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2159A -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2159A
CN111552159A CN201911150128.5A CN201911150128A CN111552159A CN 111552159 A CN111552159 A CN 111552159A CN 201911150128 A CN201911150128 A CN 201911150128A CN 111552159 A CN111552159 A CN 111552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pressure
rfid
image forming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01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浩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52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21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8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 G03G15/6591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plastic material, OHP, ceramics, tiles, texti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7Wireless connection means, e.g. RFI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21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使形成于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并具有:加热旋转体,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加压旋转体,被按压于加热旋转体而形成记录介质通过的夹持部;以及压力控制机构,控制将加压旋转体按压于加热旋转体的压力。在内置有RFID的记录介质通过夹持部时,压力控制机构将记录介质的安装有RFID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加压旋转体按压加热旋转体的第一压力控制为低于记录介质的未安装有RFID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加压旋转体按压加热旋转体的第二压力的压力。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主要涉及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考虑到环境保护,使用再生纸作为印刷用的记录介质的情况增多。如果比较使用再生纸作为记录介质的情况和使用非再生纸作为记录介质的情况,则即使在相同的印刷条件下印刷相同的原稿,也会存在印刷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不同的情况。此外,根据包含在再生纸中的废纸的含有比率、含有成分,印刷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有时也会不同。
通过用户确认使用的记录介质的种类,并按每种记录介质设定印刷条件,可以改善印刷的图像的品质。但是,确认使用的记录介质的种类并按每种记录介质设定印刷条件是很麻烦的。
为了消除用户的设定作业,开发了在记录介质中内置记录有再生纸的含有成分等信息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通过复合机读取RFID的信息,并自动变更印刷条件的技术。
RFID由IC芯片和天线构成。RFID在IC芯片被加热到高温时,或对天线部分施加较强压力时容易破损。内置有RFID的记录介质通过复合机的定影装置时,内置在记录介质中的RFID被加热和加压。因此,存在内置在记录介质中的RFID在通过定影装置时容易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情况下完成的,其技术问题在于抑制内置在记录介质中的RFID破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定影装置使形成于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装置具有:加热旋转体,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加压旋转体,被按压于所述加热旋转体而形成所述记录介质通过的夹持部;以及压力控制机构,控制将所述加压旋转体按压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压力,在内置有RFID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夹持部时,所述压力控制机构将所述记录介质的安装有所述RFID的区域通过所述夹持部时所述加压旋转体按压所述加热旋转体的第一压力控制为低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未安装有所述RFID的区域通过所述夹持部时所述加压旋转体按压所述加热旋转体的第二压力的压力。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上述的定影装置,使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压力控制机构来切换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记录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CPU执行以下处理:获取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指示内置有RFID的记录介质中安装有所述RFID的位置;以及基于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将所述记录介质中安装有所述RFID的位置作为图像的禁止编辑区域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画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的图。
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的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的图。
图4是简要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GUI画面的图。
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黑色用图像形成部的构成的图。
图7是示出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压力控制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9是示出图7所示的压力控制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10是示出图7所示的压力控制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11是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测量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RFID的安装位置的测量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安装位置的测量处理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安装位置的测量处理的图。
图15是采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编辑应用程序的图像编辑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编辑应用程序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控制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1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控制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2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控制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安装位置的测量处理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RFID安装位置的测量处理的图。
图23是示出凸轮的其它构成的图。
图24是示出定影装置的其它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使形成于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该定影装置具有:加热旋转体,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加压旋转体,被按压于加热旋转体而形成记录介质通过的夹持部;以及压力控制机构,控制将加压旋转体按压于加热旋转体的压力。在内置有RFID的记录介质通过夹持部时,压力控制机构将记录介质的安装有RFID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加压旋转体按压加热旋转体的第一压力控制为低于记录介质的未安装有RFID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加压旋转体按压加热旋转体的第二压力的压力。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在说明时,适当使用由相互正交的X轴、Y轴、Z轴组成的XYZ坐标系。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例如是复合机(MFP: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
(纸张P)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MFP 10中的印刷所使用的纸张P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纸张P由纸张210和RFID 220形成。纸张210由上侧纸张211和下侧纸张212构成。RFID 220配置在上侧纸张211和下侧纸张212之间。将从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前端210a到安装有RFID 220的位置的距离设为L1。另外,将从RFID 220的输送方向的前端220a到后端220b的距离设为L2。
如图3所示,RFID 220在IC芯片221上连接有天线222的状态下安装在衬纸223上。RFID 220以被称为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非接触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例如,RFID 220是按照ISO/IEC 1443或者ISO/IEC 18092中规定的标准进行动作的。在RFID 220中记录有再生纸的含有成分等信息。
(MFP)
接下来,对将内置有上述RFID 220的纸张P用作印刷介质的MFP 10进行说明。图4是简要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MFP 10的构成的图。MFP 10由主体部11和自动输稿装置(ADF:自动进稿器(Auto Document Feeder))13构成。在主体部11的上部配置有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台12,自动输稿装置13以可以上下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原稿台12的上表面侧。另外,在主体部11的上部设置有操作面板14。另外,在原稿台1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读取原稿的扫描仪15。
操作面板14具有各种键和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等。图5示出了显示在由触摸面板构成的操作面板14上的GUI画面的示例。如图5所示,在GUI画面中设置有电源按钮401、重置按钮402、印刷开始按钮403、数字键404、印刷份数的显示栏405、功能显示栏406、指示供纸盒位置的图形408等。另外,在GUI画面中设置有用于设定印刷条件的各种键。进而,在GUI画面中设置有“测量模式”键410。测量模式是测量纸张P中RFID的安装位置的模式。具体来说,是测量图1所示的L1、L2的模式。
扫描仪15读取由自动输稿装置13输送的原稿或者载置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扫描仪15包括图像传感器16。
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载置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的图像时,边沿着原稿台12向+X方向移动,边读取原稿的图像。另外,在读取通过自动输稿装置13供给到原稿台12的原稿的图像时,图像传感器16固定在图4所示的位置,对每张原稿读取依次送来的原稿的图像。
主体部11包括图像形成部17、定影装置50、传感器70、控制装置80、读写器90。
(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17配置在主体部11的内部。图像形成部17基于通过扫描仪15读取到的图像数据、通过个人计算机等创建的图像数据,在容纳在供纸盒18中的纸张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17具有使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色调剂形成潜像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对应于图像形成部而设置的扫描头19Y、19M、19C、19K和中间转印带21等。
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1的下方。在图像形成部17中,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从-X侧向+X侧排列。扫描头19Y、19M、19C、19K分别配置在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下方。
图6是放大示出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中的图像形成部20K的图。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具有相同程度的构成。因此,以图像形成部20K为例,对各图像形成部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部20K具有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22。在感光鼓22的周围,按照箭头t所示的方向配置有带电充电器23、显影器24、一次转印辊25、清洁器26等。从扫描头19K向感光鼓22的曝光位置照射激光。通过向旋转的感光鼓22的表面照射激光,从而在感光鼓2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图像形成部20K的带电充电器23使感光鼓22的表面均匀带电。显影器24通过被施加显影偏压的显影辊24a向感光鼓22供给色调剂,进行静电潜像的显影。清洁器26使用刮片27去除残留在感光鼓22表面的色调剂。通过螺旋钻28将被刮片27的前端刮落的色调剂向长边方向输送。
如图4所示,中间转印带21张挂在驱动辊31以及三个从动辊32上。通过驱动辊31旋转,从而使中间转印带21向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如图4所示,中间转印带21与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感光鼓22各自的上表面接触。通过一次转印辊25对中间转印带21的与感光鼓22相对的位置施加一次转印电压。由此,在感光鼓22的表面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
二次转印辊33与张挂中间转印带21的驱动辊31相对配置。当纸张P通过驱动辊31与二次转印辊33之间时,通过二次转印辊33将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纸张P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如图4所示,在中间转印带21的从动辊32附近设有带清洁器34。通过带清洁器34去除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残留色调剂。
如图4所示,在供纸盒18与二次转印辊33之间设有供纸辊35。通过配置在供纸盒18附近的拾取辊18a而从供纸盒18中取出的纸张P被供纸辊35输送到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辊33之间。
在二次转印辊33的上方设有定影装置50。另外,在定影装置50的上方设有排纸辊37。通过中间转印带21和二次转印辊33的纸张P被定影装置50加热。由此,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通过定影装置50的纸张P被排纸辊37排出到排纸部38。
(定影装置)
图7是示出定影装置50的一个示例的图。定影装置50具有定影带51、加压辊52、加热器60以及压力控制机构300。加热器60配置在定影带51的内侧。由加热器60加热的定影带51构成加热纸张P的加热旋转体。
定影带51是成形为以长边方向为Y轴方向的筒状的构件,其长度比纸张P的宽度(Y轴方向的尺寸)更大。定影带51以薄膜为基材,该薄膜例如以厚度为50μm的SUS或具有耐热性的、厚度为70μm的聚酰亚胺为材料。在基材的表面形成有厚度为200μm的硅橡胶层。另外,该硅橡胶层被由PFA树脂(全氟烷氧基树脂)等形成的表面保护层覆盖。定影带51被支承为能够绕与Y轴平行的轴旋转。
作为加压旋转体的加压辊52是以长边方向为Y轴方向的圆柱状构件。加压辊52包括由铝等金属形成的芯材52a和层叠在芯材52a的外周面上的硅橡胶层52b。硅橡胶层52b的表面被PFA树脂等覆盖。加压辊52的外径约为25mm,长度与定影带51的长度大致相等。加压辊52被压力控制机构300向朝着定影带51的方向(-X方向)施力。由此,加压辊52隔着定影带51被按压在加热器60上。由此,加压辊52的表面与定影带51的表面贴紧,形成纸张P从下方向上方(+Z方向)通过的夹持部。
压力控制机构300控制将加压辊52按压在定影带51上的压力。详细来说,压力控制机构300在控制装置80的控制下,将安装有RFID 220的纸张P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加压辊52按压定影带51的第一压力控制为低于未安装有RFID的纸张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加压辊52按压定影带51的第二压力的压力。
图8是用于说明压力控制机构300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压力控制机构300具有伸缩部301、驱动部302。伸缩部301具有连接部301a、弹性体301b、抵接部301c。弹性体301b例如是弹簧。连接部301a与加压辊52的芯材52a连接。抵接部301c是与凸轮303的外周抵接的构件。抵接部301c根据凸轮303的旋转动作,向图8所示的X轴方向移动。由此,伸缩部301改变向-X方向按压加压辊52的压力。
驱动部302具有凸轮303及驱动凸轮303的驱动电机151b。驱动电机由控制装置80控制,驱动凸轮303旋转。凸轮303由在主体303a的外周的局部上形成有凹部303b的、截面为大致圆形的圆板状的部件形成。凹部303b的深度例如为几mm左右。
如图8所示,在抵接部301c与凸轮303的凸部303c抵接的情况下,通过凸部303c以较强的压力向-X方向按压弹性体301b。由此,加压辊52以较强的压力(第二压力)抵接于定影带51。需要指出,在这里,将凸轮303的凹部303b以外的部分设为凸部303c。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抵接部301c与凸轮303的凹部303b抵接的情况下,通过凸轮303按压弹性体301b的压力得到缓和。由此,加压辊52以比第二压力弱的压力(第一压力)抵接于定影带51。第一压力是不破坏RFID 220的压力。凹部303b的深度越深,越能够降低第一压力。
图10示出了压力控制机构300的安装示例。加压辊52的芯材52a以及连接部301a固定在板306上。板306形成为梯形形状,一端形成有孔307。板306利用孔307旋转自如地固定在壳体305上。凸轮303由驱动电机151b支承。
在上述定影装置50中,通过加压辊52进行旋转,从而纸张P通过分别向图7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的加压辊52与定影带51的夹持部。由此,加热纸张P,在纸张P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
传感器70是检测输送来的纸张P的传感器。如图4所示,传感器70配置在定影装置50的上游。传感器70将纸张P的前端210a已通过传感器70的时刻通知给控制装置80。例如,传感器70设置在供纸盒18附近或输送路径等上。
图11是构成MFP 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控制系统例如包括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CPU 100、总线110、只读存储器(ROM)120、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21、接口122、扫描仪15、输入输出控制电路123、供纸/输送控制电路130、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控制装置80。CPU100和各电路经由总线110连接。
ROM 120存储规定图像形成处理的基本动作的控制程序及控制数据等。
RAM 121起到作为CPU 100的工作区的工作存储器的作用。
CPU 100执行存储在ROM 120中的程序。由此,通过CPU 100总体地控制构成MFP 10的各部分,依次执行用于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处理。
接口122与用户使用的终端等装置进行通信。接口122由无线LAN等无线通信电路、有线通信电路、利用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存储器等记录介质的通信电路等构成。接口122将纸张P中的RFID 220的位置信息传递给任意的信息处理装置。
输入输出控制电路123在操作面板14上显示必要的信息,或接收来自操作面板14的输入。用户通过对操作面板14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指定例如纸张尺寸、原稿的复印份数等。
供纸/输送控制电路130是控制驱动拾取辊18a、供纸辊35或输送路径的排纸辊37等的电机组131的单元。供纸/输送控制电路130基于来自CPU 100的控制信号,根据设置于供纸盒18附近或输送路径等上的各种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电机组131。
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基于来自CPU 100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感光鼓22、带电充电器23、扫描头19Y、19M、19C、19K、显影器24、一次转印辊25。
具体而言,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基于读写器90从RFID 220读取到的纸张P的含有成分等信息,控制图像形成部17的印刷条件。例如,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通过控制感光鼓22的带电电压、施加于显影辊24的显影偏压来控制印刷条件。
控制装置80基于来自CPU 100的控制信号,控制使定影装置50的加压辊52旋转的驱动电机151a。另外,控制装置80基于从检测输送来的纸张P的传感器70获取到的纸张P的输送位置信息、预先获取到的纸张P中安装有RFID 220的位置信息和纸张P的输送速度信息,控制使压力控制机构300的凸轮303旋转的驱动电机151b。
(读写器)
读写器90配置在定影装置50的下游。读写器90是又读取从以被称为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非接触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RFID 220发送来的数据、又将数据写入RFID 220的装置。读写器90例如依照ISO/IEC 1443或者ISO/IEC 18092中规定的标准进行动作。读写器90将接收到从RFID 220输出的电波的时刻通知给控制装置80。
具体来说,读写器90从RFID 220读取存储在纸张P中的再生纸的含有成分等信息。另外,读写器90将后述的用户想输入RFID 220的信息写入RFID 220。另外,读写器90起到通过测量接收到从内置在纸张P中的RFID 220输出的电波的时刻而获取纸张P中的RFID 220的位置信息的测量装置的作用。
(RFID的安装位置的测量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2对利用到读写器90的RFID的安装位置的测量处理进行说明。图12是用于对测量纸张P中的RFID 220的安装位置的测量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内置有RFID 220的纸张P被放置在供纸盒18中。通过用户按下图5所示的“测量模式”键410而开始测量处理。
控制装置80供给一张内置有RFID 220的纸张P(ACT11)。所供给的纸张P经过供纸盒18、传感器70、供纸辊35、二次转印辊33、定影装置50、读写器90而被输送到排纸部38。
设置在定影装置50的上游的传感器70检测输送来的纸张P。传感器70测量检测出纸张P的前端210a的时刻ta,并通知给控制装置80(ACT12)。
当开始测量处理时,设置在定影装置50下游的读写器90发送标准中规定的电波。内置于纸张P中的RFID 220在接收到该电波时,回复标准中规定的信号。读写器90接收从RFID220回复的电波,并将接收到的时刻tb通知给控制装置80(ACT13)。另外,读写器90测量不再能够接收到从RFID 220回复的电波的时刻tc,并通知给控制装置80(ACT14)。
详细来说,如图13所示,当RFID 220的天线222到达接收从读写器90发送的电波的位置时,RFID 220响应于接收到的电波,从天线222发送符合标准的电波。图14是示出读写器90接收的电波的功率强度的变化例的图表。RFID 220开始发送电波的时刻为tb,停止电波发送的时刻为tc。
控制装置80基于测量出的时刻ta、tb、tc,计算图1所示的L1、L2(ACT15)。具体来说,当将从传感器70到读写器90的距离设为L0,将纸张P的传送速度设为v1时,控制装置80进行下式的计算。从传感器70到读写器90的距离L0以及传送速度v1是根据设计确定的已知值。纸张P的传送速度v1例如为10cm/s至50cm/s。
L1=(tb-ta)/v1-L0
L2=(tc-tb)/v1
控制装置80将测量出的时刻ta、tb、tc以及计算出的L1、L2的值存储在存储部中(ACT16),并结束测量处理。
(图像编辑应用程序)
接下来,参照图15对图像编辑应用程序进行说明。图15是使用图像编辑应用程序进行图像编辑时的流程图的示例。图像编辑应用程序是编辑印刷在内置有RFID 220的纸张P上的图像时用户所使用的程序,是用于向用户提示安装有RFID 220的不能进行印刷的区域的程序。假设该图像编辑应用程序预先安装在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上。
在编辑用于印刷在内置有RFID 220的纸张P上的图像时,用户启动图像编辑应用程序(ACT31)。用户的个人计算机访问MFP 10,向MFP 10请求RFID 220的位置信息。MFP 10经由接口122向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发送RFID 220的位置信息。用户的个人计算机获取RFID220的位置信息(ACT32)。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将RFID 220的位置信息保存到存储部中(ACT33)。
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在自身装置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纸张P的禁止编辑区域210c(ACT34)。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将距纸张P的前端210a(L1-ΔL)的范围显示为编辑区域210b。另外,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将从距纸张P的前端210a(L1-ΔL)的位置到距纸张P的前端210a(L1+L2+ΔL)为止的范围显示为禁止编辑区域210c。ΔL是为了不损坏RFID 220而设置的余裕。ΔL例如为0mm至10mm左右。
用户将想印刷的图像编辑到编辑区域210b(ACT35)。另外,用户在有想输入到内置于纸张P中的RFID 220的信息的情况下,编辑想输入的数据(ACT36)。RFID 220除了具有记录再生纸的含有成分等信息的记录区域以外,还具有记录用户想输入的信息的区域。想输入RFID 220的信息例如是会计事务、营业、技术等的分类信息、重要程度、创建年月日、创建者等用于对资料进行分类的信息。在从书库查找必要的文件时,通过用RFID的读取器进行扫描,从而可以使文件的检索作业变得容易。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将编辑图像后的图像编辑数据和作为输入到RFID 220的信息的RFID数据存储在存储部中(ACT37)。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将图像编辑数据和RFID数据发送给MFP 10(ACT38)。以上,编辑处理结束。
(印刷处理)
接下来,对在内置有RFID 220的纸张P上印刷图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7是用于对印刷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上述测量处理中已经获取时刻ta、时刻tb、时刻tc、纸张P的传送速度v1的值。从定影装置50到读写器90的距离Ls以及ΔL的值预先存储在存储部中。
当用户进行了印刷指示时,MFP 10经由接口122从用户的个人计算机获取图像编辑数据和RFID数据(ACT51)。
接下来,控制装置80计算从传感器70检测到纸张P的前端210a开始到将按压加压辊52的压力从第二压力切换为第一压力为止的时间t1。另外,控制装置80计算到将按压加压辊52的压力从第一压力切换为第二压力为止的时间t2。具体而言,控制装置80进行下述的计算(ACT52),并将计算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中。
t1=tb-ta-ΔL/v1-Ls/v1
t2=(tc-tb)+2ΔL/v1
控制装置80判断是否按下了印刷开始按钮403(ACT53)。在按下了印刷开始按钮403时(ACT53:是),控制装置80从供纸盒18供给一张内置有RFID 220的纸张P。
图像形成部17基于从内置在纸张P中的RFID 220读取出的再生纸的含有成分等信息,在纸张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ACT54)。详细来说,如图4所示,由拾取辊18a从供纸盒18抽出的纸张P被供纸辊35输送到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辊33之间。
与上述动作并行地,在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中,在感光鼓22上分别形成色调剂图像。在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感光鼓22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由黄色(Y)色调剂、品红色(M)色调剂、青色(C)色调剂、黑色(K)色调剂形成的色调剂图像。
在输送到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辊33之间的纸张P通过中间转印带21和二次转印辊33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P上。由此,在纸张P上形成由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色调剂形成的色调剂图像。
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通过定影装置50。纸张P通过定影装置50,从而被加热。由此,转印到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定影装置50在纸张P通过时,通过下述处理控制加压辊52按压定影带51的压力。
设置在定影装置50的上游的传感器70检测输送来的纸张P的前端210a,并将检测出的时刻通知给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判断从接收到检测出的时刻的通知起是否经过了时间t1(ACT55)。控制装置80在没有经过时间t1的情况下(ACT55:否),控制压力控制机构300,使得将加压辊52的压力维持在第二压力(ACT56)。具体来说,控制装置80控制驱动部302,使得压力控制机构300的抵接部301c抵接于凸轮303的凸部303c。在抵接部301c抵接于凸轮303的凸部303c的情况下,通过凸部303c以较强压力向-X方向按压抵接部301c。经由弹性体301b向-X方向按压连接部301a。固定有连接部301a的板306以孔307为支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固定在板306上的加压辊52以较强的压力(第二压力)抵接于定影带51。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80在经过了时间t1的情况下(ACT55:是),控制压力控制机构300,使加压辊52的压力从第二压力变更为第一压力(ACT57)。具体来说,控制装置80控制驱动部302,使得压力控制机构300的抵接部301c抵接于凸轮303的凹部303b。在抵接部301c抵接于凸轮303的凹部303b的情况下,压缩弹性体301b的力得到缓和。由此,固定在板306上的加压辊52以比第二压力弱的压力(第一压力)抵接于定影带51。由此,能够减少RFID 220的破损。
接着,控制装置80判断从将加压辊52的压力变更为第一压力起是否经过了时间t2(ACT58)。控制装置80在没有经过时间t2的情况下(ACT58:否),控制压力控制机构300,使得加压辊52的压力维持在第一压力(ACT57)。具体来说,控制装置80控制驱动部302,使得压力控制机构300的抵接部301c抵接于凹部303b。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80在经过了时间t2的情况下(ACT58:是),控制压力控制机构300,使加压辊52的压力从第一压力变更为第二压力(ACT59)。具体来说,控制装置80控制驱动部302,使得压力控制机构300的抵接部301c抵接于凸轮303的凸部303c。
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通过排纸辊37排出到排纸部38。通过以上的处理,结束第一张的印刷处理。在第二张及之后的印刷处理中,重复从ACT53到ACT59的处理。
(变形例1)
在上述说明中,对在MFP 10中测量纸张P中的RFID 220的安装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存在纸张P中的RFID 220的安装位置已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MFP 10也可以经由操作面板14或接口122获取纸张P中的RFID 220的位置信息。另外,在纸张P中的RFID220的安装位置由标准所规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使RFID 220的位置信息预先存储在存储部中。
需要指出,上面所示的流程图只是一个示例,并不必限定于此。例如,在图12所示的测量处理中,控制装置80也可以执行多次从ACT11到ACT16的处理并进行统计处理。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对RFID 220及读写器90依照ISO/IEC 1443或ISO/IEC18092中规定的标准进行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标准不必限定于这些标准。例如,既可以是新设立的标准,也可以是制造商规定的标准。
另外,RFID的通信距离通常大多为10cm左右。但是,在使用读写器90测量纸张P中的RFID 220的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将通信距离缩短为例如1cm的话,有时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另外,通过提升读写器90的天线的指向性,有时也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如上面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MFP 10具有压力控制机构300,在内置有RFID220的纸张P通过定影装置50时,将纸张P的安装有RFID 220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加压辊52按压定影带51的第一压力控制为低于纸张P的未安装有RFID220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加压辊52按压定影带51的第二压力。由此,能够抑制内置在纸张P中的RFID 220破损。
另外,压力控制机构300具有驱动部302,其具有在周围的局部上形成有凹部303b的凸轮303;以及伸缩部301,其一端与加压辊52连接,另一端与凸轮303的外周抵接,伸缩部301基于旋转的凸轮303的外周形状进行伸缩,使将加压辊52按压于定影带51的压力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基于凸轮303的外周形状和凸轮303的旋转速度来控制加压辊52按压定影带51的压力。
另外,实施方式涉及的MFP 10具有利用读写器90的、测量纸张P中RFID 220的安装位置的测量装置。由此,可以测量纸张P中RFID 220的安装位置。另外,可以将安装有RFID220的区域设为禁止编辑区域210c提示给用户。
另外,虽然在上面省略了说明,但越降低将加压辊52按压于定影带51的压力,越能减少从加热器60传播到纸张P的热量。由此,可以降低施加于RFID 220的热量,抑制RFID220破损。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于凸轮303的外周形状来控制将加压辊52按压于定影带51的压力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纸张P的安装有RFID 220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加压辊52按压定影带51的第一压力有时不会为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安装有RFID 220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将加压辊52拉离定影带51而使第一压力为零的技术进行说明。
图18及图19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控制机构300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压力控制机构300具有按压部311、驱动部302和牵引部304。按压部311具有连接部311a、支柱311b、抵接部311c。支柱部311b例如是由硬质树脂、铝等形成的。驱动部30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牵引部304例如由弹簧形成。牵引部304的一端固定在连接部311a上,另一端固定在定影装置50的壳体305上。连接部311a与加压辊52连接。牵引部304向壳体305方向(+X方向)牵引连接部311a。牵引部304起到将加压辊52拉离定影带51的作用。
如图18所示,在抵接部311c抵接于凸轮303的凸部303c的情况下,固定在连接部311a上的牵引部304向-X侧被拉长。由此,与连接部311a连接的加压辊52以第二压力按压在定影带51上。
如图19所示,在抵接部311c抵接于凸轮303的凹部303b的情况下,连接部311a因牵引部304的伸缩力而被拽向+X方向。由此,与连接部311a连接的加压辊52被拉离定影带51。
图20示出了压力控制机构300的安装示例。加压辊52的芯材52a以及连接部311a固定在板306上。板306形成为梯形形状,一端形成有孔307。板306利用孔307旋转自如地固定在壳体305上。凸轮303由驱动电机151b支承。牵拉部304的一端固定在连接部311a上,另一端固定在定影装置50的壳体305上。
在抵接部311c抵接于凸轮303的凸部303c的情况下,通过凸部303c以较强的压力向-X方向按压抵接部311c。经由支柱311b向-X方向按压连接部311a。固定有连接部311a的板306以孔307为支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固定在板306上的加压辊52以较强的压力(第二压力)抵接于定影带51。另一方面,在抵接部311c抵接于凸轮303的凹部303b的情况下,使牵引部304伸长的力得到缓和。固定有连接部311a的板306以孔307为支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加压辊52被拉离定影带51。由此,可以抑制RFID 220破损。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50的压力控制机构300具有牵引部304。由此,当安装有RFID 220的区域通过夹持部时,可以将加压辊52拉离定影带51,使第一压力为零。由此,可以使内置在纸张P中的RFID破损的几率比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50进一步降低。
(变形例2)
图18及图19所示的支柱311b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弹性体301b。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构成,适度地调整弹性体301b的伸长力和牵引部304的牵引力,从而可以使上述的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为适度的压力。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读写器90作为测量RFID 220的安装位置的测量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无线的发送器90a以及接收器90b测量RFID220的安装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测量装置具有发送器90a和接收器90b。发送器90a例如是发送100MHz的电波的装置。频率考虑天线的大小以及电波的环绕(wraparound)特性等进行确定。接收器90b是能够测量100MHz附近的电波的接收功率强度的装置。虽然上侧纸张211和下侧纸张212使电波通过,但IC芯片221和天线222屏蔽电波。因此,当IC芯片221和天线222通过发送器90a与接收器90b之间时,接收器90b接收的电波的功率强度如图22所示那样变化。由于天线222的存在,在时刻tb时电波的接收功率强度降低。在天线222由三个环构成的情况下,接收功率强度重复三次强弱。时间t1和t2的计算方法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利用该方法测量RFID220的安装位置时,能够排除由RFID220的响应时间引起的测量误差,能够更准确地测量RFID220的安装位置。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发送器90a由光的发送器构成,接收器90b由光的强度测量器构成。当纸张P的IC芯片221以及天线222通过发送器90a与接收器90b之间时,由接收器90b测量的光的接收强度下降。由接收器90b测量的光的强度与图22所示的图表同样地变化。之后的处理可以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相同。
当利用光测量RFID 220的安装位置时,能够排除由RFID220的响应时间引起的测量误差,能够更准确地测量RFID220的安装位置。
需要指出,在上面的说明中,虽然对使用凸轮303构成压力控制机构30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必将压力控制机构300的构成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电磁铁来改变将加压辊52按压于定影带51的压力。具体而言,通过控制流过电磁铁的电流来控制磁力的强度,从而也能够控制将加压辊52按压于定影带51的压力。
另外,虽然使用图10及图20对压力控制机构300的安装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安装方法多种多样。例如,也可以改变图20例示的压力控制机构300的板306的形状,或变更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另外,凸轮303的凹部303b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图23所示的形状。凹部303b的形状考虑加压辊52按压定影带51的压力的变化进行设计。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对将RFID 220夹在上侧纸张211与下侧纸张212之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必将具有RFID 220的记录介质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RFID 220的衬纸223的单面涂布粘合剂,将其粘贴在纸张210上。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以余裕ΔL为0mm至10mm左右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必将ΔL的范围限定于此。RFID存在IC芯片与天线之间的连接部分不耐压力的趋势。在天线222耐热及耐压力的情况下,有时也能将ΔL设定为负值。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50是隔着薄膜状的定影带51用加热器60加热纸张P的方式的定影装置。不限于此,定影装置50也可以是使用卤素加热器加热定影带51的定影装置。另外,定影装置50还可以是对定影带51通高频电流来加热该定影带51的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50具有圆筒状的定影带51。定影带51的形状等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4所示,作为MFP 10的定影装置,可以使用包括张挂在多个辊上的定影带51的定影装置500。
如图24所示,在定影装置500中,定影带51张挂在用于使定影带51旋转的驱动辊501、对定影带51施加张力的张力辊502上。定影带51通过驱动辊501向箭头s所示的方向旋转而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
在定影装置500中,通过将加压辊52按压于与定影带51的内侧接触的加热器60,从而在定影带51与加压辊52之间形成夹持部。通过使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向上方通过该夹持部,从而纸张P被加热器60隔着定影带51加热。由此,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图像形成装置10是复合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是激光打印机等。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使形成于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装置具有:
加热旋转体,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加压旋转体,被按压于所述加热旋转体而形成所述记录介质通过的夹持部;以及
压力控制机构,控制将所述加压旋转体按压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压力,
在内置有RFID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夹持部时,所述压力控制机构将所述RFID通过所述夹持部时所述加压旋转体按压所述加热旋转体的第一压力控制为低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未安装有所述RFID的区域通过所述夹持部时所述加压旋转体按压所述加热旋转体的第二压力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控制机构具有驱动部和伸缩部,
所述驱动部具有凸轮和驱动所述凸轮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凸轮在外周的局部上形成有凹部,
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所述加压旋转体连接,所述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轮的外周抵接,所述伸缩部基于旋转的所述凸轮的外周形状进行伸缩而使将所述加压旋转体按压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压力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控制机构具有驱动部、按压部和牵引部,
所述驱动部具有凸轮和驱动所述凸轮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凸轮在外周的局部上形成有凹部,
所述按压部的一端与所述加压旋转体连接,所述按压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轮的外周抵接,所述按压部基于旋转的所述凸轮的外周形状而使将所述加压旋转体按压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压力发生变化,
所述牵引部将所述加压旋转体拉离所述加热旋转体。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使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压力控制机构来切换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从检测输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感器获取到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位置信息、预先获取到的所述记录介质中安装有所述RFID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速度信息,来切换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测量包括从所述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到安装有所述RFID的位置的距离的所述记录介质中所述RFID的安装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所述RFID的读写器而构成,并基于所述读写器接收的从所述RFID输出的电波,获取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所述RFID的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光的发送器和接收器而构成,并基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从所述发送器发送的光时的光的接收强度的变化来获取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所述RFID的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将由所述测量装置测量出的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所述RFID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用于编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印刷的图像的信息处理装置。
10.一种记录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CPU执行以下处理:
获取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指示内置有RFID的记录介质中安装有所述RFID的位置;以及
基于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将所述记录介质中安装有所述RFID的位置作为图像的禁止编辑区域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画面上。
CN201911150128.5A 2019-02-12 2019-11-21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Pending CN1115521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273,892 2019-02-12
US16/273,892 US10725409B1 (en) 2019-02-12 2019-02-12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2159A true CN111552159A (zh) 2020-08-18

Family

ID=71783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0128.5A Pending CN111552159A (zh) 2019-02-12 2019-11-21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5409B1 (zh)
CN (1) CN11155215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47168B1 (en) * 2021-03-23 2022-05-3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78472A (ja) * 2021-05-20 2022-12-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523015B1 (en) * 2021-08-20 2022-12-06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4013592A (ja) * 2022-07-20 2024-02-0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947291B2 (en) * 2022-08-29 2024-04-0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gram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2467A (ja) * 2007-11-16 2009-06-04 Ricoh Co Ltd Icタグ用紙印刷装置
CN102193461A (zh) * 2010-03-04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4021352A (ja) * 2012-07-20 2014-02-0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016840A1 (en) * 2013-07-12 2015-01-15 Konica Minolta, Inc.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77104A (ja) * 2015-03-19 2016-10-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577128A (zh) * 2016-07-05 2018-01-1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转印带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084609A (ja) * 2016-11-21 2018-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圧力切替方法
US20180150007A1 (en) * 2016-11-28 2018-05-3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170013A (zh) * 2016-12-07 2018-06-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259890A1 (en) * 2017-03-13 2018-09-13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ob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strong job management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6606A (ja) * 1996-10-23 1998-05-15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4477911B2 (ja) * 2004-03-23 2010-06-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憶素子実装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82791B2 (en) * 2004-06-01 2008-06-03 Broadcom Corporation VoIP service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by home wireless router
JP2006035756A (ja) * 2004-07-29 2006-02-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206161A (ja) * 2006-01-31 2007-08-1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881626B2 (ja) * 2006-02-10 2012-0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ローラ定着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5640407B2 (ja) * 2010-03-12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39161A (ja) 2016-09-06 2018-03-15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2467A (ja) * 2007-11-16 2009-06-04 Ricoh Co Ltd Icタグ用紙印刷装置
CN102193461A (zh) * 2010-03-04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4021352A (ja) * 2012-07-20 2014-02-0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016840A1 (en) * 2013-07-12 2015-01-15 Konica Minolta, Inc.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77104A (ja) * 2015-03-19 2016-10-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577128A (zh) * 2016-07-05 2018-01-1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转印带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084609A (ja) * 2016-11-21 2018-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圧力切替方法
US20180150007A1 (en) * 2016-11-28 2018-05-3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170013A (zh) * 2016-12-07 2018-06-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259890A1 (en) * 2017-03-13 2018-09-13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ob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strong job management program
CN108572525A (zh) * 2017-03-13 2018-09-2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方法及装置、作业管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57229A1 (en) 2020-08-13
US10725409B1 (en)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2159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US11232338B2 (en) Radio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ta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65292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and program for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CN11122123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75328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djustable communication with toner container
US1112611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43291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and method
CN111538221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34716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96599B2 (en) Fixing device with a movable belt regulat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472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20008689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579949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212411017U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23032819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1059185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fficiently during decolorization
JP6897241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257224A1 (en) Additionally Cooling a Heating Device After Reaching an Erasable Toner Fixing Temperture From Either an Erasing Temperature or an Ineasable Toning Fixing Temperture
JP2024013592A (ja)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47096A (ja) 複合機、画像読取装置
JP2022052483A (ja) 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93334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43720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60035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