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4590B - 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4590B
CN111544590B CN202010500914.XA CN202010500914A CN111544590B CN 111544590 B CN111544590 B CN 111544590B CN 202010500914 A CN202010500914 A CN 202010500914A CN 111544590 B CN111544590 B CN 111544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dioxide
nano
gold
infrared light
nano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09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4590A (zh
Inventor
王育才
唐新锋
杭立峰
马寅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to CN2020105009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4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4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4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4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4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btained by treating materials with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Therapies using these preparations
    • A61K41/0057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a photosensitizer, i.e. agent able to pro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upon exposure to light or radiation, e.g. UV or visible light; photocleavage of nucleic acids with an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61K9/5107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5115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61K9/5107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513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Dendrimers
    • A61K9/5146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Dendri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amines, polyanhyd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包括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钛层和高分子层;所述二氧化钛层包覆于金纳米颗粒表面,所述高分子层包覆于二氧化钛层表面。上述纳米药物,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产生活性氧基团,引起肿瘤的免疫原性死亡从而抑制后续肿瘤的转移。使用的近红外光对比可见光,具有能量低的优势,减少了对生物组织的伤害,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度,可以更好治疗深层的肿瘤。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有利于生物应用。同时制备过程简单,室温合成条件温和,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具有工业和实际应用的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 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一种细胞不受控制增殖甚至会进一步扩散到全身组织的恶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全球居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同时肿瘤转移之后存在生存率低,难治疗的问题。近年来,如PD-1/PDL-1抗体,嵌合抗原受体疗法(CART)在抗肿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光动力疗法(PDT)已在临床上被证实可用于治疗肿瘤,肿瘤细胞被光敏剂产生的ROS杀死,引起肿瘤免疫原性死亡(ICD),招募初始免疫效应细胞进入局部病灶,抑制转移瘤和原位瘤的生长。相比可见光,近红外光具有更深的穿透深度和最大允许的皮肤暴露量,这对于PDT治疗而言更有希望。
但是现有光敏剂存在最大吸收峰不能被调节,这使得其与活化光的波长不能很好地匹配。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吸收峰可调的基于NIR的PDT纳米材料,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可调节的最大吸收峰以及在较低功率密度下有效生成ROS的性能。此外,尚未报道将NIR PDT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因此,现在值得开发用于NIR的纳米光敏剂。
在本发明中,我们旨在开发一种具有高消光系数,良好的稳定性,高量子产率,优异的可控性和安全性的纳米光敏剂,尤其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的纳米药物具有高消光系数,良好的稳定性,高量子产率,优异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包括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钛层和高分子层;
所述二氧化钛层包覆于金纳米颗粒表面,所述高分子层包覆于二氧化钛层表面。
上述纳米药物是被光触发的材料,优选为光动力材料。
本发明中,所述金纳米颗粒优选为金双棱锥纳米颗粒,进一步优选为双五角锥,即所述金双棱锥为十面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横向粒径为40~60nm,纵向粒径为120~240nm,长径比为3~4。
本发明对所述金双棱锥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一般市售,或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
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S1)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氯金酸、硝酸银和三氯化铁在聚乙二醇中进行反应,得到金十面体种子溶液;
S2)金十面体种子溶液和对苯二酚、氯金酸进行反应,得到金双棱锥。
所述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优选为5~40nm。
本发明首先在金双棱锥表面修饰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得到PSS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然后将PSS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分散于三氯化钛的缓冲液中,反应后得到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
所述二氧化钛层是吸附在金双棱锥表面的钛离子水解形成包覆层。
所述高分子层优选为聚乙二醇层。
具体的,所述聚乙二醇末端修饰了多巴胺,通过多巴胺的羟基与二氧化钛层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纳米药物,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产生活性氧基团(ROS),ROS包括羟基自由基,超氧负离子,单线态氧,引起肿瘤的免疫原性死亡从而抑制后续肿瘤的转移。
所述近红外光的波长优选为780~1100nm,进一步优选为808nm和1064nm。
上述二氧化钛包覆的金双棱锥颗粒,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可以将金双棱锥上面的热电子激发到二氧化钛层上面,在二氧化钛层上面产生ROS,具有更高的ROS产生效率,对肿瘤可以产生很强的杀伤,这种杀伤力又会进一步引发肿瘤的免疫原性死亡,联合免疫治疗可以很好的抑制转移瘤的生长。
二氧化钛表层修饰聚合物单甲醚聚乙二醇多巴胺,聚乙二醇是美国FDA批准的可用于人体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同时表层的修饰可以延长纳米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增加纳米药物肿瘤部位的富集从而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面正电性的金纳米颗粒在聚苯乙烯磺酸钠缓冲液中吸附修饰,除去游离的聚苯乙烯磺酸钠后,得到PSS修饰的金纳米颗粒;
B)将PSS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分散于三氯化钛的缓冲液中,反应后得到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
C)将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分散在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溶液中修饰,除去游离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后,得到纳米药物。
优选的,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将无水甲氧基聚乙二醇乙酸与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丁二酰亚胺活化两小时,加入多巴胺反应24小时,纯水透析得到透析液,将所述透析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药物作为光敏剂的应用。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纳米药物在治疗肿瘤和抑制肿瘤转移方面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包括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钛层和高分子层;所述二氧化钛层包覆于金纳米颗粒表面,所述高分子层包覆于二氧化钛层表面。上述纳米药物,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产生活性氧基团,引起肿瘤的免疫原性死亡从而抑制后续肿瘤的转移。使用的近红外光对比可见光,具有能量低的优势,减少了对生物组织的伤害,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度,可以更好治疗深层的肿瘤。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有利于生物应用。同时制备过程简单,室温合成条件温和,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具有工业和实际应用的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二氧化钛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二氧化钛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扫描电镜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不同颗粒的表面Zeta电势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颗粒产生单线态氧ESR表征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颗粒产生羟基自由基ESR表征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颗粒产生超氧负离子ESR表征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颗粒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与浓度的关系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颗粒生物安全性图;
图11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颗粒细胞杀伤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颗粒结合免疫治疗抑制转移瘤的小鼠生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合成:
(1)十面体种子的合成:
将0.005mol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Mw=100000,20wt%)溶于200mL聚乙二醇,混合均匀之后,将0.0001mol氯金酸和0.0003mol硝酸银,0.0000002mol三氯化铁加入上述溶液。通氧30min之后,在200℃下反应4小时后得到十面体种子液。
(2)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合成:
将0.0004mol对苯二酚和0.0001mol氯金酸加入到200mL十面体种子液中。在50℃烘箱里反应15h得到金双棱锥纳米颗粒乙二醇分散液,将其在13000rpm的条件下离心30min,弃掉上清液体,加入纯水洗涤三次得到金双棱锥纳米颗粒水溶液。
制备的金双棱锥的外貌如图1所示,图1为金双棱锥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图,图2为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图。
图1和图2,说明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成功合成。
实施例2、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mPEG-DA)的合成
(1)将2g甲氧基聚乙二醇羧基(mPEG-COOH)与甲苯共沸除水,DMF用除水装置除水;
(2)将上述处理完的mPEG-COOH与307m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92mg 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溶解在50mLDMF中,在冰浴条件下活化两小时,在上述溶液中加入378mg多巴胺(DA)反应24小时,反应完全之后使用纯水透析得到透析液;
(3)将所述透析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mPEG-DA灰色粉末。
实施例3、10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合成
(1)将100mg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分散在200mL(2g/L)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缓冲液(12mM氯化钠)中,在室温条件下吸附修饰24h,然后通过12000rpm条件离心20min,弃掉游离的PSS,使用纯水重复洗涤3次,得到PSS修饰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
(2)将PSS修饰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加入到35mL0.5%三氯化钛盐酸溶液中,再往上述溶液中滴加7mL0.1M的碳酸氢钠溶液,在冰浴的条件下超声反应2小时,使用8000rpm的条件离心20min,使用纯水离心清洗3次,得到二氧化钛包覆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
制备的二氧化钛包覆金双棱锥的外貌如图3所示,图3为10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透射电镜图,图4为10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扫描电镜图。
图3和图4,说明二氧化钛包覆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成功合成。
(3)将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分散在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mPEG-DA)水溶液中修饰24小时,离心除去游离的mPEG-DA,得到高分子修饰的纳米颗粒。
图5为制备的高分子修饰的纳米颗粒的表面Zeta电势图,图5表明聚合物层聚乙二醇多巴胺的成功修饰。
实施例4、5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合成
(1)将100mg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分散在200mL(2g/L)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缓冲液(12mM氯化钠)中,在室温条件下吸附修饰24h,然后通过12000rpm条件离心20min,弃掉游离的PSS,使用纯水重复洗涤3次,得到PSS修饰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
(2)将PSS修饰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加入到35mL0.5%三氯化钛盐酸溶液中,再往上述溶液中滴加5.25mL0.1M的碳酸氢钠溶液,在冰浴的条件下超声反应2小时,使用8000rpm的条件离心20min,使用纯水离心清洗3次,得到二氧化钛包覆的金双棱锥;
(3)将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分散在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mPEG-DA)溶液中修饰24小时,离心除去游离的mPEG-DA,得到高分子修饰的纳米颗粒。
实施例5、20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合成
(1)将100mg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分散在200mL(2g/L)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缓冲液(12mM氯化钠)中,在室温条件下吸附修饰24h,然后通过12000rpm条件离心20min,弃掉游离的PSS,使用纯水重复洗涤3次,得到PSS修饰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
(2)将PSS修饰的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加入到35mL 0.5%三氯化钛盐酸溶液中,再往上述溶液中滴加8.75mL 0.1M的碳酸氢钠溶液,在冰浴的条件下超声反应2小时,使用8000rpm的条件离心20min,使用纯水离心清洗3次,得到二氧化钛包覆的金双棱锥;
(3)将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分散在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mPEG-DA)溶液中修饰24小时,离心除去游离的mPEG-DA,得到高分子修饰的纳米颗粒。
实施例6、实施例3制备的10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ROS产生性能测试
(1)单线态氧(1O2)检测,将1mg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分散在5mL25mM四甲基哌啶酮(TEMP)重水D2O溶液中,在室温条件下使用2W cm–2 1064nm激光辐照十分钟,最后将混合溶液吸入毛细管中测试,在参数设置下进行电子顺磁共振(ESR)测试(使用的微波功率为2mW;扫描宽度为319.085至329.085mT,调制频率和调制幅度分别为100kHz和0.35mT)。结果见图6,表明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可以产生单线态氧。
(2)羟基自由基(·OH)检测,将1mg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分散在5mL 100mM 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DMPO)水溶液中,在室温条件下使用2W cm–21064nm激光辐照十分钟,最后将混合溶液吸入毛细管中测试,在参数设置下进行电子顺磁共振(ESR)测试(使用的微波功率为2mW;扫描宽度为319.085至329.085mT,调制频率和调制幅度分别为100kHz和0.35mT)。结果见图7,表明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
(3)超氧负离子(O2-·)检测,将1mg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分散在5mL 100mM 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DMPO)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在室温条件下使用2W cm–2 1064nm激光辐照十分钟,最后将混合溶液吸入毛细管中测试,在参数设置下进行电子顺磁共振(ESR)测试(使用的微波功率为2mW;扫描宽度为319.085至329.085mT,调制频率和调制幅度分别为100kHz和0.35mT)。结果见图8,表明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可以产生超氧负离子。
综上,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具有良好ROS产生的能力。
实施例7、实施例3制备的10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CT造影能力的测试
(1)为了测试CT信号随AuNBs@TiO2浓度和碘海醇(iohexol)浓度(0.125、0.25、0.5、1和2mg/mL)变化的线性,分别向5mL管中进行体外CT成像,CT成像实验是在GE医学CT成像系统上进行的,电压为100kV,电流为280mA。结果见图9,在同样质量浓度情况下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CT造影能力明显强于商用药品碘海醇。
实施例8、实施例3制备的10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对EMT-6细胞的杀伤
(1)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不同比例对细胞的杀伤:将EMT-6细胞以每孔5×103个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培养过夜后用含有不同浓度颗粒的新鲜DMEM(pH7.4)培养基来替换旧培养基。再培养4小时后,用新鲜的DMEM培养基洗涤细胞三次,继续培养48小时。然后,通过标准细胞活力测定MTT分析细胞杀伤效率。结果见图10,在浓度范围内颗粒对细胞并未见到明显毒性。
实施例9、实施例3制备的10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光动力学对EMT-6细胞的杀伤
(1)对于体外光动力实验,将接种在96孔板中的EMT6细胞与AuNBs@TiO2(3.13、6.25、12.5、25、50、50μg/mL)孵育12h,将过量的纳米颗粒用PBS洗涤3次,然后照射用1064nm激光在冰盒上以100mW/cm2的功率密度放置30分钟。组氨酸(1O2)和甘露醇(O2-·,·OH)可用于淬灭实验,将AuNBs@TiO2施用的细胞用1mM甘露醇和5mM组氨酸处理24h,然后用1064nm激光进行光照射在冰箱或室温下以100mW/cm2的功率密度放置30分钟。
(2)对于体外光热(PT)/光动力(PD)联合实验,将接种在96孔板中的EMT6细胞与AuNBs@TiO2(3.13,6.25,12.5,25,50,50μg/mL)一起温育12小时,然后用PBS三遍,然后在功率密度为100mW/cm2的室温下用1064nm激光照射30分钟。最后,使用典型的MTT测定法确定相对细胞活力。
结果见图11,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光动力学对EMT-6细胞的杀伤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
实施例10、实施例3制备的10nm二氧化钛层厚度包覆金双棱锥纳米颗粒触发免疫原性死亡的检测
通过向Balb/c小鼠的右侧腹注射5×1054T1细胞(75μL)和20%Matrigel(BDBioscience,Franklin Lakes,NJ)来产生同种异体肿瘤模型。近一个星期达到50立方毫米的大小。然后再尾静脉注射1×105fLuc-4T1细胞,然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n=10),并瘤内注射100μL PBS或6mg/mL AuNBs@TiO2:(1)对照组注射100μL PBS。(2)组注射100μL的6mg/mL AuNBs@TiO2;注射PD-1抗体3次(3)组在1064nm激光照射下注入50μL 12mg/mL AuNBs和50μL 0.8mg/mL TiO2 15分钟,注射PD-1抗体3次;(4)组在1064nm激光照射下注入100μL 6mg/mL AuNBs@TiO215min;(5)组在1064nm激光照射下注入100μL 6mg/mL AuNBs@TiO2 15min注射PD-1抗体3次,NIR激光器的功率密度为0.2W/cm2,治疗在注射后24小时开始。检测小鼠的生存曲线,结果见图12,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产生活性氧基团,引起肿瘤的免疫原性死亡从而抑制后续肿瘤的转移显著增长了小鼠的生存期。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在制备光敏剂中的应用;
所述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包括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钛层和高分子层;
所述二氧化钛层包覆于金纳米颗粒表面,所述高分子层包覆于二氧化钛层表面;
所述金纳米颗粒为金双棱锥纳米颗粒;
所述高分子层为聚乙二醇层;所述聚乙二醇末端修饰有多巴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双棱锥纳米颗粒的横向粒径为40~60 nm,纵向粒径为120~240 nm,长径比为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5~40 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产生活性氧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的波长为780~1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面正电性的金纳米颗粒在聚苯乙烯磺酸钠缓冲液中吸附修饰,除去游离的聚苯乙烯磺酸钠后,得到PSS修饰的金纳米颗粒;
B)将PSS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分散于三氯化钛的缓冲液中,反应后得到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
C)将二氧化钛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分散在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溶液中修饰,除去游离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后,得到纳米药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将无水甲氧基聚乙二醇乙酸与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丁二酰亚胺活化两小时,加入多巴胺反应24小时,纯水透析得到透析液,将所述透析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甲氧基聚乙二醇多巴胺。
CN202010500914.XA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1544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0914.XA CN111544590B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0914.XA CN111544590B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4590A CN111544590A (zh) 2020-08-18
CN111544590B true CN111544590B (zh) 2021-08-13

Family

ID=72006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0914.XA Active CN111544590B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4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6059B (zh) * 2021-03-22 2021-1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具有光热/光动力治疗性能的纳米金锥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31112B (zh) * 2021-09-15 2023-06-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氧化钛光热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第二生物红外窗口下光热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CN115192706B (zh) * 2022-05-19 2023-05-26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一种新型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128B (zh) * 2014-04-28 2017-07-1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肿瘤治疗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
CN108637269B (zh) * 2018-04-25 2021-06-25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具有五重孪晶结构的金纳米双棱锥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5800B (zh) * 2018-10-15 2020-09-01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金纳米三角板-二氧化钛核壳纳米复合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4590A (zh)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4590B (zh) 一种近红外光触发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 et al. Nanosca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synthesis, biocompatibility, imaging applications, and thermal and dynamic therapy of tumors
Xu et al. Recent trends of mesoporous silica-based nanoplatforms for nanodynamic therapies
Chen et al. A theranostic nrGO@ MSN-ION nanocarrier developed to enhance the combination effect of sonodynamic therapy and ultrasound hyperthermia for treating tumor
CN111388666B (zh) 一种二维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20040068207A1 (en) Active oxygen generator containing photosensitizer for ultrasonic therapy
CN109529038B (zh) 一种用于肿瘤光热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抗体偶联硒化铋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Huang et al. Nanosca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tumor phototherapy
CN112535731A (zh) 一种碳点/碳化钛异质结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声动力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CN108578716B (zh) 一种聚多巴胺包裹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JPWO2011102407A1 (ja) 放射線治療剤
Zhang et al. All-in-one inorganic nanoagents for near-infrared-II photothermal-based cancer theranostics
Guo et al. Emerging biocompatible nanoplatforms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deep tumors
CN114306651B (zh) 掺杂型二氧化钛在制备声敏剂中的应用
CN110101860A (zh) 铋掺杂的金属硫化物纳米花及其制备方法
Xu et al. Raspberry-like AgBiS 2@ PVP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sonodynamic and chemodynamic cancer therapy
CN110882389B (zh) 一氧化钛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274639A (zh) Fe2C@Fe3O4异质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0743013B (zh) 用于双动力协同治疗的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518154B (zh) 一种FeCuNC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5845086A (zh) 一种光热-类芬顿反应人工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 et al. Anatase TiO 2− x and zwitterionic porphyrin polymer-based nanocomposite for enhanced cancer photodynamic therapy
CN114620756A (zh) 一种金-氧化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和应用
CN110038126B (zh) 钴的氧化物在制备肿瘤光治疗剂中的应用
CN113230419A (zh) 一种基于藻蓝胆素的新型靶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