设定为-1度至+1度左右的值。
另外,在此,尽管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热关断温度Trcf来判断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Tr减去目标室内温度Trs所得的温度差ΔTr是否达到热关断温度差ΔTrcf来进行判断,根据该温度差ΔTr的判断也与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热关断温度Trcf进行判断的情况相同。
<步骤ST3(热关断)>
在步骤ST2中由于室内温度Tr达到热关断温度Trcf以下而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在步骤ST3中使压缩机21停止以停止制冷剂的循环,从而使制冷运转的动作休止(热关断)。
<步骤ST4(是否满足热开启条件的判断)>
在步骤ST3的热关断中,在步骤ST4中,控制部6进行是否满足热开启条件的判断。
作为对是否满足热开启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控制部6具有根据室内温度Tr的热开启温度条件。此外,在满足热开启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开启条件,在不满足热开启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开启条件。具体而言,在热关断中,在室内温度Tr变高且室内温度Tr达到热开启温度Trcn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开启温度条件,在室内温度Tr比热开启温度Trcn低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开启温度条件。在此,热开启温度Trcn是目标室内温度Trs加上热开启温度差ΔTrcn所得的值。热开启温度差ΔTrcn设定为0度至+2度左右的值。
另外,在此,尽管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热开启温度Trcn来判断是否满足热开启条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Tr减去目标室内温度Trs所得的温度差ΔTr是否达到热开启温度差ΔTrcn来进行判断,根据该温度差ΔTr的判断也与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热开启温度Trcn进行判断的情况相同。
此外,在步骤ST4中,控制部6在判断为满足热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T1,启动压缩机21以进行制冷运转的动作(热开启)。
(5)除湿运转时的控制
在上述除湿运转中,进行以下控制。图6是除湿运转的流程图(模式选择),图7是除湿运转的流程图(除湿运转模式L、M、H)。
<步骤ST11(模式选择)>
在此,为了应对室内人员的除湿级别的需求,准备有除湿级别不同的多个除湿运转模式作为除湿运转。在此,除湿级别是指欲通过除湿运转获得的室内湿度Hr的程度,欲通过除湿运转获得的室内湿度Hr越低,则除湿级别越高。具体而言,控制部6中准备有如下三种模式作为除湿运转模式:除湿级别最低的除湿运转模式L;除湿级别比除湿运转模式L高的中等程度的除湿级别的除湿运转模式M;以及除湿级别比除湿运转模式M高的除湿运转模式H。在此,除湿运转模式的选择是在步骤ST11中通过室内人员从遥控器60的遥控器操作部64输入而进行的。
<步骤ST12(除湿运转模式L)>
在步骤ST11中,当选择除湿运转模式L时,控制部6进行步骤ST12(即步骤ST21~ST27)的控制。
-步骤ST21(热开启)-
在步骤ST21、即除湿运转动作时(使压缩机21运转以进行制冷剂循环的动作时、热开启中),控制部6进行控制压缩机21容量的容量控制,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变成目标蒸发温度Teds。此外,与制冷运转时的步骤ST1不同,在步骤ST21的热开启中,控制部6进行将室内风扇32的风量限制为风量L或风量LL的风量控制。
除了将目标蒸发温度Tecs设为目标蒸发温度Teds这点之外,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与制冷运转时的步骤ST1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的说明。在此,目标蒸发温度Teds设定为目标蒸发温度Tecs以下的值。
-步骤ST22(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的判断1)-
在步骤ST21的热开启中,在步骤ST22中,控制部6进行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的判断。
作为对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控制部6具有根据室内温度Tr的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和根据室内湿度Hr的热关断湿度条件。此外,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和热关断湿度条件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在不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和热关断湿度条件中的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关断条件。即,在除湿运转模式L中,与制冷运转时的步骤ST2不同,不仅要考虑热关断温度条件,还要考虑热关断湿度条件来判断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
具体而言,在热开启中,在室内温度Tr变低且室内温度Tr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以下的状态连续地持续了规定时间tL的时刻,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在室内温度Tr比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高的情况或室内温度Tr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以下的状态未连续地持续规定时间tL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在此,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是目标室内温度Trs加上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1所得的值。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1设定为-1度至+1度左右的值,规定时间tL设定为数十秒至数分钟左右的值。此外,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目标室内温度Trs+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1)既可以是与制冷运转时的热关断温度Trcf(=目标室内温度Trs+热关断温度差ΔTrcf)相同的值,也可以是更低的值。
此外,在热开启中,在室内湿度Hr变低且室内湿度Hr达到目标室内湿度HrsL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在室内湿度Hr比目标室内湿度HrsL高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在此,在步骤ST11中选择除湿运转模式L时,目标室内湿度HrsL设定为60%至70%左右的除湿级别较低的值(即较高的相对湿度值)。
另外,在此,尽管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以及室内湿度Hr是否达到目标室内湿度HrsL来判断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Tr减去目标室内温度Trs所得的温度差ΔTr是否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1以及室内湿度Hr减去目标室内湿度Hrs所得的温度差ΔHr是否达到0(零)来进行判断。根据上述温度差ΔTr和湿度差ΔHr的判断与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以及室内湿度Hr是否达到目标室内湿度HrsL进行判断的情况相同。
-步骤ST23(热关断)-
在步骤ST22中由于室内温度Tr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以下的状态连续地持续了规定时间tL时室内湿度Hr达到目标室内湿度HrsL而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在步骤ST23中使压缩机21停止以停止制冷剂的循环,从而使除湿运转的动作休止(热关断)。此外,在步骤ST27(后述)中由于室内温度Tr达到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以下而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也进行热关断。
<步骤ST24(是否满足热开启条件的判断)>
在步骤ST23的热关断中,在步骤ST24中,控制部6进行是否满足热开启条件的判断。
作为对是否满足热开启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与制冷运转时的步骤ST4相同,控制部6具有根据室内温度Tr的热开启温度条件。此外,在满足热开启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开启条件,在不满足热开启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开启条件。具体而言,在热关断中,在室内温度Tr变高且室内温度Tr达到热开启温度TrdnL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开启温度条件,在室内温度Tr比热开启温度TrdnL低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开启温度条件。此外,热开启温度TrdnL是目标室内温度Trs加上热开启温度差ΔTrdnL所得的值。热开启温度差ΔTrdnL既可以是与制冷运转时的热开启温度Trcn(=目标室内温度Trs+热开启温度差ΔTrcn)相同的值,也可以是更低的值。
另外,在此,尽管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热开启温度TrdnL来判断是否满足热开启条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Tr减去目标室内温度Trs所得的温度差ΔTr是否达到热开启温度差ΔTrdnL来进行判断,根据该温度差ΔTr的判断也与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热开启温度TrdnL进行判断的情况相同。
此外,在步骤ST24中,控制部6在判断为满足热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T21,启动压缩机21以进行除湿运转的动作(热开启)。
-步骤ST25(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的判断2)-
在步骤ST21的热开启中,在不满足步骤ST22的热关断条件(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和热关断湿度条件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在步骤ST25中对是否为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但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进行判断。即,控制部6进行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是否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判断。此外,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不进行热关断,而是进行步骤ST26的除湿持续控制。
-步骤ST26(热开启、除湿持续控制)-
在步骤ST26中,控制部6持续地进行控制压缩机21容量的容量控制和室内风扇32的风量控制,以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变成目标蒸发温度Teds。但是,在此,与步骤ST21的容量控制及风量控制不同,控制部6对压缩机21的容量和室内风扇32的风量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热交换器31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小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Trw。在此,将室内风扇32的风量控制为最小风量LL,并且在蒸发温度Te小于露点温度Trw的范围内进行减小压缩机21容量的控制。
在此,控制部6基于露点温度Trw来确定目标蒸发温度Teds。具体而言,控制部6根据室内温度Tr和室内湿度Hr来计算露点温度Trw。此外,控制部6通过将计算出的露点温度Trw减去规定温度差ΔTrw来确定目标蒸发温度Teds。即,控制部6将目标蒸发温度Teds确定为比露点温度Trw低。
此外,通过上述除湿持续控制,持续室内的除湿,当室内湿度Hr达到目标室内湿度HrsL时,控制部6在步骤ST22中由于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和热关断湿度条件这两个条件而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并在步骤ST23中进行热关断。
-步骤ST27(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的判断3)-
在步骤ST26的除湿持续控制中,在不满足步骤ST22的热关断条件(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和热关断湿度条件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在步骤ST27中由于即使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也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而进行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的判断。
作为对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控制部6还具有比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靠低温侧的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此外,在即使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也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在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和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关断条件。即,在步骤ST26的除湿持续控制中,在步骤ST22中,不仅对是否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和热关断湿度条件这两个条件进行判断,还对是否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进行判断。
具体而言,在除湿持续控制中,在室内温度Tr进一步变低且室内温度Tr达到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以下的时刻,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在室内温度Tr比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高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在此,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是目标室内温度Trs加上第二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2所得的值。此外,第二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2设定为比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低的值(例如,-3度至-2度左右的值)。
另外,在此,尽管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来判断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Tr减去目标室内温度Trs所得的温度差ΔTr是否达到第二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2来进行判断。根据上述温度差ΔTr的判断也与根据室内温度Tr是否达到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进行判断的情况相同。
<步骤ST13(除湿运转模式M)>
在步骤ST11中,当选择除湿运转模式M时,控制部6进行步骤ST13(即步骤ST31~ST37)的控制。
在此,除湿运转模式M的步骤ST31~ST37的处理与除湿运转模式L的步骤ST21~ST27的处理相同。因此,在此,通过将除湿运转模式L的步骤ST21~ST27的说明中的文字“L”替换为“M”,并且将步骤ST21~ST27替换为ST31~ST37,从而省略步骤ST31~ST37的说明。
但是,在步骤ST11中选择除湿运转模式M时,目标室内湿度HrsM设定为比除湿运转模式L的目标室内湿度HrsL低的值(例如,50%至60%左右的中等程度的相对湿度值)。
此外,在除湿运转模式M中,可以将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M1(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M1)设为与除湿运转模式L中的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1)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更低的值(例如,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M1为-1.5度至+0.5度左右的值)。可以将规定时间tM设为与除湿运转模式L中的规定时间tL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更长的值。可以将热关断温度TrdnM(=目标室内温度Trs+热开启温度差ΔTrdnM)设为与除湿运转模式L中的热开启温度TrdnL(=目标室内温度Trs+热开启温度差ΔTrdnL)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更低的值。可以将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M2(=目标室内温度Trs+第二热关断温度差ΔTrdfM2)设为与除湿运转模式L中的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目标室内温度Trs+第二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2)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更低的值(例如,第二热关断温度差ΔTrdfM2为-3.5度至-2.5度左右的值)。
<步骤ST14(除湿运转模式H)>
在步骤ST11中,当选择除湿运转模式H时,控制部6进行步骤ST14(即步骤ST41~ST47)的控制。
在此,除湿运转模式H的步骤ST41~ST47的处理与除湿运转模式L的步骤ST21~ST27的处理相同。因此,在此,通过将除湿运转模式L的步骤ST21~ST27的说明中的文字“L”替换成“H”,并且将步骤ST21~ST27替换为ST41~ST47,从而省略步骤ST41~ST47的说明。
但是,在步骤ST11中选择除湿运转模式H时,目标室内湿度HrsH设定为比除湿运转模式L、M的目标室内湿度HrsL、HrsM低的值(例如,40%至50%左右的较低的相对湿度值)。
此外,在除湿运转模式H中,可以将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H1(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H1)设为与除湿运转模式L、M中的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TrdfM1(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1、ΔTrdfM1)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更低的值(例如,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H1为-2度至+0度左右的值)。可以将规定时间tH设为与除湿运转模式L、M中的规定时间tL、tM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更长的值。可以将热开启温度TrdnH(=目标室内温度Trs+热开启温度差ΔTrdnH)设为与除湿运转模式L、M中的热开启温度TrdnL、TrdnM(=目标室内温度Trs+热开启温度差ΔTrdnL、ΔTrdnM)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更低的值。可以将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H2(=目标室内温度Trs+第二热关断温度差ΔTrdfH2)设为与除湿运转模式L、M中的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TrdfM2(=目标室内温度Trs+第二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2、ΔTrdfM2)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更低的值(例如,第二热关断温度差ΔTrdfH2为-4度至-3度左右的值)。
(6)特征
接下来,对空调装置1的特征进行说明。
<A>
在进行除湿运转的空调装置1中,在除湿运转时,若也与上述制冷运转时(步骤ST1~ST4的处理)相同地在室内温度Tr接近目标室内温度Trs且室内温度Tr达到热关断温度的时刻进行热关断,则室内的除湿会不充分,可能会由于室内的除湿不足而使室内人员感到不舒服。特别是在如将目标室内温度Trs设定得较高而开始除湿运转的情况那样的过渡的运转状态下,存在除湿运转开始后立即进行热关断而容易产生室内的除湿不足的倾向。此外,由于在热关断中室内热交换器31中的温度上升,因此还可能会使结露水再次蒸发,室内湿度Hr变高。
因此,在此,如上所述,作为对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控制部6具有根据室内温度Tr的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和根据室内湿度Hr的热关断湿度条件。此外,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从而进行热关断(参照步骤ST22、ST32、ST42),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不满足热关断条件,从而不进行热关断(参照步骤ST25、ST35、ST45)。
由此,在此,在即使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也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能持续室内的除湿(参照步骤ST26、ST36、ST46)。因此,与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进行热关断的情况相比,能增大除湿量,能降低室内人员因室内的除湿不足而感到不舒服的可能性。此外,在如将目标室内温度Trs设定得较高而开始除湿运转的情况那样的过渡的运转状态下,在除湿运转开始后立即进行热关断的情况也会变少。
但是,通过如上所述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后的持续除湿,可能会使室内温度Tr变得过低。例如为即使通过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后的持续除湿也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室内人员可能会因室内温度Tr变得过低而感到不舒服。
因此,在此,如上所述,作为对是否满足热关断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控制部6还具有比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靠低温侧的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此外,在即使不满足热关断湿度条件也满足低温侧的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热关断条件(参照步骤ST27、ST37、ST47)。
由此,在此,能在通过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后的持续除湿使室内温度Tr变得过低之前进行热关断(参照步骤ST23、ST33、ST43)。因此,能通过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后的持续除湿来增大除湿量,从而降低室内人员因室内的除湿不足而感到不舒服的可能性,并且,能通过抑制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后的除湿的过度持续,来降低室内人员因室内温度Tr变得过低而感到不舒服的可能性。
<B>
此外,在此,如上所述,在室内温度Tr达到比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TrdfM1、TrdfH1低的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TrdfM2、TrdfH2的时刻,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参照步骤ST27、ST37、ST47)。
由此,在此,由于在室内温度Tr达到第二热关断温度TrdfL2、TrdfM2、TrdfH2的时刻进行热关断,因此能降低室内温度Tr变得过低的可能性。
<C>
此外,在此,如上所述,控制部6构成为能选择除湿级别不同的多个除湿运转模式以作为除湿运转(参照步骤ST11~ST14)。
由此,在此,能进行符合室内人员对除湿级别的需求的除湿运转。
<D>
此外,在此,如上所述,选择的除湿运转模式的除湿级别越高,则控制部6将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改变为越靠低温侧(参照步骤ST22、ST32、ST42、ST25、ST35、ST45)。具体而言,将第一热关断温度差设为以除湿运转模式L、M、H的顺序变低的值(即,设为ΔTrdfL1>ΔTrdfM1>ΔTrdfH1),从而将第一热关断温度设为以除湿运转模式L、M、H的顺序变低的值(即,设为TrdfL1>TrdfM1>TrdfH1)。
由此,在此,由于除湿级别越高,则越不易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因此能增大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前的期间的除湿量。
此外,在此,控制部6也可以将除湿运转时的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改变为比制冷运转时的热关断温度条件靠低温侧。具体而言,将除湿运转时的第一热关断温度差ΔTrdfL1、ΔTrdfM1、ΔTrdfH1设为比制冷运转时的热关断温度差ΔTrcf低的值。由此,与制冷运转时相比,能促进室内的除湿。
<E>
此外,在此,如上所述,选择的除湿运转模式的除湿级别越高,则控制部6将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改变为越靠低温侧(参照步骤ST27、ST37、ST47)。具体而言,将第二热关断温度差设为以除湿运转模式L、M、H的顺序变低的值(即,设为ΔTrdfL2>ΔTrdfM2>ΔTrdfH2),从而将第二热关断温度设为以除湿运转模式L、M、H的顺序变低的值(即,设为TrdfL2>TrdfM2>TrdfH2)。
由此,在此,由于除湿级别越高,则越不易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因此能增大满足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前的期间的除湿量。
<F>
此外,在此,如上所述,在室内温度Tr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TrdfM1、TrdfH1的状态连续地持续了规定时间tL、tM、tH的时刻,控制部6判断为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参照步骤ST22、ST32、ST42、ST25、ST35、ST45)。
在此,与在室内温度Tr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TrdfL1、TrdfM1、TrdfH1的时刻判断为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相比,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前的期间也能增大除湿量。此外,还能防止是否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的错误判断。
此外,在此,也可以是,选择的除湿运转模式的除湿级别越高,则控制部6将规定时间设为越长(参照步骤ST22、ST32、ST42、ST25、ST35、ST45)。具体而言,将规定时间设为以除湿运转模式L、M、H的顺序变长的值(设为tL<tM<tH)。
由此,在此,由于除湿级别越高,则越不易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因此能增大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前的期间的除湿量。
<G>
此外,在此,如上所述,控制部6在满足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之后的持续除湿时(除湿持续控制)对压缩机21的容量和室内风扇32的风量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热交换器31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Trw(参照步骤ST26、ST36、ST46)。
由此,在此,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可靠地发生室内空气结露的状态下,能持续室内的除湿。
特别地,在此,如上所述,控制部6进行如下控制:将室内风扇32的风量控制为最小风量LL,并且在蒸发温度Te低于露点温度Trw的范围内减小压缩机21的容量。
由此,在此,通过减小室内热交换器31中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的流量和室内空气的风量,能抑制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因此,能抑制室内温度Tr降低,从而降低室内温度Tr变得过低而使室内人员感到不舒服的可能性。
(7)变形例
<A>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步骤ST26、ST36、ST46的除湿持续控制中,控制部6进行在蒸发温度Te低于露点温度Trw的范围内减小压缩机21容量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6通过将露点温度Trw减去规定温度差ΔTrw来确定目标蒸发温度Teds,并对压缩机21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蒸发温度Te变为上述目标蒸发温度Teds。
但是,在上述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中,当目标蒸发温度Teds设定得较低时,压缩机21的容量会被控制为较大,不仅促进室内的除湿,还容易降低室内温度Tr。
因此,在此,在步骤ST26、ST36、ST46的除湿持续控制中,在判断为室内温度Tr正在上升之前,进行减小压缩机21容量的控制。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步骤ST51中判断为室内温度Tr正在上升之前,控制部6在步骤ST52中进行减小规定温度差ΔTrw的改变,从而进行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以使目标蒸发温度Teds在低于露点温度Trw的范围内变高。
由此,在此,能在不降低室内温度Tr的情况下将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小到实现除湿的流量,能进一步降低室内人员感到不舒服的可能性。此外,还能减小热关断的频率。
<B>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A,在步骤ST26、ST36、ST46的除湿持续控制中,控制部6进行在蒸发温度Te低于露点温度Trw的范围内减小压缩机21容量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6通过将露点温度Trw减去规定温度差ΔTrw来确定目标蒸发温度Teds,并对压缩机21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蒸发温度Te变为上述目标蒸发温度Teds。
但是,当将目标蒸发温度Teds设定得较低时,可能会使室内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被过度冷却,从而可能在收容室内热交换器31的室内单元3的吹出口46附近产生结露。
因此,在此,在步骤ST26、ST36、ST46的除湿持续控制中,控制部6进行在蒸发温度Te的下限值Tem以上的范围内减小压缩机21容量的控制。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首先,在步骤ST53中,控制部6根据室内温度Tr和室内湿度Hr来确定下限值Tem。在此,从无论蒸发温度Te多么低也不会在室内单元3的吹出口46附近产生结露的观点出发,根据室内温度Tr和室内湿度Hr来确定下限值Tem。因此,在室内温度Tr较低或室内湿度Hr较低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结露,因此,将下限值Tem确定得较低,在室内温度Tr较高或室内湿度Hr较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结露,因此,将下限值Tem确定得较高。接下来,在步骤ST54中,控制部6对目标蒸发温度Teds是否为下限值Tem以上进行判断。此外,在步骤ST54中判断为目标蒸发温度Teds不为下限值Tem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6在步骤ST55中进行减小规定温度差ΔTrw的改变来进行压缩机21的容量控制,以使目标蒸发温度Teds在低于露点温度Trw的范围内变高。
由此,在此,通过进行在蒸发温度Te的下限值Tem以上的范围内减小压缩机21容量的控制,能降低由于室内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被过度冷却而在室内单元3的吹出口46附近产生结露的可能性。
此外,当进行除湿运转时,室内除湿的进行使室内湿度Hr逐渐变低,因此,存在室内单元3的吹出口46附近产生结露的可能性逐渐缓和的倾向。在此,在步骤ST53中,控制部6根据室内温度Tr和室内湿度Hr来确定下限值Tem,因此,在除湿持续控制中,下限值Tem变低。即,在此,在除湿运转时,控制部6降低蒸发温度Te的下限值Tem。
由此,在此,能扩大使蒸发温度Te降低的范围,能使蒸发温度Te可靠地低于露点温度Trw。特别地,在此,由于能考虑室内温度Tr和室内湿度Hr而扩大使蒸发温度Te降低的范围,因此能尽可能地抑制结露的产生。
<C>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A、B,尽管能选择除湿运转模式L、M、H这三种模式作为除湿级别不同的多个除湿运转模式,但并不限定于此,既可以是两个除湿运转模式,也可以是四个以上的除湿运转模式。
<D>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A~C,对采用天花板埋入式的室内单元作为收容室内热交换器31的室内单元3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壁挂式等其他形式的室内单元。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广泛地应用于进行除湿运转的空调装置。
(符号说明)
1 空调装置
6 控制部
10 制冷剂回路
21 压缩机
24 室外热交换器
25 膨胀阀(膨胀机构)
31 室内热交换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76973号公报。
Claims (7)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10),所述制冷剂回路由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膨胀机构(25)和室内热交换器(31)连接而构成;以及
控制部(6),所述控制部进行除湿运转,在所述除湿运转中,使封入所述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以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膨胀机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
在所述除湿运转时,在满足规定的热关断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使所述压缩机停止的热关断,
作为对是否满足所述热关断条件进行判断的判断要素,所述控制部具有根据室内温度的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根据室内湿度的热关断湿度条件和比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靠低温侧的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
在满足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满足所述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满足所述热关断条件,
在不满足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不满足所述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不满足所述热关断条件,
在不满足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满足所述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不满足所述热关断条件,
在满足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不满足所述热关断湿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不满足所述热关断条件,
在即使不满足所述热关断湿度条件也满足所述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满足所述热关断条件,
在由于不满足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而判断为不满足所述热关断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持续所述除湿运转,
所述控制部首先进行是否满足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的判定,在满足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时,进行是否满足所述热关断湿度条件的判定,在不满足所述热关断湿度条件时,进行是否满足所述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的判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温度达到第一热关断温度的状态连续地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时刻,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满足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温度达到比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低的第二热关断温度的时刻,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满足所述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能选择除湿级别不同的多个除湿运转模式以作为所述除湿运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选择的所述除湿运转模式的除湿级别越高,则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热关断温度条件改变为越靠低温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选择的所述除湿运转模式的除湿级别越高,则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改变为越靠低温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选择的所述除湿运转模式的除湿级别越高,则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二热关断温度条件改变为越靠低温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08903A JP6562094B2 (ja) | 2018-01-23 | 2018-01-23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8-008903 | 2018-01-23 | ||
PCT/JP2018/048331 WO2019146377A1 (ja) | 2018-01-23 | 2018-12-27 | 空気調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87348A CN111587348A (zh) | 2020-08-25 |
CN111587348B true CN111587348B (zh) | 2021-08-03 |
Family
ID=67395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6122.3A Active CN111587348B (zh) | 2018-01-23 | 2018-12-27 | 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62094B2 (zh) |
CN (1) | CN111587348B (zh) |
WO (1) | WO20191463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52784B2 (ja) * | 2021-05-14 | 2023-09-2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JP7386402B2 (ja) * | 2021-05-14 | 2023-11-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JPWO2023203593A1 (zh) * | 2022-04-18 | 2023-10-26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53032A (ja) * | 1982-03-08 | 1983-09-1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除湿制御方法 |
JPS63286643A (ja) * | 1987-05-19 | 1988-11-24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2002071200A (ja) * | 2000-08-30 | 2002-03-08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機 |
CN101634479A (zh) * | 2008-07-22 | 2010-01-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
CN107084490A (zh) * | 2017-04-26 | 2017-08-2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00520B2 (ja) * | 1990-12-28 | 1996-05-2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の保護装置 |
JP3410860B2 (ja) * | 1995-06-28 | 2003-05-26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3480870B2 (ja) * | 1995-06-28 | 2003-12-22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2008175490A (ja) * | 2007-01-19 | 2008-07-31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EP3086048B1 (en) * | 2013-12-19 | 2019-08-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
2018
- 2018-01-23 JP JP2018008903A patent/JP6562094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2-27 WO PCT/JP2018/048331 patent/WO201914637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2-27 CN CN201880086122.3A patent/CN1115873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53032A (ja) * | 1982-03-08 | 1983-09-1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除湿制御方法 |
JPS63286643A (ja) * | 1987-05-19 | 1988-11-24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2002071200A (ja) * | 2000-08-30 | 2002-03-08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機 |
CN101634479A (zh) * | 2008-07-22 | 2010-01-2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
CN107084490A (zh) * | 2017-04-26 | 2017-08-2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62094B2 (ja) | 2019-08-21 |
WO2019146377A1 (ja) | 2019-08-01 |
CN111587348A (zh) | 2020-08-25 |
JP2019128075A (ja) | 2019-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81373B2 (ja)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11587348B (zh) | 空调装置 | |
JP4569678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起動制御装置 | |
CN111630326B (zh) | 空调装置 | |
US20130213614A1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Configuration of Installation of Same | |
JP4173880B2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除湿制御方法 | |
KR20180033634A (ko) |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JP6760314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9196288B (zh) | 多联型空调装置 | |
JP5966327B2 (ja) | 空調室内機 | |
JP2019138521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US20230366582A1 (en) | Air blower | |
JP7212283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3834248A (zh) | 空调机 | |
JP6562139B2 (ja) | 冷凍装置 | |
WO2021181486A1 (ja) | 空調システム、空調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6075673A (zh) | 空调装置 | |
WO2022234857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CN117280165B (zh) | 空调装置 | |
WO2022163624A1 (ja) | 暖房装置 | |
JP202217298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JP2022172984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JP202010134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2303376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230108925A (ko) |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