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6862A - 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6862A
CN111566862A CN201980007615.8A CN201980007615A CN111566862A CN 111566862 A CN111566862 A CN 111566862A CN 201980007615 A CN201980007615 A CN 201980007615A CN 111566862 A CN111566862 A CN 111566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ells
unit
separation film
electrode assembly
movable j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76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6862B (zh
Inventor
金炫兌
李信和
李宇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66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6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6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6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9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separator between plate-like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9Processes for forming or storing electrodes in the battery contai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包括电极和隔膜的单元电池在所述方法中被以预定间隔安放在隔离膜上并且进行折叠以制造电极组件,所述方法包括:移动可移动夹具以抓取单元电池的单元电池抓取步骤;对单元电池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进行视觉测量的视觉测量步骤;和在可移动夹具抓取单元电池之后,对应于通过视觉测量步骤测量的单元电池的全宽度值来移动单元电池,以将单元电池安放在隔离膜上的送入步骤。

Description

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月2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010691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作为整体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与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的,此外,尺寸小型化和高容量的可能性较高。因而,近来正在进行对可再充电电池的诸多研究。随着技术发展和对移动装置的需求增加,对作为能源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正快速增加。
根据电池壳体的形状,可再充电电池分为硬币型电池、圆柱型电池、棱柱型电池和袋型电池。在这种二次电池中,安装在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是具有电极和隔膜进行堆叠的结构的可充电和放电的发电装置。
电极组件可大致分为果冻卷(Jelly-roll)型电极组件、堆叠型电极组件和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在果冻卷型电极组件中,隔膜插置在每个都设置为涂布有活性材料的片形式的正极11和负极之间,然后正极、隔膜和负极进行卷绕,在堆叠型电极组件中,多个正极11和多个负极在之间具有隔膜的情况下顺序地堆叠,在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中,堆叠型单元电池与具有较长长度的隔离膜一起卷绕。
然而,在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中,当设置在处于展开(Unfolding)状态的隔离膜上的单元电池之间的距离不均匀时,可发生当层压单元电池时垂直放置的层压的单元电池相互错位的位置误差,从而导致由于在每个错位的悬垂(Overhang)部分处的未充电或过充电而发生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通过反映单元电池的实际全宽度值能够送入单元电池,以防止在单元电池之间发生折叠(Folding)间隙(Gap)公差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包括电极和隔膜的单元电池被以预定间隔安放在隔离膜上并且进行折叠以制造电极组件,所述方法包括:移动可移动夹具以抓取所述单元电池的单元电池抓取步骤;对所述单元电池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进行视觉测量的视觉测量步骤;和在所述可移动夹具抓取所述单元电池之后,对应于通过所述视觉测量步骤测量的所述单元电池的全宽度值来移动所述单元电池,以将所述单元电池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的送入步骤。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包括电极和隔膜的单元电池被以预定间隔安放在隔离膜上并进行折叠以制造电极组件,并且制造的电极组件被容纳在电池壳体中以制造所述二次电池,所述方法包括:移动可移动夹具以抓取所述单元电池的单元电池抓取步骤;对所述单元电池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进行视觉测量的视觉测量步骤;在所述可移动夹具抓取所述单元电池之后,对应于通过所述视觉测量步骤测量的所述单元电池的全宽度值来移动所述单元电池,以将所述单元电池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的送入步骤;通过层压将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的所述单元电池彼此附接的层压步骤;在所述层压步骤之后折叠所述单元电池以进行层压,使得所述隔离膜设置在所述单元电池之间的折叠步骤;和将折叠的电极组件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容纳步骤。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折叠(Folding)多个单元电池来制造电极组件时,通过视觉装置测量并修正单元电池的实际送入公差。特别是,可通过反映经由视觉装置实时测量单元电池中的每一个的实际全宽度而不是预定设计值来送入单元电池,以防止在单元电池之间发生间隙公差。因而,当折叠单元电池以进行层压时,可防止由于现有的间隙公差而发生悬垂(Overhang)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框图。
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单元电池的一示例的侧视图。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单元电池的另一示例的侧视图。
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送入步骤的侧视图。
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8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层压步骤的示例的侧视图。
图9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折叠步骤的示例的侧视图。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容纳步骤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具体优点和新颖特征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应当注意,尽可能以相同的标记给本申请中的附图的部件添加参考标记,即使这些部件显示在其他附图中。此外,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可能会不必要地使本发明的主旨模糊不清的相关技术的详细描述。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框图,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例的平面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是在将包括电极113和隔膜114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以预定间隔安放在隔离膜R上之后,通过折叠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来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并且包括:通过使用可移动夹具(Gripper)50和60抓取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单元电池抓取步骤(S10);对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a进行视觉测量的视觉测量步骤(S20);和移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以便将它们安放在隔离膜R上的送入步骤(S30)。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单元电池的一示例的侧视图,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单元电池的另一示例的侧视图。
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7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
参照图1至图4,在单元电池抓取步骤(S10)中,可移动可移动夹具50和60以抓取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
在此,当通过传送带(Conveyor belt)10供应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时,可移动夹具50和60可抓取供应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在此,例如可移动可移动夹具50和60以抓取安放在移动并供应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传送带10的端部的顶表面上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
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可充电放电的发电元件并且可具有其中电极113和隔膜114交替层压的结构。
电极113可包括正极111和负极112。此外,隔膜114将正极111和负极112彼此分离并电绝缘。
因而,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一个单元电池可包括至少一个正极111、至少一个负极112和至少一个隔膜114。
正极可包括正极集流体111a以及施加至正极集流体111a的正极活性材料11b和11c。正极集流体111a例如可以是由铝材料制成的箔(Foil),并且正极活性材料111b和111c可由锂镁氧化物、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铁磷酸盐、或者包含它们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制成。
负极12可包括负极集流体112a以及施加至负极集流体112a的负极活性材料112b和112c。负极集流体112a例如可以是由铜(Cu)或镍(Ni)材料制成的箔(foil)。负极活性材料112b和112c中的每一个例如可包括人造石墨、锂金属、锂合金、碳、石油焦、活性碳、石墨、硅化合物、锡化合物、钛化合物或它们的合金。在此,负极活性材料112b和112c中的每一个例如可进一步包括非石墨系的SiO(silica,氧化硅)或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
隔膜114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正极111、隔膜114和负极112交替层压。例如,隔膜114可设置在正极111与负极112之间。此外,作为另一示例,隔膜114可设置在正极111与负极112之间并且可设置在正极111和负极112的外表面上。隔膜114例如可以是由微孔聚乙烯、聚丙烯或它们的组合制造的多层膜,或者可以是用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或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膜,诸如聚偏二氟乙烯、聚环氧乙烷、聚丙烯腈或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可设置为其中在电池的两侧上设置相同种类的电极113的双电池(Bi-cell)、或其中在电池的两侧上设置不同类型的电极113的全电池(Full-cell)。
更具体地说,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例如可设置为其中正极111、隔膜114、负极112、隔膜114和正极111顺序地层压的A型(type)电池单元110’(见图5)或其中负极112、隔膜114、正极111、隔膜114和负极112顺序地层压的C型(type)单元电池100”(见图6)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此,尽管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例如按照A型、C型、C型、A型、A型、C型、C型、A型和A型的顺序安放在隔离膜R上,但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在隔离膜R上安放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可在隔离膜R上安放由各种类型的双电池和全电池构成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
在此,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可设置在隔离膜R上并且可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而相互形成间隙(Gap)g。
电极接片115的一个侧部设置在电极113上并且电连接至电极113。
在视觉测量步骤(S20)中,可通过视觉装置40对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进行视觉(Vision)测量。在此,视觉装置40例如可以是相机(Camera)、X射线(X-ray)或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在此,视觉装置40例如可设置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横向方向、向上方向或对角线方向上,以对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a进行视觉测量。
此外,在视觉测量步骤(S20)中,可检测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全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电极113的端部的位置。
此外,在视觉测量步骤(S20)中,可测量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全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电极113的端部的位置以及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角度。在此,在视觉测量步骤(S20)中,例如,可测量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全宽度方向上的电极113的端部的线与垂直于折叠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角度。更具体地,在视觉测量步骤(S20)中,例如,当折叠行进方向为X轴时,可测量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线(Line)相对于Y轴的角度。在此,在视觉测量步骤(S20)中,为了检测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全宽度方向上的电极的端部相对于Y轴的角度,例如,可测量X轴与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全宽度方向上的电极的端部的线之间的角度α,以检测全宽度方向上的电极的端部的角度。
此外,在视觉测量步骤中,可通过可移动夹具50和60将在单元电池抓取步骤(S10)中被可移动夹具50和60抓取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移动至与视觉测量装置的视角对应的位置,以对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进行视觉测量。
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送入步骤的侧视图。
参照图1至图3和图6,在送入步骤(S30)中,在可移动夹具50和60抓取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之后,对应于通过视觉测量步骤(S20)测量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值来移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由此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安放在隔离膜R上。
此外,在送入步骤(S30)中,可通过控制单元70控制可移动夹具50和60的移动。在此,控制单元70可包括计算部71和存储器(memory)72。
此外,在送入步骤(S30)中,可通过测量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值,在计算部71中计算被移动以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安放在隔离膜R上的可移动夹具50和60中的每一个的送入移动量。此外,可反映控制单元70中计算的送入移动量来移动可移动夹具50和60,以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安放在隔离膜R上。
此外,在送入步骤(S30)中,控制单元70可接收在视觉测量步骤(S20)中视觉测量的图像信号,以提取出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值,然后将存储器72中存储的设定值与提取的全宽度值进行比较,以修正可移动夹具50和60的送入移动量。此外,控制单元70可根据修正的送入移动量控制可移动夹具50和60的移动。
此外,在送入步骤(S30)中,每当送入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时,控制单元70可对应于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值来修正可移动夹具50和60中的每一个的送入移动量。此外,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可被送入到送入单元中,以便被安放在隔离膜R上,使得形成与存储器72中存储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之间的间隙值对应的间隙g。在此,送入单元可包括移动安放于其上的隔离膜R的传送带20;和与传送带20的端部向上间隔开预定距离设置的唇辊(Lip roller)80。在送入步骤(S30)中,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可被送入在传送带20与唇辊80之间,以便被安放在隔离膜R上。
在送入步骤(S30)中,可反映通过视觉测量步骤(S20)测量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相对于Y轴的角度,以修正可移动夹具50和60,使得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平行于Y轴。
就是说,在送入步骤(S30)中,在控制单元70调整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在X轴方向,即折叠行进方向上的移动量以及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相对于Y轴的角度的同时,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可被送入到送入单元中。在此,当控制单元70确定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角度与Y轴错位时,可通过可移动夹具50和60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角度修正成与Y轴匹配。
在送入步骤(S30)中,在折叠行进方向PD上的可移动夹具50和60中的每一个的送入移动量例如可被计算为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从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被可移动夹具50和60抓取的位置起移动到送入单元的入口的总距离d1,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被送入该入口中以便被安放在隔离膜R上。
此外,作为另一示例,在送入步骤(S30)中,在折叠行进方向PD上的可移动夹具50和60中的每一个的送入移动量可被计算为,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从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被视觉装置40进行视觉测量的位置移动到送入单元的入口的距离d3。就是说,送入移动量可被计算为这样的距离,即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被可移动夹具50和60抓取之后移动到送入单元的总距离d1中,除了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被可移动夹具50和60抓取之后移动到视觉装置的测量位置的距离d2之外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剩余移动距离d3。
因而,当以不同于预设值的尺寸来制造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或以不同于预设值的角度来供应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时,在修正可移动夹具50和60中的每一个的X轴移动距离和移动角度的同时,可通过送入单元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安放在隔离膜R上,以防止根据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实际全宽度的偏差而在安放于隔离膜R上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之间发生间隙公差(误差)。就是说,当在制造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同时发生全宽度的公差时,可通过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公差来修正可移动夹具50和60中的每一个的移动,使得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之间具有存储器72中存储的设定间隙值的情况下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安放在隔离膜R上,从而防止发生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之间的间隙公差。结果,当折叠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以进行层压时,可形成平行层压所需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之间的适当的折叠间隙,从而防止在X轴方向(全宽度方向)上发生悬垂(Overhand)。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可重复执行视觉测量步骤(S20)、单元电池抓取步骤和送入步骤(S30),以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顺序地安放在隔离膜R上。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
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例的平面图,图8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层压步骤的示例的侧视图,图9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中的折叠步骤的示例的侧视图。
参照图1和图7至图9,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是在将包括电极113和隔膜114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以预定间隔安放在隔离膜R上之后,通过折叠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来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并且包括:通过使用可移动夹具50和60抓取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单元电池抓取步骤(S10);对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全宽度a进行视觉测量的视觉测量步骤(S20);移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以便将它们安放在隔离膜R上的送入步骤(S30);将安放在隔离膜R上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彼此附接的层压步骤;和折叠并层压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折叠步骤。
当与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进行比较时,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层压步骤和折叠步骤,并且与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反映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长度方向上的实际测量值来送入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因而,将简要描述本实施方式与根据前述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而且将主要描述它们之间的不同。
更详细地说,参照图1和图7,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的视觉测量步骤(S20)中,可通过视觉装置40对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a和全长度b进行视觉测量。在此,视觉装置40例如可设置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向上方向或对角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以对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每一个的全宽度a进行视觉测量。
此外,在视觉测量步骤(S20)中,可检测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方向和全长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电极113的每个端部的位置。
在送入步骤(S30)中,在可移动夹具50和60抓取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之后,对应于通过视觉测量步骤(S20)测量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值和全长度值来移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由此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安放在隔离膜R上。在此,在送入步骤(S30)中,在控制单元70调整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在作为折叠行进方向的X轴方向上的移动量、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量以及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相对于Y轴的角度的同时,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可被送入到由唇辊80和传送带20构成的送入单元中。就是说,在送入步骤(S30)中,控制单元70可检测存储器72中存储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值、全长度值和相对于Y轴的角度与在视觉测量步骤(S20)中测量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实际全宽度值、实际全长度值和相对于Y轴的实际角度之间的偏差,从而通过可移动夹具50和60移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由此修正这些偏差。
因而,当以不同于预设值的尺寸来制造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或以不同于预设值的角度来供应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时,可修正可移动夹具50和60中的每一个的X轴和Y轴移动距离,从而通过送入单元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安放在隔离膜R上。
因而,可防止根据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实际全宽度值的公差(误差)而发生安放于隔离膜R上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之间的间隙公差,以防止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X轴方向(全宽度方向)上发生悬垂(Overhand)。此外,当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根据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每一个的实际全长度值折叠以层压时,可防止或显著减小Y轴方向(全长度方向)上悬垂的发生。
参照图7和图8,在层压步骤中,在送入步骤(S30)中被送入单元送入之后安放在隔离膜R上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可通过层压(Lamination)而彼此附接。
此外,在层压步骤中,可通过压辊91和92挤压在送入步骤(S30)中安放在隔离膜R上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使得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固定至隔离膜R。在此,在层压步骤中,例如,一对压辊91和92可设置于在折叠行进方向PD上移动的隔离膜R以及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上方和下方。然后,隔离膜R以及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可在一对压辊91和92之间通过,从而被挤压。在此,可在压辊91和92的两侧分别设置传送带20和30,以移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
此外,在层压步骤中,一对压辊91和92与加热器(Heater)可彼此连接,从而在施加热量的同时挤压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
参照图9,在层压步骤之后的折叠步骤中,可将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折叠以进行层压,使得隔离膜R设置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之间。
此外,在折叠步骤中,可旋转夹具(未示出)可抓取形成一个电极组件100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中的、设置在隔离膜R的起始位置处的第一双电池110,然后旋转,以折叠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容纳步骤的侧视图。
参照图1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涉及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前述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和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制造的电极组件100来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因而,将简要描述该实施方式与根据前述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而且将主要描述它们之间的不同。
参照图1和图1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是通过在将包括电极113和隔膜114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以预定间隔安放在隔离膜R上之后,折叠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以制造电极组件110,然后将制造的电极组件110容纳到电池壳体1a中来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并且包括:通过使用可移动夹具50和60抓取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单元电池抓取步骤(S10);对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全宽度a进行视觉测量的视觉测量步骤(S20);移动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以便将它们安放在隔离膜R上的送入步骤(S30);将安放在隔离膜R上的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彼此附接的层压步骤;折叠并层压单元电池110、120、130、140和150的折叠步骤;和将电极组件100容纳到电池壳体1a中的容纳步骤(见图3)。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的容纳步骤中,可将电极组件100容纳在形成有容纳部1b的电池壳体1a中,以制造二次电池1。
此外,容纳步骤可包括在将电极组件100容纳在电池壳体1a中之后,将电池壳体1a的外周表面热熔合以密封电池壳体1a的密封步骤。
此外,在容纳步骤中,电解质可与电极组件100一起被进一步容纳在电池壳体1a的容纳部1b中。
尽管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根据本发明的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此外,将通过所附权利要求阐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包括电极和隔膜的单元电池被以预定间隔安放在隔离膜上并且进行折叠以制造所述电极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单元电池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进行视觉测量的视觉测量步骤;
移动可移动夹具以抓取所述单元电池的单元电池抓取步骤;和
在所述可移动夹具抓取所述单元电池之后,对应于通过所述视觉测量步骤测量的所述单元电池的全宽度值来移动所述单元电池,以将所述单元电池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的送入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视觉测量步骤中,检测所述单元电池在全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电极的端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送入步骤中,控制单元根据测量的所述单元电池的全宽度值计算被移动以将所述单元电池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的所述可移动夹具的送入移动量,并且反映计算的送入移动量来移动所述可移动夹具,以将所述单元电池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送入步骤中,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在所述视觉测量步骤中视觉测量的图像信号,以提取出所述单元电池的全宽度值,将存储器中存储的设定值与提取的全宽度值进行比较,以修正所述可移动夹具的送入移动量,并且根据修正的送入移动量控制所述可移动夹具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送入步骤中,每当送入所述单元电池时,所述控制单元对应于送入的单元电池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值来修正所述可移动夹具的送入移动量,由此将所述单元电池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使得形成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单元电池的间隙值对应的间隙(Gap)。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重复执行所述视觉测量步骤、所述单元电池抓取步骤和所述送入步骤,以将所述单元电池顺序地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层压将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的所述单元电池彼此附接的层压步骤;和
在所述层压步骤之后,折叠所述单元电池以进行层压,使得所述隔离膜设置在所述单元电池之间的折叠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单元电池抓取步骤中,控制单元根据测量的所述单元电池的全宽度值计算被移动以抓取所述单元电池的所述可移动夹具的抓取移动量,并且反映计算的抓取移动量来移动所述可移动夹具,使得所述可移动夹具抓取所述单元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单元电池抓取步骤中,控制单元通过测量的所述单元电池的全宽度值计算进行移动以抓取所述单元电池的所述可移动夹具的抓取移动量,并且反映计算的抓取移动量来移动所述可移动夹具,使得所述可移动夹具抓取所述单元电池。
9.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包括电极和隔膜的单元电池被以预定间隔安放在隔离膜上并进行折叠以制造电极组件,并且制造的电极组件被容纳在电池壳体中以制造所述二次电池,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单元电池中的每一个的全宽度进行视觉测量的视觉测量步骤;
移动可移动夹具以抓取所述单元电池的单元电池抓取步骤;
在所述可移动夹具抓取所述单元电池之后,对应于通过所述视觉测量步骤测量的所述单元电池的全宽度值来移动所述单元电池,以将所述单元电池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的送入步骤;
通过层压将安放在所述隔离膜上的所述单元电池彼此附接的层压步骤;
在所述层压步骤之后,折叠所述单元电池以进行层压,使得所述隔离膜设置在所述单元电池之间的折叠步骤;和
将折叠的电极组件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容纳步骤。
CN201980007615.8A 2018-01-29 2019-01-14 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Active CN111566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10691A KR102287768B1 (ko) 2018-01-29 2018-01-29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 및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KR10-2018-0010691 2018-01-29
PCT/KR2019/000555 WO2019146947A1 (ko) 2018-01-29 2019-01-14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 및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6862A true CN111566862A (zh) 2020-08-21
CN111566862B CN111566862B (zh) 2023-10-17

Family

ID=67395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7615.8A Active CN111566862B (zh) 2018-01-29 2019-01-14 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9841B2 (zh)
EP (1) EP3731322A4 (zh)
KR (1) KR102287768B1 (zh)
CN (1) CN111566862B (zh)
WO (1) WO20191469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41455A (ko) * 2019-10-07 2021-04-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및 이차전지 제조장치
KR102257083B1 (ko) * 2020-12-14 2021-05-27 주식회사 시스템알앤디 이차전지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KR20230020087A (ko) * 2021-08-03 2023-02-1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단위 셀 정렬 장치 및 정렬 방법
KR20230026649A (ko) * 2021-08-18 2023-02-2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커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셀 제조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2658A (ja) * 1998-12-17 2000-06-30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電池用巻回機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1911365A (zh) * 2008-01-11 2010-1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极卷绕装置和电极卷绕方法
JP2011129398A (ja) * 2009-12-18 2011-06-3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シート状二次電池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000617A (ko) * 2011-06-23 2013-01-03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전극 적층 시스템
CN103222097A (zh) * 2010-12-02 2013-07-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折叠电极组件的装置
CN104106169A (zh) * 2012-03-14 2014-10-15 株式会社Lg化学 新型结构的电极组件和包含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池单元
KR20160051347A (ko) * 2014-11-03 2016-05-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티치 커팅부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전극조립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24939B1 (ko) * 2004-11-29 2006-09-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용 극판 권취장치
KR101023700B1 (ko) * 2009-05-08 2011-03-25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2차 전지용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조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1039014A (ja) 2009-08-06 2011-02-24 Toshiba It & Control Systems Corp 電池検査装置
KR101355834B1 (ko) * 2010-12-02 2014-01-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제조용 라미네이션 장치
JP5953083B2 (ja) 2011-04-07 2016-07-1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装置および積層方法
KR101490845B1 (ko) * 2012-03-05 2015-02-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를 위한 폴딩 장치
KR20130132230A (ko) 2012-05-25 2013-12-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단차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전지팩 및 디바이스
JP6752483B2 (ja) * 2016-05-24 2020-09-09 エリーパワー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セル用電極の端部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2658A (ja) * 1998-12-17 2000-06-30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電池用巻回機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1911365A (zh) * 2008-01-11 2010-1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极卷绕装置和电极卷绕方法
JP2011129398A (ja) * 2009-12-18 2011-06-3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シート状二次電池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22097A (zh) * 2010-12-02 2013-07-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折叠电极组件的装置
KR20130000617A (ko) * 2011-06-23 2013-01-03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전극 적층 시스템
CN104106169A (zh) * 2012-03-14 2014-10-15 株式会社Lg化学 新型结构的电极组件和包含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池单元
KR20160051347A (ko) * 2014-11-03 2016-05-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티치 커팅부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전극조립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50626A1 (en) 2021-02-18
EP3731322A1 (en) 2020-10-28
KR20190091745A (ko) 2019-08-07
CN111566862B (zh) 2023-10-17
WO2019146947A1 (ko) 2019-08-01
EP3731322A4 (en) 2021-04-07
US11749841B2 (en) 2023-09-05
KR102287768B1 (ko)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6862B (zh) 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US10763534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785425B (zh) 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KR101906982B1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해 제조한 전극 조립체
US10516185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the same
US202001857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de assembly manufactured using the same
EP280893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EP2869385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electrode assembly
EP2757625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electrode assembly
KR20180133235A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3014834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Unit Cells
KR102363977B1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
KR101896432B1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해 제조한 전극 조립체
KR102445958B1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 및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KR20150122579A (ko) 비수전해질 2차 전지
JP2013546146A (ja) シート状物体又はプレート状物体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20110070029A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의 전극 조립체 제조 방법
US20200052275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579153B1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KR101912883B1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 시스템
JP7484071B2 (ja) 電極の積層特性を改善した負極シート及び負極を含む電極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3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LG CHEM,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