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6965A - 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6965A
CN111576965A CN202010411289.1A CN202010411289A CN111576965A CN 111576965 A CN111576965 A CN 111576965A CN 202010411289 A CN202010411289 A CN 202010411289A CN 111576965 A CN111576965 A CN 111576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comb
stereo garage
comb tooth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12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浩荣
白要权
闫冬
孙锡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ongqi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ongxi Intelligent Gar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ongxi Intelligent Gar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ongxi Intelligent Gar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12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69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6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6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04H6/185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using comb-type transf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升降井、停车库、梳齿机构、升降机及梳齿横移装置;所述停车库设置于所述升降井的相对两侧;所述升降机驱动所述梳齿机构升降;所述梳齿横移装置设置于每一所述停车库,并可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停车库及所述升降井之间横向移动;所述梳齿横移装置包括滑触机构,所述滑触机构包括至少两滑座及至少两滑头,所述停车库的侧面以及对应于该水平位置的所述升降井的侧壁分别设有所述滑座;至少一所述滑头与其中一所述滑座滑动配合且导电接触。本发明立体车库结构简化,设备故障率低,稳定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以后每个家庭都会有汽车,城市汽车保有量大会使道路交通变得拥堵,传统的地面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库只能使用靠近地面的空间,可设的车位数量很少,对于同一楼层的上方空间无法利用,造成空间浪费,利用率低,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设更多的立体车库势在必行。
现有的立体车库是一种垂直升降机械停车设备,其是通过横移装置使得车辆在停车位与升降机之间转移,达到停车或取车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横移装置结构十分复杂,其是通过设计四个电机分别独立供电并独立驱动车轮滚动,进而使整个横移装置横移,实现在停车位与升降机之间转移。如果采用一个电机驱动四个车轮运动的形式,由于横移装置从停车位移动到升降机上时需要越过升降井的竖向支撑梁,单电机驱动的形式会在横移装置越过竖向支撑梁的瞬间发生断电,使驱动力间断,从而无法到达升降机,而采用四个电机驱动的形式,其前后轮均可推动横移装置移动则不存这个问题。但是,四个电机驱动四个车轮滚动的形式会造成驱动较多、结构复杂、对车库的整体强度要求高、控制困难,从而导致故障率高、稳定性差的缺点。因而,现有的采用四个驱动电机驱动无法有效地简化结构,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普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立体车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立体车库包括升降井、停车库、梳齿机构、升降机及梳齿横移装置;所述停车库设置于所述升降井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停车库呈上下层叠设置;所述梳齿机构沿竖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升降井;所述升降机设置于所述升降井且驱动所述梳齿机构升降;所述梳齿横移装置设置于每一所述停车库,并可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停车库及所述升降井之间横向移动,以使车辆在所述梳齿机构与所述停车库之间转移;所述梳齿横移装置包括滑触机构,所述滑触机构包括至少两滑座及至少两滑头,所述停车库的侧面以及对应于该水平位置的所述升降井的侧壁分别设有所述滑座;至少一所述滑头与其中一所述滑座滑动配合且导电接触,以保证在所述梳齿横移装置移动时能向其持续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所述停车库的侧面以及对应于该水平位置的所述升降井的侧壁分别设置滑座,再设置两个相互隔离一定距离的滑头;当所述梳齿横移装置从所述停车库移动到所述升降井上时,前面的滑头离开位于所述停车库上的滑座,但后面的滑头仍然位于所述停车库的滑座上;而当后面的滑头离开所述停车库前,前面的滑头则与位于所述升降井上的滑座电接触,因此,使得至少一所述滑头能与其中一所述滑座滑动配合且导电接触,从而可以保证在所述梳齿横移装置移动时能持续地获得供电,避免电机断电的情况。因而,可以使得所述梳齿横移装置能以单电机驱动所有滚轮同步行走,避免采用传统的四个电机单独驱动各个滚轮行走的方式,使驱动减少四份之三,极大地简化了所述梳齿横移装置的结构,因而对车库的整体强度要求降低,控制更加简单方便,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稳定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广泛应用。
较佳地,所述梳齿横移装置还包括支架、滚轮、第一梳齿及驱动机构,所述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第一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以供车辆的车轮承载,所述第一梳齿与所述梳齿机构的梳齿呈错位设置;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架的两端的滚轮同步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梳齿包括第一前梳齿及第一后梳齿,所述第一前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段两侧,所述第一后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两侧。
具体地,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及纵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纵梁的两端,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外侧。
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一对齿轮链条组以及联动轴,所述电机及所述齿轮链条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联动轴转动,所述联动轴分别与两所述齿轮链条组连接;所述齿轮链条组与所述支架端部的滚轮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梳齿的承载面高度低于所述支架的承载面的高度,以使所述支架承载车辆的底盘,所述第一梳齿承载车辆的车轮。这样可以使得车辆的大部分重量由所述支架承担,而所述第一梳齿只承载车轮的重量,对第一梳齿的结构强度要求大大降低,因此,可以简化第一梳齿的结构,减少第一梳齿的钢材使用量。另外,所述第一梳齿还可以避免车辆的车轮不会过度的下垂,从而节省可以降低单层停车库的楼层高度,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地,所述滑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可导电的滑触线,所述滑头设有若干可导电的接触头,所述接触头的端部一一对应地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并与所述滑触线电接触。通过设置所述滑槽及接触头,可以使得所述滑头与所述滑座之间即实现滑动连接,又实现导电连接,避免使用多条独立的电线牵引,有效简化了结构。
具体地,所述滑座还包括导向端盖,所述导向端盖设有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入口从外到内呈逐渐变窄结构。由于所述接触头在脱离所述座体到重新接入所述座体前需要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偏摆,因此,通过设置所述导向端盖可以使所述接触头在重新进入所述滑槽时对所述接触头的位置进行自动导向,从而保证所述接触头准确地与所述滑槽配合导电,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滑头还包括滑套及第一弹性件,所述接触头的接触部枢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接触头通过所述连接轴滑动地套接于所述滑套,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滑套的配合,可以使所述接触头能弹性地与所述滑槽配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接触头与所述滑套之间,以对所述接触头缓冲。
具体地,所述滑头还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滑套连接。
具体地,所述滑触机构还包括安装座及第二弹性件,两所述滑头的支撑臂均枢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撑臂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及所述支撑臂,可以使所述滑头能保持与所述滑座配合接触,既起到缓冲的作用,又可以保证所述滑头与所述滑座之间导电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竖向支撑梁、横向支撑梁及纵向支撑梁,所述竖向支撑梁设置于四个角处以形成所述升降井,所述竖向支撑梁的内侧设有供所述梳齿机构滑动的竖向滑轨,两所述横向支撑梁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同一侧的两竖向支撑梁上,所述横向支撑梁上设有供所述梳齿横移装置滑动的横向滑轨,所述纵向支撑梁连接于两所述横向支撑梁之间并与两所述横向支撑梁形成一框架,相邻两所述框架之间形成所述停车库。
具体地,所述梳齿机构包括一对纵向且水平地设置于所述升降井内的升降梁,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梁的内侧的第二梳齿,两所述第二梳齿之间形成避让所述梳齿横移装置的配合区域,每一所述升降梁的两端分别滑动地设置于与该端对应的所述竖向支撑梁。
具体地,所述升降机包括升降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一对传动链条及四条升降链条,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呈横向设置且两端通过所述传动链条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及所述第二转动轴分别连接所述升降链条,各所述升降梁的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升降链条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传动链条及升降链条,从而只需要利用一所述升降电机即可驱动所述梳齿机构的四角同步上升或下降,既简化的结构,又保证了升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侧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滑触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滑座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滑头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机架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梳齿机构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与梳齿机构配合的状态图。
图11是本发明立体车库在停车时梳齿机构带动小车向下承载于梳齿横移装置前的状态图。
图12是本发明立体车库在停车时梳齿机构带动小车承载于梳齿横移装置时的状态图。
图13是本发明立体车库在停车时梳齿机构带动小车承载于梳齿横移装置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立体车库100包括升降井1、停车库2、梳齿机构3、升降机4及梳齿横移装置5;所述停车库2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停车库2呈上下层叠设置;所述梳齿机构3沿竖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所述升降机4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且驱动所述梳齿机构3升降;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设置于每一所述停车库2,并可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停车库2及所述升降井1之间横向移动,以使车辆在所述梳齿机构3与所述停车库2之间转移。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包括支架51、滚轮52、第一梳齿53及驱动机构54。所述滚轮52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51的两端。所述第一梳齿53设置于所述支架51以供车辆的车轮承载,所述第一梳齿53与所述梳齿机构3的梳齿呈错位设置;所述驱动机构54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52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架51的两端的滚轮52同步移动。具体地,所述支架51包括两横梁511及两纵梁512,所述横梁511设置于所述纵梁512的两端,两所述横梁511与两所述纵梁512形成两个并列的工字形结构,每一所述横梁511设置5个滚轮52,5个所述滚轮52位于所述横梁511的外侧。
再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梳齿53的承载面高度低于所述支架51的承载面的高度,以使所述支架51承载车辆的底盘,所述第一梳齿53承载车辆的车轮。这样可以使得车辆的大部分重量由所述支架51承担,而所述第一梳齿53只承载车轮的重量,对第一梳齿53的结构强度要求大大降低,因此,可以简化第一梳齿53的结构,减少第一梳齿53的钢材使用量。另外,所述第一梳齿53还可以避免车辆的车轮不会过度的下垂,从而节省可以降低单层停车库2的楼层高度,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所述第一梳齿53包括第一前梳齿531及第一后梳齿532,所述第一前梳齿531设置于所述支架51的前段两侧,所述第一后梳齿532设置于所述支架51的后段两侧。所述第一前梳齿531与所述第一后梳齿532均由杆件纵向并排形成,以第一前梳齿531的位置为基准,所述第一后梳齿532的纵向长度比第一前梳齿531长,以适应不同轴距长度的车辆。所述支架51的承载面设有辅助垫51a。所述辅助垫51a可以对车辆的底盘缓冲,保护底盘不被压坏。当然,也可以以所述第一梳齿531为承载面,在承载车辆时,所述支架51的表面低于车辆的底盘不会承载底盘,这时,车辆的重量即通过车轮而施加于第一梳齿531上。
请再参阅图3及图4,所述驱动机构54包括一电机541、两齿轮链条组542以及一联动轴543,所述电机541及所述齿轮链条组542设置于所述支架51的横梁511上,所述电机541的输出端驱动所述联动轴543转动,其中一所述齿轮链条组542与该侧的横梁511上的滚轮52连接,另一所述齿轮链条组542与位于另一横梁511上的滚轮52连接,所述联动轴543分别与两所述齿轮链条组542连接,从而使得两所述齿轮链条组542同步驱动两所述横梁511上的滚轮52。
请参阅图4至图7,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还包括滑触机构55,所述滑触机构55包括至少两滑座551及至少两呈相隔设置的滑头552,本申请具有两个滑座551及两个滑头552,所述停车库2的侧面以及对应于该水平位置的所述升降井1的侧壁分别设有所述滑座551,所述滑座551沿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横移的方向延伸;两所述滑头552之间的间距应大于两所述滑座551之间的间距;至少一所述滑头552与其中一所述滑座551滑动配合且导电接触,以保证在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移动时能向其持续供电。
再请参阅图6及图7,具体地,所述滑座551包括座体551a及导向端盖551b,所述座体551a上设有若干滑槽551c,所述滑槽551c内设有可导电的滑触线551d,所述滑头552设有若干可导电的接触头552a,所述接触头552a的端部一一对应地与所述滑槽551c滑动配合并与所述滑触线551d电接触,每一所述接触头552a连接一导线。通过设置所述滑槽551c及接触头552a,可以使得所述滑头552与所述滑座551之间即实现滑动连接,又实现导电连接,避免使用多条独立的电线牵引,有效简化了结构。所述导向端盖551b设有与所述滑槽551c一一对应的导向槽551e,所述导向槽551e的入口从外到内呈逐渐变窄结构。由于所述接触头552a在脱离所述座体551a到重新接入所述座体551a前需要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偏摆,因此,通过设置所述导向端盖551b可以使所述接触头552a在重新进入所述滑槽551c时对所述接触头552a的位置进行自动导向,从而保证所述接触头552a准确地与所述滑槽551c配合导电,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再如图7所示,所述滑头552还包括滑套552b、第一弹性件552c及支撑臂552d,所述接触头552a滑动地套接于所述滑套552b。所述第一弹性件552c设置于所述接触头552a与所述滑套552b之间,以对所述接触头552a缓冲;所述第一弹性件552c为压缩弹簧。所述接触头552a设有连接轴552e,所述接触头552a的接触部枢接于所述连接轴552e的一端,所述连接轴552e滑动地套接于所述滑套552b内。通过所述连接轴552e与所述滑套552b的配合,可以使所述接触头552a能弹性地与所述滑槽551c配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所述连接轴552e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552f,所述限位部552f与所述滑套552b的端部抵顶。具体地,所述限位部552f呈V型的凸部,所述滑套552b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呈V型的限位槽552g。通过所述凸部与所述限位槽552g的V型配合,既可以防止所述连接轴552e过度地伸出或脱离所述滑套552b,保证结构的稳定,又可在复位时利用V型斜面自动引导所述接触头552a摆正角度,保证所述接触头552a不会过度偏摆,避免造成无法滑入所述滑槽551c的情况。所述支撑臂552d与所述滑套552b连接。
再如图7所示,所述滑触机构55还包括安装座553及第二弹性件554,两所述支撑臂552d均枢接于所述安装座553。所述第二弹性件554设置于所述安装座553与所述支撑臂552d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554为压缩弹簧。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554及所述支撑臂552d,可以使所述滑头552能保持与所述滑座551配合接触,既起到缓冲的作用,又可以保证所述滑头552与所述滑座551之间导电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8,所述立体车库100还包括机架6,所述机架6包括竖向支撑梁61、横向支撑梁62及纵向支撑梁63,所述竖向支撑梁61设置于四个角处以形成所述升降井1,所述竖向支撑梁61的内侧设有供所述梳齿机构3滑动的竖向滑轨611。在每一个停车库2内,两所述横向支撑梁62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同一侧的两竖向支撑梁61上,所述横向支撑梁62上设有供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承载并滑动的横向滑轨621,所述滑触机构55的滑座551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撑梁62。所述纵向支撑梁63连接于两所述横向支撑梁62之间,并位于所述横向支撑梁62的末端,使其与两所述横向支撑梁62形成一方形框架,上、下相邻两所述框架之间形成所述停车库2。
如图9所示,所述梳齿机构3包括一对纵向且水平地设置于所述升降井1内的升降梁3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梁31的内侧的第二梳齿32,两所述第二梳齿32之间形成避让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的配合区域33。所述第二梳齿32包括第二前梳齿321及第二后梳齿322,所述第一梳齿53与所述第二梳齿32配合时,所述第二前梳齿321与第一前梳齿531呈错开设置且在竖直方向靠近对方并相互伸入到对方的梳齿间隙内。每一所述升降梁31的两端分别滑动地设置于与该端对应的所述竖向支撑梁61。
请再参阅图2,所述升降机4包括升降电机41、第一转动轴42、第二转动轴43、一对传动链条44及四条升降链条45,所述升降电机4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42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42呈横向设置且两端通过所述传动链条44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43,所述第一转动轴42的两端及所述第二转动轴43分别连接所述升降链条45,各所述升降梁31的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升降链条45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42、第二转动轴43、传动链条44及升降链条45,从而只需要利用一所述升降电机41即可驱动所述梳齿机构3的四角同步上升或下降,既简化的结构,又保证了升降的稳定性。
综合上述并结合图1、图11至图13,下面对本发明立体车库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当需要停车时,所述升降机4驱动所述梳齿机构3下降到最底层后,然后将小车送进所述升降井1内,使小车承载于梳齿机构3上且小车的前轮承载于第二前梳齿321,后轮承载于第二后梳齿322。之后,所述升降机4驱动所述梳齿机构3上升以带动小车提升到需要停放的那个停车库2。这时,所述梳齿机构3的水平高度应比该停车库2的水平高度稍高,以便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能进入所述升降井1并位于所述梳齿机构3的下方。此时,所述电机541启动,通过齿轮链条及联动轴543带动两所述横梁511上的滚轮52连接,进而驱动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整体横向移动,即从所述停车库2向升降井1方向水平移动。与此同时,所述滑头552在所述滑座551上滑动并保持通电的状态。在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越过所述竖向支撑梁61时,位于前方的滑头552先离开位于停车库2内的滑座551,位于后方的滑头552先仍然与所述滑座551保持导电配合。当所述位于前方的滑头552刚好与位于升降井1内的滑座551导电配合时,位于后方的滑头552仍未脱离位于停车库2内的滑座551但即将与其脱离。当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完全进入所述升降井1内时,位于前方的滑头552及位于后方的滑头552均与位于升降井1内的滑座551导电配合,因此整个过程均可保持通电状态。此时,所述升降机4驱动所述梳齿机构3向下移动使其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的水平高度;在此过程中,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从所述梳齿机构3的配合区域33通过,且所述第一梳齿53及第二梳齿32相互通过对方的梳齿间隙但两者不会发生干涉,从而将小车放置于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上。这时,小车的底盘承载于所述纵梁512上,小车的前轮承载于第一前梳齿531,小车的后轮承载于第一后梳齿532。之后,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水平移动,从所述升降井1移动到原来的停车库2内,小车即可完成停泊。
当需要从停车库2取车时,只需要控制承载有该小车的梳齿横移装置5从停车库2移动到同一水平高度的升降井1内,这时,所述升降机4驱动所述梳齿机构3上升并通过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而位于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的上方。在此过程中,所述梳齿机构3即可将小车转移到自身上并带动小车上升一定距离而离开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之后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从升降井1移动回到原来的停车库2内。最后,所述升降机4驱动承载有小车的梳齿机构3下降并回到最底层。这时,即可将小车送出升降井1,小车即可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所述停车库2的侧面以及对应于该水平位置的所述升降井1的侧壁分别设置滑座551,再设置两个相互隔离一定距离的滑头552;当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从所述停车库2移动到所述升降井1上时,前面的滑头552离开位于所述停车库2上的滑座551,但后面的滑头552仍然位于所述停车库2的滑座551上,而当后面的滑头552离开所述停车库前,前面的滑头552则与位于所述升降井1的滑座551电接触,因此,使得至少一所述滑头552能与其中一所述滑座551滑动配合且导电接触,从而可以保证在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移动时能持续地获得供电,避免电机541断电的情况。因而,可以使得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能以单电机541驱动所有滚轮52同步行走,避免采用传统的四个电机541单独驱动各个滚轮52行走的方式,使驱动减少四份之三,极大地简化了所述梳齿横移装置5的结构,因而对车库的整体强度要求降低,控制更加简单方便,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稳定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广泛应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井、停车库、梳齿机构、升降机及梳齿横移装置;所述停车库设置于所述升降井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停车库呈上下层叠设置;所述梳齿机构沿竖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升降井;所述升降机设置于所述升降井且驱动所述梳齿机构升降;所述梳齿横移装置设置于每一所述停车库,并可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停车库及所述升降井之间横向移动,以使车辆在所述梳齿机构与所述停车库之间转移;所述梳齿横移装置包括滑触机构,所述滑触机构包括至少两滑座及至少两滑头,所述停车库的侧面以及对应于该水平位置的所述升降井的侧壁分别设有所述滑座;至少一所述滑头与其中一所述滑座滑动配合且导电接触,以保证在所述梳齿横移装置移动时能向其持续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横移装置还包括支架、滚轮、第一梳齿及驱动机构,所述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第一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以供车辆的车轮承载,所述第一梳齿与所述梳齿机构的梳齿呈错位设置;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架的两端的滚轮同步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梳齿包括第一前梳齿及第一后梳齿,所述第一前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段两侧,所述第一后梳齿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及纵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纵梁的两端,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一对齿轮链条组以及联动轴,所述电机及所述齿轮链条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联动轴,所述联动轴分别与两所述齿轮链条组连接;所述齿轮链条组与所述支架端部的滚轮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梳齿的承载面高度低于所述支架的承载面的高度,以使所述支架承载车辆的底盘,所述第一梳齿承载车辆的车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可导电的滑触线,所述滑头设有若干可导电的接触头,所述接触头的端部一一对应地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并与所述滑触线电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还包括导向端盖,所述导向端盖设有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入口从外到内呈逐渐变窄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头还包括滑套及第一弹性件,所述接触头设有连接轴,所述接触头的接触部枢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接触头通过所述连接轴滑动地套接于所述滑套,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接触头与所述滑套之间,以对所述接触头缓冲。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头还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滑套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触机构还包括安装座及第二弹性件,两所述滑头的支撑臂均枢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撑臂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竖向支撑梁、横向支撑梁及纵向支撑梁,所述竖向支撑梁设置于四个角处以形成所述升降井,所述竖向支撑梁的内侧设有供所述梳齿机构滑动的竖向滑轨,两所述横向支撑梁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同一侧的两竖向支撑梁上,所述横向支撑梁上设有供所述梳齿横移装置滑动的横向滑轨,所述纵向支撑梁连接于两所述横向支撑梁之间并与两所述横向支撑梁形成一框架,相邻两所述框架之间形成所述停车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机构包括一对纵向且水平地设置于所述升降井内的升降梁,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梁的内侧的第二梳齿,两所述第二梳齿之间形成避让所述梳齿横移装置的配合区域,每一所述升降梁的两端分别滑动地设置于与该端对应的所述竖向支撑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包括升降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一对传动链条及四条升降链条,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呈横向设置且两端通过所述传动链条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及所述第二转动轴分别连接所述升降链条,各所述升降梁的端部一一对应地与升降链条连接。
CN202010411289.1A 2020-05-14 2020-05-14 立体车库 Pending CN1115769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1289.1A CN111576965A (zh) 2020-05-14 2020-05-14 立体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1289.1A CN111576965A (zh) 2020-05-14 2020-05-14 立体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6965A true CN111576965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25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1289.1A Pending CN111576965A (zh) 2020-05-14 2020-05-14 立体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69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0215B (zh) 支承设备和接触设备和用于将接触设备安装到支承设备上的方法
CN106672853B (zh) 一种全承载式客车动力总成装配方法及工装
CN104859456B (zh) 一种变轨迹受流器及电动车辆
CN213205121U (zh) 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
CN104032989B (zh) 一种二层循环停车设备
CN213174980U (zh) 立体车库
CN110406545B (zh)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换乘装置
CN111891080A (zh) 一种智能洗车机及洗车方法
CN210174827U (zh) 基于不同换电车型的电动小客车的自适应车辆通行装置
CN111576965A (zh) 立体车库
CN111576966A (zh) 立体车库的梳齿横移装置
CN203506999U (zh) 一种单双人可变座椅的电动代步车
CN112726399A (zh) 一种自适应轨道安装误差的桥梁检查车装置及方法
CN100497148C (zh) 用于垂直电梯的在轿厢上的驱动装置
CN110259228A (zh) 一种空铁智能车辆段立体存储系统及存储调度方法
CN216546156U (zh) 一种轨道滑行小车的稳定装置
CN205743185U (zh) 水平移动式存取车辆过道板
CN204999112U (zh) 一种用于升降移载小车的水平导向机构
CN209870389U (zh) 一种胶轮电车转向架及胶轮电车系统
CN211776256U (zh) 一种悬挂式提梁型立体移车台
CN203222404U (zh) 地下停车场双工位汽车提升机
CN206707361U (zh) 梳齿式车辆提升装载机构
CN102874141B (zh) 一种座椅及使用该座椅的客车
CN208233043U (zh) 一种列车
CN216007975U (zh) 一种用于停车架的移动机构及停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0

Address after: Room 305, Building 31, No. 911, Jian'an Road, Chang'an,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Applicant after: Dongguan Rongqi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Building B, 1724 Provincial Road S358, Xiabian Community,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Rongxi Intelligent Garag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