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6252B - 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252B
CN111586252B CN202010091840.9A CN202010091840A CN111586252B CN 111586252 B CN111586252 B CN 111586252B CN 202010091840 A CN202010091840 A CN 202010091840A CN 111586252 B CN111586252 B CN 1115862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ing value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18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6252A (zh
Inventor
广川立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86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6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62Inpu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updating internal software
    • H04N1/0097Storage of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customised instructions or different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user 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14Protection against unauthorised use of memory or access to memory
    • G06F12/1408Protection against unauthorised use of memory or access to memory by using cryptograph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0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ingle file or object, e.g. in a secure envelope, encrypted and accessed using a key, or with access control rules appended to the object itsel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38Software related arrangements, e.g. loading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62Inpu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updating internal soft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04N1/32267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processing of the image
    • H04N1/32272Encryption or ciph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10Providing a specific technical effect
    • G06F2212/1052Security impr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将设定值保存至所期望的存储区域。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且接受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操作,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存储部,存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或上述操作装置使用的设定值;设定部,接受对上述设定值的写入或读取的操作;判定部,判定对于上述设定值的处理的种类;以及应用部,基于上述判定进行以下处理:将上述设定值加密存储至上述第1存储部,将上述设定值写入第2存储部或者从上述第2存储部读取上述设定值。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搭载有扫描及复印等各种各样的功能。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成有系统程序用于构成设定值的输入画面,以输入必要的设定值,使得预先搭载的扫描及复印等功能实行。一直以来,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追加新的功能,开发并安装应用程序等追加程序时,为实行追加的功能需要输入新的设定值的场合,需要变更系统程序,以输入设定值,用于实行追加的功能。
例如,即使在重新安装需要新的设定值的应用程序等追加程序的场合,为使得不需变更系统程序,一直以来众所周知的是插件,构成为可动态地与系统程序联动,描述有信息用于输入实行追加功能必需的设定值(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017-1446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方法中,各应用或OS(操作系统)使用的设定值,存储设定值的存储区域(以下称为“存储目的地”)固定的场合较多。因此,无法根据各种目的或用途将设定值保存至所期望的存储区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将设定值保存至所期望的存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连接,且接受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操作,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1存储部,存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或上述操作装置使用的设定值;
设定部,接受对上述设定值的写入或读取的操作;
判定部,判定对于上述设定值的处理的种类;以及
应用部,基于上述判定进行以下处理:将上述设定值加密存储至上述第1存储部,将上述设定值写入第2存储部或者从上述第2存储部读取上述设定值。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则能将设定值保存至所期望的存储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操作装置及主体部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操作装置的外观例的概要图。
图4是表示操作装置及主体部的软件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
图6的(A)~(C)表示设定画面的转移例。
图7是表示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
图8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
图13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
图14的(A)~(C)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设定画面的转移例。
图15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
图16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
图17是表示第5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
图18是表示第5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
图19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
图20的(A)~(C)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设定画面的转移例。
图21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
图22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
图23是表示第7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
图24是表示第7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例)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概要图。如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例如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外部设备)。因此,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复印功能、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及打印机功能等图像处理功能。再有,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进一步具有其他功能(例如出错显示功能)。
在此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构成为具有操作装置110。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100构成为具有操作装置110以外的构成(以下称为“主体部120”)。
对操作装置110,用户输入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操作。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操作装置110及主体部120,基于操作实行图像处理。
(硬件构成例)
图2是表示操作装置及主体部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首先,操作装置110是一种具备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机,以下称为“CPU211”)、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以下称为“ROM21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下称为“RAM213”)、闪存214、操作面板215、连接接口(以下称为“连接I/F216”)、通信接口(以下称为“通信I/F217”)的硬件构成的装置。又,如图所示,这样的硬件资源通过总线218互相连接。
CPU211是运算装置及控制装置的例。且,CPUC211以RAM213等主存储装置为工作区,实行存储于ROM212或闪存214等的各种程序。通过这样的控制及运算,CPU211控制操作装置110等,且实现各种功能。
闪存214是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的例。例如,闪存214存储程序及数据等。
操作面板215是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的例。即,操作面板215显示操作画面及处理结果等。另一方面,操作面板215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
连接I/F216是通过通信通道230与主体部120进行通信的接口。例如,连接I/F216是连接器及电缆等。具体而言,连接I/F216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串行总线)等进行通信。
通信I/F217是通过网络260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例如,通信I/F217是天线等。在如图所示的例中,通信I/F217连接于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AP(接入点)(以下称为“无线LANAP240”),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主体部120是一种具备例如CPU221、ROM222、RAM223、HDD(Hard DiskDrive硬盘驱动器,以下称为“HDD224”)、引擎部225、连接I/F226及通信I/F227的硬件构成的装置。又,如图所示,这样的硬件资源通过总线228相互连接。
CPU221是运算装置及控制装置的例。即,如图所示,主体部120用的运算装置及控制装置最好是与操作装置110用的CPU211不同的硬件构成。
ROM222及RAM223与CPU221同样,是主体部120用的存储装置的例。因此,CPU221利用RAM223等主存储装置,实行基于存储于ROM222及HDD224等辅助存储装置的程序等的处理。
引擎部225是用于实现复印功能、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及打印机功能等图像处理功能的处理装置等。具体而言,引擎部225是例如处理IC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等。具体而言,引擎部225是扫描、读取原稿的扫描仪、向纸张等片材进行印刷的绘图仪、进行传真通信的通信部,或具备上述组合。且,引擎部225也可包括将打印完成的片材进行区分的装置、所谓的后处理器或自动供给原稿的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文档送纸器)等。
连接I/F226是通过通信通道230与操作装置110进行通信的接口。例如,连接I/F216是连接器及电缆等。具体而言,连接I/F226通过USB等进行通信。
通信I/F227是通过网络260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例如,通信I/F227是电缆250等。
(操作装置的例)
图3是表示操作装置的外观例的概要图。例如,操作装置110是如图所示外观的装置。具体而言,操作装置110例如通过操作面板215等,显示由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的各种功能的操作画面。在此例中,操作画面接受与“复印”、“扫描”、“传真”及“打印”等功能对应的操作。又,图示示例是所谓的桌面画面,例如,按下“复印”键后,操作画面显示与“复印”功能相关的进行详细设定的操作画面。
再有,图示示例构成为可设定“初始设定”及“通讯录”。
又,在操作画面按下按键后,下一转移显示的画面或进行设定的设定值等通过菜单构成等进行设定。
再有,操作装置110并不局限于通过图示的操作面板215实现。例如,操作面板215除触摸面板外也可有硬键。即,对操作画面进行操作的接口的构成也可以是图示以外的构成。
(操作装置及主体部的软件构成例)
图4是表示操作装置及主体部的软件构成例的框图。图示示例表示由安装于操作装置110及主体部120的程序构成的软件的层级结构。
首先,关于主体部120进行说明。在此例中,在主体部120,在辅助存储装置等安装程序,构建例如应用层421、服务层422及OS层(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层,以下称为“OS层423”)。
区分至应用层421的程序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的硬件资源运转,实现各种功能。具体而言,区分至应用层411的程序是例如复印应用、传真应用、扫描应用及打印应用等。
区分至服务层422的程序是介于应用层421、OS层423之间的程序。例如,区分至服务层422的程序实现接口等,应用层421的程序利用主体部120具备的硬件资源,或向应用层421通知主体部120具备的硬件资源的状态。
又,区分至服务层422的程序,接受对硬件资源的运转要求,或对已接受的运转要求进行调停。另外,区分至服务层422的程序将在硬件资源检测到的错误以出错通知的形式发送至应用层421。再有,服务层422接受的运转要求中包括例如由扫描仪进行读取,或由绘图仪进行印刷等运转要求。
再有,区分至服务层422的程序所实现的作为接口的作用,对于操作装置110的应用层411来说是同样的。即,区分至操作装置110的应用层411的程序能接入服务层422,使得主体部120的硬件资源运转,实现图像处理功能等。
区分至OS层423的程序是被称作所谓的基本软件的程序。且,区分至OS层423的程序提供控制主体部120具备的硬件资源的基本功能。首先,区分至服务层422的程序,将区分至应用层421的程序发出的对于硬件资源的运转要求转换为OS层423可解译的指令,传递至OS层423。其后,通过区分至OS层423的程序执行该指令,基于对硬件资源的运转要求,实现图像处理功能。又,执行区分至OS层423的程序后,硬件资源接收检测到的出错信息。之后,硬件资源将接收的出错通知传递至服务层422,由服务层422向应用层421发送信息。
下面,就操作装置110进行说明。在此例中,在操作装置110,在辅助存储装置等安装程序,构建例如应用层411、服务层412及OS层413。
然而,区分至应用层411的程序实现的功能及服务层412可接受的运转要求的种类等,与主体部120不同。具体而言,在操作装置110中,区分至应用层411的程序主要提供用户接口功能,用于进行由主体部120实现的图像处理功能相关的操作及显示。
再有,在此例中,在操作装置110与主体部120中,各自的OS是独立运转的。又,操作装置110及主体部120若能相互通信,则各OS也可为不同种类。例如,也可构成为操作装置110使用Android(注册商标),而主体部120使用Linux(注册商标)。
如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操作装置110及主体部120由不同的OS控制。因此,操作装置110及主体部120之间的通信并不是同一装置内的处理间通信,而是不同装置间的通信。例如,通信是将操作装置110接受的由用户进行的操作发送至主体部120的指令通信,或者主体部120向操作装置110指示表示显示画面的事件通信(例如出错通知或出错解除通知等)等。
(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
图5是表示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例如,如图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预装第1应用AP1、第2应用AP2……等应用。再有,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若使用应用安装INS等,则可如第5应用AP5,追加应用。
又,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所示,具备共同存储区域M1,应用及系统程序SPR等可共同使用该共同存储区域M1。在共同存储区域M1,例如,如下表(表1)所示,存储设定值。
表1
Figure BDA0002383640420000071
上表(表1)中的“设定者”是设定所述设定值的主体。具体而言,“设定者”是“第1应用”的场合,表示由第1应用进行设定值的设定及利用。
“ID”(Identification,识别)是识别编号。即,“ID”若被特定,则设定值被特定。
“设定值类别”表示设定值的形式。例如,“数值”的场合,设定值被设定为数值。又,“文字列”的场合,设定值被设定为文字等。“择一选择”的场合,从“输入范围”预先输入的选项中选择形式,设定设定值。再有,“设定值类别”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形式。
“输入范围”表示可输入设定值的范围、种类或选项等。具体而言,“0~10”的场合,在“0”至“10”的范围内设定设定值的值。因此,超出“输入范围”的范围外的数值被判断为出错。
“标题”表示对设定画面等显示的设定值进行说明的文字等。
“设定值”表示现在正在设定的设定值。再有,“-”在共同存储区域M1中,是表示未保存设定值的符号。
“配置处”表示各设定值根据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设定,且在设定值及设定画面为树型结构的场合,表示相对主页画面的位置。例如,“其他的设定>第1应用的设定”的设定表示:若在最初的设定画面按下“其他的设定”键,在下一个显示的设定画面按下“第1应用的设定”键,则到达能设定作为对象的设定值的设定画面。
具体而言,设定画面,例如如下所示进行转移。
图6表示设定画面的转移例。
例如,首先设为显示图6的(A)所示设定画面。即,图6的(A)在设定中成为所谓的主页画面(以下称为“第1设定画面PN1”)。且,在第1设定画面PN1中,进行按下“其他的设定”键的操作后,设定画面转移为图6的(B)所示的画面(以下称为“第2设定画面PN2”)。
其后,在第2设定画面PN2,进行按下“第5应用的设定”键的操作后,设定画面转移为图6的(C)所示画面(以下称为“第3设定画面PN3”)。如图所示,第3设定画面PN3是用于操作与第5应用相关的设定值的设定画面。因此,在上述(表1)所示设定值的构成中,“ID”为“E001”、“E002”及“E003”的设定值注册为与第5应用相关的设定值,因此在第3设定画面PN3中,这些设定值被设定。
具体而言,在此例中,在第3设定画面PN3中显示为“密码”的项目,与上述(表1)中“ID”为“E001”的设定值对应。且,第3设定画面PN3中显示为“默认颜色模式”的项目与上述(表1)中“ID”为“E002”的设定值对应。同样地,第3设定画面PN3中显示为“第5应用节能优先设定”的项目与上述(表1)中“ID”为“E003”的设定值对应。
且,“E002”及“E003”的“设定值”的值直接输入上述(表1),即,共同存储区域M1中存储有设定值。因此,设定画面中显示的值为从共同存储区域M1的“设定值”获取的值。
另一方面,“E001”的“设定值”在上述(表1)中,值为“-”。在此场合,例如,如下所示,基于“读取要求”的输入值进行处理。
在读取设定值的场合,“读取要求”表示设定值保存于共同存储区域M1还是保存于其他的存储区域。在上述(表1)的例中,若“读取要求”为“-”,则表示设定值保存于共同存储区域M1,即上述(表1)中的“设定值”。另一方面,在上述(表1)的例中,若“读取要求”为“设定值”,则表示设定值保存于任意存储区域M2。例如,“读取要求”为“设定值”的场合,下述(表2)那样的数据(以下称为“密码数据”)保存于任意存储区域M2。
表2
ID 设定值
E001 3xsw2cde3
如上述(表2)所示,密码数据表示“ID”及“设定值”等数据。具体而言,“ID”是与上述(表1)一致的识别编号。且,向“设定值”输入称为密码的值。即,在上述(表1)中,在“E001”向“设定值”(在上述(表1)中,相当于表示“-”的部分)输入的值如上述(表2)所示,以密码数据的形式,保存于任意存储区域M2。
“写入要求”在写入设定值的场合(包括替换),表示将设定值保存于共同存储区域M1还是其他的存储区域。在此例中,与“读取要求”同样,若“写入要求”为“-”,则设定值写入共同存储区域M1。另一方面,若“写入要求”为“设定值”,则设定值以密码数据这样的形式写入任意存储区域M2。
再有,“读取要求”及“写入要求”等也可以是所谓的标记数据。即,预先设定存储于任意存储区域M2的内容的场合等,若“读取要求”或“写入要求”为“TRUE”,则成为读取或写入对象的设定值也可保存于任意存储区域M2。另一方面,若“读取要求”或“写入要求”为“FALSE”,则成为读取或写入对象的设定值保存于共同存储区域M1。例如,存储目的地的指定方法也可以是这样的方法等。
再有,任意存储区域M2优选安全的存储区域。即,任意存储区域M2优选确保安全性的存储区域。具体而言,共同存储区域M1设为OS或任意应用皆可访问的存储区域,与此相对,任意存储区域M2例如,可访问的应用被限定。即,在此例中,拒绝除第5应用AP5以外的应用访问任意存储区域M2等。这样的存储区域,若不通过特定的应用,不能变更及获取数据,因此能易于防止非法处理或信息泄露等。
又,使得存储区域安全并不限于限定访问的应用的方法。例如,使得存储区域安全的方法,也可在访问存储区域时进行规定的认证处理,或用防火墙等防护措施保护存储区域等。
(整体处理例)
图7是表示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例如,根据如图所示的整体处理,实现上述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等。
首先,作为初始化的处理,例如,进行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7。
在步骤S101中,应用安装程序INS接受用户UR的操作,追加安装第5应用AP5。
在步骤S102中,应用安装程序INS追加安装第5应用AP5。
在步骤S103中,应用安装程序INS通知第5应用AP5的安装。
在步骤S104中,设定模块MS要求保存设定值。
在步骤S105中,第5应用AP5将设定值等写入共同存储区域M1。且,若有上述(表1)中的“E001”这样的设定值,则判定写入任意存储区域M2。
具体而言,在上述(表1)的例中,若“写入要求”为“-”,则第5应用AP5判定共同存储区域M1为存储目的地。另一方面,若“写入要求”为“设定值”,则第5应用AP5判定任意存储区域M2为存储目的地。因此,若第5应用AP5判定存储目的地是任意存储区域M2(“存储目的地是任意存储区域的场合”),则进行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第5应用AP5将设定值等写入任意存储区域M2。
在步骤S107中,第5应用AP5通知设定值的初始化已完成。
在完成上述初始化的状态下,若进行上述(表1)中“E001”的设定值的读取(“读取密码的场合”),则图像形成装置进入步骤S108。
同样地,在完成初始化的状态下,若进行上述(表1)中“E001”的设定值的写入(“写入密码的场合”),则图像形成装置进入步骤S114。
在步骤S108中,设定模块MS接受使得设定画面显示的指示。例如,步骤S108是完成指示显示第3设定画面PN3等操作的场合。在此场合,开始设定值的读取。
在步骤S109,设定模块MS从共同存储区域M1读取设定值等。且,上述(表1)中“E001”的“设定值”,与步骤S105同样,基于“读取要求”,判定从任意存储区域M2读取。再有,在此例中,从任意存储区域M2的读取设为通过第5应用AP5读取。
又,读取对象也可为一部分的设定值。例如,上述(表1)的例中,若进行读取,则1行的数据成为读取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可不完全读取1行的数据。例如,也可仅仅“输入范围”的设定值成为读取的对象。
在步骤S110中,设定模块MS进行“设定值”的读取要求。
在步骤S111中,第5应用AP5基于要求,从任意存储区域M2读取设定值等。
在步骤S112中,第5应用AP5对于要求,应答在步骤S111中获取的设定值。
在步骤S113中,设定模块MS显示设定画面。例如,设定模块MS显示第3设定画面PN3这样的设定画面。
在步骤S114中,设定模块MS接受写入设定值的指示。例如,步骤S114是在第3设定画面PN3中,完成作为密码的“设定值”的变更等操作的场合。在此场合,开始设定值的写入。
在步骤S115中,设定模块MS从共同存储区域M1读取设定值等。且,设定模块MS如上述(表1)中“写入要求”的“设定值”一样,判定是否存在以任意存储区域M2为存储目的地的设定值。
在步骤S116中,设定模块MS将设定值等写入共同存储区域M1。且,上述(表1)中“E001”的设定值设为通过第5应用AP5写入。再有,成为写入对象的设定值有多个,如“E001”中“设定值”一样,存在存储目的地不是任意存储区域M2,而是共同存储区域M1的设定值的场合,在步骤S116将设定值写入共同存储区域M1。如此,也可汇总写入多个设定值。
在步骤S117中,设定模块MS进行“设定值”的写入要求。
在步骤S118中,第5应用AP5基于要求,将设定值等写入任意存储区域M2。
在步骤S119中,第5应用AP5对于要求,应答已在步骤S118中写入设定值。
在步骤S120中,设定模块MS显示设定画面。例如,设定模块MS在第3设定画面PN3等设定画面中,显示设定值的写入完成等。
(功能构成例)
图8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第1存储部FN1、判定部FN3、第2存储部FN4、设定部FN2及应用部FN5的功能构成。下面,以如图所示功能构成为例进行说明。
第1存储部FN1进行第1存储步骤,存储图像形成装置100或操作装置使用的设定值。例如,第1存储部FN1通过闪存214等实现。具体而言,第1存储部FN1形成共同存储区域M1等这样的存储区域。
第2存储部FN4与第1存储部FN1不同,进行第2存储步骤,存储图像形成装置100或操作装置使用的设定值。例如,第2存储部FN4通过闪存214等实现。具体而言,第2存储部FN4形成任意存储区域M2等这样的存储区域。
设定部FN2进行设定步骤,接受操作,对设定值进行写入或读取。例如,设定部FN2通过操作面板215等实现。
应用部FN5进行应用步骤,将设定值写入第2存储部FN4,或从第2存储部FN4读取设定值。例如,应用部FN5通过CPU211等实现。
判定部FN3进行判定步骤,判定设定值的存储目的地。例如,判定部FN3通过CPU211等实现。
图像形成装置100存储应用等使用的设定值。且,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设定值,判定、切换存储设定值的存储区域,即存储目的地。例如,如上述(表1)及(表2)的例,密码等想要保密的信息,以如第2存储部FN4这样的、安全的存储区域为存储目的地。另一方面,除此之外的信息,以如第1存储部FN1这样的、OS或多个应用共同使用的存储区域为存储目的地。
如此,判定部FN3基于“写入要求”或“读取要求”等,判定存储目的地。且,基于判定结果,应用部FN5决定存储目的地,进行写入设定值,或读取设定值的处理。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例如与信息的机密性结合,将设定值保存至所期望的存储区域。
且,如此,即使是存储区域分开的构成,设定部FN2显示设定画面时等,应用部FN5进行处理,从第2存储部FN4读取设定值。另一方面,应用部FN5进行处理,也从第1存储部FN1读取设定值。如此,例如,图6的(C)所示,无论是保存于哪个存储区域的设定值,都能在设定画面等显示。
(第2实施例)
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2实施例的整体处理不同。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是表示第2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以下,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处理,赋予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增加步骤S201、步骤S202及步骤S203。
在步骤S201中,第5应用AP5将设定值加密。即,第5应用AP5将设定值从明文的状态转换为密文的状态。
因此,在步骤S106中,加密的设定值(以下称为“加密设定值”)成为写入处理的对象。
在步骤S202中,第5应用AP5将读取的加密设定值解密。即,第5应用AP5将设定值从密文的状态转换为明文的状态。
在步骤S203中,第5应用AP5将设定值加密。即,第5应用AP5将设定值从明文的状态转换为密文的状态。
因此,在步骤S118中,加密设定值成为写入处理的对象。
若进行如上整体处理,则在任意存储区域M2保存例如下述(表3)所示密码数据。
表3
ID 设定值
E001 加密(3xsw2cde3)
若为如此构成,则即使非法访问任意存储区域M2,取得密码数据等,因密码数据为难读状态,也难以非法取得密码等信息。因此,通过这样的构成,能进一步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安全性。
例如,加密及解密通过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方式等实现。其他,加密及解密的处理,也可通过例如行程编码压缩(Run Length Encoding)等将数据转换为代码,对数据进行加密、且可逆的压缩处理。
(第3实施例)
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3实施例的数据构成、整体处理及功能构成不同。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再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
(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的例)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图示的构成例的不同点在于存储区域仅有共同存储区域M1。且另一不同点在于,图示的构成例在进行设定值的写入或读取时,存在进行加密及解密的场合和不进行加密及解密的场合。
在图示的构成例中,即使是如“E001”这样,包含想要保密的信息的设定值,也与其他设定值一样,由第5应用AP5以共同存储区域M1为存储目的地,保存设定值。且,例如,通过在“写入要求”或“读取要求”时是否设定“设定值”,判定是否是想要保密的信息。
且,判定是密码等想要保密的信息等场合时,第5应用AP5将设定值加密,转换为加密设定值,写入共同存储区域M1。另一方面,读取的场合,第5应用AP5读取加密设定值,进行解密。
因此,在共同存储区域M1中,例如,如下述(表4)所示,存储设定值。
表4
Figure BDA0002383640420000141
与上述(表1)相比较,不同点在于,“E001”中的设定值以加密的状态保存。
(整体处理例)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与第2实施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第3实施例进行步骤S301、步骤S302及步骤S303,以及步骤S105中的判定处理。
在步骤S105中,第5应用AP5在写入设定值等时,若有上述(表3)中的“E001”等设定值,则判定为加密。
且,判定为将设定值加密的场合(“加密对象的数据的场合”),第5应用AP5进入步骤S201。
在步骤S301中,第5应用AP5以共同存储区域M1为存储目的地,写入在步骤S201中加密生成的加密设定值。
在步骤S302中,第5应用AP5以共同存储区域M1为存储目的地,读取加密设定值。在后一部分的步骤S202,在步骤S302读取的加密设定值成为解密的对象。
在步骤S303中,第5应用AP5以共同存储区域M1为存储目的地,写入在步骤S203中加密生成的加密设定值。
(功能构成例)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3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判定部FN3及应用部FN5。
判定部FN3进行判定步骤,判定是否对设定值进行加密。
应用部FN5基于判定部FN3的判定结果,进行应用步骤,在将设定值加密后写入的场合,与不加密、以明文状态写入设定值的场合间切换。
在第3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设定值,判定是否需要将设定值加密及解密,并进行切换。例如,上述(表4)例所示,存在设定值中包含想要保密的密码等信息的场合。因此,如第1存储部FN1,OS或多个应用共同使用的存储区域为存储目的地的场合,将密码等设定值加密,以难读的状态存储于存储区域。
如此,由判定部FN3判定是否需要基于“写入要求”或“读取要求”等的加密,基于此判定,应用部FN5决定将设定值加密后写入,还是将设定值以明文的状态写入。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够例如结合信息的机密性等,将设定值保存于第1存储部FN1等存储区域。
且,如此,即使是包含加密设定值的构成,在设定部FN2显示设定画面时,应用部FN5从第1存储部FN1读取设定值,之后,进行解密处理。另一方面,应用部FN5进行处理,从第1存储部FN1读取明文的设定值。若如此,则即使加密设定值包含其中并保存,例如,如图6的(C)所示,也能在设定画面等显示。
(第4实施例)
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4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数据构成、整体处理及功能构成。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再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
(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的例)
图13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4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设定值的存储目的地为共同存储区域M1与OS300参照的存储区域(以下称为“参照区域M3”)。又,在第4实施例中,由应用安装程序INS追加的应用为第6应用AP6。
又,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所示,具备共同存储区域M1,可供应用及系统程序SPR等共同使用。在共同存储区域M1,例如,如下述(表5)所示,存储设定值。
表5
Figure BDA0002383640420000161
与上述(表1)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在上述(表5)中存在“F001”及“F002”的设定值。且,在上述(表5)的例中,“F001”设为以参照区域M3为存储目的地的设定值的例。
与第1实施例同样,以参照区域为存储目的地的场合,“设定值”设定为“-”,且在“读取要求”或“写入要求”设定设定值。因此,与第1实施例同样,图像形成装置在写入或读取时,基于“读取要求”或“写入要求”的设定,判定存储目的地。
且,“读取要求”是“设定值”的场合,即,在“F001”的场合,下述(表6)这样的数据(以下称为“音量数据”)保存于参照区域M3。
表6
ID 设定值
F001 10
如上述(表6)所示,音量数据表示“ID”及“设定值”等数据。具体而言,“ID”是与上述(表1)一致的识别编号等。且,“设定值”中输入成为音量(设定扬声器等机器发出的声音强弱的值的例)的值。
“F001”等设定值是OS300参照的设定值。这样的设定值,根据系统,作为存储目的地的存储区域存在是由系统的规格等决定的固有的存储区域的场合。例如,如下所示,设定这样的设定值。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设定画面的转移例。例如,首先,与图6的(A)所示场合同样,在第1设定画面PN1中,按下“系统设定”的按键,则如图6的(B)所示,设定画面转移为进行与系统相关的设定的设定画面(以下称为“系统设定画面PN42”)。
且在系统设定画面PN42,按下“机器设定”的按键,则如图6的(C)所示,设定画面转移为进行与机器相关的设定的设定画面(以下称为“机器设定画面PN43”)。
(整体处理例)
图15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第4实施例进行步骤S401、步骤S402、步骤S403及步骤S404,以及步骤S105中的判定处理。
在步骤S105中,第6应用AP6在写入设定值等时,若有上述(表5)中的“F001”等设定值,则判定为以参照区域M3为存储目的地。
且,判定为以参照区域M3为存储目的地的场合(“存储区域为参照区域的场合”),第6应用AP6进入步骤S401。
在步骤S401中,第6应用AP6将设定值等写入参照区域M3。
在如上初始化后的状态下,若进行上述(表5)中的“F001”的设定值的读取(“音量数据的读取的场合”),图像形成装置进入步骤S108。
同样地,在初始化后的状态下,若进行上述(表5)中的“F001”的设定值的写入(“音量数据的写入的场合”),图像形成装置进入步骤S114。
在步骤S402中,第6应用AP6基于步骤S110中的要求,从参照区域M3读取设定值等。
在步骤S403中,第6应用AP6基于步骤S117中的要求,将设定值等写入参照区域M3。
且,OS参照设定值的场合(“由OS参照”),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步骤S404。
在步骤S404中,OS300从参照区域M3读取设定值。
(功能构成例)
图16是表示第4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第2存储部FN4形成的存储区域是参照区域M3。
图像形成装置100存储OS及应用等使用的设定值。且,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设定值,判定存储设定值的存储区域即存储目的地,并进行切换。例如,上述(表5)及(表6)例所示,机器的设定信息等,以如第2存储部FN4等,由规格等决定的参照区域M3为存储目的地。另一方面,其他的信息,与第1实施例同样,以如第1存储部FN1等,OS或多个应用共同使用的存储区域为存储目的地。
如此,由判定部FN3判定基于“写入要求”或“读取要求”等的存储目的地,基于此判定,应用部FN5决定写入设定值或读取设定值处理的存储目的地。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够例如结合系统程序的设定等,将设定值保存于所期望的存储区域。
且,如此,即使是存储区域分开的构成,设定部FN2显示设定画面时等,应用部FN5进行处理,从第2存储部FN4读取设定值。另一方面,应用部FN5进行处理,也从第1存储部FN1读取设定值。如此,例如,图6的(C)所示,无论是保存于哪个存储区域的设定值,都能在设定画面等显示。再有,如机器设定画面PN43,即使在OS参照的场合,也能读取设定值,在设定画面等显示。
如此,则即使不变更共同的系统程序等,也能追加应用的设定。
(第5实施例)
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5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数据构成及整体处理。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再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
(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的例)
图17是表示第5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与第4实施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在第5实施例中,对于参照区域M3的设定值的写入及设定值的读取是通过OS300进行的。
(整体处理例)
图18是表示第5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与第4实施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第5实施例进行步骤S501、步骤S502、步骤S503、步骤S504、步骤S505及步骤S506。
在步骤S501中,第6应用AP6基于步骤105中的判定,要求OS300写入设定值。
在步骤S502中,OS300基于步骤501中的要求,将设定值写入参照区域M3。
在步骤S503中,第6应用AP6基于步骤109中的判定,要求OS300读取设定值。
在步骤S504中,OS300基于步骤503中的要求,从参照区域M3读取设定值。
在步骤S505中,第6应用AP6基于步骤115中的判定,要求OS300写入设定值。
在步骤S506中,OS300基于步骤505中的要求,将设定值写入参照区域M3。
如此,对于参照区域M3的读取及写入优选利用OS的I/F(interface,接口)。即,对于参照区域M3的处理,较多通过OS准备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等函数。因此,若利用这样的I/F,则易于实现写入及读取等处理。
(第6实施例)
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6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数据构成、功能构成及整体处理。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再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
(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的例)
图19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6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设定值的存储目的地为共同存储区域M1与不同于共同存储区域M1的其他存储区域(以下称为“应用存储区域M4”)。又,在第6实施例中,由应用安装程序INS追加的应用为第7应用AP7。
又,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所示,具备共同存储区域M1,可供应用及系统程序SPR等共同使用。在共同存储区域M1,例如,如下述(表7)所示,存储设定值。
表7
Figure BDA0002383640420000201
与上述(表1)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在上述(表7)中存在“G001”、“G002”、“G003”及“G004”的设定值。
“G001”、“G002”、“G003”及“G004”的设定值是值频繁变化的设定值的例。具体而言,“G001”的“设定值”是表示红色的调色剂剩余量的设定值。同样地,“G002”的“设定值”是表示绿色的调色剂剩余量的设定值。又,“G003”的“设定值”是表示蓝色的调色剂剩余量的设定值。再有,“G004”的“设定值”是表示黑色的调色剂剩余量的设定值。因此,这些设定值如下所示,显示于设定画面等。
图20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设定画面的转移例。例如,首先,与图6的(A)所示场合同样,在第1设定画面PN1中,按下“其他设定”的按键,则如图6的(B)同样,设定画面转移为第2设定画面PN2。
且在第2设定画面PN2,按下“第7应用设定”的按键,则如图20的(C)所示,设定画面转移为与第7应用相关的设定画面(以下称为“第7应用设定画面PN61”)。
如图所示,在第7应用设定画面PN61中,“G001”、“G002”、“G003”及“G004”的设定值对于“红调色剂剩余量”、“绿调色剂剩余量”、“蓝调色剂剩余量”及“黑调色剂剩余量”的显示,显示数值。
(整体处理例)
图21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第6实施例在初始化,将设定值全部写入共同存储区域M1(步骤S105)。
再有,在第6实施例中,进行读取的场合(“读取的场合”),最初(例如,刚接入电源后等,应用存储区域M4还未存储设定值的状态等)的读取(“最初的读取的场合”),从共同存储区域M1读取设定值(步骤S109)。另一方面,在最初以外(“最初以外的读取的场合”),从应用存储区域M4读取设定值(步骤S111)。
又,在第6实施例,进行写入的场合(“写入的场合”),在满足规定条件的场合,通过步骤S116,将设定值写入共同存储区域M1。
规定的条件由例如写入次数、时间、结束的时间、更新次数、或这些的组合等决定。且,规定的条件为预先设定。
例如,在以写入次数为条件的场合,若向应用存储区域M4写入设定值100次(设为基准的值预先设定),则图像形成装置向共同存储区域M1写入设定值1次。即,每当对应用存储区域M4写入100次,向共同存储区域M1写入1次设定值。
同样地,更新次数,即若设定值更新了规定的次数,则图像形成装置向共同存储区域M1写入设定值。与此同时,向应用存储区域M4写入设定值。
时间的场合,若从上次对共同存储区域M1的写入,经过规定的时间,则图像形成装置向共同存储区域M1写入。与此同时,向应用存储区域M4写入设定值。
又,结束(关闭电源等场合)时,图像形成装置向共同存储区域M1写入设定值,除此以外,也可向应用存储区域M4写入设定值。
即,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有设定值的变化,每次发生变化则不向共同存储区域M1写入,空开一定程度的间隔,将设定值写入共同存储区域M1。如此,减少向共同存储区域M1的写入次数。
(功能构成例)
图22是表示第6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功能框图。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6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第2存储部FN4形成的存储区域是应用存储区域M4。
判定部FN3进行判定步骤,判定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
图像形成装置100向第2存储部FN4写入设定值。且,在判定满足规定条件的场合,图像形成装置100向第1存储部FN1写入设定值。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减少向第1存储部FN1的写入频度。
例如,在第1存储部FN1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场合,有写入次数限制的场合较多。即,在第1存储部FN1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场合,若向第1存储部FN1频繁地写入,则缩短硬件耐用期限的场合较多。因此,确保如第2存储部FN4这样的易失性存储器等实现的存储区域,在频繁进行变更的场合,通过向第2存储部FN4写入设定值,减少向第1存储部FN1的写入频度。
因此,第2存储部FN4优选由如易失性存储器或HDD等没有写入次数限制或能多次写入的硬件实现。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延长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耐用期限。
且,数值频繁变化的设定值并不限于调色剂剩余量。例如,数值频繁变化的设定值也可以是用传感器等测量的数值等。
(第7实施例)
与第6实施例相比较,第7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数据构成及整体处理。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再有,与第6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23是表示第7实施例涉及的数据构成及应用构成例的框图。与第6实施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在第7实施例中,由应用安装程序INS追加的应用为第8应用AP8。
又,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所示,具备共同存储区域M1,可供应用及系统程序SPR等共同使用。在共同存储区域M1,例如,如下述(表8)所示,存储设定值。
表8
Figure BDA0002383640420000231
与上述(表7)相比较,不同点在于,上述(表8)中存在“H001”的设定值。
“H001”的“输入范围”的设定值是数值频繁变化的设定值(以下称为“频繁变化设定值”)的例。具体而言,“H001”的“输入范围”是从外围设备等获取的数值。即,“H001”的“输入范围”是根据外围机器等数值发生变化的设定值,因此对于“读取要求”,设为向应用存储区域M4询问数值。且,在此例中,第8应用AP8基于询问的要求,获取设定值。
这样的设定值每次获取,数值发生变化的场合较多。因此,若每次获取都向第1存储部写入,则造成有写入次数限制的存储装置实现的第1存储部的硬件耐用期限缩短的场合较多。因此,如此,频繁变化设定值优选向应用存储区域M4写入。
(整体处理例)
图24是表示第7实施例涉及的整体处理例的序列图。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不同点在于,第7实施例在初始化,判定设定值有频繁变化设定值(“设定值是频繁变化设定值的场合”),将设定值写入应用存储区域M4(步骤S106)。
且,在读取(“读取的场合”)中,频繁变化设定值(“设定值是频繁变化设定值的场合”)从应用存储区域M4读取(步骤S111)。另一方面,频繁变化设定值以外(“设定值是频繁变化设定值以外的场合”),从共同存储区域M1读取设定值(步骤S109)。
同样地,在写入、即获取设定值的场合(“写入的场合”),若取得频繁变化设定值(“设定值是频繁变化设定值的场合”),则写入应用存储区域M4(步骤S118)。另一方面,频繁变化设定值以外(“设定值是频繁变化设定值以外的场合”),写入共同存储区域M1(步骤S116)。
频繁变化设定值等更新频度高的设定值,优选利用易失性存储器或HDD等无写入次数限制或能多次写入的硬件,进行写入及读取。若为这样的构成,则能延长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的耐用期限。
(变形例)
且,在共同存储区域M1,也可向“读取要求”及“写入要求”输入存储目的地。即,也可向“读取要求”及“写入要求”输入存储目的地的通道等。
(比较例)
例如,“密码”等想要保密的信息,如下述(表9)所示,设为全部存储于共同存储区域M1的比较例。
表9
Figure BDA0002383640420000251
若如上述(表9)这样保存,则关于密码(信息以明文保存),各种应用都能取得“密码”并利用。因此,“密码”存在信息泄露的场合。
(其他实施例)
且,本发明涉及的各处理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用低级语言或高级语言描述,通过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信息处理方法的程序实现。即,程序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或图像形成系统等的计算机执行各处理。
因此,若基于程序执行信息处理方法,则计算机具备的运算装置及控制装置,为执行各处理,基于程序进行运算及控制。又,计算机具备的存储装置,为执行各处理,基于程序存储用于处理的数据。
又,程序能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发布。且,记录介质是磁带、闪存、光盘、磁光盘或磁盘等媒介。再有,程序能通过电信线路发布。
且,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也可通过图像形成系统实现。又,图像形成系统也可冗余、分散、并列、虚拟化或将这些组合,执行各处理。
以上说明了实施例涉及的一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及改良。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连接,且接受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操作,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1存储部,由安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多个应用共同使用,所述多个应用包括从由复印应用、传真应用、打印应用和扫描应用构成的组中选择的应用,所述第1存储部还存储由安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或上述操作装置上的所述多个应用中的一个应用设置的以及使用的设定值,并且所述多个应用中的不同应用对应不同的设定值,并且所述第1存储部还存储设定值、设定者、读入要求、写入要求之间的关联性;
设定部,接受对上述设定值的写入或读取的操作;
判定部,判定对于上述设定值的处理的种类;以及
应用部,基于上述判定进行以下处理:根据所述关联性将上述设定值加密存储至上述第1存储部,将上述设定值写入第2存储部或者从上述第2存储部读取上述设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判定上述设定值的存储目的地为上述第2存储部;
上述应用部将上述设定值写入上述第2存储部,及从上述第2存储部读取上述设定值;
上述第2存储部是安全的存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判定是否对上述设定值进行加密;
上述应用部将对上述设定值进行加密后的加密设定值写入上述第1存储部,将上述加密设定值从上述第1存储部读取并解密。
4.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部判定上述设定值的存储目的地为上述第2存储部;
上述应用部将上述设定值写入上述第2存储部,及从第2存储部读取上述设定值;
上述第2存储部是OS参照的参照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应用部通过上述OS,进行写入上述设定值或读取上述设定值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存储部是有写入次数限制的存储区域;
上述应用部将上述设定值写入上述第2存储部,在满足规定条件的场合,将上述设定值写入上述第1存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存储部是OS共同使用的存储区域。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实行的信息处理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且接受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上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步骤,将由安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或上述操作装置上的应用设置的以及使用的设定值存储至第1存储部中,其中第1存储部由安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多个应用共同使用,所述多个应用包括从由复印应用、传真应用、打印应用和扫描应用构成的组中选择的应用,并且所述多个应用中的不同应用对应不同的设定值,并且所述第1存储部还存储设定值、设定者、读入要求、写入要求之间的关联性;
设定步骤,图像形成装置接受对上述设定值的写入或读取的操作;
应用步骤,图像形成装置基于上述操作,根据所述关联性将上述设定值加密存储于上述第1存储部,将上述设定值写入第2存储部,或从第2存储部读取上述设定值。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010091840.9A 2019-02-15 2020-02-13 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86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6085A JP2020135247A (ja) 2019-02-15 2019-02-15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26085 2019-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252A CN111586252A (zh) 2020-08-25
CN111586252B true CN111586252B (zh) 2022-08-16

Family

ID=69500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1840.9A Active CN111586252B (zh) 2019-02-15 2020-02-13 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3958B2 (zh)
EP (1) EP3696702B1 (zh)
JP (1) JP2020135247A (zh)
CN (1) CN1115862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34788A (ja) * 2021-03-04 2022-09-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24016353A (ja) * 2022-07-26 2024-0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5670A (ja) * 2009-07-31 2011-02-1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2045479A (zh) * 2009-10-22 2011-05-0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方法以及功能单元的动作条件的设定装置
CN104683639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6687912A (zh) * 2014-09-10 2017-05-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移动终端、及中继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4763A (ja) * 1998-09-24 2000-04-04 Canon Inc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メモリ保護方法
JP3781640B2 (ja) * 2001-06-05 2006-05-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暗号化処理装置,暗号化処理システム
JP4134536B2 (ja) * 2001-07-27 2008-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機器の取引方法
JP4193148B2 (ja) 2005-09-30 2008-1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0086370A (ja) * 2008-10-01 2010-04-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配信サーバーおよびファームウェアアップデート方法
JP5620781B2 (ja) * 2010-10-14 2014-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25375A (ja) * 2011-07-15 2013-02-04 Canon Inc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管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799698B2 (ja) * 2011-09-14 2015-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31323A (ja) 2015-01-14 2016-07-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6547306B2 (ja) * 2015-01-27 2019-07-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退避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46618A (ja) * 2015-02-02 2016-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
KR20170001221A (ko) * 2015-06-26 2017-01-04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그의 데이터 기록 방법 및 비일시적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JP2017144649A (ja) * 2016-02-18 2017-08-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61304B2 (ja) * 2016-08-26 2020-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81401B2 (ja) * 2016-11-10 2020-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073812B2 (ja) 2018-03-16 2022-05-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設定値入力受付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5670A (ja) * 2009-07-31 2011-02-1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2045479A (zh) * 2009-10-22 2011-05-0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方法以及功能单元的动作条件的设定装置
CN104683639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6687912A (zh) * 2014-09-10 2017-05-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移动终端、及中继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67264A1 (en) 2020-08-20
US11283958B2 (en) 2022-03-22
EP3696702B1 (en) 2024-05-22
JP2020135247A (ja) 2020-08-31
CN111586252A (zh) 2020-08-25
EP3696702A1 (en)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33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erforming image formation on print data,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ing plurality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print data output method executed 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 data output program product
US82751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ecurity setting method thereof
JP2020182212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サーバ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5021961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15862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08165368A (ja) サービス制限方法、画像処理制限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US20060044589A1 (en) Pr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JP4305428B2 (ja) デバイス管理用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バイス管理装置
JP2018078531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印刷ログ管理方法
US10817232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that manages execution permission without increasing administrative workload required for remote operation
US7757092B2 (en) Data output apparatus
JP2014128009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EP3217276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ob processing method, data storage apparatus, information device, and carrier means
KR20200114585A (ko) 화상형성장치를 이용한 출력물의 qr 코드 인쇄 방법, 및 출력물의 qr 코드 인쇄 시스템
JP58594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ファイル閲覧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191741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97562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9016342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057878A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20080114959A1 (en) Image Formation System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US1141895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423793B2 (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data management method, storage medium of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and program
JP2006203681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設定方法
JP4475037B2 (ja) 複合機およびインストールプログラム
JP201200345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