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5895B - 间隔针织物区段、用于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和内部构件 - Google Patents

间隔针织物区段、用于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和内部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5895B
CN111575895B CN202010091913.4A CN202010091913A CN111575895B CN 111575895 B CN111575895 B CN 111575895B CN 202010091913 A CN202010091913 A CN 202010091913A CN 111575895 B CN111575895 B CN 1115758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conductor
spacer
fabric layer
thr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19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75895A (zh
Inventor
S·米勒
J·魏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ller Texti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uller Texti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ler Textil GmbH filed Critical Muller Texti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575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5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75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5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05B3/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 H05B3/345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knitted fabr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 H05B3/48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2013/0287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integrating other functions or accessori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6Physical properties antistatic; conductiv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08Upholstery, mattres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 H05B2203/004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using zigzag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9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at war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针织物区段(1),尤其是作为加热衬里使用,包括第一针织物层(2)和第二针织物层(3),所述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分别具有沿生产方向(P)延伸的线圈纵行和沿横向(Q)延伸的线圈横列,并且包括连接针织物层(2、3)的间隔丝(4),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针织物层(2、3)具有由不导电的丝形成的基本结构和附加的导体丝(5a、5b)。按照本发明,所述导体丝(5a、5b)沿生产方向(P)局部地在功能区域(7)中结合到所配设的针织物层(2、3)中并且在在多个线圈横列上延伸的连接区域(8)中通过浮线放置在所配设的针织物层(2、3)上。

Description

间隔针织物区段、用于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和内部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针织物区段,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尤其是用于作为加热衬里使用,包括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所述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分别具有沿生产方向延伸的线圈纵行和沿横向延伸的线圈横列,并且包括连接针织物层的间隔丝,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针织物层具有由不导电的丝形成的基本结构和附加的导体丝。
背景技术
间隔针织物的突出之处在于小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开口的并且透气的结构以及沿厚度方向的弹性的特性。间隔针织物因此经常作为在制造纺织品时的透气的材料、作为枕头和床垫覆层、用于座椅支承部并且尤其是作为汽车领域中的科技面料使用。
同类的间隔针织物区段由DE 10 2006 038 612 A1已知。非绝缘的导体丝在至少一个所述针织物层上延伸,其中,直接相邻的导体丝接触。通过所述设计,形成面状的、导电的结构,所述结构可通过两个侧向织入的连接导体触点接通。因为全部的导体丝形成包括许多接触位置的共同的导电结构,原则上逐点的触点接通是足够的。当然在实际中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局部不均匀的亦或不充分的加热。
另一种同类的间隔针织物区段由DE 10 2009 013 250 B3已知。所述针织物层之一具有由不导电的丝形成的基本结构,其中,多个导体丝作为加热导体沿生产方向织入到对应的针织物层中。各个导体丝不接触并且也可以绝缘。因此也需要,将每个单独的导体丝关于单个针织物区段在其两个端部上电触点接通。为此设置连接导体丝,所述连接导体丝集成到针织物层本身中。连接导体丝在针织物区段的两个端部上沿横向延伸并且在其间沿生产方向织入。连接导体丝在此优选侧向从针织物区段中引出并且在那里为了电连接而中断。连接导体丝在其沿横向延伸的区段中以合适的方式与各个导体丝触点接通。
另一同类的间隔针织物区段由DE 42 39 068 C2已知,其中,分开的连接触点与平行设置的导体丝连接。
按照DE 10 2009 013 250 B3,各个间隔针织物区段的长度通过连接导体丝的走向预定,而按照DE 10 2006 038 612 A1以及DE 42 39068C2,间隔针织物构成为连续材料,此时间隔针织物区段可以以任意的尺寸被切出或冲出并且然后触点接通。
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的措施在实际中还不能以大的程度实施。
发明内容
在该背景下,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间隔针织物区段,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也能实现长期地作为加热衬里的特别可靠的使用。此外应该提供用于由间隔针织物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以及用于机动车的可加热的内部构件。
本发明的主题和所述任务的解决方案是按照本发明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按照本发明的用于由间隔针织物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以及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的可加热的内部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区段尤其是用于作为加热衬里使用,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包括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所述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分别具有沿生产方向延伸的线圈纵行和沿横向延伸的线圈横列,并且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包括连接各针织物层的间隔丝,其中,所述各针织物层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不导电的丝形成的基本结构和附加的导体丝。
因此,从同类的间隔针织物区段出发,按照本发明规定,导体丝沿生产方向局部地在功能区域中结合到所配设的针织物层中并且在在多个线圈横列上延伸的连接区域中通过浮线放置在所配设的针织物层上。
间隔针织物区段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不仅理解为连续幅面的相应的区域也可理解为这样的连续幅面的各个剪裁部。通过按照本发明分成至少一个功能区域和连接区域,在制造中已经要考虑对应的相互关系。亦即必须事先对于确定的使用确定并且预定各个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尺寸。通常,间隔针织物区段沿生产方向看具有包括在其间的功能区域的两个连接区域。
按照现有技术,导体丝沿生产方向总是均匀地结合到针织物层中,而导体丝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只在功能区域中设置,其中,导体丝不仅形成网孔地、以分段衬纬形式或作为衬玮结合部在针织技术上结合到所配设的针织物层中。通过这样的结合,导体丝在针织物层中被保持并且保护。
此外也设置至少一个连接区域,在所述连接区域中,导体丝作为浮线(实际中也称为浮线组织)放置在所配设的针织物层上。这样的浮线在针织技术中已知,其中,各个导体丝在针织过程中不包括到成圈中并且也不作为衬纬或分段衬纬放置在各个网孔之间。而是在浮线中,导体丝放置在所配设的针织物层上。浮线这样形成,即,导体丝与间隔丝相对置地放置在所配设的针织物层上并且因此从外部可接近。
因为导体丝通过浮线在所配设的针织物层上并且因此到整个的间隔针织物区段上在外部放置,可以在那里事后进行容易的触点接通。导体丝可以在连接区域中例如成束和/或与板材条或膜片条、线、综线带或类似物形式的金属的中间元件连接。这产生优点,即,例如在焊接时处于其下面的材料不被影响,而在集成到基本结构中的导体丝的情况中,可靠的触点接通不可能实现或只能困难地实现。
即使浮线关于导体丝的触点接通导致显著的优点,在对应的间隔针织物区段的操作以及在进一步处理由此形成的加热衬里时也需要特别的谨慎,因为附加的导体丝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区域上很大程度上未被保护。然而鉴于改善的功能特性和尤其是特别可靠的并且耐用的触点接通的可能性,对应的缺点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有意地被允许。
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区域这样确定尺寸,使得以所述方式以简单的方式可以进行触点接通。优选连接区域并且因此导体丝的浮线沿生产方向在至少10个、优选至少20个并且特别优选至少40个线圈横列上延伸。连接区域沿生产方向的长度在此典型地处于0.5cm至15cm之间。当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在功能区段的两侧上存在连接区域时,所述参数也分别适用于两个连接区域。
如已经之前解释的,在制造间隔针织物区段时必须考虑相互关系。对应地,在生产时也确定功能区段的长度。即使功能区段的长度出于技术的观点不受显著的限制,关于优选的应用领域通常选择功能区段在10cm至200cm之间并且特别优选20cm至100cm之间的第一长度。
间隔针织物区段沿横向的宽度也只通过在制造间隔针织物时的最大的幅面宽度限制。但通常关于通常的应用领域多用途地工作,其中,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宽度例如可以处于5cm至100cm之间。
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厚度典型地处于1mm至20mm之间,尤其是3mm至7mm之间。
在按照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区段中,至少在针织物层中设置附加的导体丝。在此也可以在两个针织物层中设置具有不同的功能的附加的导体丝。在间隔针织物区段作为加热衬里的设计中在一侧期望加热装置,而在另一侧也设置电回引装置,以便总体上能够实现间隔针织物区段从一侧的触点接通。在该背景下,接着彼此分开地说明两个针织物层的优选的设计。在此当然的是,按照本发明的特征可以设置在两个针织物层上亦或只设置在一个针织物层上。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至少在第一针织物层中存在导体丝。所述导体丝可以尤其是加热导体,从而这时加热功能配设给第一针织物层。但关于这样的应用领域也可以产生非常不同的要求,所述要求也导致不同的可能的或优选的设计。
按照第一措施可以规定,导体丝以锯齿形配置的形式沿生产方向延伸。这时产生优点,即,通过各个设置为加热导体的导体丝,可以覆盖相对大的面积。相对于预定的面积,于是按照考虑的要求只需要相对较少的加热导体,由此也总体上简化触点接通。
按照第二措施,可以与此相反有利的是,导体丝沿其走向沿生产方向沿横向只具有的小的或完全没有垫纱错位。例如可以按照使用的导体丝的类型和在利用时的负载在突出的锯齿形配置中造成长期来说不令人满意的弯曲疲劳强度。此外正是使用在机动车的领域中时也已知如下应用,其中,间隔针织物即使在其使用时也必须能以确定的方式撕裂,以便例如释放首先被覆盖的安全气囊。此时应受控地撕开的地方,适宜地不设置显著提高抗拉强度的导体丝。除了在较少线圈纵行上的相对小的垫纱错位之外,所述导体丝可以尤其是也作为“单针衬纬”织入。导体丝然后分别沿所配设的线圈纵行延伸并且通过基本结构的网孔保持,而不是本身形成网孔。
在之前解释的第一措施的范围中,第一针织物层的导体丝可以在功能区域中分别在第一数量m>5的线圈纵行上引入针织物层中。亦即导体丝以锯齿形配置的形式延伸,如例如由DE 10 2009 013 250 B3或DE 42 39 068C2已知的那样。
这产生优点,即,通过在至少五个线圈纵行上的走向能以总体上相对少量的导体丝覆盖大的面,从而总体上也只需较少导体丝触点接通。
对于单个的间隔针织物区段可以,与按照使用情形要确定的垫纱错位无关地,例如设置4和40之间、优选5和20之间、特别优选6和12之间的导体丝,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设计。
第一针织物层优选设置用于加热功能,其中,第一针织物层然后适宜地形成露出的、要加热的表面或至少直接设置在装饰层下。通过间隔丝然后沿厚度方向也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实现良好的绝缘的作用。
在预定的加热管路中,因此可以对第一针织物层特别快速地预热,其中,通过良好的绝缘也可以实现相对高的表面温度。当与此相反预定确定的加热速率或表面温度,则可以相对于不通过间隔针织物区段形成的加热衬里实现明显的较好的能效。
在之前解释的第一措施的范围中可以规定,沿着线圈横列或线圈横列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针织物层的相邻的导体丝之间的距离对应于数量n的线圈纵行。数量n优选小于之前所述的数量m。沿间隔针织物区段的生产方向,然后导体丝彼此错位地嵌接到分别形成的锯齿形形状中,由此有利于特别均匀的并且有效率的预热。
备选地,按照之前所述第二措施也处在本发明的范围中的是,数量n大于数量m或至少与其一样大,其中,这时导体丝沿生产方向虽然彼此错开地设置但不再彼此嵌接。这样的设计在如下情况中是合适的,即,间隔针织物沿直线沿生产方向应该拆开或撕开,而各个导体丝不会由此切断。这样的设计原则上对于导体丝的最不同的垫纱图案是可能的。然而根据错位适宜地是,各个挑线杆对于制造不被占据。如果导体丝例如在等于5的数量m的线圈纵行上延伸,则第一挑线杆可以被导体丝占据,而接着的四个挑线杆保持空闲。随后的第六个挑线杆然后才又被导体丝占据。由此确保,在两个并排设置的导体丝之间,沿生产方向的拆开是可能的。
如已经之前说明的,可以对于各个导体丝也完全放弃垫纱错位,从而这时导体丝例如作为“单针衬纬”由所配设的针织物层的基本结构保持。拆开或撕开这时能在全部的相邻的线圈纵行之间实现,而抗拉强度在此不会通过导体丝提高。
独立于挑线杆(Fadengeber)的占据,在传统的制造过程中在功能区域中实现不仅沿生产方向而且沿横向均匀的垫纱图案。
但本发明也具有与具体的设计形式适配的可能性,其中,尤其是也可以在间隔针织物内设置空隙,所述空隙没有导体丝。这些空隙的类型和形状在这里自由可选择,这样所述空隙可以例如是在间距纺织品中的空隙。相反于均匀的垫纱图案,在这里导体丝无须切断,而是能以有利的方式柔性地围绕空隙周围引导。导体丝的不同的走向可以例如如下实现,即,各个导体丝配设给不同的梳栉。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第一针织物层的导体丝分别由优选设有绝缘部的金属丝形成。除了金属丝之外,原则上也考虑其他设计、例如金属绞合线、导电的塑料丝、带有导电涂层的单丝纱或带有各个丝的导电涂层或带有导电外罩的复丝纱。然而在加热功能和加工方面,简单的金属丝是特别优选的。
独立于导体丝的具体设计,绝缘部在间隔针织物的耐久性方面是有利的。因此,间隔针织物区段在作为加热衬里使用时也可以经受不同的环境影响。按照使用情形可以例如不总是排除液体的进入,其中,这时绝缘部对提供导体丝的保护。
这样的电绝缘部的典型的厚度处于4μm至20μm之间、尤其是在大约10μm。电绝缘部尤其是可以由漆层形成。对应绝缘的金属丝也可以在针织过程中不损坏绝缘部地良好处理。另一方面,这样的绝缘部在焊接导体丝时在至少一个功能区域上时已经轻易地单独地由于温度输入被去除。
为了实现期望的加热特性并且可以良好加工金属丝,所述金属丝优选具有25μm至200μm之间、特别优选50μm至100μm之间的直径,其中,电阻处于1Ω(Ohm)/m至280Ω/m(欧姆每米)之间、优选5Ω/m至70Ω/m之间。给出的直径在此涉及金属丝的通常的圆形的形状。原则上也可以使用横截面不是圆形的金属丝。横截面积于是适宜地对应于具有之前给出的直径的圆形的金属丝的面积。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规定,至少在第二针织物层中存在导体丝,其中,所述导体丝或所述导体丝的至少一部分在功能区域中在沿横向确定的第一宽度上结合到第二针织物层中,其中,沿横向看沿两个方向有第二宽度邻接于第二针织物层的导体丝或导体丝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并且没有导体丝。在之前所述设计中,加热功能配设给第一针织物层,而第二针织物层可以用于电连接。尤其是当间隔针织物区段沿其生产方向仅在一侧上应该连接到供电装置上时,则必须提供电回引装置,所述电回引装置可以结合到第二针织物层上。在第二针织物层中于是形成一种连接线缆,其至少在功能区域中结合到针织物层中。
在一种特别简单的设计的范围中,第二针织物层的相应的设置为连接导体的导体丝可以作为一种衬玮结合部在针织过程中放入第二针织物层的基本结构的网孔中或所述网孔之间。设置为连接导体的导体丝然后在第二针织物层中被保持并且被保护。
第二针织物层的导体丝可以优选由金属绞合线形成,其中,第二针织物层的导体丝也优选设有绝缘部,以便实现针对外部的影响和/或针对短路的较好的保护。
如之前已经描述的,第二针织物层的导体丝可以作为一种衬玮结合部基本上直地沿生产方向引导。在此也要考虑,第二针织物层的导体丝相比于第二针织物层的基本结构并且也相比于第一针织物层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这尤其是在如下情况中适用,即,第二针织物层的导体丝由金属绞合线形成。亦即在到第二针织物层中结合足够牢固时,第二针织物层的导体丝也可以作为一种拉力限制装置起作用,以便避免整个间隔针织物区段的过度延伸。当例如按照之前所述设计那样,第一针织物层具有薄的导体丝时,所述导体丝相对快速地断裂,则可以通过第二针织物层的更抗拉的导体丝实现特别有利的稳定。
另一方面对于确定的使用情形也期望间隔针织物区段的一定的延伸性,以便对其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成形和适配。当间隔针织物区段作为加热衬里使用时,间隔针织物区段经常在三维弯曲的和/或折角的支架上拉开,为此于是需要足够的可运动性,以便实现没有褶裥和过量的拐点地的对应的形状适配。
在该背景下,为了尽管存在第二针织物层的导体丝的高的拉力仍实现可运动性,第二针织物层的导体丝也可以以锯齿形沿生产方向延伸。通过沿横向该锯齿形形状的延伸宽度,也可以按照相应的要求预定或调节沿生产方向提供的可运动性或延伸性。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由之前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连接区域或通常两个连接区域上在功能区域的两侧上尤其是通过焊接进行电触点接通。这样例如膜片、板材、综线带亦或金属丝可以在连接区域中在第一针织物层和/或第二针织物层上插入对应的导体丝和对应的针织物层之间。
备选地,以一种特别有利的方式也存在如下可行方案,将在导体丝下方的连接区域切除,从而在那里产生自由空间。通过切除包括在其间设置的间隔丝的两个针织物层的基本结构,仅导体丝第一和/或第二针织物层保留在那里。
当按照一种优选的设计以所述方式使第一针织物层具有加热导体并且第二针织物层具有连接导体时,则它们然后也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相互触点接通或设有电源接口。关于要形成的加热衬里,于是触点接通的区域可以向下翻转,从而这些区域最后在使用加热衬里时通过保留的间隔针织物区段被保护。
按照用于形成加热衬里的所述方法优选规定,间隔针织物区段设置在覆盖层和底部结构之间。所述覆盖层可以例如是皮革、人造革亦或不同类型的包覆材料。底部结构可以例如是塑料支架、泡沫芯或类似物。
最后,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具有之前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的用于机动车的可加热的内部构件。
可加热的内部构件可以提高在使用机动车时的舒适性以及效率。
在传统的内燃机中,内部空间的加热通常利用内燃机的余热通过鼓风机进行,其中,整个内部空间被加热。在此要考虑,经常非常大的体积需要加热,所述体积也通过机动车的外壳与冷的环境处于接触中。
为了提高舒适性也在传统的机动车中已经已知,对方向盘和座椅加热。为了提高舒适性也遵循第一措施,即,对扶手和侧挡板加热。该措施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对于用户的舒适感最后主观的热感是决定性的。
腿和前面的上身通常以衣服遮盖,而正是在支承在座椅或扶手上的身体区域上,通过与冷的环境的直接的接触产生不愉快的冷感。相同的内容适用于操作方向盘并且例如还有换挡杆的手。
正是当这些区域在用户处“靠近身体”地加热时,尽管存在总体上低的环境温度仍可以产生舒适的热感。甚至产生优点,即,可以避免或至少减少大量空气流通过鼓风机加热。在此也要注意,正是在仍冷的车辆中,通过鼓风机首先将冷的空气置于运动中。
关于改善的能效有利的是,在总体上环境温度下降时,可以实现机动车用户的舒适性。通过靠近身体的加热,整个内部空间无须置于产生显著损耗的高的温度中。特别良好的能效在关于较小的燃料消耗或特别是在电动车中有显著的意义。
因此,可加热的内部构件的越来越多的使用不只在高级车辆中、而是正是也在紧凑型和小型汽车中是适宜的。此外除了方向盘和座椅之外,其他的尤其是靠近身体的内部构件如扶手、换挡杆、侧面部分、车顶衬里或仪表板也可以设有对应的加热功能。
如已经之前描述的,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涉及以包括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的间隔针织物形式的加热衬里,所述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分别具有沿生产方向延伸的线圈纵行和沿横向延伸的线圈横列,并且所述间隔针织物包括连接各针织物层的不导电的间隔丝,其中,针织物层分别具有由不导电的丝形成的基本结构并且其中,第一针织物层附加于基本结构具有导体丝作为加热导体,所述导体丝优选以锯齿形沿生产方向延伸。在所述特别优选的设计的范围中,第二针织物层具有至少一个在针织技术上结合到基本结构中的导体丝作为连接导体,其中,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全部的加热导体的电阻为连接导体或所有的在第二针织物层中设置的连接导体的电阻的至少三倍。
当设置多个连接导体时,则所述连接导体通常彼此并联连接。相同的适用于在第一针织物层中设置的加热导体。特别优选,全部的加热导体的电阻是连接导体的电阻的至少三倍、优选五倍、特别优选十倍、尤其是二十倍。在所述设计的范围中实现,在加热导体上存在电压降并且因此电功率,而通过所述一个连接导体或所述多个连接导体没有显著的电损耗产生。据此,第一针织物层被加热,而在第二针织物层中没有进行显著的加热,其中,通过间隔丝也实现良好的绝缘。
加热导体然后在间隔针织物的沿生产方向看的第一端部上在之前所述连接区域上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导体触点接通。在间隔针织物的对应于第二连接区域的第二端部上,于是可以设置用于馈电线路的电接头。可以例如设置双极的插头,其中,加热导体在第一极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导体在第二极上连接。
在所述实施形式的范围中,加热衬里可以特别容易地在一侧上触点接通。这在许多内部构件中是有利的,所述内部构件只从一侧可接近。这例如适用于扶手形式的内部构件。由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导体一开始集成到第二针织物层中,无须敷设附加的线缆,所述线缆然后可能在维修时损坏和/或在使用加热衬里时可被用户感知。
当在第二针织物层中设置多个连接导体时,则所述连接导体,如之前说明的那样,只在间隔针织物区段的沿横向确定的宽度的一部分上延伸。多个连接导体可以例如作为一种条设置,该条在所述宽度的少于20%并且尤其是少于10%上延伸。
在之前具体说明的设计中,优选在一个间隔针织物区段中将功能区域设置在两个具有导体丝的浮线的连接区域之间。但原则上其他的与此偏离的设计也是可能的。
按照一种有利的备选设计在该背景下设置,在间隔针织物区段中在至少一个所述针织物层中,设置两个由连接区域中断的功能区域,从而然后总共在对应的针织物层中总共存在三个连接区域和两个功能区域。具体来说可设想一种设计,其中,对于设置为连接导体的导体丝实现在第二针织物层上的这样的分布。在此,第二针织物层的对应的设置为连接导体的导体丝可以在两个沿生产方向处于外部的连接区域上以合适的方式与第一针织物层的尤其是设置为加热导体的导体丝触点接通,其中,在第二针织物层中处于功能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中,在浮线上的连接导体可以被切断并且例如与插头触点接通。在这样的设计的范围中,在唯一的位置上的电连接也是可能的,但其中,该连接点于是放置到间隔针织物区段的中间的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此外可能的还有一种设计,其中,仅在第一针织物层中存在尤其是作为加热导体的导体丝,其中,于是放弃单独的沿生产方向延伸的连接导体并且仍实现仅从一侧的触点接通。这样第一针织物层的导体丝可以分成两组,所述两组分别在间隔针织物区段的相同的侧上彼此分开地触点接通,以便例如能够实现到正极和负极上的连接。在间隔针织物区段的相对置的端部上,这两个形成的组彼此电连接,为此可以利用在那里设置的浮线。
沿横向,各个设置为加热导体的导体丝可以例如交替地作为馈线导体和回线导体设置并且成对相互连接。然后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形成具有双倍长度的加热导体。除了分别正好两个导体丝的成对的触点接通之外,导体丝的两个形成的组可以对置于接口也都相互导电地在并联电路中连接。如果这时加热导体之一不工作或将不工作时,则仅所述加热导体失灵,而电流沿反向可以分布到互补的组的所有加热导体上。
按照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也可行的是,在针织物层并且尤其是第一针织物层中设置不同的导体丝。这样可以在这样的设计方案的范围中例如也将加热导体和连接导体制入第一针织物层中。适宜地,于是这至少两组不同的导体丝在针织过程中配设给不同的梳栉,从而分别可以选择优化的针织图案。
附图说明
接着的借助仅示出实施例的附图解释本发明。示出:
图1为间隔针织物的局部,各个间隔针织物区段可以从所述间隔针织物分离出;
图2为看向第一针织物层的按照图1的间隔针织物的俯视图;
图3为按照图2的示图从下面的视角,即看向间隔针织物的第二针织物层;
图4A-4E为不同的垫纱图案的示意图;
图5为柔性的与剪裁部适配的垫纱图案;
图6为间隔针织物区段的一种备选设计方案看向第二针织物层的俯视图;以及
图7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另一种备选设计方案看向第一针织物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种间隔针织物,从其可分离出多个单个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也参考图2)。如接着还详细说明的,各个间隔针织物区段1设置用于作为加热衬里使用。间隔针织物区段1如通常的具有第一针织物层2和第二针织物层3,所述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分别具有沿生产方向P延伸的线圈纵行和沿横向Q延伸的线圈横列。针织物层2、3通过间隔丝4连接。所述结构对应于间隔针织物的通常的设计。
由此出发规定,两个针织物层2、3具有由不导电的丝形成的基本结构和附加的导体丝5a、5b。
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设置作为加热导体并且在间隔针织物区段1的多于一半的宽度上延伸。沿横向Q,各个间隔针织物区段1的侧向的条不被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占据,以便在那里能够实现弓形的剪裁部6,如也在图2中示出的。
第二针织物层3的导体丝5b与此相反形成连接导体。
由图1和2的比较的观察可看出,各个间隔针织物区段1沿生产方向具有不同的区域。这样按照图2和3,两个针织物层2、3的导体丝5a、5b沿生产方向P局部地在功能区域7中尤其是形成网孔地、作为地经或优选作为分段衬纬结合到所配设的针织物层2、3中。
沿生产方向P,在功能区域7的两侧上分别邻接有连接区域8,所述连接区域在多个、典型地至少10个线圈横列上、例如在20和100个之间的线圈横列上延伸,其中,在连接区域8中,导体丝5a、5b通过浮线放置在所配设的针织物层5a、5b上。因此导体丝5a、5b在连接区域8中不制入基本结构中,从而在那里在导体丝5a、5b和分别所配设的基本结构之间的嵌接是可能的。
例如可以将板条、金属箔的条、综线带亦或线在那里引入,以便然后使导体丝5a、5b借此触点接通。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在连接区域8中也将两个针织物层2、3的基本结构连同在其间设置的间隔丝4切去。然后在那里仅保留导体丝5a、5b,所述导体丝如之前说明地可以利用单独的元件触点接通或直接触点接通。
关于图2和3描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可以例如在一个连接区域8上进行第一针织物层的导体丝5a与第二针织物层3的导体丝5b的连接。在另一个连接区域8上可以例如设置双极的插头,其中,第一极与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并且第二极与第二针织物层3的设置为连接导体的导体丝5b触点接通。
通过所述措施实现,各个间隔针织物区段1从一侧可以连接到电流和电压供给装置上,其中,在第一针织物层2上通过许多设置为加热导体的导体丝5a实现加热作用,而第二针织物层3的导体丝5b设置为回路。
在图2中,间隔针织物区段1分别还邻接于连接区域8具有中间连接部9,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导体丝5a、5b再次结合到第一针织物层2或第二针织物层3的所配设的基本结构中。由此可以实现,导体丝5a、5b在那里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固定。当按照之前所述变型方案,第一针织物层2和第二针织物层3的基本结构连同在其间设置的间隔丝4被切下,则然后通常还保留中间结合部9的区域,以便在那里保持导体丝5a、5b。对应的区段可以必要时翻转或之后切断。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设置用于第一针织物层2的八个导体丝5a。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的数量可以例如在四个和四十个之间。
也可看出,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在功能区域7中分别在第一数量m>5的线圈纵行上延伸。正是由图2的局部放大可看出,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彼此平行地以锯齿形图案延伸,其中,在第一针织物层2的相邻的导体丝5a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二数量n的线圈纵行,其中,第二数量n小于第一数量m。因而各个导体丝5a在其锯齿形运动时彼此嵌接,而不会接触或相交。
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在所述实施例中由设有绝缘部的金属丝形成,所述金属丝具有例如50μm的直径和例如20Ω/m(欧姆每米)的阻抗。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彼此并联连接,其中,通过说明的锯齿形运动和相互的嵌接,以较少导体丝5a能实现特别均匀的面加热。对应地,也只需相对较少的导体丝5a在两个连接区域8中触点接通。
在第二针织物层3中设置为连接导体的导体丝5b相比于第一针织物层的导体丝5a具有显著较小的阻抗。在所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导体丝5b设置金属绞合线,所述金属绞合线可以例如具有典型地1Ω/m(欧姆每米)的阻抗。为此例如七个直径分别为70μm的单线可以加工成绞合线。
图3示出包括各个间隔针织物区段1的间隔针织物的从下面的视图,即看向第二针织物层3的视图中。原则上,第二针织物层3的导体丝5b可以刚好作为一种地经置入第二针织物层3的基本结构的网孔中或之间。然而在图3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二针织物层3的导体丝5b也以锯齿形延伸,为此对应的导体丝5b作为分段衬纬放入。导体丝5b以沿生产方向延伸的条的形式放入。导体丝5b在功能区域7中在沿横向Q确定的第一宽度b1上延伸,其中,沿横向Q看沿两个方向有第二宽度b2或b2‘邻接于第二针织物层3的导体丝5b,所述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b1,其中,在那里没有设置导体丝5b。
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厚度典型地处于1mm至20mm之间,尤其是3mm至7mm之间。
关于在用于机动车的可加热的内部构件中作为加热衬里的优选的使用情形,功能区域7沿生产方向P在典型的10cm至200cm之间的第一长度l1上延伸,其中,两个连接区域8沿生产方向P在0.5cm至15cm之间、典型地2cm至10cm之间的第二长度l2上延伸。间隔针织物区段1的整个的宽度典型地处于5cm至100cm之间。
图4A至4E示出不同的垫纱图案,其中,导体丝彼此错位设置但不彼此嵌接。由此间隔针织物可以沿直线的、沿生产方向P延伸的线拆开,而各个导体丝5a无须由此被切断。按照图4A,导体丝5a仅在数量m=1的线圈纵行上引入,而在两个并排设置的导体丝5a之间的距离同样为数量n=1的线圈纵行。由此每个挑线杆可以在制造的过程中被一个导体丝5a占据,从而可以实现不仅沿生产方向P而且沿横向Q的尽可能大的加热功率。
按照图4B,每个导体丝5a在最大两个线圈纵行上延伸,从而在制造的过程中,仅每第二个挑线杆被一个导体丝5a占据。图4C至4E示出备选设计,其中,或是仅每第三个、每第五个或每第十三个挑线杆被占据,其中,这时各个导体丝5a可以在三个、在五个或在十三个线圈纵行上延伸。原则上当然也可设想,各个导体丝5a在保持相同的占据时在较少的线圈纵行上延伸,其中,这时当然有效的加热功率沿横向Q未最优地利用。只要数量m相同于数量n,则可以一方面确保,沿着在生产方向P上延伸的直线的拆开是可能的,而同时加热功率沿横向Q优化地分布。
图5示出包括两个加阴影线示出的空隙10的剪裁部6,所述空隙没有导体丝5a。这些空隙10可以是简单的未被占据的区域亦或来自间隔针织物的一部分。导体丝5a在这里这样柔性地织入剪裁部6中,使得一方面空隙10没有导体丝5a并且同时没有导体丝5a被切断。
不仅在图4A至4E而且在图5中出于清楚原因只示出所述导体丝5a,其中,对此所述考虑也以相同的方式对于导体丝5b适用。
图6示出间隔针织物区段1的一种备选设计方案看向第二针织物层3的俯视图。第一针织物层2可以在此如在图2中示出的那样实施。
在之前所述设计方案中在两个针织物层2、3中在每个间隔针织物区段1中,功能区域7设置在两个连接区域8之间,而在按照图6的第二针织物层3中设置附加的中间连接区域,从而对应地也引起两个功能区域7,所述功能区域在附加的中间连接区域8的两侧上连接。通过在中心的附加的连接区域8,可以在所述设计的范围中也在那里进行与电接头、例如正极和负极的触点接通。亦即,作为加热衬里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的电连接不在间隔针织物区段1沿生产方向P的端部上进行,而是在中间的区域中进行。沿生产方向看处于外部的连接区域8相反地用于第一针织物层2的设置为加热导体的导体丝5a与第二针织物层3的设置为连接导体的导体丝5b的触点接通。
也清楚的是,关于图6,第二针织物层3的设置为连接导体的导体丝5b的位置也沿横向Q按照相应的要求可以变化。
图7示出间隔针织物区段1的另一种备选设计的看向第一针织物层2的俯视图,其中,在该备选设计的范围中,导体丝5a仅在第一针织物层2中存在。在此放弃在第二针织物层3中的之前所述导体丝5b。按照图7规定,导体丝5a分成两组,其中,所述两组分别与所配设的连接导体11触点接通。两个连接导体11在图7中示例性地连接到插头12的两个极上。第一针织物层的设置为加热导体的导体丝5a分别成对连接,从而在两个连接导体11之间最后通过所述连接形成双倍长度的加热导体。
按照图7,导体丝5a分别正好成对地连接,从而分别产生作为馈线导体和回线导体的配置。备选地,可以按照图7代替各个导体丝5a的成对的连接,使全部的导体丝5a对置于两个连接导体11也全部共同地触点接通。当这时在一组导体丝5a(馈路或回路)中发生中断,则仅该单独的导体丝5a失灵,而确保沿反向通过并联电路的电流保持。
按照图7可看出,电流的馈路或回路在连接在间隔针织物区段1的一侧上时也可以仅连接在第一针织物层2上。在未示出的另一种备选设计的范围中,在第一针织物层2中可以原则上也设置不同的类型的导体丝5a-优选以不同的花纹设计。例如可以不仅将相对薄的加热丝并且此外将具有较小的阻抗的连接导体设置在相同的针织物层2、3中。这样的不同的导体丝5a可以不仅交替地而且成组彼此分开地沿横向Q设置。

Claims (16)

1.一种间隔针织物区段(1),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包括第一针织物层(2)和第二针织物层(3),所述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分别具有沿生产方向(P)延伸的线圈纵行和沿横向(Q)延伸的线圈横列,并且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包括连接各针织物层(2、3)的间隔丝(4),其中,所述各针织物层(2、3)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不导电的丝形成的基本结构和附加的导体丝(5a、5b),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丝(5a、5b)沿生产方向(P)局部地在功能区域(7)中结合到所配设的针织物层(2、3)中并且在在多个线圈横列上延伸的连接区域(8)中通过浮线放置在所配设的针织物层(2、3)上,所述连接区域(8)在至少十个线圈横列上延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一针织物层(2)中存在导体丝(5a),其中,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在功能区域(7)中分别通过第一数量m>5的线圈纵行引入第一针织物层(2)中。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一针织物层(2)中存在导体丝(5a),其中,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在功能区域(7)中分别通过第一数量m的线圈纵行引入第一针织物层(2)中,并且沿着线圈横列,在第一针织物层(2)的相邻的导体丝(5a)之间的距离相应于第二数量n的线圈纵行,其中,所述第二数量n大于第一数量m。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织物层(2)的导体丝(5a)分别由设有绝缘部的金属丝形成。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具有在25μm至200μm之间的直径和在1Ω/m至280Ω/m之间的阻抗。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二针织物层(3)中存在导体丝(5b),其中,第二针织物层(3)的所述导体丝(5b)或所述导体丝(5b)的至少一部分在功能区域(7)中在沿横向(Q)确定的第一宽度(b1)上结合到第二针织物层(3)中,其中,沿横向(Q)看沿两个方向,第二宽度(b2)邻接于第二针织物层(3)的导体丝(5b)或导体丝(5b)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b1)并且没有导体丝(5b)。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织物层(3)的导体丝(5b)由金属绞合线形成。
8.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厚度在1mm至20mm之间。
9.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域(7)沿生产方向(P)在10cm至200cm之间的第一长度(l1)上延伸,并且所述连接区域(8)沿生产方向(P)在0.5cm至15cm之间的第二长度(l2)上延伸。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间隔针织物区段的宽度处于5cm至100cm之间。
11.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针织物区段作为加热衬里使用。
12.一种用于由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其中,在连接区域(8)上进行电触点接通。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导体丝(5a、5b)下方的连接区域(8)的至少一部分切除。
14.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间隔针织物区段(1)设置在覆盖层和底部结构之间。
15.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焊接进行电触点接通。
16.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可加热的内部构件,包括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区段(1)作为加热衬里。
CN202010091913.4A 2019-02-15 2020-02-14 间隔针织物区段、用于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和内部构件 Active CN111575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03934.7 2019-02-15
DE102019103934.7A DE102019103934B3 (de) 2019-02-15 2019-02-15 Abstandsgewirkeabschnitt, Verfahren zur Bildung einer Heizanlage aus einem Abstandsgewirkeabschnitt und beheizbares Interieurbautei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5895A CN111575895A (zh) 2020-08-25
CN111575895B true CN111575895B (zh) 2023-11-21

Family

ID=70470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1913.4A Active CN111575895B (zh) 2019-02-15 2020-02-14 间隔针织物区段、用于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和内部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8010B2 (zh)
JP (1) JP2020133094A (zh)
KR (1) KR20200100551A (zh)
CN (1) CN111575895B (zh)
DE (1) DE102019103934B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20999B4 (de) * 2018-08-28 2020-12-24 Mü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gewirke
DE102020129775B3 (de) 2020-11-11 2022-01-27 Müller Textil GmbH Funktionstextil, Verfahren zur Bildung eines Funktionstextils sowie Verwendung eines Funktionstextils
US11856661B1 (en) * 2021-02-24 2023-12-26 Automated Assembly Corporation Flexible heating element
JP2023055020A (ja) * 2021-10-05 2023-04-17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立体編物構造体、および、熱交換器、フィルター部材、電極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32080A (en) * 1964-08-11 1966-02-01 Inui Toshiaki Carpet interwoven with heating wire
DE19903070A1 (de) * 1999-01-27 2000-08-31 Mue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gewirke zur Aufpolsterung
DE102009013250B3 (de) * 2009-03-14 2010-07-15 Müller Textil GmbH Gewirkeabschnitt, insbesondere zur Verwendung als Heizeinlag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wirkes
CN102251328A (zh) * 2010-05-21 2011-11-2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原织物状布料及在该布料中使导电丝露出的方法
EP2456282A1 (de) * 2010-11-18 2012-05-23 Mattes & Ammann GmbH & Co. KG Abstandsgewirk oder -gestrick für Heizzweck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desselben
CN102713037A (zh) * 2010-01-14 2012-10-03 瑟尔瑞株式会社 导电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WO2018128584A1 (en) * 2017-01-04 2018-07-12 Mas Innovation (Private) Limited Conductive pathw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39068C2 (de) 1992-11-20 1996-03-14 Peter Rickerl Abstandsgewirke zur Aufpolsterung
JP2003217802A (ja) * 2002-01-21 2003-07-31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異形網状ヒータ
ES2340076T3 (es) * 2006-06-14 2010-05-28 E. SCHOEPF GMBH & CO. KG Material de terciopelo.
DE102006038612A1 (de) 2006-08-17 2008-02-28 Mü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gewirke mit eingewirkten Leiterfäden
DE102007054543A1 (de) 2007-11-15 2009-05-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Textiles Flächengebilde mit bestrombaren Heizleitern und Heizvorrichtung aus einem solchen textilen Flächengebilde
DE102009010415A1 (de) * 2008-03-04 2009-09-10 König & Hohmann & Otto Lübeck GmbH & Co. KG Abstandsgewirke und Wirkmaschine zu seiner Herstellung
DE102008034937A1 (de) * 2008-07-26 2010-02-04 Mü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gewirk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8524622B2 (en) * 2009-04-10 2013-09-03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kin material of vehicle interior equip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5415210B2 (ja) * 2009-09-30 2014-02-1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編物
CN201905231U (zh) * 2010-10-09 2011-07-27 陆建益 多功能电暖内裤
DE102015114778A1 (de) * 2015-09-03 2017-03-09 Mü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gewirke, Abstandsgewirkeabschnitt sowie beheizbares Verkleidungselement
US20170071032A1 (en) * 2015-09-03 2017-03-09 Mueller Textil Gmbh Spacer fabric, spacer fabric section and heatable covering element
KR101847913B1 (ko) * 2016-03-21 2018-04-12 상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기신호 전송용 섬유밴드와 이를 이용한 스마트웨어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32080A (en) * 1964-08-11 1966-02-01 Inui Toshiaki Carpet interwoven with heating wire
DE19903070A1 (de) * 1999-01-27 2000-08-31 Mue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gewirke zur Aufpolsterung
DE102009013250B3 (de) * 2009-03-14 2010-07-15 Müller Textil GmbH Gewirkeabschnitt, insbesondere zur Verwendung als Heizeinlag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wirkes
CN102713037A (zh) * 2010-01-14 2012-10-03 瑟尔瑞株式会社 导电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02251328A (zh) * 2010-05-21 2011-11-2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原织物状布料及在该布料中使导电丝露出的方法
EP2456282A1 (de) * 2010-11-18 2012-05-23 Mattes & Ammann GmbH & Co. KG Abstandsgewirk oder -gestrick für Heizzweck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desselben
WO2018128584A1 (en) * 2017-01-04 2018-07-12 Mas Innovation (Private) Limited Conductive pathw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00551A (ko) 2020-08-26
US11828010B2 (en) 2023-11-28
DE102019103934B3 (de) 2020-05-20
CN111575895A (zh) 2020-08-25
JP2020133094A (ja) 2020-08-31
US20200263334A1 (en)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75895B (zh) 间隔针织物区段、用于形成加热衬里的方法和内部构件
US7038177B2 (en)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US6215111B1 (en)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US7705271B2 (en) Flexible surface heating element, particularly for seat heater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lexible heating element
US6373034B1 (en)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EP2608630B1 (en) Planar heating body
US5484983A (en)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in knitted fabric
US7838804B2 (en) Flat heating element
US6414286B2 (en)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ibrous articles
US6888112B2 (en)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woven fibrous articles
US20090218854A1 (en) Planar Heating El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Seat
JPH04248286A (ja) 電気的表面加熱部材
CN106498619A (zh) 间隔针织物、间隔针织物区段以及可被加热的遮盖元件
CN112823221A (zh) 座椅安全带和生产座椅安全带的方法
KR20090010665U (ko) 자동차 시트히터용 열선
IT201800010666A1 (it) Coprimaterasso termico o coperta termica
CN112369118B (zh) 发热纺织品、其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AU8364501A (en)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