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2004A - 一种贴合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贴合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32004A CN111532004A CN202010348555.0A CN202010348555A CN111532004A CN 111532004 A CN111532004 A CN 111532004A CN 202010348555 A CN202010348555 A CN 202010348555A CN 111532004 A CN111532004 A CN 1115320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image
- cover plate
- glass cover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a sequence of laminating steps, e.g. by adding new layers at consecutive laminating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B32B38/1841—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during laying up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1/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lamination processes; Safet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贴合方法及设备,其中,贴合方法包括: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获得第一摄像器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器采集的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包括通孔,第二图像包括环状遮挡层的内孔;在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时,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二调节指令,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通孔与内孔的对位;向移动装置发送移动指令,移动指令用于指示移动装置控制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显示面板贴合在玻璃盖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极致屏占比是近两年手机行业共同的追求方向,经过刘海屏、水滴屏的演进后,有通过升降摄像头的方式实现了更高的屏占比的方案,但这种升降摄像头的设计方案,由于增加了摄像头运动机构,加大了整机的厚度和重量,手感体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基于此,屏下摄像头是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优势为摄像头的厚度空间占用相对少,整机会设计的更轻薄,然而,相关技术中没有摄像头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孔与摄像头对应的玻璃盖板的孔之间如何对位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及设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包括: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所述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获得第一摄像器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器采集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包括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图像包括所述环状遮挡层的内孔;在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通孔和所述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时,向所述调节装置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所述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的对位;向移动装置发送移动指令,所述移动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贴合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所述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获得第一摄像器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器采集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包括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图像包括所述环状遮挡层的内孔;在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通孔和所述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时,向所述调节装置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所述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的对位;向移动装置发送移动指令,所述移动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
所述第一摄像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第二摄像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二图像;
调节装置,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响应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调节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的对位;
移动装置,用于响应所述移动指令,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贴合设备的处理器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获得第一摄像器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器采集的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包括通孔,第二图像包括环状遮挡层的内孔;在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时,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二调节指令,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通孔与内孔的对位;向移动装置发送移动指令,移动指令用于指示移动装置控制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显示面板贴合在玻璃盖板。如此,贴合设备在调节了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之后,还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调节显示面板的通孔和玻璃盖板的环状遮挡层的内孔的对位,从而使得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满足对位条件,进而提高了通孔和内孔的对位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摄像头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贴合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CCD摄像头抓标时的区域和特征标记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1包括壳体11、显示屏12以及显示屏12下的摄像孔13,摄像孔13内置有摄像头。
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便捷式媒体播放器、智能音箱、导航装置、显示设备、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计步器、数字TV、台式计算机或者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摄像头的位置示意图。摄像头21可以放置在终端设备的壳体(图未示出)内,并在摄像头21上依次设置保护层22、显示面板23、偏光片24、光学胶25以及具有环状遮挡层26的玻璃盖板27。显示面板23的通孔A、偏光片24的通孔A以及光学胶25的通孔A对齐,遮挡层26可以是油墨层,摄像头21包括镜头211和镜座212,镜头211可以部分伸入至显示面板23的通孔中。
在图2中,显示面板23包括显示区A-A和由于显示面板23线路设计形成的非显示区,遮挡层26部分遮盖非显示区,即玻璃盖板27的遮挡层26用于遮挡通孔A的边缘,显示面板23的通孔A尺寸大于遮挡层26的内孔B的尺寸,以避免用户从手机外侧看到显示面板23;遮挡层26的内孔B的尺寸应大于与摄像头21的视场角对应的尺寸,以避免遮挡层26影响摄像效果;显示区A-A边缘与遮挡层26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遮挡层26遮挡到显示区域,能够理解的,遮挡层26内孔的尺寸与摄像头21的设计相关;摄像头21与显示面板23的通孔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使得在放置摄像头21时避免碰伤显示面板23导致显示面板23的显示异常。
可以看出,外界光通过玻璃盖板27的内孔B进入至摄像头21,显示面板23的通孔A和遮挡层26的内孔B的在组装时的对位精度(或者对位准确度),是保证屏下摄像头21外观、功能和可靠性的重点精度。如果显示面板23的通孔A和遮挡层26的内孔B的对位精度不足,则需要加大上述的各个距离,以保证可靠性,但是这样会导致摄像孔变大影响外观,此时,摄像头21在遮挡层26的内孔的居中性也将变差,影响用户观感。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至少针对如何提升显示面板的通孔和遮挡层的内孔的在组装时的对位精度作出说明,在说明之前,先介绍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贴合方法。
图3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贴合示意图,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贴合设备3可以包括承载膜31(或称为承载件)、夹在承载膜31上的夹子32、以及仿形硅胶Pad33,其中,夹子32用于固定承载膜31,显示面板23与玻璃盖板27的贴合步骤可以包括:1、显示面板23附在承载膜31上,承载膜31的尺寸大于显示面板23的尺寸;2、贴合设备3中的夹子32夹住承载膜31并将显示面板23绷平;3、采用CCD摄像头抓标显示面板23有效显示区AA的对角和玻璃盖板27视窗VA的对角,从而对显示面板23和玻璃盖板27进行对位,在对位的过程中,夹子32带动显示面板23移动以对AA-VA的偏差进行补偿;4、仿形硅胶Pad33向上顶,夹子32向中间移动,将显示面板23进行预弯曲;5、预弯曲后的显示面板23继续随仿形硅胶Pad33向上移动直到与玻璃盖板27接触,完成贴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CCD摄像头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3与玻璃盖板27之间,在仿形硅胶Pad33向上顶之前,贴合设备3可以移开CCD摄像头。
图4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CCD摄像头抓标时的区域和特征标记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CCD摄像头抓取的区域为显示面板的两个对角区域(C1和C2),从显示面板的每个对角区域确定显示面板的两个边(D1和D2,或,D3和D4)为显示面板的特征标记。另外,图中未示出的是,CCD摄像头可以抓取玻璃盖板的两个对角区域,玻璃盖板的两个对角区域可以和显示面板的两个对角区域对应,从玻璃盖板的每个对角区域确定玻璃盖板的两个边为玻璃盖板的特征标记。这样,贴合设备可以根据抓取到的显示面板的四个边和玻璃盖板的四个边,来对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对位度进行调整。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通过抓取到的显示面板的四个边和玻璃盖板的四个边来调整对位的方式中,由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相对摄像孔开孔(通孔)有尺寸公差,且玻璃盖板视窗相对玻璃盖板的遮盖层有尺寸误差,基于显示面板的四个边和玻璃盖板的四个边,使得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对位准确,并不能代表显示面板的通孔和玻璃盖板的内孔的对位准确,即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通孔和玻璃盖板的内孔的对位存在对位不精确的问题。而如果显示面板的通孔和玻璃盖板的内孔的对位偏差大,则整机的摄像头和玻璃盖板的内孔的偏差相应增大,导致外观上摄像头和摄像孔不居中,外观表现力不好。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对位精度可以理解为对位准确度或对位度等。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地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贴合设备可以是任一能够贴合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设备,贴合设备执行某一个步骤,可以是贴合设备的处理器执行该步骤。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应用于贴合设备,该方法包括:
S510、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孔可以为显示面板上的与摄像头对应的孔。
处理器可以在确定到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不满足偏转条件时,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第一调节指令中可以包括用于调整偏转角度的调整参数,例如当前偏转角度或者需要调节装置调节的偏转角度等,从而使得调节装置能够基于第一调节指令中的调整参数,来调节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以使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满足偏转条件。例如,处理确定到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相对角度为3度,并确定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不满足偏转条件,处理器将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调节装置可以将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调整至0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不满足偏转条件,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目标角度。目标角度可以是0或者靠近0的角度,例如0°、0.5°或者1°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指令还可以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进行对位调节,这种调节可以是粗调节,例如,在显示面板的第一边和玻璃盖板的第一边的差距过大时,调节装置可以对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对位进行调节,以使第一边的差距和第二边的在水平面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调节装置可以对基于显示面板的四个边和玻璃盖板的四个边,来对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对位进行调节,使得显示面板的每个边和玻璃盖板的每个边的在水平面的差距都在预设的范围内,从而实现了对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对位进行粗调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指令中还可以包括用于调整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对位的对位参数,以使调节装置基于该对位参数对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对位进行粗调节。
调节装置在调节完毕后,这时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满足偏转条件,且显示面板每一边和玻璃盖板的每一边之间的在水平面的距离都在预设范围内,调节装置可以向处理器发送指令,处理器响应该指令并向摄像器发送图像采集指令,以使摄像器在图像采集后,发送采集的图像至处理器。
S520、获得第一摄像器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器采集的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包括通孔,第二图像包括环状遮挡层的内孔。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孔可以为玻璃盖板上的与摄像头对应的孔。
第一摄像器和第二摄像器可以在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采集图像,第一摄像器的摄像头可以正对通孔,第二摄像器的摄像头可以正对内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孔的形状为圆形,环状遮挡层呈圆环状。在其它实施例中,通孔的形状可以是方形或跑道形等其它形状,相应地,内孔也可以呈方形或者跑道形等其它形状,此处不一一列举。
S530、在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时,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二调节指令,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通孔与内孔的对位。
处理器在得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后,可以获得通孔在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第一位置坐标)和第二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第二位置坐标),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是否满足条件。例如,处理器可以将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分别映射到空间上的第三位置信息(第三位置坐标)和第四位置信息(第四位置坐标),第三位置信息和第四位置信息可以为三维位置坐标,从而可以基于第三位置信息和第四位置信息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再例如,处理器可以不用将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映射到空间中,直接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判断对位是否满足对位条件。又例如,处理器可以将第三位置信息映射到水平面上得到第一平面位置信息,将第四位置信息映射到水平面上得到第二平面位置信息,基于第一平面位置信息和第二平面位置信息,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是否满足对位条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贴合设备中可以保存图像上的位置信息映射到空间的三维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以及保存空间的三维位置信息映射到水平面上的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孔的位置可以代表通孔的中心位置或圆心位置,例如,第一位置信息可以是通孔的中心位置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内孔的位置可以代表内孔的中心位置或圆心位置,例如,第二位置信息可以是内孔的中心位置在第二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在其它实施例中,通孔的位置或内孔的位置可以代表其它,例如某一边缘点或某一边的位置。
第二调节指令中可以包括用于调节通孔和内孔对位的对位参数,例如,对位参数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或玻璃盖板在水平面上需要移动的距离,从而调节装置可以基于第二调节指令中的对位参数,对显示面板和/或玻璃改变位置的调节后,可以使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满足对位条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满足对位条件,可以包括:通孔和内孔的同心度满足同心度要求,例如,通孔的圆心在水平面上的位置,与内孔的圆心在水平面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内。
S540、向移动装置发送移动指令,移动指令用于指示移动装置控制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显示面板贴合在玻璃盖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相互靠近,可以包括:玻璃盖板固定,显示面板向玻璃盖板靠近,例如,移动装置可以包括推动件,推动件用于推动显示面板向玻璃盖板靠近。推动件可以是相关技术中提到的仿形硅胶Pad。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相互靠近,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固定,玻璃盖板向显示面板靠近,或者,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均进行移动且相互靠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玻璃盖板为曲面玻璃盖板。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是折叠面板或者非柔性显示面板,或者,玻璃盖板可以是平面玻璃盖板。
能够理解的,显示面板贴合在玻璃盖板可以是显示面板通过偏光片和光学胶贴合在玻璃盖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贴合设备在调节了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之后,还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调节显示面板的通孔和玻璃盖板的环状遮挡层的内孔的对位,从而使得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满足对位条件,进而提高了通孔和内孔的对位准确度。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530中的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S531、确定通孔在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内孔在第二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
第一摄像器在采集第一图像时的光轴,可以与第二摄像器在采集第二图像时的光轴重合。在采集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后,处理器可以基于已经在第一图像中设置的原点、X轴和Y轴确定通孔的中心点的第一位置信息,处理器可以基于已经在第二图像中设置的原点、X轴和Y轴确定内孔的中心点的第二位置信息。
S532、在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通孔与内孔的之间的对位偏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
能够理解地是,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越短,则确定通孔与内孔之间的对位准确度越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可以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计算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在该距离大于特定距离时,确定通孔与内孔之间的对位偏差大于第一阈值,并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处理器还可以基于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对位参数,从而调节装置可以基于对位参数调节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使得通孔与内孔的对位准确度高。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可以将第一位置信息映射到空间上得到第三位置信息,将第二位置信息映射到空间上得到第四位置信息,基于第三位置信息和第四位置信息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可以将第三位置信息映射到水平面上,得到第一平面位置信息,将第四位置信息映射到水平面上,得到第二平面位置信息,基于第一平面位置信息和第二平面位置信息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在实施时,处理器可以基于第一平面位置信息和第二平面位置信息确定对位参数。
应需理解地是,通过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实施,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是否满足对位条件的实现方案,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是否满足对位条件的方式简单。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的触发条件之前,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基于第一对位偏差和/或第二对位偏差,确定到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的步骤。
其中,第一对位偏差为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对位偏差,第二对位偏差为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对位偏差;其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相对,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相对。
在实施过程中,第一对位偏差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确定:
第一种:第一对位偏差基于第一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第二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
第二种:第一对位偏差基于第三摄像器采集的第三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基于第四摄像器采集的第四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
在实施过程中,第二对位偏差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确定:
第一种:第二对位偏差基于第一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第二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
第二种:第二对位偏差基于第五摄像器采集的第五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基于第六摄像器采集的第六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
以下对处理器如何确定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的实施方式,作出以下几种实施例的说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还包括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第二图像还包括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处理器在基于第一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第二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某一特定角度时,则确定到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
在实施时,摄像孔可以位于终端设备的角落位置,例如,摄像孔位于终端设备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或右下角的位置。以摄像孔位于终端的左上角为例,第一摄像器通过拍摄显示面板的左上角的位置,即可在得到的第一图像中确定到通孔的图像和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的图像,第二摄像器拍摄玻璃盖板的左上角的位置,即可在得到的第二图像中确定到内孔的图像和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的图像。第一相邻两侧边可以为左侧边和上侧边。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不包括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第二图像不包括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而为了要获得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处理器可以向用于采集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的第三摄像器发送拍摄指令,向用于采集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的第四摄像器发送拍摄指令,在第三摄像器基于拍摄指令采集到第三图像并将第三图像发送给处理器,第四摄像器基于拍摄指令采集到第四图像并将第四图像发送给处理器之后,第三图像包括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第四图像包括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处理器在基于第三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第四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某一特定角度时,则确定到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
在实施时,摄像孔可以位于终端设备的非角落位置,例如,摄像孔位于终端设备的顶部中心、左侧部中心、右侧部中心或底部中心等,从而在第一摄像器拍摄通孔,第二摄像器拍摄内孔的位置时,无法得到两个相邻侧边,从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的第三摄像器和第四摄像器,来分别拍摄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还包括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第二图像还包括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处理器在基于第一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第二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某一特定角度时,和/或,在基于第一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第二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某一特定角度时,则确定到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
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图像和第三图像都不包括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第二图像和第四图像都不包括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而为了要获得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处理器可以向用于采集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的第五摄像器发送拍摄指令,向用于采集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的第六摄像器发送拍摄指令,在第五摄像器基于拍摄指令采集到第五图像并将第五图像发送给处理器,第六摄像器基于拍摄指令采集到第六图像并将第六图像发送给处理器之后,第五图像包括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第六图像包括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处理器在基于第一图像/第三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第二图像/第四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某一特定角度时,和/或,在基于第五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第六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某一特定角度时,则确定到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贴合设备能够基于通孔在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内孔在第二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是否满足对位条件,从而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是否满足对位条件所采用的方式简单;并且,贴合设备能够基于第一对位偏差和/或第二对位偏差,确定到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从而使得调节装置能够基于第一调节指令调节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方案中,在玻璃盖板和显示面板对位时,只考虑玻璃盖板和显示面板对位准确即可,而没有考虑到还需要对显示面板的通孔和玻璃盖板的内孔进行对位,从而导致通孔与内孔之间对位不准确,进而需要加大通孔或内孔的尺寸以保证可靠性,从而导致摄像孔的尺寸变大;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仅考虑到了玻璃盖板和显示面板的对位准确性,还考虑到了导致通孔与内孔之间对位的准确性,从而能够减小摄像孔的尺寸。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S540之后,贴合设备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获得第七摄像器采集的第七图像,第七图像包括通孔和内孔;基于第七图像,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是否满足对位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贴合后,增加针对摄像孔同心度的检测过程,从而能够确定到通孔和内孔的同心度是否满足对位条件,如果不满足,确定贴合通孔和内孔偏位,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偏位不良品。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指令包括第一子移动指令和第二子移动指令,S540可以通过以下S541~S545的方式实现:
S541、向移动装置发送第一子移动指令,第一子移动指令用于指示移动装置推动显示面板至目标位置。
其中,移动装置推动显示面板至目标位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是:移动装置推动显示面板移动了预设距离。移动装置推动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移动装置的推动件推动显示面板。
S542、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
其中,触发第一调节指令的方式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S543、获得第一摄像器采集的第八图像,和第二摄像器采集的第九图像;第八图像包括通孔,第九图像包括内孔。
S544、在基于第八图像和第九图像,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时,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二调节指令,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通孔与内孔的对位。
S545、向移动装置发送第二子移动指令,第二子移动指令用于指示移动装置从目标位置处,继续推动显示面板,直到显示面板贴合在玻璃盖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推动件开始推动显示面板时,推动件可能会相对显示面板发生滑移,从而可能导致显示面板移位的现象,因此在推动件推动显示面板了预设距离后,可以再次通过摄像器拍摄图像的方式,对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和通孔和内孔的对位进行调整,从而避免了推动件相对显示面板滑移导致通孔和内孔的对位发生偏移的情况发生。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贴合设备8可以包括:处理器81、第一摄像器82、第二摄像器83、调节装置84以及移动装置85。
处理器81,用于向调节装置84发送第一调节指令,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获得第一摄像器82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器83采集的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包括通孔,第二图像包括环状遮挡层的内孔;在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通孔和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时,向调节装置84发送第二调节指令,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调节装置调节通孔与内孔的对位;向移动装置85发送移动指令,移动指令用于指示移动装置控制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显示面板贴合在玻璃盖板。
第一摄像器82,用于采集第一图像;第二摄像器83,用于采集第二图像。
调节装置84,用于响应第一调节指令,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响应第二调节指令,调节通孔与内孔的对位。
移动装置85,用于响应移动指令,使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显示面板贴合在玻璃盖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还包括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第二图像还包括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其中,处理器81在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不满足偏转条件时,向调节装置84发送第一调节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贴合设备在调节了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之后,还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调节显示面板的通孔和玻璃盖板的环状遮挡层的内孔的对位,从而使得通孔和内孔的对位满足对位条件,进而通过提高了通孔和内孔的对位准确度的方式,减小了摄像孔的尺寸。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贴合设备8还包括:第三摄像器86、第四摄像器87、第五摄像器88以及第六摄像器89。
第三摄像器86,用于采集包括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的第三图像;
第四摄像器87,用于采集包括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的第四图像;
第五摄像器88,用于采集包括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的第五图像;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相对;
第六摄像器89,用于采集包括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的第六图像;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相对;
处理器81,还用于基于第三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第四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第一对位偏差,基于第五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第六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第二对位偏差,在基于第一对位偏差和/或第二对位偏差,确定到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处理器能够确定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是否满足偏转条件,从而在否的情况下,对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进行调节,给出了一种偏转角度的调节方式。并且,由于处理器不仅基于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是否满足偏转条件,还需基于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来确定偏转角度是否满足偏转条件,从而处理器确定的偏转角度是否满足偏转条件的方式更加准确。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贴合设备可以不包括:第三摄像器86、第四摄像器87,即处理器81可以基于第一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第二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第一对位偏差,基于第五图像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第六图像中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第二对位偏差,在基于第一对位偏差和/或第二对位偏差,确定到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合设备,请继续参阅图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贴合设备8还包括承载装置90。
其中,承载装置90包括承载件(图未示出),承载件用于承载显示面板;移动装置85包括推动件(图未示出),推动件用于通过推动承载件来推动显示面板移动;其中,推动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的粗糙度大于0.5,部分表面为接触承载件的表面。例如,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1至2,例如,粗糙度的取值可以为1、1.5或2。
由于推动件在刚开始推动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会进行仿形预弯的流程,由于固定承载件的夹子的力度不均,或者仿形硅胶Pad的微变形等因素,会导致显示面板在仿形的时候相对仿形硅胶Pad有一定滑移,从而影响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定位精度,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加仿形硅胶Pad的表面粗糙度来解决的这个问题,在相关技术中,将仿形硅胶Pad表面的粗糙度一般为0.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仿形硅胶Pad表面的粗糙度设置为大于0.5的方式,使仿形硅胶Pad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滑移减少。
相关技术中的CCD光源主要照射在显示面板的外形附近,通孔位置的显示面板未直接照射,导致通孔处的图像不清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推动件能透光;贴合设备8还包括:发光件91,发光件91在推动件的背离承载件的一侧,且与通孔对应设置。发光件91用于发出CCD光源。
由于在与显示面板的通孔位置对应设置CCD光源,光透过能够透光的硅胶Pad照射在显示面板的通孔处,提高CCD摄像头抓标孔位时的图像清晰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装置85还包括驱动机构(图未示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承载件和推动件以相同的速度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装置85可以在接收到处理器81发送的第二子移动指令后,响应第二移动指令,使驱动机构驱动承载件和推动件以相同的速度移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用于固定推动装置(图未示出)和用于固定夹子(图未示出)的共用基座上设置驱动机构,其中,推动装置包括在移动装置85内,推动装置用于固定推动件,夹子用于固定承载件,从而使得驱动机构通过驱动共用基座来使承载件和推动件以相同的速度移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推动装置可以固定在第一基座上,夹子可以固定在第二基座上,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以相同的速度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承载装置和移动装置85的移动速度不一致时,影响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对位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增大了推动件表面的粗糙度,使得显示面板和推动件之间不易滑移,提高了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的对位精度。由于在Panel(显示面板的)摄像通孔位置对应的仿形硅胶Pad下方增加CCD光源,CCD光源发出的光透过半透明的仿形硅胶Pad照射在Panel通孔处,提高了摄像器拍摄通孔和内孔时的图像清晰度。由于移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使得承载件和所述推动件以相同的速度移动,避免了在移动过程中,承载件和所述推动件之间产生滑移,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对位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器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本申请实施例”或“前述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或“在前述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除非特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贴合设备执行下述步骤的先后顺序。另外,不同实施例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所采用的方式可以是相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方法。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是贴合设备可以独立执行的,即贴合设备执行下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时,可以不依赖于其它步骤的执行。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所述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
获得第一摄像器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器采集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包括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图像包括所述环状遮挡层的内孔;
在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通孔和所述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时,向所述调节装置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所述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的对位;
向移动装置发送移动指令,所述移动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通孔和所述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内孔在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位置信息;
在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的之间的对位偏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通孔和所述内孔的对位不满足所述对位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一对位偏差和/或第二对位偏差,确定到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对位偏差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与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对位偏差,所述第二对位偏差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之间的对位偏差;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相对,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偏差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或者,所述第一对位偏差基于第三摄像器采集的第三图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基于第四摄像器采集的第四图像中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
所述第二对位偏差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或者,所述第二对位偏差基于第五摄像器采集的第五图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基于第六摄像器采集的第六图像中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之后,还包括:
获得第七摄像器采集的第七图像,所述第七图像包括所述通孔和所述内孔;
基于所述第七图像,确定所述通孔和所述内孔的对位是否满足所述对位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移动装置发送移动指令,所述移动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包括:
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第一子移动指令,所述第一子移动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装置推动所述显示面板至目标位置;
向所述调节装置发送所述第一调节指令,所述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
获得所述第一摄像器采集的第八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器采集的第九图像;所述第八图像包括所述通孔,所述第九图像包括所述内孔;
在基于所述第八图像和所述第九图像,确定所述通孔和所述内孔的对位不满足所述对位条件时,向所述调节装置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所述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的对位;
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第二子移动指令,所述第二子移动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装置从所述目标位置处,继续推动所述显示面板,直到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所述玻璃盖板为曲面玻璃盖板。
8.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所述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获得第一摄像器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摄像器采集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包括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图像包括所述环状遮挡层的内孔;在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通孔和所述内孔的对位不满足对位条件时,向所述调节装置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所述第二调节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的对位;向移动装置发送移动指令,所述移动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
所述第一摄像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第二摄像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二图像;
调节装置,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调节具有通孔的显示面板,与具有环状遮挡层的玻璃盖板的偏转角度;响应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调节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孔的对位;
移动装置,用于响应所述移动指令,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玻璃盖板相互靠近,直到所述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摄像器,用于采集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的第三图像;
第四摄像器,用于采集包括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的第四图像;
第五摄像器,用于采集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的第五图像;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相对;
第六摄像器,用于采集包括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的第六图像;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与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相对;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图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所述第四图像中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第一对位偏差,基于所述第五图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所述第六图像中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第二对位偏差,在基于所述第一对位偏差和/或所述第二对位偏差,确定到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摄像器,用于采集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的第五图像;
第六摄像器,用于采集包括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的第六图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和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相邻两侧边确定第一对位偏差,基于所述第五图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和所述第六图像中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相邻两侧边确定第二对位偏差,在基于所述第一对位偏差和/或所述第二对位偏差,确定到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玻璃盖板之间的偏转角度大于第二阈值时,向调节装置发送第一调节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装置;
所述承载装置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用于通过推动所述承载件来推动所述显示面板移动;
其中,所述推动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的粗糙度大于0.5,所述部分表面为接触所述承载件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度的取值范围为1至2。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能透光;所述设备还包括:发光件;
所述发光件在所述推动件的背离所述承载件的一侧,且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装置还包括: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推动件以相同的速度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48555.0A CN111532004A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贴合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48555.0A CN111532004A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贴合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32004A true CN111532004A (zh) | 2020-08-14 |
Family
ID=7197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48555.0A Pending CN111532004A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贴合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32004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51038A (zh) * | 2020-09-10 | 2020-12-08 |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检测穿戴设备的显示屏的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3114830A (zh) * | 2021-06-11 | 2021-07-13 | 成都新西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对位位置的校正量获取方法、调节方法、贴合方法及介质 |
CN113360026A (zh) * | 2021-06-24 | 2021-09-07 | 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精度贴合治具及其贴合方法 |
CN114454591A (zh) * | 2022-02-09 | 2022-05-10 | 创维集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面板贴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35507A (zh) * | 2016-05-05 | 2016-08-10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手机盖板玻璃和液晶屏的贴合方法 |
CN108282561A (zh) * | 2018-01-26 | 2018-07-1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显示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27130A (zh) * | 2019-10-23 | 2020-01-24 | 东莞市集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钻孔屏的对位贴合装置 |
-
2020
- 2020-04-28 CN CN202010348555.0A patent/CN11153200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35507A (zh) * | 2016-05-05 | 2016-08-10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手机盖板玻璃和液晶屏的贴合方法 |
CN108282561A (zh) * | 2018-01-26 | 2018-07-1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显示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27130A (zh) * | 2019-10-23 | 2020-01-24 | 东莞市集银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钻孔屏的对位贴合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51038A (zh) * | 2020-09-10 | 2020-12-08 | 惠州高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检测穿戴设备的显示屏的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3114830A (zh) * | 2021-06-11 | 2021-07-13 | 成都新西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对位位置的校正量获取方法、调节方法、贴合方法及介质 |
CN113360026A (zh) * | 2021-06-24 | 2021-09-07 | 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精度贴合治具及其贴合方法 |
CN113360026B (zh) * | 2021-06-24 | 2023-04-25 | 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精度贴合治具及其贴合方法 |
CN114454591A (zh) * | 2022-02-09 | 2022-05-10 | 创维集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面板贴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32004A (zh) | 一种贴合方法及设备 | |
US11550118B2 (en) | Lens driving apparatus,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9952444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ing module and imaging-module manufacturing device | |
KR102640659B1 (ko) |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장치 | |
US20210143672A1 (en) | Nfc communication and qi wireless charging of eyewear | |
US9311883B2 (en) | Recalibration of a flexible mixed reality device | |
US10976836B2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859843B1 (en) | Backplate for head-mounted displays | |
US11917120B2 (en) | Eyewear with strain gauge estimation | |
CN108900737B (zh) | 一种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210103150A1 (en) |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adjustment mechanisms for head-mounted displays | |
CN115804025A (zh) | 卷帘快门相机流水线曝光时间戳误差确定 | |
CN114762314A (zh) | 用于控制相机运动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 |
CN110430346A (zh) |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 |
US20240168301A1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Systems With Optical Module Calibration | |
CN102215333A (zh) | 用于成像设备的组装方法和成像设备 | |
CN108769547A (zh) |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 |
CN110347007A (zh) | 一种投影灯中激光器的校准方法和装置 | |
JP2007064668A (ja) | 形状計測装置、形状計測方法、およびターゲット | |
US11622104B2 (en) | Camera holder for economical and simplified test alignment | |
CN113672096A (zh) | 一种具有全息效果的智能手势互动显示装置 | |
CN114419718B (zh) | 电子设备及人脸识别方法 | |
KR20190142187A (ko) |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 |
CN221263901U (zh) |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 |
CN215525559U (zh) | 一种防窥膜检测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