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0840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0840A
CN111540840A CN202010350435.4A CN202010350435A CN111540840A CN 111540840 A CN111540840 A CN 111540840A CN 202010350435 A CN202010350435 A CN 202010350435A CN 111540840 A CN111540840 A CN 111540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panel
thin film
silica microspheres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04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0840B (zh
Inventor
王丽娟
李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04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0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0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0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0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0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发光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薄膜封装结构,覆盖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及所述发光层的周侧,所述薄膜封装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无机薄膜封装层,以及至少一层裂纹修复层,所述裂纹修复层与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接触,其中,所述裂纹修复层包括有机基质及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在无机薄膜封装层产生裂纹后,通过虹吸作用使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到达裂纹中,对裂纹进行修复,从而提高封装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显示终端的多形态化也不断受到人们的追捧,为显示面板的多形态化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近180°视角、使用温度范围宽,可实现柔性显示与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近几年,人们希望柔性显示像纸一样可以卷曲。卷曲显示占用面积小,携带方便等优点,可卷曲的显示终端也逐渐浮出水面,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但卷曲技术的发展也对显示面板的各膜层提出了巨大挑战,卷曲过程中容易造成膜层断裂,例如封装膜层在卷曲过程中断裂产生裂纹,使得水氧通过裂纹入侵,造成封装失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封装结构,通过在封装结构中设置裂纹修复层,在封装膜层产生裂纹后,对封装膜层进行修复,以提高封装效果。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薄膜封装结构,覆盖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及所述发光层的周侧,所述薄膜封装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无机薄膜封装层,以及至少一层裂纹修复层,所述裂纹修复层与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接触,其中,所述裂纹修复层包括有机基质及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及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粒径为10~500纳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含有氨基和/或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对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包括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含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包括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基质包括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层数为至少两层,沿所述基板指向所述发光层的方向,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与所述裂纹修复层依次交替层叠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层数为两层,所述裂纹修复层的层数为一层,且所述裂纹修复层位于两层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制成材料为氮化硅或氧化硅。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用于将发光层密封在基板上的封装结构,封装结构包括裂纹修复层,裂纹修复层包括有机基质以及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通过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分散在有机基质中形成裂纹修复层,且裂纹修复层与无机薄膜封装层相接触,在无机薄膜封装层产生裂纹后,裂纹修复层中的纳米二氧化硅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裂纹进行修复,以提高封装结构的封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显示面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市场上相继推出可支持柔性卷曲的显示终端,在卷曲过程中,封装结构容易局部断裂,尤其是无机薄膜封装层容易产生裂纹,由此造成水氧通过裂纹入侵到被封装结构封装的发光层,封装失效,由此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甚至失效。
目前薄膜封装技术普遍使用Barix封装技术,即有机-无机交替多层膜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发光层20一侧,且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30、有机封装层40、第二无机封装层50,其中,无机封装层起到阻隔水氧的效果。在受到弯曲应力等应力冲击后,无机封装层容易出现裂纹,水氧通过裂纹入侵到发光层20,造成封装失效。
为解决该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如图2,通过设置包括裂纹修复层320的薄膜封装结构,且裂纹修复层320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322,在无机薄膜封装层产生裂纹后,通过纳米二氧化硅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322对裂纹进行修复,以提高封装效果,进而保证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层200,位于所述基板100的一侧;薄膜封装结构,覆盖在所述发光层200远离所述基板100的一侧以及所述发光层200的周侧,所述薄膜封装结构300包括至少一层无机薄膜封装层,以及至少一层裂纹修复层320,所述裂纹修复层40与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接触,其中,所述裂纹修复层320包括有机基质321及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322。
具体地,显示面板包括薄膜封装结构300,薄膜封装结构300覆盖在发光层200远离基板100的一侧以及发光层200的周侧,以将发光层200密封在基板100上的薄膜封装结构300,薄膜封装结构300包括至少一层无机薄膜封装层,以及至少一层裂纹修复层320,无机薄膜封装层及裂纹修复层320层叠设置,且互相接触,裂纹修复层320包括有机基质321及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纳米二氧化硅微球322。具体地,可以将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322分散在有机基质321中,在无机薄膜封装层一侧形成该裂纹修复层320,当无机薄膜封装层产生裂纹后,由于裂纹的虹吸作用,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322能够从裂纹修复层320中进入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裂纹中进行填充,并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修复裂纹,以提高薄膜封装结构的封装效果,进一步地,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及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322粒径为10~500纳米。
具体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及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粒径为10~500纳米,在制作裂纹修复层时,纳米二氧化硅或者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均可以通过分散在有机基质321中,并将该纳米微球322和有机基质321的混合物设置在无机薄膜封装层的一侧表面,固化该有机基质后得到裂纹修复层320。由于有机基质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分子间隙,将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及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设置为10~500纳米,例如50nm、100nm、200nm、300nm等,以便于在裂纹产生后,在裂纹的虹吸作用下,纳米二氧化硅微球、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能够穿过有机基质的分子间隙,到达无机薄膜封装层的裂缝中,进而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作用对裂纹进行修复,具体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无机薄膜封装层进行很好的吸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还可以通过氢键作用增加与无机薄膜封装层的黏附作用,进而对无机薄膜封装层的裂缝进行修复。
可以理解,纳米二氧化硅微球、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有机基质三者之间还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三者之间互相不发生化学反应,以避免在虹吸作用下纳米微球无法到达无机薄膜封装层的裂纹中;不影响有机基质的固化效率,以便于形成该裂纹修复层320。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含有氨基和/或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对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具体地,纳米二氧化硅可以通过使用正硅酸乙酯作为预聚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也可以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将油溶性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在油包水型微乳液进行聚合,反应一定时间后,除去油相溶剂、表面活性剂、水等,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空纳米微球;也可以采用含有氨基和/或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修饰,采用含有氨基和/或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和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进行反应,将氨基和/或环氧基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表面,获得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进行除水、除溶剂,获得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包括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均包括烷氧基,通过溶胶-凝胶法,使用上述一种或多种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和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表面的羟基进行反应,将氨基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得到氨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其中,也可以将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与正硅酸乙酯共同作为预聚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反应一段时间后,获得氨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溶胶,进一步除水、除溶剂,获得氨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将含有氨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有机基质321混合后,在无机薄膜封装层一侧表面经固化形成裂纹修复层320,当无机薄膜封装层产生裂纹后,通过虹吸作用,氨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到达无机薄膜封装层的裂纹中,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对裂纹进行修复,以提高封装结构的封装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含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包括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均包括烷氧基,通过溶胶-凝胶法,使用上述一种或多种含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和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表面的羟基进行反应,将环氧基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得到环氧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其中,也可以将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与正硅酸乙酯共同作为预聚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反应一段时间后,获得环氧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经过除水、除溶剂,最终获得环氧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将含有环氧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有机基质321混合后,在无机薄膜封装层一侧表面经固化形成裂纹修复层320,当无机薄膜封装层产生裂纹后,通过虹吸作用,环氧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到达无机薄膜封装层的裂纹中,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对裂纹进行修复,以提高封装结构的封装效果。
本申请不限于使用环氧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环氧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进行修复,还可以采用将具有其他基团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形成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对无机薄膜封装层的裂纹进行修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基质321包括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喷墨打印的有机墨水材料包括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采用喷墨打印墨水作为有机基质321,将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322分散到喷墨打印墨水中,在无机薄膜封装层的一侧表面进行喷墨打印,固化后形成裂纹修复层320。喷墨打印工艺较为成熟,通过将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分散到喷墨打印墨水中进行打印,固化成膜,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层数为至少两层,沿所述基板指向所述发光层的方向,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与所述裂纹修复层320依次交替层叠设置。
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层数为至少两层,沿基板指向发光层的方向,无机薄膜封装层与裂纹修复层320依次交替层叠设置,从而能够对水氧进行层层阻隔,提高封装结构的封装效果,进一步地,裂纹修复层320的层数可以为至少两层,且无机薄膜封装层和裂纹修复层320依次交替层叠设置,能够在保证水氧阻隔效果的同时增强裂纹修复作用,可以理解,也能够连续设置多层无机薄膜封装层,或连续设置多层裂纹修复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层数为两层,所述裂纹修复层的层数为一层,且所述裂纹修复层320位于两层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之间。
具体地,如图2,薄膜封装结构300包括两层无机薄膜封装层,即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310、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330,其中,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310、裂纹修复层320、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330沿远离基板10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310、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330能够对水氧进行阻隔,防止水氧入侵到发光层,影响显示效果甚至造成显示失效,裂纹修复层320位于两层无机薄膜封装层之间,在无机薄膜封装层产生裂纹之后,通过虹吸作用,裂纹修复层320中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322填补到该裂纹中,并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作用对裂纹进行修复,以提高薄膜封装结构的封装效果,降低了黑斑产生的几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制成材料为氮化硅或氧化硅。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采用氮化硅或氧化硅材料制作无机薄膜封装层,在裂纹修复层中,纳米二氧化硅微球、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引入,均能在保证良好的修复效果的同时,不会引入多余的杂质。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发光层远离基板一侧以及发光层周侧的薄膜封装结构,薄膜封装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无机薄膜封装层和裂纹修复层,且无机薄膜封装层与裂纹修复层相互接触,裂纹修复层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在无机薄膜封装层产生裂纹后,通过虹吸作用,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填充到裂纹中,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对裂纹进行修复,提高了封装效果,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寿命。
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发光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薄膜封装结构,覆盖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及所述发光层的周侧,所述薄膜封装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无机薄膜封装层,以及至少一层裂纹修复层,所述裂纹修复层与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接触,其中,所述裂纹修复层包括有机基质及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及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粒径记为R,其中,10纳米≤R≤50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采用含有氨基或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对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包括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包括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基质包括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层数为至少两层,沿所述基板指向所述发光层的方向,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与所述裂纹修复层依次交替层叠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层数为两层,所述裂纹修复层的层数为一层,且所述裂纹修复层位于两层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薄膜封装层的制成材料为氮化硅或氧化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350435.4A 2020-04-28 2020-04-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540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0435.4A CN111540840B (zh) 2020-04-28 2020-04-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0435.4A CN111540840B (zh) 2020-04-28 2020-04-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0840A true CN111540840A (zh) 2020-08-14
CN111540840B CN111540840B (zh) 2022-11-15

Family

ID=7197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0435.4A Active CN111540840B (zh) 2020-04-28 2020-04-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08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6791A (zh) * 2022-08-01 2022-11-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1795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Chih-Kwang Tz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ng process thereof
KR20140008215A (ko) * 2012-07-11 2014-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789257A (zh) * 2016-03-23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6887531A (zh) * 2017-03-23 2017-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6960916A (zh) * 2017-05-12 2017-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的薄膜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8152A (zh) * 2018-01-19 2018-07-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结构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08461642A (zh) * 2017-02-17 2018-08-28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薄膜封装构件
CN208141705U (zh) * 2018-05-03 2018-11-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及其显示屏
CN108933161A (zh) * 2017-05-26 2018-12-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1795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Chih-Kwang Tz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ng process thereof
KR20140008215A (ko) * 2012-07-11 2014-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789257A (zh) * 2016-03-23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8461642A (zh) * 2017-02-17 2018-08-28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薄膜封装构件
CN106887531A (zh) * 2017-03-23 2017-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6960916A (zh) * 2017-05-12 2017-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的薄膜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3161A (zh) * 2017-05-26 2018-12-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8258152A (zh) * 2018-01-19 2018-07-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结构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208141705U (zh) * 2018-05-03 2018-11-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及其显示屏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6791A (zh) * 2022-08-01 2022-11-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56791B (zh) * 2022-08-01 2024-04-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0840B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4974B (zh) 彩色滤光层、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101303377B1 (ko) 색-안정적 인광체 변환 led
EP1585371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7387436B2 (ja) 表示基板、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5182594A (zh) 显示基板
CN155421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透明基板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1154084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73338B (zh) 层压方法
CN103403892A (zh) 半导体发光装置
KR20130023099A (ko) 발광 장치
JP2005011794A (ja) 有機el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064401A1 (en) Gas barrier film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30022649A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3088279A (zh) 量子点材料、发光二极管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611035A (zh) 一种量子点oled显示面板
JP2008112592A (ja) 微細構造を持つ有機el素子
KR101863277B1 (ko) 양자점 실리카복합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용 부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US11018322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US20070188092A1 (en) Flexible AC powder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oisture resistant phosphor material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CN109423049A (zh) 封装薄膜及其应用
Cai et al. Stacked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for discretely distributed quantum dot array
CN112534580B (zh) 利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JP2005005166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US7262551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light output
JP5566208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