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4984A - 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4984A
CN111574984A CN202010410247.6A CN202010410247A CN111574984A CN 111574984 A CN111574984 A CN 111574984A CN 202010410247 A CN202010410247 A CN 202010410247A CN 111574984 A CN111574984 A CN 111574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oxide
polymer
amphiphilic
dispersion liquid
silane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02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74984B (zh
Inventor
李意
俞波
王耀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engcheng Nan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engcheng Nan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engcheng Nan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engcheng Nan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02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4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4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4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74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4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C09K8/58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08/00Aspects relating to compositions of drilling or well treatment fluids
    • C09K2208/08Fiber-containing well treatment fl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将双亲氧化石墨烯与聚合物混合;其中,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酰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稳定的聚合物改性方法,该方法以诸如双亲氧化石墨烯的双亲纳米材料为媒介,一方面通过静电效应增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则利用纳米粒子的憎水基团诱导聚合物发生疏水缔合作用,简化了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并有效地增强聚合物在高温高盐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石油采收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化学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聚合物驱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石油三采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大庆油田)。聚合物的成本低、毒性小,且易合成,物理化学性质较稳定,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驱油技术优势十分明显。但受岩心内部高温高盐环境以及物理剪切力的影响,聚合物会出现粘度急速降低,携油能力变差等问题,大大限制了聚合物的驱油效率。目前,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提高聚合物驱油效率的关键。
疏水缔合作用是提高聚合物自身稳定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在原有聚合物的支链上引入疏水基团,利用疏水基团在水溶液中憎水聚合的特性,使聚合物分子间交联缔合形成动态物理网络,提高材料抗剪切能力的同时抑制聚合物的水解。目前主流的聚合物疏水缔合改性方法属于化学改性。化学改性通过在聚合物聚合过程中引入疏水基团,使得疏水基团可以原位生长在聚合物上发挥疏水缔合作用。通过调整反应参数,可以控制疏水基团的生长数量,生长位置与排列方式,保证改性过后的聚合物具有疏水缔合功能。此外,在部分报道中,化学添加剂(交联剂)改性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办法。
化学改性需要精确地控制反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改性成本很高。其次,接枝疏水基团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影响材料的化学性质,如何精确地把控化学改性的方向十分困难。此外。绝大多数用于石油三采的聚合物都是水溶性的高分子,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合成,而憎水的疏水基团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又十分有限,使得化学改性的困难程度进一步增加。而对于化学添加剂,这类物质大多数结构特殊,化学性质活泼,且价格昂贵,并不适合在油田中大规模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稳定的聚合物改性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以双亲纳米材料为媒介,一方面通过静电效应增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则利用纳米粒子的憎水基团诱导聚合物发生疏水缔合作用有效地增强聚合物在高温高盐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进而提高了石油采收效率。
所述改性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将双亲氧化石墨烯与聚合物混合;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酰胺。
可选地,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双亲改性剂反应,得到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
可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溶剂中,进行剪切,得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可选地,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并且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0.5~3g/L。
可选地,所述剪切为超声剪切;所述超声剪切的超声频率为10~50kHZ,超声时间为1~10h。
可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粒径介于50nm至300nm的范围内。
可选地,以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所述双亲改性剂的总质量计,所述双亲改性剂的添加量为0.05wt%~5wt%。
可选地,以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所述双亲改性剂的总质量计,所述双亲改性剂的添加量的上限选自0.1wt%、0.2wt%、0.3wt%、0.4wt%、0.5wt%、0.6wt%、0.7wt%、0.8wt%、0.9wt%、1wt%、1.5wt%、2wt%、2.5wt%、3wt%、3.5wt%、4wt%、4.5wt%或5wt%。
可选地,以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所述双亲改性剂的总质量计,所述双亲改性剂的添加量的下限选自0.05wt%、0.1wt%、0.2wt%、0.3wt%、0.4wt%、0.5wt%、0.6wt%、0.7wt%、0.8wt%、0.9wt%、1wt%、1.5wt%、2wt%、2.5wt%、3wt%、3.5wt%、4wt%或4.5wt%。
可选地,所述双亲改性剂选自硅烷偶联剂和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2492875200000031
M选自Na或K,R1选自C1~C10的烃基。
可选地,R1选自C1~C10的烷基、C1~C10的烯基、C1~C10的炔基。
优选地,R1选自乙烯基。
可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含有所述硅烷偶联剂的溶液在6~7的pH下反应。
可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KH550、KH560和KH570中的至少一种;含有所述硅烷偶联剂的溶液的溶剂为醇类溶剂;含有所述硅烷偶联剂的溶液的浓度为0.005~0.1g/L。
可选地,所述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丙二醇、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反应为水浴反应;反应温度为40~100℃;反应时间为1~5h。
可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含有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溶液在引发剂存在下反应;所述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含有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溶液的溶剂为水;所述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为苯乙烯磺酸钠。
可选地,所述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与所述引发剂的质量之比为5~200:1。
可选地,所述反应的条件为:40~100℃下搅拌反应1~5h;搅拌速率为200~400rpm/min;搅拌时间为5~30min。
可选地,所述聚合物与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之比为10~100:1。
可选地,所述聚合物与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之比为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以及任意两个比例之间的范围值。
可选地,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的粒径介于50nm至300nm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介于700~2000之间。
可选地,在搅拌条件下混合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和所述聚合物;搅拌速率为200~400rpm/min;搅拌时间为5~30min。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复配聚合物。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提供了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的复配聚合物作为聚合物驱的应用。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在众多实现聚合物疏水缔合的方法中,双亲纳米材料改性是一种全新的方法。纳米粒子的小尺寸,大比表面积可以增强聚合物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让纳米颗粒尽可能多的吸附在聚合物上。其次,疏水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呈现双亲性,亲水基团使得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吸附在水溶性聚合物上,而其亲油基团则诱导聚合物发生疏水缔合。相比于常规的化学改性方法,双亲纳米材料改性的方法更为简便与环保,产物的性质更加稳定,在聚合物中的普适性也更强。
2)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由两步构成,第一步为双亲纳米材料的合成,第二步为双亲纳米材料与聚合物的复合;相比于工艺复杂的化学改性与添加剂改性方法,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稳定的聚合物改性方法,该方法以诸如双亲氧化石墨烯的双亲纳米材料为媒介,一方面通过静电效应增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则利用纳米粒子的憎水基团诱导聚合物发生疏水缔合作用,简化了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并有效地增强聚合物在高温高盐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石油采收效率。
3)本申请提供的改性聚合物的方法利用诸如双亲氧化石墨烯的双亲纳米材料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处理,提升聚合物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粘度与稳定性;所使用的双亲纳米材料具有双亲性,对油和水都表现出一定的亲和作用,可以提升聚合物在高温下的粘度和稳定性。
4)本申请提供的改性聚合物的方法相比于化学改性,本申请的方法更加简便,成本更低,对聚合物材料具有普适性;相比于添加剂改性,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纳米粒子成分简单,性质稳定,对环境不具明显的危害性,可适用的空间更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原料均通过商业途径购买。
其中,氧化石墨烯购自江苏常州第六元素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型号SE3122;KH550、KH560、KH570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分子量为1000万),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量为1000万)购自苏州顺华昶利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分析方法如下:
利用JC2000D3接触角测试仪(购自上海中辰数字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接触角测试。
利用DV2T触屏粘度计(购自阿美特克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对聚合物粘度进行测试。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马尔文ZSE)对原料氧化石墨烯和双亲氧化石墨烯的粒径进行测试。
实施例1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的合成
(1)取1g氧化石墨烯(GO)分散在1L去离子水中,然后利用超声剪切(30kHz)处理2h,得到GO纳米分散液(粒径分布为50~300nm,平均粒径为200nm);
(2)称取0.01g硅烷偶联剂(KH550)倒入1L乙醇中,并利用磁力搅拌(300rpm/min,10min)使二者混合均匀;
(3)量取GO纳米分散液50mL倒入烧杯中,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乙醇溶液,KH550的加入量为使得KH550质量/(GO质量+KH550质量)*100%等于0.5wt%;
(4)用盐酸调节(3)中的溶液pH值至6~7,然后在60℃下水浴反应2h,得到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分散液,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收集产物,该样品被命名为GO-0.5wt%KH550。
实施例2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的合成
(1)取3g氧化石墨烯(GO)分散在1L去离子水中,然后利用超声剪切(10kHz)处理10h,得到GO纳米分散液(粒径分布为50~300nm,平均粒径为200nm);
(2)称取0.005g硅烷偶联剂(KH550)倒入1L乙醇中,并利用磁力搅拌(300rpm/min,10min)使二者混合均匀;
(3)量取GO纳米分散液50mL倒入烧杯中,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乙醇溶液,KH550的加入量为使得KH550质量/(GO质量+KH550质量)*100%等于0.05wt%;
(4)用盐酸调节(3)中的溶液pH值至6~7,然后在40℃下水浴反应5h,得到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分散液,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收集产物,该样品被命名为GO-0.05wt%KH550。
实施例3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的合成
(1)取0.5g氧化石墨烯(GO)分散在1L去离子水中,然后利用超声剪切(50kHz)处理1h,得到GO纳米分散液(粒径分布为50~300nm,平均粒径为200nm);
(2)称取0.1g硅烷偶联剂(KH550)倒入1L乙醇中,并利用磁力搅拌(300rpm/min,10min)使二者混合均匀;
(3)量取GO纳米分散液50mL倒入烧杯中,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乙醇溶液,KH550的加入量为使得KH550质量/(GO质量+KH550质量)*100%等于0.1wt%;
(4)用盐酸调节(3)中的溶液pH值至6~7,然后在100℃下水浴反应1h,得到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分散液,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收集产物,该样品被命名为GO-0.1wt%KH550。
实施例4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的合成
该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在于KH550的加入量为使得KH550质量/(GO质量+KH550质量)*100%等于1wt%,制备得到的样品命名为GO-1wt%KH550。
实施例5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的合成
该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在于KH550的加入量为使得KH550质量/(GO质量+KH550质量)*100%等于2wt%,制备得到的样品命名为GO-2wt%KH550。
实施例6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的合成
该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用硅烷偶联剂为KH560,并且KH560的加入量为使得KH560质量/(GO质量+KH560质量)*100%等于1wt%,制备得到的样品命名为GO-1wt%KH560。
实施例7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的合成
该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用硅烷偶联剂为KH570,并且KH570的加入量为使得KH570质量/(GO质量+KH570质量)*100%等于1wt%,制备得到的样品命名为GO-1wt%KH570。
实施例8利用聚苯乙烯磺酸钠制备双亲氧化石墨烯
(1)取1g氧化石墨烯(GO)分散在1L去离子水中,然后利用超声剪切(30kHz)处理2h,得到GO纳米分散液(粒径分布为50~300nm,平均粒径为200nm);
(2)量取一定量GO纳米分散液,取0.01g苯乙烯磺酸钠与0.001g过硫酸钾加入到GO纳米分散液中(其中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与苯乙烯磺酸钠的质量比固定为1:10),控制GO纳米分散液的加入量,使得苯乙烯磺酸钠质量/(GO质量+苯乙烯磺酸钠质量)为0.5wt%,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300rpm/min,10min),60℃水浴反应2h得到改性双亲氧化石墨烯,离心清洗收集产物,该样品被命名为GO-0.5wt%。
实施例9利用聚苯乙烯磺酸钠制备双亲氧化石墨烯
(1)取1g氧化石墨烯(GO)分散在1L去离子水中,然后利用超声剪切(30kHz)处理2h,得到GO纳米分散液(粒径分布为50~300nm,平均粒径为200nm);
(2)量取一定量GO纳米分散液,取0.2g苯乙烯磺酸钠与0.001g过硫酸钾加入到GO纳米分散液中(其中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与苯乙烯磺酸钠的质量比固定为1:200),控制GO纳米分散液的加入量,使得苯乙烯磺酸钠质量/(GO质量+苯乙烯磺酸钠质量)为1wt%,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200rpm/min,30min),100℃水浴反应1h得到改性双亲氧化石墨烯,离心清洗收集产物,该样品被命名为GO-1wt%。
实施例10利用聚苯乙烯磺酸钠制备双亲氧化石墨烯
(1)取0.5g氧化石墨烯(GO)分散在1L去离子水中,然后利用超声剪切(30kHz)处理2h,得到GO纳米分散液(粒径分布为50~300nm,平均粒径为200nm);
(2)量取一定量GO纳米分散液,取0.005g苯乙烯磺酸钠与0.001g过硫酸钾加入到GO纳米分散液中(其中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与苯乙烯磺酸钠的质量比固定为1:5),控制GO纳米分散液的加入量,使得苯乙烯磺酸钠质量/(GO质量+苯乙烯磺酸钠质量)为1.5wt%,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400rpm/min,5min),40℃水浴反应5h得到改性双亲氧化石墨烯,离心清洗收集产物,该样品被命名为GO-1.5wt%。
实施例11利用聚苯乙烯磺酸钠制备双亲氧化石墨烯
该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类似于实施例8中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在于,苯乙烯磺酸钠质量/(GO质量+苯乙烯磺酸钠质量)为2wt%,制备得到的样品命名为GO-2wt%。
实施例12利用聚苯乙烯磺酸钠制备双亲氧化石墨烯
该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类似于实施例8中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在于,苯乙烯磺酸钠质量/(GO质量+苯乙烯磺酸钠质量)为5wt%,制备得到的样品命名为GO-5wt%。
实施例1~12中双亲氧化石墨烯的产物分析和性能测试:
(1)接触角测试:将实施例1-12中制备得到的双亲氧化石墨烯以及原料氧化石墨烯用乙醇分散,滴加到载玻片上,烘箱烘干后,利用JC2000D3接触角测量仪进行水和油的接触角测试,测定与油的接触角时,所用试剂为正十六烷。
结果表明:原料氧化石墨烯的水接触角和油接触角分别为36°和120°,说明原料氧化石墨烯亲水性较强而亲油性较差;实施例1~12中制备的双亲氧化石墨烯水接触角平均为60°,油接触角平均为50°,说明双亲氧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亲油性。
(2)分散性性测试:将实施例1-12中制备得到的双亲氧化石墨烯分别分散在水、乙醇、甲苯、二甲苯、环己烷中,均得到分散均匀的溶液,说明双亲氧化石墨烯在水、乙醇、甲苯、二甲苯、环己烷等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3)稳定性测试:将实施例1-12中制备得到的双亲氧化石墨烯分别加入到浓度为盐水(25g/L NaCl,1.2g/L CaCl2)中,在室温和70℃下放置20天,双亲氧化石墨烯溶液未出现沉淀,仍为分散均匀的溶液,说明双亲氧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4)粒径: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马尔文ZSE)对原料氧化石墨烯和双亲氧化石墨烯的粒径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原料氧化石墨烯的平均粒径为50~300nm,实施例1-12中制备得到的双亲氧化石墨烯的平均粒径为100~450nm。
实施例13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用于聚合物(PAM)性能提升
(1)配制NaCl浓度为25g/L,CaCl2浓度为1.2g/L的矿化水;
(2)利用(1)中矿化水通过磁力搅拌(300rpm/min,10min)配制浓度为1.5g/L的聚合物溶液,并测试该溶液的粘度;
(3)利用(1)中矿化水以及实施例1~7制备的双亲氧化石墨烯,通过磁力搅拌(300rpm/min,10min)配制聚合物浓度为1.5g/L,双亲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05g/L的混合溶液,并测试该溶液粘度;
该实验中使用的聚合物类型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分子量为1000万,为了便于对比,同时测定了PAM、PAM与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的混合物(GO-0wt%KH550+PAM)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相关的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表1不同温度条件下PAM添加不同双亲GO的粘度数据
Figure BDA0002492875200000101
对表1中数据进行分析,说明硅烷偶联剂修饰过后的氧化石墨烯确实对聚合物有明显的增粘作用。虽然随着矿化度以及温度的增加,聚合物粘度整体呈现的是下降的趋势,但相比于单独的聚合物,双亲纳米的作用依旧明显。其次,在相同负载量下,不同类型的硅烷偶联剂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可以起到相似的增粘作用。
实施例14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用于聚合物(HPAM)性能提升
(1)配制浓度分别为5g/L、20g/L的矿化水;
(2)利用(1)中矿化水通过磁力搅拌(300rpm/min,10min)配制浓度为1.5g/L的聚合物溶液,并测试该溶液的粘度;
(3)利用(1)中矿化水以及实施例8~12制备的双亲氧化石墨烯通过磁力搅拌(300rpm/min,10min)配制聚合物浓度为1.5g/L,双亲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05g/L的混合溶液,并测试该溶液粘度;
聚合物类型为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量为1000万,为了便于对比,同时测定了HPAM、HPAM与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的混合物(即,GO-0wt%+HPAM)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相关的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表2不同温度条件下PAM添加不同双亲GO的粘度数据
Figure BDA0002492875200000111
对表2中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利用聚苯乙烯磺酸钠制备的双亲氧化石墨烯依然对聚合物有明显的增粘作用。同时,在不同的矿化度下,该增粘趋势依然可以很好地好留下来。值得注意的一点,聚苯乙烯磺酸钠有最佳的负载值(2wt%),超过这个负载值双亲纳米的增粘效果反而会下降。
复配聚合物的性能测试
1)稳定性测试
以实施例5制备的双亲氧化石墨烯(GO-2wt%KH550)、实施例11制备的双亲氧化石墨烯(GO-2wt%)为典型代表,测定双亲氧化石墨烯对聚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测试方法为:将PAM、PAM与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的混合物(GO-0%KH550+PAM)、PAM与实施例5制备的双亲氧化石墨烯(GO-2wt%KH550)的混合物在70℃放置不同时间后测试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值,盐水矿化度为NaCl 25g/L,CaCl2 1.2g/L;
将HPAM、HPAM与未经改性的氧化石墨烯的混合物(GO-0%+HPAM)、HPAM与实施例11制备的双亲氧化石墨烯(GO-2wt%)的混合物在70℃放置不同时间后测试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值,盐水矿化度为NaCl 25g/L,CaCl2 1.2g/L。测试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Figure BDA0002492875200000121
表4
Figure BDA0002492875200000122
对表3中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单独的聚合物在矿化水中长期放置其粘度会逐渐降低,同时添加氧化石墨烯不能抑制这一现象,但使用硅烷偶联剂修饰的双亲纳米却可以很好地维持聚合物的粘度。说明该双亲纳米材料具有保粘作用。
对表4中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单独的聚合物在矿化水中长期放置其粘度会逐渐降低,同时添加氧化石墨烯不能抑制这一现象,但使用聚苯乙烯磺酸钠修饰的双亲纳米却可以很好地维持聚合物的粘度。说明该双亲纳米材料具有保粘作用。
2)双亲氧化石墨烯不同添加量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以实施例5制备的双亲氧化石墨烯(GO-2wt%KH550)为典型代表进行测试,测试时聚合物浓度为1.5g/L,温度为70℃,盐水矿化度为NaCl 25g/L,CaCl2 1.2g/L。
表5
Figure BDA0002492875200000131
注: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浓度=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的质量/聚合物溶液的总体积
对表5中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添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即当聚合物溶液中双亲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浓度为0.05g/L时增粘效果最佳,超过这个量会降低增粘效果,同时增加成本。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由两步构成,第一步为双亲纳米材料的合成,第二步为双亲纳米材料与聚合物的复合,相比于工艺复杂的化学改性与添加剂改性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稳定的聚合物改性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双亲氧化石墨烯与聚合物混合;
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酰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双亲改性剂反应,得到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
优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溶剂中,进行剪切,得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并且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0.5~3g/L;
优选地,所述剪切为超声剪切;
所述超声剪切的超声频率为10~50kHZ,超声时间为1~10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粒径介于50nm至300nm的范围内;
优选地,以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所述双亲改性剂的总质量计,所述双亲改性剂的添加量为0.05wt%~5wt%;
优选地,所述双亲改性剂选自硅烷偶联剂和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FDA0002492875190000011
M选自Na或K,R1选自C1~C10的烃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含有所述硅烷偶联剂的溶液在6~7的pH下反应;
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KH550、KH560和KH570中的至少一种;
含有所述硅烷偶联剂的溶液的溶剂为醇类溶剂;
含有所述硅烷偶联剂的溶液的浓度为0.005~0.1g/L;
优选地,所述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丙二醇、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反应为水浴反应;
反应温度为40~80℃;
反应时间为3~5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含有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溶液在引发剂存在下反应;
所述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含有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溶液的溶剂为水;所述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为苯乙烯磺酸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与所述引发剂的质量之比为5~20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条件为:40~100℃下搅拌反应1~5h;
搅拌速率为200~400rpm/min;
搅拌时间为5~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与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之比为10~100:1;
优选地,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的粒径介于50nm至300nm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介于700万~2000万之间;
优选地,在搅拌条件下混合所述双亲氧化石墨烯和所述聚合物;
搅拌速率为200~400rpm/min;
搅拌时间为5~30min。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
10.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复配聚合物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配聚合物作为聚合物驱的应用。
CN202010410247.6A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11574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0247.6A CN111574984B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0247.6A CN111574984B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4984A true CN111574984A (zh) 2020-08-25
CN111574984B CN111574984B (zh) 2023-04-07

Family

ID=7212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0247.6A Active CN111574984B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49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1264A (zh) * 2020-09-24 2020-12-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瓜尔胶接枝共聚物纳米复合冻胶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10442A (zh) * 2020-09-22 2020-12-22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34430A (zh) * 2021-03-31 2021-08-10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714A (zh) * 2010-11-02 2011-05-04 浙江大学 聚合物接枝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2543463A (zh) * 2011-12-13 2012-07-0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水溶性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4400A (zh) * 2013-05-20 2013-08-21 常州大学 一种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33593A (zh) * 2016-08-26 2017-02-22 河南正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纳米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CN107227005A (zh) * 2016-03-24 2017-10-03 东南大学 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190016943A1 (en) * 2015-07-17 2019-01-17 University Of Houston System Surfactant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CN110182795A (zh) * 2019-04-29 2019-08-3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343406A (zh) * 2019-06-20 2019-10-18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 一种含氟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714A (zh) * 2010-11-02 2011-05-04 浙江大学 聚合物接枝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2543463A (zh) * 2011-12-13 2012-07-0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水溶性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4400A (zh) * 2013-05-20 2013-08-21 常州大学 一种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190016943A1 (en) * 2015-07-17 2019-01-17 University Of Houston System Surfactant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CN107227005A (zh) * 2016-03-24 2017-10-03 东南大学 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33593A (zh) * 2016-08-26 2017-02-22 河南正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纳米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CN110182795A (zh) * 2019-04-29 2019-08-3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343406A (zh) * 2019-06-20 2019-10-18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 一种含氟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0442A (zh) * 2020-09-22 2020-12-22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11264A (zh) * 2020-09-24 2020-12-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瓜尔胶接枝共聚物纳米复合冻胶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4430A (zh) * 2021-03-31 2021-08-10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4984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95722B (zh)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1574984B (zh) 一种改性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配聚合物及其应用
Chang et al. A novel nano-lignin-based amphoteric copolymer as fluid-loss reducer in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s
CN111303355B (zh) 抗高温二氧化硅Janus胶体颗粒封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u et al. Influence of nanomaterial morphology of guar-gum fracturing flui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ng et al. Synthesis, morphology and rheology of core-shell silicone acrylic emulsion stabilized with polymerisable surfactant.
CN110937598A (zh) 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1944507A (zh) 一种纳米活性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Bai et al. Microstructure, dispersion, and 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calated polymer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Lai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hyperbranched polymer containing functionalized Nano-SiO 2 for low-moderate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Liu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ano-silica hybrid hydrophobic associated polyacrylamide for polymer flooding
Yan-feng et al. Synthesis of super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polymer of AM/NaA/AMPS by oxidation–reduction and 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ai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mphiphilic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ve polymer/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s
CN103113538B (zh) 一种含氟大分子偶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66939A (zh) 纳米白炭黑的改性方法
T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nano disperse dyes using sulfomethylated lignin: Effects of sulfonic group contents
Zhang et al. Mechanism analysis of enhancing the temperature and shear resistance of hydroxypropyl guar gum fracturing fluid by boron-functionalized nanosilica colloidal crosslinker
CN103304711B (zh) 一种树脂包覆型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Gou et al. A novel hybrid hyperbranched nanowire CNTs for enhancing oil recovery through increasing viscoelasticity and high-viscous emulsions to compensat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Xu et al. Hydration inhibition and physical plugging to enhance shale stability using zwitterionic polymer/nano-silica composite
Shen et al. Nano-SiO2 grafted with temperature-sensitive polymer as plugging agent for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s
Liang et al. The effect of acrylamides copolymers on the stability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yellow iron oxide dispersion
Yin et al. Suspended carbon black fluids reinforcing and toughening of poly (vinyl alcohol) composites
CN115716886B (zh) 一种两亲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16083066B (zh) 二维纳米颗粒的复合驱组合物及二维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