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9898A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09898A CN111509898A CN202010066933.6A CN202010066933A CN111509898A CN 111509898 A CN111509898 A CN 111509898A CN 202010066933 A CN202010066933 A CN 202010066933A CN 111509898 A CN111509898 A CN 1115098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coder
- motor
- wiring
- lead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491 wire dr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其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并且抑制密封性的降低及组装工序的复杂化。在编码器壳体(6)固定于电动机壳体(5)的端部的电动机(1)中,电动机壳体具备从与轴线方向(L)正交的侧面即第一面(5A)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编码器壳体具备从朝向与电动机壳体的第一面相同的一侧的第二面(6A)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朝向沿着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朝向沿着第二面的第二方向。由此,能够在沿着壳体面(第一面、第二面)的方向上穿绕电动机配线(28)和编码器配线(48),所以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编码器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将定子及转子容纳在电动机壳体中的电动机中,使用带编码器的电动机,其将编码器壳体固定在电动机壳体的轴线方向的端部,将检测转子的旋转的编码器容纳在编码器壳体的内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电动机。
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具备电动机外壳(电动机壳体),其将第一轴承保持架及第二轴承保持架固定在容纳定子及转子的筒状壳体的两端的开口,将罩(编码器壳体)固定在电动机外壳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编码器的配线除了与装设于传感器基板上的连接器连接的端部以外,成为多根被捆扎并且被管等包覆的编码器线束,编码器线束从形成于罩的侧面的开口部沿径向引出。在电动机外壳的侧面设置有电动机配线取出部,将供电线等捆扎并且用管等包覆的电动机线束从电动机配线取出部沿轴线方向引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65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中,电动机线束由从电动机外壳的侧面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取出部沿轴线方向引出,与此相对,编码器线束从罩(编码器壳体)沿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径向引出。因此,电动机线束能够沿着电动机的侧面穿绕,但为了将编码器线束穿绕到与电动机线束相同的一侧,必须使编码器线束在编码器壳体的外侧弯曲。但是,在多个输出线被屏蔽或包覆材料覆盖而形成编码器线束的情况下,需要扩大用于弯曲的空间。因此,存在必须扩大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增大与电动机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设置空间的高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将容纳编码器的罩(编码器壳体)的缘部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为引出编码器线束的开口部。在缺口部安装有衬套,但因为将用于向电动机外壳固定的面切口,所以仅仅是在罩(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外壳之间配置密封材料无法确保密封性。因此,为了确保密封性必须涂布密封剂,存在组装工序复杂化的问题。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缩小包括编码器用的配线及电动机用的配线的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并且抑制密封性的降低及组装工序的复杂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其具有:转子及定子;电动机壳体,其容纳所述定子;编码器,其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以及编码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壳体具备从朝向外周侧的第一面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引出部,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电动机配线引出口,编码器壳体具备从朝向与所述第一面相同的一侧的第二面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方向的编码器配线引出口。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沿着朝向相同的方向的壳体面(第一面、第二面)引出编码器配线及电动机配线,所以与在垂直于壳体面的方向上引出配线的情况比较,能够降低与壳体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配线空间的必要高度。因此,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和电动机配线引出口均设置于从壳体面突出的突出部(电动机配线引出部、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因此,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壳体不需要为了取出配线而将相对于对方侧的壳体进行固定的固定面切口,所以能够抑制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壳体之间的密封性的降低。另外,因为不需要为了确保密封性而涂布密封剂,所以能够抑制组装工序的复杂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不同的方向。如果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不同的方向,则能够避免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的干扰。因此,不需要为了避免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的干扰而将两配线大幅度弯曲。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以内。如果是这样的角度范围,则能够将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在不大幅度弯曲的情况下向相同方向引出。因此,在将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沿相同方向引出并向外部的设备连接时,能够缩小用于配线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口和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一致。这样一来,能够在大致同一平面内穿绕电动机配线和编码器配线。由此,能够降低与壳体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配线空间的必要高度。因此,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台座部,所述台座部从所述第二面突出;衬套,所述衬套配置于在所述台座部的前端面开口且与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贯通部;以及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在与所述台座部之间压缩所述衬套并将其固定于所述台座部。这样一来,能够使衬套变形而封闭与台座部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编码器配线引出部的防水性及防尘性。另外,因为衬套及按压部件安装于在台座部的前端面开口的贯通部,所以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另外,因为贯通部形成于与相对于电动机壳体的固定面不同的部位,所以能够抑制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壳体之间的密封性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台座部具备将所述前端面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开口,所述衬套具备配置于所述缺口部的筒部以及夹在所述前端面和所述按压部件之间的第一凸缘部,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所述筒部的前端开口。这样一来,通过将编码器配线穿过筒部安装到台座部,能够容易地进行编码器配线的连接作业及引出作业。另外,能够在按压部件和台座部之间压缩第一凸缘部,封闭台座部和衬套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防水性及防尘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衬套具备从所述筒部向与所述筒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凸缘部,所述台座部具备配置所述第二凸缘部的槽部。这样一来,因为能够防止筒部从缺口部脱出,所以在编码器配线被拉伸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衬套从台座部脱落。另外,在组装编码器配线引出部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衬套的定位。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穿过编码器配线引出口的编码器配线具备: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由彼此分离的多根信号线构成;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具备屏蔽所述多根信号线的屏蔽部及覆盖所述屏蔽部的周围的覆盖部,在所述贯通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部分在从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内侧的方向上弯曲。这样,通过在因不被覆盖部及屏蔽部覆盖而能够容易地弯曲的部分(即,第一部分)穿过的位置改变编码器配线的朝向,与在第二部分穿过的位置改变编码器配线的朝向的情况比较,能够缩小用于配线的空间。另外,能够减少施加于编码器配线的负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台座部具备将所述前端面切口而形成的第一缺口部及第二缺口部,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朝向不同的方向开口,所述衬套具备:筒部,所述筒部选择性地配置于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中的任一个缺口部;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筒部配置于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中的一方时封闭另一方;以及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夹在所述前端面和所述按压部件之间,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中配置有所述筒部的一侧开口的方向,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所述筒部的前端开口。这样一来,通过改变衬套的安装方向,能够沿不同的方向引出编码器配线。因此,能够在不改变部件的形状的情况下沿不同的方向引出编码器配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沿着朝向相同方向的壳体面(第一面,第二面)引出编码器配线及电动机配线,所以与在垂直于壳体面的方向上引出配线的情况比较,能够降低与壳体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配线空间的必要高度。因此,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的设置空间。另外,根据本发明,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和电动机配线引出口均设置于从壳体面突出的突出部(电动机配线引出部、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因此,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壳体不需要将相对于对方侧的壳体进行固定的固定面切口,所以能够抑制编码器壳体和电动机壳体之间的密封性的降低。另外,因为不需要为了确保密封性而涂布密封剂,所以能够抑制组装工序的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动机的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将编码器配线引出部的部分分解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及编码器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编码器配线引出部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的台座部的俯视图。
图7是变形例的衬套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机;2…电动机部;3…电磁制动器;4…编码器;5…电动机壳体;5A…第一面;6…编码器壳体;6A…第二面;7…电动机配线引出部;8…编码器配线引出部;10…旋转轴;10A…输出轴;11…输出侧轴承;12…输出相反侧轴承;21…磁体;22…转子;23…定子;24…定子铁芯;25…绝缘体;26…线圈;27…配线基板;28…电动机配线;41…磁体支座;42…编码器磁体;43…磁敏元件;44…传感器基板;45…基板支座;46…传感器罩;47…连接器;48…编码器配线;50…电动机壳体本体;51…第一筒部;52…第一轴承保持架;53…制动器壳体;54…第二筒部;55…第二轴承保持架;61…底部;62…侧壁部;63…密封材料;70…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1…第一支座;72…第二支座;73…固定部;74…突出部;75…电动机壳体贯通部;76…支座贯通部;80…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1…台座部;82…衬套;83…按压部件;84…贯通部;85…缺口部;86…槽部;89…螺丝;108…编码器配线引出部;181…台座部;182…衬套;185A…第一缺口部;185B…第二缺口部;241…突极;251…输出相反侧凸缘部;252…输出侧凸缘部;271…臂部;281…第一部分;282…第二部分;481…第一部分;482…第二部分;483…连接器;811…前端面;812…螺孔;813…倾斜面;821…筒部;822…第一凸缘部;823…第二凸缘部;824…平坦面;825…密封部;826…连接部;827…第三凸缘部;831…贯通孔;832…凹部;F1…第一方向;F2…第二方向;G1…第一引出方向;G2…第二引出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下面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电动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动机1的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在本说明书中,XYZ是相互正交的方向。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另一侧设为X2。另外,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另一侧设为Z2。
Z方向与电动机1的轴线方向L一致。将电动机1的轴线方向L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电动机1的输出轴10A突出的一侧设为输出侧L1,将与输出轴10A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为输出相反侧L2。输出侧L1是Z1侧,输出相反侧L2是Z2侧。电动机1的输出轴10A设置于在电动机1的中心沿轴线方向L延伸的旋转轴10的输出侧L1的端部。
电动机1从输出侧L1朝向输出相反侧L2依次配置有电动机部2、电磁制动器3及编码器4。电动机部2及电磁制动器3容纳于电动机壳体5中。在电动机壳体5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安装有编码器壳体6,编码器4容纳于编码器壳体6中。如图2所示,编码器壳体6具备与电动机壳体5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对置的底部61和从底部61的外周缘朝向电动机壳体5延伸的侧壁部62。侧壁部62的前端和电动机壳体5之间的间隙由密封材料63密封。
电动机壳体5由铝等金属构成。电动机壳体5具备围绕电动机部2的外周侧及输出侧L1的电动机壳体本体50以及围绕电磁制动器3的外周侧及输出相反侧L2的制动器壳体53。如图2所示,电动机壳体本体50具备围绕电动机部2的外周侧的第一筒部51以及与第一筒部51的输出侧L1的端部连接的厚壁的第一轴承保持架52。制动器壳体53具备围绕电磁制动器3的外周侧的第二筒部54以及与第二筒部54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连接的厚壁的第二轴承保持架55。在将电动机壳体本体50和制动器壳体53连接而组装电动机壳体5时,第一筒部51的端部和第二筒部54的端部的间隙由未图示的密封材料密封。
旋转轴10由保持在形成于第一轴承保持架52的中央的凹部的输出侧轴承11以及保持在形成于第二轴承保持架55的中央的凹部的输出相反侧轴承12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1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从第二轴承保持架55向编码器壳体6的内侧突出。
电动机部2具备在旋转轴10的外周面固接有磁体21的转子22以及围绕转子22的外周侧的筒状的定子23。定子23具备由层叠铁芯构成的定子铁芯24以及经由绝缘体25卷绕在设置于定子铁芯24上的多个突极241中的每一个上的线圈26。电动机部2是交流伺服电动机,定子23具备三相线圈26。定子铁芯24通过热套或者压入而固定于第一筒部51的内侧。定子铁芯24具备十二根突极241,配置线圈26的槽数是十二。另外,转子22的磁体21是将外周面分割成八极且在周向上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的八极磁化磁体。即,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部2是八极十二槽。此外,电动机部2的极数及槽数也可以与上述不同。
绝缘体25具备覆盖定子铁芯24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的输出相反侧凸缘部251以及覆盖定子铁芯24的输出侧L1的端面的输出侧凸缘部252。线圈26的绕线末端与从绝缘体25的输出相反侧凸缘部251突出的端子引脚(省略图示)连接。在定子23的输出相反侧L2配置有环状的配线基板27。配线基板27通过将端子引脚插入到通孔中并锡焊而固定于定子23。在配线基板27上连接有供电线等电动机配线28。因此,经由配线基板27向线圈26供电。此外,电动机配线28包括电磁制动器用的供电线。
编码器4是磁式编码器。编码器4具备经由磁体支座41固定于旋转轴10的输出相反侧L2的前端的编码器磁体42以及在输出相反侧L2与编码器磁体42对置的MR元件等磁敏元件43。在编码器磁体42中,在与磁敏元件43对置的磁化面磁化出N极和S极各一极。装设有磁敏元件43的传感器基板44经由基板支座45固定于制动器壳体53的第二轴承保持架55上。在编码器壳体6的内侧固定有传感器罩46。传感器基板44的外周侧及输出相反侧L2被传感器罩46覆盖。
在编码器4中,编码器磁体42随着旋转轴10的旋转而旋转,磁敏元件43检测编码器磁体42的旋转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磁敏元件43的检测结果经由与传感器基板44上的连接器47连接的信号线等编码器配线48输出到外部。编码器配线48由从编码器壳体6的侧面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引出到外部。
电磁制动器3具备与旋转轴10一体旋转的摩擦板、在轴线方向上与摩擦板对置的电枢、将电枢朝向摩擦板施力的扭力弹簧、以及螺线管。电磁制动器3在不对螺线管通电的状态下,电枢被扭力弹簧按压在摩擦板上,对旋转轴10施加旋转负载。因此,产生制动力。另外,在对螺线管通电的状态下,电枢抗拒扭力弹簧而被螺线管吸引,所以在电枢和摩擦板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不对旋转轴10施加由于摩擦产生的旋转负载,所以成为制动力不起作用的状态。
如图1、图2所示,电动机1具备从电动机壳体5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以及从编码器壳体6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电动机壳体5具备朝向X1侧的侧面即第一面5A,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从第一面5A突出。另外,编码器壳体6具备朝向与第一面5A相同的一侧(X1侧)的侧面即第二面6A,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从第二面6A突出。第一面5A包括电动机壳体本体50的侧面和制动器壳体53的侧面。在电动机壳体本体50的侧面和制动器壳体53的侧面之间没有台阶,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外,在第一面5A和第二面6A之间没有台阶,第一面5A和第二面6A位于与X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上。
(电动机配线引出部)
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具备朝向沿着第一面5A的第一方向F1的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F1与输出侧L1(Z1侧)一致,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朝向输出侧L1。因此,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能够从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沿着第一面5A向输出侧L1引出电动机配线28。
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具备固定于电动机壳体5的第一面5A的第一支座71以及从X1侧固定于第一支座71的第二支座72。如图2所示,在第一支座71和第二支座72之间设置有穿绕电动机配线28的空间。第一支座71固定于横跨电动机壳体本体50和制动器壳体53的接合部的位置。第一支座71具备与第一面5A相接的固定部73以及从固定部73的输出侧L1的端部向X1侧突出的突出部74。在固定部73,在与贯通电动机壳体5的第一面5A的电动机壳体贯通部75重叠的位置设置有支座贯通部76。电动机壳体贯通部75是将电动机壳体5的第一筒部51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缘朝向输出侧L1切口而形成的缺口。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是沿轴线方向L(Z方向)贯通第一支座71的突出部74的贯通孔。
如图2所示,固定于绝缘体25上的配线基板27具备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臂部271。臂部271穿过电动机壳体贯通部75及支座贯通部76,向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的内部空间突出。与配线基板27连接的电动机配线28通过捆扎带或热缩管等固定部件(省略图示)固定于臂部271。
电动机配线28具备:第一部分281,其由锡焊于配线基板27的通孔的供电线构成;以及第二部分282,其是多根供电线由屏蔽及包覆材料覆盖的电动机线束。第一部分为多根供电线彼此分离的状态。电动机配线28的第二部分282配置于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且沿第一方向F1延伸。在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的内部空间中,电动机配线28的第一部分281从第一方向F1向沿着配线基板27的臂部271的方向弯曲。
(编码器配线引出部)
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具备朝向沿着第二面6A的第二方向F2的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F2是与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开口的方向即第一方向F1(输出侧L1)不同的方向,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所成的角度θ为90°以内。例如,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所成的角度θ是45°。因此,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能够向相对于电动机配线28以90°以内的角度倾斜的方向引出编码器配线48。例如,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能够沿相对于电动机配线28倾斜45°的方向引出编码器配线48。
如图2所示,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的与第二面6A垂直的方向即X方向的位置(即,距第二面6A的高度)与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在X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在此,在本说明书中,“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和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在X方向上的位置一致”不是指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开口的开口范围H1(参照图2)和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开口的开口范围H2(参照图2)在X方向上的位置完全一致,而是指两个开口范围H1、H2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在X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即可。即,设为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和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距第一面5A及第二面6A相同的高度处即可。
图3是将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的部分分解后的电动机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及编码器壳体6的分解立体图。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具备从第二面6A向X1侧突出的台座部81、配置于沿X方向贯通台座部81的贯通部84的衬套82、以及从衬套82的X1侧固定于台座部81的前端面811的按压部件83。在按压部件83上,在三个部位形成有贯通孔831。通过将固定部件即螺丝89穿过贯通孔831并螺纹固定于设置在台座部81的前端面811的螺孔812中,将按压部件83固定于台座部81。衬套82在按压部件83与台座部81之间被压缩而固定于台座部81。
贯通部84在台座部81的前端面811开口,与编码器壳体6的内部空间连通。在将编码器配线48与编码器4连接时,将保持编码器配线48的衬套82从X1侧安装到贯通部84,将编码器配线48引入编码器壳体6的内部空间并将其与传感器基板44连接。
在台座部81的前端面811设置有将贯通部84的第二方向F2侧向X2侧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85。缺口部85的一端向第二方向F2开口,另一端与贯通部84连通。台座部81的第二方向F2侧的角部向相对于X方向及Y方向倾斜45°的方向切口,设置有与第二方向F2垂直的倾斜面813。缺口部85在倾斜面813开口。另外,在隔着贯通部84而对置的两个部位设置有在与第二方向F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槽部86。槽部86在前端面811开口,向X2方向凹陷。
衬套82由具有弹性的坯料构成,具备配置于缺口部85的筒部821、夹在台座部81的前端面811和按压部件83之间的第一凸缘部822、以及从筒部821的外周面突出的第二凸缘部823。筒部821呈直线状延伸。筒部821的X1侧的外周面为平坦面824。从X1侧观察,第一凸缘部822向平坦面824的外周侧延伸。第二凸缘部823从筒部821的与第二方向F2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与第二方向F2正交的方向突出。第二凸缘部823的X1侧的端部与第一凸缘部822连接。
当将衬套82安装于台座部81时,筒部821的第二方向F2侧的端部被配置于缺口部85,与第二方向F2相反一侧的端部被配置于贯通部84。第二凸缘部823配置于槽部86。通过将第二凸缘部823配置于槽部86,限制衬套82在第二方向F2上的移动。由此,在保持于衬套82的编码器配线48被拉伸的情况下,可以防止衬套82从台座部81脱落。第一凸缘部822配置成沿着贯通部84及缺口部85的边缘装载于前端面811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按压部件83的X2侧的面上设置有比第一凸缘部822在X方向上的高度浅的凹部832。第一凸缘部822在按压部件83和前端面811之间被压缩而弹性变形,所以能够将衬套82和贯通部84之间的间隙以及衬套82和缺口85之间的间隙封闭。
图5是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编码器配线48具备由多根信号线构成的第一部分481以及多根信号线被屏蔽及包覆材料覆盖的线束部即第二部分482。编码器配线48的第二部分482穿过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并在第二方向F2上延伸。在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的贯通部84,编码器配线48的第一部分481从第二方向F2向X2方向弯曲并向传感器基板44所在的一侧延伸。通过将设置于第一部分481的前端的连接器483连接到传感器基板44上的连接器47,将编码器配线48与传感器基板44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具有转子22及定子23、容纳定子23的电动机壳体5、检测转子22的旋转的编码器4、以及容纳编码器4的编码器壳体6。电动机壳体5具备从朝向外周侧的第一面5A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具备朝向沿着第一面5A的第一方向F1的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编码器壳体6具备从朝向与第一面5A相同一侧的第二面6A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具备面向沿着第二面6A的第二方向F2的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能够沿着面向相同方向的壳体面(第一面5A,第二面6A)引出编码器配线48及电动机配线28,所以与在垂直于第一面5A及第二面6A的方向即X1方向上引出配线的情况比较,能够降低与第一面5A及第二面6A垂直的方向上的配线空间的必要高度。因此,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1的设置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和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设置于从壳体面(第一面5A、第二面6A)突出的突出部即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和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因此,因为编码器壳体6和电动机壳体5不需要为了取出配线而将相对于对方侧的壳体固定的固定面切口,所以能够抑制编码器壳体6和电动机壳体5之间的密封性的降低。另外,因为不需要为了确保密封性而涂布密封剂,所以能够抑制组装工序的复杂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是不同的方向。如果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是不同的方向,则能够避免电动机配线28和编码器配线48的干扰。另外,在将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和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沿第一方向F1并排配置的情况下,不必将编码器配线48极端地弯曲,从而能够避免编码器配线48和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的干扰。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度θ是45°。如果向这样的方向引出,则不必将电动机配线28和编码器配线48大幅度弯曲,且避免了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和编码器配线48的干扰,能够将两配线向相同方向(例如,输出侧L1)引出。因此,在将电动机配线28和编码器配线48沿相同方向引出且向外部的设备连接时,能够缩小用于配线的空间。此外,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不限于45°,在90°以内即可。如果θ在90°以内,则不必将编码器配线48极端地弯曲就能够将其向与电动机配线28相同的方向引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和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在与第一面5A及第二面6A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在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和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中,两引出口中的至少一部分以第一面5A及第二面6A为基准位于相同高度。换句话说,在电动机配线引出口70和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中,两引出口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距第一面5A及第二面6A相同距离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电动机配线28和编码器配线48引出到大致同一平面内。由此,因为能够降低与壳体面(第一面5A、第二面6A)垂直的方向上的配线空间的必要高度,所以能够缩小包括配线空间在内的电动机1的设置空间。
本实施方式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具备从第二面6A突出的台座部81、配置于在台座部81的前端面811开口且与编码器壳体6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贯通部84的衬套82、以及在与台座部81之间压缩衬套82并将其固定于台座部81的按压部件83。因此,能够使衬套82变形而封闭与台座部81的间隙,所以能够提高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的防水性及防尘性。另外,因为衬套82及按压部件83安装于在台座部81的前端面开口的贯通部84,所以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另外,贯通部84形成于与相对于电动机壳体5的固定面不同的部位,编码器壳体6相对于电动机壳体5的固定面未被切口。因此,能够抑制编码器壳体6和电动机壳体5之间的密封性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中,台座部81具备将其前端面811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85,缺口部85向第二方向F2开口,衬套82具备配置于缺口部85的筒部821以及夹在前端面811和按压部件83之间的第一凸缘部822,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设置于衬套82的筒部821的前端。因此,通过将编码器配线48穿过衬套82的筒部821安装于台座部81,能够容易地进行编码器配线48的连接作业及引出作业。另外,能够在按压部件83和台座部81之间压缩第一凸缘部822,将台座部81和衬套82的间隙封闭。因此,能够提高防水性及防尘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中,衬套82具备向与筒部821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凸缘部823,台座部81具备配置第二凸缘部823的槽部86。因此,通过将第二凸缘部823配置在槽部86,可以防止筒部821从缺口部85脱出。由此,在编码器配线48被拉伸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衬套82从台座部81脱落。另外,在组装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衬套82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码器配线48具备:第一部分481,其由彼此分离的多根信号线构成;以及线束部即第二部分482,其具备屏蔽这些多根信号线的屏蔽部及包覆屏蔽部的周围的覆盖部。而且,在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的贯通部84的内侧,编码器配线48的第一部分481在从第二方向F2朝向编码器壳体6的内侧的方向上弯曲。这样,通过将由于未被覆盖部及屏蔽覆盖而能够容易地弯曲的第一部分481弯曲而改变编码器配线48的朝向,与将第二部分482弯曲而改变编码器配线48的朝向的情况比较,能够缩小用于配线的空间。另外,能够减少施加于编码器配线48的负载。
(变形例)
(1)上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8构成为沿决定的方向引出编码器配线48,但能够将引出编码器配线48的方向设为可变更。下面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符号,对不同的构成标注不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图6是变形例的台座部181的俯视图,图7是变形例的衬套182的俯视图。变形例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108具备图6所示的台座部181及图7所示的衬套182。变形例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108能够选择相对于输出侧L1倾斜45°的第一引出方向G1以及与第一引出方向G1相反一侧的第二引出方向G2中的任一方向,并沿所选择的方向引出编码器配线48。
如图6所示,变形例的台座部181具备贯通部84、从贯通部84沿相对于输出侧L1倾斜45°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缺口部185A以及从贯通部84沿与第一缺口部185A相反的一侧延伸的第二缺口部185B。另外,台座部181具备隔着贯通部84对置的槽部86。变形例的台座部181是以连结对置的两个部位的槽部86的直线为基准线而对称的形状。
如图7所示,变形例的衬套182具备:筒部821,其能够配置于第一缺口部185A及第二缺口部185B中的任一个缺口部;第一凸缘部822及第二凸缘部823;密封部825,其在筒部821配置于第一缺口部185A和第二缺口部185B中的一个缺口部的情况下封闭另一个缺口部;连接部826,其连接筒部821和密封部825;以及第三凸缘部827。从X1侧观察,第三凸缘部827向密封部825的外周侧延伸。
变形例的衬套182能够安装于以下第一安装位置及第二安装位置中的任何安装位置,该第一安装位置是筒部821配置于第一缺口部185A且密封部825配置于第二缺口部185B的安装位置,该第二安装位置是筒部821配置于第二缺口部185B且密封部825配置于第一缺口部185A的安装位置。在第一安装位置中,因为筒部821的前端朝向第一引出方向G1,所以能够在相对于输出侧L1倾斜45°的方向上引出编码器配线48。与此相对,在第二安装位置中,因为筒部821的前端朝向第二引出方向G2,所以能够向相对于输出侧L1倾斜45°的方向的相反侧引出编码器配线48。
这样,变形例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108通过改变衬套182的朝向来安装,能够将引出编码器配线48的方向(第二方向F2)从第一引出方向G1变更为第二引出方向G2。因此,不变更零件就能够与引出编码器配线48的方向的变更相对应。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F2是与第一方向F1不同的方向,但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也可以是同一方向。在将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设为同一方向的情况下,优选将编码器配线引出口80的Y方向的位置与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错开。这样一来,不需要为了避免编码器配线48和电动机配线引出部7的干扰而将编码器配线48大幅度弯曲。
(3)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具备配置于电动机部2和编码器4之间的电磁制动器3,但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不具备电磁制动器3的电动机。
Claims (12)
1.一种电动机,具有:
转子及定子;
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容纳所述定子;
编码器,所述编码器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以及
编码器壳体,所述编码器壳体容纳所述编码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壳体具备从朝向外周侧的第一面突出的电动机配线引出部,
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的电动机配线引出口,
编码器壳体具备从朝向与所述第一面相同的一侧的第二面突出的编码器配线引出部,
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朝向沿着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方向的编码器配线引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不同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口和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
台座部,所述台座部从所述第二面突出;
衬套,所述衬套配置于贯通部,所述贯通部在所述台座部的前端面开口且与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以及
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在与所述台座部之间压缩所述衬套并将该衬套固定于所述台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座部具备将所述前端面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开口,
所述衬套具备配置于所述缺口部的筒部以及夹在所述前端面和所述按压部件之间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所述筒部的前端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具备从所述筒部向与所述筒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凸缘部,
所述台座部具备配置所述第二凸缘部的槽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穿过编码器配线引出口的编码器配线具备: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由彼此分离的多根信号线构成;以及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具备屏蔽所述多根信号线的屏蔽部及覆盖所述屏蔽部的周围的覆盖部,
在所述贯通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部分在从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内侧的方向上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座部具备将所述前端面切口而形成的第一缺口部及第二缺口部,
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朝向不同的方向开口,
所述衬套具备:筒部,所述筒部选择性地配置于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中的任一个缺口部;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所述筒部配置于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中的一方时封闭另一方;以及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夹在所述前端面和所述按压部件之间,
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第一缺口部及所述第二缺口部中配置有所述筒部的一侧开口的方向,
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所述筒部的前端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配线引出口和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口在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器配线引出部具备:
台座部,所述台座部从所述第二面突出;
衬套,所述衬套配置于贯通部,所述贯通部在所述台座部的前端面开口且与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以及
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在与所述台座部之间压缩所述衬套并将所述衬套固定于所述台座部。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穿过编码器配线引出口的编码器配线具备: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由彼此分离的多根信号线构成;以及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具备屏蔽所述多根信号线的屏蔽部及覆盖所述屏蔽部的周围的覆盖部,
在所述贯通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部分在从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编码器壳体的内侧的方向上弯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15144 | 2019-01-31 | ||
JP2019015144A JP7267555B2 (ja) | 2019-01-31 | 2019-01-31 | モー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09898A true CN111509898A (zh) | 2020-08-07 |
CN111509898B CN111509898B (zh) | 2022-07-08 |
Family
ID=7187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66933.6A Active CN111509898B (zh) | 2019-01-31 | 2020-01-20 | 电动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67555B2 (zh) |
CN (1) | CN11150989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91896A (zh) * | 2021-10-21 | 2022-01-28 | 广东纯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开关磁阻电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2004808A1 (de) * | 2022-01-27 | 2023-07-27 |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 Elektromotor mit Winkelsensor |
JP2024051566A (ja) * | 2022-09-30 | 2024-04-11 |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56294A1 (ja) * | 2013-10-15 | 2015-04-23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回転電機 |
US20150137640A1 (en) * | 2013-11-19 | 2015-05-21 |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able |
CN107872115A (zh) * | 2016-09-26 | 2018-04-0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制动器的电动机 |
CN107872113A (zh) * | 2016-09-27 | 2018-04-0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09217571A (zh) * | 2017-07-06 | 2019-01-15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电动机以及编码器电缆的连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53409Y2 (ja) * | 1991-01-28 | 1995-12-06 |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 ケーブル引き出し構造 |
JP2005210837A (ja) * | 2004-01-23 | 2005-08-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モータへのシールド付きリード線の接続構造 |
JP2005218239A (ja) * | 2004-01-30 | 2005-08-11 | Tamagawa Seiki Co Ltd |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コイル配線用基板 |
-
2019
- 2019-01-31 JP JP2019015144A patent/JP726755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20 CN CN202010066933.6A patent/CN1115098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56294A1 (ja) * | 2013-10-15 | 2015-04-23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回転電機 |
US20150137640A1 (en) * | 2013-11-19 | 2015-05-21 |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able |
CN107872115A (zh) * | 2016-09-26 | 2018-04-0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制动器的电动机 |
CN107872113A (zh) * | 2016-09-27 | 2018-04-0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09217571A (zh) * | 2017-07-06 | 2019-01-15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电动机以及编码器电缆的连接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91896A (zh) * | 2021-10-21 | 2022-01-28 | 广东纯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开关磁阻电机 |
CN113991896B (zh) * | 2021-10-21 | 2023-09-01 | 广东纯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开关磁阻电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267555B2 (ja) | 2023-05-02 |
JP2020124056A (ja) | 2020-08-13 |
CN111509898B (zh) | 2022-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09898B (zh) | 电动机 | |
JP6904803B2 (ja) | モータ | |
US7095146B2 (en) | Motor having housing member | |
JP4902738B2 (ja)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
EP2595284B1 (en) | Brushless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 |
CN108155762B (zh) | 分解器及电机 | |
CN100407559C (zh) | 步进电机 | |
JP2018057080A (ja) | ブレーキ付きモータ | |
JP7270395B2 (ja) | 磁石組立体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 | |
JP6785606B2 (ja) | ブレーキ付きモータ | |
JP7209551B2 (ja) | 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 | |
CN112564425A (zh) | 马达以及马达的组装方法 | |
US20190036408A1 (en) | Motor | |
JP7250535B2 (ja) | 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 | |
JP7219138B2 (ja) | モータおよび弁体駆動装置 | |
JP2022128587A (ja) | モータ及び駆動装置 | |
JP7166180B2 (ja) | 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 | |
JPH09322475A (ja) | ブレーキ付モータ | |
JP6246416B2 (ja) | 回転電機 | |
JP7250534B2 (ja) | 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 | |
JP7274294B2 (ja) | エンコーダの製造方法、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 | |
CN217956909U (zh) | 马达 | |
JP7361512B2 (ja) | モータ | |
US20230275485A1 (en) | Motor | |
KR20230017133A (ko) | 인코더 및 인코더를 구비한 모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