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7069A - 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 Google Patents

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7069A
CN111547069A CN202010377560.4A CN202010377560A CN111547069A CN 111547069 A CN111547069 A CN 111547069A CN 202010377560 A CN202010377560 A CN 202010377560A CN 111547069 A CN111547069 A CN 111547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underground
station
floor
transfe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75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智
周会武
黄伟
李�瑞
薛永星
刘少朋
万涛
赵赛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75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70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7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7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Making large underground spaces, e.g. for underground plants, e.g. stations of underground railways; Construction or layou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包括地下第一层、地下第二层、地下第三层、楼梯以及垂直电梯。地下第一层设有站厅。地下第二层位于地下第一层的下方。地下第二层设有第一站台。地下第三层位于地下第二层的下方。地下第三层设有第二站台。楼梯包括转角平台、上梯段和下梯段。上梯段的顶部与第一站台连接,上梯段的底部与转角平台连接。下梯段的顶部与转角平台连接,下梯段的底部与第二站台连接。垂直电梯连接站厅和第一站台。垂直电梯与上梯段在第一站台的位置沿第一站台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通过提高第一站台的中部空间的利用率,提高第一站台的宽度方向上的通过性,从而提高换乘站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背景技术
地下轨道交通以其准时、舒适、高效等特点得到大力发展,随着交通线路逐渐增多,需要在两条交通线路逐渐设置换乘站,以此实现不同交通线路之间的客流交换。通常由于换乘站客流量大,换乘站的楼梯和电梯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换乘站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能够提高换乘站的便捷性。为达到上述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包括:
地下第一层,设有站厅;
地下第二层,位于所述地下第一层的下方,所述地下第二层设有第一站台;
地下第三层,位于所述地下第二层的下方,所述地下第三层设有第二站台;
楼梯,包括转角平台、上梯段和下梯段,所述上梯段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站台连接,所述上梯段的底部与所述转角平台连接,所述下梯段的顶部与所述转角平台连接,所述下梯段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站台连接;以及
垂直电梯,所述垂直电梯连接所述站厅和所述第一站台,所述垂直电梯与所述上梯段在所述第一站台的位置沿所述第一站台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平台的部分顶板为所述垂直电梯的基坑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站台为岛式站台或侧式站台;和/或,所述第二站台为岛式站台。
进一步地,所述上梯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梯段在所述第一站台的位置沿所述第一站台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垂直电梯的两侧,两个所述上梯段交汇于所述转角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下梯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梯段在所述第二站台的位置沿所述第二站台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垂直电梯的两侧,两个所述下梯段交汇于所述转角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第二层和所述地下第三层均设有电缆槽,所述电缆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站台的下方和所述第二站台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电梯的基坑底板为所述地下第二层的楼板;所述转角平台的顶板为所述地下第二层的楼板。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电梯还连接所述站厅、所述第一站台和所述第二站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轨道交通,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换乘站;
第一交通线路,经过所述地下第二层;以及
第二交通线路,经过所述地下第三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交通线路在所述第二交通线路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交通线路相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垂直电梯与上梯段在第一站台的位置沿第一站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提高第一站台的中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减小垂直电梯与上梯段在第一站台的宽度方向上占据的空间,提高第一站台的宽度方向上的通过性,从而提高换乘站的便捷性。还增强了第一站台公共区空间的连通性、开敞性,地下第三层空间效果简洁、通透,导向清晰,兼具较好的空间形态和功能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下轨道交通,包括上述换乘站,具有与上述换乘站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地下轨道交通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换乘站100;地下第一层1;地下第二层2;地下第三层3;站厅10;第一站台20;第二站台30;楼梯40;转角平台41、上梯段42;下梯段43;垂直电梯50;基坑底板51;第一交通线路200;第二交通线路300;电缆槽1000a。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是指地下轨道交通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例如附图3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100包括地下第一层1、地下第二层2、地下第三层3、楼梯40以及垂直电梯50。地下第一层1设有站厅10。地下第二层2位于地下第一层1的下方。地下第二层2设有第一站台20。地下第三层3位于地下第二层2的下方。地下第三层3设有第二站台30。楼梯40包括转角平台41、上梯段42和下梯段43。上梯段42的顶部与第一站台20连接,上梯段42的底部与转角平台41连接。下梯段43的顶部与转角平台41连接,下梯段43的底部与第二站台30连接。垂直电梯50连接站厅10和第一站台20。垂直电梯50与上梯段42在第一站台20的位置沿第一站台2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由于第一站台20的中部为客流集中的区域,若将垂直电梯50与上梯段42在第一站台20的位置沿第一站台20的宽度方向设置,则垂直电梯50与两个上梯段42不仅占据过多的空间,使得第一站台20的中部空间利用率不高,沿第一站台20的长度方向的通过性不足,而且地下第三层3空间形态较差。本申请实施例中,垂直电梯50与上梯段42在第一站台20的位置沿第一站台20的长度方向设置,提高第一站台20的中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减小垂直电梯50与上梯段42在第一站台20的宽度方向上占据的空间,提高第一站台20的宽度方向上的通过性,从而提高换乘站100的便捷性。还增强了第一站台20公共区空间的连通性、开敞性,地下第三层3空间效果简洁、通透,导向清晰,兼具较好的空间形态和功能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和图4,转角平台41的部分顶板为垂直电梯50的基坑底板51。也就是说,利用转角平台41的部分顶板作为垂直电梯50的基坑底板51,上述两者在竖直方向上结合,结构设计合理,进一步整合了楼梯40吊顶及装修,便于减少施工步骤,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第一站台20为岛式站台。岛式站台具有面积利用率高、便于调剂客流、站台空间宽阔等优势。
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站台20为侧式站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第二站台30为岛式站台。岛式站台的优势上文已陈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岛式站台是指站台两侧均有轨道交通的站台。侧式站台是指站台一侧有轨道交通的站台。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两个岛式站台之间的换乘为:客流可以由第一站台直接下行到第二站台,而第二站台的客流要上行至第一站台时,则需先上行至站厅,再下到第一站台。如果需要在第一站台处实现双向换乘,则要求第一站台的宽度较大,这就对施工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实行双向换乘,则需要经过站厅,则换乘流线较长,不利于快速转运客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垂直电梯50与上梯段42在第一站台20的位置沿第一站台2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利于减小垂直电梯50和楼梯40在在第一站台20的位置沿第一站台20的宽度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便于在第一站台20上实现双向换乘,减小换乘流线,提高客流转运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2,上梯段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梯段42在第一站台20的位置沿第一站台2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垂直电梯50的两侧,两个上梯段42交汇于转角平台41。也就是说,两个上梯段42的方向相互背离。如此设计,不仅符合客流组织及乘客行为习惯,客流从垂直电梯50出来后向两侧分散乘车或下行至第二站台30,下行客流可以沿垂直电梯50两侧的两个上梯段42下行至第二站台30,第二站台30的客流上行至第一站台20时,也便于乘车客流和上行至站厅层的客流分流,如此实现高效、便捷转运。
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下梯段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梯段43在第二站台30的位置沿第二站台3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垂直电梯50的两侧,两个下梯段43交汇于转角平台41。如此,进一步提高客流转运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地下第二层2和地下第三层3均设有电缆槽1000a。电缆槽1000a分别位于第一站台20的下方和第二站台30的下方。如此,便于充分利用第一站台20的下方空间和第二站台30的下方的空间,使得地下轨道交通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4,垂直电梯50的基坑底板51为地下第二层2的楼板。转角平台41的顶板为地下第二层2的楼板。如此,进一步减少施工步骤,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垂直电梯50还连接站厅10、第一站台20和第二站台30。如此,便于进一步提高客流转运效率,也便于实现无障碍流动。
请参见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地下轨道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换乘站100、第一交通线路200以及第二交通线路300。第一交通线路200经过地下第二层2。第二交通线路300经过地下第三层3。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4,第一交通线路200在第二交通线路300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与第二交通线路300相交。由于第一交通线路200与第二交通线路300相交,也就是说,第一交通线路200与第二交通线路300的客流流向不在同一方向上,通过设置转角平台41,为客流提供休息平台,起到安全缓冲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转角平台41适应上述复杂的客流流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下第一层,设有站厅;
地下第二层,位于所述地下第一层的下方,所述地下第二层设有第一站台;
地下第三层,位于所述地下第二层的下方,所述地下第三层设有第二站台;
楼梯,包括转角平台、上梯段和下梯段,所述上梯段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站台连接,所述上梯段的底部与所述转角平台连接,所述下梯段的顶部与所述转角平台连接,所述下梯段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站台连接;以及
垂直电梯,所述垂直电梯连接所述站厅和所述第一站台,所述垂直电梯与所述上梯段在所述第一站台的位置沿所述第一站台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平台的部分顶板为所述垂直电梯的基坑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台为岛式站台或侧式站台;和/或,所述第二站台为岛式站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换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梯段在所述第一站台的位置沿所述第一站台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垂直电梯的两侧,两个所述上梯段交汇于所述转角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换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梯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梯段在所述第二站台的位置沿所述第二站台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垂直电梯的两侧,两个所述下梯段交汇于所述转角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换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第二层和所述地下第三层均设有电缆槽,所述电缆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站台的下方和所述第二站台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换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电梯的基坑底板为所述地下第二层的楼板;所述转角平台的顶板为所述地下第二层的楼板。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换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电梯还连接所述站厅、所述第一站台和所述第二站台。
9.一种地下轨道交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换乘站;
第一交通线路,经过所述地下第二层;以及
第二交通线路,经过所述地下第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轨道交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通线路在所述第二交通线路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交通线路相交。
CN202010377560.4A 2020-05-07 2020-05-07 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Pending CN1115470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7560.4A CN111547069A (zh) 2020-05-07 2020-05-07 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7560.4A CN111547069A (zh) 2020-05-07 2020-05-07 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7069A true CN111547069A (zh) 2020-08-18

Family

ID=7199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7560.4A Pending CN111547069A (zh) 2020-05-07 2020-05-07 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70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90117159A (ko) 도시철도 벌집형 역사 구조
CN101591957B (zh) 剪刀梯式跃层楼梯
CN110700318A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212529619U (zh) 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CN206987456U (zh) 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
CN113186975A (zh) 一种地下三层地铁站
CN111547069A (zh) 地下轨道交通的换乘站及地下轨道交通
CN107956274B (zh) 一种地铁车站组合式出入梯
CN212951015U (zh) 一种具有多层观光游步甲板结构的客船
CN108313064A (zh) 一种用于山地城市车站双站厅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CN106927337A (zh) 高层建筑双通道直线蜗轮电梯井道
CN105060074A (zh) 防水型室外电梯轿厢
CN113802917B (zh) 一种铁路客站站前立体复合建筑结构
CN216007958U (zh) 铁路客站站前立体复合建筑结构
CN113863771A (zh) 一种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JP2016079725A (ja) 建物
CN208792069U (zh) 一种地下火车站通行系统
CN215802765U (zh) 一种无障碍通行结构及多层建筑
CN102704710A (zh) 分离独立廊连接式多宅多户共用电梯
CN208734137U (zh) 一种新型地铁出入口结构
CN209082856U (zh) 旧楼加装电梯逃生通道
CN201703442U (zh) 错层式混合动力双层客车
CN209837849U (zh) 一种桥建合一系统及其站房承轨层结构
CN218406134U (zh) 一种适用于无柱地铁车站的l型楼梯结构
CN2581621Y (zh) 一种双户型上下层交叉错位组合的复式房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