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4102A -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4102A
CN111574102A CN202010380032.4A CN202010380032A CN111574102A CN 111574102 A CN111574102 A CN 111574102A CN 202010380032 A CN202010380032 A CN 202010380032A CN 111574102 A CN111574102 A CN 111574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reducing material
composite concrete
viscosity reducing
so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00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74102B (zh
Inventor
包嘉诚
陈露一
郑丽
黄有强
许婷
李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China Railway Bridg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China Railway Bridg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China Railway Bridg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Priority to CN2020103800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4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4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4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74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4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02Treatment
    • C04B20/023Chem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44Thickening, gelling or viscosity increasing ag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该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包括重量比为(3.5~8.5):1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是无机矿物掺和料由亲水单体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而成的;组分B包括重量比为(0.001~0.003):(0.001~0.005):(0.2~1.6):(0.1~0.4):(0.1~0.6)的聚硅氧烷树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磷酸钠、微沫剂和稳泡剂。本申请对回收粉煤灰微珠及石粉等工业废料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与有机降黏组分复合,可改善浆体同骨料间的流动性,提升组分间水膜层厚度,增大胶凝组分分散程度,增强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均质性;该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为固体粉料,可同胶凝材料一同混合均匀,适用范围广泛,可有效提高浆体的稳定性,降低混凝土黏度。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 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建筑物结构逐渐向大型 化、高层化方向发展,此类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要求超高强度, 因此在拌和的过程中常常通过使用高强度的水泥、增加水泥用量、提 高凝胶材料含量、降低水灰比等方法来提高建筑物混凝土的强度。但 这一类操作会大大提高混凝土的黏度,从而造成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拌 和不均匀、损失快等问题。此外,高黏度的混凝土还无法保证混凝土 的流动性以及坍落度。
现有技术多通过合成醚类聚羧酸系减水剂,通过提高减水剂强吸 附分散性和高保坍性来调节混凝土黏度,然而该方式存在技术手段单 一的问题,且高掺量外加剂易导致引入较大气泡及泌水等不良现象, 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保证混凝土基本 性能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黏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以解决 相关技术中混凝土粘度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包括重量比为(3.5~8.5):1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
组分A是由无机矿物掺和料经亲水单体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改 性而成的;
组分B包括重量比为(0.001~0.003):(0.001~0.005):(0.2~1.6): (0.1~0.4):(0.1~0.6)的聚硅氧烷树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磷酸 钠、微沫剂和稳泡剂。
优选地,组分A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无 机矿物掺和料与亲水单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在过硫酸盐 的催化下发生聚合反应,纯化后得到组分A;其中,亲水单体、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的重量比为(0.8~2.2):(2.4~6.3):1,亲水 单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三者的总重量不小于无机矿物掺 和料重量的1.5%聚合反应温度为70-80℃。
优选地,纯化步骤具体为:聚合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碱 液将马来酸酐水解,并调整pH至7~8,得到乳状水解液;用甲醇作为 沉淀剂对所得乳状水解液进行萃取,除去上层液体,过滤,烘干,所 得灰白色固体即为组分A。
优选地,亲水单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摩尔比为4:(0.5~2.0):1 的甲基丙烯酸、NaOH、N,N-二甲基-1,3-丙二胺在80-90℃、KOH或甲 醇钠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得到中间体C;摩尔比为(0.2~0.8):1:(0.6~3.0) 的中间体C、3-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氯乙酸钠在85~90℃的醇溶液 中反应,得到亲水单体。
优选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在惰性气体 保护下,重量比(4.0~9.5):(0.7~1.6):1的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 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苯乙烯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引发与滴入 的丙烯酸发生反应,生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惰性气体保护 下,向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苯乙烯中加 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先室温乳化,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 系pH≈7,加热至65℃~80℃,再恒压滴加丙烯酸水溶液,反应充分 后,得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重量比为1:1,过硫酸铵和亚硫 酸氢钠的总重量占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 苯乙烯三者总重量的0.45wt%~0.55wt%,丙烯酸水溶液中丙烯酸与水 的重量比为(8~12):100。
优选地,无机矿物掺和料由重量比为(0.55~2.25):1的粉煤灰微 珠和石粉组成。
优选地,粉煤灰微珠的烧失量≤5.0%,细度为≤12%,活性指数 ≥75%,需水量比≤95%,晶体结构为非晶态;石粉由机制砂破碎而成, 其粒径≤0.075mm,亚甲蓝值≤0.4g/kg,流动度比≥85%;微沫剂为脂肪 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稳泡剂为硅树脂聚醚乳液或改性硅树脂聚醚微 乳液。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制备的混 凝土,混凝土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的6wt%~30wt%被组分A等量替代, 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3.5~8.5):1。
本申请制备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的原理为:
本申请基于“种子生长法”原理,对工业工程生产中常见的粉煤灰 微珠及石粉等无机矿物掺和料进行亲水单体镀膜,并利用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对其进行表面阴离子电荷改性,使无机矿物掺和料在拌和物浆 体内具有良好的分散效应;同时亲水单体上的磺酸基、酰胺基等亲水 基团使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水膜层,润滑骨料以降低其空间位阻,达到降黏减水的功效,进而改善了浆体同骨料间 的流动性,提升了组分间水膜层的厚度,增大了胶凝组分的分散程度, 增强了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均质性。
本申请采用无机矿物掺和料-有机组分复合降黏方式,解决传统醚 类外加剂降黏方式单一的问题。通过组分A、组分B比例的适当调整, 在降低新拌混凝土黏度的同时,避免引入较大气泡,且引入微沫剂和 稳泡剂组分,将较大气泡分解成均匀的微小气泡,进一步提高拌和物 工作性及匀质性。
本申请对无机矿物掺和料进行表面活性改性,在其表面镀层亲水 单体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之不仅可发挥无机矿物掺合料本身的微 集料效应,亦可在进入水泥颗粒间隙后,发挥其静电斥力分散聚集体, 同时其表面磺酸根通过水化极化形成水膜,进一步增强分散作用,从 而提高降黏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以粉煤灰微珠和废弃的石粉为原材料制备复合型混凝 土降黏材料,变废为宝,可回收工业生产及工程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废 弃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相比传统液体醚类降黏型外加剂,本申请产品为粉料,易于 储存、运输,且可同胶凝组分同时加入,干混均匀,分散性良好。
(3)本申请以改性无机矿物掺和料为主,相较有机类外加剂适应 性良好,可同多种外加剂功能组分协同作用,且可根据不同混凝土制 备要求调整组分A和组分B的比例,应用范围广泛,在普通混凝土及 超高性能混凝土中均表现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1)制备亲水单体: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甲基丙烯酸,按照NaOH和N,N-二甲基 -1,3-丙二胺摩尔比为0.6:1加入NaOH水溶液(10wt%)和N,N-二甲 基-1,3-丙二胺,再加入相当于甲基丙烯酸、NaOH水溶液(10wt%)以 及N,N-二甲基-1,3-丙二胺总重量0.35%的KOH作为催化剂,在氮气保 护下,启动电动搅拌,85℃反应4h,反应完成后,得到中间体C;将 中间体C水洗,然后将水洗后的中间体C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300g 乙醇,按照中间体C:3-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氯乙酸钠为0.4:1:1.9的摩 尔比加入3-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及氯乙酸钠,90℃反应5h,反应完成 后,用砂芯漏斗进行过滤,可以去除反应生成的NaCl和未反应的3- 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和氯乙酸钠,将滤液放入80℃烘箱进行烘干,得 到亲水单体。
(2)制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苯乙烯按重 量比6.5:0.9:1混合均匀后置于三口烧瓶中,另取丙烯酸与去离子水 按重量比0.06:1混合放入恒压滴定漏斗中。依次连接球型冷凝管、温 度计、磁力搅拌子及进气管,加入16mL去离子水,由进气管加入引 发剂(引发剂由重量比为1:1的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组成,用量为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苯乙烯三者总重量 的0.45%),在室温下乳化30min,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进行,乳 化完成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pH≈7。将上述混合物加热,升高 温度至65℃~80℃,用恒压滴定漏斗中的丙烯酸水溶液恒压滴定,控制滴速为1滴/15s,继续通氮气保护,反应6小时后停止,得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
(3)对无机矿物掺和料改性:
将重量比为0.72:1的粉煤灰微珠与石粉混合后置于四口烧瓶内, 向烧瓶内加入200g水和1g过硫酸钠,通入氮气,吹扫3min,水浴温 度75℃,将亲水单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马来酸酐按重量比0.9:3.4: 1混合后加入四口烧瓶,启动搅拌,反应温度控制在75℃,在氮气保 护下,反应4小时,聚合完成后,加入NaOH将马来酸酐水解,调整 pH至7~8,得到乳状水解液;用甲醇作为沉淀剂对所制得的乳状水解 液萃取,用甲醇萃取4次后除去上层液体,过滤、烘干,所得灰白色 固体即为无机矿物掺和料改性材料。
(4)制备组分B:
按重量份称取聚硅氧烷树脂0.00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02份, 磷酸钠1份,微沫剂0.2份,稳泡剂0.1份混合均匀,即得组分B。
(5)制备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
按重量比4.5:1称取组分A及组分B放入干粉搅拌锅内,打开干 粉搅拌机,将搅拌速度调为25r/s,30s后将搅拌速度调为40r/s,继续 搅拌100s,即得到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
按表1称取原材料制备C50桥梁混凝土,未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 黏材料的空白组C50-1及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的试验组C50的 性能如表2所示。
表1 C50桥梁混凝土配合比
Figure BDA0002481603330000071
表2 C50桥梁混凝土性能
Figure BDA0002481603330000072
Figure BDA000248160333000008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1)制备亲水单体: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甲基丙烯酸,按照NaOH和N,N-二甲基 -1,3-丙二胺摩尔比为1.3:1加入NaOH水溶液(10wt%)和N,N-二甲 基-1,3-丙二胺,再加入相当于甲基丙烯酸、NaOH水溶液(10wt%)以 及N,N-二甲基-1,3-丙二胺总重量0.8%的甲醇钠作为催化剂,在氮气保 护下,启动电动搅拌,85℃反应4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水洗,得到 中间体C;然后将水洗后的中间体C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300g乙醇, 按照中间体C:3-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氯乙酸钠=0.65:1:2.2的摩 尔比加入3-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及氯乙酸钠,90℃反应5h,反应完成 后,用砂芯漏斗进行过滤,可以去除反应生成的NaCl和未反应的3- 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和氯乙酸钠,将滤液放入80℃烘箱进行烘干,得 到亲水单体。
(2)制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苯乙烯按重 量比7.6:1.3:1混合均匀后置于三口烧瓶中,另取丙烯酸与去离子水 按重量比0.13:1混合均匀后放入恒压滴定漏斗中。依次连接球型冷凝 管、温度计、磁力搅拌子及进气管,加入24mL去离子水,由进气管 加入引发剂(引发剂由重量比为1∶1的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组成, 用量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苯乙烯三者 总重量的0.6%),在室温下乳化30min,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进 行,乳化完成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pH≈7,然后对体系加热, 升高温度至65℃,用恒压滴定漏斗中的丙烯酸水溶液恒压滴定,控制 滴速为1滴/8s,继续通氮气保护,反应8小时后停止,得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
(3)对无机矿物掺和料改性,制备组分A:
将粉煤灰微珠与石粉按重量比1.25:1混合后置于四口烧瓶内,向 烧瓶内加入200g水和1g过硫酸钠,通入氮气,吹扫3min,水浴温度 75℃,将亲水单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马来酸酐按重量比1.3:5.7:1 混合后加入四口烧瓶,启动搅拌,反应温度控制在75℃,在氮气保护 下,反应4小时,聚合完成后,加入NaOH将马来酸酐水解,调整pH 至7~8,得到乳状水解液;用甲醇作为沉淀剂对所制得的乳状水解液萃 取,用甲醇萃取5次后除去上层液体,过滤、烘干,所得灰白色固体 即为组分A。
(4)制备组分B:
按重量份取聚硅氧烷树脂0.00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04份、 磷酸钠1.3份、微沫剂0.35份、稳泡剂0.5份,混合均匀,即得组分B。
(5)制备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
将重量比为6.5:1的组分A、组分B混合均匀后放入干粉搅拌锅 内,打开干粉搅拌机,将搅拌速度调为25r/s,50s后将搅拌速度调为 40r/s,继续搅拌160s,即得到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
按表3所示C100超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称取原材料制备混凝土,未 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的空白组C100-1及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黏 材料试验组C100的性能如表4所示。
表3 C100超高强混凝土配合比
Figure BDA0002481603330000101
表4 C100超高强混凝土性能
Figure BDA000248160333000010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1)制备亲水单体: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甲基丙烯酸,按照NaOH和N,N-二甲基 -1,3-丙二胺摩尔比为0.69:1加入NaOH水溶液(10wt%)和N,N-二甲 基-1,3-丙二胺,再加入相当于甲基丙烯酸、NaOH水溶液(10wt%)以 及N,N-二甲基-1,3-丙二胺总重量1.2%的KOH作为催化剂,在氮气保 护下,启动电动搅拌,85℃反应4h,反应完成后,得到中间体C;将 中间体C水洗,然后将水洗后的中间体C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300g 乙醇,按照中间体C:3-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氯乙酸钠=0.5:1:2.2的 摩尔比加入3-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和氯乙酸钠,90℃反应5h,反应完 成后,用砂芯漏斗进行过滤,可以去除反应生成的NaCl和未反应的3- 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及氯乙酸钠,将滤液放入80℃烘箱进行烘干,得 到亲水单体。
(2)制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按重量比6.9:1.3:1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 磺酸及苯乙烯,混合均匀后置于三口烧瓶中;按重量比0.11:1取丙烯 酸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放入恒压滴定漏斗中;依次连接球型冷凝 管、温度计、磁力搅拌子及进气管,加入20mL去离子水,由进气管 加入引发剂(引发剂由重量比为1:1的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组成, 用量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苯乙烯三者 总重量的0.55%),在室温下乳化30min,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进 行,乳化完成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pH≈7,然后升高温度至 80℃,用恒压滴定漏斗中的丙烯酸水溶液恒压滴定,控制滴速为1滴 /15s,继续通氮气保护,反应5小时后停止,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对无机矿物掺和料改性,制备组分A:
将粉煤灰微珠与石粉按重量比1.15:1混合后置于四口烧瓶内,向 烧瓶内加入200g水和1g过硫酸钠,通入氮气,吹扫3min,水浴温度 75℃,将亲水单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马来酸酐按重量比1.2:5.1:1 混合后加入四口烧瓶,启动搅拌,反应温度控制在75℃,在氮气保护 下,反应4小时,聚合完成后,加入NaOH溶液将马来酸酐水解,调 整pH至7~8,得到乳状水解液;用甲醇作为沉淀剂对所制得的乳状水 解液萃取,用甲醇萃取4次后除去上层液体,过滤、烘干,所得灰白 色固体即为组分A。
(4)制备组分B:
按重量份取聚硅氧烷树脂0.00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04份, 磷酸钠1.1份,微沫剂0.25份,稳泡剂0.45份,混合均匀,即得组分 B。
(5)制备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
按重量比5.5:1将组分A、组分B混合均匀放入干粉搅拌锅内, 打开干粉搅拌机,将搅拌速度调为25r/s,50s后将搅拌速度调为40r/s, 继续搅拌140s,即得到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
按表5所示C80高强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称取原材料制备混凝土, 未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的空白组C80-1及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 黏材料的试验组C80的性能如表6所示。
表5 C80高强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
Figure BDA0002481603330000121
表6 C80高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
Figure BDA0002481603330000122
实施例1-3中外加剂均为高效聚羧酸型减水剂,其中,未掺加复合 型混凝土降黏材料的空白组C50-1、C80-1、C100-1所用外加剂的固含 量为26wt%,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的试验组C50、C80、C100 所用外加剂的固含量为14wt%。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未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的空白组 C80-1及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的试验组C80的外加剂均采用固 含量为14wt%的高效聚羧酸型减水剂,混凝土配合比如表7所示,性 能如表8所示。
表7 C80高强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
Figure BDA0002481603330000131
表8 C80高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
Figure BDA0002481603330000132
表1~表8结果表明,本申请依据工程实际,采用在不同强度等级 混凝土(C50/C100)中,掺加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等量替代原配合 比中的石灰石粉、矿粉、粉煤灰等胶凝材料组分,具有良好的降黏效 果;未采用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时,混凝土所用外加剂固含量高, 采用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后,混凝土使用较低固含量的外加剂就可 以实现原有功能,达到优异的降黏效果,降低了成本,以实施例3为 例,采用本申请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可使混凝土成本降低80元/m3, 经济性优异。
本申请适用范围广泛,可依据现场施工实际,调整组分A、组分B 的比例,制备不同强度等级、符合现场施工要求,具备优异工作性能 混凝土,且同各功能组份适应性良好。本申请以改性无机矿物掺和料 材料为主,大量采用工程活动中产生的石粉等废弃材料,既减轻了工 程活动中废弃粉料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变废为宝,大量就地取材降低 工程成本,有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型社会”建设且具有优异的经济效 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 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 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 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 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比为(3.5~8.5):1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
所述组分A是由无机矿物掺和料经亲水单体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而成的;
所述组分B包括重量比为(0.001~0.003):(0.001~0.005):(0.2~1.6):(0.1~0.4):(0.1~0.6)的聚硅氧烷树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磷酸钠、微沫剂和稳泡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无机矿物掺和料与亲水单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在过硫酸盐的催化下发生聚合反应,纯化后得到所述组分A;其中,亲水单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的重量比为(0.8~2.2):(2.4~6.3):1,亲水单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三者的总重量不小于无机矿物掺和料重量的1.5%,聚合反应温度为7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化步骤具体为:聚合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碱液将马来酸酐水解,并调整pH至7~8,得到乳状水解液;用甲醇作为沉淀剂对所得乳状水解液进行萃取,除去上层液体,过滤,烘干,所得灰白色固体即为组分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单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摩尔比为4:(0.5~2.0):1的甲基丙烯酸、NaOH、NN-二甲基-1,3-丙二胺在80-90℃、KOH或甲醇钠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得到中间体C;摩尔比为(0.2~0.8):1:(0.6~3.0)的中间体C、3-氯-2-羟基-丙基磺酸钠、氯乙酸钠在85-90℃的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亲水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重量比(4.0~9.5):(0.7~1.6):1的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苯乙烯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引发,与滴加的丙烯酸发生反应,生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向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苯乙烯中加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先室温乳化,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pH≈7,加热至65℃~80℃,再恒压滴加丙烯酸水溶液,反应充分后,得到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重量比为1:1,所述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总重量占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苯乙烯三者总重量的0.45wt%~0.55wt%,所述丙烯酸水溶液中,丙烯酸与水的重量比为(8~12):100。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矿物掺和料由重量比为(0.55~2.25):1的粉煤灰微珠和石粉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微珠的烧失量≤5.0%,细度为≤12%,活性指数≥75%,需水量比≤95%,晶体结构为非晶态;所述石粉由机制砂破碎而成,其粒径≤0.075mm,亚甲蓝值≤0.4g/kg,流动度比≥85%;所述微沫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所述稳泡剂为硅树脂聚醚乳液或改性硅树脂聚醚微乳液。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制备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的6wt%~30wt%被组分A等量替代,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3.5~8.5):1。
CN202010380032.4A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 Active CN111574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0032.4A CN111574102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0032.4A CN111574102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4102A true CN111574102A (zh) 2020-08-25
CN111574102B CN111574102B (zh) 2022-03-01

Family

ID=72110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0032.4A Active CN111574102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41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8058A (zh) * 2020-12-03 2021-04-06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微沫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9371A (en) * 1986-04-26 1991-10-22 Okur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usion molding fiber-and cement-containing W/O type emulsion
CN104628934A (zh) * 2015-03-17 2015-05-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阴离子型油溶性稠油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2846A (zh) * 2017-08-31 2017-11-17 南京瑞迪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水胶比下高强混凝土用低泡降黏型外加剂组合物
CN107555828A (zh) * 2017-09-27 2018-01-09 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用降粘剂
CN108191295A (zh) * 2018-01-16 2018-06-22 云南森博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28621A (zh) * 2019-04-28 2019-07-19 山东大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稠油降粘的两性聚合表面活性剂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9371A (en) * 1986-04-26 1991-10-22 Okur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usion molding fiber-and cement-containing W/O type emulsion
CN104628934A (zh) * 2015-03-17 2015-05-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阴离子型油溶性稠油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2846A (zh) * 2017-08-31 2017-11-17 南京瑞迪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水胶比下高强混凝土用低泡降黏型外加剂组合物
CN107555828A (zh) * 2017-09-27 2018-01-09 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用降粘剂
CN108191295A (zh) * 2018-01-16 2018-06-22 云南森博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28621A (zh) * 2019-04-28 2019-07-19 山东大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稠油降粘的两性聚合表面活性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8058A (zh) * 2020-12-03 2021-04-06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微沫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4102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3301B (zh) 一种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9312032B (zh) 一种掺量低敏感型聚羧酸的快速低温制备方法
CN102603996B (zh) 一种醚类聚羧酸保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7396B (zh) 一种多阳离子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9859B (zh) 一种混凝土增粘型粘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9060B (zh) 一种单宁酸基星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4213603B (zh) 一种抗泥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51889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tpeg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0713573A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保坍母液的合成方法
CN113929837B (zh) 一种减缩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74102B (zh)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降黏材料及其应用
CN113444210B (zh) 一种低敏感型减水保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6289A (zh) 一种预制构件用晶种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0726A (zh) 一种强吸附快分散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548A (zh) 一种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1269B (zh) 改性天然甲壳素生物基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11019064A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85085B (zh) 一种湿拌砂浆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08039A (zh) 一种抗裂减缩型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83736B (zh) 一种高强混凝土用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92367B (zh) 一种机制砂混凝土用抗泥保水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60105B (zh) 一种降粘型单宁酸基星形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5347B (zh) 一种嵌段保水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13603839A (zh) 一种复合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08040A (zh) 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