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864A - 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864A
CN111565864A CN201880086145.4A CN201880086145A CN111565864A CN 111565864 A CN111565864 A CN 111565864A CN 201880086145 A CN201880086145 A CN 201880086145A CN 111565864 A CN111565864 A CN 111565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
blank holder
upper die
opening
arc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61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5864B (zh
Inventor
前田真吾
石原好光
伊藤康裕
根本直也
狩野贵之
荫山直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65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5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20Deep-drawing
    • B21D22/26Deep-drawing for making peculiarly, e.g. irregularly, shap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8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other parts for vehicles, e.g. cowlings, mud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20Deep-dra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4/00Special deep-drawing arrangements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es
    • B21D24/04Blank holders; 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4/00Special deep-drawing arrangements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es
    • B21D24/10Devices controlling or operating blank holders independently, or in conjunction with 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构成冲压成型装置(10)的下模(48)的成型凹部(58)上设置有第1坯料保持架(52),并且在一方的第1坯料保持架(52)的外周侧以自如移动的方式设置有环形的第2坯料保持架(54)。另一方面,在坯料(14)上,在开口的第1坯料孔(32)和第2坯料孔(34)中的第2坯料孔(34)的直线部(40a、40b)形成一组张力调整部(42a、42b),并且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a、44b)被载置在第2坯料保持架(54)上。并且,当进行坯料(14)的拉伸成型时,由张力调整部(42a、42b)调整对直线部(40a、40b)施加的朝向外侧的张力,并且由第2坯料保持架(54)调整对圆弧部(44a、44b)施加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张力。

Description

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开口部的坯料、用于对该坯料进行拉伸成型(draw forming)的冲压成型方法(method for press molding blank material)及该坯料的冲压成型装置(press molding device)。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例如,汽车的侧面板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成型来生产,该侧面板是通过深拉伸成型来成型,通过由坯料保持架(blank holder)夹持被预先成型的侧面板全周以及同样被预先成型的开口部缘部全周来进行深拉伸成型。
近年来,为了提高汽车的外观设计性,例如,已知通过深拉伸成型将侧面板上的后轮拱(rear wheel arch)上部形成为更大的凸状。在由1张板材来对这种侧面板进行深拉伸成型的情况下,尤其是在被预先成型在后轮拱侧的后门用的开口部,由于在成型时材料向所述后轮拱上部的凸状部分流入的材料流入量多,易于发生褶皱,因此,该开口部上的接近后轮拱上部的凸状部分的位置即直线部位是需要张力的位置。
另外,在后门用的开口部,上下方向的R部位是由于材料的流入被拉伸而易于发生龟裂的位置,因此,要求减少材料的拉伸量。因此,在开口部,在R部位和直线部位要求采用不同的应对。另外,还存在分别分体成型后轮拱和侧面板且通过焊接等使后轮拱和侧面板相接合的方法,但在该情况下,有制造工序增加,并且制造成本会增加的问题。
例如,在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814711号所公开的冲压成型方法中,当由金属制板材形成凹部时,在成型品中沿成为废料的部位内侧全周预先形成缝隙,据此,当进行拉伸成型时力仅作用于所述缝隙的外侧,因此,能够使该缝隙的端部不产生龟裂等而进行成型。
然而,在上述的冲压成型方法中,以仅在成为废料的部分的一边的中央部内侧部分设置凸筋(bead)的方式来拉伸成型凹部,有难以对需要张力的直线部位施加张力的问题。
另外,在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实开昭63-145519号所公开的冲压成型装置中,在成为下模的冲头中,在成为被配置在外周侧的坯料保持架附近的位置形成有收装槽,浮动冲头以通过气缸在该收装槽中上下自由移动的方式来设置。并且,在工件被载置在冲头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模具从上方下降而使工件的外缘部被所述模具和坯料保持架保持之后,并且,模具进一步下降而与浮动冲头接触,据此,一边保持工件一边在模具与下模之间进行工件的拉伸成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与所述的提案相关联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进行的拉伸成型中,能够一边防止该开口部发生龟裂一边得到高质量的成型品的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坯料,该坯料通过由冲压成型装置实施拉伸成型来成为汽车的车身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坯料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其中,所述圆弧部沿车身面板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与圆弧部大致正交的车身面板的前后方向,且连接于圆弧部,
在连接部设置有张力调整部,该张力调整部向开口部的内侧延伸,能够调整成型时向外侧被施加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在由冲压成型装置进行拉伸成型的坯料中,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其中,所述圆弧部沿车身面板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沿车身面板的前后方向设置,且连接于圆弧部,通过在连接部设置向开口部的内侧延伸的张力调整部,当进行拉伸成型时,能够调整相对于连接部向外侧施加的张力。
因此,即使在用具有开口部的坯料进行深拉伸成型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圆弧部适宜地调整向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的外侧的流入量,能够防止向设置于开口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凸状的成型部位发生褶皱而得到高质量的成型品。
另外,为了防止由于成型时材料向后轮拱上部的凸状流入的材料流入量而发生褶皱,可以使一组连接部分别形成张力调整部。据此,能够通过由冲压成型装置的(第1和第2)坯料保持架把持张力调整部来施加张力,因此能够防止褶皱的发生。
并且,在后门用的开口部,为了防止材料流入圆弧部(R部位)而发生龟裂,可以使圆弧部比成型圆弧部的成型体的成型圆弧部小且以接近该成型圆弧部的形状来形成。据此,能够减少圆弧部的材料的拉伸量来防止龟裂的发生。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成型方法,该冲压成型方法用于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实施拉伸成型,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连接于圆弧部的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
其特征在于,
由设置在下模内的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来加压并夹持开口部的周缘,并且,
在设置在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的第2坯料保持架与上模之间加压并夹持圆弧部,其中,该圆弧部相对于由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夹持的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
根据本发明,当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进行拉伸成型时,由设置在下模内的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加压并夹持开口部的周缘,且由设置于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的第2坯料保持架和上模之间加压并夹持开口部的圆弧部,该开口部的圆弧部相对于由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夹持的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
因此,能够由第1坯料保持架在与上模之间夹持开口部的周缘,并且由设置在其外侧的第2坯料保持架在与上模之间夹持成为夹持部的外侧的圆弧部。
其结果,通过以圆弧部成为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的方式来形成开口部,能够抑制成型时向外侧的流入量来防止龟裂的发生,同时能够由第2坯料保持架可靠地进行拉伸成型。
并且,还可以由上模和第1坯料保持架来夹持从连接部向开口部的内侧延伸的张力调整部来形成凸筋。据此,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对坯料施加张力。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成型装置,该冲压成型装置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实施拉伸成型,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连接于圆弧部的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
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模、下模、第1坯料保持架和第2坯料保持架,其中,
所述下模以与上模相向的方式来配置,且具有载置坯料的载置面;
所述第1坯料保持架与上模相向配置,与上模一起夹持坯料的开口部的周缘;
所述第2坯料保持架被配置在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在与上模之间夹持圆弧部,其中,所述圆弧部相对于由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夹持的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
在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上设置有凸筋,该凸筋加压并夹持从坯料的连接部向内侧延伸的张力调整部。
根据本发明,在对具有由圆弧部和连接部构成的开口部的坯料进行拉伸成型的冲压成型装置中,具有:第1坯料保持架,其与上模相向,与上模一起夹持坯料的开口部的周缘;和第2坯料保持架,其被配置在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该第2坯料保持架以能够在与上模之间夹持圆弧部的方式来设置,所述圆弧部相对于由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夹持的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
因此,当对坯料进行拉伸成型时,能够由张力调整部的凸筋适宜调整对开口部的连接部施加的朝向外侧的张力,同时通过由第2坯料保持架夹持圆弧部来调整朝向外侧的张力。
其结果,在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进行拉伸成型的情况下,良好地同时实现如下两种张力调整,其中,一种张力调整为尽管坯料的流入量多也不易发生龟裂的连接部的张力调整;另一种张力调整为当该流入量变多时易于发生龟裂的圆弧部的张力调整,据此,能够防止成型时连接部周缘产生褶皱和防止圆弧部周缘发生龟裂,同时得到拉伸较深的高质量的成型品。
并且,可以使第2坯料保持架形成为环形。据此,由第2坯料保持架把持连接部的张力调整部,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施加张力。
并且,还可以使凸筋沿与张力调整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方向延伸。据此,能够对坯料均匀地施加张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压成型装置成型的汽车用的侧围外板(sideouter panel)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成型图1的侧围外板前的坯料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被成型的坯料的第2坯料孔附近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构成冲压成型装置的下模、第1坯料保持架和第2坯料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1坯料保持架的第2保持架部和第2坯料保持架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5的VII-VII剖视图。
图8A是表示成型图2的直线部时的成型前后的剖面变化的概念图,图8B是用于进行图2的成型前的圆弧部和成型后的成型圆弧部的比较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冲压成型装置10是用于对坯料14实施冲压成型的装置,在此,对通过所述冲压成型装置10使作为坯料14的钢板成型汽车用的侧围外板(车身面板)12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一边参照图1一边对作为成型品的侧围外板12进行说明。该侧围外板12例如构成汽车的车身的侧部,包括:前支柱部(front pillar section)16,其形成在沿着车辆方向的前方侧(箭头A方向);后支柱部(rear pillar section)18,其形成在后方侧(箭头B方向);中支柱部(center pillar section)20,其形成在所述车辆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车顶部22,其连接所述前支柱部16、中支柱部20和后支柱部18的上端;和侧梁部24,其连接所述前支柱部16、中支柱部20和后支柱部18的下端。
另外,在侧围外板12上,形成有被前支柱部16、中支柱部20、车顶部22及侧梁部24包围的第1车门开口部26,并且形成有被所述中支柱部20、后支柱部18、所述车顶部22及所述侧梁部24包围的第2车门开口部28,在该第2车门开口部28的后方侧(箭头B方向),在成为未图示的后轮胎的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后挡泥板部30。
接着,一边参照图2和图3一边对被冲压成型的坯料14进行说明。
该坯料14例如由具有一定板厚的钢板等构成,形成为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箭头A、B方向)的长片。另外,在坯料14上形成有第1坯料孔(the first blank hole)32和第2坯料孔(开口部)34,其中,所述第1坯料孔32形成在坯料14的一端部侧(箭头A方向),成为成型品(侧围外板12)的第1车门开口部26;所述第2坯料孔(开口部)34形成在坯料14的另一端部侧(箭头B方向),成为所述成型品的第2车门开口部28,所述第1坯料孔32和所述第2坯料孔34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箭头A、B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开口。
第1坯料孔32例如剖面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另一方面,第2坯料孔34形成为在与坯料14的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上下方向(箭头C方向)长形的大致长圆形。该第2坯料孔34由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一组直线部(连接部)40a、40b、以及一组张力调整部42a、42b构成,其中,所述第1开口部36和所述第2开口部38在上部和下部分别呈半圆形开口;所述一组直线部(连接部)40a、40b连接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所述一组张力调整部42a、42b从所述直线部40a、40b向内侧延伸。
该第1开口部36具有圆弧部44a,该圆弧部44a形成在上方,且朝向该上方弯曲成剖面为圆弧状;第2开口部38具有圆弧部44b,该圆弧部44b相对于第1开口部36形成在下方,且朝向该下方弯曲成剖面为圆弧状,如图3所示,所述圆弧部44a、44b形成为,相对于成型后的成型品的成型圆弧部46略微靠径向内侧。
换言之,圆弧部44a、44b的直径尺寸比成型品的成型圆弧部46直径尺寸小,且形成为,一方的圆弧部44a接近上方的成型圆弧部46,另一方的圆弧部44b接近下方的成型圆弧部46。
即,第2坯料孔34以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沿上下方向彼此相向的方式形成,一方的直线部40a和另一方的直线部40b以沿前后方向(箭头A、B方向)彼此相向的方式形成在第1开口部36与第2开口部38之间。
一方的直线部40a连接第1开口部36的圆弧部44a的一端部和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b的一端部,另一方的直线部40b连接所述第1开口部36的圆弧部44a的另一端部与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b的另一端部。
张力调整部42a、42b以与一组直线部40a、40b大致正交的方式彼此向内侧延伸,沿上下方向(箭头C方向)以规定宽度形成,并且从所述直线部40a、40b突出规定长度。换言之,一组张力调整部42a、42b以朝向第2坯料孔34的中心彼此接近的方式来分别延伸。
接着,对进行上述的坯料14的冲压成型的冲压成型装置10进行说明。
该冲压成型装置10是用于实施所谓的拉伸成型的装置,如图4~图7所示,具有:下模48,其是对坯料14即工件进行深拉伸加工的成型模;上模50,其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的作用下接近或者远离所述下模48;第1坯料保持架52及第2坯料保持架54,其用于保持所述坯料14。
下模48为被固定于未图示的基台等上的定模,其外缘部56(参照图6和图7)呈凸形,在大致中央部具有凹形的成型凹部58。上模50是可沿铅垂方向(图6和图7中、箭头D方向)位移的动模,具有能插入所述下模48的成型凹部58的成型凸部60,并且在该成型凸部60的下表面上,在面对第1坯料保持架52的顶部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突出部62。
并且,当上模50和下模48进行合模时,该上模50的成型凸部60进入该下模48的成型凹部58内,据此,在二者之间形成成为成型品(侧围外板12)的形状的型腔。
第1坯料保持架52在下模48的成型凹部58内以沿铅垂方向自如移动的方式来设置,具有:第1保持架部64,其使坯料14的第1坯料孔32附近成型;和第2保持架部66,其使所述坯料14的第2坯料孔34附近成型。并且,第1保持架部64和第2保持架部66以沿下模48的前后方向(箭头A方向)彼此分离的方式来形成(参照图4)。
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第1保持架部64和第2保持架部66的下端被从未图示的施力机构延伸出的多个缓冲销68支承,由所述第1保持架部64和所述第2保持架部66构成的第1坯料保持架52追随于所述缓冲销68沿铅垂方向(箭头D方向)进行前进(上升)或后退(下降)动作而位移。
并且,第1保持架部64和第2保持架部66的面对上模50的顶部形成为大致平面状,在该第1保持架部64的顶部,在外缘部附近形成有环形槽部70。另一方面,在第2保持架部66的顶部,形成有沿下模48的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槽部72。并且,当在上模50与第1坯料保持架52之间成型坯料14时,以之间夹着坯料14的状态将该上模50的突出部62(参照图6)分别插入环形槽部70和槽部72,据此,在所述坯料14的第1坯料孔32和第2坯料孔34附近分别形成凸筋74。
此外,由第1保持架部64形成的凸筋74形成为与环形槽部70对应的环形,由第2保持架部66形成的凸筋74分别形成为与一对槽部72对应的直线状(参照图3)。
第2坯料保持架54以包围第1坯料保持架52中的第2保持架部66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形,多个气缸76被设置在下部,由气缸杆78支承。另外,面对上模50的第2坯料保持架54的成型面54a以从成为内侧的第1坯料保持架52侧靠向成为径向外侧的下模48侧变高的方式形成。
并且,第2坯料保持架54伴随着气缸76的气缸杆78进行前进(上升)/后退(下降)动作而相对于下模48沿铅垂方向进行进退动作(升降动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压成型装置10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着对成型坯料14的成型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坯料14配置在被开模的下模48与上模50之间。此时,第1坯料保持架52和第2坯料保持架54分别在缓冲销68和气缸76的施力作用下位于最大限度上升的上止点位置,以所述坯料14抵接所述第1坯料保持架52和第2坯料保持架54的顶部(载置面)的方式来载置。
另外,坯料14以其第1坯料孔32面对第1坯料保持架52的第1保持架部64的方式来载置,且以第2坯料孔34的直线部40a、40b和张力调整部42a、42b面对第2保持架部66,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a、44b面对第2坯料保持架54的方式来载置。
并且,为了实施冲压成型,上模50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的驱动作用下进行下降动作而接近下模48,所述上模50的成型凸部60进入所述下模48的成型凹部58,据此,所述成型凸部60的与第1坯料保持架52相向的表面首先抵接按压坯料14的被载置在第1坯料保持架52上的部位。
据此,第1坯料保持架52受到来自上模50的按压力一边压下缓冲销68一边下降,并且由所述上模50的突出部62将坯料14压入第1保持架部64的环形槽部70,据此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环形的凸筋74。与此同时,第2坯料孔34的张力调整部42a、42b被夹持在上模50与第2保持架部66的顶部之间,据此,如图3所示,在该张力调整部42a、42b上形成向下方凹进的直线状的2条凸筋74。该凸筋74分别沿成为坯料14的上下方向的张力调整部42a、42b的宽度方向形成。
当该上模50进一步下降时,如图6所示,在成型凸部60的外缘部56与成型凹部58的内缘部之间沿铅垂方向(箭头D方向)进行拉伸成型,伴随于此,坯料14的内侧被以规定的拉力向成为车辆后方侧(箭头B方向)的外侧拉伸。此时,第2坯料孔34的直线部40a、40b由隔着凸筋74而被夹持在上模50与第1坯料保持架52之间的张力调整部42a、42b调整成规定的张力,伴随于此,调整坯料14向车辆前后方向(箭头A、B方向)流入的流入量。
另外,如图8A所示,在直线部40a、40b,通过上模50和下模48使向铅垂方向(箭头D方向)变形的变形量变大,但由于坯料14向外侧(箭头E方向)流入的流入量大,因此成型时不会产生龟裂。
同时,伴随着上模50的下降,如图7所示,气缸76的气缸杆78被向下方按压,通过坯料14将第2坯料保持架54压下,并且,第2坯料孔34的第1开口部36及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a、44b被夹持在上模50与第2坯料保持架54之间且被加压,由此在成型面54a进行拉伸成型。
此时,如图3所示,第2坯料孔34的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以其圆弧部44a、44b预先朝径向接近被成型后的成型圆弧部46的形状来形成,因此,坯料14相对于第2坯料孔34向径向外侧流入的流入量很少。
在此,一边参照图8B一边对上述的第2坯料孔34的圆弧部44a的成型时的坯料14的流入量的变化简单地进行说明。此外,在图8B中,设截取成型前的圆弧部44a的一部分得到的第1圆弧部位为R1,设由冲压成型使所述第1圆弧部位R1成型得到的成型圆弧部46为第2圆弧部位R2。
如由图8B得知的那样,圆弧部44a的一部分即第1圆弧部位R1的长度为L1,该第1圆弧部位R1通过被成型而被向径向外侧压出而扩大规定距离,成为被成型的成型圆弧部46的第2圆弧部位R2。该第2圆弧部位R2具有比第1圆弧部位R1长的长度L2。
即,在向径向压出的压出距离即坯料14的流入量为F1的情况下,成型后的第2圆弧部位R2的长度L2与成型前的第1圆弧部位R1的长度L1的差为L2-L1。
另一方面,在以坯料14相对于第1圆弧部位R1向径向外侧流入的流入量变大的方式,例如在比该第1圆弧部位R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设定有成型前的第3圆弧部位R1′(参照图8B中的虚线)的情况下,为了由所述第3圆弧部位R1′成型所述第2圆弧部位R2,需要比上述流入量大的流入量F2(距离),并且,所述第3圆弧部位R1′的长度L1′与成型后的第2圆弧部位R2的长度L2的差为L2-L1′。
因此,相对于以流入量F1成型的情况下的第2圆弧部位R2的长度L2,在以向径向外侧更大地流入的流入量F2成型的情况下,与所述第2圆弧部位R2的长度L2的差变长与L1-L1′相应的量。
在该圆弧部44a中,如图8B所示,成型时坯料14向径向外侧流入的流入量变得越大则成型时越易于发生龟裂。因此,期望成型后向第2圆弧部位R2流入的流入量尽可能少,即,期望以向径向的分离距离变小的方式来设定成型前的圆弧部位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第1开口部36的圆弧部44a进行了说明,但由于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b也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这样,在成型坯料14时,能够通过由张力调整部42a、42b调整对第2坯料孔34的直线部40a、40b施加的张力来控制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张力,且由第2坯料保持架54来控制对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a、44b施加的朝向上下方向的张力。
此外,在各图中简略地示出,但实际上对坯料14的第2坯料孔34的内缘赋予三维的形状,尤其是随着进行成型,对成为车辆后方侧(箭头B方向)的一方的直线部40b作用指向后方侧(箭头B方向)的拉力。通过该拉力,对坯料14沿成为与车辆方向大致正交方向的宽度方向进行深拉伸成型,使从成型品的第2车门开口部28到后挡泥板部30能够成为三维形状。
并且,当上模50到达最大限度下降的下止点时,被夹持在下模48、第1坯料保持架52及第2坯料保持架54与上模50之间的坯料14成型为成型品(侧围外板12),该成型品与由成型凹部58和进入该成型凹部58的成型凸部60形成的型腔的形状对应。
在此之后,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使上模50远离下模48、第1坯料保持架52和第2坯料保持架54来进行开模,将成型品从冲压成型装置10取下,据此坯料14的冲压成型结束,得到作为成型品的侧围外板12。此外,通过对成型品进行切边加工来得到开设有第1车门开口部26和第2车门开口部28的侧围外板1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具有第1坯料孔32和第2坯料孔34的坯料14进行拉伸成型的冲压成型装置10中,在下模48的成型凹部58内设置第1坯料保持架52、在被配置在车辆后方侧的第1坯料保持架52的第2保持架部66的外周侧设置环形的第2坯料保持架54,并且,所述第2坯料孔34具有剖面为半圆形的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以及连接该第1开口部36与第2开口部38的一组直线部40a、40b,在所述直线部40a、40b上具有向第2坯料孔34的内侧延伸的一组张力调整部42a、42b。
据此,当对坯料14进行拉伸成型时,由上模50和第1坯料保持架52夹持张力调整部42a、42b来形成凸筋74,据此能够适宜地调整相对于第2坯料孔34的直线部40a、40b向外侧施加的张力。据此,即使在增多坯料14向车辆前后方向(箭头A、B方向)流入的流入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适宜地调整其张力而在不产生褶皱的情况下来成型侧围外板12的后挡泥板部30附近的凸状部位。
另外,通过将成型时易于产生龟裂的第2坯料孔34的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a、44b预先设定为其形状朝径向接近成型后的成型圆弧部46的形状,能够抑制成型时坯料14向径向外侧流入的流入量,伴随于此,能够通过抑制成型后的变形量(拉伸量)来良好地防止龟裂的发生。
并且,即使如上所述那样圆弧部44a、44b朝径向外侧扩大的情况下,通过由设置在第1坯料保持架52的外周侧的第2坯料保持架54在与上模50之间可靠地夹持所述圆弧部44a、44b,能够不设置凸筋而适宜调整向径向外侧施加的张力。
换言之,在第2坯料孔34中,即使在增大第1开口部36和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a、44b的直径尺寸而达到比第1坯料保持架52靠外周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由第2坯料保持架54来可靠地夹持成型。
即,当在冲压成型装置10中对坯料14进行拉伸成型时,能够由分别具有凸筋74的张力调整部42a、42b来适宜调整相对于第2坯料孔34的直线部40a、40b向外侧施加的张力,且通过使圆弧部44a、44b形成为沿径向接近成型后的成型圆弧部46的形状来防止龟裂的发生,同时相对于所述圆弧部44a、44b,通过由第2坯料保持架54夹持来调整向外侧的张力。
其结果,即使在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14进行深拉伸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同时实现两种张力调整,其中,一种张力调整为即使该坯料14的流入量多也不易发生龟裂但易于发生褶皱的直线部40a、40b的张力调整;另一种张力调整为当该流入量变多时被拉伸而易于发生龟裂的剖面为圆弧状的第1开口部36及第2开口部38的圆弧部44a、44b的张力调整,据此,即使在进行深拉伸成型的情况下,在具有圆弧部44a、44b和直线部40a、40b的坯料14的第2坯料孔34也不会发生龟裂,例如能够得到从第2车门开口部28到后挡泥板部3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要求较深的拉伸形状的汽车用的侧围外板12(成型品)。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结构。

Claims (8)

1.一种坯料,其通过由冲压成型装置实施拉伸成型来成为汽车的车身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坯料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其中,所述圆弧部沿所述车身面板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与该圆弧部大致正交的所述车身面板的前后方向,且连接于该圆弧部,
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张力调整部,该张力调整部向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延伸,能够调整成型时向外侧被施加的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坯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调整部分别形成于一组所述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坯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弧部比该圆弧部所成型的成型体的成型圆弧部小,且以接近该成型圆弧部的形状形成。
4.一种冲压成型方法,其用于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实施拉伸成型,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连接于该圆弧部的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
其特征在于,
由设置在下模内的第1坯料保持架和上模来加压并夹持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并且,
在设置在该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的第2坯料保持架与所述上模之间加压并夹持所述圆弧部,其中,该圆弧部相对于由所述第1坯料保持架和所述上模夹持的所述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上模和所述第1坯料保持架夹持从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延伸的张力调整部来形成凸筋。
6.一种冲压成型装置,其对具有开口部的坯料实施拉伸成型,该开口部由圆弧部和连接于该圆弧部的大致直线状的连接部构成,
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模、下模、第1坯料保持架和第2坯料保持架,其中,
所述下模以与所述上模相向的方式来配置,且具有载置所述坯料的载置面;
所述第1坯料保持架与所述上模相向配置,与该上模一起夹持所述坯料的开口部的周缘;
所述第2坯料保持架被配置在所述第1坯料保持架的外侧,在与所述上模之间夹持所述圆弧部,其中,所述圆弧部相对于由该第1坯料保持架和所述上模夹持的所述坯料的夹持部靠外侧,
在所述第1坯料保持架和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凸筋,该凸筋加压并夹持从所述坯料的所述连接部向内侧延伸的张力调整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坯料保持架形成为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沿与所述张力调整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方向延伸。
CN201880086145.4A 2018-01-11 2018-11-14 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 Active CN1115658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2591 2018-01-11
JP2018002591 2018-01-11
PCT/JP2018/042147 WO2019138684A1 (ja) 2018-01-11 2018-11-14 ブランク材、該ブランク材の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プレス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864A true CN111565864A (zh) 2020-08-21
CN111565864B CN111565864B (zh) 2022-10-11

Family

ID=67218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6145.4A Active CN111565864B (zh) 2018-01-11 2018-11-14 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91271A1 (zh)
JP (1) JP7000459B2 (zh)
CN (1) CN111565864B (zh)
WO (1) WO2019138684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6930A (ja) * 1988-08-09 1990-02-16 Honda Motor Co Ltd 絞り成形用ブランク
JPH06218540A (ja) * 1993-01-22 1994-08-09 Honda Motor Co Ltd 集合ブランク部材
JP2009106961A (ja) * 2007-10-29 2009-05-21 Kanto Auto Works Ltd 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プレス成形型
CN102030043A (zh) * 2009-09-30 2011-04-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用前围板的成形方法
CN103357735A (zh) * 2012-04-01 2013-10-23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车门内板的开口拉延成形工艺
US20150151379A1 (en) * 2013-12-02 2015-06-04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mposite component
US20170282235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and die set for forming a surface in a metal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8921A (ja) * 1996-05-22 1997-12-0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Al合金板の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プレス成形品
CA2685334C (en) * 2009-10-30 2013-03-12 Honda Motor Co., Ltd. Scrap shape reten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6930A (ja) * 1988-08-09 1990-02-16 Honda Motor Co Ltd 絞り成形用ブランク
JPH06218540A (ja) * 1993-01-22 1994-08-09 Honda Motor Co Ltd 集合ブランク部材
JP2009106961A (ja) * 2007-10-29 2009-05-21 Kanto Auto Works Ltd 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プレス成形型
CN102030043A (zh) * 2009-09-30 2011-04-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用前围板的成形方法
CN103357735A (zh) * 2012-04-01 2013-10-23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车门内板的开口拉延成形工艺
US20150151379A1 (en) * 2013-12-02 2015-06-04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mposite component
US20170282235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and die set for forming a surface in a metal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38684A1 (ja) 2020-11-26
CN111565864B (zh) 2022-10-11
JP7000459B2 (ja) 2022-01-19
WO2019138684A1 (ja) 2019-07-18
US20200391271A1 (en)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68706B1 (ko) 프레스 성형 방법 및 프레스 성형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CN109414745B (zh) 冲压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6146483B2 (ja) プレス成形装置、この成形装置を用いたプレ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レス成形品
US6276185B1 (en) Flow lock bead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awing high strength steel
US7363790B2 (en) Method for vaccum assisted preforming of superplastically or quick plastically formed article
US5632172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sheet metal
US9120292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ehicle tailgate inner panel
KR101940165B1 (ko) 프레스 성형 방법 및 프레스 성형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CN111112454A (zh) 一种翼子板制件回弹尺寸控制方法
JP2011067841A (ja) 中空柱状部品の製造方法
JPS6358651B2 (zh)
US7047779B2 (en) Curvilinear punch motion for double-action hot stretch-forming
CN111565864B (zh) 坯料、该坯料的冲压成型方法和冲压成型装置
US7210323B2 (en) Binder apparatus for sheet forming
WO2021215391A1 (ja) 長尺形状部品のプレス成形法、及び同成形法により成形した車両用ピラー部材
KR101733168B1 (ko) 프레스용 금형장치
WO2018168311A1 (ja) 絞り成形装置
US201800367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a collar on a workpiece
US11833564B2 (en) Forming apparatus and forming method using forming apparatus
WO2021215392A1 (ja) 長尺形状部品のプレス成形法、及び同成形法により成形した車両用ピラー部材
JP7261826B2 (ja) プレ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RU216445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штамповки деталей из листовых заготовок меньшего размера
KR100427894B1 (ko) 박판 페어 하이드로포밍 방법
KR101358208B1 (ko) 편심결합 구조의 자동차용 카울크로스바 가공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2009269076A (ja) プレス成形用金型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