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8544A - 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8544A
CN111578544A CN201910121495.6A CN201910121495A CN111578544A CN 111578544 A CN111578544 A CN 111578544A CN 201910121495 A CN201910121495 A CN 201910121495A CN 111578544 A CN111578544 A CN 111578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pipeline
pump
refriger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14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建芳
周易
刘轩彤
石刚意
刘春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14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8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8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8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2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6Silenc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包括:储液器;泵压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轴、气体压缩机构和液体传输机构,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轴带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运行;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流体进口;所述第四管路连接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高温制冷的系统优越性,而且可以保证低温制冷时的系统节能性。

Description

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机组等大型制冷设备的制冷作用多是通过传统的压缩机压缩冷媒气体使其冷凝、蒸发而实现的。在夏季,制冷设备通过压缩机的制冷循环可以达到快速冷却效果,但是在冬季,空调机组并不需要很大的制冷量,即不需要较大的压比,如果继续采用压缩机制冷循环,能源浪费将及其严重。通常的做法的是,冬季采用传输泵进行制冷循环,夏季采用压缩机制冷循,但同时布置传输泵和压缩机两个设备,不仅占地面积和噪音较大,而且成本及维护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实现高温制冷的系统优越性以及保证低温制冷时的系统节能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泵压机制冷系统,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包括:
储液器;
泵压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轴、气体压缩机构和液体传输机构,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轴带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运行;
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
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流体进口;所述第四管路连接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
至少一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至少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及第四管路的连通从而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及所述液体传输机构的单独或同时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的单独或同时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还设有第三电磁阀、节流阀、第三单向阀及第四电磁阀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管路还设有第四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传输机构为单极泵或多级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包括:
缸体;
上缸盖和下缸盖,所述上缸盖和下缸盖分别固定于所述缸体的轴向两端,用以封装所述缸体;
活塞,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缸体内;
所述轴带动所述活塞旋转以压缩制冷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分别或同时连接一蒸发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分别或同时连接一冷凝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包括:
第一段轴,连接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
第二段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子;
第三段轴,连接于所述液体传输机构;
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和/或所述第一段轴,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段轴与所述第二段轴之间的传动;以及
第二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和/或所述第三段轴,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段轴与所述第三段轴之间的传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棘轮,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所述第一棘轮的内圈具有多个同向设置的第一棘齿;以及
若干第一棘爪,连接于所述第一段轴;当所述第二段轴在电机的作用下沿第一周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一棘齿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一段轴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第二棘轮,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所述第二棘轮的内圈具有多个同向设置的第二棘齿;以及
若干第二棘爪,连接于所述第三段轴;当所述第二段轴在电机的作用下沿反向于所述第一周向的第二周向旋转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二棘齿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三段轴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外齿轮及第二外齿轮,分别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段轴和所述第二段轴;
第一内齿圈,滑动套设于所述轴;以及
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内齿圈的滑动以使该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一外齿轮及第二外齿轮同时啮合或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第三外齿轮及第四外齿轮,分别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三段轴和所述第二段轴;
第二内齿圈,滑动套设于所述轴;以及
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内齿圈的滑动以使该第二内齿圈与所述第三外齿轮及第四外齿轮啮合或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泵压机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包括:
储液器;
泵压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轴、气体压缩机构和液体传输机构,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轴带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运行;
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
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流体进口;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
至少一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至少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的环境温度;
控制器,用以执行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温度高于第一预定阈值时,使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连通以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单独运行;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温度低于第二预定阈值时,使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以控制所述液体传输机构单独运行。
本发明所提出的泵压机制冷系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适时的切换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环境温度较高时泵压机中的气体压缩机构工作,环境温度较低时泵压机中的液体传输机构工作,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高温制冷的系统优越性,而且可以保证低温制冷时的系统节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泵压机通过在第二段轴与第一段轴之间设置第一传动机构,同时在第二段轴与第三段轴之间设置第二传动机构,可以实现气体压缩机构与液体传输机构的同机独立运行,进而可以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及使用成本。另外,本发明通过在气体压缩机构的下缸盖的下方设置消音器,可以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所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泵压机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泵压机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4是图1及图2所示泵压机制冷系统中泵压机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泵压机的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轴的B处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轴的A处的内部连接示意图。以及
图8是图4所示泵压机的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轴
2 气体压缩机构
3 壳体
4a 第一传动机构
41a 第一棘轮
42a 第一棘齿
43a 第一棘爪
4b 第一传动机构
41b 第一内齿圈
42b 第一外齿轮
43b 第二外齿轮
5a 第二传动机构
51a 第二棘轮
52a 第二棘齿
53a 第二棘爪
5b 第二传动机构
51b 第二内齿圈
52b 第四外齿轮
53b 第三外齿轮
6 定子
7 转子
8 气体出口
9 流体出口
10 叶轮
11 气体进口
12 流体进口
13 密封圈
14 液体传输机构
101 第一段轴
102 第二段轴
103 第三段轴
21 第一管路
22 第二管路
23 第三管路
24 第四管路
25 蒸发器
26 冷凝器
27 第一电磁阀
28 第二电磁阀
29 控制器
30 温度传感器
31 第一单向阀
32 第二单向阀
33 第三电磁阀
34 节流阀
35 第三单向阀
36 第四电磁阀
37 第四单向阀
38 储液器
39 泵压机
251 第一蒸发器
252 第二蒸发器
261 第一冷凝器
262 第二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泵压机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泵压机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的示意图。图4是图1及图2所示泵压机制冷系统中泵压机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泵压机的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轴的B处的内部连接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轴的A处的内部连接示意图。以及图8是图4所示泵压机的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泵压机制冷系统,如图1及4所示,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包括:储液器38、泵压机39、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22、第三管路23、第四管路24、蒸发器25、冷凝器26、温度传感器30及控制器29。所述泵压机包括壳体3、设于所述壳体3内的电机、轴1、气体压缩机构2和液体传输机构14,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3的气体进口11、气体出口8、流体进口12和流体出口9。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轴1带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2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运行。所述第一管路21连接所述储液器38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11。所述第二管路22连接所述气体出口8与所述储液器38的进口。所述第三管路23连接所述储液器38的出口与所述流体进口12。所述第四管路24连接所述流体出口9与所述储液器38的进口。所述蒸发器25同时设于所述第一管路21及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冷凝器26同时设于所述第二管路22及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控制器29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22、第三管路23及第四管路24的连通从而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及所述液体传输机构的单独或同时运行。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27、第二电磁阀28、第一单向阀31和第二单向阀32、第四单向阀37,所述第一单向阀31和所述第二单向阀32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管路22及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第四单向阀37设于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第一管路21还设有第三电磁阀33、节流阀34、第三单向阀35及第四电磁阀36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阀27和第二电磁阀28分别设于所述第三管路23和所述第四管路24。
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在于:
当温度传感器30检测到环境温度(根据具体使用环境来设定报警温度)较高时,泵压机39中的电机带动气体压缩机构开始工作,此时控制器29控制第三电磁阀33打开,第一电磁阀27关闭,第四电磁阀36打开,第二电磁阀28关闭。被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从气体出口出来,经由铜管通过第一单向阀31进入冷凝器26,然后,冷凝后的高压中温的冷媒液体进入储液器38,由第三电磁阀33进入节流阀34,通过节流阀34节流降压后的冷媒液体进入蒸发器25,最后从蒸发器25出来的低温冷媒气体再次进入泵压机的气体进口中的气体压缩机构中循环工作。
当温度传感器30检测到环境温度(根据具体使用环境来设定报警温度)较低时,此时泵压机39中的电机带动液体传输机构开始工作,此时控制器29控制第三电磁阀33关闭,第一电磁阀27打开,第四电磁阀36关闭,第二电磁阀28打开。进入液体传输机构的冷媒液体经过叶轮高速旋转增压后从流体出口出来,经由铜管通过第四单向阀37进入蒸发器25中蒸发变成冷媒气体,然后冷媒气体通过第二电磁阀28和第二单向阀32进入冷凝器26中冷却,冷却后的冷媒气体变成冷媒液体进入储液器38中,最后经由第一电磁阀27及流体进口进入泵压机的液体传输机构中进行循环工作。
其中,储液器38用来储存过多的冷媒,且在泵压机的气体压缩机构工作时可以有效防止液击。各电磁阀用来控制管路的通断,各单向阀用来防止冷媒气体或液体的反方向流动。
本发明所提出的泵压机制冷系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适时的切换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环境温度较高时泵压机中的气体压缩机构工作,环境温度较低时泵压机中的液体传输机构工作,一体式的泵压机双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高温制冷的系统优越性,而且可以保证低温制冷时的系统节能性。
如图4至8所示,所述泵压机包括:壳体3、电机、气体压缩机构2、液体传输机构14及轴1。所述电机、气体压缩机构2及液体传输机构14容置于所述壳体3内。所述轴1将所述电机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气体压缩机构2及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所述壳体3的下侧设有连通所述缸体的气体进口11,上端设有连通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的流体进口12。该壳体3的上侧还设有气体出口8以及流体出口9。所述轴1包括:第一段轴101、第二段轴102、第三段轴103、第一传动机构4a及第二传动机构5a。所述第一段轴101连接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2。所述电机包括定子6和转子7,所述第二段轴102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子7。所述第三段轴103连接于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a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102和/或所述第一段轴101,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段轴101与所述第二段轴102之间的传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a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102和/或所述第三段轴103,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段轴102与所述第三段轴103之间的传动。所述泵压机通过在第二段轴102与第一段轴101之间设置第一传动机构4a,同时在第二段轴102与第三段轴103之间设置第二传动机构5a,可以实现气体压缩机构2与液体传输机构14的同机独立运行,进而可以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及使用成本。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a包括:第一棘轮41a及若干第一棘爪43a。所述第一棘轮41a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102。所述第一棘轮41a的内圈具有多个同向设置的第一棘齿42a。所述若干第一棘爪43a连接于所述第一段轴101。当所述第二段轴102在电机的作用下沿第一周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棘爪43a与所述第一棘齿42a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一段轴101旋转。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a包括:第二棘轮51a和若干第二棘爪53a。所述第二棘轮51a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102。所述第二棘轮51a的内圈具有多个同向设置的第二棘齿52a。所述若干第二棘爪53a连接于所述第三段轴103。当所述第二段轴102在电机的作用下沿反向于所述第一周向的第二周向旋转时,所述第二棘爪53a与所述第二棘齿52a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三段轴103旋转。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密封容置于所述壳体3内。由此可以防止液体传输机构14中的液体流出而影响电机的运行。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三段轴103与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之间设有密封圈。由于轴1中的第三段轴103需与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的主轴相连。因此,有必要在所述第三段轴103与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的主轴的连接部设置密封圈13。
可选地,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为单极泵或多级泵。所谓单级泵即单级离心泵,是指只有一只叶轮10的泵,一般的单级泵最高扬程只有125米,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平稳,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容易操作和维修等优特点。所谓多级泵是进出水段与中段,通过拉杆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离心泵,它的输出水压力可以很大,也是依靠叶轮10的旋转在获取离心力传输物料,待气体密度达到机械真空泵的工作范围而被抽出,从而逐渐获得高真空。多级泵是靠泵腔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气、压缩和排气的,因此它是可以变容积的离心泵。
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气体压缩机构2可以包括:缸体、活塞、上缸盖和下缸盖。所述上缸盖和下缸盖分别固定于所述缸体的轴向两端,用以封装所述缸体。所述活塞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缸体内。所述第一段轴101带动所述活塞旋转以压缩制冷剂。所述气体压缩机构2的结构可以与传统压缩机的气体压缩机构相同。
其中,所述泵压机通过在第二段轴与第一段轴之间设置第一传动机构,同时在第二段轴与第三段轴之间设置第二传动机构,可以实现气体压缩机构与液体传输机构的同机独立运行,进而可以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及使用成本。另外,本发明通过在气体压缩机构的下缸盖的下方设置消音器,可以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所产生的噪音。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b包括:第一外齿轮42b、第二外齿轮43b、第一内齿圈41b及第一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外齿轮42b与所述第二外齿轮43b分别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段轴101和所述第二段轴102。所述第一内齿圈41b滑动套设于所述轴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内齿圈41b的滑动以使该第一内齿圈41b与所述第一外齿轮42b及第二外齿轮43b同时啮合或分离。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b包括:第三外齿轮53b、第四外齿轮52b、第二内齿圈51b及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外齿轮53b与第四外齿轮52b分别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三段轴103和所述第二段轴102。所述第二内齿圈51b滑动套设于所述轴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内齿圈51b的滑动以使该第二内齿圈51b与所述第三外齿轮53b及第四外齿轮52b啮合或分离。本发明所提出的泵压机通过在第二段轴与第一段轴之间设置第一传动机构,同时在第二段轴与第三段轴之间设置第二传动机构,可以实现气体压缩机构与液体传输机构的同机独立运行,进而可以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及使用成本。另外,本发明通过在气体压缩机构的下缸盖的下方设置消音器,可以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所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及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内齿圈41b。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控制所述第一内齿圈41b的滑动,并通过第一位移传感器判断所述第一内齿圈41b在所述轴1上的滑行距离,以控制该第一内齿圈41b与所述第一外齿轮42b及第二外齿轮43b实现同时啮合或分离。同理,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及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内齿圈51b。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控制所述第二内齿圈51b的滑动,并通过第二位移传感器判断所述第二内齿圈51b在所述轴1上的滑行距离,以控制该第二内齿圈51b与所述第四外齿轮52b及第三外齿轮53b实现同时啮合或分离。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泵压机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特别是其中轴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变化,例如,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的具体形式进行组合变换,以得到轴的4种结构,4种结构形式的轴1均可作为本发明所述泵压机的1种实施例,可以实现气体压缩机构与液体传输机构的同机独立运行,进而可以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及使用成本。
本发明所提出的泵压机制冷系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适时的切换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环境温度较高时泵压机中的气体压缩机构工作,环境温度较低时泵压机中的液体传输机构工作,一体式的泵压机双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高温制冷的系统优越性,而且可以保证低温制冷时的系统节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泵压机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包括:储液器38、泵压机39、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22、第三管路23、第四管路24、蒸发器25、冷凝器26、温度传感器30及控制器29。所述泵压机包括壳体3、设于所述壳体3内的电机、轴1、气体压缩机构2和液体传输机构14,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3的气体进口11、气体出口8、流体进口12和流体出口9。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轴1带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2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运行。所述第一管路21连接所述储液器38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11。所述第二管路22连接所述气体出口8与所述储液器38的进口。所述第三管路23连接所述储液器38的出口与所述流体进口12。所述第四管路24连接所述流体出口9与所述储液器38的进口。所述蒸发器25同时设于所述第一管路21及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冷凝器26同时设于所述第二管路22及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控制器29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22、第三管路23及第四管路24的连通从而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及所述液体传输机构的单独或同时运行。
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环境温度高于第一预定阈值时,使所述第三管路23和所述第四管路24连通以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2单独运行;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环境温度低于第二预定阈值时,使所述第一管路21和所述第二管路22连通以控制所述液体传输机构14单独运行。
本发明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适时的切换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环境温度较高时泵压机中的气体压缩机构工作,环境温度较低时泵压机中的液体传输机构工作,一体式的泵压机双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高温制冷的系统优越性,而且可以保证低温制冷时的系统节能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包括:储液器38、泵压机、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22、第三管路23、第四管路24、第一蒸发器251、第二蒸发器252、第一冷凝器261、第二冷凝器262、第一单向阀31、第二单向阀32、节流阀34、第一电磁阀27、第二电磁阀28、节流阀34和第四电磁阀36温度传感器30及控制器29。所述泵压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轴、气体压缩机构和液体传输机构,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轴带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运行。所述第一管路21连接所述储液器38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管路22连接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38的进口。所述第三管路23连接所述储液器38的出口与所述流体进口。所述第四管路24连接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38的进口。所述第一蒸发器251设于所述第一管路21,所述第二蒸发器252设于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第一冷凝器26设于所述第二管路22,所述第二冷凝器26设于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第一电磁阀27和第二电磁阀28,分别设于所述第三管路23和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第一单向阀31和所述第二单向阀32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管路22及所述第四管路24。所述节流阀34和第四电磁阀36设于所述第一管路21。所述控制器29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22、第三管路23及第四管路24的连通从而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及所述液体传输机构的单独或同时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的原理与实施例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适时的切换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环境温度较高时泵压机中的气体压缩机构工作,环境温度较低时泵压机中的液体传输机构工作,一体式的泵压机双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高温制冷的系统优越性,而且可以保证低温制冷时的系统节能性。
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21及所述第四管路24可以分别或同时连接多个蒸发器。所述第二管路22及所述第四管路24也可以分别或同时连接多个冷凝器。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的原理与技术效果均与实施例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器;
泵压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轴、气体压缩机构和液体传输机构,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轴带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运行;
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
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流体进口;所述第四管路连接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
至少一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至少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及第四管路的连通从而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及所述液体传输机构的单独或同时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温度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的单独或同时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还设有第三电磁阀、节流阀、第三单向阀及第四电磁阀中的一个或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还设有第四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传输机构为单极泵或多级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包括:
缸体;
上缸盖和下缸盖,所述上缸盖和下缸盖分别固定于所述缸体的轴向两端,用以封装所述缸体;
活塞,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缸体内;
所述轴带动所述活塞旋转以压缩制冷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包括:
第一段轴,连接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
第二段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子;
第三段轴,连接于所述液体传输机构;
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和/或所述第一段轴,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段轴与所述第二段轴之间的传动;以及
第二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和/或所述第三段轴,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段轴与所述第三段轴之间的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棘轮,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所述第一棘轮的内圈具有多个同向设置的第一棘齿;以及
若干第一棘爪,连接于所述第一段轴;当所述第二段轴在电机的作用下沿第一周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一棘齿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一段轴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第二棘轮,连接于所述第二段轴;所述第二棘轮的内圈具有多个同向设置的第二棘齿;以及
若干第二棘爪,连接于所述第三段轴;当所述第二段轴在电机的作用下沿反向于所述第一周向的第二周向旋转时,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二棘齿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三段轴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外齿轮及第二外齿轮,分别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段轴和所述第二段轴;
第一内齿圈,滑动套设于所述轴;以及
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内齿圈的滑动以使该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一外齿轮及第二外齿轮同时啮合或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第三外齿轮及第四外齿轮,分别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三段轴和所述第二段轴;
第二内齿圈,滑动套设于所述轴;以及
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内齿圈的滑动以使该第二内齿圈与所述第三外齿轮及第四外齿轮啮合或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分别或同时连接一蒸发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压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分别或同时连接一冷凝器。
16.一种泵压机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包括:
储液器;
泵压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轴、气体压缩机构和液体传输机构,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轴带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和所述液体传输机构运行;
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
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流体进口;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
至少一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至少一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的环境温度;
控制器,用以执行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泵压机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温度高于第一预定阈值时,使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连通以控制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单独运行;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环境温度低于第二预定阈值时,使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以控制所述液体传输机构单独运行。
CN201910121495.6A 2019-02-19 2019-02-19 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578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1495.6A CN111578544A (zh) 2019-02-19 2019-02-19 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1495.6A CN111578544A (zh) 2019-02-19 2019-02-19 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8544A true CN111578544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18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1495.6A Pending CN111578544A (zh) 2019-02-19 2019-02-19 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854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8396A (zh) * 2011-06-10 2012-12-12 李欣 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
CN104006590A (zh) * 2014-05-28 2014-08-27 浙江振圣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带真空泵的便携式冷媒回收一体机
CN104566720A (zh) * 2014-12-30 2015-04-29 合肥万豪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精密机房空调压缩机氟泵制冷循环系统
CN105783278A (zh) * 2016-04-20 2016-07-2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氟泵与热泵复合蓄热型直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CN107477897A (zh) * 2017-08-30 2017-12-15 杭州卓邦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830183U (zh) * 2018-01-25 2018-09-07 深圳凯丰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散热风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8396A (zh) * 2011-06-10 2012-12-12 李欣 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
CN104006590A (zh) * 2014-05-28 2014-08-27 浙江振圣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带真空泵的便携式冷媒回收一体机
CN104566720A (zh) * 2014-12-30 2015-04-29 合肥万豪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精密机房空调压缩机氟泵制冷循环系统
CN105783278A (zh) * 2016-04-20 2016-07-2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氟泵与热泵复合蓄热型直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CN107477897A (zh) * 2017-08-30 2017-12-15 杭州卓邦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830183U (zh) * 2018-01-25 2018-09-07 深圳凯丰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散热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58988A (en) Heat pump system with high efficiency reversible helical screw rotary compressor
CN101384865B (zh) 空调机
CN101796299A (zh) 容量调节压缩机
CN100547244C (zh) 螺杆压缩机
EP3795835A1 (en)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270165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460041A (zh) 用于制冷装置的维护机
CN114060981A (zh) 绿色环动空调能量收集循环系统
CN108954884A (zh) 一种冷热双制螺杆压缩机组
EP2035758B1 (en) A cooling device
CN111578544A (zh) 泵压机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01543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271030A (ja) 冷凍システム
CN104912770B (zh) 基于实现同步运动的自由活塞压缩机
CN111379687A (zh) 泵压机
CN219367836U (zh) 绿色环动空调能量收集循环系统
CN201255096Y (zh) 单机活塞式单、双级切换半封闭制冷压缩机
CN101135504A (zh)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CN214466311U (zh) 一种基于旋转式阀芯的换向阀及其制冷制热系统
CN114060980A (zh) 单冷型绿色环动空调
CN208982280U (zh) 径向均布滑槽的三缸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
JP2012063111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2833168U (zh) 压缩机
CN110657598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热泵
CN112112824B (zh) 泵压机、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