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7269A - 净化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净化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7269A
CN111527269A CN201880084225.6A CN201880084225A CN111527269A CN 111527269 A CN111527269 A CN 111527269A CN 201880084225 A CN201880084225 A CN 201880084225A CN 111527269 A CN111527269 A CN 111527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treated
treatment
adjustment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42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仓山功治
荒卷裕治
天本辽介
和田将
原田力
东孝彦
荫西锐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himu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himu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himu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Inc filed Critical Nishimu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527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72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5/00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 E03D5/003Grey water flush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8Apparatus therefor
    • B01D61/081Apparatus therefor used at home, e.g. kitch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58Multistep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2Hollow fibre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8Hollow fibre memb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8Control or steer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subclass C02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20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using diffu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5/00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 E03D5/003Grey water flushing systems
    • E03D5/00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isterns for using grey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5/00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 E03D5/016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flushing devices, e.g. closed flushing system with recirculation of bowl-cleaning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operations and control
    • B01D2311/26Further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es
    • B01D2311/2688Biological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7/00Membrane module arrangements within a plant or an apparatus
    • B01D2317/02Elements in series
    • B01D2317/025Permeate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7/00Membrane module arrangements within a plant or an apparatus
    • B01D2317/08Use of membrane modules of different ki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5Black water originating from toil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2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animal husband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2Liquid lev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06Regulation methods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4Aerobic processes using trickle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6Aerobic processes using submerged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13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26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anaerobic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6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two or more ste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66Particular arrangements for anaerobic reactors
    • C02F3/288Particular arrangements for anaerobic reactors comprising septic tanks combined with a fil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1Aerobic and anaerobic treatment in the same react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00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04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for domestic or like local supply
    • E03B1/041Greywater supply systems
    • E03B2001/047Greywater supply systems using rain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30Relating to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e.g. used for coo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厕所系统,通过在完全循环式的生态厕所系统的净化槽的前后设置能够贮存被处理水的调整槽,即使在使用集中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停止系统地稳定进行提供。在对含有污物的被处理水进行微生物处理,且作为清洗水进行循环的生态厕所系统(1)中,具备:原水槽(3),其供含有从厕所(2)排出的污物的被处理水投入;第一调整槽(4),其一边进行利用了曝气的需氧性处理,一边贮存从原水槽(3)排出的被处理水(31),且将贮存的被处理水(31)用泵(43)排出;净化槽(5),其对从第一调整槽(4)排出的被处理水(31)进行微生物处理;第二调整槽(6),其对从净化槽(5)排出的被处理水(31)一边进行厌氧性处理一边贮存,且将贮存的被处理水(31)用泵(62)排出;反应槽(7),其分别从第二调整槽(6)排出的被处理水(31)中的有机物;以及清洗槽(8),其将从反应槽(7)排出的被处理水(31)作为马桶的清洗水贮存。

Description

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了微生物处理的循环式的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利用微生物分解排泄物,并将排泄物的清洗利用过的水再次作为新的清洗水再利用的循环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是,在将含有利用清洗水清洗厕所时的污物的被处理液经由多个槽循环到上述清洗水的生态厕所系统1中,具备:贮存上述被处理液的接收槽4;将贮存于上述接收槽4的上述被处理液移送到接下来的生物处理槽5的移送泵;将上述被处理液处理成上述清洗液的多个处理槽5~7;以及贮存进行了处理的上述清洗水的清洗水槽8,上述移送泵以恒定的流量将上述被处理液移送到接下来的生物处理槽5。这样的生态厕所系统不需要电源、上下水道等设备,因此能够在发生灾害时、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域等不受制约地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95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因为专利文献1所示的生态厕所系统没有监视、控制系统整体的水量,所以在例如厕所的使用集中的情况等,可能来不及处理而必须利用未处理的状态的再生水。
另外,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来不及处理,可能引起处理对象物从槽中溢出,因此导致之后的维护工时的增加、系统的故障。
本发明提供一种净化处理系统,通过在完全循环式的净化处理系统的净化槽的前后设置可贮存被处理水的调整槽,即使在使用集中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停止系统地稳定提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对含有污物的被处理水进行微生物处理,且作为清洗水循环,其具备:原水槽,其供含有污物的被处理水投入;第一调整槽,其一边进行利用了曝气的需氧性处理,一边贮存从上述原水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且将贮存的被处理水用泵排出;净化槽,其对从第一调整槽排出的被处理水进行微生物处理;第二调整槽,其对从净化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一边进行厌氧性处理一边贮存,且将贮存的被处理水用泵排出;反应槽,其分解从第二调整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中的有机物;以及清洗水槽,其将从反应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作为清洗水贮存。
这样,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具备:原水槽,其供含有污物的被处理水投入;第一调整槽,其一边进行利用了曝气的需氧性处理,一边贮存从上述原水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且将贮存的被处理水用泵排出;净化槽,其对从第一调整槽排出的被处理水进行微生物处理;第二调整槽,其对从净化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一边进行厌氧性处理一边贮存,且将贮存的被处理水用泵排出;反应槽,其分解从第二调整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中的有机物;以及清洗水槽,其将从反应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作为清洗水贮存,因此,设置于净化槽的处理的前级和后级的第一调整槽和第二调整槽能够预备地进行微生物处理,并且作为贮存被处理水的缓冲部发挥作用,起到以下效果:即使在使用集中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停止系统地安定驱动。
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基于贮存于上述反应槽的被处理水的贮存量控制第二调整槽的泵的驱动。
这样,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至少基于贮存于反应槽的被处理水的贮存量控制第二调整槽的泵的驱动,因此起到以下效果:在具有足够的清洗水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二调整槽贮存被处理水,在清洗水稍微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向反应槽送出适当的量。
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基于贮存于上述第二调整槽的被处理水的贮存量控制第一调整槽的泵的驱动。
这样,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至少基于贮存于第二调整槽的被处理水的贮存量控制第一调整槽的泵的驱动,因此起到能够进行符合净化处理的适当的控制的效果,上述净化处理例如在第二调整槽的被处理水多的情况下,判断为净化处理来不及,缓慢地进行被处理水从第一调整槽向净化槽的排出,在第二调整槽的被处理水少的情况下,判断为净化处理及时,快速地进行被处理水从第一调整槽向净化槽的排出。
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基于贮存于上述第二调整槽的被处理水的水质控制第一调整槽的泵的驱动。
这样,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至少基于贮存于上述第二调整槽的被处理水的水质控制第一调整槽的泵的驱动,因此起到以下效果:通过根据水质信息判断净化处理是否判适当地进行,能够进行符合净化处理的状态的适当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上述第二调整槽和上述原水槽相邻配设,并且该第二调整槽及原水槽通过配管连接,且在该配管的途中配设有阀,上述第二调整槽从该第二调整槽的比上述原水槽的上表面位置靠上方朝向上述上表面位置将内部加工成锥状,在该锥状的前端部分具有开口部,从该开口部伸出的上述配管与上述原水槽的上表面部分连接。
这样,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第二调整槽及原水槽通过配管连接,且在该配管的途中配设有阀,上述第二调整槽从该第二调整槽的比上述原水槽的上表面位置靠上方朝向上述上表面位置将内部加工成锥状,在该锥状的前端部分具有开口部,从该开口部伸出的上述配管与上述原水槽的上表面部分连接,因此起到以下效果:能够将贮存于第二调整槽的锥状的前端部分的未处理的污物穿过配管返送到原水槽,再次通过微生物处理进行分解。
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上述阀是电磁阀,上述净化处理系统具备定期或不定期地控制上述电磁阀的开放的控制单元。
这样,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上述阀是电磁阀,且上述净化处理系统具备定期或不定期地控制上述电磁阀的开放的控制单元,因此起到以下效果:能够将贮存于第二调整槽的锥状的前端部分的未处理的污物通过自动控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返送到原水槽,再次进行微生物处理。
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在上述第一调整槽及上述第二调整槽的内壁面设有菌床袋,该菌床袋投入有植入了菌的接触材料。
这样,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在第一调整槽及第二调整槽的内壁面设有菌床袋,该菌床袋投入有植入了菌的接触材料,因此起到以下效果:通过使第一调整槽及第二调整槽作为贮存被处理水的缓冲部发挥作用,并且同时还进行微生物处理,能够更高性能地处理被处理水。
另外,设置有投入有植入了菌的接触材料的菌床袋,因此起到以下效果:容易进行菌的维护,并且能够防止锯末等堵塞配管。
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具备:中空纤维过滤器,其供通过了上述反应槽的被处理水穿过;以及反渗透膜过滤器,其供穿过了中空纤维过滤器的被处理水穿过。
这样,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具备:中空纤维过滤器,其供通过了反应槽的被处理水穿过;以及反渗透膜过滤器,其供穿过了中空纤维过滤器的被处理水穿过,因此起到以下效果:能够去除残留的菌,并且去除穿过反应槽的木质基片被着色的被处理水的颜色,生成透明的清洗水。
另外,在利用中空纤维过滤器去除粗菌后,利用反渗透膜过滤器去除细微的着色,因此起到以下效果:能够将过滤器的堵塞抑制为最小限度,减少维护的工时。
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具备循环控制单元,该循环控制单元使贮存于上述清洗水槽的清洗水定期或不定期地在系统内循环。
这样,在本发明的净化处理系统中,具备循环控制单元,该循环控制单元使贮存于清洗水槽的清洗水定期或不定期地在系统内循环,因此起到以下效果:在使用频率少的情况下,有时导致清洗水槽内的清洗水劣化,但通过使清洗水在系统内循环,能够防止清洗水的劣化,始终使用干净的清洗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的结构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构造的剖视图及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净化槽的构造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第二调整槽的构造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反应槽的构造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反应槽的停存区域的构造的图。
图9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排出增加的系统内的水分的机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将换气扇的气流用于增加的系统内的水分的排出的情况的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构造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第二调整槽的构造的图。
图13是表示现有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厕所与原水槽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厕所与原水槽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侧剖视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俯视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第二原水槽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图19中的控制部100的结构的图。
图21是表示冷却在图20的箱体内流通的空气的情况的配管的结构的图。
图22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从鼓风机送出的空气在第一调整槽曝气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在箱体内流通的空气的配管的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贯穿本实施方式整体,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净化处理系统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净化处理系统的一例,对生态厕所系统进行说明,但除了厕所以外,也能够应用于家畜的粪便处理、生活排水或厨余垃圾的处置等能够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的污物的处理。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生态厕所系统是能够将厕所的清洗使用过的水通过进行微生物处理而再次作为清洗水再利用的循环式的生态厕所系统。此外,通过所需的能量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能,也可以做成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完全独立型的循环式生态厕所系统。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的结构的系统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生态厕所系统1具备:原水槽3,其将从厕所2水洗出的污物物理上分解得细小;第一调整槽4,其贮存含有变得细小的污物且成为处理对象的被处理水31,并且进行基于需氧菌的第一需氧处理;净化槽5,其进行基于厌氧菌的第一厌氧处理及基于需氧菌的第二需氧处理;第二调整槽6,其贮存由净化槽5处理后的被处理水,并且进行基于厌氧菌的厌氧处理;反应槽7,其将被处理水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清洗槽8,其贮存净化为再生水的处理水;以及控制部100,其对系统整体进行监视、控制。
另外,在厕所2的马桶座设置有清洗马桶座9,且具备:雨水贮存槽10,其贮存用于供该清洗马桶座9使用的雨水;以及加压部11,其为了将贮存于雨水贮存槽10的雨水处理水用于清洗马桶座9而对该雨水处理水加压。
进一步地,具备将从太阳光得到的能量转换成电的太阳能板12和补充发电得到的电的二次电池13。
图3及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原水槽的构造的图。图3是原水槽3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原水槽3的俯视图及剖视图(图4(A)是原水槽3的俯视图,图4(B)是从图4(A)的箭头a观察时的剖视图)。向原水槽3投入在厕所2清洗使用过的清洗水和排泄物等污物混合的被处理水31。原水槽3具有:供该被处理水31投入的投入区域32;以及用泵33将被处理水31含有的固形物被分解得细小的状态的被处理水31送出至接下来的处理槽的送出区域34。此时的泵33的驱动控制由控制部100进行。
在图3及图4中,在投入区域32配设有供来自厕所2的被处理水31流入的流入口35,且通过配管与厕所2的排出口连接。另外,详情后面叙述,但配设有供来自第二调整槽6的返送污泥投入的投入口36。从流入口35及投入口36投入的被处理水31中的固形物在投入区域32中通过搅拌叶片37的旋转和基于鼓风机38(鼓风机的气体扩散管)的曝气被粉碎得细小。搅拌叶片37的旋转通过马达37a的驱动进行,该马达37a的驱动控制由控制部100进行。
分隔投入区域32和送出区域34的分隔板39在三个平板状的部位形成,由第一部件39a、第二部件39b以及第三部件39c构成,第一部件39a相对于原水槽3沿垂直的方向上从上表面配设至下表面附近,第二部件39b从第一部件39a的中途的位置朝向投入区域32侧的下方以倾斜的方式配设,第三部件39c相对于原水槽3沿垂直的方向从第二部件39b的端部配设至原水槽3的下表面。各个部件与原水槽3的侧壁面无间隙地粘接,成为被处理水31不能从侧面部分流通的构造。此外,第一部件39a和第三部件39c不需要相对于原水槽3严格地垂直配设,也可以多少向水平方向倾斜。
在第一部件39a中的比该第一部件39a的与第二部件39b接合的接合位置S靠上方的区域和第二部件39b开设有小的孔301,在投入区域32被粉碎得细小的固形物和被处理水31流通到送出区域34,粉碎不充分的固形物卡到孔301而不能向送出区域34侧移动。也就是,分隔板39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通过使粉碎不充分的固形物不能够向送出区域34移动,防止了泵33、配管的堵塞。
另外,鼓风机38隔着第二部件39b设置于送出区域34侧,成为经由第二部件39b的孔301朝向投入区域32侧进行曝气的构造。由此,能够使卡在孔301的过大的固形物从第二部件39b分离,防止孔301的堵塞,并且使过大的固形物扩散到投入区域32内,再次进行粉碎处理。
在第一部件39a的比接合位置S靠下方的区域未形成孔301,使鼓风机38的曝气高效地向投入区域32侧传播。此外,第三部件39c也可以形成孔301,也可以不形成孔301。
泵33的驱动由控制部100进行,但在后级的第一调整槽4的水位存在富裕的情况下,控制部100随时将原水槽3的被处理水31用泵抽到第一调整槽4。在第一调整槽4的水位没有富裕的情况下,不驱动泵33,将被处理水31贮存于送出区域34,但在送出区域34设置有浮子302,在超过预先设定的水位的情况下,不管第一调整槽4的水位如何,均利用泵进行抽取,将被处理水31送出。
用泵33从原水槽3的送出区域34送出的被处理水31贮存于第一调整槽4。在该第一调整槽4中,根据下一级的净化槽5的处理的进行情况贮存被处理水31。在控制部100判断为净化槽5的净化处理跟不上的情况下,即判断为第二调整槽6的水位变高,从净化槽5排出的被处理水31在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使净化槽5的净化处理缓慢进行,将被处理水31贮存于第一调整槽4。另外,在判断为净化槽5的净化处理顺利地进行的情况下,即判断为第二调整槽6的水位低,且从净化槽5排出的被处理水31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为了推进净化槽5的净化处理,立即将被处理水31投入净化槽5。
而且,在该第一调整槽4设有成为需氧菌的菌床的第一菌床区域41,在该菌床活性化的菌在第一调整槽4的内壁形成生物膜,通过来自鼓风机42(鼓风机的气体扩散管)的曝气进行需氧处理。另外,同时,通过来自鼓风机42的曝气使被处理水31的溶氧增加,使以后的处理中的菌的活动活性化。也就是,在被处理水31贮存于第一调整槽4的期间,能够作为净化槽5的前处理事前进行需氧处理,能够减轻后级的净化槽5的净化处理的负担。
此外,被处理水31从第一调整槽4向净化槽5的送出通过泵43的抽取进行,泵43的驱动控制通过基于第二调整槽6的水位的控制部100的控制进行。另外,也可以在菌床区域41、例如在网眼状的菌床袋投入有植入了菌的接触材料,在此进行了活性化的菌在第一调整槽4的内壁形成生物膜。由此,能够防止接触材料分散在槽内,并且防止因接触材料而引起的配管的堵塞等。
另外,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第一调整槽4的上部配设搅拌叶片44和旋转驱动该搅拌叶片44的马达45。固形物可能堆积于第一调整槽4的上部(在原水槽3被粉碎得细小的固形物浮起而堆积),在仅通过鼓风机42的曝气难以使堆积的固形物扩散的情况下,通过驱动搅拌叶片44,能够将堆积的固形物再次粉碎,从而送出到后级的处理槽5。马达45的驱动控制由控制部100进行。就驱动的时机而言,例如,也可以定期驱动马达45,也可以定期尝试驱动,并测定其摩擦力,在摩擦大的情况下推定为固形物沉积,并正式驱动马达45。
而且,泵43也可以设置于直接接受鼓风机42的曝气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曝气防止泵43的堵塞。
此外也可以是,在第二调整槽6设置水质传感器(未图示),控制部100基于该水质传感器的信息控制第一调整部4的泵43的驱动。即,也可以是,在第二调整槽6的水质良好的情况下,设为净化处理充分地进行,并将被处理水31送出到净化槽5,在水质不良的情况下,设为在净化槽5的净化处理充分,尽可能将被处理水31贮存于第一调整槽4,使净化处理缓慢进行。另外,此时,详情后面叙述,但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加速从第二调整槽6向原水槽3的返送。由此,能够对净化处理不充分的被处理水31再次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
从第一调整槽4送出的被处理水31在净化槽5中正式进行微生物处理。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净化槽的构造的图。净化槽5具有:进行第一厌氧处理的厌氧处理区域51;进行第二需氧处理的需氧处理区域52;以及将被处理水31送出到后级的反应槽6的送出区域53。
从第一调整槽4投入的被处理水31首先在厌氧处理区域51进行第一厌氧处理。该第一厌氧处理耗费一定程度时间进行,因此如图5所示地构成为,将厌氧处理区域51划分成两个,在各个划区依次进行厌氧处理。各个划区由连通的管连接,被处理水31通过自然流动在划区间流通。厌氧处理区域51和需氧处理区域52在各个区域的上方可供被处理水31流通地连通,进行了第一厌氧处理的被处理水31穿过该连通路送出到需氧处理区域52。在需氧处理区域52中,从鼓风机57(鼓风机的气体扩散管)对收纳于网眼状的框体55且需氧菌常驻的接触材料56输送空气,进行需氧处理。需氧处理区域52和送出区域53在各个区域的下方连通,进行了需氧处理的被处理水31被送出至接下来的第二调整槽6。该净化槽5的处理不使用泵等,全部通过自然流动进行。因此,与被处理水31投入相应地,同时同量的被处理水被送出到第二调整槽6。
另外,在需氧处理区域52进行了需氧处理的被处理水31的一部分为了再次进行充分的微生物处理,利用泵、曝气穿过管而返送到厌氧处理区域51,反复处理,以成为更干净的被处理水31。此外,鼓风机57、泵的驱动控制由控制部100进行。
在净化槽5进行了处理的被处理水31贮存于第二调整槽6。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第二调整槽的构造的图。该第二调整槽6根据后述的清洗水的剩余量、净化槽5的处理的进行程度,即,控制部100基于第二调整槽6的水位、后述的反应槽7中的停存区域73的水位、根据需要基于清洗槽8的水位等判断处理的进行程度,该第二调整槽6根据该控制部100的判断,将被处理水31贮存,或送出到下一级的反应槽7。也就是,在清洗槽8、反应槽7的停存区域73的水位下降时,判断为清洗水具有不足倾向,将被处理水31向反应槽7送出。在清洗槽8、反应槽7的停存区域73的水位上升时,判断为清洗水被充分确保,将被处理水31贮存于第二调整槽6内。在该第二调整槽6的水位也上升的情况下,如上述地,将被处理水31贮存于第一调整槽4,从而调整处理的进行程度。此外,被处理水31从第二调整槽6向反应槽7的送出通过泵62进行,泵62的驱动控制如上述地基于控制部100的判断进行。
在被处理水31在净化槽5中的净化处理不充分的状态下被送出到该第二调整槽6的情况下,有时在第二调整槽6的下方沉淀污泥。因此,如图6所示地构成为,使第二调整槽6的贮存有被处理水31的底面部分倾斜,在其前端部分61沉淀污泥。该倾斜的前端部分61的高度与原水槽3的上表面位置对应,成为将沉淀的污泥抽出并发送到原水槽3的构造。具体来说,前端部分61和原水槽5的上表面部分通过配管67连接,在该配管67设置有电磁阀68。该电磁阀68为通过控制部100的控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放的构造,通过开放电磁阀68,能够将积存于前端部分61的污泥抽出并发送到原水槽3。原水槽3和第二调整槽6相邻配设,通过将配管67的长度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将沉淀于第二调整槽6的污泥容易地返送到原水槽3,并且降低维护的工时。
此外,也可以在该第二调整槽6还设置与第一调整槽4相同的菌床区域63,在此活性化的菌在第二调整槽6的内壁形成生物膜。由此,能够对贮存于第二调整槽6的被处理水31再次进行厌氧处理,并且能够一边防止接触材料在槽内分散,一边防止因接触材料而引起的配管的堵塞等。
另外,也可以如上述地在第二调整槽6设置水质传感器(未图示),基于来自水质传感器的信息,控制向原水槽3的返送的速度。即,也可以是,在水质差的情况下,增大向原水槽3的返送的速度(或返送的量),在水质良好的情况下,降低向原水槽3的返送的速度(或返送的量)。
从第二调整槽6送出的被处理水31投入反应槽7。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反应槽的构造的图。在被处理水31投入反应槽7时,从设置于反应槽7的上方的散布部71散布而投入。反应槽7具有:将被处理水31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去除的分解区域72(上侧的区域);以及贮存去除了有机物的被处理水31的停存区域73(下侧的区域)。在分解区域72填充有植入了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菌的生物基片74(例如,杉木基片等),从散布部71散布的被处理水31一边穿过该生物基片74,一边去除有机物。穿过了生物基片74的被处理水31贮存于配设在下方的停存区域73。
贮存于停存区域73的被处理水31被净化到能够用作清洗水的水平。然而,贮存于停存区域73的被处理水31在分解区域72中一边与生物基片74接触,一边通过,因此被着色成茶色。即使净化水平足够,但在茶色的水作为清洗水流出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来说心里是不舒服的。因此,为了去除该茶色的着色,使用除色过滤器75。另外,同时,为了消除菌向下级的清洗槽8的流出,使用除菌过滤器76。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反应槽的停存区域的构造的图。图8(A)表示对过滤器处理前和后进行区域划分,且由一个过滤器进行处理的情况的构造,图8(B)表示对过滤器处理前和后进行区域划分,且由两个过滤器进行处理的情况的构造,图8(C)表示对过滤器处理前和后比进行区域划分,且由一个过滤器进行处理的情况的构造,图8(D)表示对过滤器处理前和后不进行区域划分,且由两个过滤器进行处理的情况的构造。如上所述,在此,目的为去除茶色的着色和菌,对于茶色的着色而言,使用利用了反渗透膜的除色过滤器75有效,对于菌而言,使用利用了中空纤维的除菌过滤器76有效。
在图8(A)的情况下,除色过滤器75和除菌过滤器76为一体,仅进行了过滤器处理的被处理水31送出至清洗槽8。在该情况下,利用一个过滤器实现功能,因此能够简化结构,但存在过滤器容易堵塞的可能性。另外,仅进行了过滤器处理的被处理水31送出至清洗槽8,因此在过滤器更换时、过滤器堵塞的情况等下,需要停止整个生态厕所系统1。在图8(B)的情况下,先利用除菌过滤器76去除菌后,再穿过除色过滤器75,因此先去除尺寸大的菌后,再除色,能够抑制过滤器的堵塞。然而,在该情况下,在过滤器更换时、过滤器堵塞的情况等下,也需要停止整个生态厕所系统1。
在图8(C)的情况下,除色过滤器75和除菌过滤器76为一体,无论过滤器处理前后,被处理水31都送出至清洗槽8。在该情况下,与图8(A)同样地,因为利用一个过滤器实现功能,所以能够简化结构,但存在过滤器容易堵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无论过滤器处理前后,被处理水31都送出至清洗槽8,因此,即使在过滤器更换时、过滤器堵塞的情况等下,也无需停止整个生态厕所系统1。在图8(D)的情况下,因为先利用除菌过滤器76去除菌后,再穿过除色过滤器75,因此,先去除尺寸大的菌后再除色,能够抑制过滤器的堵塞。另外,即使在过滤器更换时、过滤器堵塞的情况等下,也无需停止整个生态厕所系统1。
此外,也可以在该停存区域73还设置与第一调整槽4、第二调整槽6同样的菌床区域77,在此活性化的菌在停存区域73的内壁形成生物膜。由此,能够对贮存于停存区域73的被处理水31再次进行厌氧处理。
通过进行图8所示的过滤器处理,能够生成进行了透明化的干净的被处理水31(在该时刻成为再利用于清洗用的处理水)。进行了透明化的被处理水31基于控制部100的控制,从停存区域73通过泵抽送而送出至清洗槽8。当在厕所2如厕后冲水时,该清洗槽8的处理水通过泵81被送出,清洗厕所2,并再次在系统内循环。
通过以上那样的一系列的处理,能够使清洗水循环。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在各处理中所需的泵抽取、控制部100的驱动的电力利用由太阳能板12产生的电力。由太阳能板12产生的电力蓄积于二次电池13,根据需要,一边各泵、控制部100消耗电力,一边进行处理。太阳能板12也可以设置于屋顶之上,也可以以附设于生态厕所系统1的侧壁的方式形成薄板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能够在如厕后使用净水马桶座9。净水马桶座9用的水使用贮存于雨水贮存槽10的雨水。在雨水贮存槽10中,例如,通过氯等药品、光催化剂等进行杀菌、消毒,即使与身体接触也没有问题的水平的净水作为雨水处理水得到了确保。在使用净水马桶座9时,需要以预定的力量喷出清洗用的雨水处理水,因此通过加压部11进行加压处理。它们的控制全部由控制部100进行,所需的电力由蓄积于二次电池13的电力补给。
在清洗马桶座9使用雨水处理水的情况下,流向厕所2的水的量相应地增加。另外,因为通过排尿等也投入水分,所以生态厕所系统1内的整体的水分量有时增加到对净化处理产生影响的程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将增加的水分高效地排出到生态厕所系统1的外部的功能。
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排出增加的系统内的水分的机构的一例的图。图9(A)是生态厕所系统的主视图,图9(B)是生态厕所系统的侧视图。在图9中,增加的水分在净化到能够作为清洗槽8的处理水再利用的水平后被放出到太阳能板12。如图9所示,例如,在太阳能板12的上方端部(上边部分)设置有开设有小的孔的滴水槽121,将穿过来自生态厕所系统的室内的管122通过泵抽取而搬送到该滴水槽121的处理水放出到太阳能板12的表面。太阳能板12的表面被该处理水冷却,温度降低,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夏季的发电效率。另外,同时能够清洗太阳能板12的表面,提高发电效率。
此外,太阳能板12附设于生态厕所系统1的侧壁的情况也同样地从太阳能板12的上方端部(太阳能板12的上边部分)向太阳能板12的表面放出处理水,由此能够降低太阳能板12的温度,提高发电效率。
如图9那样的处理水向太阳能板12的放出特别是在夏季等由于太阳能板12的温度上升而发电效率下降时非常有效,但如果到了冬季,则不太会得到优点。另外,根据环境不同,有可能放出的处理水被外部气温冷却而成为冰,使太阳能板12劣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向各处理槽内送入空气的气流,能够使气体流与水分接触,使水分蒸发。例如,在使用鼓风机进行曝气处理的原水槽3、第一调整槽4以及需氧处理区域53等中,即使仅将上部开放,也能够使水分蒸发,使水减少。
另外,为了使水分更高效地蒸发,也可以利用由设置于厕所2内的换气扇产生的气流。仅通过使由换气扇产生的气流穿过各槽,也能够促进水分蒸发。
图10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对增加的系统内的水分的排出利用换气扇的气流的情况的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生态厕所系统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示出了来自换气扇131的气流的方向。
在图10中,着色部分是气流流动的路径,能够以可以与贮存于各槽的被处理水31、处理水接触的状态流动。气流的方向(用图10的虚线箭头表示)为多个,能够根据生态厕所系统1内的水量变更路径。即,在生态厕所系统1内的水量显著增加,需要使大量的水分蒸发的情况下,通过阀(1)和/或阀(2)控制气流的路径,以使气流流经尽可能多的槽,在不需要蒸发那么多的水分的情况下,通过阀(1)和/或阀(2)控制气流的路径,以使气流仅流经最小限度的槽。该阀(1)和/或阀(2)的控制由控制部100进行。
此外,用于清洗马桶座9的水也可以使用对贮存于清洗槽8的处理水进行杀菌、消毒后的水。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11及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净化处理系统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作为净化处理系统的一例,对生态厕所系统进行说明,但除了厕所以外,也能够应用于家畜的粪便处理、生活排水或厨余垃圾的处置等能够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的污物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构造的图。图11(A)是原水槽3的俯视图,图11(B)是从图11(A)的箭头a观察时的剖视图。在图11中,不具备图3及图4的情况那样的搅拌叶片37,构成为仅通过鼓风机38的曝气来处理被处理水31中的固形物。
在图11中,具有供被处理水31投入的投入区域32和用泵33将被处理水31含有的固形物被分解得细小的状态的被处理水31送出到接下来的处理槽的送出区域34。投入区域32和送出区域34被具有小孔301的第一部件39a分隔。在投入区域32配设有供来自厕所2的被处理水31流入的流入口35,且通过配管与厕所2的排出口连接。另外,详情在图11中后述,但配设有供来自第二调整槽6的返送污泥投入的投入口36。
从流入口35及投入口36投入的被处理水31中的固形物沉淀到由配设于投入区域32的第二部件39b及第三部件39c构成的污泥接收部101,在此通过鼓风机38的曝气被粉碎的细小。污泥接收部101由相对于原水槽3的垂直方向倾斜配设的第二部件39b和连接于该第二部件39b且相对于原水槽3水平配设的第三部件39c构成,在各个部件开设有小的孔301。在投入区域32被粉碎得细小的固形物和被处理水31穿过污泥接收部101及第一部件的孔301流通到送出区域34,粉碎不充分的固形物卡在孔301,不能向送出区域34侧移动。
另外,第二部件39b和第三部件39c被固定于内侧壁面的卡定部102a、102b卡定。卡定部102a配设于比卡定部102b高的位置,且构成为,利用第二部件39b的倾斜将污泥集中到第三部件39c的水平部分,能够高效地进行曝气。
而且,卡定部102a配设于比第一部件39a更高的位置且投入区域32侧。由此,即使在假设被处理水31大量投入的情况下,从污泥接收部101溢出的污泥也不直接投入到送出区域34,而是向投入区域32侧溢出,能够防止送出区域34侧的泵33等的堵塞。
此外,原水槽3的水位通过浮子302计测,以不超过第一部件39a的高度的方式进行调整。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第二调整槽的构造的图。与图6的情况不同的是,在第二调整槽6的下方配置并一体形成有原水槽3,且构成为从第二调整槽6的前端部分61排出的污泥原样地投入下方的原水槽3。可以将前端部分61的排出口和原水槽3的投入口36通过管等连接,使从前端部分61返送的污泥穿过管返送到原水槽3,也可以将前端部分61的排出口和原水槽3的投入口36直接连接而使从前端部分61返送的污泥返送到原水槽3。
此外,在图12中构成为图11的原水槽3配置于第二调整槽6的下方,但如果在图3及图4的原水槽3中去除搅拌叶片37的驱动机构,则能够将图3及图4的原水槽3与第二调整槽6一体形成。
这样,通过将原水槽3和第二调整槽6一体形成,能够实现节省空间,能够进行生态厕所系统的紧凑化及厕所个数的增设。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使用图13~图17,对本实施方式的净化处理系统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作为净化处理系统的一例,对生态厕所系统进行说明,但除了厕所以外,也能够应用于家畜的粪便处理、生活排水或厨余垃圾的处置等能够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的污物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在生态厕所系统中,期待与通常的厕所同样地无障碍化的技术。如果是通常的厕所,则能够使用污水处理设施,将从马桶排出的污物等沿地板下的配管送出到净化槽,但在不需要污水处理设施的移动式的临时厕所的情况下,需要在将马桶的位置提高某程度后,将污物等送出到设置于地板上的处理槽。即,由于马桶的位置变高,导致产生台阶,无障碍化变得非常困难(参照图13)。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生态厕所系统,能够不提高马桶的位置地将从该马桶排出的污物等送出到下级的原水槽,并且在原水槽中充分地进行固形物等的细小的粉碎。
如上所述,一般地,从马桶冲出的污物穿过设置于其下方的污物排出用的配管而排出到污水处理系统。在不需要污水处理系统的简易厕所、移动式厕所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需要将厕所2从地板面抬升,得到用于排出污物的高度。于是,对于腿和腰弱的老年人、轮椅的使用非常不便,不能实现无障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将接受从厕所2冲出的污物的原水槽3的高度设定在从设置有厕所2的地板面到供污物排出的排出口之间。于是,原水槽3的高度比以往所知的生态厕所系统低得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高度低的原水槽,也具有将固形物可靠地粉碎,并降低对后级的处理的负荷的功能。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侧视剖视图,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原水槽的俯视图。在厕所2清洗使用过的清洗水和排泄物等污物混合而成的被处理水31首先投入图15、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原水槽3。该原水槽3的高度为从设置有厕所2的地板面到厕所2的排出口的最下端部的高度以下的高度。
原水槽3具有:供被处理水31投入的投入区域32;包括该投入区域32的第一区域135;以及将固形物被分解得细小的被处理水31向接下来的槽送出的第二区域134。投入区域32通过投入区域分隔板32a与其它区域划分,第一区域135和第二区域134由第一原水槽分隔板35a及第二原水槽分隔板36a划分。第一原水槽分隔板35a防止过大的固形物流通到第二区域134,并且第二原水槽分隔板36a为了将第一区域135的水位保持在预定的高度而设置。在投入区域32内配设有以原水槽3的垂直方向为轴转动的搅拌叶片32e,该搅拌叶片32e以配设于投入区域32的上部的马达32f为动力转动,从而将投入区域32内的被处理水31含有的固形物粉碎得细小,并且通过搅拌叶片32e的转动,投入区域32内的被处理水31被搅拌,将固形物分解得细小。
在投入区域分隔板32a开设有小的孔32b,被搅拌叶片32e的转动粉碎得细小的固形物和被处理水31穿过该孔32b流通到投入区域32外的第一区域135内。此时,基于搅拌叶片32e的粉碎不充分的固形物卡在孔32b,无法流通到投入区域32之外。也就是,投入区域分隔板32a发挥过滤器的作用,通过使粉碎不充分的固形物不能移动到投入区域32外,能够防止泵33、配管的堵塞。
在投入区域分隔板32a的内侧面形成有突起状的粉碎部603。就该粉碎部603而言,被处理水31含有的固形物通过随着搅拌叶片32e的旋转而产生的流水流动,并与粉碎部603碰撞,从而促进该固形物的粉碎。粉碎部603例如如图16及图17所示地形成为从投入区域分隔板32a的内侧侧面突起的突起状,而且向被处理水31的搅拌方向(在图15~图17的情况下,假设为绕逆时针的方向)倾斜地配设。通过形成这样的粉碎部603,能够提高固形物的粉碎效率,并且能够使固形物不卡在粉碎部603地始终移动,能够防止该固形物停在固定的部位而凝聚,显著地减少维护的工时。
此外,粉碎部603不限于投入区域分隔板32a的内侧面,只要从投入区域32的内表面朝向内侧方向形成为突起状即可,例如,也可以组合投入区域32的上表面内侧、下表面内侧以及它们中的任一个形成为突起状。
在投入区域32的上表面32c配设有:与厕所2的排出口连通的配管32d;驱动搅拌叶片32e的马达32f;以及在投入区域32发生被处理水31的溢出的情况下将溢出的被处理水31送出到投入区域32外的第一区域135内的配管32g。而且,上表面32c上的配管32d及配管32g以外的区域被盖32h盖住。通过利用该盖32h盖住上表面32c,能够防止因搅拌叶片32e的旋转而粉碎的固形物、被处理水31向外部飞散。另外,即使在投入区域分隔板32a的孔32b堵塞,在投入区域32万一发生了被处理水31的溢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配管32g将固形物及被处理水31放出到投入区域32外,防止因溢出而引起的系统停止等。
此外,从投入区域32溢出的固形物可能未通过搅拌叶片32e被充分粉碎,但在第一区域135与第二区域134之间设置有第一原水槽分隔板35a,在该第一原水槽分隔板35a开设有孔35b,因此过大的固形物(具有比孔35b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固形物)不会流通至第二区域134,不会成为设置于第二区域134的泵33、配管的堵塞的原因。
另外,即使穿过配管32g送出到投入区域32外的第一区域135内的固形物过大,由于第一区域135内通过搅拌叶片32e始终流动,因此虽然耗费一些时间,但均能够被分解得细小,并穿过孔35b向第二区域134移动,在下级的处理中进行生物处理。
在配设于第一区域135与第二区域134之间的第一原水槽分隔板35a的上方部分设置有比孔35b大且连接第一区域135的空间和第二区域134的空间的释放区域35c。就该释放区域35c而言,即使在万一孔35b堵塞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固形物及被处理水31从第一区域135向第二区域134的流通,从而能够防止原水槽3的溢出。
向第二区域134投入贮存于第一区域135的被处理水31中的溢出第二原水槽分隔板36a的被处理水31。向第二区域134投入的被处理水31为固形物被粉碎得细小且接下来能够高效地进行以后的生物处理的状态。第二区域134的被处理水31通过泵33送出到下级的第一调整槽4。泵33的驱动由控制部100的控制装置10111进行,但控制装置1011在后级的第一调整槽4的水位存在富裕的情况下,随时将原水槽3的被处理水31泵抽取到第一调整槽4。在第一调整槽4的水位没有富裕的情况下,不驱动泵33,将被处理水31贮存于第二区域134,但在送出区域34设置有浮子302,在超过预先设定的水位的情况下,无论第一调整槽4的水位如何,均利用泵进行抽取,将被处理水31送出。
此外,作为水位传感器,也可以使用例如电容式的传感器。也可以在原水槽3的外侧面的任意的位置设置电容传感器,朝向内侧方向测定电容,从而判定该高度的被处理水31的有无,并检测水位。另外,水位的测定对后级处理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期待更准确地测定。因此,也可以复合使用上述的浮子302及其它水位传感器,提高灵敏度。
另外,图18所示的原水槽3是对图15~图17所示的原水槽3进一步进行了改良的原水槽,作为搅拌单元,利用原水槽3内的将贮存于投入区域32的外侧的被处理水31返回投入区域32内时产生的水流在投入区域32内搅拌。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第二原水槽的俯视图。在图15~图17所示的原水槽3中,构成为作为搅拌单元,具备搅拌叶片32e和使该搅拌叶片32e转动的马达32f,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设于投入区域32的外侧的循环泵601吸引存在于该投入区域32的外侧的被处理水31,并且将吸引的被处理水31排出到投入区域32内。此时,从喷出部602a、602b喷出利用循环泵601吸引来被处理水31,从而在投入区域32内产生流水,上述喷出部602a、602b贯穿到投入区域32内,且形成为前端部分的截面积随着朝向前端而逐渐次变小。
特别是通过使喷出部602a、602b沿从投入区域32的径向向相同的侧面方向倾斜,能够产生恒定方向的流水。在图18的情况下,从上方向观察,产生左旋的流水。通过该流水,投入区域32内被搅拌,能够将固形物粉碎。
另外,在投入区域32内,在可以成为固形物的流通路的部位形成有突起状的粉碎部603。乘着在投入区域32内产生的流而流动的固形物与粉碎部603碰撞,由此粉碎被促进。此时,通过将粉碎部603例如如图6所示地沿着流通路以锯齿状配置,能够更有效地使固形物碰撞而粉碎。
此外,粉碎部603的形状不限于图18所示那样的圆柱状,例如也可以是圆锥状、多棱柱状、球体状、凸凹状等,配置结构除了锯齿状以外,也可以如平行、直线、垂直、随机等那样各种各样地配置。另外,喷出部602a、602b的数量不限于图18那样在两处,只要具备一处以上即可。而且,喷出部602a、602b的喷出口附近因吐出压而流速快,因此,也可以根据相距喷出口的距离使粉碎部603的大小、形状逐渐变化。例如,也可以在喷出口的附近配置较小的粉碎部603,随着相距喷出口的距离变远而扩大粉碎部603,或尖锐地形成为刀状。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从循环泵601至喷出部602a、602b的途中的配管配设有换向阀604a、604b,且具备与喷出部602a、602b不同地从换向阀604a、604b伸出的反喷射部605a、605b。该反喷射部605a、605b在投入区域分隔板32a的孔32b堵塞的情况下,切换换向阀604a、604b,利用反喷射部605a、605b从投入区域32的外侧喷出被处理水31,从而消除孔32b的堵塞。由此,可以降低原水槽3的维护所需的工时。
而且,循环泵601也可以与泵33并用。即,也可以以将被处理水31送出到第一调整槽4和喷出部602a、602b双方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以根据处理的时机(例如,向第一调整槽4的送出少且向原水槽3的污物投入多时、其相反时),仅将被处理水31送出到第一调整槽4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以仅将被处理水31送出到喷出部602a、602b的方式进行控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利用原水槽3内的将贮存于投入区域32外的被处理水31返回至投入区域32内时产生的水流进行搅拌,因此不需要用于搅拌的部件(例如,搅拌棒、搅拌叶片、搅拌刀、马达等),能够降低成本及维护耗费的工时,并且通过投入区域32外的被处理水31在投入区域32内循环,能够将固形物粉碎得更细小。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使用图19~图22对本实施方式的净化处理系统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作为净化处理系统的一例,对生态厕所系统进行说明,但除了厕所以外,也能够应用于家畜的粪便处理、生活排水或厨余垃圾的处置等能够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的污物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为了控制厕所系统,需要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能由于夏季的高温环境、装置的收纳环境而损伤。因此,为了维持厕所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高效地进行控制装置的散热、冷却。另外,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气温的下降而微生物不活跃,因此需要进行温度控制,以提高处理槽的温度,使微生物活性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灵活运用由控制装置产生的热、基于外部空气实现的吸热,提供节能且极其高效的生态厕所系统。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生态厕所系统1具备:将从厕所2冲出的污物物理上分解得细小的原水槽3;贮存含有变得细小的污物且成为处理对象的被处理水31,并且进行基于需氧菌的第一需氧处理的第一调整槽4;进行基于厌氧菌的第一厌氧处理及基于需氧菌的第二需氧处理的净化槽5;贮存在净化槽5进行了处理的被处理水,并且进行基于厌氧菌的厌氧处理的第二调整槽6;将被处理水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槽7;贮存作为再生水进行了净化的处理水的清洗槽8;以及具有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测、控制的控制装置1011、向配设于各槽内的气体扩散管送出空气的鼓风机1020等的控制部100。生态厕所系统的处理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此外,生态厕所系统1也可以具备将从太阳光得到的能量转换成电的太阳能板、补充发电得到的电的二次电池。
图20是表示图19中的控制部100的结构的图。如上所述,控制部100至少具备:进行整个生态厕所系统1的监测、控制的控制装置1011;配设于原水槽3的气体扩散管38;配设于第一调整槽4的气体扩散管42;以及向配设于净化槽5的气体扩散管57送出空气的鼓风机1020。此外,还可以具备转换交流/直流的电力转换装置103、贮存通过太阳能板12发出的电力的二次电池104等。
这些各装置收纳于一个共通的箱体110内。控制装置1011、电力转换装置103、二次电池104对应于使用而发热,最坏的情况包括由于该热而导致装置停止的情况。一般地,为了冷却装置,大多情况下使用散热片、安装风扇等。在使用散热片的情况下,产生散热片的更换等维护作业,在效率上不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风扇向箱体110内吸取外部空气来冷却控制装置1011。
另外,另一方面,特别是冬季等,有时微生物不活跃,处理的效率降低,因此,为了使微生物活性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温度。若为此而使用加热器等,则导致耗电增大。通过使用参考文献(日本特开2006-263418号公报)所示那样的太阳能热水器,能够不消耗电力地提高温度,但由于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导致系统大型化,并且也产生定期的维护。另外,在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区域,拾取了通过太阳能发电等产生能量的机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鼓风机1020使在控制部100产生的多余的热移动到各槽,能够降低控制部100的温度,并且保持各槽内的温度尽可能高。在图20中,在箱体110的下层配设有发热性高的控制装置1011、电力转换装置103、以及二次电池104等(以下称为控制装置1011等),在其上层配设有鼓风机1020。空气能够在控制装置1011等与鼓风机1020之间流通,被控制装置1011等加热的空气向鼓风机1020侧上升。
鼓风机1020吸引箱体110内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以高压的状态送出到各气体扩散管(气体扩散管38、42、57)。被鼓风机1020送出的空气是由控制装置1011等进行了加热的空气,通过将其穿过各气体扩散管送出到各槽,在控制装置1011等产生的热也穿过各气体扩散管移动到各槽。
此外,在图20中,将鼓风机1020记载成一个结构,但如该图所示,一个鼓风机1020也可以利用配管的分支向各气体扩散管38、42、57分别送出空气,也可以各气体扩散管38、42、57各自单独具备鼓风机1020(例如,向气体扩散管38送出空气的鼓风机1020a、向气体扩散管42送出空气的鼓风机1020b、向气体扩散管57送出空气的鼓风机1020c)。在该情况下,因为在原水槽3不进行需氧处理(因为没有将存在于原水槽3的微生物活性化的必要性),所以不需要一定使热从鼓风机1020a向配设于该原水槽3的气体扩散管38移动。因此,对于鼓风机1020a而言,也可以除了控制装置1011等上层部分以外,配设于箱体110内的任意的部位。另外,期望向配设于第一调整槽4的气体扩散管42送出空气的鼓风机1020b和向配设于处理槽5的气体扩散管57送出空气的鼓风机1020c都为了使进行需氧处理的微生物活性化而均等地传递热,因此鼓风机1020b和鼓风机1020c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并列配设。
构成为,如图20所示,在箱体110形成有用于使来自外部的空气流通的流通口111a、111b,且能够使比箱体110内的温度低的外部空气流通。通过设置这样的流通口111a、111b,能够更有效地冷却控制装置1011等,保护装置。另外,外部空气穿过流通口111a、111b流通,从而能够冷却鼓风机1020本身。
此外,此时,为了尽可能有效地冷却控制装置1011等,并且使产生的热通过鼓风机1020而穿过各气体扩散管有效地移动到各槽,期望流通口111a、111b使空气在控制装置1011等的下方流通。由此,因为控制装置1011等产生的热集中到箱体110内的上方,从外部流入的低温的空气集中到箱体110内的下方,所以能够从下方冷却控制装置1011等,并且鼓风机1020高效地吸引被控制装置1011等加热并上升的箱体110内的空气。
在图20中,为了进一步降低在箱体110的流通口111a、111b流通的空气的温度,也可以使用贮存于生态厕所系统1内的水冷却空气。图21是表示冷却在箱体内流通的空气的情况的配管的结构的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1中,清洗槽8比较稳定地贮存水。贮存于清洗槽8的水是已经被处理的水,因厕所的使用而减少,并且通过净化处理始终增加,因此为稳定地贮存有比较多的水的状态。在此,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贮存于清洗槽8的水,与在箱体110的流通口111a、111b流通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将其冷却。
在图21中,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箱体110内的配管82穿过清洗槽8内而与箱体110的流入口111a连接。在配管82的流入口82a配设有风扇83,且吸入外部的空气。吸入到配管82的外部空气在穿过配管82而流入箱体110的期间在与贮存于清洗槽8内的处理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被冷却了的空气原样地从箱体110的流通口111a流入箱体110内,高效地冷却控制装置1011等。
配管82为了高效地进行与处理水的热交换而由热导率高的原料形成。另外,为了即使在处理水的水位下降的情况下,也使与处理水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配管82以至少沿着清洗槽8的底面部分84的方式配设。此时,也可以如图21所示地将底面部分84的配管82的构造设为波纹状来增大接触面积。此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在配管82的表面配设翅片(未图示),沿清洗槽8的底面将配管82形成为螺旋状(未图示)来增加与处理水的接触面积。
这样,利用贮存于清洗槽8的处理水冷却外部的空气,并将该被冷却了的空气送出到箱体110,从而能够抑制控制装置1011等的温度上升,将设备的故障等抑制到最小限度。
图22是表示从鼓风机1020送出的空气在第一调整槽4曝气的状态的图。在此,从气体扩散管42放出的气泡为微细气泡。通过将从气体扩散管42放出的气泡设为微细气泡,能够使气泡与被处理水31的接触面积变大,将由鼓风机1020吸引的空气含有的控制装置1011等的热高效地移动至被处理水31。由此,第一调整槽4内的微生物活性化,能够高效地进行需氧处理。
此外,与第一调整槽4同样地,对于配设于处理槽5的气体扩散管57,也期望向被处理水31中放出微细气泡。
如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鼓风机1020和控制装置1011等配设于共通的空间内,鼓风机1020吸引被控制装置1011等进行了加热的空气,并将该空气从配设于第一调整槽4、处理槽5的气体扩散管42、57排出,因此由控制装置1011等产生的热穿过鼓风机1020移动到第一调整槽4、处理槽5,能够一边冷却控制装置1011等(排出控制装置1011等的热)一边使第一调整槽4、处理槽5的微生物活性化,能够节能且高效地使生态厕所系统1驱动。
另外,鼓风机1020和控制装置1011等配设于同一箱体110内,外部空气从设于该箱体110的流通口111a流入,因此由控制装置1011等产生的热封闭在箱体110内,能够使该热高效地移动到处理槽5、第一调整槽4等。而且,外部空气从流通口111a流入箱体110内,因此能够利用该外部空气高效地冷却控制装置1011等,并且在箱体110内产生大的热落差,有效地利用能量。
另外,从设于箱体110的流入口111a流入的外部空气在清洗槽8通过热交换被冷却,因此能够利用处理水将流入的外部空气冷却到更低的温度,且利用该被冷却了的外部空气高效地冷却控制装置1011等,并且在箱体110内产生更大的热落差,有效地利用能量。
另外,供外部空气流通的配管82至少沿着清洗槽8的底面部分84配设,因此即使在清洗槽8的水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热交换的效率降低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可以使外部空气在清洗槽8内的水中穿过配管82以长的距离进行热交换,能够高效地冷却外部空气。
另外,在箱体110内,鼓风机1020配设于控制装置1011等的上层,因此,被控制装置1011等产生的热加热后的空气向箱体110内的上方移动,鼓风机1020能够高效地吸引该移动的空气,并将热移动到处理槽5、第一调整槽4。
另外,将从鼓风机1020的气体扩散管42、57排出的空气设为微细气泡,因此在处理槽5、第一调整槽4中以细小的泡送出空气,处理槽5、第一调整槽4内的被处理水与送出的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够高效地移动热。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使用图23对本实施方式的净化处理系统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作为净化处理系统的一例,对生态厕所系统进行说明,但除了厕所以外,也能够应用于家畜的粪便处理、生活排水或厨余垃圾的处置等能够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的污物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应用了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且根据外部空气的温度切换向收纳有鼓风机1020、控制装置1011等的箱体110流入的空气。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的在箱体内流通的空气的配管的结构的图。在图23中,存在两个向箱体110流入的空气的流通路。一方是是外部空气一边在清洗槽8中穿过并进行热交换,一边从流入口111a流入的第一路线,另一方是从厕所的室内吸取而流入的第二路线。在各个路线的分支点配设有电磁阀112,阀的开闭由控制装置1011控制。
具体来说,控制装置1011接收来自设置于生态厕所系统1的外部的温度计(未图示)的温度信息,如果外部的气温为冰点下以上,则控制装置1011控制电磁阀112,以致以从第一路线吸取外部空气,在外部空气的气温为冰点下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11控制电磁阀112,以致利用第二路线吸取来自温度比外部气温高的厕所室内的空气。这是为了在由冰点下的空气冷却控制装置1011等的情况下,防止空气的温度过低而使控制装置1011的一部分因冷冻而损伤。
此外,在图23中,配管82的分支点设于清洗槽8的后级且箱体110的流入口111a之前,但也可以在清洗槽8的前级部分分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中,根据外部气温切换向箱体110流入的空气,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控制装置1011等的损伤,降低维护作业的工时。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使用图24对本实施方式的净化处理系统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作为净化处理系统的一例,对生态厕所系统进行说明,但除了厕所以外,也能够应用于家畜的粪便处理、生活排水或厨余垃圾的处置等能够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的污物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态厕所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生态厕所系统1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2的结构进行了改良,取代不进行从第二调整槽6向原水槽3的返送污泥的处理,而是控制装置1011基于由定时器测定的时间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使厕所2的冲洗自动驱动,使系统全体的水循环。
就生态厕所系统1而言,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贮存于清洗槽8的清洗水可能劣化。也就是,在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地进行从第二调整槽6向原水槽3的返送污泥的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从原水槽3到第二调整槽6的被处理水31流动,能够防止被处理水31劣化,但是因为贮存于清洗槽8的清洗水不流动,所以水可能劣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厕所2的清洗定期或不定期地自动驱动,能够使系统整体的水流动,防止包括清洗水在内的水的劣化。
另外,在图24中,生态厕所系统1为不具备反应槽7的结构。即,通过设为在第二调整槽6中适度地存在活性污泥的状态,能够省略反应槽7的处理,仅通过过滤器处理生成清洗水。此外,通过省略反应槽7的处理,不需要使用第一实施方式所示那样的木质的生物基片74,因此也能够无需使用了除色过滤器75的过滤器处理,能够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
而且,在图24中,期望的是,原水槽3的构造是一边粉碎污物,一边将含有进行了粉碎的污物的被处理水31泵抽取至第一调整槽4的构造。
符号说明
1—生态厕所系统,2—厕所,3—原水槽,4—第一调整槽,5—净化槽,6—第二调整槽,7—反应槽,8—清洗槽,9—清洗马桶座,10—雨水贮存槽,11—加压部,12—太阳能板,13—二次电池,31—被处理水,32—投入区域,32a—投入区域分隔板,32b、35b—孔,32c—上表面,32d、32g—配管,32e—搅拌叶片,32f—马达,32h—盖,33—泵,34—送出区域,35—流入口,35a—第一原水槽分隔板,35c—释放区域,36—投入口,36a—第二原水槽分隔板,37—搅拌叶片,37a—马达,38—鼓风机(气体扩散管),39—分隔板,39a—第一部件,39b—第二部件,39c—第三部件,41—菌床区域,42—鼓风机(气体扩散管),43—泵,51—厌氧处理区域,52—需氧处理区域,53—送出区域,55—框体,56—接触材料,57—鼓风机(气体扩散管),61—前端部分,62—泵,63—菌床区域,67—配管,68—电磁阀,71—散布部,72—分解区域,73—停存区域,74—生物基片,75—除色过滤器,76—除菌过滤器,82—配管,82a—流入口,83—风扇,84—底面部分,100—控制部,101—污泥接收部,102a、102b—卡定部,103—电力转换装置,104—二次电池,110—箱体,111a、111b—流通口,112—电磁阀,121—滴水槽,122—管,134—第二区域,135—第一区域,301—孔,302—浮子,601—循环泵,602a、602b—喷出部,603—粉碎部,604a、604b—换向阀,605a、605b—反喷射部,1011—控制装置,1020(1020a、1020b、1020c)—鼓风机。

Claims (9)

1.一种净化处理系统,其对含有污物的被处理水进行微生物处理,且作为清洗水循环,其特征在于,具备:
原水槽,其供含有污物的被处理水投入;
第一调整槽,其一边进行利用了曝气的需氧性处理,一边贮存从上述原水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且将贮存的被处理水用泵排出;
净化槽,其对从第一调整槽排出的被处理水进行微生物处理;
第二调整槽,其对从净化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一边进行厌氧性处理一边贮存,且将贮存的被处理水用泵排出;
反应槽,其分解从第二调整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中的有机物;以及
清洗水槽,其将从反应槽排出的被处理水作为清洗水贮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基于贮存于上述反应槽的被处理水的贮存量控制第二调整槽的泵的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基于贮存于上述第二调整槽的被处理水的贮存量控制第一调整槽的泵的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至少基于贮存于上述第二调整槽的被处理水的水质控制第一调整槽的泵的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调整槽和上述原水槽相邻配设,并且该第二调整槽及原水槽通过配管连接,且在该配管的途中配设有阀,
上述第二调整槽从该第二调整槽的比上述原水槽的上表面位置靠上方朝向上述上表面位置将内部加工成锥状,在该锥状的前端部分具有开口部,从该开口部伸出的上述配管与上述原水槽的上表面部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是电磁阀,
上述净化处理系统具备定期或不定期地控制上述电磁阀的开放的控制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调整槽及上述第二调整槽的内壁面设置有菌床袋,该菌床袋投入有植入了菌的接触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空纤维过滤器,其供通过了上述反应槽的被处理水穿过;以及
反渗透膜过滤器,其供穿过了中空纤维过滤器的被处理水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循环控制单元,该循环控制单元使贮存于上述清洗水槽的清洗水定期或不定期地在系统内循环。
CN201880084225.6A 2017-12-28 2018-12-26 净化处理系统 Pending CN1115272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3947 2017-12-28
JP2017253947 2017-12-28
PCT/JP2018/047808 WO2019131745A1 (ja) 2017-12-28 2018-12-26 浄化処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7269A true CN111527269A (zh) 2020-08-11

Family

ID=67063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4225.6A Pending CN111527269A (zh) 2017-12-28 2018-12-26 净化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46963A1 (zh)
EP (1) EP3702545A4 (zh)
JP (1) JP7258775B2 (zh)
KR (1) KR20200096923A (zh)
CN (1) CN111527269A (zh)
PH (1) PH12020550826A1 (zh)
SG (1) SG11202005681SA (zh)
TW (1) TWI768169B (zh)
WO (1) WO2019131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8664B2 (ja) * 2020-06-02 2022-02-14 オシュン株式会社 水処理システム、水処理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4104A (ja) * 2001-09-05 2003-03-12 Tera Japan Kk 水洗式簡易トイレ
CN2598994Y (zh) * 2002-11-29 2004-01-14 上海太比雅科技有限公司 冲水式厕所生态循环处理装置
JP2005163411A (ja) * 2003-12-03 2005-06-23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循環式水洗トイレシステム
JP5912650B2 (ja) * 2012-02-22 2016-04-27 株式会社ハイテックス 水洗式の簡易トイレシステム
JP2016089538A (ja) * 2014-11-07 2016-05-23 株式会社ビオ・ミクト バイオトイレシステム
CN205917125U (zh) * 2016-07-25 2017-02-01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膜生物反应‑超滤‑反渗透集成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107447831A (zh) * 2017-07-17 2017-12-08 杭州尚杭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环保厕所所用的污物真空收集系统
JP2017217571A (ja) * 2016-06-02 2017-12-14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可搬式浄化槽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3418A (ja) 2005-03-24 2006-10-05 Terada Tekkosho:Kk バイオトイレ
TW200949051A (en) * 2008-05-21 2009-12-01 Wan-Yi Lee The filterable flush toilet tip
JP3173972U (ja) * 2011-12-19 2012-03-01 株式会社ビオ・ミクト 循環式トイレ
JP5116888B1 (ja) * 2012-04-17 2013-01-09 誠二 高松 無給水循環式水洗トイレ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システムを収容したコンテナトイレ
JP5557301B1 (ja) * 2013-12-30 2014-07-23 誠一 金 汚排水浄化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4104A (ja) * 2001-09-05 2003-03-12 Tera Japan Kk 水洗式簡易トイレ
CN2598994Y (zh) * 2002-11-29 2004-01-14 上海太比雅科技有限公司 冲水式厕所生态循环处理装置
JP2005163411A (ja) * 2003-12-03 2005-06-23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循環式水洗トイレシステム
JP5912650B2 (ja) * 2012-02-22 2016-04-27 株式会社ハイテックス 水洗式の簡易トイレシステム
JP2016089538A (ja) * 2014-11-07 2016-05-23 株式会社ビオ・ミクト バイオトイレシステム
JP2017217571A (ja) * 2016-06-02 2017-12-14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可搬式浄化槽
CN205917125U (zh) * 2016-07-25 2017-02-01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膜生物反应‑超滤‑反渗透集成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107447831A (zh) * 2017-07-17 2017-12-08 杭州尚杭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环保厕所所用的污物真空收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31745A1 (ja) 2021-01-14
TW201930690A (zh) 2019-08-01
EP3702545A1 (en) 2020-09-02
SG11202005681SA (en) 2020-07-29
WO2019131745A1 (ja) 2019-07-04
JP7258775B2 (ja) 2023-04-17
EP3702545A4 (en) 2021-09-01
TWI768169B (zh) 2022-06-21
KR20200096923A (ko) 2020-08-14
US20200346963A1 (en) 2020-11-05
PH12020550826A1 (en) 2021-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9376B1 (ko) 오수 재활용 배설물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JP2010000498A (ja) スクリーン処理装置
KR100953708B1 (ko) 배설물 소멸 및 유기질 퇴비화 간이화장실
US4350587A (e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KR101132978B1 (ko) 여과 장치를 구비한 무급수 무방류 수세식 화장실
JP4771058B2 (ja) 生ゴミ処理装置
CN111527269A (zh) 净化处理系统
KR101889687B1 (ko) 무방류 순환수세식 화장실 오수 정화처리장치
KR101304329B1 (ko) 청소 기능을 갖는 마이크로 버블 디퓨저를 이용한 폐수 처리를 위한 마이크로 버블 반응기
JP7092623B2 (ja) バイオトイレシステム
JP7028640B2 (ja) バイオトイレシステム
JP7178835B2 (ja) バイオトイレシステム
CN111839317A (zh) 一种无水免冲生态蹲厕以及净化分解方法
JP7042081B2 (ja) バイオトイレシステム
KR101028516B1 (ko) 순환수세 발효식 화장실
JP2011190629A (ja) 無放流型水循環式簡易水洗トイレ、及び無放流型水循環式簡易水洗トイレにおける汚水の浄化方法
KR101599008B1 (ko) 오수 재활용 배설물 처리장치
JP6122232B1 (ja) メタン発酵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メタン発酵処理方法
CN216472736U (zh) 零固废排放独立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KR20100102466A (ko) 음식물 쓰레기의 발효 분해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효 분해방법
KR100764602B1 (ko) 담체 생물여과방식의 고도처리 장치
KR200252212Y1 (ko) 화장실 오폐수 재처리 장치
WO2014207814A1 (ja) 汚水処理装置、生ごみや汚水を処理するために使用される菌床、及び菌床を用いた汚水処理方法
JPH07327535A (ja) 家畜の糞尿処理システム
JP2001162296A (ja) 食品加工用汚水の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62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